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及師說韓愈原文及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C/13/wKhkFmYGxYOAOKgRAAIbF8Qn2YM353.jpg)
![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及師說韓愈原文及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C/13/wKhkFmYGxYOAOKgRAAIbF8Qn2YM3532.jpg)
![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及師說韓愈原文及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C/13/wKhkFmYGxYOAOKgRAAIbF8Qn2YM3533.jpg)
![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及師說韓愈原文及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C/13/wKhkFmYGxYOAOKgRAAIbF8Qn2YM3534.jpg)
![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及師說韓愈原文及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C/13/wKhkFmYGxYOAOKgRAAIbF8Qn2YM35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師生口語實踐活動記錄六時間:地點:三年級教室題目:?給予樹?過程:一、談話導入,切入主題。同學們,今天李老師將和大家繼續(xù)學習《給予樹》(板書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呢?(老師在課題上相機畫上一棵樹,掛上心愿卡)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幫助誰實現(xiàn)了心愿?(板書金吉婭、小女孩)金吉婭為小女孩做了什么?她還為家人做了什么?她送給我們的僅僅就是一把棒棒糖和一個洋娃娃嗎?她到底送給了我們什么?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二、直奔重點,領悟中心。1、自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小女孩到底送給了我們什么?2、指名回答。出示中心句。(重點句“這個圣誕節(jié),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shù)匦δ槨保〢、讀中心句。B、從這段話中你了解到了金吉婭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3、小結過渡: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金吉婭美好心靈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三、細讀感悟,體會感情?!鴮W習課文第1——3自然段。1、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第3自然段,誰來讀一讀,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用筆劃出直接描寫金吉婭的一句話。2、生回答。(出示重點句“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指名讀,齊讀。3、聯(lián)系課文讀懂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A、“沉默不語”是什么意思?B、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說說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4、指導朗讀。請你帶著這樣的體會把這句話再讀一遍。此時,金吉婭的哥哥姐姐們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如果我們能與哥哥姐姐高興的樣子對比著來讀,就更能讀出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內心了。(出示相關段落: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5、透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內心,我們可以體會出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1、繼續(xù)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金吉婭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2、討論交流:A、金吉婭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金吉婭,當你來到這棵掛滿心愿卡的給予樹前,你會怎么做呢?來,把它摘下來,把小女孩的心愿讀給大家聽聽。(找人上臺翻開心愿卡感情朗讀)B、聽了小女孩的心愿你在想什么呢?C、金吉婭又是怎么想的呢?3、、重點學習“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边@句話。A、出示句子,讀句子。B、刪去“什么都”讀句子,討論:比較中你覺得“什么都”這三個字能刪去嗎?為什么?C、帶著這種體會讀讀這段話。D、從金吉婭的做法和想法中我們體會到了什么?5、通過學習,我們感受到了金吉婭對小女孩的善良、同情與仁愛。正因為金吉婭具有這種美好品質,所以她毫不猶豫的幫助了小女孩。誰能有感情地把第四自然段再讀一遍。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1、深入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A、過渡:圣誕的鐘聲已經敲響,給予樹上有著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幫她實現(xiàn)了這個夢。曾經擔心過,生氣過的金吉婭的媽媽,此時有什么舉動?她為什么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B、理解:a這段話分幾層意思?b聯(lián)系課文說說你對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和笑臉的理解。c帶著贊許的語氣讀讀這段話。d背誦。2、說話練習:是啊,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更感動了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假如你就是小女孩,你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結束語:此時小女孩定和大家所說一樣,她正忙著寫感謝信呢!我們不僅要懂得愛別人,還要懂得回報他人的愛。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學三年級下冊《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口語交際活動設計【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學生愛父母的情感。2、在互動交際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調動學生表達的欲望,做到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語言規(guī)范。【活動準備】1、活動前讓學生準備自己從小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照片。2、請學生家長來學校和學生一起參加本次活動。3、本單元中四篇課文的插圖和古詩《游子吟》的意境圖;【活動過程】一、復習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激情導入話題1、導言:同學們,首先讓我們回顧這一單元學過的四篇課文,談談哪篇使你最受感動?為什么?(學生談、老師配合出示相應課文的插圖。)2、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感受。3、這幾篇課文令你感動,那么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愛)4、這幾篇課文都突出了一個大大的“愛”字,你能用精煉的語言來評價課文中的愛嗎?《可貴的沉默》──父母之愛無私的、偉大;《她是我的朋友》──朋友之間的愛是真誠的;《七彩鉆石》──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可以感天動地;《媽媽的賬單》──母愛無價。5、教師小結:世上的愛有千萬種,唯有它最無私,她不要求你的回報,如果有:那就是只要你過得比他(她)好。他(她)愛你的程度是沒有什么可以比的,如果非要用語言來表述,那就是:只要你要,只要他(她)有;這個人就是媽媽,這個人就是爸爸。今天我們就以“爸爸媽媽的愛”為主題開展一次活動。讓我們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談談父母對我們的愛。二、照片展示,深情講事例1、組內展示自己的成長照片,講述成長過程中父母對自己的愛,選最難忘的、最令自己感動的事來說。2、選出小組代表,請他在組內再說一次,并適當加入自己的感想。組內的同學可以插話,以完善他的發(fā)言。3、推舉代表在全班交流。4、請幾位同學談聽后感受。三、三方互動,溫情話彼此。1、請家長談談聽了學生發(fā)言之后的感受。2、老師談此時的想法。四、古詩引導,純情悟孝心1、出示圖片:《游子吟》的情境圖,配樂。老師配音:關于父母對兒女的感情,也是從古至今人們歌詠的主題,這首《游子吟》不僅贊頌了偉大的母愛,也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熱愛、感激之情。配樂朗誦《游子吟》。2、明白這首詩的意思嗎?談談你明白了什么?重點談對最后一句的理解。3、小結:小草尚且要報答照耀過它的春天的陽光,那么我們做子女的又該怎樣報答給予了我們生命和無限關愛的父母呢?五、享受沉默,真情告白1、讓我們就像《可貴的沉默》中那樣,在沉默中再次回味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我們的愛,在心中默默地說出你最想說給父母聽的話。(至少留出一分鐘的沉默時間)2、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心里的話。3、把心里話說給全班同學聽。六、言隨心動,熱情化行動1、導言:有許多同學還沒有機會把心里話說給全班的同學聽,也許有的同學并不想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也許有的同學更想把這份愛深深地埋在心里,而用行動來表達出來。無論怎樣,愛是需要通過表達來傳遞的。你想怎樣表達你對父母的愛呢?相信每個同學都有各自的想法,大家互相說一說,很可能別人的想法會對你有幫助呢。2、自由組合,同學之間互相說說,怎樣愛自己的父母。3、小組匯報。七、自主評價,親情至永久1、請學生評價哪種表達方式更好
2、請到場的父母來談談他們更喜歡孩子們哪種表達愛的方式。八、總結
其實父母愛孩子是不需要回報的,我們也無法評價愛父母的方式究竟哪種更好,只要我們有一顆愛父母的心,你一定會在時時處處都用最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對父母的愛,就像父母愛你一樣?!净顒雍蟮目偨Y與反思
】
本次活動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些學生還能認真傾聽別人說話。會用普通話與人交際,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效果不錯。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學生不善言談,語言表達不清楚;有些學生表達不準確等。
教師評語:評定等級: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及對父母之愛的回報,注意用具體事例表達真情實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2.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3.能發(fā)現(xiàn)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述。
4.認讀與樹木有關的形聲字,背誦古詩《游子吟》。
5.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
1.選定凝聚著父母之愛和回報父母之愛的照片、錄像、玩具或小禮品等。
2.準備為回報父母之愛而做的禮品。
3.邀請學生家長參加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導入課題,激發(fā)交際興趣
同學們,在這幾天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愛情深似海,我們在愛中一天天長大。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表達出來,與同學、老師、父母一同分享。(板書課題)
回憶感人事例,同桌交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物品,回憶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在交際中把事情的細節(jié)回憶清楚。
小組交際,邀請父母一同參加
1.組員輪流說,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向同學和父母介紹。
2.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學的父母提出問題。
3.推舉出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際
1.各組代表輪流上臺,展示綜合性學習收集的物品,并介紹物品后面所蘊藏的感人故事。
2.對自己的父母說幾句話,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如:大家看,這張照片是我剛四十天時拍的。我依偎在媽媽的懷里,正甜甜地笑呢。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通過采訪奶奶了解到,原來我小時候愛哭,是因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媽媽沒法睡覺。每到那時,媽媽就把我的肚子緊貼在她的肚子上,抱著我在屋里遛來遛去,一遛就是一兩個小時,有時我哭得太厲害了,媽媽又著急又心疼。奶奶說我出生后的三個月,一直這樣,而媽媽因為總抱著我,累出了肩周炎。
媽媽,我想對您說:您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還有鍛煉身體,讓身體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時候照顧您)
3.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
模擬采訪,家長學生交際
1.我們剛才聽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我們可能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爸爸媽媽說,也可能有許多問題要請教別的同學的父母。下面我們就請剛才到臺上交流的同學的父母到前面,我們根據剛才同學所介紹的感人事,來采訪這些叔叔阿姨,好嗎?
2.在學生與家長的交際中,進一步感受親情之愛。
與自己的家長自由交談,溝通情感習
作拓展思路,激發(fā)習作興趣
1.同學們,我們剛剛上完一節(jié)洋溢著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感人的事例我們終生也不會忘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先自己想一想寫什么。
2.自由發(fā)言,互相啟發(fā),拓展思路: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褐灰菒鄣墓适?,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
鼓勵有個性的表達
1.我們這篇習作的第一讀者將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寫,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銘記他們的愛呢?讓我們小組內討論一下。
2.各組說一說你們討論的寫法有幾種(如,寫信,給自己的習作繪制插圖,附上照片,在習作前給爸爸媽媽寫幾句話等)。明確: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把感人的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爸爸媽媽一定會將我們的習作當做最好的禮品。
進行習作,注意書寫工整、語句通順。教師對部分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延伸課外
1.同學們,我相信我們的每一篇習作都表達了我們與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就讓我們把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作品獻給爸爸媽媽?;丶液螅堊x給父母聽。
2.讓爸爸媽媽對你寫的內容提出意見,我們認真改一改,再請他們在我們的習作后寫上批語,做上“星級評價”。我的發(fā)現(xiàn)1.自讀兩組句子。
a.讀句子,注意加點的字,想想它們的意思。
b.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a.指名說說“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字也有這個特點?
如:花
a.公園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亂花錢。
d.林子里鳥可真多,有白的,有黃褐的,還有花的呢!
總結,拓展
我國的漢字大多一字多義,了解一字義的現(xiàn)象,對閱讀、寫作都大有好處。理解一字多義并不困難,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還可以向人請教。日積月累讀讀認認
1.自由讀兒歌,不會的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2.比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3.自由認讀生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識記生字的竅門。(大部分字為形聲字,左形右聲)
讀讀背背
1.自由讀古詩,有不認識的字主動請教別人。
2.小組練習讀,試著說說詩的大意,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練習背誦。展示臺提出要求
這幾天,無論是課內學習還是課外綜合性學習,同學們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愛,它是我們生命的養(yǎng)分,也是世界和諧美好的原因。下面我們就把父母批改過的習作以及綜合性學習中為回報父母之愛的各種小制作、記錄等準備向大家展示。
小組合作
1.小組成員共同商議:利用課桌搭建一個展示臺,將每個組員的作品都展示出來。
2.人員分工后,動手布置小組展示臺。
3.小組成員互相介紹展品的來歷及制作過程,讀一讀父母給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問,也可邀請老師參加。
小組參觀
各組巡回參觀,在參觀過程中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問。韓愈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師說唐代: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涂芍印N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于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咱白?、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币虼藢W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
注釋1.學者:求學的人。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給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所以,用來……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傳授。業(yè),泛指古代經、史、諸子之學及古文寫作?;螅呻y問題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識和道理。《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敝?。4.其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當于“于”,與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6.聞:聽見,引申為知道,懂得。7.從而師之:跟從(他),拜他為老師。師,意動用法,以……為師。從師,跟從老師學習。8.吾師道也: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師,用做動詞。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庸,發(fā)語詞,難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獨。10.是故:因此,所以。11.無:無論、不分。1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思說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師存在。13.師道:從師的傳統(tǒng)。即上文所說的“古之學者必有師”。14.出人:超出于眾人之上。15.猶且:尚且。16.眾人:普通人,一般人。17.下:不如,名作動。18.恥學于師:以向老師學習為恥。恥,以……為恥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發(fā)。20.于其身:對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21.惑矣:(真是)糊涂?。?2.彼童子之師:那些教小孩子的(啟蒙)老師。2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教給他書,(幫助他)學習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習,使……學習。其,指書。句讀,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意盡處為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為讀(逗)。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童讀書時要進行句讀(逗)的教學。24.句讀之不知:不知斷句風逗。與下文“惑之不解”結構相同。之,提賓標志。25.或師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讀之不知”這樣的小事)從師,有的(指“惑之不解”這樣的大事)不從師。不,通“否”。26.小學而大遺:學了小的(指“句讀之不知”)卻丟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遺,丟棄,放棄。27.巫醫(yī):古時巫、醫(yī)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禱為職業(yè)的人。28.百工:各種手藝。29.相師:拜別人為師。30.族:類。31.曰師曰弟子云者:說起老師、弟子的時候。32.年相若:年歲相近。3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羞恥,以高官為師就近乎諂媚。足,可,夠得上。盛,高大。諛,諂媚。34.復:恢復。35.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36.不齒:不屑與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37.乃:竟,竟然。38.其可怪也歟:難道值得奇怪嗎。其,難道,表反問。歟,語氣詞,表感嘆。39.圣人無常師: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常,固定的。40.郯(tán)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省郯城縣境)的國君,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官職。41.萇(cháng)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42.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相傳孔子曾向他學琴。43.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孔子曾向他學習周禮。聃是老子的字。44.之徒:這類。45.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喝送?,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墩撜Z·述而》原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不必:不一定。47.術業(yè)有專攻:在業(yè)務上各有自己的專門研究。攻,學習、研究。48.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韓愈的弟子,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49.六藝經傳(zhuàn)皆通習之:六藝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的學習了。六藝,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稑贰芬咽?,此為古說。經,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傳,古稱解釋經文的著作為傳。通,普遍。50.不拘于時:指不受當時以求師為恥的不良風氣的束縛。時,時俗,指當時士大夫中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于,被。51.余嘉其能行古道: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嘉:贊許,嘉獎。52.貽:贈送,贈予?!?/p>
文言現(xiàn)象佚名通假字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講授⒉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⒊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通"逗”,閱讀中的斷句一詞多義【師】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③吾師道也:(名詞做動詞,學習)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作動詞,從師)⑤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⑥則恥師:(動詞拜師)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老師)(者也判斷句)【之】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詞,這)③古之學者:(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系,譯為“的”)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名詞性的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獨立性”。因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即“之”后必是動詞;而兩個“所存”是“所詞短語”,“所詞短語”都是名詞性的。)⑤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標志)⑥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傳”,譯為它們。這是賓語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師道之不復:(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⑩吾從而師之:(代詞,他)11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翻譯為“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詞,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⑤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稱代詞,他們的)⑦其可怪也歟:(語氣副詞,表揣測)【惑】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道】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③吾師道也:(名詞,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推測,吧)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于】①恥學于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③于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于)④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⑤不拘于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傳】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③六藝經傳:(名詞,傳文)【無】①孰能無惑:(沒有)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焉】①則恥師焉:(他們)②或師焉或否焉:(助詞:不譯)③猶且從師而問焉:(兼詞:于之)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狀語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tài),成群)2.名詞作動詞①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3.名詞的意動用法①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②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二)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①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⑤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盛:勢盛位高的人)2.形容詞作動詞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三)動詞的使動用法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古今異義⒈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求學的人今: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⒉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用來……的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⒊吾從而師之古:跟隨并且今: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⒋無貴無賤古:不論;不分今:沒有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風氣今:道理⒍句讀之不知古: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今:看著文字發(fā)出聲音,讀dú⒎圣人無常師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著、不需要⒐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漢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⒑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數(shù)人⒒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了今:初級正規(guī)教育學校。賓語前置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1、學于余。2、恥學于師。3、師不必賢于弟子。判斷句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其為惑也,終不解矣。3、人非生而知之者。4、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被動句1、不拘于時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5或師焉,或否焉(“否”后省“師”)6生乎吾前(者)重點背誦句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4、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5、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解析佚名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稁熣f》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份制合作發(fā)展策略報告書
- 車展場地租賃合同
- 游戲原畫設計制作作業(yè)指導書
- 小企業(yè)貸款合同
- 2025年昆明貨運駕駛從業(yè)資格考試題庫模擬考試
- 2025年中衛(wèi)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
- 2025年湖州道路貨運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庫
- 2024-2025學年度九年級物理全冊13.2內能教學設計2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春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29戰(zhàn)風車導學案無答案語文S版
- 投招標工作計劃
- 2023年藥事法規(guī)教學案例庫及案例分析
- 軸套類零件件的加工課件
- 北京市水務安全生產風險評估指南
- 吸引器教學講解課件
- 醫(yī)學心理學人衛(wèi)八版66張課件
- 物業(yè)服務五級三類收費重點標準
- 工商注冊登記信息表
- 仿古建筑施工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漢代儒學大師董仲舒思想課件
- 普通沖床設備日常點檢標準作業(yè)指導書
- 科技文獻檢索與利用PPT通用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