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_第1頁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_第2頁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_第3頁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_第4頁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h××.×××

K××

NB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行業(yè)標準

NB/TXXXXX—XXXX

代替DL/T1068—2007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

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

Specificationforhydraulicoperationbutterflyvalveselection,

testandacceptanceofhydraulicturbineinlet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國家能源局發(fā)布

N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1068—2007《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導則》,與DL/T1068—2007

相比,除增加了“引言”,進行了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變更為“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

——更改了“范圍”的表述,擴大了文件的適用范圍(見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中的引導語和文件清單(見第2章,2007年版的第2章);

——在“術語和定義”中增加了“最大靜水頭”(見3.2)、“最高瞬態(tài)水頭”(見3.4)、“最高瞬態(tài)

壓力”(見3.5)、“調節(jié)保證設計值”(見3.6),刪除了“水輪機最大水頭”(見2007年版的3.1)、

“最大承壓水頭”(見2007年版的3.3);

——將“分類”更改為“系統(tǒng)構成、分類和型號編制”(見第4章,2007年版的第4章);

——刪除了“蓄能罐式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示意圖”(見2007年版的圖1)、“重錘式水輪機進水液

動蝶閥示意圖”(見2007年版的圖2);增加了“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構成部分示意圖(高壓液壓系

統(tǒng))”(見圖1)、“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構成部分示意圖(中壓液壓系統(tǒng))”(見圖2)、“單密封

進水蝶閥主閥本體結構型式示意圖(蓄能罐式)”(見圖3)、“雙密封進水蝶閥主閥本體結構型

式示意圖(重錘式)”(見圖4);

——將“總則”更改為“總體要求”(見5.1,2007年版的5.1),增加了“主閥本體”(見5.2)、“附

屬設備”(見5.3),并進行了細分,將“總則”的部分內容納入“主閥本體”(見5.2,2007

年版的5.1)、“附屬設備”(見5.3,2007年版的5.1);

——更改了空氣閥公稱直徑的條文表述(見5.3.5.2,2007年版的5.1.12);

——更改了信號設置要求(見5.5.7,2007年版的5.1.19);

——刪除了“結構與材料”,將結構的相關內容更改后納入“主閥本體”(見5.2,2007年版的5.2),

材料的相關內容更改后納入“材料”(見5.6,2007年版的5.2.5);

——將“油壓裝置及操作機構”更改為“液壓系統(tǒng)”,并增加了要求(見5.4,2007年版的5.3);

——將“控制系統(tǒng)”更改為“電氣控制系統(tǒng)”,并增加了要求(見5.5,2007年版的5.4);

——增加了“工作應力和安全系數(shù)”的要求(見5.7);

——將“焊接和焊補”更改為“焊接”,并增加了要求(見5.8,2007年版的5.5);

——更改了“涂漆”的要求(見5.9,2007年版的5.6);

——更改了“密封性能”的要求(見5.10,2007年版的5.7);

——刪除了油壓直缸接力器活塞任一側允許的最大漏油量的要求(見2007年版的5.7.3);

——將“啟閉性能”更改為“啟閉時間和角度”,并更改了啟閉時間的調節(jié)范圍(見5.11,2007年

版的5.8);

——將“可靠性保證”更改為“可靠性指標”,并增加了要求(見5.12,2007年版的5.9);

——將“保證期”更改為“質量保證期”(見5.13,2007年版的5.10);

——將“供貨范圍與備品備件、專用工具”更改為“供貨范圍”,并更改了供貨范圍的表述(見第

6章,2007年版的第6章);

——在“檢驗”中增加了“通用要求”(見7.1.1)、“零部件外表面檢查”(見7.1.4)、“涂層檢查”

(見7.1.5)、“銘牌和標志檢查”(見7.1.6)、“尺寸和坡口形式檢查”(見7.1.7)、“信號檢

IV

NB/TXXXXX—XXXX

測”(見7.1.8),刪除了“外觀質量檢查”(見2007年版的7.3)、“連接尺寸檢查”(見2007

年版的7.4)、“清潔度”(見2007年版的7.5);

——增加了鑄鋼件無損檢測質量等級的規(guī)定(見7.1.3.3,2007年版的7.2.4~7.2.7);

——增加了鋼板、鍛件、熱軋鋼棒無損檢測質量等級的規(guī)定(見7.1.3.4);

——增加了堆焊密封面無損檢測的規(guī)定(見7.1.3.6);

——在“工廠試驗”中增加了“通用要求”(見7.2.1)、“活門強度水壓試驗”(見7.2.2.2)、“工

作密封試驗”(見7.2.2.3)、“檢修密封試驗”(見7.2.2.4)、“主管路伸縮節(jié)密封試驗”(見7.2.3)、

“旁通裝置整體壓力試驗”(見7.2.4)、“空氣閥試驗”(見7.2.5)、“液壓系統(tǒng)試驗”(見7.2.7);

——將“耐壓強度試驗”更改為“殼體強度水壓試驗”,并更改了試驗壓力和保壓時間的要求(見

7.2.2.1,2007年版的7.6.1);

——刪除了“漏水試驗”(見2007年版的7.6.2),在“工作密封試驗”(見7.2.2.3)、“檢修密封

試驗”(見7.2.2.4)中更改了試驗壓力和試驗結果的要求;

——刪除了“接力器的壓力及滲漏試驗”(見2007年版的7.6.3),增加了“接力器耐壓試驗”(見

7.2.7.1)、“接力器泄漏試驗”(見7.2.7.2);

——將“動作試驗”更改為“進水蝶閥無水動作試驗”,并增加了要求(見7.2.6,2007年版的7.6.4);

——在“現(xiàn)場試驗”中增加了“通用要求”(見7.3.1)、“靜水動作試驗”(見7.3.4);

——刪除了“初步啟動試運行”(見2007年版的7.7.2)、“72h帶負荷連續(xù)試運行”(見2007年版

的7.7.3)、“30d考核試運行”(見2007年版的7.7.4)、“評定”(見2007年版的7.8);

——更改了“驗收”的規(guī)定(見7.4,2007年版的7.9);

——更改了“圖紙和資料”的規(guī)定(見第8章,2007年版的第8章);

——更改了“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的規(guī)定(見第9章,2007年版的第9章);

——刪除了“安裝、運行及維護”(見2007年版的第10章);

——將“常用材料標準”更改為“主閥本體主要零件材料及標準”(見附錄A,2007年版的附錄A);

——增加了“進水蝶閥工廠試驗方法”(見附錄C);

——增加了“進水蝶閥現(xiàn)場試驗方法”(見附錄D);

——增加了“進水蝶閥產(chǎn)品驗收文件”(見附錄E);

——增加了“參考文獻”。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能源行業(yè)水電水力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EA/TC20)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北洪城通用機械有限公司、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

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DL/T1068—2007;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V

NB/TXXXXX—XXXX

引言

本文件是根據(jù)《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下達2019年能源領域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及英文版翻譯

出版計劃的通知》(國能綜通科技〔2019〕58號第245項,計劃編號為能源20190383)的安排,對DL/T

1068—2007《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導則》進行的修訂。

DL/T1068—2007自實施以來,在國內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的選用、試驗及驗收工作中起到了指導

作用。隨著閥門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的設計、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關標準也發(fā)

生了變化,DL/T1068—2007中的部分技術條款已經(jīng)不適用于目前市場對產(chǎn)品的實際要求,為了適應水

電建設的需要,有必要對DL/T1068—2007進行修訂完善。

本次對DL/T1068—2007的修訂,充分考慮了產(chǎn)品的最新技術水平和當前的市場情況,進一步明確

規(guī)定了保證產(chǎn)品性能的核心技術要素。本文件是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產(chǎn)品設計、制造及驗收的依據(jù),可

供水輪機/水泵水輪機/泵站進水液動蝶閥招標、訂貨使用。對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產(chǎn)品的性能和結構方

面有其他特定要求時,可在供需雙方簽訂合同的技術文件中商定。

VI

NB/TXXXXX—XXXX

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選用、試驗及驗收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水輪機/水泵水輪機進水液動蝶閥(以下簡稱“進水蝶閥”)的系統(tǒng)構成、分類和型號

編制、技術要求和保證、供貨范圍、檢驗、試驗及驗收、圖紙和資料、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文件適用于最大靜水頭不高于250m、公稱直徑不大于10000mm的進水蝶閥。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

件。

GB/T150.3壓力容器第3部分:設計

GB/T150.4—2011壓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檢驗和驗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193普通螺紋直徑與螺距系列

GB/T197—2018普通螺紋公差

GB/T223(所有部分)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GB/T228.1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229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

GB/T231.1金屬材料布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2975鋼及鋼產(chǎn)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

GB/T3098.1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3098.2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母

GB/T3098.6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

GB/T3098.15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母

GB/T3766液壓傳動系統(tǒng)及其元件的通用規(guī)則和安全要求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4336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多元素含量的測定火花放電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常規(guī)法)

GB/T4892硬質直方體運輸包裝尺寸系列

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開法附著力試驗

GB/T5226.1機械電氣安全機械電氣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GB/T6388運輸包裝收發(fā)貨標志

GB/T7233.1—2009鑄鋼件超聲檢測第1部分:一般用途鑄鋼件

GB/T7631.2潤滑劑、工業(yè)用油和相關產(chǎn)品(L類)的分類第2部分:H組(液壓系統(tǒng))

GB/T7935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

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

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

GB/T11170不銹鋼多元素含量的測定火花放電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常規(guī)法)

GB/T13384機電產(chǎn)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1

NB/TXXXXX—XXXX

GB/T13927—2008工業(yè)閥門壓力試驗

GB/T16938緊固件螺栓、螺釘、螺柱和螺母通用技術條件

GB/T20066鋼和鐵化學成分測定用試樣的取樣和制樣方法

GB/T20663蓄能壓力容器

JB/T6439—2008閥門受壓件磁粉檢測

JB/T6440—2008閥門受壓鑄鋼件射線照相檢測

JB/T6902—2008閥門液體滲透檢測

JB/T7036液壓隔離式蓄能器技術條件

JB/T7927閥門鑄鋼件外觀質量要求

JB/T10205液壓缸

NB/T47013.2—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2部分:射線檢測

NB/T47013.3—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3部分:超聲檢測

NB/T47013.4—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4部分:磁粉檢測

NB/T47013.5—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5部分:滲透檢測

NB/T47013.7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7部分:目視檢測

NB/T47014承壓設備焊接工藝評定

CCH70-4水力機械鑄鋼件檢驗規(guī)范(Specificationforinspectionofsteelcastingsfor

hydraulicmachines)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進水蝶閥公稱直徑nominaldiameterofinletbutterflyvalve

進水蝶閥與上游、下游壓力引水管法蘭相連處閥體的通流內徑。

注1:兩側內徑不相同時指小值。

注2:單位為毫米(mm)。

[來源:GB/T14478—2012,3.1,有修改]

3.2

最大靜水頭maximumstatichead

進水蝶閥關閉后,其水平中心線至上游最高水位所形成的水柱高。

注:單位為米(m)。

[來源:GB/T14478—2012,3.2,有修改]

3.3

最大靜水壓maximumstaticpressure

進水蝶閥關閉后,其水平中心線至上游最高水位所形成的水壓。

注:單位為兆帕(MPa)。

[來源:GB/T14478—2012,3.3,有修改]

3.4

最高瞬態(tài)水頭maximummomentaryhead

過渡過程中,進水蝶閥水平中心線處所產(chǎn)生的最高水頭。

注:單位為米(m)。

3.5

最高瞬態(tài)壓力maximummomentarypressure

過渡過程中,進水蝶閥水平中心線處所產(chǎn)生的最高表計壓力。

2

NB/TXXXXX—XXXX

注:單位為兆帕(MPa)。

3.6

調節(jié)保證設計值designpressureofregulationguarantcee

過渡過程計算中,進水蝶閥水平中心線處最高瞬態(tài)壓力在考慮計算誤差和壓力脈動之后的最高壓力

值。

注:單位為兆帕(MPa)。

3.7

設計壓力designpressure

用于進水蝶閥過流部件強度設計的壓力。

注:單位為兆帕(MPa)。

[來源:GB/T14478—2012,3.5,有修改]

4系統(tǒng)構成、分類和型號編制

4.1系統(tǒng)構成

4.1.1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由主閥本體、液壓系統(tǒng)、電氣控制系統(tǒng)及上游連接管、主管路伸縮節(jié)、下游連

接管、旁通裝置、進/排氣裝置、排水裝置、檢修密封平壓裝置、法蘭連接緊固件、基礎埋件等附屬設

備構成。

4.1.2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構成部分示意圖及名稱見圖1、圖2。

4.2分類

4.2.1進水蝶閥分類如下:

a)按操作方式,進水蝶閥分為蓄能罐式進水蝶閥、重錘式進水蝶閥。進水蝶閥根據(jù)需要可設計成

單接力器操作或雙接力器操作;重錘式進水蝶閥根據(jù)需要可設計成單重錘或雙重錘結構;

b)按閥軸布置方式,進水蝶閥分為臥軸、立軸布置;

c)按密封形式,進水蝶閥分為單密封、雙密封結構;

d)按密封副材料配對型式,進水蝶閥分為橡膠-金屬的彈性密封、金屬-金屬的金屬密封。

4.2.2進水蝶閥主閥本體結構型式示意圖及主要零部件名稱見圖3、圖4。

3

NB/TXXXXX—XXXX

標引序號說明:

1——液壓系統(tǒng);4——上游連接管;7——主閥本體;10——下游進/排氣裝置;13——旁通裝置;

2——電氣控制系統(tǒng);5——檢修密封排水裝置;8——法蘭連接緊固件;11——下游連接管;14——基礎埋件。

3——檢修密封平壓裝置;6——主閥本體進/排氣裝置;9——主管路伸縮節(jié);12——下游排水裝置;

圖1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構成部分示意圖(高壓液壓系統(tǒng))

標引序號說明:

1——液壓系統(tǒng);4——檢修密封平壓裝置;7——上游連接管;10——法蘭連接緊固件;

2——電氣控制系統(tǒng);5——下游進/排氣裝置;8——主閥本體進/排氣裝置;11——主管路伸縮節(jié);

3——基礎埋件;6——旁通裝置;9——主閥本體;12——下游連接管。

圖2進水蝶閥系統(tǒng)主要構成部分示意圖(中壓液壓系統(tǒng))

4

NB/TXXXXX—XXXX

標引序號說明:

1——機械鎖定裝置;3——閥軸密封;5——閥體;7——閥門開度指示裝置;9——工作密封圈;11——調節(jié)壓板。

2——閥軸;4——復合軸承;6——活門;8——曲柄機構;10——閥座;

圖3單密封進水蝶閥主閥本體結構型式示意圖(蓄能罐式)

標引序號說明:

1——重錘機構;4——檢修密封圈;7——調節(jié)壓板;10——活門;13——閥軸密封;

2——閥門開度指示裝置;5——工作密封圈;8——檢修密封指示裝置;11——閥體;14——閥軸;

3——移動密封環(huán);6——閥座;9——檢修密封鎖定裝置;12——復合軸承;15——機械鎖定裝置。

圖4雙密封進水蝶閥主閥本體結構型式示意圖(重錘式)

5

NB/TXXXXX—XXXX

4.3型號編制

4.3.1進水蝶閥型號由下列單元組成:

進水蝶閥公稱直徑,單位為毫米(mm)

密封形式代號

操作方式代號

閥軸布置方式代號

設計壓力,單位為兆帕(MPa)

進水蝶閥類型代號

4.3.2進水蝶閥類型代號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進水蝶閥類型代號

進水蝶閥類型鐵餅型蝶閥平板型蝶閥

代號DFPDF

4.3.3閥軸布置方式代號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表2閥軸布置方式代號

閥軸布置方式臥軸布置立軸布置

代號WL

4.3.4操作方式代號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操作方式代號

操作方式蓄能罐式重錘式

代號YXYZ

4.3.5密封形式代號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

表4密封形式代號

密封形式單密封雙密封

代號DS

5技術要求和保證

5.1總體要求

5.1.1進水蝶閥的選型、設計需要考慮水電站引水系統(tǒng)和廠房布置要求及與水輪發(fā)電機組其他相關設備

的關系。

5.1.2進水蝶閥的設計、制造應符合本文件的規(guī)定,并按經(jīng)規(guī)定程序批準的產(chǎn)品圖樣和技術文件制造。

5.1.3進水蝶閥具有全開或全關工作狀態(tài),不應作調節(jié)流量用。

5.1.4進水蝶閥應能承受沿壓力鋼管方向極端工況下的水壓力,其設計壓力不應小于調節(jié)保證設計值。

5.1.5進水蝶閥公稱直徑宜與水輪發(fā)電機組蝸殼(配水環(huán)管)進口直徑相同,不一致時,應進行技術經(jīng)濟

比較論證。進水蝶閥公稱直徑宜按50mm的單位進行遞增或圓整。

5.1.6進水蝶閥在兩側壓力差不大于30%最大靜水壓的范圍內應能正常開啟。

5.1.7進水蝶閥在無水、靜水和動水情況下應能可靠關閉,且不應產(chǎn)生異常振動和結構損壞。

5.1.8公稱直徑大于或等于1000mm的進水蝶閥全開時的阻力系數(shù)應小于0.15;公稱直徑小于1000mm

的進水蝶閥全開時的阻力系數(shù)應小于0.20。

5.1.9進水蝶閥流速不宜大于8m/s。

6

NB/TXXXXX—XXXX

5.2主閥本體

5.2.1閥體

5.2.1.1閥體可采用組焊、鑄造的整體或分瓣組合的框架式結構。

5.2.1.2閥體流道應光滑,過流面需要避免因尖角或厚度突變引起的應力集中。

5.2.1.3閥體端部法蘭連接尺寸見GB/T9115或GB/T9113的規(guī)定,或由制造方計算確定。

5.2.1.4閥體最小壁厚由制造方分析計算確定。

5.2.1.5閥體開孔和開孔補強應符合GB/T150.3的規(guī)定。

5.2.1.6閥體內腔的上部或下部可設置活門全關位置的限位塊。

5.2.1.7閥體應能承受1.5倍的設計壓力。

5.2.1.8閥體支撐底座應能把全部垂直載荷及接力器在開閥、關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力矩安全地傳遞到混凝

土基礎上。

5.2.1.9支撐底座上地腳螺栓孔在水流方向應預留適當?shù)拈g隙,保證支撐底座沿壓力鋼管軸向有少量位

移。

5.2.2活門

5.2.2.1活門可采用組焊或鑄造的雙平板桁架式結構,其型線設計應防止卡門渦引起的振動。

5.2.2.2活門不應與前后管道、法蘭發(fā)生干涉。

5.2.2.3活門應能承受1.2倍的設計壓力。

5.2.3密封及密封副

5.2.3.1閥座與閥體可采用焊接或緊固件連接,密封圈與活門采用緊固件連接,連接方式應保證其在使

用過程中不松動,連接處不應發(fā)生泄漏。

5.2.3.2閥座的密封面可在本體上直接加工或堆焊其他金屬。

5.2.3.3堆焊密封面機加工后的堆焊層厚度不應小于2mm。

5.2.3.4在不拆卸閥體、活門的情況下,應能更換工作密封圈。

5.2.3.5雙密封進水蝶閥的工作密封副應設置在下游側,檢修密封副應設置在上游側。

5.2.3.6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的投入、退出可采用自動或手動操作。

5.2.3.7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與閥體的相對滑動面應采取防銹措施。

5.2.4閥軸和閥軸密封

5.2.4.1閥軸應能承受活門在動水關閉時的載荷。

5.2.4.2閥軸和活門的連接強度應能承受閥軸所傳遞的最大載荷,連接方式應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不松

動。

5.2.4.3閥軸兩端宜設置耐磨蝕的無油自潤滑軸承,軸承應能承受閥軸所傳遞的最大載荷。

5.2.4.4閥軸密封宜采用雙重或多重密封結構,密封應嚴密可靠并具有防泥沙功能。

5.2.4.5在不拆卸閥軸的情況下,應能更換閥軸密封。

5.2.5曲柄機構/重錘機構

5.2.5.1曲柄機構/重錘機構應能可靠地完成往復運動向旋轉運動的轉變,并滿足閥軸所傳遞的最大載

荷的要求。

5.2.5.2曲柄與閥軸、重錘與曲柄的連接方式應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不松動。

5.2.5.3在接力器工作腔壓力油卸壓后,重錘機構應能可靠地關閉進水蝶閥。

5.2.6鎖定裝置

5.2.6.1進水蝶閥應設置全關位置的手動機械鎖定裝置。蓄能罐式進水蝶閥應設置全關位置的自動液壓

鎖定裝置,重錘式進水蝶閥全關位置的自動液壓鎖定裝置根據(jù)需要設置。

5.2.6.2進水蝶閥不宜設置全開位置的自動液壓鎖定裝置,全開位置的手動機械鎖定裝置根據(jù)需要設

置。

5.2.6.3雙密封進水蝶閥應設置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投入到位后的手動機械鎖定裝置,在卸去檢修密封

7

NB/TXXXXX—XXXX

操作介質壓力后,鎖定裝置應能保證檢修密封處于關閉位置的可靠性。

5.2.7指示裝置

5.2.7.1進水蝶閥應設置表示活門開度的指示裝置。

5.2.7.2雙密封進水蝶閥應設置表示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位置的指示裝置。

5.2.7.3進水蝶閥活門全關位置鎖定裝置、全開位置鎖定裝置(如有)和檢修密封鎖定裝置的投入、解除

應有位置指示裝置。

5.3附屬設備

5.3.1上游連接管

5.3.1.1上游連接管與上游壓力鋼管在現(xiàn)場焊接的坡口形式和尺寸應滿足壓力鋼管的要求。

5.3.1.2上游連接管與閥體采用法蘭連接形式,法蘭連接尺寸見GB/T9115或GB/T9113的規(guī)定,或由

制造方計算確定。

5.3.2主管路伸縮節(jié)

5.3.2.1進水蝶閥應設置主管路伸縮節(jié),主管路伸縮節(jié)宜布置在下游側。

5.3.2.2在設計規(guī)定的范圍內,伸縮節(jié)應能補償由于水流軸向載荷變化帶來的位移,并能在一定的角度

范圍內克服因管道安裝不同軸而產(chǎn)生的偏移,且不應對管道產(chǎn)生任何有害的軸向作用力。

5.3.2.3伸縮節(jié)的軸向伸縮量不應小于20mm。

5.3.2.4伸縮節(jié)與閥體采用法蘭連接形式,法蘭連接尺寸見GB/T9115或GB/T9113的規(guī)定,或由制造

方計算確定。

5.3.2.5伸縮節(jié)應設置安裝時調整用的調節(jié)螺桿。

5.3.2.6伸縮節(jié)的相對滑動面應采取防銹措施。

5.3.3下游連接管

5.3.3.1下游連接管上根據(jù)需要可設置進人門。

5.3.3.2下游連接管與伸縮節(jié)采用法蘭連接形式,法蘭連接尺寸見GB/T9115或GB/T9113的規(guī)定,或

由制造方計算確定。

5.3.3.3下游連接管與蝸殼進口鋼管在現(xiàn)場焊接的坡口形式和尺寸應滿足蝸殼的要求。

5.3.4旁通裝置

5.3.4.1進水蝶閥應設置旁通裝置,旁通裝置應滿足進水蝶閥開啟前充水平衡主閥本體前后水壓的要

求。

5.3.4.2旁通閥公稱直徑不應小于進水蝶閥公稱直徑的10%。

5.3.4.3旁通閥前應設置檢修閥。

5.3.4.4旁通裝置根據(jù)需要設置伸縮節(jié)。

5.3.5進/排氣裝置

5.3.5.1進水蝶閥應在主閥本體的下游設置進/排氣裝置,在進水蝶閥開啟或關閉過程中,進/排氣裝置

應滿足對管路自動排氣或補氣的要求。雙密封進水蝶閥在閥體上應設置進/排氣裝置。

5.3.5.2進水蝶閥下游側空氣閥公稱直徑不應小于進水蝶閥公稱直徑的5%。

5.3.5.3空氣閥前應設置檢修閥。

5.3.6排水裝置

進水蝶閥排水裝置宜設置在閥體或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兩側腔體的底部。

5.3.7檢修密封平壓裝置

雙密封進水蝶閥根據(jù)需要設置檢修密封平壓裝置,平壓裝置應滿足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退出前閥體

內腔與上游管道內水壓平衡的要求。

5.3.8法蘭連接緊固件

5.3.8.1法蘭連接緊固件根據(jù)法蘭的壓力、溫度、材料、尺寸和密封墊片設計,應保證法蘭連接在預期

操作條件下的密封性能和承壓強度。

8

NB/TXXXXX—XXXX

5.3.8.2法蘭連接緊固件應符合GB/T16938及相關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超出標準規(guī)定范圍時,制造方應

進行連接強度的校核計算。

5.3.8.3緊固件的螺紋尺寸應符合GB/T193的規(guī)定,螺紋副的公差配合應符合GB/T197—2018中6g/6H

的規(guī)定。

5.3.8.4商品緊固件的性能等級應符合GB/T3098.1、GB/T3098.2、GB/T3098.6或GB/T3098.15的

規(guī)定。

5.3.8.5墊片應能承受螺栓載荷,滿足法蘭連接在規(guī)定條件下的密封性能。

5.3.8.6碳鋼和合金鋼制造的緊固件應進行表面氧化處理。

5.4液壓系統(tǒng)

5.4.1每臺進水蝶閥宜設置獨立的液壓系統(tǒng),為其開啟、關閉提供所需的驅動壓力能,并能控制、調節(jié)

主閥本體及旁通閥開啟、關閉的速度。

5.4.2液壓系統(tǒng)應符合GB/T3766的規(guī)定,能對系統(tǒng)油壓、油位、油溫、油液清潔度進行顯示;液壓元

件應符合GB/T7935的規(guī)定,能夠承受液壓系統(tǒng)的最高壓力。

5.4.3進水蝶閥的油壓操作宜選用16MPa、6.3MPa或4.0MPa壓力等級。

5.4.4進水蝶閥應配置兩套互為備用的液壓泵,其流量應能滿足進水蝶閥開啟、關閉的要求。

5.4.5液壓泵電機功率小于15kW時宜采用直接啟動方式,等于或大于15kW時宜采用軟啟動方式。

5.4.6溢流閥的壓力整定值應略高于系統(tǒng)額定油壓上限值,當系統(tǒng)壓力達到溢流閥的整定值時,溢流閥

應能正常卸荷。

5.4.7蓄能器類型宜選用囊式蓄能器,應符合GB/T20663、JB/T7036的規(guī)定。

5.4.8蓄能器(壓力油罐)的有效容積應保證在正常工作油壓下限且液壓泵不啟動時,進水蝶閥接力器全

行程應動作2次(進水蝶閥開1次和關1次)。當系統(tǒng)壓力降到事故低油壓且液壓泵不啟動時,蓄能罐

式進水蝶閥應能可靠關閉。

5.4.9在液壓泵不啟動的情況下,蓄能器(壓力油罐)應能保持系統(tǒng)壓力維持在穩(wěn)定的范圍內,液壓系統(tǒng)

在12小時內的系統(tǒng)壓力下降值不應超過2MPa。

5.4.10液壓系統(tǒng)應設置維修時泄壓、更換油液和清潔油箱時放油的控制閥。

5.4.11液壓系統(tǒng)應設有與水輪發(fā)電機組純機械過速保護裝置的液壓聯(lián)動接口。

5.4.12主閥本體接力器、旁通閥接力器、鎖定接力器應符合JB/T10205的規(guī)定,在運行過程中,活塞

動作應靈活、平穩(wěn),無卡阻。

5.4.13主閥本體接力器驅動進水蝶閥關閉的行程終點宜設置可調的緩沖裝置。

5.4.14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宜采用水壓操作,水控柜的壓力水宜從進水蝶閥的上游壓力管道引取,經(jīng)

濾水器處理后使用,壓力水也可采用其他清潔水源。

5.4.15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不宜采用油壓操作。

5.4.16液壓油的使用應符合GB/T7631.2的規(guī)定,與其所接觸零件的材料相適應,并應定期過濾或更

換,其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不應超過規(guī)定值。

5.5電氣控制系統(tǒng)

5.5.1進水蝶閥電氣控制系統(tǒng)應符合GB/T5226.1的規(guī)定,能控制液壓系統(tǒng),并接收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發(fā)出

的開閥、關閥指令和機械、液壓系統(tǒng)狀態(tài)的反饋信息,具有操作及狀態(tài)顯示,能安全、可靠地實現(xiàn)進水

蝶閥開啟、關閉的現(xiàn)地操作和遠程控制。

5.5.2電氣控制系統(tǒng)應具有過電流保護、過載保護及接地保護。

5.5.3電氣控制系統(tǒng)通電部分和外殼之間施加500V直流電壓時測得的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MΩ。

5.5.4電氣控制系統(tǒng)所配電氣控制柜的外殼防護等級應符合GB/T4208的規(guī)定。

5.5.5電氣控制系統(tǒng)宜采用相互獨立的零擾動切換、熱備形式的雙控制電源及PLC和繼電器雙路控制。

5.5.6電氣控制系統(tǒng)應對雙密封進水蝶閥的開啟和關閉與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的投入和退出進行聯(lián)鎖

控制,當移動密封環(huán)動作或檢修密封處于投入狀態(tài)時,應閉鎖活門動作。

9

NB/TXXXXX—XXXX

5.5.7進水蝶閥根據(jù)實際工況的需要設置壓力、位置、狀態(tài)、報警等信號:

a)工作壓力上限信號;

b)工作壓力下限信號;

c)壓力高報警信號;

d)壓力低報警信號;

e)事故低油壓信號;

f)充氮壓力信號;

g)上游和下游差壓信號;

h)低油位報警信號;

i)過濾器濾清報警信號;

j)主閥本體全開位置信號;

k)主閥本體全關位置信號;

l)旁通閥全開位置信號;

m)旁通閥全關位置信號;

n)液壓鎖定投入信號;

o)液壓鎖定解除信號;

p)機械鎖定投入信號;

q)機械鎖定解除信號;

r)雙密封進水蝶閥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投入信號;

s)雙密封進水蝶閥檢修密封移動密封環(huán)退出信號;

t)液壓泵運行信號;

u)現(xiàn)地操作/遠程控制狀態(tài)信號。

5.5.8電氣控制系統(tǒng)應對其溫度和濕度進行監(jiān)控,并采取防止產(chǎn)生結露、實現(xiàn)散熱的措施。

5.5.9進水蝶閥應設有與尾水事故閘門等水輪發(fā)電機組相關設備之間的電氣和液壓控制聯(lián)鎖接口。

5.5.10電氣控制系統(tǒng)宜通過硬節(jié)點形式和通訊接口形式與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進行信息傳輸。

5.6材料

5.6.1零件材料根據(jù)實際工況條件(工作壓力、介質特性等)選用,應符合材料壓力–溫度額定值的要求,

并應具有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的檢驗報告及符合相應材料最新標準的質量合格證明書。

5.6.2鑄鋼件的外觀質量應符合JB/T7927的規(guī)定。

5.6.3堆焊密封面應采用耐磨損、耐氣蝕的材料。

5.6.4工作密封圈可采用優(yōu)質耐磨橡膠或金屬材料,檢修密封圈宜采用耐磨損的金屬材料。

5.6.5閥軸與軸承及閥軸密封圈接觸的部位應采取防銹措施,軸承宜采用具有自潤滑性能的材料。

5.6.6與油類接觸的密封件應采用優(yōu)質耐油材料。

5.6.7同種鋼焊接材料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應與母材相匹配;異種鋼焊接材料宜采用低匹配原則,與

低強度側鋼材相適應。

5.6.8上游連接管與上游壓力鋼管、下游連接管與蝸殼的材料應相匹配。

5.6.9法蘭連接緊固件材料根據(jù)壓力、溫度、法蘭、墊片、密封面型式選用,螺紋副配對材料應防止旋

合咬死,墊片材料在承受規(guī)定的螺栓載荷時不應損壞失效。

5.6.10主閥本體主要零件材料及標準見附錄A。

5.7工作應力和安全系數(shù)

5.7.1進水蝶閥結構設計中應進行安全性能分析,確保進水蝶閥在承受各種工況載荷下必要的安全裕

度。對承受交變應力、振動或沖擊力的零件在所有預期工況下,設計時應進行剛度、強度和疲勞強度的

分析計算。

5.7.2零件的工作應力采用經(jīng)典公式取設計壓力計算的應力不應大于表5規(guī)定的許用應力,在強度試驗

下采用經(jīng)典公式取殼體強度試驗壓力計算的應力不應大于材料屈服強度的2/3。

5.7.3閥軸的最大剪應力不應超過許用拉應力的60%,其他承受扭轉力矩零件的最大剪應力不應超過

許用拉應力的50%,最大綜合應力不應超過許用應力。

10

NB/TXXXXX—XXXX

5.7.4當螺栓、螺柱要求有預應力時,螺栓、螺柱在預緊過程中的最大綜合應力不應超過材料屈服強度

的7/8。

5.7.5通過三維有限元分析軟件得到的應力分析應提供應力分布圖,宜指出局部應力的部位,并提取出

零件的平均應力和局部應力。零件非應力集中處的平均應力不應大于表5規(guī)定的許用應力,局部最大應

力(考慮過渡圓角情況下有限元的分析計算結果)不應超過材料屈服強度的2/3;在強度試驗下的零件

局部最大應力不應超過材料屈服強度。

表5零件材料的許用應力單位為MPa

許用應力

材料

拉應力壓應力

碳素鑄鋼

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

合金鑄鋼

碳鋼鍛件屈服強度的1/3屈服強度的1/3

合金鋼鍛件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

主要受力部件的碳素鋼板抗拉強度的1/4抗拉強度的1/4

高強度鋼板(抗拉強度≥440MPa)屈服強度的1/3屈服強度的1/3

其他材料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抗拉強度的1/5且屈服強度的1/3

5.8焊接

5.8.1進水蝶閥焊接接頭的結構設計和分類見GB/T150.3的規(guī)定。

5.8.2零件焊接和焊接返修應符合GB/T150.4的規(guī)定,承壓件焊縫、密封面堆焊及返修焊縫應按NB/T

47014的規(guī)定進行焊接工藝評定。

5.8.3焊接接頭表面不應有裂紋、未熔合、氣孔、弧坑、夾渣和飛濺物,焊接接頭與母材應平滑過渡,

焊接接頭的焊縫余高、焊腳尺寸應符合GB/T150.4的規(guī)定。

5.8.4堆焊表面不應有裂紋、凹陷、氣孔、縮孔、疏松、斑點、刮傷、刻痕等缺陷,堆焊層側面不應有

未熔合缺陷。

5.8.5焊接返修應在缺陷清除干凈后進行,焊縫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數(shù)不宜超過2次。

5.8.6要求焊后熱處理的零件宜在熱處理前進行焊接返修。

5.9涂漆

5.9.1鑄件、鋼板件涂裝前應進行噴丸(噴砂)或打磨等除銹處理,噴射清理后的表面銹蝕等級不應低于

1

GB/T8923.1—2011表1中Sa2/2級,手工和動力工具清理后的表面銹蝕等級不應低于GB/T8923.1

—2011表1中St3級。

5.9.2一次成形漆膜的附著力不應小于5MPa,二次修補漆膜的附著力不應小于4MPa。

5.9.3涂層外觀應光滑平整,色澤一致,無裂紋、鼓泡、桔皮、皺褶、流掛、剝落及漏涂等缺陷。

5.10密封性能

5.10.1在密封試驗過程中,主閥本體的閥軸密封、閥體分瓣面、閥座與閥體的接觸面、有密封要求的

焊接接頭不應有泄漏。

5.10.2工作密封和檢修密封的泄漏量不應超過按公式(1)的計算值。

Q=KDNH……………(1)

式中:

Q——進水蝶閥的泄漏量,單位為升每分鐘(L/min);

K——系數(shù);工作密封采用橡膠-金屬的密封:出廠驗收時K=0,質量保證期內K=0.023;工作密封

采用金屬-金屬的密封:DN≤5m時K=0.05,DN>5m時K=0.1;檢修密封采用金屬-金屬的密封:

DN≤5m時K=0.1,DN>5m時K=0.15;

DN——進水蝶閥公稱直徑,單位為米(m);

11

NB/TXXXXX—XXXX

H——試驗水頭,單管單機時為最大靜水頭;一管多機時為最高瞬態(tài)水頭;單位為米(m)。

5.11啟閉時間和角度

5.11.1進水蝶閥啟閉時間調節(jié)范圍為40s~180s。

5.11.2進水蝶閥啟閉角度為0°~90°。

5.12可靠性指標

5.12.1常規(guī)水電站進水蝶閥每年允許的啟閉次數(shù)不應少于1200次,抽水蓄能水電站進水蝶閥每年允許

的啟閉次數(shù)不應少于3000次。

5.12.2進水蝶閥系統(tǒng)可利用率不應低于99.5%。

5.12.3進水蝶閥無故障連續(xù)運行時間應大于18000小時。

5.12.4進水蝶閥放空檢修間隔時間應大于8年。

5.12.5進水蝶閥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壽命不應少于40年。

5.13質量保證期

在符合本文件及有關保管、使用、維護規(guī)定的條件下,產(chǎn)品質量保證期一般為自成套發(fā)貨之日起3

年內或自初步驗收完成之日起2年內為有效(以先到期限為準)。

6供貨范圍

6.1進水蝶閥成套供貨范圍如下:

a)主閥本體(閥體、活門、閥軸、工作密封裝置、閥軸密封裝置、機械鎖定裝置、曲柄機構或重錘

機構、閥門開度指示裝置等,雙密封進水蝶閥還包括檢修密封裝置);

b)附屬設備(上游連接管、主管路伸縮節(jié)、下游連接管、旁通裝置、進/排氣裝置、排水裝置、法

蘭連接緊固件、基礎埋件等,雙密封進水蝶閥還包括檢修密封平壓裝置);

c)液壓系統(tǒng)(液壓泵電機組、蓄能器組件或壓力油罐、接力器、控制閥、自動化元件、分油器、回

油箱、無縫鋼管及高壓膠管等;雙密封進水蝶閥還包括水控柜);

d)電氣控制系統(tǒng)(PLC、觸摸屏、操作按鈕站、啟動器、變送器、斷路器、繼電器、接近開關、電

纜等);

e)備品備件;

f)專用工具。

6.2備品備件應具有互換性,并與原件材質及制造工藝相同。常規(guī)備品備件和專用工具見附錄B。

7檢驗、試驗及驗收

7.1檢驗

7.1.1通用要求

7.1.1.1進水蝶閥檢驗項目根據(jù)產(chǎn)品實際訂貨范圍確定,應符合7.1.2~7.1.8的要求。

7.1.1.2進水蝶閥檢驗用的量具、檢具、設備、儀器、儀表應符合相應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具有產(chǎn)品質量

合格證,并經(jīng)檢定、校準合格且在有效期內。

7.1.2材料檢驗

7.1.2.1零件材料應進行外觀質量、尺寸、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的檢驗和無損檢測。

7.1.2.2材料外觀采用目視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相關材料產(chǎn)品標準的要求。

7.1.2.3材料尺寸采用相應的量具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相關材料標準、產(chǎn)品圖樣或技術文件的要求。

7.1.2.4鋼的化學成分測定用的試樣取樣方法按GB/T20066或相關材料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化學分析方

法按GB/T4336、GB/T223(所有部分)或GB/T11170的規(guī)定,檢驗結果應符合相關材料產(chǎn)品標準的

要求。

7.1.2.5鋼的力學性能試樣制備按GB/T2975的規(guī)定,試樣取樣方法按相關材料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金屬

材料的拉伸試驗方法按GB/T228.1的規(guī)定,沖擊試驗方法按GB/T229的規(guī)定,硬度試驗方法按GB/T231.1

12

NB/TXXXXX—XXXX

的規(guī)定,檢驗結果應符合相關材料產(chǎn)品標準的要求。

7.1.2.6材料無損檢測按7.1.3.3、7.1.3.4的規(guī)定。

7.1.3無損檢測

7.1.3.1進水蝶閥承壓件原材料、主要承壓件及承壓件焊接接頭應進行無損檢測,無損檢測應由持有相

應檢測方法資格證的人員擔任。

7.1.3.2無損檢測方法包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超聲檢測和射線檢測。制造方應根據(jù)零件材質、結構、

制造方法、使用條件及預計可能產(chǎn)生的缺陷種類、部位和方向選擇適宜的無損檢測方法。當對超聲檢測

結果存在疑議時,可采用檢測能力范圍內的射線檢測進行復驗。

7.1.3.3鑄鋼件的無損檢測方法和質量要求如下:

a)鑄鋼件目視檢測方法按NB/T47013.7的規(guī)定,鑄鋼件外觀質量應符合JB/T7927的要求;或按

CCH70-4中VT70-4的規(guī)定,質量等級應符合VT70-4中表1、表2的要求,不應低于3級;

b)鑄鋼件滲透檢測方法按JB/T6902的規(guī)定,質量等級應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