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1/34/wKhkFmYXIxmAYxNCAAI6T4LWPUw530.jpg)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1/34/wKhkFmYXIxmAYxNCAAI6T4LWPUw5302.jpg)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1/34/wKhkFmYXIxmAYxNCAAI6T4LWPUw5303.jpg)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1/34/wKhkFmYXIxmAYxNCAAI6T4LWPUw5304.jpg)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21/34/wKhkFmYXIxmAYxNCAAI6T4LWPUw53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題
一、單選題
1.《呂氏春秋》云:“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于湯而三千余國?!边@反映出商朝()
A.國家管轄范圍縮小B.加速了各個部落的消失
C.取代夏朝的必然性D.推動了國家統(tǒng)一的進程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于湯而三千余國?!敖Y合所學可知,堯舜
禹時代,部落聯(lián)盟時代,邦國數量較多,而商朝時期邦國的數量減少,可知邦國之間通
過戰(zhàn)爭、通婚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等形式使得邦國逐漸走向融合,走向局部的統(tǒng)一,
所以商朝推動了國家統(tǒng)一的進程,D項正確:“國家管轄范圍縮小”表述錯誤,邦國數量
的減少意味著國家管轄范圍在擴大,排除A項;“加速了各個部落的消失”此說法表述錯
誤,部落可能走向融合或者被其他政治力量管轄,并非消失,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商
朝取代夏王朝的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
2.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直接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專制王權虛弱C.土地所有制變化D.土地兼并嚴重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是井田制,“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賣買'’是土地私有制,故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
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變化,C項正確;AB是政治制度,與材料強調土地制度不符,
排除AB項;材料沒有涉及土地兼并嚴重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
3.中華民族祭祀黃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陜海
內外的中華兒女代表齊聚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與在西安、臺灣分別設立的視頻
連線點代表參加公祭典禮。此舉是因為()
A.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黃帝生活的地區(qū)是中華民族的唯一發(fā)源地
C.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黃帝部落發(fā)展而來的
D.黃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族祭祀黃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至今海
內外中華兒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黃帝教人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
奠定基礎,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A項正確;黃帝生活的地區(qū)是中華民族的唯一發(fā)
源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中華民族的主體是由炎、黃帝部落發(fā)展而來,排除C
項;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排除D項。故選A項。
4.《白虎通義.德論》記載:“宗者,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斑@說明宗法制
的紐帶是()
A.血緣B.財產C.宗教D.地域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宗者,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可知,材料具有明顯的敬
祖尊宗的思想,體現(xiàn)了宗法制的紐帶是血緣,A項正確;宗法制的紐帶是血緣,而非財
產、宗教、地域,排除BCD項。故選A項。
5.春秋以前,平民經濟的基本單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貴族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父系大家
族而不是個體家庭。這反映出()
A.貴族生活被全社會效仿B.奴隸制經濟停滯不前
C.宗法制對社會影響深刻D.分封制缺乏堅實基礎
【答案】C
【解析】依據材料“家族村社“,’‘父系大家族而不是個體家庭”,可以看出宗法思想對當
時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C項正確;“全社會”表述絕對,排除A項;“停滯不前”表述
錯誤,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D項。故選C項。
6.據《國語》記載,晉文公使周襄王在鄭邑恢復王位,襄王拿塊土地酬謝他。晉文公
辭謝,要求襄王允許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禮。這表明當時()
A.禮樂制度徹底崩潰B.周王完全失去對諸侯的控制
C.分封制度受到挑戰(zhàn)D.君主專制制度受到徹底破壞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襄王拿塊土地酬謝他,晉文公辭謝,要求襄王允許他死后埋葬
用天子的隧禮。''可知襄王要求允許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禮,可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
上升,天子的權威受到諸侯王的挑戰(zhàn),故分封制度受到挑戰(zhàn),C項正確;隨著井田制的
瓦解,禮樂制度才徹底崩潰,此時只能說受到挑戰(zhàn),排除A項;“周王完全失去對諸侯
的控制”此說法過于夸大,只能說天子權威受到挑戰(zhàn)而非天子完全失去對諸侯的控制,
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并未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
7.有先秦思想家認為,“明主之治國也,眾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據此可知這位思想家強調()
試卷第2頁,共10頁
A.君主無為而治B.強化血緣等級C.推行禮樂仁政D.實行嚴刑峻法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用法律治理百姓,
體現(xiàn)了法家的思想,D項正確;A項屬于道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材料未體
現(xiàn)血緣等級,排除B項;C項屬于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故選D項。
8.戰(zhàn)國時期出土的農具中,鐵器所占比重幾乎在半數以上。這一時期的鐵器主要有鋤、
斧、鏟、犁等農業(yè)生產工具(如圖)。由此可推知
A.牛耕得到普遍推廣B.小農經濟得到發(fā)展
C.政府重視農具推廣D.各地經濟趨于平衡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鐵器所占比重幾乎在半數以上……主要有鋤、斧、鏟、犁等農業(yè)生
產工具”等信息可知,在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占比超過了半數,而且鐵器農具有鋤、斧、鏟、
犁等種類比較多,這說明這時期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得到一定的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
只是涉及鐵農具,沒有體現(xiàn)鐵犁牛耕,無法得出牛耕得到普遍推廣的結論,排除A項;
材料沒有體現(xiàn)政府對鐵農具的態(tài)度,無法得出政府重視農具推廣的結論,排除C項;戰(zhàn)
國時期,各地發(fā)展并不平衡,中原處于領先地位,題干內容也沒有對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
進行比較,無法得出各地經濟趨于平衡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
9.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意思是來拜見孔子的人,帶著十條干肉以
上的薄禮。他就沒有不教誨的,這一做法()
A.導致社會等級差別逐漸消失B.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C.瓦解了西周的宗法禮樂制度D.適應了諸侯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拜見孔子的人,帶著十條干肉以上的薄禮。他就沒有不教誨的”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孔子進行私人講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
局面,B項正確;A項與事史實不符,排除A項;孔子私人講學與宗法禮樂制度無關,
排除C項;D項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
10.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出現(xiàn)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
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
A.春秋爭霸B.變法運動C.百家爭鳴D.戰(zhàn)國兼并
【答案】C
【解析】百家爭鳴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思想領域出現(xiàn)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
思想解放運動,C項正確;A、B、D三項不屬于思想領域內的變化,排除。故選C項。
11.有論者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制,才
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tǒng)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國貫
徹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A.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B.郡縣制加強了君主專制
C.統(tǒng)一是郡縣制實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郡縣制首倡者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更加廣闊的國土上更加徹底地實施郡縣
制,才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行同倫、統(tǒng)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
全國貫徹落實?!笨芍?,郡縣制度有利于秦始皇維護統(tǒng)一的其他措施的貫徹執(zhí)行,故郡
縣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A項正確;郡縣制是地方的管理制度,加強的是中央集權而非君
主專制,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郡縣制已經存在,故統(tǒng)一并不是郡縣制實施的前提,
排除C項;中央郡、縣這樣的地方基層行政單位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排除D項。故
選A項。
12.《管子?任法》中說:明主(君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
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有人說,秦王嬴政將“主之所操”這一理論推向了成熟。
這里將“主之所操”推向了成熟,意圖強調
A.皇帝制度的建立B.三公九卿的設置
C.郡縣制度的推廣D.思想文化的統(tǒng)一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明主(君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
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可知,管子認為君主掌握生殺大權和政治決策權。結合所
學之,秦始皇首創(chuàng)皇帝制度,將君主權力推向至高無上的地位,適應了大一統(tǒng)的國家,
加強了封建統(tǒng)治,A項正確;三公九卿制指中央官制,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郡縣制
處理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秦始皇利用“焚書坑儒”強化思想控制,與材料
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3.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西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
試卷第4頁,共10頁
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這里“現(xiàn)代化”的內涵是
()
A.政治制度更為公平B.從人治到法治
C.國家管理制度化D.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體現(xiàn)的是國家
管理制度化,這是制度“現(xiàn)代化”的內涵所在,C項正確;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
段不能體現(xiàn)政治制度更為公平,排除A項;古代主要以人治為主,排除B項;秦朝建
立的是君主專制統(tǒng)治,排除D項。故選C項。
14.對于封建時代的歷史循環(huán)變遷,史學家們常常用一個成語加以描述,便是“換湯不
換藥對"換湯不換藥”解讀正確的是
A.“湯”是指官僚政治體系扭曲混亂B.體現(xiàn)君主專制統(tǒng)治效能空前提高
C.“藥”是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D.清代對宰相制度得以變相的恢復
【答案】C
【解析】古代中國基本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圍繞這一制度形成了歷史循
環(huán),因此“藥”是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C正確;古代官僚政治體系并未呈現(xiàn)出扭曲
混亂的特征,排除A;B無法解釋“循環(huán)”,排除B;清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并未變相
恢復宰相制度,排除D。
15.下圖刻畫了中國歷史上首次農民發(fā)起的對封建政權挑戰(zhàn)的場景。這次挑戰(zhàn)()
A.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B.引發(fā)了楚漢戰(zhàn)爭
C.借助了秘密宗教的力量D.推翻了王莽政權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國歷史上首次農民發(fā)起的對封建政權挑戰(zhàn)''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
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
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xiāng)起義,起義軍攻下陳,
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秦
朝的殘暴統(tǒng)治,A項正確;楚漢戰(zhàn)爭是發(fā)生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排除B項;
陳勝、吳廣起義沒有借助了秘密宗教的力量,排除C項;公元23年起義軍推翻了王莽
政權,與圖片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
16.從漢高祖推行“無為而治”,至漢武帝罷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其實質反映了
A.君主個人的價值追求B.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
C.道學理論的發(fā)展完善D.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紛爭
【答案】B
【解析】據所學可知,漢初經濟凋敝,為鞏固統(tǒng)治恢復經濟漢初統(tǒng)治者推行“無為而治”;
而漢武帝時期經濟恢復,國力強盛,為鞏固政治統(tǒng)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通過思想上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故B符合題意;據所學可知,漢朝初期及漢武帝
時期統(tǒng)治思想的確定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而非君主個人的價值追求,A錯誤;材料漢武帝
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沒有體現(xiàn)道學理論的發(fā)展完善,C錯誤;材料統(tǒng)治思想的
變化不能體現(xiàn)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紛爭,D錯誤。
17.我國封建社會出現(xiàn)過很多繁榮景象,其中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
C.開皇之治D.開元盛世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漢初期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出現(xiàn)的盛世局面,是
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局面,故A正確;光武中興出現(xiàn)在東漢,與題干不符,故B
不正確;開皇之治是隋文帝統(tǒng)治時期,與題干要求不符,故C不正確;開元盛世出現(xiàn)在
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與題干要求不符,故D不正確。
18.中國古代時人評說:“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
怯如雞?!边@番評說反映了下列哪項人才選拔制度的弊端
A.世襲制
B.軍功爵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
【答案】C
【解析】材料“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體現(xiàn)的是漢代的察舉制,注重孝廉一科,
但察舉制有很大的弊端,用人之權在上,往往不能按照真才實學推薦人才。導致了材料
中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此選C。
19.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zhí)行職權。由此導致()
A.百家爭鳴出現(xiàn)B.東漢走向衰亡C.民族政權并立D.藩鎮(zhèn)割據形成
試卷第6頁,共10頁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外城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zhí)行職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黑暗,逐漸走向衰亡,B項正確;A項出現(xiàn)在戰(zhàn)
國時期,排除A項;C項出現(xiàn)在兩宋時期,排除C項;藩鎮(zhèn)割據形成局面出現(xiàn)在唐朝
中后期,排除D項。故選B項。
20.“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蔡侯改進的是()
A.印刷術B.《大明歷》C.指南針D.造紙術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
大大提高,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傳入到了世界各地,造紙術的發(fā)明,對中
國乃至直接都做出了重大貢獻,D項正確:雕版印刷術發(fā)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
遍使用,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A項;《大明歷》是南北朝一部先進的歷法,由祖沖之
創(chuàng)制,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項;指南針的發(fā)明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C項。故選
D項。
2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該潮流的發(fā)展對中國政治格局的
變化產生的影響是()
A.鞏固了北魏對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B.為結束分裂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C.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對中國政治格局變化產生的影響在于,推
動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發(fā)展,為結束分裂,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B項正確;鞏固了
北魏對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與整個“中國政治格局的變化”不符,排除A項;有利于北方經濟
的恢復和發(fā)展是改革在經濟方面的影響,排除C項;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并
非改革對“中國政治格局”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22.南北朝時期,崔、盧、王、謝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離襁褓,已被“冠
帶”。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A.官員素質普遍下降B.世家大族壟斷政權
C.出身決定行政能力D.中央威望受到沖擊
【答案】B
【解析】材料“崔、盧、王、謝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離襁褓,已被‘冠帶
主要揭示了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把持政權,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官員素質、行政能
力、中央權威等信息,排除ACD項。故選B項。
23.三國時期,金銀多被用來鑄造成器物、裝飾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時期,谷
帛代替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會上出現(xiàn)“廢棄貨幣”“忘記貨幣”的現(xiàn)象。導致
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濫發(fā)紙幣通貨膨脹B.奢靡腐化之風盛行
C.社會動蕩國家分裂D.貨幣鑄造技術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南北朝時期,谷帛代替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可知,三國兩晉
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商業(yè)發(fā)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出現(xiàn)了“廢棄貨幣”“忘記貨幣”
的現(xiàn)象,C項正確;三國時期還沒有紙幣,排除A項;奢靡腐化之風盛行屬于客觀原因,
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貨幣鑄造技術屬于技術條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
故選C項。
24.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造型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龍門石窟佛像造型具有
中原文化特征。這種變化反映了北魏()
A.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B.佛教影響削弱C.民族交融加強D.對外交流頻繁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造型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龍門石
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可知,北魏統(tǒng)治前期和統(tǒng)治后期石窟佛像造型的不同,
說明北魏后期逐步漢化,民族交融增強,因此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C項正確;
佛像造型與統(tǒng)治區(qū)域關系不大,排除A項;云岡石窟(山西大同)和龍門石窟(河南
洛陽)都是佛教石窟,說明佛教影響不斷增強,排除B項;云岡石窟(山西大同)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都屬于中華文明,不屬于對外交流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C
項。
25.下表所示是有關魏晉時期三吳地區(qū)(指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寧波一
帶)的部分史料據表可推知,當時三吳地區(qū)()
史料出處
今之會稽,昔之關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晉書》
彼壽陽者,南引荊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晉書》
三吳內地,國之關輔,百度所資《南齊書》
A.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fā)B.是北民南遷主要目的地
試卷第8頁,共10頁
C.經濟水平超過關中地區(qū)D.社會經濟發(fā)展非常迅速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今之會稽,昔之關中,足食足兵,在于良守“,可知,《晉書》記載
會稽地區(qū)有如以前的關中,糧足兵足;根據材料“彼壽陽者,南引荊汝之利,東連三吳
之富”,可知,《晉書》記載壽陽交通便利,物產富饒;根據材料“三吳內地,國之關輔,
百度所資”,可知,《南齊書》記載三吳地區(qū)商業(yè)繁榮。由此可知,魏晉時期三吳地區(qū)經
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fā),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北民南遷,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
三吳地區(qū)經濟水平超過關中地區(qū),排除C項;僅憑材料無法得出社會經濟發(fā)展非常迅速,
排除D項。故選A項。
二、材料分析題
2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傳》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諸侯朝于天子,口述職:述職
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2)據材料二概括西周形成了什么樣的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積極
作用?
【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年級數學上冊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課時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聽評課記錄 新人教版
- 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分數和百分數的實際應用(總復習)》公開課聽評課記錄
- 新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買鉛筆》聽評課記錄
- 2025年煤制合成氨合作協(xié)議書
- 五年級上冊數學口算題
- 四年級教師教學計劃
- 一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認識圖形》聽評課記錄
- 社區(qū)團購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人貨電梯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事故車輛保險責任免除協(xié)議書
- 2025年中國成都餐飲業(yè)市場運營態(tài)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4年xx縣第三小學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匯編
- 項目合作備忘錄范文
- 婦產科醫(yī)生個人年終述職報告課件
- 《費曼學習法》讀后感
- 趣味成語課程設計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PCR的基因工程問題
- 鋼筋焊接工藝性試驗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新高考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GB/T 44273-2024水力發(fā)電工程運行管理規(guī)范
- 2024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