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A/19/wKhkGWX7ywWAOdU3AAEZ9Ux8JFg464.jpg)
![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A/19/wKhkGWX7ywWAOdU3AAEZ9Ux8JFg4642.jpg)
![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A/19/wKhkGWX7ywWAOdU3AAEZ9Ux8JFg4643.jpg)
![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A/19/wKhkGWX7ywWAOdU3AAEZ9Ux8JFg4644.jpg)
![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A/19/wKhkGWX7ywWAOdU3AAEZ9Ux8JFg46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子》兩章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yǎng)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作品簡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是儒家經典之一。
《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其中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對后世的散文寫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朗讀,要求:1、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2、注意生字詞的讀音。3、初步理解課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內城外城圍語氣詞甲衣,兵器,武器裝備米,谷,泛指糧食放棄離開護城河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限制鞏固威震通叛,背叛到歸順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要么,或檢測練習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時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睹献印肥且徊坑涗沖________的書。2.解釋重點字詞并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3、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12、多助之至,天下順之。1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14、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3.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B.以天下之所順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屬予作文以記之4.翻譯句子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學習目標:1、學習本文開頭提出論點后逐層論證的寫法。2、說出文中“道”指代的內容。3、用自己的話說說“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道是什么?它和“人和”有何關系?“道”即指仁政?!暗玫馈本褪鞘┬腥收J┬腥收t“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觀及諸多因素在戰(zhàn)爭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據(jù){進攻——天時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類推{}戰(zhàn)爭需要“人和”域民固國威天下——————治國需要“人和”↓結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品味孟子語言特色文章的第三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達效果?
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
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
歸納;運用雙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理條件的優(yōu)越。拓展延伸1、從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子?舉例反思。2、結合《政治》,《歷史》說說如何保證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數(shù)英雄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評說
海雨天風獨往來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也難說身后罵名滾滾來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江山由誰來主宰電視劇《雍正王朝》主題曲
練習1?!兜玫蓝嘀У拦阎返闹行恼擖c是_____。提出的著名論斷是_______2.文中的“道”與下面哪個詞中的“道”意思相近?A.道德B.道歉C.道路D.王道3“戰(zhàn)必勝”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4.“人和”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請你結合歷史或現(xiàn)實,再舉出一個相關的事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2、說出重要詞語的意思。
3、能準確的翻譯課文。
4、根據(jù)譯文背誦課文。
讀準下列加點詞的字音畎()畝傅說()膠鬲()孫叔敖()百里奚()行拂()曾()益拂()士.......quǎnyuègéáoxīfúzēngbì.
舜/發(fā)于/
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g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起,被任用被選拔此,這使…痛苦使…勞累使…饑餓使…貧困使…驚動使…堅韌違背通“增”增加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常常通“橫”,梗塞,不順有所作為了解通“弼”,輔佐往往常常在國內在國外于從給在由于發(fā)于畎畝舉于版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慮征于色發(fā)于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使動用法:形容詞作使動詞用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使……饑餓空乏:使……資財貧乏動:使……驚動忍:使……堅韌
通假字曾:通“增”,增加。衡:通“橫”,堵塞,不順。拂:通“弼”,輔弼。細讀課文,思考問題:1、課文中心論點是什么?2、課文開頭列舉6位名人有何用意?3、一個人經受磨練有何好處?(原句)4、在課文第二段找出能分別論證“生于憂患”和“死于安樂”的句子。5、課文使用了那些論證方法?理解課文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前畎畝版筑魚鹽士海市后君主相輔佐武王相令尹大夫舉例論證人才必須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六個事例作為事實論據(jù)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個人正面生于憂患國家反面死于安樂仲尼厄而作《春秋》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愛迪生小時候一邊賣報一邊作化學試驗。有一次,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被車長打聾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
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仍然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紅樓夢》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學習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有哪些啟示?練習檢測1、解釋紅色劃線的詞。 (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餓其體膚(2)人恒過然后能改(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3.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B.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賢于材人遠矣4.選出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將兵B.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在乎山水之間也C.人恒過,然后能改還過岳殿東D.征于色,發(fā)于聲野芳發(fā)而幽香5、作者認為一個國家走向衰敗滅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孟子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本文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向背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學習課文朗讀研讀細讀背誦齊聲朗讀注意節(jié)奏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和氣勢。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研讀課文,根據(jù)注釋加以翻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擺出觀點,提挈全文。
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人和: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從進攻一方的失利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
郭:古義:外城。今義:姓氏
環(huán)而1攻之而2不勝:環(huán),圍。而1:表順接而2,表轉折,卻。
夫環(huán)而攻之:夫fú,句首發(fā)語詞。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從防御一方的失利論證“地利不如人和”。城:城墻池:護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利:堅固鋒利。
米粟(sù):指糧食。多:充足
委而去之:棄城而逃。委,古義:放棄。今義:委任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去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義:限制。今義:地域以:憑,靠。本句話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固國:鞏固國防。威:威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寡助之至:之,動詞,到。至,極點。親戚畔之:親戚畔,通“叛”,背叛。之:他,代詞。
天下順之:順,歸順,服從。故君子有不戰(zhàn):故,所以。有不戰(zhàn),不戰(zhàn)則已。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則“戰(zhàn)必勝”。古義:內親外戚今義:因婚姻聯(lián)成的關系擺出觀點論證觀點得出結論結構圖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戰(zhàn)爭事例治國道理類推總總分問題互研:【一】
“人和”與下文所說的“得道”是什么關系?
答:“道”即指仁政?!暗玫馈本褪鞘┤收?。施行仁政則“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問題互研:【二】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問題互研:【三】
文章第三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條件的優(yōu)越。問題互研:【四】文章第四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運用排比句式,再次強調“地利”不足恃。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問題互研:五
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答:本文先擺出觀點,用概括性很強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zhàn)必勝矣”作結論,突出的說明“人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藝術特色:1、層次清楚,結構完整,論證嚴密,并使用類比論證,善于說理。2、運用排比、對偶、頂真等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感召力。字詞小結1.古今異義。
郭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池古義:護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去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親戚古義:內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域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是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3.虛詞。之代詞他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而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冽
表修飾著、地夫環(huán)而攻之
表轉折卻、但是攻之而不勝
1、背誦課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為話題,發(fā)表簡單的演講。2、你知道孟子的有關故事或語錄嗎?孟子語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故事孟母三遷孟母斷機杼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qu?nfùyuègéxī起,被任用田間、田地被舉用,被選拔獄官集市從搗土用的杵
舜從田野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出來并得到任用,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而登上了相位。第1段譯文之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八浴?/p>
指示代詞,這。
使……勞累。使……饑餓。使動用法,使……痛苦。使……貧困。使……違背
使……擾亂。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同“增”增加。
kòng在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用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使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第1段譯文之二: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bì常常過錯,這里用作動詞,犯錯誤這樣以后同“橫”,梗塞,不順
奮起,指有所作為
被人了解在里面,指國內同“弼”,輔佐
在外面,指國外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矣捎诒聿⒘性诒韺εe,無實義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地位實力相當?shù)膰液屯鈦淼臑牡?,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第2段譯文:理解內容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一段六個人共同的特點1、出身都卑微種田、筑墻的、販賣魚鹽的、犯人、隱居者、奴隸2、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來都被統(tǒng)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
排比舉例推斷歸納結論人才艱苦的磨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二段常常處在困境,才能不斷奮發(fā)常常沒有憂患,往往遭至滅亡經受磨煉的益處個人國家正反小大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論證方法:主要是由個別到一般,最后推斷出中心論點。即特殊論據(jù)——一般論據(jù)——中心論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背誦課文字詞小結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拂、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國拂
國防國家不順
同“弼”,輔佐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恒亡。行拂亂其所為。入則無法家拂士。3.通假字。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衡同“橫”,梗塞,指不順衡于慮。拂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佛士。4.虛詞。于
以
從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在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樂也由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憑
以天下之所順用來所以動心忍性比較閱讀
比較本文的兩篇短文,看看它們提出、闡述論點的方式及風格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1、兩篇短文的題目均是編者加的,都是論點,并且字數(shù)相等,都是由兩個結構相同的短語構成,都用對比,觀點鮮明。2、兩篇短文都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第一則以戰(zhàn)爭中的情況作為事例,強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第二則從個人事例說起,最后歸結到統(tǒng)治者治國上。3、兩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不同之處:兩篇文章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第一則短文的論點在文章中間部分點明,然后對論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第二則短文在文章結尾處揭示出論點,不再對論點進行解說。1.如何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張?(有什么進步意義及局限)
2.你贊同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嗎?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請查找相關資料,補充一些例子,說說你的看法。請將你的思考寫成文,題目自擬。仲尼厄而作《春秋》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愛迪生小時候一邊賣報一邊作化學試驗。有一次,不慎在火車上引起了火,被車長打聾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
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仍然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
優(yōu)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無論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說明逆境的優(yōu)越性。
課
堂
練
習1.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環(hu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鄉(xiāng)鎮(zhèn)單位解聘合同范本
- 農民在工地打工合同范本
- 公廁施工范圍合同范本
- 京西印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程個人勞務分包合同
- 公司漁業(yè)船舶買賣合同范例
- 會議家具采購合同范本
- 臨時住宿合同范本
- 借住公租房合同范例
- 修補圍網合同范本
- 行為矯正技術-課件
- 停車場管理外包服務合同
- 醫(yī)療健康-泌尿生殖系統(tǒng)外科疾病主要癥狀醫(yī)學課件
- 中國節(jié)能協(xié)會團體標準草案模板
- 招投標現(xiàn)場項目經理答辯(完整版)資料
- 大學開學第一課班會PPT
- 企業(yè)新春茶話會PPT模板
- 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臺賬
- DB15T 2058-2021 分梳綿羊毛標準
- (高職)銀行基本技能ppt課件(完整版)
- 山東省萊陽市望嵐口礦區(qū)頁巖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