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202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三模)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大慶市202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三模)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大慶市202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三模)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大慶市202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三模)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大慶市202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三模)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后附原卷掃描版大慶市后附原卷掃描版語文2024.04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的標號;非選擇題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4.保持卷面及答題卡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文化交往實際上是一個說理的過程,“公共說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文化軟實力之“軟”在于溫潤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這個“理”的顯著特點就是“軟”。只有以“理”的方式進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間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實現(xiàn)交流、互鑒與發(fā)展。這個“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約數(shù)----共同認可的“道理”。因此,“公共說理”實際上關涉文明形象的塑造。“公共說理”必須堅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則。自由與民主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也是人類文明的核心要素,從而構成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本內容?!肮舱f理”首先必須是自由的,說理當然離不開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認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獲得自由的發(fā)展?!肮舱f理”還必須是平等的。說理意味著平等的對話。居高臨下、以強凌弱、盛氣凌人都不是說理的正確姿態(tài)。說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清誰對誰錯,也不一定是達成共識,而是相互理解。在申說自己的立場、觀點或主張時,認真傾聽別人的心聲,不把自己的立場、觀點或主張強加于人?!肮舱f理”還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的基本原則。說理不是空口無憑、信口雌黃,而是以事實為根據(jù),以理服人。沒有事實根據(jù)的理由即使不是謊言,也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空洞說辭,不具有真理的力量。中華文明以“明德”為其基本的精神特質?!懊鞯隆辈粌H在于“明明德”,而且還在于“明明德于天下”。以“明德”為基礎的積極說理,既是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中華文明新形象的重要途徑。(摘編自張三元任利鵬《公共領域、公共說理與文明形象塑造----兼論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建設》)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1頁共8頁材料二:公共生活中的“說理”是一種理性交流、表達看法、解釋主張,并對別人可能有說服作用的話語形式。《伊索寓言》中有一則《太陽與風》的故事:太陽與風進行比賽,看誰能使穿著外套的行人脫掉外套。風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兇,那個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緊。然后太陽出來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體出汗了,就把外套脫了下來。說服是歡迎他人加入對話,不是企圖限制他們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脅他們不準有自己的看法。說理是與人的和平需要結合在一起的,說理通過說明和協(xié)商,而不是暴力或戰(zhàn)爭來解決人間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和沖突,并形成一種可以稱之為“講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戰(zhàn)爭和混亂都是在沒有協(xié)商,無理可講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說理使得人類能夠用攤開的手掌,而不是攥緊的拳頭來相互交往,人類才得以進入文明社會。然而,當下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說理常常被當作是攥緊拳頭,而非攤開手掌的話語行為。這樣的“說理”便成為“占領話語陣地”“口誅筆伐”“論戰(zhàn)”和向對方報以“投槍”和“匕首”。說理是發(fā)表意見,但“發(fā)表意見”并不就是說理。任何表達看法的陳述,包括謾罵,都可以說是“發(fā)表意見”,但并不是說理。說理的“發(fā)表意見”必須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結論”(也稱主張或看法),另一個是“理由”,結論是由理由來支持的。當然,有理由支持的結論未必都確實或可靠,因此需要評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張。說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對待不同意見,并不是出于說理者主觀意愿的“寬宏”“寬厚”或“寬容”,而是由“說理”本身的話語特性決定的。說理提出的“看法”無論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種具有或然性而不是絕對確定性的結論。因此,說理總是可以再說理的,說理是一個過程,不是最終結果。說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構成?作為修辭術的說理有三個構成因素,分別是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所說的“邏輯”“信譽”和“情緒”?!斑壿嫛钡囊馑际恰坝谜Z言表達思想”,訴諸“理智”和“理解力”。邏輯是說理中最重要的說服手段,有邏輯的說理就說得通,而沒有邏輯或是邏輯混亂的說理則說不通。說理的第二個因素是“信譽”,有信譽的人讓別人覺得可靠,這樣的人說話才會對別人有說服力。一旦人們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難輕易改變。說理的第三個因素是“情緒”。哲學家羅蒂就提出“背棄理論,轉向敘述”的說理主張,這是一種訴諸情緒的說理方式,它甚至顯得不是在說理,而是在說故事。說故事引導對方想象一種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識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不是推理出來的。說理的結構主要包括主張、理由和保證。主張是說理陳述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又稱“論點”或“主要思想”,往往由一個“主題陳述”來表述。理由則是用于支持主張的,包括事實、研究成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個人經(jīng)驗等。保證是說理過程中的中介,包括普遍規(guī)律、權威、表現(xiàn)、價值等。上述三種因素實際上可以對應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三段論”論證方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但這種形式邏輯論證模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其缺陷所在,是一種靜止的推論,往往容易出現(xiàn)邏輯謬誤。而圖爾敏論證模式(StephenEdelstonToulmin)是可以用來說明說理特性的非形式邏輯論證模式,模型由六個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構成,它們分別是:依據(jù)-Ground、主張-Claim、限定-Qualifiers、正當理由-Warrant、支持-Backing、例外-Rebuttal。這也是評估論證質量高低的要素。依據(jù)(G),與論證相關的數(shù)據(jù)、事實、證據(jù);主張(C),被證明的論題、結論、觀點等;限定(Q),為確保主張/結論成立,而對論證范圍和強度做的限定;正當理由(W),連接依據(jù)和主張/結論的普遍性原則、規(guī)律;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2頁共8頁支持(B),為正當理由提供進一步支持的陳述,以展示原則、規(guī)律的客觀性。例外(R),對已知反例的考慮,并進行補充性說明。(摘編自徐賁《明亮的對話:公共說理十八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說到了公共說理靠的是“理”而不是“力”,二者具有相同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B.材料一中指出“公共說理”離不開一己之理由,但一己之理由并不完全自由,需要大家共同認可。C.材料二提出訴諸情緒的說理方式,通過敘述故事來引導對方感同身受,是創(chuàng)造共識,而不是說理。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說理的“平等”,二者都就說理的對話雙方而言,指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事實為根據(jù)是說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證,空口無憑、信口雌黃,都不具有真理的力量。B.以“明德”為基礎進行公共說理是中華文明和其他文化交流、互鑒、發(fā)展的重要途徑。C.說理就會避免發(fā)生戰(zhàn)爭和混亂,形成“講理”的文明秩序,人類才得以進入文明社會。D.“發(fā)表意見”被認定為說理,需要有理由支持,并且理由被評估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張。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開宗明義,提出“公共說理”是講好中國故事、塑造文明形象、進行文化交往的有效途徑。B.材料二引用《伊索寓言》中《太陽與風》的故事,形象性和思辨性兼?zhèn)?,證明說理是說服而不是強制。C.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觀點鮮明,中間部分從公共說理的三個原則展開論述,層次清晰。D.材料二用“攤開手掌”的比喻,形象地闡釋了“占領話語陣地”“口誅筆伐”這種“說理”觀念。4.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對這幅“圖爾敏模式”操作圖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主張(C)、依據(jù)(G)和正當理由(W)作為論證基本要素,構成論證的基本模式。B.依據(jù)(G)是推斷由之開始的材料,是支持主張的基礎,相當于三段論中的大前提。C.正當理由(W)為由依據(jù)到主張?zhí)峁蛄汉蛽?,探求正當理由是說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D.例外(R)和限定(Q)這兩個要素使論證更加周密嚴謹,體現(xiàn)說理者思維的辯證性。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3頁共8頁.5.2023年9月10日晚,在某直播間,一位網(wǎng)友吐槽眉筆太貴,卻換來網(wǎng)紅主播的激情回懟;“79元哪里貴了,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么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請結合材料二中亞里士多德《修辭學》里的說理構成三要素,簡要分析這種表達的不當之處。(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廢墟上的菜地晚烏①下班到家已過十二點。午飯和往常一樣比較簡單,喝一口豌豆蛋花湯,忍不住說“真好喝”。豌豆,是母親自己種的。她從廚房里拿出一個小布袋,一邊打開一邊美滋滋地說,不太多,但很讓人喜歡。我瞥過去,那里面裝著的青綠豆莢,顆粒飽滿。②幾年前,為了幫我照顧孩子,母親從鄉(xiāng)下來到城里。這種遷移如同一把無形的刀,緩慢地切割著母親。她不說什么,我也能在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白天,她窩在家里,時光泌出漫長的絲,將她束縛。有時她從臥室踱到客廳,又從客廳挪到陽臺,像在尋找什么,默默地。她??吹碾娨暪?jié)目是我們省臺的玩水沖關,偶爾換到新聞頻道,她總是對我說,電視里講的,聽不懂。她簡潔的言辭后跟著長長的嘆息。我給她買的智能手機,她不會使用,最后閑置在書架上。有時,她會打開門,隨后又將其關閉。后來,孩子入了幼兒園,母親多了閑暇,開始拓寬活動區(qū)域,去樓下不遠處被拆的棚戶區(qū)那片廢墟上種菜。她從碎石渣里清理出廚房大的一塊領地,現(xiàn)在便隔三岔五帶回一小布袋青綠豆莢,或幾棵根部冒著乳白汁液的生菜。③圍在廢墟周圍的柵欄被人摳裂,朝外翻卷的綠鐵皮被風一吹就發(fā)出脆響。那里有一孔洞,是種菜人彎腰進出的門。一同出入的還有水壺、鋤頭、彎刀、鏟子。這些和耕種有關的工具,被母親隱藏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她把鋤頭橫放在自己的折疊床下,鏟子放在鞋架的底層,彎刀立在冰箱與墻之間的縫隙,水壺放在花架上。如果這些工具會表達情感,它們跟母親一道出門時,一定會像孩子那樣開心到尖叫。它們回歸土地,不,并不是我在鄉(xiāng)下看到的那些松軟的黑土,具體點說,那是碎石、斷磚及大塊混凝土堆疊成的廢墟,一把鋤頭在斷壁殘垣里爬行,母親的臉上掛著汗滴。她渾身濕透,開門出現(xiàn)在客廳,好像剛剛經(jīng)歷過一場搏斗。隨后,她迅速清理農(nóng)具,把它們放回原處,再找來潔凈衣服,沐浴。晚間我們回來時,似乎什么都未曾發(fā)生。④母親在城市生活中習得了絕佳的藏匿本領,這些背后,一同隱藏的還有她自己的心事。⑤我曾去過母親的菜地。母親的小塊石渣地臥在斷墻之中,種著大蒜、豌豆、生菜,那些細弱的苗,像是一塊土地微弱的呼吸。母親第一次割生菜回來時曾說,買種子的本錢已經(jīng)收回。我記得,她使用的是我們家一貫的低調不張揚的口氣,平靜中還帶著終有回報的自豪。母親的算計,聽起來格外世俗。但我并不嫌棄這些,相反,我會給她諸多贊美。在鄉(xiāng)下,母親干農(nóng)活粗放豪邁,她早出晚歸,經(jīng)常忘記時間,汗流浹背而又不知疲倦。在城里,母親對這里的生活缺少掌控感,必須在日常事務中學會平衡,精準到每個時刻。因此,種地這樣的事情,好像也變得精致起來:她把肥料裝進塑料瓶,用廢油桶裝清水,用舊童車推著去給蔬菜施肥。墾荒的勞苦,隨時被毀壞的可能性,她似乎都忽略不計,行動中有我行我素的堅決。我終于明白:在那小塊地面前,她幾近忘我,泥土,讓她忘乎所以。⑥母親一生未進過學堂,我一直相信,如果有機會讀書,她一定會有不同的人生。從前,母親會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育我們,后來又試圖用那些故事教導我正在念高中的侄女。女孩缺乏耐心,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4頁共8頁三言兩語便可讓奶奶閉嘴不再說話。母親故事的主題是:凡事都要做好,爭取第一。然而,母親的人生中鮮有機會展示自我。⑦我不禁想起母親人生中已過去半個世紀的那個故事。生產(chǎn)隊里的男男女女在集體勞作間隙,組織了次插秧比賽,母親上午贏得很輕松。有人不服氣,堅持下午再比一次,結果還是母親贏。她給我講完這個故事后,低聲又略帶興奮地說:“當年,我上午贏得輕松,基本沒使勁。下午又要比,我稍微使出一點力氣,還是我贏?!蹦且淮?,她贏得了可以吹噓一生的價值感,聲名大噪。⑧是土地,是勞動,成就了她。⑨現(xiàn)在,和母親一起種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楓的外公,他們像蝸居在春日蕁麻葉片下的蟲子,在蒿草叢生的廢墟上自得其樂。他們是廢墟上的首批種地人,都來自外地,住在這整體功能頗為完善的小區(qū)里,幫著帶孫輩。他們此生也許未曾想到自己會住在潔凈明亮的高樓里,把心神分給不同的地方,一面記掛著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條狗,一面在城里過著逼仄但又無法擺脫的生活。⑩夜幕將臨時,他們常聚集在樓下說話?;蛘净蜃?,說話。有時,她們還會把自己種的菜拿來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兩棵生菜或幾根蒜,這或許能讓彼此產(chǎn)生回到鄉(xiāng)下的短暫錯覺。談起種地經(jīng)驗,他們有抑制不住的熱情,聊著聊著,時間就過去了。黑夜漫長,來自菜地的那點榮光,好像可以幫她們驅散寂寥與不安。偶爾,附近傳來挖掘機的轟鳴,她們還會仔細甄別,聽那聲響是否來自廢墟……(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母親從鄉(xiāng)下來到城里生活,感到寂寥與不安,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離開了自己的土地,讓母親極不適應。B.母親習得了藏匿的本領,藏起工具,清理好勞動的痕跡,說明她種菜的行為并不為城里的孩子所接受。C.全文圍繞著菜地來寫,不僅寫了母親來到城里后與土地的“交道”,也寫了年輕時母親與土地的故事。D.母親在廢墟上種菜,因為有菜就有土,有土就有了根。這一社會現(xiàn)象,揭示出中國社會的“鄉(xiāng)土性”。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遷移如同一把無形的刀”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長時間不適應城里生活的鈍痛感。B.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被作者借用來塑造母親形象,比如細節(jié)描寫、心理刻畫,豐富了散文的表現(xiàn)力。C.文中回憶了母親在生產(chǎn)隊里參加插秧比賽的故事,拓展內容空間的同時,也讓母親的形象更加鮮明。D.作者善于擷取日常的瑣事,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抒發(fā)情感。這種寫法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極為相似。8.“土地”作為貫穿文章始終的抒情意象,不僅是物質源泉,更是精神家園。請結合全文分析“土地”之于母親的意義。(5分)9.作者晚烏在談及創(chuàng)作時曾說:“散文,就是說話,要真實樸素,道出心中的歡喜與哀傷。”請結合本文談談作者是如何踐行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6分)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5頁共8頁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至道無言,非立言無以明其理;大象無形,非立形無以測其奧。道象之妙,非言不傳;傳言之妙,非學不精。未有不因學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夫繭繅以為絲,織為縑紈,績以黼黻,則王侯服之。人學為禮儀,雕以文藻,而世人榮之。繭之不繅,則素絲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鳳音不彰;情性未煉,則神明不發(fā)。譬諸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故煉金則水出,鉆木而火生。人能務學,鉆煉其性,則才慧發(fā)矣。青出于藍而青于藍,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鏡出于金而明于金,瑩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語,教使然也。遠而光華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也。故吳竿質勁,非答①羽而不美;越劍性利,非淬礪而不铦;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節(jié)選自北齊·劉晝《劉子》,有刪節(jié))文本二:發(fā)慮憲,求善良,是以謏聞②,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有刪節(jié))[注]①答:箭尾。②讓聞:小的聲名。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夫然A故安B其學而親C其師D樂其友E而信其道F是以G雖離師H輔而不反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雕以文藻”,用文采來裝飾自己,與《石鐘山記》中“余是以記之”句式結構不同。B.彰,指清楚、明顯,與《勸學》“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中的“彰”意思相同。C.铦,指鋒利,與《過秦論》“鋤幔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中的“铦”意思不同。D.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時面向北方朝見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蠶繭不拿來抽絲,素絲就會在筐籠里被蛀蝕;人如果不學習,才智就將朽爛于心中。B.“戎夷之子”雖然出生時聲音相同,但長大后語言不同,是教育使他們變成這樣的。C.古代學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績考核制度,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察的內容也有所不同。D.在求學的道理中,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yè)。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6頁共8頁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未有不因學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14.兩篇文章都談及了學習的問題,請比較二者內容方面的異同。(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鷓鴣韋莊南禽無侶似相依,錦翅雙雙傍馬飛。孤竹廟前啼暮雨,汨羅祠畔吊殘暉。秦人只解歌為曲,越女空能畫作衣。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長憶鳳城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首聯(lián)以“南禽”點題,描寫鷓鴣鳥孤獨地揮動錦翅傍馬而飛的場景,渲染了凄清的氣氛。B.頷聯(lián)既寫聲又寫形,形象地寫出了眼前鷓鴣鳥哀鳴于孤竹廟前和飛翔于汨羅祠畔的場景。C.“空能畫作衣”是指將鷓鴣描繡作為衣飾,與“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的描述類似。D.尾聯(lián)出句摹聲,詩人將鷓鴣的叫聲擬作“懊惱澤家”,以鷓鴣音破題,引出對句的主旨。16.本詩是如何抒情的?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的《蜀相》中,“,”兩句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相融合。(2)《種樹郭橐駝傳》中,“,”兩句正面闡述種樹原理,強調植樹者要順應樹木天性。(3)小剛想要使用古詩文向同學們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鏡里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他可以引用“,”來再現(xiàn)古人使用銅鏡的生活場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在云南麗江的崇山峻嶺中,有一道十分壯美的景觀,這就是萬里長江第一灣。大自然的①就是這樣奇妙無比。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南下的怒江、瀾滄江和長江上游段金沙江,在巍峨綿延的橫斷山脈里并肩穿流,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川”字形三江并流大觀。然而,就在人們認為這三條巨龍繼續(xù)會以不可阻擋之勢齊頭向南游弋的時候,長江卻在麗江境內掉頭,突然繞了一個180度的大彎,毅然地向北飄然而去,然后又折向東方,浩浩蕩蕩地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也許是億萬年來江水攜帶大量泥沙沖積的結果,在長江第一灣處形成了一片不大的開闊地。沿著逶迤的江岸,生長著如同飄帶一般的茂密柳林,那隨風微微搖曳的綠絲條,不僅把江灣打扮得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7頁共8頁

②,而且把江水染得翠似碧玉。柳林外面,是一片平疇沃野,那彎彎曲曲的田埂,不經(jīng)意地畫出了一幅幅的太極圖。四周群山聳立,峰巒競秀,那莽莽蒼蒼的氣勢,與壯闊的江流交相輝映,使嫵媚秀麗的第一灣又平添了許多的雄偉和陽剛。正是長江第一灣,彎出了舉世驚羨的壯麗風光。正因為有了這次毅然決然的轉身,才有了長江那滾滾東去、一瀉萬里的磅礴氣勢。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19.文中第三段有“微微、彎彎曲曲、莽莽蒼蒼”這三個重疊形式,試比較它們和“微、彎曲、莽蒼”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如今,“一機在手,走遍天下”,乘車、買票、購物……移動支付應用于經(jīng)濟活動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場景,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但是,①。比如,不太熟悉移動支付的老年人等群體會面臨不便;許多來華的外籍游客和商務人士仍習慣通過刷卡或現(xiàn)金方式支付,支付習慣差異也讓他們面臨一些不便。面對日益增長且多元的支付服務需求,②。一方面,要通過改進銀行賬戶服務,提升電子支付在公共服務、便民場景的通用性,為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提供更多的支付便利。比如,可以通過推動移動支付的適老化改造、提升境外銀行卡和第三方支付綁定的便利性,完善適合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操作的支付工具和場景,同時對其如何正確安全使用移動支付加強指導。另一方面,需持續(xù)規(guī)范商戶現(xiàn)金服務,推動商戶③,滿足不同群體支付偏好。提高支付服務,旨在以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為目的,二者缺一不可。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點處的“可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圖書館內不可以高聲喧嘩,請保持安靜。B.他這次表現(xiàn)得還可以,像個戰(zhàn)士的樣子了。C.諾如病毒病程一般比較短,大部分人二到三天就可以自愈。D.你這張嘴真可以,駁得他們啞口無言。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本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一提到“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強調求學者需進入各級學校,從書本中獲取新知,而陸游則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大慶市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第8頁共8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1.【答案】B【解析】A項“二者有相同的出發(fā)點和針對性”錯誤,材料一是針對文化交往,材料二泛指所有說理。C項“不是說理”錯誤,材料二中“它甚至顯得不是在說理”,是顯得不是,其實是說理。D項材料一中的“平等”就說理的對話雙方而言,指對話時的正確態(tài)度,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材料二中的“平等”是針對所說之理而言,指任何觀點主張都是平等的,因為說理不是絕對確定性的結論,都可以再說理。2.【答案】C【解析】“說理就會避免發(fā)生戰(zhàn)爭和混亂”錯誤,材料二說所有的戰(zhàn)爭和混亂都是在沒有協(xié)商,無理可講的情況下發(fā)生的,但說理并不一定能避免發(fā)生戰(zhàn)爭和混亂。3.【答案】D【解析】“占領話語陣地”“口誅筆伐”是“攥緊拳頭”,而不是“攤開手掌”。4.【答案】B【解析】依據(jù)是數(shù)據(jù)、事實、證據(jù),相當于三段論中的小前提。5.【參考答案】①說理者沒有避免邏輯謬誤,未能建立起正確的邏輯。這種對沒錢的嘲諷看似使言說者取勝,但這種不講邏輯的表達不利于言說者邏輯說理能力的形成。②說理者沒有建立好的信譽和形象。對網(wǎng)友人生的質疑給人不講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說者給人這種印象,就很難改變,即使看法有可取之處,也難以說服別人。③說理者沒有關注情緒因素。言說者在說理時要動之以情,從而創(chuàng)造共識。用傲慢的表達方式只會拉開言說者與對話者的距離,很難以情動人。(每點2分,滿分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6.【答案】B【解析】“說明她種菜的行為并不為城里的孩子所接受”錯誤,文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孩子不接受母親的種菜行為,文中提到“我曾去過母親的菜地?!医K于明白:在那小塊地面前,她幾近忘我,泥土,讓她忘乎所以”,說明孩子是理解母親的行為的。7.【答案】B【解析】塑造母親形象時沒有心理刻畫。8.【參考答案】①土地為母親帶來了收獲的自豪感。母親在廢墟上開辟的土地為她帶來了收獲,更帶來了勞動的喜悅,這也讓作者感到了欣慰。②土地成就了年輕時的母親,使她贏得人生的價值感。作者在文中回憶了母親人生中已過去半個世紀的那個故事?!笆峭恋兀莿趧?,成就了她?!雹弁恋負嵛恐钤诔鞘兄械哪赣H,給了她安全感。土地給予了母親無限的溫情與陪伴,讓母親度過了在城里的漫漫黑夜;土地驅散了母親在城里生活的寂寥與不安。(每點2分,答滿3點給5分)9.【參考答案】①散文要真實樸素地說話。本文再現(xiàn)了母親在廢墟上種地的小事,沒有過多的修飾,而是用平凡質樸的文字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人間的真情實感娓娓道來。②散文可以表達內心的歡喜。母親用執(zhí)念、勤勞和汗水為荒蕪蕭條的廢墟植入亮麗的顏色,生活變得充實快樂,也在勞動中獲得了價值感,與他人分享勞動果實更讓人心生歡喜。③散文可以表達心中的哀傷。離開故土,只有廢墟上的菜地給予老人們些許安慰與希望。作者在細數(shù)溫情的同時也心生感嘆,這是他們最后的精神樂園,可是挖掘機的轟鳴隨時會打破這份美好,讓人心生不安。(每點2分,滿分6分)一、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答案】ADF【句意】唯其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樂于與群眾交朋友,并深信所學之道,因此盡管離開師長輔導,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窘馕觥俊胺蛉弧迸c“故”為因果關系,故A處必須斷開;“安其學而親其師”和“樂其友而信其道”是并列對舉關系,結構相同,故應于D后斷開;“是以”是表結果的連詞,前面應斷開,故應于F后斷開。故答案為ADF。1

11.【答案】C【解析】A項正確?!暗褚晕脑濉保梦牟蓙沓鋵嵶约?,狀語后置句?!坝嗍且杂浿?,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賓語前置句。B項正確。句意:昆侖山的竹子不被砍斷,那么像鳳凰鳴叫的聲音也就發(fā)不清楚。聲音沒有更加勁疾,但聽的人卻很清楚。C項錯誤。都是鋒利的含義。句意:越地鑄的劍雖然鋒利,但不經(jīng)過淬火磨礪也不會鋒利。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D項正確。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12.【答案】C【解析】C項“古代學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績考核制度”錯誤。根據(jù)原文“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可知成績考核要每隔一年進行一次。也可依據(jù)“中年”(意為隔年)來判定。13.【參考答案】(1)沒有不通過學習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學而能使自身得到榮光的人。(“因”,通過,經(jīng)由?!凹佟?借助。者,……的人。三個采分點各1分,句意1分)(2)這樣之后,才能足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周圍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依附歸順。(“易”,改變;“說服”,心悅誠服;“懷”,依附歸順。三個采分點各1分,句意1分)14.【參考答案】相同點:都談及了學習的重要性。(1分)不同點:①立足點不同:文本一立足于求學者,文本二立足于執(zhí)政者。(1分)②側重點不同:文本一強調學習要積累(堅持);文本二強調學習者既要兼顧正式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又要有尊師重教的態(tài)度。(1分)【參考譯文】文本一:最終極的道是無以言說的,但不用言語來描述解釋就沒有辦法說明它的義理;最大的象是沒有形狀的,但不確立形象就沒有辦法看清它的奧秘。道和象的玄妙,不憑借言辭就不能傳播;而傳播言辭的精妙,不學習就不能精通。沒有不通過學習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學而能使自身得到榮光的人。剝繭抽絲,織成細絹,繪以花紋,那么王侯就穿上它。人通過學習而掌握禮儀,用文采來充實自己,世人就會贊譽他。蠶繭不拿來抽絲,那么素絲就會在筐籠里被蛀蝕;人不學習,那么才智就將朽爛于心中。就像海里的蚌不被剖開,體內的珍珠就不會顯露;昆侖山的竹子不被砍斷,那么像鳳凰鳴叫的聲音也就發(fā)不清楚;人的性情不經(jīng)過磨煉,聰明智慧就不會開啟。就比如是金屬和木頭,金屬的性質包含著水,木頭的性質蘊藏著火。因此熔煉金屬的時候水就出來了,鉆木的時候火就生了。人若能從事學習,像鉆木煉金一樣磨礪他的性情,那么才能和智慧就發(fā)生了。青出于藍而青于藍,是染色使得它這樣的;冰生于水而冷于水,是寒冷使得它這樣的;鏡子出于銅而明亮過于銅,是磨冶使它這樣的;戎夷的后代,出生時聲音相同,長大后語言卻不同,是后天的教育使他們如此。遠看有光彩的,是修飾的結果;近看更加明亮的,是學習的功效。因此吳地產(chǎn)的箭雖然強勁,但沒有箭末的羽毛則不美觀;越地鑄的劍雖然鋒利,但不經(jīng)過淬火磨礪就不會鋒利;人雖然本性聰慧,但不積累學問則不會有所成就。文本二:執(zhí)政者發(fā)布深思熟慮的法令,選舉賢能的人來輔佐自己,這樣可以得到贊譽,但不能夠打動眾人。接近賢能的人,親近和自己疏遠的人,可以打動眾人,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風俗,那就一定要通過學習!古代進行教育的場所,家庭里有私塾,黨里有稱為庫的學校,術里有稱為序的學校,國家有太學。新生每年都可入學,隔年考試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分析課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學生的專業(yè)思想是不是鞏固,同學之間能不能相親相助,第五年考查學生的知識是否廣博,學生對于教師是否敬愛,第七年考查學生研討學問的本領與識別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學生對于學業(yè)已能觸類旁通,他們的見解行動已能堅定不移,這就叫作“大成”。這樣之后,才能足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周圍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依附歸順。這就是大學教育的綱要。大學的教育活動,按時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yè);休息的時候,也有課外作業(yè)。課外不學雜樂,課內就不可能把琴彈好;課外不廣泛運用比喻,課內就不能寫好詩句;課外不學好如果處理好家室,課內就學不好禮儀。不喜歡那些才藝學問,就不可能樂于對待所學的正課。所以,君子對待學習,課內受業(yè),要學好正課;在家休息,要學好各種雜藝。唯其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樂于與群眾交朋友,并深信所學之道,因此盡管離開師長輔導,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大凡求學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yè)。所以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對待臣子有兩種情況:當他在祭祀中作為祭尸時,則不以臣子相待;當他作為君主老師時,則不以臣子相待。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