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_第1頁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_第2頁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_第3頁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_第4頁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貧困大學生研究報告作者:張殊原始出處:世紀中國

【內容提綱】在中國高等教育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量也增長較快,貧困生現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趨勢。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目前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240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特別困難學生的比例在5%—10%,人數大約在160萬。我國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家長揪心、學校緊張、學生憂心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在中國高等教育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量也增長較快,貧困生現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趨勢。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目前在全國普通高校中,經濟困難學生約240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特別困難學生的比例在5%—10%,人數大約在160萬。我國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家長揪心、學校緊張、學生憂心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貧困對于大學生的嚴重危害考上大學本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但面對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學費,窮孩子和家長們卻樂不起來,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貧困生棄學打工、家長自殺的悲劇。貧困已經嚴重影響了貧困學生的身體健康——高校收費致貧困生激增,三成貧困生無錢回家過年。因素是路費局限性或打工湊下學期生活費。今年春節(jié)前后媒體的報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由于貧困,不少貧困大學生只好選擇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數職來“拯救”自己。貧困大學生經濟上“捉襟見肘”的窘迫和由此帶來的心理尷尬,往往是外人很難感受到的。嚴重影響貧困生的生活、學業(yè),損害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調研表白,貧困生絕大多數基本生活難以保障,其生活狀況遠遠低于學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飯穿衣問題都甚為嚴重,一天只吃兩頓飯或饑一頓飽一頓的現象在貧困生中很普遍。貧困生的生活經常被描述為“五個饅頭過一天,一星期買一次菜,軍訓服裝穿四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而這些學生因經濟上的重負,導致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由此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抑郁、焦急、孤僻等心理問題,部分學生因此成為經濟、身心“雙困生”。成都高校一位輔導員表達,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來自貧困山區(qū)的學生,每到吃飯時,總不情愿和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同學一塊就餐,經常單獨一人隨便買些飯菜對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長期不敢吃肉。她說,社會上的貧富懸殊所帶來的影響,已深深在大學生身上顯現出來。而許多高校轟轟烈烈的捐贈、助困活動,或在書本封皮標注“貧困生”,或請貧困生代表上臺接受捐助,場面雖熱,卻使一些學生越發(fā)傷心。一名女生憤然道:“我就是借錢,也不愿接受貧困捐助”。進入寒假后,為了省錢,更為了避開同學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來自大學校園的調查不時撞擊著人們的心靈:貧困生都是勤奮而富有才華的,但由于貧困,他們在發(fā)奮學習的同時必須忍受生計的煎熬。他們有的連天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細算,由于缺少冬衣,我們時常見他們在寒風中發(fā)抖的身影。最近媒體報道,在許多地方有不少農民家庭“因教致貧”。孩子上學就象賭博,為供養(yǎng)一個大學生,貧窮的農民們四處借債,學生畢業(yè)后假如找不到工作,那筆債務將讓他們一生都難以償還。武漢中南財經大學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學生,經常到學校食堂揀別人吃剩的饅頭,并且一撿就是近兩年。她來自農村,她的餐卡消費明細表表白,2023年,她才花了8、35元。在南京也發(fā)現同樣的事情,結果引起網站眾多的跟帖,社會輿論嘩然。如今的高額學費使得如今的大學里貧困階層急劇增多,他們的生存實在讓人擔憂:大學本來是個改變自己和家庭的機會,如今仿佛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不明朗的就業(yè)前景,高的嚇人的學費,由于缺錢導致自己的競爭力明顯不如有錢有關系的同學,長此下去實在是讓人們對大學的前程產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錢,我得到了什么?貧困已經嚴重影響了貧困學生正常的學業(yè)——調查顯示:37.3%的貧困大學生有靠勤工儉學補貼生活費的經歷,他們也頗為無奈的表達,經常奔波打工掙錢對正常的學習導致了不良影響。26.1%的貧困學生靠親友的資助進行學業(yè),尚有11.1%的貧困學生的生活費靠政府的助學貸款等各方面的資助。31.9%的貧困大學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間的家庭占26.1%。貧困生的月生活費約為普通學生月生活費的一半,甚至更低,連最起碼的吃飯問題都無法保證。他們在生活上大多比較拮據,不得不時刻限制著自己生活上各個方面的花費,時常陷入窘境,乃至連學習用品都難以保證。貧困女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助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專心計劃,才干維持生活;尚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xù)上學。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尚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抱負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相稱一部分貧困生在缺少基本的學習、生活條件和身心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學業(yè)上感到困難和吃力,他們或者因四處奔波打工學習時間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壓力和生活困頓而學習時精神不能集中,由此學業(yè)受損而影響其長遠發(fā)展,從而成為高校中的“多困生”。貧困使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乃至走向犯罪——從經濟條件、地區(qū)差異、社會風氣等方面客觀地看待貧困生的心態(tài),可分為樂觀型、焦急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貧困生對生活事件的結識、評價、解釋和信念的不同,因而他們有的有心理障礙,有的沒有。貧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優(yōu)勢,培養(yǎng)自尊、自強的意識;調整結識,重構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學校和社會應擴大和完善貧困生的支持網絡,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貧困大學生承受著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的身心壓力。他們?yōu)榱司徑饨洕鷫毫?,千方百計找機會去打工,同時拼命學習,以期再得到較高層次的獎學金。打工跟學習爭時間,爭精力,很多貧困大學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發(fā)生變化,甚至出現精神病癥狀。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還承受著來自同輩群體的壓力。家庭富裕的同學出手大方,交游廣泛,而貧困的大學生生活拮據,既要學習,又要為生計奔波,沒有經濟實力和精力進行更多人際交往,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于是,貧困學生容易在心理上產生防衛(wèi)反映,出現敵對態(tài)度和逼迫癥狀。此外,貧困生在社會上也由于“寒酸”而備受歧視、奚落和嘲笑。強烈的自尊心使他們對“金錢至上”的社會文化表現出從蔑視到敵視的態(tài)度。性格內向,自卑心理較重,不善于表達,“不合群”。一份首都高校貧困大學生狀況調查資料表白,有60%的貧困生因貧困而感到羞愧難當;22.5%的貧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樂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并不可克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貧困生不愿在因特網或其他媒體上公開求助,不樂意積極積極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稱封閉;40%的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受到打擊;近20%的貧困生由于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相對于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由于他們承受的變化更多。這些變化來自四個方面:環(huán)境不適應,農村和城市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農村學生對很多現代化的東西,譬如手機、電腦甚至飯卡,都不會用;學習不適應,農村教育多是“死讀書”,而大學強調素質教育,一些貧困生在學習方法上一時難以轉變;文化不適應,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很多習慣,涉及衛(wèi)生習慣、生活習慣等都與城市文化規(guī)則格格不入;心理不適應,很多貧困大學生有不平衡心理,對家庭和社會有所抱怨,對其他同學有所排斥。他們表面上顯得自強,甚至很自負,但事實上內心脆弱而自卑。龍曉東、廖湘蓉、鄧治文在《湖南社會科學》(2023-4)撰文指出,隨著大學生資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貧困生現象及相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顯得日益突出。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上的因素使他們比其他大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急,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從而對心理健康導致一定影響。一方面,貧困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面臨著當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普遍挑戰(zhàn)。青春期(12—20歲之間)的核心問題是獲得社會自我同一性從而避免人格發(fā)展異常的同一性危機。成年初期(20——24歲之間)的核心問題則是尋求情感歸屬和建立友誼,從而避免孤獨感。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順利跨越這兩個階段。但我國當前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重大變遷和震蕩所帶來的多種價值觀的沖突及就業(yè)壓力等,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和所誘發(fā)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突出。另一方面,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社會階層分化導致的貧困生經濟困難,容易使貧困大學生形成心理上的緊張、焦急和自卑情結。特別是當因此而導致學業(yè)上失敗時,更容易導致惡性循環(huán),使得問題連續(xù)加重。此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貧困生心理發(fā)展產生情境化影響。假如大學校園中缺少一種以獲取知識和追求真理為榮耀的良好學風的話,貧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感,進而導致心理上的自我封閉。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困難。它事實上是社會貧困階層的生活狀況相隨著的“貧困文化”現象遺傳到青少年身上的綜合性反映。因此,與之相適應的教育也不應當采用單一性的方式。高校一方面應充足結識到青年貧困大學生的社會人格和心理發(fā)展是具有可塑性的,另一方面應結識到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決不應僅僅限于心理征詢,而應當形成一個涉及校園文化建設、思想道德教育和經濟幫助體系在內的綜合性的教育環(huán)境。調查發(fā)現,貧苦是困擾大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為什么不出生在豪門”,面對高檔物質享受的無奈,他們發(fā)出如此的感慨。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同樣是大學生,八十年代也不乏貧困者,但為什么他們能坦然面對,并引之為向上的動力,而今天的你們卻導致限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呢?作個橫向比較似乎可以得出結論,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是地地道道的缺衣少吃,而今天的大學生卻明顯帶有相對貧困的性質??陀^的講,相對貧困比絕對貧困容易忍耐,公平的說,相對貧困比絕對貧困構成更為復雜的心理壓力。但今昔之間大學生對待貧苦的心理承受力為什么如此懸殊呢?我們或許可以從當前的雙向選擇中得到啟迪:前程未卜,苦海無涯。呈現在八十年代大學生面前的是一幅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旺盛需求和禮遇對待的美好畫面,因此他們對前程充滿信心,因而貧困也就能坦然面對了。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風暴無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學生身上,自費上學,雙向選擇,這對于貧困大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金錢問題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矛盾,畢業(yè)之后的貧困仍然未有窮期,正是這種悲觀沒落的悲觀心態(tài),嚴重減少了大學生的心理忍耐力。(鑒于此,合適的心理定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近年來,大學生面臨的壓力普遍加大,心理問題增多,影響了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要采用切實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征詢的專門機構,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引發(fā)越來越多的家庭和社會問題。貧困生問題決不僅僅是一個貧困生的問題,更是一個家庭和社會問題。目前,絕大多數貧困生家庭為子女籌措高額學費而背上沉重的經濟承擔,甚至負債累累,使整個家庭的生活更趨艱難,難認為繼,家長為此憂心忡忡,不少家長因而難以安心工作和生產。近年來,已有不少家長由于為子女籌措學費無門而賣血,疾病久拖不治而成重癥的事例,也有甚至為此出現自殺的慘劇。致公黨北京市對北京市某法院審理的100個大學生犯罪案例的調研結果顯示:貧困大學生犯罪率較高,且大學生犯罪者多數是法盲。該結果已經作為政協(xié)提案的形式提交,市政協(xié)已對此提案進行備案。從在校大學生犯罪記錄結果看,家庭貧困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據了解,貧困使一些大學生失去心理平衡,力圖以違法手段擺脫困境。畢業(yè)以后還貸及就業(yè)壓力,使得這些貧困大學生始終輕松不起來,從而導致犯罪與消沉、自暴自棄乃至墮落(有的女大學生因貧困而做三陪或二奶,成為暴發(fā)戶們的玩物)。特別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貧困生因家庭經濟的過度拮據、生活的困苦無助以及心理上的焦急抑郁,而對未來迷茫悲觀,感到前程無望,由此進一步引發(fā)了他們對社會及當前改革的態(tài)度見解、社會適應等一系列問題。一項研究表白:近20%的貧困生由于貧困和貧富懸殊巨大,而對社會持悲觀、否認甚至極端的觀點。貧困使貧困學生長遠發(fā)展嚴重受損——寧夏大學對在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令人震撼:73.27%的貧困生對生活狀況不滿意,64.51%的貧困生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貧困生存在抑郁狀態(tài)或抑郁傾向。如此的心理暗流在大學校園里四處涌動卻無宣泄之處。嚴重的是,這些問題進一步帶來他們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貧困,一個人擁有的文化資本越多,他就會更容易更快地積累起新的文化資本,因此,那些早年從家庭中繼承了豐厚文化資本的人也更易于增長自己的文化資本,無論在學業(yè)成就還是在藝術欣賞方面。富裕的個人、家庭和階層花費金錢和其他資源以便獲得文化資本,富裕與貧困學生的文化資本的差異因此被越拉越大。同樣,城市中的生活習慣也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生活,因而得到社會的推崇。這就迫使貧困生要接受被認為體現現代文明的城市生活習慣,而這種生活習慣必然要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這使貧困生進入高校后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能否融入“現代文明”,結果由于經濟上的因素,貧困生往往無法養(yǎng)成城市的“生活習慣”,經常產生自卑心理。由于文化資本的差異,一個從窮山溝里出來的學生,要想改變自己的面貌,融入現代社會,要付出比城市孩子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這使一些貧困生經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產生心理疾病。關注和縮小貧困生與其他學生的文化資本差異,是高校必須直面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卻經常被忽視掉。一些貧困生畢業(yè)時,不僅無法縮小文化資本的差異,相反卻更加擴大了差異。由于貧困,他們在求學期間要尋求自救,家教、兼職、勤工助學等,都擠壓了學習時間,學習資源也得不到更新,購買一些新的學習工具如電腦等更是無從談起。文化知識得不到長足的積累,必然會出現更大的知識差異,這樣就使他們把知識轉為文化資本、轉化成財富更加困難。因此,社會除了要關注貧困生的學費、生活費之外,更要關心貧困生的大學生活,要發(fā)明條件,縮小、消除他們和其他同學之間的文化資本差異,使他們能公平地面對社會的挑戰(zhàn),教育部門應當把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qū)傾斜,盡也許消除初期學生之間的文化資本的差異性。貧寒子弟通過求學改變命運,是中國平等競爭、人盡其才的一個千年傳統(tǒng)。無數寒門子弟,在貧瘠的土地上頑強生長,奮力求學求知,不僅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也改善著我們這個社會的人口素質,并且很多人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而這些人才的挖掘和拯救,將會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現在與未來。一旦維持其基本生存的生活壓力超過了生命承受力,人間的悲劇往往就不可避免會出現和發(fā)生。大學生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經濟窘迫并不是貧困大學生的錯。作為政府和社會來說,應當千方百計發(fā)明各種必要條件,努力保障貧困大學生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權利,為他們“珍愛生命”多給點關愛和救助支撐。貧困大學生問題分析改革開放前,中國高等教育費用所有由國家承擔,國家統(tǒng)包了個人的高等教育學費與生活費,因此貧困生問題盡管事實存在但未得以顯現。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特別是實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費用由個人、家庭承擔,于是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具體來看,目前中國高校貧困生問題凸顯的因素重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社會因素是貧困大學生產生的主線因素一、由于我國社會生產力仍較落后,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總體水平仍欠發(fā)達。2023年,首份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中指出,我國目前仍處在教育欠發(fā)達國家行列,其中一重要體現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這一狀況說明,我國的本科生教育不也許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實行免費也不能在短時期內實現。在歐洲,盡管很多大學的免費教育原則現在受到很大沖擊,但在相對富裕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如瑞典、芬蘭和丹麥,免費教育還沒有受到影響。在瑞典,社會民主黨政府依靠高稅收政策帶來的巨額財政收入繼續(xù)維持著免費教育等社會福利。在伊拉克,由于2023制裁,政府沒錢、學校沒錢、老師沒錢,30數年的免費教育體制于2023年9月被取消。而在2023前,每學期區(qū)區(qū)幾個、幾十個美元的教育費用對于伊拉克普通居民來說主線算不上什么。在中國,一些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和城市,也有了免費義務教育的試點。《北京晚報》報道,北京市170萬中小學生將成為北京歷史上第一次免費義務教育的受益者,開學報到一分錢的學雜費都不用帶,所有由市財政“買單”。由此可見,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從主線上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水平。經濟越發(fā)達,社會和政府承擔的教育費用就越大。在經濟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即便也存在一些貧困家庭,卻由于家庭不承擔或只承擔較少的教育費用,很少有“貧困生”出現。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盡管教育投入總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卻很低。近幾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行,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總量有了較大的增長。2023年,全國教育投入總量達5480億元。這一數額,比2023年的4638億元增長842億元,增長18.2%;比1997年的2532億元增長2948億元,增長116.4%。1997年至2023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達16.7%。我國公共教育支出僅占世界總支出的1.04%,卻承擔著全球正規(guī)教育在校學生的17.9%,人均教育公共支出僅為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1/4。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在世界15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均教育支出排序中,我國名列第145位。通過以上兩組數據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盡管我國的教育投入保持了較快增長,為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保障,但由于我國有13億人口這一最大國情,在較長時間內還難以改變人均教育支出很低的現狀。每月幾十塊錢的生活補貼,對高昂學費難以支付的貧困生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三、由于我國教育體制仍不健全,教育領域內仍存在的教育亂收費等問題加劇了貧困生的承擔。2023年,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等七部委聯合進行了教育亂收費專項治理工作。全國累計取消教育違規(guī)收費項目2824項,減少收費標準1316項,涉及金額18.87億元;制止強行征訂教輔資料和減少教材價格,減輕學生承擔6.12億元;各地共查處教育亂收費問題8539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606人......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亂收費的受害者并不僅僅是普通學生,也涉及貧困生在內。在向學校交納某些費用時,有時學生也認為不合理,卻大多無可奈何,心想“反正錢也不算多,別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對于一般的孩子并不算多的十幾、幾十元錢對于貧困生而言仍是不小的數目。班干部不想收他們的錢,可是沒有辦法;有時班主任也不想收他們的錢,可是也沒有這個權利。用班費替交或班主任幫著交了,一次兩次尚可,久而久之也不是辦法。所以這部分費用大多還是由貧困生自己來承擔的。請問那些曾被給予黨政紀處分的領導干部們,你們怎么忍心把罪惡的手伸向了貧困孩子的口袋?那些還想再搜刮學生錢財的干部們,你們就不能在那么多貧困學子面前良心發(fā)現一回么?此外,高校間獎、貸、助等政策的貫徹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體制亟待調整和完善。一些名牌大學如北大,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是很容易的事,而在一般高校卻困難得多。我們不得不認可各高校之間存在的各種差距,但“六位一體”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必須盡快完善,以早日實現全國各地大學生在國家各種資助政策和資金面前的人人平等。四、家庭貧困是產生貧困大學生的直接因素。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失衡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有登記表白,目前高校大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qū)。同時,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特別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記錄公報》顯示,盡管國家已盡最大力度采用了多種措施,2023年末,僅國有公司下崗未實現再就業(yè)職工人數就為410萬人;“現在整個就業(yè)形勢還比較嚴峻,下崗職工的再就業(yè)率比前兩年有所減少,大體上在30%到40%之間”。自1980年代以來日漸擴大的社會貧富差距也無可避免地體現在校園里。我國社會中,傳統(tǒng)農村家庭和普通城鄉(xiāng)家庭占絕大多數,這些家庭不也許在短時間內脫貧致富,貧困大學生問題也就不也許在短期內徹底得到解決。共青團北京市委、北京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最近對北京8所大學來自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4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顯示:高校貧困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15%以上;在被調查的貧困學生中,有70%以上來自農村,其中又有57.6%的學生來自“經濟落后地區(qū)”。調查表白,導致家庭收入低下的因素中,因屬“邊遠地區(qū)”的占71.7%、“經濟落后地區(qū)”的占37.7%,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2%,因“自然災害”的占14.7%,因“家庭成員下崗”的占8.9%......以上數字表白:多數貧困生來自邊遠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來自城鄉(xiāng)下崗職工家庭的貧困生也占有一定比例。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貧困家庭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點,重要體現在:(一)邊遠或經濟落后地區(qū)家庭,家庭收入方式單一,家庭成員思想落后。這些家庭多是農村家庭,家庭經濟以農牧業(yè)為主。眾所周知,農民,一是靠地吃飯,假如地少糧食除部分用作口糧外,就主線賣不上幾個錢;二是靠天吃飯,若遇上自然災害,更是顆粒無收,連口糧也沒了保障。這樣的傳統(tǒng)農村家庭,假如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或這部分來源十分有限,貧困的限度是可想而知的。若家里再供養(yǎng)一兩個大學生,生活就更苦不堪言了!貧困家庭要擺脫貧困,一方面受本地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一方面轉變人們保守、落后的思想觀念也很重要。一些落后地區(qū),封建思想、落后的傳統(tǒng)思想還在很大限度上束縛著人們。如,一些農村地區(qū),仍有不少家庭有“重男輕女”思想,這極也許使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多要了幾個孩子。結果卻是,讓每個孩子都接受到義務教育都保障不了,更不用談供孩子上大學了。經常看到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兄妹能上大學,姐弟們輟學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即便如此,卻大多只能保障上學所須的生活費。(二)城鄉(xiāng)下崗職工家庭,家庭成員自身技能較差,又缺少資金和技術援助,一旦下崗再就業(yè)就很困難。觀念的轉變、素質的培養(yǎng),得到政策、資金和技術援助都不是一朝而就和容易就能實現的事。然而,為了孩子能念書、能上大學,父母們不惜任何代價。哪怕去撿垃圾、拾破爛兒......,去賣雪糕、賣報紙......,去當保姆、做苦工......“可憐天下父母心”,盡管他們整日勞頓乃至積勞成疾,但當面對子女幾千元乃至上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時,交織在一起的就只有悲哀、無奈和嘆息,尚有那份望子早日成龍的深切渴望!第二、教育產業(yè)化是貧困大學生問題產生的直接根源教育體制改革,高校教育產業(yè)化,學費越收越多,生活費越來越高,公寓費也日益見長。1996年以來,我國各類高校普遍“并軌”,盡管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的收費標準有所不同,但學生人均年繳費用大都在3000~8000元,一些重點院校熱門專業(yè)則高達萬元,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培養(yǎng)一個大學生年平均費用為1萬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難支付,貧困家庭則更難承擔,從而導致高校貧困生人數不斷加大。隨著高校在校生數量快速增長,貧困生的絕對人數也不斷上升,全國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例達成了近30%,特困生比例為10%~15%,而在一些邊遠地區(qū)和山區(qū),貧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幾年,政府、教育部門、高校和全社會都在關注和幫助貧困生,但關注和幫助重要集中在經濟層面。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教育學者楊東平認為,“貧困大學生群體”這一概念出現的標志性時間是1998年。當年中國高校招生收費全面并軌,免費上大學成為歷史。次年5月,國家教育部宣布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這直接帶來了高校貧困生的大規(guī)模增長。按照我國現行的貧困標準為:人均年收入637-882元人民幣,但即使在農村,其燃料費、糧食、蔬菜、醫(yī)藥費、水電費、副食費、車船費......算一下是多少?有幾個農民還能養(yǎng)得起大學生?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幾乎是世界之首。不少農民和城鄉(xiāng)普通職工家庭“因教致貧”,為供養(yǎng)一個大學生,他們四處借債,傾家蕩產。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低于150元的比例從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費將意味著什么呢?李富秉先生在《評中國大學的高收費政策》一文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出臺了許多改革措施和政策,其中最值得認真檢討的就是高等院校的高額收費政策。它事實上是假“改革”為名,把政府本應承擔的相稱大部分的高等教育投入轉嫁給民眾,構成了學生及其家庭的嚴重承擔,把教育變成了從民眾口袋里掏錢的“商業(yè)”;這樣的所謂“改革”徒然加重社會承擔,卻絲毫未改變高等院校資金的使用效率;政府讓大學生的家庭代替它支付了高等教育投資,卻并未減少各級官員奢糜消費的開支,事實上是間接地讓學生家庭部分地填補了政府官員們腐敗浪費的資金來源。有專家研究顯示,在人均GDP低的國家,學費所占的比例不應當太高。印度與中國同為發(fā)展中國家,以印度著名的尼赫魯大學為例,該校學生每學期只要交108盧比的學費和260盧比的住宿費(兩項合計相稱于人民幣70元左右)。中國的大學基本上都是公立的,但政府制定高校收費政策時卻把眼光瞄準了美國和日本的私立大學的收費標準。通過“教育產業(yè)化”來“擴大內需”,高昂的學費必將把絕大多數工農子女淘汰出局,這樣的政策嚴重違反了社會公正的原則?!案咝8呤召M”政策作為一項“改革”措施,這些年受到廣泛而劇烈的批評,并不多見。青海省政協(xié)委員王絢提交提案,并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作大會發(fā)言。提案根據高校收費連年不斷攀升和就業(yè)形勢嚴峻的現狀,指出西部貧困地區(qū)孩子上大學難、就業(yè)更難,呼吁高校收費不能再高了!提案說,2023年各地高校收費猛漲,普遍提高了15%左右,有的地區(qū)提高了20%。西部各省區(qū)地方院校的收費標準也上漲不少。而隨著物價指數的提高,大學生在校的各種消費也有增無減。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由于擴招,導致貧困生絕對數不斷增長。2023年青海師范大學在校生總人數6841名,貧困生人數4167名,占60%,貧困生中的特困生人數2908名。每個學生每年支出費用最低在7000元以上,涉及學費3000元,最低生活費3000元,公寓費800元,書費400元。王絢委員指出,1992年國家公布的592個貧困縣中,西部為307個,占貧困縣總數的82.3%。2023年西部12個省區(qū)農村人口近2.8億,人均年收入1771元。其中,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的人均收入仍在800元以下。青海師大一個學生每年最低支出7000元,相稱于貧困地區(qū)9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一個本科生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稱于貧困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一個4口之家的西部農村貧困戶家庭,即便有3個身強體壯的勞動力,一年的純收入也供不起一個大學生。到外地就讀的大學生每年最少花費1萬元~1.5萬元,其家庭經濟狀況更是苦不堪言。提案指出,盡管國家與學校都采用措施給貧困生以補貼,實行助學貸款,但并沒有解除大多數貧困家庭承擔的經濟壓力。有的家庭為供養(yǎng)一個大學生,不惜變賣牛、羊、房屋等生活生產資料,四處舉債。對有的家庭來說,供養(yǎng)一個孩子上大學意味著家庭長期處在貧困狀態(tài)。由此可見,“高校高收費”政策嚴重脫離了中國國情,超過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是錯誤的,應當立即糾正!第三、助學體系尚不完善,難從主線解決問題自1987年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種比較完善的資助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種以“獎、貸、助、補、減、免”為重要內容等多種方式助學體系。各高校、社會各界也以多種方式資助貧困生。應當充足肯定,我國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盡了相稱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相對于日益擴大的貧困生需求,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助學工作及其體系仍存在許多問題與局限性,尚未建立起足夠強有力的、穩(wěn)定有效的工作機制,因而不能從主線上解決問題。貸學金制度不健全,學生貸款難。面對逐年迅速增長的貧困生總數和獎、助學金等的局限,貸學金本應成為解決貧困學生完畢學業(yè)的基本途徑。但遺憾的是,現在對貧困生的貸款比例、數額和次數等都有諸多限制。2023年規(guī)定,貧困生的貸款比例不得超過在校學生數的20%,每年可貸款不超過6000元;且貸款手續(xù)繁雜,時間、條件等障礙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請的貧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可以申請成功。并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貸款,如4年學業(yè)期間半途突遭家庭、疾病等變故,則不能再次貸款;對于本科畢業(yè)繼續(xù)攻讀研究生的貧困生,如本科貸款不先償還,則研究生期間不能再貸,使其學業(yè)難認為繼。高校擴招后,為幫助貧困學生就學,國家出臺了助學貸款政策。但是,實行這項政策的商業(yè)銀行又面臨著減少不良貸款的強大壓力,當它們發(fā)現助學貸款的還貸記錄不佳后,就在部分高校暫停了這項業(yè)務。帶有很強政策性卻又定性為商業(yè)貸款的國家助學貸款正處在兩難境地。助學貸款處在兩難境地。貧困大學生上學的“救急錢”——國家助學貸款在今年走入申貸兩難的困境,部分高校的助學貸款已經暫停。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jiān)會等部門今年1月19日聯合發(fā)布的一個告知也間接證實了這一情況,告知明確提到“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不能擅自停辦。對轄區(qū)內已經被停辦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的高校,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要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xié)調,采用積極妥善措施盡快恢復”。記者從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貸款管理部門了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學校的助學貸款都處在暫停階段。高校的貧困生都面臨著下學期開學的困難,由于銀行都基本上停止向高校學生貸款。盡管老生逃避還貸是直接的因素,但深層的因素恐怕更多。現在銀行強行停貸,盡管有其道理,但仍然有欺騙眾人之嫌疑。眾所周知,中國各銀行的呆帳壞帳重要不是學生貸款還貸率低所導致的,而重要在于政府一些官員亂上馬形象工程,奸商乘機搞虛浮的房地產泡沫所導致的。試想,學生每年的欠款局限性100億,而一個項目所導致的不良信貸也許高達千億。每當要拯救經濟危機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一方面想到的是將代價最大限度地轉稼到窮人身上。高校教育產業(yè)化,增長了求知學習的成本,增長了本不富裕的中國公民的承擔——特別是農民學生的承擔,可是否加大了高校的教學質量,是否提高了教學水平,是否增長了國家教育的整體水平?還是花費在政績上、貪污上、公飽私囊上呢?現實是殘酷的,無論你是否相信,但眼見為實,高校的高樓越來越多,先生們的薪水越來越高,管理者的腰包越來越鼓,學生的腦子越來越空。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只能滿足很少數貧困生的需求。雖然目前國家和學校設有各種獎、助學金,但由于“獎優(yōu)”和“助貧”界線不清,未能切實起到獎優(yōu)、助貧促學的作用,且補貼金額只能應急,操作上也不夠規(guī)范。各種獎學金重要針對學習優(yōu)秀生,而貧困生卻常因經濟、身心多重承擔而影響學業(yè)較大,較難獲得獎學金。據記錄,貧困生占獲獎者比例不超過10%。如貧困生能獲得當年獎學金,獎金數額也僅為150-1000元;各高校盡管盡最大努力拿出5%-10%的學費作為勤工助學基金,僅能為約20%的學生提供助學機會,且每人每月僅50-100元。新實行的國家獎學金制度,雖額度較其他獎學金大得多,獲一等獎學金者6000元/年,二等獎學金者4000元/年,此外所在學校減免其當年的所有學費,但因其級別高、競爭大,對貧困生來說難度則更大。據記錄,特困生占獲獎者比例不超過5%。獲得減免學雜費和專門困難補貼的貧困生比例更小,多數學校僅限于5%的特困生。這不僅難以滿足日益擴大的貧困生需要,并且由于所減免的學費要由學校承擔,給學校辦學也導致了沉重的經濟壓力。高校中勤工助學崗位少、穩(wěn)定性差、基金短缺等問題突出。各學校往往只能提供極有限的固定或臨時崗位以滿足很少部分學生的需要。大多數貧困生為維持在校期間的最基本生活,不得不整天四處奔波,忙于各種打工,所從事的又往往是反復性強、耗時間的簡樸體力活,這不僅加重了貧困生的生活壓力,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導致沉重的身心和學業(yè)承擔,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fā)展。第四,貧困大學生的產生,學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視一、一些貧困生自立限度較低,技能較差,使靠自力解決部分學費和生活費難以實現。由于校園環(huán)境的局限性和高?!按蚬ぁ睄徫痪窒扌裕诠ぶ鷮W渠道一直不很暢通,嚴重制約了其作用的發(fā)揮;走出校園,發(fā)掘社會資源也不抱負。盡管有些貧困生高考成績并不低,但自立限度、各方面實踐能力卻較差。我們羨慕發(fā)達國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學會了自立,我國社會也不乏一些邊上學邊做兼職、讀書階段就賺了一大筆錢的學生。但必須認可的是,在我們周邊,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也許考試時他們各門功課成績也都不錯,但當面臨一份只須具有簡樸專業(yè)素質就能勝任的工作時,卻只有望之興嘆。二、某些貧困生學習成績不佳,影響了其克服貧困的機會。貧困生大多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又未必都如此。我身邊就不乏一些家庭的確貧困,學習成績也的確較差的同學。得不到獎學金倒也無妨,事實是還要經常去交補考費、重修費?!叭烁F志不窮”,可憐有些孩子似乎連志氣也沒有了,有時真的讓人不解。三、少數貧困生不盡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劇了其貧困的限度。貧困生大多生活儉樸、舍不得花半分錢,也未必都如此。從農村進入城市,在都市的霓紅閃爍、喧囂絢麗中,在各種各樣的誘惑下,一些原本淳樸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向往城市豐富的物質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沒有錢,卻仍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卻是可怕的事情。有個別學生,家庭條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戀上網絡游戲,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偶爾玩一兩次尚可,沒有克制地去玩,久而久之,這無疑又是筆不小的消費。解決貧困大學生問題刻不容緩目前我國在校的貧困大學生是320萬,其中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特困大學生是100多萬,數字驚人?,F在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個家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當前,我國貧困生狀況不僅嚴重影響著貧困生個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發(fā)展,制約著我國教育的整體質量,更關系著我國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進而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與健康發(fā)展。一、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科教興國和實現國家未來發(fā)展目的的高度,充足結識解決貧困大學生問題的重要意義當前中國提出建立和諧社會,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何促進大學生群體與整個社會的融合和諧。這就規(guī)定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采用措施,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就業(yè)等方面的困難,為他們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發(fā)明條件。中央團校專家石國亮博士指出,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國家經濟社會生活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派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規(guī)定繼續(xù)做好以改革促進發(fā)展的同時,必須化解社會矛盾,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學生面臨壓力大。當代大學生作為思維最為敏銳并且最少保守的青年群體,他們在這個深刻變化的形勢中,承受的學業(yè)、心理、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比過去都增長了,極易出現發(fā)展不和諧的情況。此外,貧困大學生的思想和實際問題明顯增多,這背后也暴露了整個社會的城鄉(xiāng)差距、貧富差距、階層分化等問題,矛盾日益突出。和諧社會應當是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都可以得到妥善協(xié)調的社會。同時,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未來202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的,如何實現這一目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至關重要。對此,教育是關鍵。而資助貧困大學生,通過全面、高層次提高其素質,使其獲得知識、增強能力,不僅有利其長遠發(fā)展,并且有助于幫助貧困地區(qū)老百姓從主線上脫貧致富。這是一種主線性的“造血”式的社會扶貧工程,許多受助的貧困大學生和“希望工程”數年實行的結果均表白,通過扶助一個貧困生的就學與成才,經常帶動了一個貧困家庭、家族,甚至帶動所在鄉(xiāng)、村、地區(qū)的發(fā)展,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是巨大的。由此可見,對高校貧困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切實解決,決不僅是一個貧困生健康發(fā)展的主線保障,并且直接關系著貧困地區(qū)的脫貧致富與社會發(fā)展。貧困大學生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體,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由于三農問題的困擾和城市下崗問題的突出,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日益增多。如何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畢學業(yè)的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貧困大學生的產生,是社會的貧困、家庭的貧困和學生自身素質的“貧困”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要解決貧困大學生問題,也必須要社會、家庭和學生去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繼續(xù)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經濟是教育的基礎,是其他一切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關鍵。沒有發(fā)達的經濟做保障,教育的發(fā)展就會受到主線上的限制,貧困大學生問題也就難從主線上得到解決。2023年4月20日下午,國務委員陳至立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所做報告中表達,將盡快使全國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達成4%,2023年力爭達成5%。黨和政府發(fā)展經濟,振興教育的堅定決心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將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而進入一個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而貧困大學生也必將隨這一歷史趨勢的發(fā)展而不斷減少。與此同時,教育體制改革也須不斷進一步,步伐須不斷加快。沒有錢,辦不好教育;有了錢,不等于就辦好了教育。因素是還存在體制上的問題。解決貧困大學生問題,一方面,規(guī)定各高校要切實貫徹執(zhí)行政府和教育部門制定的各項貧困生救助政策,努力健全和完善“六位一體(獎、貸、助、減、補、保)”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另一方面,也規(guī)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繼續(xù)抓好教育經費的監(jiān)控和管理工作,堅決打擊教育亂收費現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進一步,也必將對解決貧困大學生問題起著積極而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常說,再富不能富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但事實上,我們有多少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咬緊牙關的為了學習在拼搏,在流汗流淚,在期盼著義務教育,在期盼著考上大學的學生可以成人、成材?!鞍驳媒疱X千萬元,大庇天下學子俱歡顏?”二、切實貫徹對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和扶持政策要完善國家助學獎學金管理辦法,保證占學生總數5%的特別困難的貧困家庭學生得到每人每月150元的助學獎學金。要保證高校學費收入10%用于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措施。完善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貼、學費減免政策,使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要大力推動高校按新機制和新政策全面貫徹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千方百計保證占學生總數20%的貧困家庭學生(約240萬人)可以得到國家助學貸款,認真研究解決在運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重要的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大工作的督辦力度,對尚未按新機制、新政策貫徹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qū)),現場檢查、督辦,一個省一個省地研究、解決問題;二是對一些確有困難的省(區(qū)),協(xié)調財政部在貼息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三是明確規(guī)定高校與銀行開展全面的銀校合作,進一步調動銀行開展國家助學貸款業(yè)務的積極性;四是建立畢業(yè)生到基層、到艱苦地區(qū)工作的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機制。積極推動生源地助學貸款業(yè)務。當前,建立健全貧困生扶助制度,建構有效的政府、社會、學校等多位一體的貧困生扶助機制,加大資助力度,特別是完善并貫徹助學貸款制度,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政府統(tǒng)籌、政策導向是解決問題的主線。政府應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國家資助貧困學生的政策和制度”的規(guī)定,進一步充足結識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著力完善貧困生助學政策、制度。各級政府涉及教育、財政等部門,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積極制定、貫徹解決貧困生問題的配套政策,從制度上保證貧困生入學與完畢學業(yè)。盡快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自1999年開始,中國開始推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到2023年6月底,已實際發(fā)放貸款為52億元,享受貸款的學生大約有80多萬人。各級政府在資助困難學生方面已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有些地方和單位工作不貫徹,相稱一部分學生得不到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助學貸款涉及獎學金、助學金,尚有不固定的一些捐助和贊助,對于困難大學生的確如甘霖、雨露,但對大多數特困生無疑杯水車薪。據介紹,目前有相稱一部分困難學生因欠學校的費用畢業(yè)了尚有也許拿不到畢業(yè)證。盡管目前高校救助貧困生的方式有很多,但由于需要救助的更多,所以,真正能得到救助的畢竟還是少數;何況助學貸款手續(xù)復雜,申請成功也并不容易。助學貸款制度是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的主線途徑和重要方式。而建立和完善助學貸款制度一方面是一種政府行為,應當由政府出面牽頭,統(tǒng)籌安排,以規(guī)則、條令的形式擬定下來,并在切實保障銀行的積極性與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下組織銀行具體實行。要依照教育和經濟規(guī)律,根據大學生需要設立不同種類的貸學金,擴大貧困生貸款的比例和額度;改革借貸方式,充足考慮學生半途突遭變故及繼續(xù)深造的也許性,允許多次借貸;延長還款年限,允許貧困生在本科畢業(yè)后2023內以按揭方式還款。同時,積極促進大學生個人信用系統(tǒng)的建立,建議由教育部門組織專門的咨訊公司參與建構學生個人信用信息系統(tǒng),這對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也將是一個極故意義的嘗試。高校應積極建立扶助貧困生的有效機制。要端正辦學思想,調整支出結構,增長面向學生特別是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服務的開支;要嚴格控制辦學成本,規(guī)范收費行為,堅決治理各種亂收費現象,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經濟承擔。目前高校的資助經費多用在“獎、貸、助、補、減、免”上,但所涉及貧困生的面仍較小,補貼金額低。為更好地解決貧困生問題,高校一方面要依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明確界定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范圍,突出獎學金“獎優(yōu)”和助學金“助貧”的功能,并進一步完善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緩”制度。高校成立專門的學生貸款部門,統(tǒng)一負責組織本校學生的貸款工作。建立健全已有的助學體系,設立貧困生專項獎勵和扶助基金;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增設專門的貧困生基金。創(chuàng)設貧困生“以工助學”工程,積極、穩(wěn)妥地組織和引導貧困生開展勤工助學活動。貧困生家庭、貧困生自身須不斷轉變思想、努力提高自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