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類型:A絕密★啟用前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語文注意事項:1.考生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規(guī)定區(qū)域。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做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里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xiāng)下人,但是鄉(xiāng)下,“土”是他們的命根。農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直接靠農業(yè)來謀生的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之一。我們很可以相信,以農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態(tài),遷移是變態(tài)。大旱大水,連年兵亂,可以使一部分農民拋井離鄉(xiāng);即使像抗戰(zhàn)這樣大事件所引起基層人口的流動,我相信還是微乎其微的。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磨擦里淘煉出來的結果。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①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guī)矩。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摘編自費孝通著《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材料二:農耕文明不僅包括農業(yè)生產技術,還包括相應的生產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觀念、生活禮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態(tài)。從中國特色的農事節(jié)氣,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倫理;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奪天工的農業(yè)景觀;從鄉(xiāng)土氣息的節(jié)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父慈子孝的祖?zhèn)骷矣?,到誠信重禮的鄉(xiāng)風民俗,無一不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鮮明標簽和重要表現。農耕文明不僅直接影響了農業(yè)生產,還間接影響并塑造了中華文化的個性和特質。聚族而居、精耕細作的農業(yè)文明孕育了內斂式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tǒng)、農政思想、鄉(xiāng)村管理制度等。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農耕文明與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經過不斷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家國一體、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和諧向善、誠信包容、尊尊親親等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文化內涵早已滲透進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潤物細無聲般影響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叭粘龆?,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薄芭d文盛禮樂,偃武息氓黎?!薄肺吨@些古老的歌謠,我們仿佛看到一幅綿延千年的農耕文明演變圖景。②在城市文明、工業(yè)文明快速發(fā)展的當代,古老的農耕文明并沒有過時,反而愈發(fā)彰顯出獨到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農耕文明不僅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時代鄉(xiāng)村文化振興不可多得的資源寶庫。因此,我們必須將其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下去。一方面,要善待歷史的饋贈,切實發(fā)掘好、保護好優(yōu)秀農耕文化遺產,積極培育鄉(xiāng)土文化人才,支持農村地區(qū)優(yōu)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fā)展;另一方面,要積極運用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去滋養(yǎng)農耕文明,推動農耕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fā)鄉(xiāng)村文明新氣象。(節(jié)選自《傳承千年余韻,凝聚文明之光——中華農耕文明發(fā)展歷程速覽》)材料三:農業(yè)生產是農耕民族賴以生存的資本。從生活角度來觀察農業(yè)生產行為,可以稱之為“農活”。在這一過程中,有人與動植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創(chuàng)造性勞作中對生活真諦的體悟。因此,農業(yè)勞動充滿了一種“綜合的人性”,其獨特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對“完整的人”的設計與培養(yǎng)。然而,現代化的魔力、經濟利益的驅使正挑戰(zhàn)著祖輩固守的農耕傳統(tǒng)。那些沒有經濟價值或低產的品種被迅速淘汰,如何利用新技術脫貧致富、增加產量是從事生產的終極追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傳統(tǒng)的農耕技術被摒棄,順應動植物生長規(guī)律的農耕制度被現代化工具和技術改寫。大棚技術決定了農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和周期,激素飼料縮短了家禽、家畜的出欄時間。這種生產方式的革新,改變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念。人們對科技的篤信與虔誠,也使農事信仰對人的約束與規(guī)范日趨松弛。對于年輕一代來說,傳統(tǒng)耕作制度中所蘊涵的生態(tài)文化觀已明顯淡化,農耕經驗在他們的頭腦中幾乎是空白,迫于生計外出打工使他們游走于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喪失了與自然和農業(yè)接觸的機會。如果我們的子孫喪失了對這些生產、生活經驗的傳承能力,那么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疏離。就此而言,保護農業(yè)文化遺產表面上是保存農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對應的另一半文明,更為長遠的意義則在于存留現在的生活狀態(tài)與過往生活方式之間的聯系。這是農耕民族生存與發(fā)展之根。(摘編自孫慶忠《鄉(xiāng)土社會轉型與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所謂鄉(xiāng)下人的“土氣”,是因為城里人認為鄉(xiāng)下人種地謀生離不開泥土,泥土是鄉(xiāng)下人的命根。B.以農業(yè)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鄉(xiāng)村,氣候與戰(zhàn)亂會使得基層人口流動,這也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常態(tài)。C.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熟悉”的,因而鄉(xiāng)土社會成了一個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D.在“熟悉”的社會中,人與人互相信任,信任成為規(guī)矩,規(guī)矩在鄉(xiāng)土社會具有較高的可靠性。2.下列對材料二和材料三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農耕文明與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各類文化不斷碰撞,進而造就出精耕細作式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形成內涵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B.新時代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旨在重振農耕文明,既要傳承保護好優(yōu)秀農耕文化遺產,也要運用現代文明價值理念推動農耕文明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C.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利用現代農業(yè)技術脫貧致富、增加產量是從事生產的終極追求,傳統(tǒng)的生態(tài)文化觀和農耕經驗已被淡化。D.存留過往的生活方式是農耕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根本,外出務工者增多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利于農業(yè)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3.下列選項不能證明材料三中“農業(yè)勞動充滿了一種綜合的人性”的一項是()A.《詩經·芣苢》篇描寫婦女邊采芣苢邊唱歌的場面,展現滿載而歸的喜悅心情。B.內蒙多地以農家樂等旅游資源為依托,憑借生態(tài)園種植與采摘,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C.“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業(yè)生產讓人們體悟到了許多生活真諦。D.經歷過完整的春種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糧食,懂得尊重農民,尊重勞動。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處內容加了橫線,請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生活現狀,任選一處內容談談你的理解。(請將所選內容的標號填到答題卡相應位置上)5.請結合材料一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小說《哦!香雪》中所展現出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特征。(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秋天的況味林語堂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fā)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而點不著,乃輕輕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壚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霧,香氣撲鼻,宛如紅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調。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憶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并不是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肅殺,是凄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的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概,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懔烈蕭瑟氣態(tài),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蛉缥娜艘雅琶撓鹿P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一類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為佳。煙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遠勝于香煙,因其味較和。倘是燒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紅光炙發(fā),有無窮的意味。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燒,聽那微微嘩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樣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fā)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使我感到同看人燒大煙一樣的興味?;蛉缫槐居眠^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熏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渾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fā)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韻,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艷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偏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若鄧肯者,可謂識趣之人。一九四一年一月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首段交代了作者寫作此文的背景和緣起,娓娓道來,營造了親切、閑適的氣氛,表現了作者此時悠閑的心境。B.文章用“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煙上的紅灰”“慢火燉豬肉時的聲調”等閑適的事物來比喻秋的況味,體現出作者“閑適”的文風。C.本文用詞精煉,語言優(yōu)美,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描寫秋美麗景色,表達作者對秋天豐富而細膩的感受。D.作者在文章末尾說:“若鄧肯者,可謂識趣之人?!笔且驗猷嚳显谒募丫渲斜磉_了與作者一樣的對秋天獨特況味的喜愛。7.下列選項中不能為文中劃線句子“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提供佐證的一項是()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B.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C.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蕭蕭愁暮蟬。D.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8.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況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體內容。9.請你發(fā)揮想象“穿越時空”,假設本文作者和下表中的六位作家都在各自的網絡平臺上發(fā)表了與秋天有關的文學作品,并通過相互留言展開了評論和交流。請你從中選出兩位作家,參考他們描寫秋天的作品特點,代替他們在這篇《秋天的況味》后面寫一段留言,以表達各自的感受或思考。作家作品作家作品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杜甫《登高》郁達夫《故都的秋》蘇軾《赤壁賦》史鐵生《我與地壇》李清照《聲聲慢》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諺曰:“積財千萬,不如簿伎在身?!奔恐琢暥少F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賴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腝①,惕然慚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眾,苶然②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懾也:歷茲以往,百行皆然??v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然人有坎凜③,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笔廊嘶楣谖磳W,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必能兼美,吾無間焉。(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注】①甘膜:gānér。意思是鮮美柔軟的食物。②苶然:疲憊貌?;蛐稳菟ヂ洳徽?。③坎凜:困頓,坎坷。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世人A不問B愚智C皆欲識人D之多E見事F之廣G而H不肯讀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即《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B.礪,本義是粗磨刀石?!坝兄旧姓撸炷苣サZ”與《勸學》中“金就礪則利”中“礪”的詞義、用法相同。C.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是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的立國之根,因此“社稷”也常被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D.“所以設教”與《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兩句中“所以”的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和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學習來了解前輩的優(yōu)秀品質,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從而在認知和行為各方面提升自我。B.作者引用民間諺語強調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技藝就是讀書,廣泛涉獵書籍可以助人安身立命,這種技藝比積累財富更有意義。C.有人讀了幾十卷書便開始自高自大,耀武揚威,冒犯長者,輕視同輩,作者認為學習切忌妄自尊大,像這樣的人還不如不學。D.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將學習比作種樹,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樣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到講論文章這種“秋實”一般的收獲。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2)然人有坎凜,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14.材料中的觀點與《勸學》和《師說》中的許多觀點有相似之處,請從兩篇文章中任選一篇舉出一例,并用現代漢語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戲贈鄭溧陽①李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②。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③。何時到栗里④,一見平生親?!咀ⅰ竣汆嶄嚓枺褐府敃r溧陽縣令鄭晏。②葛巾:據《宋書·陶潛傳》載,郡守訪陶潛,逢其酒熟,郡守取陶潛頭上的葛巾濾酒,用畢又戴在他的頭上。陶潛亦不以為意。③羲皇人:伏羲氏時人。陶潛《與子儼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雹芾趵铮捍颂幹镐嚓枴?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兩句作者將陶潛與門前的五棵柳樹進行對比,天天喝酒、不問世事的縣令連樹木回春都感知不到,可見其醉之深。B.五、六兩句,寫陶潛北窗高臥,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側面表現出鄭晏恬淡無為、逸然自得的生活。C.詩歌最后兩句是直接抒情,充溢著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相聚的熱切期許,令人倍感真摯和親切,具有極強的情緒感染力。D.詩歌以東晉陶潛喻鄭晏,表達了李白對鄭晏琴酒自樂、悠然自得生活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詩人超然物外的高潔情懷。16.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但因為性格或者境遇的不同,歷代詩人們在塑造陶淵明形象時也是各有側重的。如本詩中李白寫陶淵明飲酒是“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而白居易寫陶淵明飲酒則有“愛酒不愛名,憂醒不憂貧”的句子(《效陶潛體詩十六首》)。請結合上述這兩人詩句中陶淵明飲酒形象的差異,分別談談你所了解的李白和白居易。(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與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2)“巷”常出現在古詩詞中,陶淵明《歸園田居》中寫“________________”以表現田園生活;辛棄疾《永遇樂》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繪了劉裕曾經生活的地方。(3)小倩想寫一篇有關“詩詞江水意象”的文學短評,在寫到以“水”這一抒情意象來表現綿長洶涌、無休無止的愁苦時。她借用了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朱自清沒有想到,與自己惺惺相惜的摯友會遭逢一場大劫難。1946年7月11日,李公仆遭到暗殺,15日下午,在李公仆葬禮上,聞一多憤怒地跳上講臺,厲聲痛斥國民黨特務的無恥行徑,在散會回家路上遭特務暗殺。得知聞一多被殺害,朱自清悲憤、激怒。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人士舉行的聞一多追悼會。二十多年沒寫新詩的他,悲憤地寫下《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貪婪致使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內①,1947年1月,全國十個城市50萬余學生示威游行,要求撤出駐華美軍,廢除《中美商約》。國民黨政府僅在北京就逮捕了兩千多人,朱自清對此②,在抗議宣言上簽了名。報紙發(fā)表后,有朋友看到國民黨黑名單,上面第一個就是朱自清。朱自清的妻子得知后頗為焦急,要他小心些,朱自清卻是輕輕冷笑、毫無懼色:“不用管它?!本薮蟮膲毫Α⒇灤┮簧那遑毢头敝氐墓ぷ?,使得朱自清的身體③。1948年夏,他的體重只有38.8公斤。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在拒絕領取美援面粉的聲明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在北平病逝。一代大師匆匆而去,背影長留。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A.民不聊生深惡痛絕每況愈下 B.生靈涂炭嫉惡如仇江河日下C.民不聊生嫉惡如仇江河日下 D.生靈涂炭深惡痛絕每況愈下19.文中多次使用數詞,任選兩處說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