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_第1頁
“六步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_第2頁
“六步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_第3頁
“六步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_第4頁
“六步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保?]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既包括學生閱讀習慣和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也包括學生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當教師引導學生沉浸在閱讀中時,無論是有聲的誦讀,還是無聲的閱讀,都會讓學生萌生動筆書寫的熱情。然后,他們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關注當下的社會百態(tài),他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書中描寫的內容和實際生活如此相似,自己只是缺少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當學生“發(fā)現(xiàn)”的熱情因子真情流露時,當他們動筆習作的原動力汩汩而出時,課堂就成了他們的“訓練場”,他們或復述課文,或交流討論,言語表達能力與日逐增;動筆練習時也能做到語句的生動形象和內容的詳略得當,習作能力穩(wěn)步提升。以下從“閱讀、觀察、說話、練習、創(chuàng)新、點評”六個方面進行探析。一、閱讀:奠定基礎(一)有聲誦讀,培養(yǎng)語感閱讀是學習中的“吸收”,寫作是知識的“傾吐”。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有聲誦讀。有聲誦讀包括每天常態(tài)化的課文朗讀、古詩詞的背誦以及有感情地個人誦讀。例如,每天早上讀十分鐘的課文,回到家背誦一首古詩詞或者誦讀一篇文章。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對語言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熟悉感和自然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語表達就能做到“開口成句”,動筆習作則能“下筆成文”,習作能力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二)無聲閱讀,積累詞句有聲誦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聲閱讀在助力學生積累詞句方面則更為關鍵。在習作指導中,我們常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寫作時出現(xiàn)“擰巴”或者半天“擠”不出一個字的尷尬情況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這些學生閱讀量不足,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不閱讀,所以不會寫作文,也就談不上什么習作能力了。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妨為他們推薦一些閱讀書目,或者是每天確定時間進行師生共讀,還可以聯(lián)系家長進行親子共讀。長期堅持,才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積累豐富的詞句,才能為寫出精彩、有趣的作文奠定基礎。二、觀察:拓展視野(一)觀察生活,寫出真情實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如果學生只是一味閱讀,一味積累詞句,然后將自己從書中“拿”來的詞句生搬硬套用到習作中,那么寫出來的作文即使流暢通順,也“味同嚼蠟”,毫無真情實感。鑒于此,除了閱讀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并從中認識到“習作的素材要從生活中選”,[2]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例如,在指導學生描寫人物習作時,教師不妨先布置學生“關注”生活中熟悉的人物,然后觀察他們在言談舉止方面的特點,最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進行描寫。因為習作“主人公”來自實際生活,而且學生“跟蹤”了好長時間,所以動筆書寫才能最真實、最自然地表達。(二)觀察自然,做到心中有數(shù)小學高年級習作內容,無非是寫人敘事、寫景狀物和觀后感受。寫景狀物類作文是習作指導的重中之重。生活中的自然景觀司空見慣,諸如朝霞夕陽、大樹落葉、刮風下雨等,如果學生不善于觀察、不善于積累,在面對這一主題時,也只能是憑空臆想、胡編亂造,甚至只是詞語堆砌的“成果”。因此,要想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并寫出有滋有味的作文,必須關注自然特色、觀察氣象變化、積累豐富素材,才能在動筆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寫得文采飛揚、引人入勝。(三)關注時政,開闊寫作視野毋庸置疑,要想寫出有滋有味的作文,離不開觀察。然而,在觀察過程中,除了觀察生活、觀察自然之外,還要善于關注時政。雖然小學生思想單純、生活圈子較窄,甚至談不上什么“社交”,但是對于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時政熱點,有必要認識和了解,也有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探討其中的“是”與“非”。或許他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xiàn)象,或許什么也看不到,這都不要緊,重要的是這樣的“觀察”,能夠使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能夠深入到問題“里面”思考社會現(xiàn)象,有助于開闊寫作視野,寫出有深度、高度和廣度的作文。三、說話:鍛煉能力(一)課文復述,培養(yǎng)概括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既包括觀察能力,也包括說話能力。觀察讓學生積累了素材、開闊了視野,讓學生心中有“物”可寫;說話則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這種表達能力就包括課文復述。如果說上課聽老師講解是知識“輸入”的話,那么課文復述則是知識的“輸出”。例如,《獵人海力布》一課的教學,這是一篇較長的民間故事,教師不妨讓學生在默讀之后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時間控制在兩分鐘左右,只說明故事的主要內容和從中獲得的啟示就可以了。通過復述課文,學生既掌握了主要內容,又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做好了準備。(二)交流討論,鍛煉言說能力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復述課文之外,就是群體性的交流討論。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時,或許他并沒有提示學生該怎樣說,也沒有暗示學生不許怎么說,然而“問題”本身就是一塊“敲門磚”,它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和老師、同伴進行交流。他們或表達觀點,或補充意見,或許還會激烈地爭論,這都不要緊,重要的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抒發(fā)情感、鍛煉言語能力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的言說是自主的、真實的、發(fā)自內心的,這樣更有利于讓“我手寫我心”成為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常態(tài)。(三)即興發(fā)言:提高表達能力在作文指導或者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之后,有的學生便會迫不及待地舉手示意,或者是不經(jīng)允許直接站起來陳述觀點。這都算不上什么事兒,關鍵是他們一旦開口便無法控制,大有“一瀉千里”的風格。對于此現(xiàn)象,教師不要急于按下“暫停鍵”,不妨“順勢而為”,暫時調整授課內容,就讓他“酣暢淋漓”地發(fā)揮一下?;蛘呤橇磉x時間組織一次辯論賽,為這些“名嘴”提供一個練習平臺,或許還會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到這種“即興”活動中,這既有利于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習作能力的提高。四、練習:妙筆生花(一)詞句擴寫,寫得生動形象如果說閱讀、觀察、說話是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培養(yǎng)的“前奏”,那么練習則是進入寫作平臺的“入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做法就是從詞句的擴寫開始,力求寫得流暢、寫得具體、寫得生動形象。如,教師不妨出示“我很開心”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擴寫。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受,給這個句子補充出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引導學生將經(jīng)過寫詳細、寫具體,充分表現(xiàn)出“我很開心”的樣子和心情。這樣的擴寫練習,如果長期堅持,潛移默化中便會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二)片段練習,掌握詳略得當在高年級習作指導過程中,詞句的擴寫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文章寫得生動形象、寫得流暢具體、寫得引人入勝。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并掌握習作詳略得當?shù)募记?。以課文《落花生》為例說明。課文主要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和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因為課文中“議花生”是重點內容,所以要寫得詳細,而其他三部分只是輔助性內容,所以要略寫。這樣,學生就會明白為什么有的內容寫得比較詳細,而有的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甚至只是一筆帶過。在習作時,提醒學生學習這種方法,做到詳略得當,旨在為中心意思服務。五、創(chuàng)新:拓展思路(一)重視“微”作文細究當下的作文指導教學,“命題作文”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要么是引領學生緊扣題目進行規(guī)范寫作,稍有“旁逸斜出”之意便視為“離題”,要么就是嚴格限制習作字數(shù),達不到要求字數(shù)就視為“不合格”。這樣的“嚴格”未免有點不夠靈活,這樣的“規(guī)范”未免扼殺了學生的“真情”。其實,我們不妨創(chuàng)新習作指導形式,以“微”作文形式進行練習,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其寫作思路,進而提高學生習作能力。例如,在上課前引導學生“猜猜老師心里想什么”,課后說說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等,都是“微”作文的一種練習形式。這種練習形式不需要長篇大論,三言兩語即可,長期堅持練習,學生的思路得以拓展,習作能力得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自然也得以提升。(二)倡導“真”表達分析當下小學生習作現(xiàn)狀,部分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形式新穎”和“內容豐富”,硬生生地進行“胡編亂造”,導致作文假話成堆、空話連篇。這樣不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小學生高年級習作指導,倡導“我手寫我心”的理想境界,其實就是強調習作要在真實情境下“說真話、表真意、抒真情”,要引導學生寫出真實事件、描寫真實自然、抒發(fā)真實情感的作文。即使學生的習作有點“粗糙”,詞語不夠豐富、語句不夠優(yōu)美,這都不要緊,只要他(她)寫得真實、寫得自然、寫得感人,就是一篇成功的習作。六、點評:樹立信心(一)自我點評,學會修改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習作點評至關重要。對于習作的點評,自古以來都是由教師進行,這本無可非議。然而,這樣既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又限制了教師的思路。與其這樣,不如“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找出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有利于下次改進。再者,自我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習作進行再次修改的過程,只不過這次“修改”多了自我“欣賞”的成分。習作完成之后,教師先不要急于點評,而是指導學生先進行自我點評,讓其指出自己習作中寫得精彩、感人的地方和不理想之處,最后寫出評價語。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點評習作的習慣,又在無形中提升了鑒賞力,有利于其習作能力的提升。(二)同伴互評,取長補短雖說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其習作修改、欣賞和評價能力的提高,然而也會出現(xiàn)“當局者迷”的尷尬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會拘囿于自己的“視界”而不思創(chuàng)新,過度地“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習作就是最好的,自己的觀點就是正確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進行同伴互評,一方面會欣賞到其他同伴的優(yōu)秀習作,并汲取其寫得好的部分為己所用,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辨力、評價力和習作力。在習作同伴互評環(huán)節(jié),學生互相閱讀并進行修改,對寫得精彩的地方用修改符號標識出來,對于寫得不理想的地方則進行修改。這樣,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助力學生樹立習作信心。(三)教師總評,點撥鼓勵高年級學生習作指導教學,需要學生的自我評價,也需要同伴之間的互評,當然至關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評價。雖說自我評價讓學生學會了修改,同伴互評讓他們學會了分享,但是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儲備畢竟有限,不能對習作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價。因此,在這兩個評價環(huán)節(jié)完成之后,還需要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性評價。在評價中,既要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和同伴的“新作”——習作點評部分進行評價。這樣,既能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又能鼓勵其繼續(xù)堅持習作的自評或互評。這樣,潛移默化中,不僅使學生的習作能力得以提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