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重慶市重慶一中中考試題猜想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jié)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古代的“打火機”——“火折子”是用草紙卷成密集的紙卷,用火點燃,再將其吹滅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時候取出輕輕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關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說法錯誤的是A.制作“紙卷”的草紙是可燃物B.準備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C.紙卷放入竹筒后,蓋子不能將竹筒完全密封D.“火折子”吹了會燃燒是因為降低“紙卷”的著火點2.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某種氯化物、碳酸鈉和稀鹽酸三種無色溶液,將這三種溶液任意編號為a、b、c,按編號取樣品兩兩反應,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圖所示(“↑”表示產(chǎn)生氣體;“↓”表示產(chǎn)生沉淀;“一”表示無明顯現(xiàn)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a(chǎn)是該氯化物溶液B.b是碳酸鈉溶液C.c是稀鹽酸D.該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鉀3.一定質(zhì)量的鋅、鐵分別和等量的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質(zhì)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t1時,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鋅比鐵大B.t1時,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鋅比鐵大C.t2時,參加反應鋅的質(zhì)量與鐵相同D.t2時,鋅、鐵消耗的鹽酸質(zhì)量相同4.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zhì)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甲烷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5.下列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在給定條件下不是每一步都能實現(xiàn)的是A.B.C.D.6.下列生活物品中,用有機合成材料制作的是()A.不銹鋼鍋 B.木桶C.塑料盆 D.紫砂壺7.下列鑒別物質(zhì)所用的方法或試劑,錯誤的是A.氧氣和氫氣——觀察顏色 B.鐵粉和炭粉——用稀硫酸C.羊毛和化學纖維——點燃聞氣味 D.氫氧化鈉溶液和水——用酚酞溶液8.下列符號中,能表示兩個氫分子的是()A.2H B.H2 C.2H2 D.2H2O9.用如圖所示的密閉實驗裝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①食鹽和水②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④石灰石和稀鹽酸⑤硝酸銨和水⑥鐵與稀硫酸A.①②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10.下列變化過程主要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 B. C. 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用化學符號填空:(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_____;(2)硫酸銅溶液中的陽離子_____;(3)氫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_____。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兒童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發(fā)育不良等癥狀。如圖為某補鋅口服液說明書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問題:葡萄糖酸鋅由______種元素組成。葡萄糖酸鋅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__。要滿足兒童身體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時間段需要適量補鋅。若兒童1kg體重每日需要0.5mg鋅,每天從食物中只能攝入所需鋅的一半。體重為20kg的兒童,理論上一天還需服該口服液________支?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某班同學進行“使用塑料的利與弊”的辯論。甲方認為“利大于弊”,理由是: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蝕能力強,不與酸或堿反應;乙方認為“弊大于利”,理由是: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時,分類十分困難,而且經(jīng)濟上不合算等。你愿意加入________方(填“甲”或“乙”),并說出你的一條辯論理由_______________(與上面所列理由不同)。14.某碳酸鉀固體樣品,可能含有硫酸鉀、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鉀、氯化鈣中的一種或幾種雜質(zhì),為了確定雜質(zhì)的成分,進行以下實驗:①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然后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A,過濾。②沉淀A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氣體。往步驟①所得的濾液中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過濾?;卮鹣铝袉栴}:白色沉淀B是_____,步驟②中放出的氣體是_____。雜質(zhì)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沒有_____。最終所得濾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已知草酸(H2C2O4)加熱時在濃硫酸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分解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其分解產(chǎn)物進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1)分解產(chǎn)物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混合物.(2)分解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混合物.(3)分解產(chǎn)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混合物.你認為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依據(jù)是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產(chǎn)物除掉水之外,剩余部分碳氧原子比為2:3。[查閱資料](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以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脫去.(2)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yōu)樗{色.(3)堿石灰是固體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進行實驗]為了檢驗草酸的分解產(chǎn)物的成份,小組同學將草酸的分解產(chǎn)物通過下圖所示的裝置(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1)裝置A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草酸分解產(chǎn)生了_______________。(2)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證明草酸分解產(chǎn)生了一氧化碳的現(xiàn)象應包括_______________。(4)裝置E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得出結(jié)論]草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反思與評價]從環(huán)保角度考慮,上述實驗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16.興趣小組的同學學習了碳酸鈉的性質(zhì)后,對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也進行探究。碳酸氫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酸堿性用pH試紙測定等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溶液的pH,分別為9和12;兩種溶液都呈堿性,它們的堿性強弱順序為_____。碳酸氫鈉溶液、碳酸鈉溶液與酸的反應等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溶液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操作和現(xiàn)象如下表:序號操作現(xiàn)象實驗①碳酸氫鈉溶液逐滴加入鹽酸中立刻產(chǎn)生氣泡實驗②碳酸鈉溶液逐滴加入鹽酸中立刻產(chǎn)生氣泡實驗③鹽酸逐滴加入碳酸氫鈉溶液中立刻產(chǎn)生氣泡實驗④鹽酸逐滴加入中碳酸鈉溶液中滴加一會后才有氣泡產(chǎn)生(問題3)實驗④與另外三個實驗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qū)⒌葷舛鹊奶妓釟溻c和碳酸鈉溶液與相同濃度的鹽酸互滴,利用手持傳感器測定反應中溶液pH變化,四個實驗的pH變化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分析)圖4表示的實驗是實驗_____(填實驗2中的序號)。比較圖3與圖2發(fā)現(xiàn):圖3中的陰影部分與圖2疊合后,圖象基本重合。則圖3中的AB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BC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D點的溶質(zhì)為_____(寫化學式);所以,“鹽酸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中,滴加一會后才有氣泡產(chǎn)生”的原因是鹽酸先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后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_____。比較圖1與圖3發(fā)現(xiàn):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現(xiàn)象,試分析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用稀鹽酸來鑒別一瓶溶液是氫氧化鈉還是碳酸鈉時,應如何操作?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D【解析】

A、草紙具有可燃性,制作“紙卷”的草紙是可燃物,故正確;

B、準備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故正確;

C、紙卷放入竹筒后,蓋子不能將竹筒完全密封,要能進入空氣,故正確;

D、“火折子”吹了會燃燒是,空氣流動草紙接觸了更多的氧氣,故錯誤。

故選:D。2、C【解析】

A.把三種溶液兩兩相互混合時,其中a溶液與另兩種溶液一產(chǎn)生沉淀,一產(chǎn)生氣體,說明a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鋇溶液(或氯化鈣溶液等),即b為氯化物;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的為稀鹽酸,c為稀鹽酸;依據(jù)上述分析可知,a是碳酸鈉溶液,選項錯誤;B.b是氯化鈣或氯化鋇等溶液,為氯化物溶液,選項錯誤;C.c是稀鹽酸,選項正確;D.該氯化物不可以是氯化鉀,因氯化鉀和碳酸鈉交換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選項錯誤。故選C。3、C【解析】t1min時,鋅與鹽酸反應曲線上點的縱坐標位置更高,說明此時鋅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較鐵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多,由時橫坐標表示時間,所以也表示0~tmin這段時間內(nèi),鋅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較鐵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氫氣多,所以也表明鋅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較鐵與鹽酸反應更快;t2min時,兩條曲線相交,且此后保持水來,說明鋅與鹽酸的反應、鐵與鹽酸的反應均已完全,且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相同,由于氫氣中的氫元素來源于鹽酸提供的氫元素,所以產(chǎn)生等質(zhì)量的氫氣,也就說明參加反應的鹽酸質(zhì)量相同。4、B【解析】空氣的氣體污染物有有害氣體和煙塵。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能和水反應生成酸,下雨時形成酸雨;選B5、C【解析】

A、過氧化氫可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鎂可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均能實現(xiàn),不符合題意;B、氧化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均能實現(xiàn),不符合題意;C、硝酸銀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硝酸鋇和氯化銀沉淀,氯化銀與硝酸不反應,不能生成硝酸銀,符合題意;D、氯化鈉溶液能與氨氣、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在加熱的條件下能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均能實現(xiàn),不符合題意。故選C。6、C【解析】試題分析:有機合成材料必須具備三個特征:人工合成、有機物、高分子.A、不銹鋼鍋是用鐵合金制成的,屬于金屬材料,故選項錯誤.B、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屬于天然材料,故選項錯誤.C、塑料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屬于合成材料,故選項正確.D、紫砂壺是紫砂陶土燒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選項錯誤.故選C.考點:材料的分類7、A【解析】

A、氧氣和氫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觀察顏色的方法不能鑒別,故方法錯誤;B、取樣品,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chǎn)生的是鐵粉,沒有明顯現(xiàn)象的是炭粉,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方法正確;C、取樣品,點燃,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的是羊毛,沒有此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的是化學纖維,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方法正確;D、取樣品,滴入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的是水,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方法正確。故選:A。8、C【解析】

A.2H表示兩個氫原子;B.H2表示一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C.2H2表示兩個氫分子;D.2H2O表示兩個水分子。故選C。9、D【解析】

根據(jù)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可能溶液溫度升高,可能產(chǎn)生了氣體,都能使裝置內(nèi)壓強增大,出現(xiàn)液面a比液面b高現(xiàn)象進行分析?!驹斀狻竣偈雏}和水,溶液溫度基本不變,液面基本不變,故錯誤;

②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生成了氧氣,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確

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溶液溫度升高,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確;

④石灰石和稀鹽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確;

⑤硝酸銨和水,溶液溫度降低,能使液面a比液面b低,故錯誤;

⑥鐵與稀硫酸,生成了氫氣,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確。

故選:D?!军c睛】常見的溶于水放熱的物質(zhì)有:濃硫酸、生石灰、氫氧化鈉固體等,常見吸熱的有硝酸銨。10、B【解析】

A、石墨導電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粉塵爆炸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金屬拉成絲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活性炭吸附毒氣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若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AlCu2+【解析】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其元素符號為:Al。(2)硫酸銅溶液中的陽離子是銅離子,其離子符號為:Cu2+。(3)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shù)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shù)字在后,故氫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故答案為:(1)Al;(2)Cu2+;(3)。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四72∶111【解析】(1)葡萄糖酸鋅是由碳、氫、氧、鋅四種元素組成的;(2)葡萄糖酸鋅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12):(1×22)=72:11;(3)由標簽可知,兒童1千克體重每日需要0.5毫克鋅,每天從食物中只能攝入所需鋅的一半,1支含鋅5.0mg體重為20千克的兒童,理論上一天還需服該口服液的數(shù)量為20kg×0.5mg/kg×÷5mg/支=1支。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甲價格低廉、透光、防水等(或乙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等)【解析】

加入甲方,理由是塑料價格低廉、透光、防水等;加入乙方,理由是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等?!军c睛】此題為開放性試題,注意不能重復題目中的理由,且要與觀點對應。14、氯化銀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鉀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鈣K+、Ba2+、H+【解析】

取少量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所以雜質(zhì)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碳酸鈣,然后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A,過濾,沉淀A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氣體,所以雜質(zhì)中一定含有硫酸鉀,往步驟①所得的濾液中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氯化鋇,所以步驟①所得的濾液中含有氯離子,雜質(zhì)中可能含有氯化鉀,氯化鈣和碳酸鉀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所以雜質(zhì)中一定不含:氯化鈣?!驹斀狻浚?)通過推導可知,白色沉淀B是氯化銀,步驟②中放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氣體;(2)通過推導可知,雜質(zhì)中一定含有硫酸鉀,一定沒有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鈣;(3)①步中的氯化鋇是過量的,所以最后含有鋇離子,加入了稀硝酸,最后含有氫離子,碳酸鉀和氯化鋇會生成氯化鉀,進入濾液中,所以最后含有鉀離子,所以最終所得濾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K+、Ba2+、H+。故答案為(1)氯化銀,二氧化碳氣體;(2)硫酸鉀,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鈣;(3)K+、Ba2+、H+?!军c睛】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所給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兩兩之間的反應,然后結(jié)合題中的現(xiàn)象確定各物質(zhì)的存在性,最后進行驗證即可。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3)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水和二氧化碳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盡D中澄清石灰水不渾濁,E中固體由紅棕色變黑,F(xiàn)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缺少尾氣處理裝置【解析】

提出猜想:合理的猜想是(3),依據(jù)是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產(chǎn)物除掉水,剩余部分碳氧原子比為2:3,故猜想(3)正確;進行實驗:(1)裝置A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水生成,因為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證明草酸分解產(chǎn)生了水和二氧化碳;(2)通過裝置C除去二氧化碳,故裝置D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盡;(3)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如E中紅棕色固體變黑,F(xiàn)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中澄清石灰水不渾濁,證明草酸分解產(chǎn)生了一氧化碳;(4)裝置E中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了鐵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得出結(jié)論:由實驗可知,草酸(H2C2O4)加熱時在濃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思與評價:一氧化碳有毒,未反應的一氧化碳排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述實驗的不足之處是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應在最后增加一個點燃的酒精燈,或綁一個小氣球。16、碳酸鈉>碳酸氫鈉①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HCl、NaCl水和二氧化碳向鹽酸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時碳酸鈉過量,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時鹽酸過量取兩種溶液少量分別滴加到稀鹽酸中,產(chǎn)生氣泡的是碳酸鈉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氫氧化鈉溶液【解析】

溶液堿性越強,pH越大;鹽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鈉反應時,反應先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鈉,再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詳解】[結(jié)論1]碳酸氫鈉和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