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E/0C/wKhkGWX_r22ADxY4AAI5cHVgUN0859.jpg)
![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E/0C/wKhkGWX_r22ADxY4AAI5cHVgUN08592.jpg)
![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E/0C/wKhkGWX_r22ADxY4AAI5cHVgUN08593.jpg)
![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E/0C/wKhkGWX_r22ADxY4AAI5cHVgUN08594.jpg)
![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題源解密-文言文閱讀(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E/0C/wKhkGWX_r22ADxY4AAI5cHVgUN0859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目錄:
2023年真題展現(xiàn)
真題考查解讀
近年真題對比
命題規(guī)律解密
名校模擬探源
高考必備知識
:2023年真題展現(xiàn)
(2023?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XX?曰XXX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XX為賞首。XX談日:"晉陽之事,XX大功,今為賞首,XX?"襄
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p>
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日: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
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shè)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
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
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附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
遏奸到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dāng)世之圣人也。"子射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
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
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日:“諾。"子附日:"乃者趙、韓共并知氏,
趙襄子之行賞,先加號牛而后有功。期韭子百夫子善之團必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丕似我?然實詐也。何以明
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
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
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
測淵,嚎大道而不悟,信號洋以疑圣,殆非所望也?!?/p>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
(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笫:即孔射,孔子八世孫。
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
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上設(shè)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
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
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dāng)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
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船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xué)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船對此深感失
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5.子船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
【答案】1.CEG2.B3.C4.(1)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
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
(2)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5.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
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diào)"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
難道不像是真的嗎?
"韓非書云"的意思是"韓非在他的書中說〃,其后應(yīng)跟"說"的具體內(nèi)容;結(jié)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
尼聞之,日:‘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nèi)
容,應(yīng)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其后應(yīng)斷開。
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來說明"禮〃的重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對孔子的話加以批駁,這就是
"然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然后難之”后都應(yīng)斷開。同時,從固定結(jié)構(gòu)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其
前應(yīng)斷開。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句意: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選拔。"圍"和"舉"都是實詞的被動用法,二者用法相
同。正確。
B."不可以不勸愛人"句意:不能不鼓勵關(guān)愛他人。此處的"勸"也是鼓勵的意思,二者詞義相同。
C.正確。
D.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是指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和“誣說"詞義不同,正確。
故選Bo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世人〃"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說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鑿
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可知,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
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biāo)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的人是"好事而穿鑿者"而非"世人”,
選項的說法擴大范圍。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驕侮",高傲輕慢;"唯",副詞,只有;"先",動詞,以……為先、放在前面。
(2)"一隅",一小部分、一個方面;"審”,仔細考察;"信",真實。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根據(jù)材料二中的“韓非書云......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可知,子船批駁韓非書云"夫子善之"是欺詐之言,由
"何以明其然?"引出子船批駁韓非“實詐"的事實依據(jù)。根據(jù)“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
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
知氏乃亡”這一時間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遠”的總結(jié)可知,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
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子船便是用這一事實依據(jù)來批駁韓非的。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wù)f:”晉陽
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xiàn)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讓我的國
家宗廟都陷入了危機。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
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這是懂得正確行賞啊,襄子!獎賞一個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敢失禮的了?!?/p>
有人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的道理。善于賞罰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權(quán),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shè)立法令,
而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襄子有君臣關(guān)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
的法令,這樣尚且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襄子不善于懲罰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謀事有功才應(yīng)該獎賞。
現(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而襄子卻獎賞他,這是不善于獎賞。所以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
材料二:
陳國有個武將,對子射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jīng)常探索他
們的意圖并比對他們的行為,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止惡勸善這方面,韓氏未必是錯的,孔氏
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韓非這樣的人,也是當(dāng)世的圣人。”子射回答說:“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
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好事而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
例來標(biāo)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像諸子的著作,其中的義理都是這樣。請允
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鋵⒋饝?yīng)了。子射說:“最近趙國和韓國一起
攻打知氏,趙襄子先獎賞臣子然后才有戰(zhàn)果。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調(diào)
“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然而這其實是欺騙。如何能夠證明這一
點呢?早年我國先君在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直到哀公二十七年時荀瑤與韓國、趙國、魏國攻打鄭
國,遇到了陳恒而返回,而這時夫子已經(jīng)去世了十一年,而晉四卿都還活著。后來在悼公十四年,知氏才
滅亡。這兩個事件之間相隔很久,韓非子竟然提到了它們,沒有一點慚愧之意。所以世上有很多無事生非
的人,這都是韓非的罪過。因此我對這些旁門左道的道理保持沉默、不去聽取諸子的言說已經(jīng)很久了。而
你卻使用以測日影的儀器來測量天空,用手指來測量深淵,失明于大道而不覺悟,相信謊言而懷疑圣人,
恐怕不是我所期望的?!?/p>
,真題考查解讀
【命題意圖】第一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第二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第三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第四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五題考查學(xué)
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得分要點】
一、斷句做題步驟
1.先通讀所給斷句句子,看所需斷的句子和上下文有沒有語境聯(lián)系(句外語境),如果有,分辨清晰有什么聯(lián)
系。然后重點讀選項中斷句相同的地方(句內(nèi)語境),這些地方是理解句意的重耍提示,可以幫助我們弄懂句
子的大概意思;通過對文意的了解,初步判斷選項中易切分的地方
2.斷句時,要在通讀語段的基礎(chǔ)上,巧抓詞性、虛詞、文言句式、對稱句、修辭等斷句標(biāo)志
3.斷完句后,應(yīng)通讀一遍全段文字,檢查句意是否完整,語意是否連貫,句間銜接是否圓合,最后與四個選
項比對,確定出正確答案
二、文化常識一一多方聯(lián)系細推斷,平時積累最關(guān)鍵
古代文化知識囊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涉及時代背景、文化習(xí)俗、政治變更、歷史變遷等。常見的考查角度
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機構(gòu);②官職的升遷;③古代的禮法習(xí)俗;④古代的時間與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稱
謂;⑥文學(xué)典故與常識等。
三、內(nèi)容分析選擇題
1.先通讀全文,明確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著排除不需要翻譯的人名、地名、官
名等,分析其關(guān)系,以便能更準(zhǔn)確地理解。
2.反復(fù)閱讀相關(guān)文字,找準(zhǔn)答題的切入點,依次思考答案;同時還要注意文段的出處和注釋,依次尋找突破
口。錯誤選項通常是把某一情節(jié)通過添加、轉(zhuǎn)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細微的改動。所以我們在審讀選項時,
再細微的情節(jié),包括人物的言行、對人物的品評、動作的施動與受動、時間空間上的順序等等,都不能忽
略。
3.在找準(zhǔn)信息點后,將選文與信息點一一對應(yīng),認真弄清原文內(nèi)涵,琢磨內(nèi)容要點,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
及題干的內(nèi)容。重點關(guān)注人物與事件是否一致,時間上有沒有顛倒,空間上有沒有混淆,用詞是否妥當(dāng),
有沒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對人物或事件的評價,有沒有錯誤理解某個關(guān)鍵詞或關(guān)鍵句。
四、翻譯技巧
1.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
①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常用的成語或其他習(xí)慣用語,一般人都能夠理解,可以保留不譯(譯了,反而顯得不通順),
②朝代、年號、謚號、廟號、人名、爵位名、書名、地名、官職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也可保留不譯。
2.換
所謂"換",就是文言文中的不少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現(xiàn)在仍在用,但現(xiàn)代漢語不再用原文的詞表示,而是用了
另外的詞,翻譯時就要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相應(yīng)詞語進行替換。
3.調(diào)
所謂"調(diào)",就是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譯時要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來調(diào)整語序。
4刪
所謂“冊就是文言文中有些虛詞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yīng)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顯得累贅,翻譯時可刪減。
5.補
所謂"補",一是補出文言語境中的省略成分;二是為了結(jié)構(gòu)的完整或者語氣的需要而補充相應(yīng)的詞語,如判
斷詞等。
6.變
"變"指根據(jù)語境,靈活變通地翻譯。這往往是上述五種方法都用上了,還難以準(zhǔn)確翻譯時采用的一種方法。
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運用修辭或典故的地方時,應(yīng)學(xué)會變通地翻譯。
五、主觀題答題點撥關(guān)鍵:以整體把握文本為基礎(chǔ),遵循以下步驟
1.審準(zhǔn)題干一一明確概括要求,找準(zhǔn)閱讀區(qū)間
2.定向精讀一一辨清文句意義,去除蕪雜信息
3.規(guī)范表述一一編排有序,控制字?jǐn)?shù)。加上序號、分行作答、不繁不簡。
『近年真題對比]
(2022?新高考全國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容勺謀,奈何?”孟嘗君日:“有諸
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跞眨骸肮讶嗽缸又幸?!”重為之約車m參。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日:“文愿
借兵以救魏!"趙王日:“寡人不能。”孟嘗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蓖跞眨骸翱傻寐労??”
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
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方愁幽也,令趙丕救鸚魏猷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或縣歲盛民如旦歲
史矣此文之所必忠于大至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
之救之!"燕王日:“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
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口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日:
“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日:“大變可得聞乎?”日:
“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
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
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日:“君
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鼻赝醮罂?,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
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
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
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牛畹亟o魏國,魏
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5.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LC2.C3.A4.(1)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
這將怎么辦呢?
(2)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5.(1)對趙國,
孟嘗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處打動對方。(2)對燕國,孟嘗君則是曉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
重視。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獻血結(jié)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
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
“魏獻盟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于秦"是"獻盟"的后置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斷句,"此……也”是判斷句的標(biāo)志,中間不可斷開,"之所以"是固定結(jié)構(gòu),不能
斷開,排除丸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C."與......‘王之蔽'的‘蔽'相同"錯誤,"王之蔽"的"蔽"是"蒙蔽",這里指受蒙蔽,與"趙蔽"的"蔽"不同。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孟嘗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
君出使諸侯。
故選Ao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歲",年;"熟",有收成,豐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辦。
(2)"折節(jié)",屈服于別人;"以",把;"與",送給;"去”,離開。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嘗君游說趙王和燕王的語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嘗君游說趙王時先說“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趙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說我向您借兵是對您的忠
心,之后分析魏國存在對于趙國的價值,魏趙兩國的軍隊勢力沒有太大懸殊,而現(xiàn)在魏國的處境卻不如趙
國,是因為魏國是趙國西邊的屏障,擋住了來自秦國的威脅,一旦魏國滅掉,趙國就"與強秦為界”,由此可
見魏國存在的價值,這是用存魏的好處來打動對方。
如孟嘗君游說燕王的時候說“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
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
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孟嘗君用魏國滅亡之后給趙國帶來的威脅引起燕王的重視,一旦魏國"折
節(jié)割地",之后會集合四國之力來攻打燕國,這是用亡魏的壞處"恫嚇"燕王。
參考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
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魏王說:“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
鄭重地為孟嘗君準(zhǔn)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壁w
王說:“寡人不能借?!泵蠂L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趙王說:“可以
說給我聽聽嗎?”孟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wèi)?zhàn)斗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
戰(zhàn)斗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
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么?因為魏國在西面做了趙國的屏障?,F(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
國,魏國同秦國欲血結(jié)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
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壁w王答應(yīng)了,為魏國發(fā)兵十萬,戰(zhàn)車三百輛。孟嘗君又北
上拜見了燕王,說:“現(xiàn)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王救魏國?!毖嗤跽f:“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
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孟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
國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他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
沒有答應(yīng)。孟嘗君說:“臣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
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毖嗤跽f:“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
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
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
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里去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
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xiāng)里很近,補給給養(yǎng)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燕王說:“您走吧,寡
人聽您的了?!庇谑菫槊蠂L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前往魏國)。魏王大喜,說:“您借燕
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
封賞了孟嘗君。
命題規(guī)律解密
新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型從近三年來看都為三個選擇題,一道翻譯題,一道主觀題。
題型分析
第一題主要考察文言文斷句。
第二題主要考察的是文化常識題。從近三年的變化趨勢來看,這道題跟教材接軌,考教結(jié)合。
第三題對文本內(nèi)容的概況和分析。重點要結(jié)合語境,把握大意。
第四題:主要考察文言文翻譯。翻譯句子時,如果句中出現(xiàn)不合現(xiàn)代語法規(guī)則的語序、詞語搭配等現(xiàn)象,
要根據(jù)“留、冊k換、調(diào)、補、變”這些技巧,讓句子通順合理,翻譯完后請驗證。
第五題:文言文閱讀的簡答題?!白x懂”是王道,也許這正是命題者設(shè)置簡答題的初衷,重點考查是否
“讀懂”。
名校模擬探源
(2023?湖北荊州?沙市中學(xué)??寄M預(yù)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xué)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shù)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
之在體也。夫疾,生乎憂者也。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
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置凄然必便受煮舒然必和,
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fēng)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①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
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②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
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則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yīng)之以手,取其
和者,道其埋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xué)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尊調(diào),為尉于劍浦,鳥霹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是其心
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yī)藥,風(fēng)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
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節(jié)選自歐陽修《贈楊真序》)
材料二
琴之為樂,可以觀風(fēng)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
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濁,則聽者難辨矣。夫正
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jié)操者聽之,則中情傷感;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
聽之,則斂容莊謹(jǐn)。是以動人心、感神明者,無以加于琴。蓋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
雜音悅樂為貴,而琴?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節(jié)選自薛易簡《琴訣》)
【注】①雍雍:鳥和鳴聲。②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兒子,尹吉甫聽信后妻的讒言將他驅(qū)逐,他
因悲憤投河自盡。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操A弦B驟C作D忽E然F變G之H急I者J凄K然L以M促N緩。者P舒Q然R以S和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之怨刺無以異"和"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屈原列傳》)中的"刺"字含義相同。
B."及從蔭調(diào),為尉于劍浦”和"榆柳蔭后檐"(《歸園田居》)中的"蔭"字的含義不相同。
C."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和"秦以區(qū)區(qū)之地”(《過秦論》)中的"區(qū)區(qū)"的含義基本相同。
D."而琴見輕矣"和“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中的"見"字的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是一篇贈序,其內(nèi)容往往是敘友誼、道別情、表祝愿,但這篇卻寫得別開生面,全文圍繞“琴",
款款敘述,情真意切。
B.有感于好友楊真的仕途坎坷、體弱多病、內(nèi)心不快以及所在之地的缺醫(yī)少藥,作者直接表達了對楊
真的不舍之情與勸慰之意。
C.材料一語言形象生動,運用了比喻、聯(lián)想等一系列手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抽象的琴聲描繪
得可親可感,使讀者身臨其境。
D.薛易簡在《琴訣》中提出彈琴要心無雜念,奏出心靈之聲,與人的內(nèi)心深處相互溝通,這樣的琴論
在今天仍能給人以多種啟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2)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
5.兩則材料都論述了古琴曲的作用,《琴訣》中薛易簡的觀點在材料一中有哪幾方面表現(xiàn)?請結(jié)合材料簡
要概括。
【答案】1.D、H、N2.D3.B4.(1)藥物的毒性,能治療那些聚集在身體里的疾病,不像
這聲音能抵達的地方,能撫平你心中的幽怨不平。
(2)憑他多病的身體,懷有不平的心思,居住在風(fēng)俗習(xí)慣不能適應(yīng)的地方,怎能長期抑郁地生活下去呢?
5.①表達演奏者各種情思,感染聽琴者。
②具有教化作用,能啟迪心智、陶冶情操。
③能撫平內(nèi)心的緊張、煩惱和焦慮。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按著琴弦迅急彈奏,聲調(diào)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
很舒暢。
"操弦驟作",省略了主語,"操弦""驟"是狀語,謂語為"作",應(yīng)在"作”后斷開,即D處斷開;
"忽然變之",省略了主語,"忽然"是狀語,"變"是謂語,"之"是賓語,應(yīng)在"之”后斷開,即H處斷開;
“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結(jié)構(gòu)一致,應(yīng)在"促"后斷開,即N處斷開。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都是"諷刺〃。句意:《詩經(jīng)》所包含的怨恨諷刺。/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
用來諷刺當(dāng)世社會。
B.正確,分別是"蔭庇"和"遮蔽"。句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勛,才調(diào)到劍浦去做了縣尉。/生長茂盛的榆樹柳
樹遮蔽了后屋檐。
C.正確,都表示小或者少。句意:小小的劍浦在東南面幾千里路以外。/秦國憑借著小小的一個地方。
D.錯誤,"見"含義不同,分別是"表被動"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么樣,譯為‘我句意:而琴被看輕。
/慈愛的父親離開了我。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直接表達了"錯,應(yīng)是借助"琴”含蓄表達。文章開篇后用較大的篇幅寫作者自己學(xué)琴、愛琴的經(jīng)歷以及琴
聲對自己性情的陶冶作用,文末敘述為好友楊真送行,委婉地表達了對楊真的不舍之情與勸慰之意。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疾之聚",定語后置句,"聚疾",聚集在身體里的疾病;"至者",能抵達的地方;"和",撫平。
(2)"以",憑借;"異宜",不適應(yīng);"其",難道、怎么。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在材料一的體現(xiàn)是"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表達演奏者各種情思,感染聽
琴者。
材料二"可以觀風(fēng)教"在材料一的體現(xiàn)是"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
《詩》之怨刺無以異”,具有教化作用,能啟迪心智、陶冶情操。
材料二"可以靜神慮"在材料一的體現(xiàn)是"能和其心之所不平""道其埋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
焉",能撫平內(nèi)心的緊張、煩惱和焦慮。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我曾經(jīng)得了憂勞的病癥,退下來閑居,沒有醫(yī)治好。后來在朋友孫道滋那里學(xué)習(xí)彈琴。學(xué)習(xí)了五聲和
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疾病,是從憂愁當(dāng)中產(chǎn)生的。藥物的毒
性,能治療那些聚集在身體里的疾病,不像這聲音能抵達的地方,能撫平你心中的幽怨不平。人心能夠平
靜下來,不和諧的和諧了,那么忘記了疾病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陌 ?/p>
彈琴作為一種技藝,是很小的了。等這技藝到了極點,大的是最低的聲音,小的是最高的聲音,按著
琴弦迅急彈奏,聲調(diào)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很舒暢。有
時好像山崩石裂,泉水從高山上涌出來,又好像夜晚發(fā)生了大風(fēng)大雨;有時像曠夫、寡婦的嘆息聲,又好
像和睦的雌鳥、雄鳥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憂慮悠遠的思緒,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遺音;它的悲慘、
愁悶、感慨、憤激,就是孤兒伯奇、忠臣屈原所發(fā)出的嘆息。喜、怒、哀、樂的情緒,一定深深地打動人
家的心弦;純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卻跟堯舜三代的語言、孔子的文章、《易經(jīng)》所表現(xiàn)的憂患、《詩
經(jīng)》所包含的怨恨諷刺,沒有什么區(qū)別。它能夠憑耳朵聽出來,能夠隨手彈出來。如果選取那和諧的音調(diào),
排遣憂郁,散發(fā)幽思,那么,往往感動人心,極為深切。
我的朋友楊君,喜歡研究學(xué)問,很會寫文章,屢次參加進士考試,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勛,
才調(diào)到劍浦去做了縣尉。小小的劍浦在東南面幾千里路以外,在這種情況下,他心里確實有不平的地方。
并且從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醫(yī)良藥,風(fēng)俗飲食與中原兩樣。憑他多病的身體,懷有不平的心思,
居住在風(fēng)俗習(xí)慣不能適應(yīng)的地方,怎能長期抑郁地生活下去呢?然而要平靜他的心思,療養(yǎng)他的疾病,那
么彈琴也能夠收到一點好處吧!因此我寫了這篇談琴的文章來給他送行,并且邀請孫道滋參加,喝一杯酒,
彈一回琴,當(dāng)做臨別的紀(jì)念。
材料二
彈琴的樂趣,可以查看風(fēng)俗,可以調(diào)適心靈,可以辨別喜怒,可以愉悅心情,可以平靜精神,可以壯
大膽氣,可以斷除雜念,可以感通鬼神,這是彈琴的好處。彈琴的人,內(nèi)心沉靜,氣韻端正,那么聽的人
就容易辨別;如果內(nèi)心紛亂,神思渾濁,那么聽的人就難以辨別。那正直勇敢的人聽了,會更增加豪壯之
氣;有孝行和節(jié)操的人聽了,就會打動內(nèi)心,觸發(fā)傷感;貧窮孤苦的人聽了,就會淚流滿面;奸佞浮躁的
人聽了,就會收斂容顏端莊嚴(yán)肅。因此能夠打動人心、感動神明的,沒有超過琴的。大概是琴聲正直而不
亂,足以禁止邪僻,阻止過分的事情發(fā)生。今天的人大多把雜亂的音樂和歡快的音樂當(dāng)做好的音樂,而琴
被看輕。彈琴的高士難得,而知音也難得啊。
(2023春?廣東茂名?高三茂名市第一中學(xué)??茧A段練習(x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債事,一人定國。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
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xué)》)
材料二:
師曠侍于晉侯。晉侯日;“衛(wèi)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目;“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善而刑淫,
養(yǎng)民如子,垂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
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冢,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
卿置側(cè)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昵,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
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
大夫規(guī)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日:'道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guī),工
執(zhí)藝事以諫。,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諫失常也。木之愛民甚是豈甚便一人建土段上叢叢其淫而棄木地
之性必不然矣?!?/p>
(節(jié)選自《左傳?襄公十四年》)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學(xué)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
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羯
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
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號后寫上相應(yīng)的字母。
天A之B愛C民D甚E矣F豈G其H使I一J人K建L于M民N上。以P從Q其R淫S而T棄U天V
地W之X性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和"或取諸懷抱"(《蘭亭集序》)中的"諸"字的用法相同。
B."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罚┲械?蓋"字的含義不同。
C."有君而為之貳”和“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貳"字的含義相同。
D."承天景命"和"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中的"景"字的含義不同。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是堯舜以仁治天下,還是桀紂以暴治天下,百姓會服從,然而當(dāng)統(tǒng)治者的命令與自己的實際做
法相反的時候,百姓就不再服從了,所以治國者一定要言行一致。
B.在儒家看來,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統(tǒng)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樹
立了一個榜樣,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整個社會都會來仿效。
C.魏征分別從正面“在殷憂"和反面"既得志"兩個方面進行論述,歸結(jié)到守業(yè)的君主易失去人心,從而告
誡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視群臣,與人民結(jié)怨。
D.能夠像師曠、魏征那樣,在君權(quán)神圣、各國君主專注于擴充自己實力的歷史時代,敢于當(dāng)著國君的
面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觀點,難能可貴,值得載入史冊。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晉侯曰:"衛(wèi)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
(2)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10.三段文本在治國理政方面給我們的啟示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答案】6.FOS7.C8.A9.(1)晉悼公說:"衛(wèi)國人驅(qū)逐了他們的國君,這不是太過分了
嗎?"師曠回答說:“也許是他們的國君實在太過分了。
(2)善良的就贊揚,有過錯則糾正,有患難就救援,有過失就改正。10.①修身養(yǎng)性,以身示范。
②愛民如子,善聽諫言。③竭誠待下,善始善終。
【解析】6.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上天對人民是十分愛惜的,哪里能夠讓一個人在人民之上為所欲為,放縱他的荒淫,拋棄了天地賦
予人民的常性呢?
"矣",句末語氣詞,在"矣"后停頓,即F處;
"于民上"是"建"的后置狀語,在"上"后停頓,即。處;
"其淫"是"從"的賓語,"而"表并列,引出下一分句,應(yīng)在"淫"后停頓,即s處。
故選FOSo
7.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諸",都是兼詞,之于。句意: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有的人從自
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
B."蓋",覆蓋/同"何",怎么。句意:要像天那樣覆蓋他們,要像地那樣容納他們/好??!(你解牛的)技術(shù)怎么
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
C."含義相同"錯。"貳",次要的,輔佐/從屬二主。句意:有了君主還要為他設(shè)置輔佐/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
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
D."景",重大/同"影",像影子一樣。句意: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天下的百姓像云彩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
一樣相應(yīng)(陳勝),人們挑著糧食像影子一樣跟從著他。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所以治國者一定要言行一致"錯。原文"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的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
這樣做,然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采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
能的"??梢姂?yīng)是治國者一定要以身示范,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故選Ao
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出",使動用法,使......出,驅(qū)逐;"對",回答;"甚",過分。
(2)"賞",稱揚,贊賞;"匡",糾正;"革",改變,更正。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
①由原文"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可知,修身養(yǎng)性,以身示范。
②由原文"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yǎng)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諫失常也"可知,
愛民如子,善聽諫言。
③由原文"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做物。竭誠則胡越
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可知,竭誠待下,善始善終。
參考譯文:
材料一:
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犯上作亂。
其聯(lián)系就是這樣緊密,這就叫做:一句話就會壞事,一個人就能安定國家。堯、舜用仁愛統(tǒng)治天下,老百
姓就跟隨著仁愛;桀、紂用兇暴統(tǒng)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兇暴。統(tǒng)治者的命令與自己的實際做法相反,
老百姓是不會服從的。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
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采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xué)》)
材料二:
XXXX在XX公身旁。XX公說:“XX人驅(qū)逐了他們的國君,這不是太過分了嗎?"XX回答說:“也許是
他們的國君實在太過分了。好的君主就是要做到獎賞善良的懲罰淫濫的,養(yǎng)活人民就像養(yǎng)活他的兒子,要
像天那樣覆蓋他們,要像地那樣容納他們。人民奉立他們的君主,愛他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仰望他像仰
望日月一樣,尊敬他像尊敬神靈一樣,畏懼他像畏懼雷霆一樣,這樣的君主能被人民趕出去嗎?君主,是
神的主人也是人民的希望。如果使人民財產(chǎn)貧困,神靈窮匱祭祀缺乏,百姓斷絕希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22-2024林產(chǎn)品檢驗檢測能力驗證規(guī)范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qū)和國家》復(fù)習(xí)聽課評課記錄
- 滬科版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下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運用》聽評課記錄1
- 滬教版數(shù)學(xué)八年級下冊23.2《事件的概率》聽評課記錄
- 粵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5.2《公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九年級下冊4.2《概率及其計算》聽評課記錄3
- 北京課改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5課《東漢的興衰》聽課評課記錄
- 語文三年級聽評課記錄
- 《三國鼎立》聽課評課記錄1(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 2.2 氣候 》聽課評課記錄
- 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政策解讀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shù)學(xué)(小數(shù)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xí)及答案
- 產(chǎn)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jié)
- 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數(shù)學(xué)人教版上冊寒假作業(yè)(綜合復(fù)習(xí)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社會綜合能力考試歷年真題可打印
- 湖南省長郡中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高二下學(xué)期寒假檢測(開學(xué)考試)物理 含解析
- 隱匿性陰莖的診療和治療課件
- 2022屆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語文試卷講評課件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JJG646-2006移液器檢定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