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評課件_第1頁
2024屆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評課件_第2頁
2024屆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評課件_第3頁
2024屆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評課件_第4頁
2024屆江蘇南京鹽城高三二模語文試題答案講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講評2024屆高三年級語文學科南京、鹽城二模Contents目

錄語言文字應用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壹·貳·叁·肆·現(xiàn)代文閱讀I現(xiàn)代文閱讀選文介紹作者介紹

作為詩人、學者的聞一多,主張詩“最好是用血肉來寫,用整個生命來寫”。他曾經(jīng)用華章麗句禮贊拜倫的戰(zhàn)死沙場,認為“拜倫最完美、最偉大的一首詩,也便是這一死”。作為民主戰(zhàn)士的聞一多,是壯烈地死在昆明街頭的。中國的神話學研究始于上個世紀初至40年代前后,聞一多先生以其特有的睿智和深厚的學養(yǎng),既向國外神話學理論學習,又根據(jù)中國神話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獨創(chuàng)了中國神話研究的意象的系統(tǒng)聯(lián)想與論證的方法?!斗丝肌窡o疑是聞一多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神話學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對中華民族根本神話的研究杰作。《伏羲考》體現(xiàn)的學術思維是十分獨特的,聞一多“把詩人豐富的情感與想象力帶進了研究中去”,大膽假設但又以一個學者的嚴謹和細致搜尋大量的材料小心求證,體現(xiàn)了一代大師的學風。他所運用的學術方法和視野,奠定了后來龍的研究在方法論上的基礎,他首先提到的大量古籍文獻史料也為后來的研究者所頻繁使用。到目前為止聞一多的蛇是龍的主體原型、龍是綜合圖騰之說,仍占據(jù)了優(yōu)勢地位。聞一多,中國近代詩人、學者、民盟盟員、民主戰(zhàn)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乙班。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1925年1月上旬,參與發(fā)起“中華戲劇改進社”;7月,詩《七子之歌》發(fā)表;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1936年1月,論文《離騷解詁》發(fā)表。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的大會上,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當日下午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逝世,時年47歲。解

什么是龍,確乎是一個謎。龍像馬,所以馬往往被呼為龍。《月令》“駕蒼龍”,《周禮·庾人》“馬八尺以上為龍”,皆其例。龍有時又像狗?!逗鬂h書·孔僖傳》“畫龍不成反類狗”,所以狗也被呼為龍(2A)。此外還有一種有鱗的龍像魚,一種有翼的又像鳥,一種有角的又像鹿。至于與龍最容易相混的各種爬蟲類的生物,更不必列舉了。

然則龍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我們的答案是:它是一種圖騰(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2D因部落的兼并而產(chǎn)生的混合的圖騰,古埃及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在我們歷史上,五方獸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龜蛇二獸,也是一個好例。不同的是,這些是幾個圖騰單位并存著,各單位的個別形態(tài)依然未變,而龍則是許多單位經(jīng)過融化作用,形成了一個新的大單位,其各小單位已經(jīng)是不復個別的存在罷了。前者可稱為混合式的圖騰,后者化合式的圖騰(1A)。部落既總是強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圖騰中總有一種主要的生物或無生物,作為它的基本的中心單位,同樣的在化合式的圖騰中,也必然是以一種生物或無生物的形態(tài)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無生物的形態(tài)為附加部分。1A.圖騰有兩種,混合式圖騰可以玄武神獸為例,化合式圖騰可以中國龍為例。正確文

本2A.古人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又說“畫龍不成反類狗”,可見在龍的形象中糅合了馬和狗的特征。正確2D.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融合眾家而成的龍圖騰成了華夏文化的基石,中國人至今被稱為龍的傳人。正確文

本解

龍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卻是蛇。這表明在當初那眾圖騰單位林立的時代,內(nèi)中以蛇圖騰為最強大,眾圖騰的合并與融化,便是這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1B)。金文龍字的偏旁皆從巳,而巳即蛇,可見龍的基調還是蛇(第四題1)。大概圖騰未合并以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作“龍”。后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它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于是便成為我們現(xiàn)上所知道的龍了。這樣看來,龍與蛇實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們在引用古書中關于龍蛇的說時,就無法也不必將它們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這問題對于我們,才特別有意義。不錯,惟其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第四題2),因為我們知道,圖騰的合并,是圖騰式的社會發(fā)展必循的途徑。

1B.化合式圖騰的形成,往往是實力較強的團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團族的結果。正確。文

本解

圖騰有動物,有植物,也有無生物,但最習見的還是動物。同一圖騰的分子都自認為這圖騰的子孫。如果圖騰是一種動物,他們就認定那動物為他們的祖先,于是他們自己全團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種動物了。曾奉狗為圖騰的瑤族,如今還很鮮明的保存著這種意識。陸次云《峒谿纖志》說他們“歲首祭盤瓠,揉魚肉于木槽,扣槽群號以為禮”。這種風俗與現(xiàn)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裝扮并摹仿其圖騰的特性與動作(1C),是同樣性質的(2B)。我國古代所謂“禹步”的一種獨腳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屬于這類。他們之所以要這樣做,確有其絕對的實際作用。

凡圖騰都是那一圖騰團族的老祖宗,也是他們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它給他們供給食物,驅除災禍,給他們降示預言以指導他們趨吉避兇。如果它是一種毒蟲或猛獸,那更好,因為那樣它更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1D)每個老祖宗當然知道誰是它的兒孫,認識他們的相貌和聲音。但兒孫太多時,老祖宗一時疏忽,認錯了人,那是誰也不能擔保的。所以為保證老祖宗的注意,兒孫們最好是不時在老祖宗面前演習他們本圖騰的特殊姿態(tài)、動作與聲調,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記憶。這便是前面所講的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種保證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經(jīng)常的在裝飾上表現(xiàn)著本圖騰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隨時隨地見面就認識。代表這一種手段的實例,便是龍圖騰的“斷發(fā)文身”的風俗。1C.認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是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標志。錯誤?!罢J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在文中第四段都可以找到依據(jù),選項最后“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標志”的總結于文無據(jù),且不符合事實。2B.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這個儀式有它的實際作用,現(xiàn)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錯誤。原文“這種風俗與現(xiàn)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是同樣性質的?!边x項“繼承”曲解文意。1D.圖騰是部落子孫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如果是毒蟲或猛獸,其護衛(wèi)功能更強。正確。文

本解

為什么裝扮得像龍,就不為蛟龍所害呢?龍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裝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裝,也不是存心欺騙,而是一種虔誠心情的表現(xiàn)。換言之,“斷發(fā)文身”是一種圖騰主義的原始宗教行為。斷發(fā)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誤加傷害,同時恐怕也是給祖宗便于保護,以免被旁人傷害。以上解釋,可稱為“避害說”。(3D)

至于許慎所謂“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之也”,可稱為“尊榮說”。這一說似乎與圖騰無關,其實不然。就現(xiàn)代人觀點看來,人決不以像爬蟲為尊榮。這完全是圖騰主義的心理。圖騰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驕傲的事呢!龍之所以有資格被奉為圖騰,當然有個先決條件。定是假定了龍有一種廣大無邊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為圖騰;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個身體和心靈都交付給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變得和它一樣,那豈不更妙?在這里,巫術——模擬巫術便是野蠻人的如意算盤。(2C)

(節(jié)選自聞一多《伏羲考》)3D.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fā),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最能最能支持“避害說”正確。2C.一旦斷發(fā)文身,模擬成龍,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擁有神的無邊法力,這便是巫術的如意算盤。正確。選擇題試題分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圖騰有兩種,混合式圖騰可以玄武神獸為例,化合式圖騰可以中國龍為例。B.化合式圖騰的形成,往往是實力較強的團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團族的結果。C.認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是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標志。D.圖騰是部落子孫的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如果是毒蟲或猛獸,其護衛(wèi)功能更強?!究疾槟繕恕?/p>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題思路】C項錯誤。“認定圖騰動物是祖先,裝扮并摹仿其特性與動作”在文中第四段都可以找到依據(jù),選項最后“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標志”的總結于文無據(jù),且不符合事實?!緟⒖即鸢浮緾項選擇題試題分析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人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又說“畫龍不成反類狗”,可見在龍的形象中糅合了馬和狗的特征。B.瑤族祭狗王時“扣槽群號”,這個儀式有它的實際作用,現(xiàn)代世界的圖騰團族舞會便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C.一旦斷發(fā)文身,模擬成龍,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擁有神的無邊法力,這便是巫術的如意算盤。D.龍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融合眾家而成的龍圖騰成了華夏文化的基石,中國人至今被稱為龍的傳人。【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及信息的分析和遷移能力。

【解題思路】B選項錯誤。原文“這種風俗與現(xiàn)代世界各處的圖騰團族舉行舞會……是同樣性質的?!边x項“繼承”曲解文意。【參考答案】B項選擇題試題分析3.下列選項,最能支持“避害說”的一項是(3分)A.禹治洪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水注所當決者,因而治之。B.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C.每值正朔,家人負狗環(huán)行爐灶三匝,然后舉家男女向狗膜拜。D.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fā),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究疾槟繕恕?/p>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和運用能力。

【解題思路】A選項“禹治洪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說“龍”是“監(jiān)護神和防衛(wèi)者;B選項闡述的是端午人們的習俗,是通過系彩絲的方式來避害,但與文中“避害說”概念不一致;C選項是人們在歲首裝扮模仿狗的動作,表達崇拜之情;D選項與文本闡釋的“避害說”一致。所謂“避害說”是通過“斷發(fā)文身”達到“避免祖宗本人誤加傷害,同時恐怕也是給祖宗便于保護,以免被旁人傷害”的目的?!緟⒖即鸢浮緿項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本題考查篩選信息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解題思路】明確題干要求,“無法也不必分清古代傳說中的龍蛇”的理由。首先是審題:題目的核心詞是“無法”和“不必”;其次定區(qū)間:“龍蛇”的文字主要在文章第三段;

最后篩選相關文字,按點梳理答案即可?!緟⒖即鸢浮繜o法分清,是因為龍圖騰的主干和基本形態(tài)是蛇,其次金文龍字的偏旁皆從巳,而巳即蛇。不必分清,是因為龍蛇不可分,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4分)4.作者強調,無法也不必分清古代傳說中的龍蛇,理由何在?(4分)【樣卷示例】:4分:①龍圖騰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是蛇,是眾圖騰單位林立時代中蛇圖騰兼并的結果。②金文龍字從巳,巳即蛇,龍的基調還是蛇,未合并前,龍者是種大蛇。③只有龍蛇分不清,才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3分:①龍圖騰的主干和基本部分是蛇。②這是蛇圖騰兼并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③因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2分:①龍蛇分不清,我們才更能確定龍是古代圖騰社會的遺跡。②圖騰的合并是圖騰社會發(fā)展的必須途徑。③龍圖騰即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弱小單位的結果,故蛇接受了各類生物,成為了我們所知的龍。1分:①龍是由蛇兼并吸收其它圖騰而形成的。基本形態(tài)仍是蛇。②由蛇到龍的圖騰演化歷程本身就具有意義。③龍蛇在古代傳說中對應的都是一種圖騰的概念,沒必要做區(qū)分。主觀題【參考答案】5.禹本是蟲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蟲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圖騰,有保佑民眾,驅邪避害之用。禹為部族首領,護佑民眾,治水有功,以蟲名之,是對他的神化和尊崇。(6分)補充細則:每點2分。5.大禹是古史記載中的圣王,而《說文解字》中說“禹,蟲也”,請依據(jù)本文觀點對此加以解釋。(6分)【樣卷示例】:6分:禹是當時部落的首領,帶領人治水,有很高的聲望,被族人封為神明,而蟲為部落之神,可以保佑民眾,驅邪避害。禹步即仿蛇跳舞,大禹為團族之族,自然與圖騰的動物相同。4分:“蟲”常常是某個團族的圖騰,②以禹為名將個人身份與團族的監(jiān)護神相融合,因此受團族成員的景仰,封為圣王,③人們?yōu)榱吮芎?,尊大禹為禹王?分:禹所在的團族以蟲為圖騰,希望蟲能為兒孫們盡防衛(wèi)之責②圖騰主義使人把蟲為榮。現(xiàn)代文閱讀II現(xiàn)代文閱讀選文介紹作者介紹

本文節(jié)選自散文集《白紙的傳奇》的(卷一),本書由當代華文文學大師王鼎鈞創(chuàng)作于不同時期的五卷散文《生命長河》、《光陰分享》、《未晚隨筆》、《案頭人物》和《藝文感應》結集而成。作者以豐富的閱歷、深厚的學識、細致的觀察為我們呈現(xiàn)了思考的方方面面:人生回望、天倫之敘、文章品評、時事指點,更有身在異鄉(xiāng)對故鄉(xiāng)文明的審視……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既有對童年往事的回顧,身在異國對故鄉(xiāng)的款款深情;又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怡然,總結夫妻相處、教養(yǎng)子女的心得;還有對作家、文章的品評,展現(xiàn)名人風采和文學思考;更有時事評點,對社會問題表達深刻的憂思。因此,該作品在深度與廣度上兼得。

王鼎鈞在散文審美變革中的貢獻有三:

其一,對人的研究,特別是從審美角度,把人放在歷史風云激蕩的漩渦里加以表現(xiàn),于復雜人性矛盾中求真、求善、求美。

其二,從美感思維的形態(tài)上看,他筆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情愫抒發(fā),無不具有一種拂逆?zhèn)鹘y(tǒng)欣賞心理的悲劇美,帶有雙重苦難的性質(時代苦難和承襲傳統(tǒng)文化心理墮力而帶來的苦難)。

其三,散文這一包孕極廣的體裁的各類體式,雜文、小品、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詩,王鼎鈞無一不能,都有開創(chuàng)性的建樹。

王鼎鈞曾用名方以直,山東臨沂市蘭陵縣人,1925年生,抗戰(zhàn)末期棄學從軍,51歲時移居美國,一直在紐約居住。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大半個世紀,長期出入于散文、小說和戲劇之間,著作近40種,以散文產(chǎn)量最豐、成就最大。他淡薄名利,窮畢生之力于“寫出全人類的問題”。被譽為“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

1.鄉(xiāng)愁是美學,不是經(jīng)濟學。2.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童年的搖籃,壯年的撲滿,晚年的古玩。3.故鄉(xiāng)是什么?故鄉(xiāng)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4.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5.人是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個邊兒。6.青年人的第一線,是跟有成就的老年人在一起。老年人的第一線,是跟有作為的年輕人在一起。7.并非星多使月球減色,而是月先黯淡失輝,星芒才縱橫自如。有為之士在風雨如晦的時代看星,更該想到這一點。8.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9.人無法丟掉自己,因此自暴自棄無濟于事。10.能征服,謂之堅強。能順應,也是堅強。王鼎鈞名言文

本秦嶺看山王鼎鈞

書上說,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嶺,所以秦嶺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漢水,渭河在陜西境內(nèi)造成一片沃野,古稱八百里秦川,秦嶺山地從東到西,大約就是這么寬。南北縱貫秦嶺的道路叫子午線,書上說,這條路有六百六十華里,秦嶺山地從南到北,大約就是這么長。

穿過秦嶺山地,除了棧道以外,有三條山路可走,我們走的這一條是:安康、鎮(zhèn)安、柞水、西安。

從安康舊城出北門,渡漢水,向漫天嵯岈的秦嶺山地進發(fā),驀然憶起“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層一層的山。行人沿著斜斜的石徑往上爬,轉一個彎又一個彎,路似羊腸,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鉆,又怎么也鉆不出它的包圍。因為有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后來對楊萬里的一首詩過目成誦:“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p>

在鎮(zhèn)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剛剛過去,月亮反而更團囷皎潔。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圍皆黑,我們先看見光,后看見山,最后看見月,想起《創(chuàng)世記》,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疊疊山,世界如同廢墟,人和月的關系反而親切,忘了月球也是廢墟。同行的人說這天氣是飲酒的天氣,我陪他們喝了幾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文明毀滅,唯我幸存。又以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辭遠。6A.開篇先后提到兩個古稱,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嶺的東西寬度,用“子午線”說明了秦嶺的南北跨度之大。正確。7A.本文以行蹤為順序,有機穿插了秦嶺的人文歷史和途中的體驗感受,行文靈活自如。正確。

讀6B.因為對楊萬里的詩句過目成誦,所以一走進漫天嵯峨的秦嶺山地,當年的經(jīng)驗便復活了,作者驀然憶起了這首詩。錯誤。由原文“因為有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后來對楊萬里的一首詩過目成誦”

可知該選項因果倒置。文

本解

過鎮(zhèn)安縣城,入山漸深。秋山云氣疏薄,山景明凈,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態(tài):有的如老伴互相攙扶,有的如守門犬作勢拒人,有的如讒臣暗暗窺伺古今,找機會中傷無辜。山溪湍急,過了一條又一條,好像大自然在慌張?zhí)幼?,而文明在后面緊緊追趕。記得經(jīng)過柞水,山勢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從,好像一個大領袖統(tǒng)率許多小領袖,好像許多小天才追隨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盡頭,就像一個藝術流派已經(jīng)確立,下一座山再給你新的驚奇。

我起初對山很厭煩,后來生了歡喜心,自然風景是沒有成規(guī)也沒有成見的,看得多了,喜歡那千般顏色,萬種姿態(tài)?!吧叫尾讲揭啤?,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換。山有生命,山是活的靈,拔地而起?!叭股届o”沒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樹使山蔥”看到了?!疤┥饺缱陨饺缗P,華山如立”,泰山嵩山?jīng)]到過,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嶺過眼。

雨后乍晴,云特別漂亮,“云擁山動”,“青山斷處借云連”,都看到了。登上高處,太陽顯現(xiàn),走到低處,太陽隱沒,山色日色變幻不定,日光常擠進兩峰之間的空隙處,胳臂伸得很長很長,指指點點,無非“石破蒼藤綰,崖傾老樹撐”。夕陽西下時,山路昏黑,峰頂金光輝煌,令人想低頭膜拜。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詩人可曾有過。

山峰羅列,看山如看畫,一條又一條皴紋清清楚楚,加上陽光掃描,細小處又有許多勾勒烘托,種種線條可愛到極點。山不過是一些美好的皺折,這是國畫老師劉孟卿教給我的觀念,他是山東萊陽人,穿長衫,留長須。我未能學會描畫任何東西,但是得到一雙看山的眼睛。他無條件肯定每個學生作畫的能力,他說沒有不會畫“畫兒”的人,伏羲氏一畫開天也是“畫兒”。6C.作者登秦嶺的時候,自然地聯(lián)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臥”,然而泰山嵩山他還沒到過,這是讓他至今抱憾的事。錯誤。文中引用“泰山…嵩山…”意為,雖沒有見過泰山嵩山,但是“如坐如立”的山在當下全看到了,并無“抱憾”之情。7B.第五段運用了“守門犬”“讒臣”等一組比喻,描寫出山勢險惡,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錯誤?!懊鑼懗錾絼蓦U惡”錯,它們是和前面的“老伴互相攙扶”一起,共同描摹山“各有面目神態(tài)”,“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錯,屬于過度解讀。文

本解

秦嶺綿延幾百里,沒留空白。那些形容不盡的面目,天造地設,極盡變化。所謂美,大概是需要載體的罷,所以開天辟地,留下山川,預設了多少承托,層層疊疊,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畫家詩人。

我開始明白,畫家為什么畫一個人,一動不動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動不動的山,不改變也不分離。讀舊詩沾惹上身的士子習氣彌漫開來,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國的名山像擺在畫廊里那樣一一觀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動不動留在山前。

這條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陽山,伯夷叔齊寧愿餓死的地方;有終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們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犢,在兩者之間經(jīng)過,若有山神來問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樣回答才好。

登上峰頂,有一片平地,沒長樹也沒長草,居然有座廟。高山比較接近太陽,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處,四顧無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來到這里。天空大了幾圈,下望群山羅列在云中,一望無盡,云無盡山也無盡,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頭來,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見神仙,只盼出來個和尚,可是沒有。

下了這座山,地勢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簡直是深谷,抬頭不見天日,腳下鋪滿一代一代枯葉,艱難如在沙漠上行走。從一個很大的巖石拱門下穿過,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漸平坦,漸漸看見古道瘦馬,心中一喜。看見瓦房黃犬,看見舉世聞名的窯洞,沒多遠,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

我常常為秦嶺抱不平。徐霞客華山歸來,下漢口,秦嶺擦身而過,他沒正眼瞧一下,傲慢勢利。韓文公看秦嶺,居然說脖子看酸了,什么話。寒山越秦嶺,走襄陽,秦嶺不提一字,糊涂。(選自《白紙的傳奇》,有刪改)7C.峰頂?shù)拿鑼?,簡淡平實,略帶幾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頂后的新鮮感和成就感。正確。此處寫景語言平實,“把云海戳破”“只盼出來個和尚”又言帶童趣,而“居然有座廟”“不知道怎么能來到這”以及在山頂俯視群山“無盡”之景,表現(xiàn)出了“新鮮感”和“成就感”。6D.秦嶺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煙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馬、黃犬、窯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氣息,內(nèi)心之苦得以撫慰。錯誤。雖然山中少人煙,但是從作者一路對于山景的描繪,如“山景明凈”“云特別漂亮”“看山如看畫”等可知,“內(nèi)心之苦”錯。7D.結尾看似批評徐霞客等人,實則用調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嶺的價值,難掩喜愛之情。正確。作者用語調侃幽默,意不在批評,只是為了強化自己對秦嶺的獨特之情。選擇題試題分析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

項是(3分)A.開篇先后提到兩個古稱,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嶺的東西寬度,用“子午線”說明了秦嶺的南北跨度之大。B.因為對楊萬里的詩句過目成誦,所以一走進漫天嵯峨的秦嶺山地,當年的經(jīng)驗便復活了,作者驀然憶起了這首詩。C.作者登秦嶺的時候,自然地聯(lián)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臥”,然而泰山嵩山他還沒到過,這是讓他至今抱憾的事。D.秦嶺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煙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馬、黃犬、窯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氣息,內(nèi)心之苦得以撫慰。【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題思路】B錯誤。由原文“因為有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后來對楊萬里的一首詩過目成誦”

可知該選項因果倒置。C錯誤。文中引用“泰山…嵩山…”意為,雖沒有見過泰山嵩山,但是“如坐如立”的山在當下全看到了,并無“抱憾”之情。D錯誤。雖然山中少人煙,但是從作者一路對于山景的描繪,如“山景明凈”“云特別漂亮”“看山如看畫”等可知,“內(nèi)心之苦”錯?!緟⒖即鸢浮緼項。選擇題試題分析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以行蹤為順序,有機穿插了秦嶺的人文歷史和途中的體驗感受,行文靈活自如。B.第五段運用了“守門犬”“讒臣”等一組比喻,描寫出山勢險惡,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C.峰頂?shù)拿鑼懀喌綄?,略帶幾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頂后的新鮮感和成就感。D.結尾看似批評徐霞客等人,實則用調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嶺的價值,難掩喜愛之情。

【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鑒賞能力。

【解題思路】錯誤?!懊鑼懗錾絼蓦U惡”錯,它們是和前面的“老伴互相攙扶”一起,共同描摹山“各有面目神態(tài)”,“正如當時的世情險惡”錯,屬于過度解讀?!緟⒖即鸢浮緽項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重要內(nèi)容的能力。【解題思路】

本題審題關鍵是“特征”,答案一定要扣住“特征”這一關鍵詞,要從不同角度明確指出“特征”是什么。其次要緊扣住“概括”一詞,角度相同的要合并,特別是作者的行蹤停駐多處,切忌每處“提煉”一點,造成答案細碎重復。

①結合“八百里秦川”“子午線…這條路有六百六十華里”可以概括;②結合“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態(tài)”“自然風景是沒有成規(guī)…那千般顏色,萬種姿態(tài)”“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換”“山色日色變幻不定”“那些形容不盡的面目,天造地設,極盡變化”可以概括;③結合作者因著秦嶺而引用了許多詩文,以及“留下美以待畫家詩人”“這條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陽山,伯夷叔齊寧愿餓死的地方;有終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等可以概括?!緟⒖即鸢浮竣傩蹅ラ煷?,②姿態(tài)萬千,③文化底蘊深厚。(4分)8.文中的秦嶺具有哪幾重特征?請簡要概括。(4分)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寫作風格的理解?!窘忸}思路】本題考察作者行文時的風格,答題時圍繞“士子習氣”作答。“士子習氣”解釋頗多,“愛國之志”“風雅之氣”“書卷之氣”“高潔之行”均有,答題時要注意結合文本“讀舊詩沾染上的士子習氣”,有的放矢?!緟⒖即鸢浮竣僦O熟詩書,旁征博引,如引用楊萬里的詩,引用《創(chuàng)世記》;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問話;③指點江山,臧否人物,如對徐霞客等人的評論。(6分)

9.這篇散文彌漫著作者的“士子習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補充細則:每點2分(需結合文本)?!緲泳硎纠浚?分:①幻想把祖國名山一一觀看,是士子習氣彌漫的結果②開篇引用書上的話,文中多有典故和詩文引用,如西北望長安等③文章中多有議論,如結尾對徐霞客等人的評價,也體現(xiàn)了士子習氣。3分:①多引用詩句古文,增添古韻古香。②語言長短句結合,整散結合,富有舊詩的韻味。③想象力豐富,海上仙山、風花雪月都是舊詩中常用的意象。④回憶自己與穿長衫、留長須的老師交往的情形等。2分:①語言簡淡平實,帶有幾分童趣,語言典雅,帶有士子習氣②作者月圓飲酒,肆意灑脫,希望留在山前,是士子行為③思想有世子的浪漫主義,一人看山,流連忘返,見到人煙的歡喜,有士子的情操。9.這篇散文彌漫著作者的“士子習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文言文閱讀PART02出處:《三國志·蜀書·譙周傳》作品介紹: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的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由《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部分組成,共六十五卷。曹丕廢漢薄魏,蜀漢與吳亦相繼稱帝。陳壽從歷史實際出發(fā),用“三國”命名,并分國編纂,記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在紀傳體斷代史中別創(chuàng)一格。

《三國志》中,《魏書》居前,魏帝稱“帝”,其傳為“紀”;《蜀書》《吳書》居后,蜀、吳之帝稱“主”,其傳為“傳”。但陳壽又正視三國時期魏、蜀、吳地位等同的歷史事實,蜀、吳之主的傳與魏之帝紀采取相同的記事方法,都采用紀傳體“本紀”編年記事體例。《三國志》實際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184年)到三國結束(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三國志》善于敘事,文筆簡潔,當時人就稱陳壽有良史之才。因此,陳壽撰《三國志》問世后,其他各家記載三國史事的著述相繼銷聲匿跡,獨有它流傳后世。但是《三國志》也有缺點:(一)只有紀、傳而無表、志。(二)記載司馬氏與曹魏斗爭,曲筆阿時,回護司馬。文言文閱讀出處:《資治通鑒·魏紀十》作品介紹: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司馬光本人擔任主編,在劉攽、劉恕和范祖禹的協(xié)助下,歷時19年而編撰完成。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遂賜名《資治通鑒》。

全書分為294卷,約三百多萬字,記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共16朝1362年的歷史。《資治通鑒》中引用的史料極為豐富,除了十七史之外,還有各種雜史、私人撰述等。據(jù)《四庫提要》記載,《資治通鑒》引用前人著作322種,可見其取材廣泛,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一直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追捧,點評批注它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資治通鑒》保存了很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對之后的史官創(chuàng)作、中國的歷史編撰、文獻學的發(fā)展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言文閱讀【試題整體分析】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請身F詣京都G以古義H爭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4分)(2)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4分)14.蜀國傾覆的原因在兩則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請簡要概括其共同點。(3分)文言文閱讀

譙周(?-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國(今四川閬中西南)人,中國魏晉之際史學家、天文學家、大臣。

譙周自幼喪父,長而好學,精于六經(jīng)。蜀漢時出仕散官,曾撰《仇國論》勸誡劉禪勤政,后累遷至光祿大夫。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伐蜀,兵臨成都,譙周力勸劉禪降魏。后被魏封為陽城亭侯,入晉又拜騎都尉。晉泰始六年(270年),為散騎常侍,因病不拜,同年去世。葬于今四川南充西山萬卷樓景區(qū)內(nèi)。

譙周著述頗豐,有《法訓》《五經(jīng)論》《古史考》等百余篇,但大多已亡佚。其中《古史考》25篇,是針對《史記》而撰寫的上古史考訂之作。該書全本已佚失,根據(jù)后人所輯遺文判斷,其內(nèi)容既有對《史記》未載之事的補充,也有對《史記》所記之事的辨誤。《古史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歷史考據(jù)專著,對考據(jù)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譙周的學術貢獻,使他成為《方志百科全書·方志人物》中的一號“種子選手”而翹楚方志人物界。至于譙周“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的故事,既為我們留下了“譙周獨笑”的美談,又給敏而好學的陳壽樹立了榜樣。文言文閱讀注

解文言文閱讀材料一:景耀六年冬,魏大將軍鄧艾克江由,長驅而前。而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會議,計無所出?;蛞詾槭裰c吳,本為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原名鄧范。義陽郡棘陽縣(今河南省新野縣)人。魏晉時期大臣、將領、軍事家。鄧艾早年憑其才學獲舉薦為典農(nóng)都尉學士,但因口吃未能升官,有成語“期期艾艾”。元四年(263年),鄧艾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景元五年(264年),鄧艾被鐘會污蔑,遭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被衛(wèi)瓘指使護軍田續(xù)殺害于三造亭??耍?.攻占,攻克;2.能夠;3.克制約束,“克己復禮”。調度:安排、部署。擾擾:指紛亂,慌亂。易:1.容易,如“審容膝之易安”;2.更換,替換“以亂易整,不武”;3.看不起,“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4.改變;

景耀六年冬,魏國大將軍鄧艾攻占江油,長驅直入向前進軍。而蜀國本以為敵軍不會馬上攻來,沒有進行防城守備的安排部署。等到聽說鄧艾已經(jīng)進入陰平,百姓慌亂不安,都逃散到荒野,無法禁止控制后主劉禪召集群臣討論對策,無人能想出妙計。有人認為蜀國與吳國,本為盟友,應當投靠吳國;有人認為南中七郡,陡峭險阻,容易守御,應該南奔。文

譯文

譯注

解文言文閱讀

固:副詞1.必,一定;2.原來,本來,“至于顛覆,理固宜然”;3.確實,實在;4.頑固;5.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之”;名詞6.險要的地勢。不殊:沒有區(qū)別;一樣。

孰與:表示兩者比較。

數(shù):1.道理,“存亡之數(shù),自然之理”;2.命運,定數(shù),“識盈虛之有數(shù)”;3.責備,數(shù)落;4.屢次,多次,“范增數(shù)目項王”。果:成就,實現(xiàn)。以:同“已”,已經(jīng)。及:到,到來。群?。?.群臣小人;2.社會地位卑下的人們;3.仆從,婢妾。測:預料,猜度。只有譙周認為:“自古以來,沒有寄居在別國而仍作天子的,現(xiàn)在如果投奔吳國,一定要臣服吳國。而為政之道沒有區(qū)別,就是強大的吞并弱小的,這道理是自然的。這樣看來,魏國能夠吞并吳國,而吳國卻不能吞并魏國,這是很明白的事。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哪里比得上向大國稱臣?與其遭受兩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再說如果想要投奔南方,就應該早作準備,然后才能成功?,F(xiàn)在大敵當前,災禍失敗將要到來,群臣小人的心志,沒有一個可以保證不改變,恐怕出發(fā)的那一天,變亂不可預料,哪里有到達南方的可能呢?”惟周以為:“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yún)?,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shù)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并吳,吳不能并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后可果;今大敵以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fā)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文

譯注

解文言文閱讀

難:1.責難,詰問;2.排斥,“難壬人”如之何:怎么樣;怎么辦。意同《鴻門宴》中的“為之奈何”。賓:1.服從,歸順;2.尊敬;3.以客禮相待;4.作客,客居;5.同“擯”,擯棄,排除。禮:禮遇,禮待。身詣:親自到。裂土:1.分封土地。2.割據(jù)土地。虞:1.憂慮、憂患;2.猜度;料想;3.準備,防范;4.欺詐,“爾虞我詐”;5.同“娛”,“虞說耳目”。蒙賴:幸而蒙受,依賴。大臣中有人反詰譙周說:“現(xiàn)在鄧艾離我們不遠了,恐怕他不接受我們的投降,對此,怎么辦?”譙周說:“如今東吳還沒有歸附魏國,形勢迫使鄧艾不得不受降,受降之后不得不禮遇。如果陛下降魏,魏國不分割土地來分封陛下的話,譙周自當請命親到魏國首都,用古代的道義為您力爭。”眾人沒有誰能改變譙周的主張。于是后主聽從譙周的建議。劉氏沒有受到殺害,蜀國也沒有受到屠戮,都得力于譙周的謀劃。群臣或難周曰:“今艾以不遠,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禮。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眾人無以易周之理。于是遂從周策。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文

譯注

解文言文閱讀材料二:魏之伐蜀也,吳人或謂襄陽張悌曰:“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屢作,百姓未服,今又勞力遠征,敗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承之,刑繁役重,東西驅馳,無有寧歲。司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張悌:(?-280年),字巨先。荊州襄陽郡人。三國時期孫吳大臣。天紀四年(280年),西晉伐吳。張悌明知必敗,仍與沈瑩、諸葛靚率軍三萬渡江接戰(zhàn),與晉軍交戰(zhàn),大敗于板橋,張悌不肯逃命,以身殉難。勞力:勞損民力;耗費氣力。不暇:沒有空閑,來不及。蓋:勝過,壓倒;中夏:指中原地區(qū)。懷:感念,感懷,“終茍免而不懷仁”。驅馳:1.驅使;2.奔走效力;3.辛苦,勤勞。累:1.屢次,多次;2.牽累,妨礙;3.重疊;接連成串;4.拘系,捆綁,“系累其弟子”。布:1.施行;2.公布,宣布;3.陳設,鋪設。

魏國伐蜀時,吳國有人對襄陽人張悌說:“司馬氏得到朝政大權以來,國內(nèi)的大亂屢次出現(xiàn),百姓還沒有歸服,如今又費盡辛勞去遠征,他會敗于沒有時間休整,怎能取勝?”張悌說:“不是這樣。雖然曹操的功績在中原無人能及,百姓們畏懼他的威嚴卻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睿繼承他,刑罰苛繁勞役沉重,驅使人民東西往來奔走,沒有一年安寧過。司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廢除對百姓煩瑣苛刻而實行對百姓較為平和有利的政策,為百姓謀劃著想而解救他們的疾苦,民心歸順他已經(jīng)很久了?!蔽?/p>

譯注

解文言文閱讀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計立矣。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敝,競于外利,不修守備。彼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殆無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憂也?!眳侨诵ζ溲裕潦悄朔??;茨先眩褐竿趿柚?、毋丘儉文欽之叛及諸葛誕之叛。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曹髦:(241-260)字彥士,沛國譙縣人,魏文帝曹丕之孫,曹魏第四位皇帝。不動:沒有動作,此處指安定,沒有叛亂。任賢使能: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固:穩(wěn)固,牢固。玩戎黷武:又作玩兵黷武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敝:疲憊,衰敗。修守備:修治防御的設施和器物。因:1.趁機,乘著;2.依靠,憑借;3.沿襲。殆:1.當,必;2.大概,幾乎。至是:到此時。因此盡管淮南三次叛變,而腹心之地不受驚擾;曹髦被殺而死,四方也沒有引起叛亂。而且能夠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使他們各盡其心,所以他的根基是很穩(wěn)固的,奸計也得以實現(xiàn)了。而如今蜀國卻是宦官專擅朝政,國家沒有政策法令,而且窮兵黷武,人民勞頓兵士疲憊,競爭于外利,不修治防御的設施和器物。他們強弱不同,魏國人的智謀又勝過蜀國人,魏國乘其危難而攻伐,必定戰(zhàn)無不勝。唉!魏國得志,是我們的憂患?!逼鸪鯀菄硕既⌒λ脑?,到魏國取勝后才信服。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請身F詣京都G以古義H爭之?!敬鸢浮緽DG【原文】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窘馕觥俊拔骸眹?,“者”,語氣詞,“周”人名,“以”虛詞均是斷句的標志,此題斷句比較簡單。【譯文】如果陛下降魏,魏國不分割土地來分封陛下的話,譙周自當請命親到魏國首都,用古代的道義為您力爭。試

析文言文閱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克,攻占。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克終者蓋寡”的“克”含義不同。B.易,改換。與《種樹郭橐駝傳》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義相同。C.固,穩(wěn)固。與《阿房宮賦》中“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的“固”含義不同。D.修,整治。與《過秦論》中“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的“修”含義相同。試

析文言文閱讀選B【解析】A項,“克終者蓋寡”的“克”意思是能夠,含義不同。B項,“易以自守”的“易”是容易的意思,“根拳而土易”的“易”是改換的意思,含義不同。C項,“其本根固矣”的“固”的意思是穩(wěn)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的“固”是頑固的意思,含義不同。D項,“不修守備”的“修”和“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的“修”都是修治的意思,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鄧艾大軍長驅直入,百姓驚慌逃跑,蜀國來不及應對,有人建議逃往吳國,也有人建議退守南方。B.譙周獨持己見,他認為吳國還不具備與魏國分庭抗禮的實力,這種情勢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國降魏。C.吳國有人認為司馬氏當權后,魏國政治動蕩,未能收攏民心,況且伐蜀是勞力遠征,不可能成功。D.張悌從內(nèi)政角度分析了魏國和蜀國的政治狀況,比較了曹氏和司馬氏執(zhí)政的差異,認為魏國必勝。試

析文言文閱讀【答案】B【解析】“他認為吳國還不具備與魏國分庭抗禮的實力,這種情勢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國降魏?!睔w因錯誤,應該是他認為如今東吳還沒有歸附魏國,形勢迫使鄧艾不得不受降。接受蜀國投降還有利用價值,可以聯(lián)合起來對付吳國。原文:材料一: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禮。文言文閱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4分)【解析】等:同樣;孰與:兩者比較,哪里比得上;再辱:兩次受辱;何與:何如;比……怎樣?!痉g】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與向大國稱臣相比,哪個更好?兩次受辱與一次受辱,哪一個更恥辱呢?【示例】同樣是稱臣,向小國稱臣哪里比得上向大國稱臣?與其遭受兩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2)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4分)【解析】雖:雖然;蓋:勝過,壓倒;中夏:指中原地區(qū);懷:感念?!痉g】雖然曹操的功績在中原無人能及,百姓們畏懼他的威嚴卻不感念他的恩德?!臼纠坎懿匐m然功績勝于世間,百姓畏懼他的威勢卻不會感念、心懷他的恩德。古代詩歌閱讀14.蜀國傾覆的原因在兩則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請簡要概括其共同點。(3分)本題考查學生信息篩選、概括能力,能力層級較簡單。【答案】①守備不修;②缺乏智謀;③魏蜀兩國強弱懸殊。(3分)【示例】①沒有做好防御準備;②蜀國君臣智謀比不上魏國;③蜀國實力不如魏國?!窘馕觥坑刹牧弦恢小岸癖局^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會議,計無所出?!保牧隙小敖袷耖幓聦3?,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敝,競于外利,不修守備。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可以概括。古代詩歌閱讀PART02材料出處命題分析材料出處及考查點古代詩歌閱讀《寄晉州孫學士》選自《全宋詩》是宋代詩人曾鞏所作。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16.古人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北驹娔男┑胤襟w現(xiàn)了這種君子之交?(6分)【考查點】客觀題考查考生綜合運用關鍵信息和知識積累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古代詩歌的能力。

主觀題重點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探究,此題采用前人評價的方式命題,要求學生能準確理解評價觀點,并在詩歌中篩選、概括出相對應的內(nèi)容。知人論世古代詩歌閱讀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并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詩。現(xiàn)存詩400余首,大都寫得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元代劉塤認為曾鞏“平生深于經(jīng)術,得其理趣;而流連光景,吟風弄月,非其好也。往往宋人詩體多尚賦,而比與興寡,先生之詩亦然”,道出了他詩歌藝術的主要特征。但他并非只善賦體,也有一些詩長于比興,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他的七絕,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于蘇洵、蘇轍。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古代詩歌閱讀譯文

本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未能寬。1.風標:指風度、品格。2.閑淡:閑靜淡泊。3.奈:通“耐”。禁受?。蝗淌?。4.素心:本心;夙愿。5.大法:本是佛教語,謂大乘佛法,此處喻指精妙的思想。6.經(jīng)歲:即經(jīng)年,一年后,也泛指多年。孫學士您風度、品格閑靜淡泊,無論身處何地,都能隨遇而安。晉陜之地道路的艱險您應該很容易就忘卻了吧。您的學問汪洋恣肆,像大海兼收天下眾水而成其大。您的品性堅韌不拔,如桂樹耐得住月宮中的苦寒。您的本心、夙愿已經(jīng)很好地留在新書之中。您的精妙思想被后世人永遠瞻仰。自從在江邊目送您的小舟西上之后,我孤獨寂寞的心懷一年來未能得到寬慰。注解古代詩歌閱讀鑒賞

本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未能寬。

詩人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展現(xiàn)了友人孫學士的堅韌不屈、寬廣深厚的人生境界。首聯(lián)“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描繪出孫學士淡然處世的態(tài)度,孫學士品格閑靜淡泊,無論身處何地,都能隨遇而安。用“晉陜”二字形象地寫出孫學士人生的曲折與變遷,而“忘道路難”則體現(xiàn)出孫學士的超脫、勇毅的精神。頷聯(lián)“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眲t是用生動的比喻來稱贊孫學士。孫學士學問如同大海收納天下水,廣泛而深厚;孫學士的品性如同桂樹耐受月中苦寒,堅韌而不屈。頸聯(lián)“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贝颂幐菍O學士由衷的稱贊,“素心已向新書見”表明孫學士追求知識,追求真理,將自己一腔的心思都留在新書之中;“大法留世”,孫學士精妙的思想必將惠及后人。尾聯(lián)“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未能寬?!贝颂幵娙嘶貞浗吽蛣e的場景,從而抒發(fā)對孫學士經(jīng)年不減的思念之情。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情感深沉而纏綿??傮w來說,這首詩歌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充滿了對友人的贊美與思念。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解析

本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未能寬。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從孫學士的境遇寫起,稱頌他對人生艱難并不在意,“道路難”一語雙關。(內(nèi)容+手法)B.頷聯(lián)可謂詩中警句,以大海和月中桂樹為喻,表達了對孫學士為學為人的盛贊。(手法+情感)C.詩人寄語孫學士,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書里,后世可鑒。(詞句+情感)D.尾聯(lián)宕開一筆,回憶江邊送別的場景,從而抒發(fā)對孫學士經(jīng)年不減的思念之情。(內(nèi)容+情感)C“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書里,后世可鑒。”曲解文意,主客體顛倒。應該是稱贊孫學士將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書里,后世可鑒,而非說自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運用夸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黃注意氣不凡,仿佛可以壓倒南山。B.“野馬”“塵?!敝赣蝿拥撵F氣,運用典故,嘆息如今黃注的功業(yè)已煙消云散。C.五、六兩句對仗工整,語句深沉蘊藉,表達詩人對黃注的懷才不遇感到憤懣D.尾聯(lián)描寫了黃注因為當年來方城的豪情壯志落空而只能揮淚離開的落寞悲傷。【解析】D“尾聯(lián)描寫了黃注因為當年來方城的豪情壯志落空而只能揮淚離開的落寞悲傷”錯誤,尾聯(lián)寫黃庭堅自己感悼七叔祖黃注豪情壯志落空揮淚離開?!鞠嗨祁}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①黃庭堅壯氣南山若可排,今為野馬與塵埃。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②價,豫章③元是棟梁材。眷然揮涕方城路,冠蓋當年向此來。[注]①方城,在南陽境內(nèi)。七叔祖:黃注,黃庭堅的叔祖父,曾為南陽主簿。②康瓠:破瓦壺,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類喬木。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解析

本【示例】①該詩本身就是一首贈詩,是友人之間通信的一種方式,是“以文會友”;②稱贊友人學識廣,同時談論佳作,也是以文會友;③友人情操高尚,為人淡泊,詩人不惜言語贊美,同時以此要求自己,可謂“以友輔仁”。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jīng)歲未能寬。16.古人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北驹娔男┑胤襟w現(xiàn)了這種君子之交?(6分)①孫學士為學博采眾長,曾鞏與他詩書往還,可見“以文會友”。②孫學士風格恬淡,品性堅貞,令人欽佩,可見“以友輔仁”。答案本題要理解古人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边@句話的含義,這句話意思是高尚的人憑借文才聚會朋友,憑借朋友輔助仁愛。然后結合詩歌內(nèi)容加以篩選、概括。古代詩歌閱讀客觀題主觀題

選擇題常見的陷阱設置點:

一、詞句解說曲解原意。

二、意象意境分析不當。

三、主題情感分析不當

四、手法分析張冠李戴。應答有術原則:讀懂詩歌,立足文本,因題制宜一、尊重文本,真閱讀二、尊重題干,真思考。三、尊重套路,不依賴。四、尊重教材,懂遷移。語言文字應用PART03語言文字應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俗話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如何掌握好度?一起來看古人能控制酒量的“智能杯”——公道杯。

公道杯整體釉色青翠,由杯和托兩部分組成,杯與杯托的外腹部均刻有劃花菊瓣紋,雞籠式杯座凸印纏枝蓮紋,寓意“清廉”。

這只杯子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杯中有一位老人(即“公道佬”),這也是公道杯得名的原因。與其他杯子不同,①:當向杯中注酒時,如果只有八分滿,即可品嘗到美酒;但若酒高過“公道佬”的胸部,杯中之酒則迅速從杯內(nèi)泄光,流到下面承接的杯托之中。

原來,“公道佬”體內(nèi)有一根倒U形管,②。低的一端是出水口,穿過杯底與杯外的大氣連通;高的一端是進水口,通過暗口與杯中的美酒相連。當公道杯內(nèi)液體高過倒U形管的頂端時,容器內(nèi)的液體會持續(xù)通過倒U形管,從充滿液體的高的進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蘊含物理原理的公道杯也就因此被用來講述“(▲)”的道理。

③,酒里彰顯中庸。小小的杯子,集科學、哲理與情趣于一身,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18.將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有若無,實若虛B.其進也銳,其退也速C.滿招損,謙受益D.長短相形,高下相傾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語言文字應用Ⅰ18.將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有若無,實若虛B.其進也銳,其退也速C.滿招損,謙受益D.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原文:低的一端是出水口,穿過杯底與杯外的大氣連通;高的一端是進水口,通過暗口與杯中的美酒相連。當公道杯內(nèi)液體高過倒U形管的頂端時,容器內(nèi)的液體會持續(xù)通過倒U形管,從充滿液體的高的進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蘊含物理原理的公道杯也就因此被用來講述“(▲)”的道理。根據(jù)語境當“公道杯”液體高過U形管頂端時就會流向出水口,突出強調了水不宜過滿,正好與“滿招損”一致,而當“公道杯”水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的時候就會喝到“美酒”,正好與“謙受益”一致。A.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曾子說:“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廣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滿腹知識卻像空虛無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計較。強調的是人的一種學習態(tài)度;B《孟子·盡心章句上》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強調“欲速則不達”,只有中庸之道,做得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才是正確的,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順利地達到目的。D《老子·道經(jīng)》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強調哲學中樸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