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_第1頁
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_第2頁
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_第3頁
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_第4頁
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訓練題(解析)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病起書懷①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②。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書憤③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注]①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在被免去參議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②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③本詩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均作于陸游閑居之時,前者從衰病起筆,后者緊扣住一“憤”字,抒發(fā)自身感懷。

B.前詩中“位卑”一句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表現(xiàn)了詩人心系國家的情懷。

C.后詩選取“樓船”、“鐵馬”“衰鬢”等典型意象,將輝煌的過往與無奈之現(xiàn)實做對比。

D.后詩中“塞上”句用“長城”的典故自比,該句意在表明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

2.兩首詩尾聯(lián)均談到了諸葛亮,試分析兩詩尾聯(lián)所表述的情感的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

蘇軾

原序:大雪,有懷朱康叔①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黃昏猶是雨纖纖。曉開簾,欲平檐。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①朱康叔使君:朱昌壽,在鄂州為太守,清正愛民。東坡貶居黃州,與之往來甚密,成為至交。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既寫景亦抒情,先狀寫雨后雪景,再由景寫到人,最后三句獨白作結,以雪喻人,可謂寓意深遠。

B.“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兩句,描繪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雪景,也暗示詞人自己的處境,欲借酒澆愁而不得。

C.本詞上闋雖沒有一個雪字,通過外部自然環(huán)境和人物主觀感受的烘托,卻將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雪,描繪得淋漓盡致。

D.詞的下闋寫有人正盛筵賓客,而自己卻未能列席其間,因而詞人內心十分孤苦,只能手持梅花遙憶陶潛,聊以慰藉。

4.本詞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①散余春,一作“報余春”。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為七言古詩,描寫了春夜里景色清美絕俗,及詩人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整首詩曠達豪邁。

B.“花間置酒”句寫花香襯托得酒香濃郁,傳達出了與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孤獨所不同的意趣。

C.最后兩句因情設景,在月落杯空夜將盡時,由對月的哀愁轉為對花的憐惜,寄寓了對人生命運的感慨。

D.全篇緊扣詩題,圍繞花、月、酒、人構思,四者既融為一體,又穿插交錯,顯得自如而又妙趣橫生。

6.古人評“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是“古今寫月中物影”的“入神之筆”。所謂“入神”,即達到精妙的境界。請結合這兩句詩說說你對此評論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元好問

翠葉輕籠豆顆均,胭脂濃抹蠟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紅可惜春。

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嬌紅窈窕姿,獨含秋氣發(fā)花遲。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中海棠所處的季節(jié)不同,但兩詩都屬以海棠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

B.元詩末句的“生紅”指花蕾鮮潤欲滴的紅色,與第二句中的“胭脂”相呼應。

C.元詩中的海棠雖殷勤呵護仍不免經露零落,袁詩中的海棠則綻放得嬌艷多姿。

D.袁詩寫海棠的“嬌紅窈窕”外,還寫了海棠的清香,元詩則對花香沒有涉及。

8.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旨意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蠶婦

杜荀鶴

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蠶婦

來鵠

曉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時節(jié)不閑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里人。

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對比,如粉色與饑色對比、貧窮和榮華對比。

B.來詩“曉夕”直述采桑時間之長,“多苦辛”表現(xiàn)出對蠶婦的同情。

C.兩首詩都以養(yǎng)蠶婦的口吻講述了養(yǎng)蠶過程的艱辛與所得勞動報酬的微薄。

D.杜詩和來詩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時代勞動者難享其勞動成果的黑暗現(xiàn)實。

10.比較鑒賞這兩首詩后兩句的藝術手法。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唐代〕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過千里跋涉,終于在夕陽西下時回到羌村,開篇兩句寫傍晚時的景象,雖然措詞平實,但蘊意深厚。

B.“柴門”是指貧苦人家的門;“鳥雀噪”反襯出村落的蕭索冷清;“歸客千里至”表述了詩人及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歡迎。

C.“生還偶然遂”指生還的幾率小。在戰(zhàn)亂的年代,親人相聚,鄉(xiāng)鄰探望,既喜悅又感慨,這種情緒一直洋溢在全詩的字里行間。

D.最后兩句“家人久別重逢,相對而坐,卻難以置信”,悲喜交集,將夢幻般感受描摹出來,簡單而傳神。

12.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在古代詩文中,常常運用這種手法來表現(xiàn)世事變幻,時代興衰。請結合本詩賞析。

閱讀下列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墅居

文同

林下覽清曠,此懷殊不羈。

散行輕幘便,獨酌小甌宜。

自可追三樂,何須作五噫。

世情歌笑外,紛擾意何為。

墅居

文同

不復入城市,亂山圍一村。

云霞供幾席,水石佐琴樽。

病久筋力緩,眠多頭日昏。

無人來谷口,苔蘚上松門。

①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②三樂:三種樂事,隨文而異;三種愛好;謂春、夏、秋三時之務。③五噫:五噫歌,《五噫歌》是東漢詩人梁鴻所作的一首古體詩。詩中每句末用一“噫”字感嘆,為楚歌變體。該詩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帝王窮奢極欲的譴責,以及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

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首同題詩中,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都十分清幽,但詩中的思想感情卻各有不同。

B.前詩中的“清曠”點出“墅居”環(huán)境特點,“不羈”表明詩人狂放的性格。

C.后詩首聯(lián)將“城市”與“山村”對舉,“亂山”一詞點出了村莊周邊的環(huán)境。

D.這兩首詩構思精巧,通篇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述了“墅居”生活的獨特感受。

14.這兩首詩中,詩人的“墅居”情懷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晚歸山居

劉滄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頻憶故鄉(xiāng)事,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深秋時節(jié),詩人獨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樹葉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氣氛。

B.頷聯(lián)寫詩人回憶故鄉(xiāng)往事,直到日暮時分才“獨尋”荒徑歸來,心情孤寂惆悵。

C.尾聯(lián)寫山月的清輝灑向獨居的竹扉,流露出詩人對山居環(huán)境的喜愛之情。

D.全詩從初行郊野寫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間為順序寫了詩人一路所見之景。

16.請將這首詩的頸聯(lián)與“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潛《歸園田居》)進行比較,分析寫景手法的相同點和意境的不同點。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①閱之有感

林景熙②

偶伴孤云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

何人一紙防秋疏③,卻與山窗障北風。

①封事稿:臣子上奏給皇帝的機密奏章,因加封防止泄密而得名。②林景熙,宋末元初詩人,宋亡后棄官不仕。③防秋疏:北方民族在秋高氣爽、馬匹肥壯、中原秋收完畢時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內容為抵御異族入侵應采取措施的奏稿。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詩題可知,在山間小屋看見原本為南宋時期奏稿的窗戶紙,有感而發(fā)。

B.首聯(lián)寫景,先點明所居之地,意味著當時四處漂泊,遁跡世外,遠離人煙。

C.頷聯(lián)寫所處冬令飛雪之季,故有山窗糊紙避寒之舉,為下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D.后兩聯(lián)即事抒情:防秋疏用在窗上抵御北風,暗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嘆。

18.元代文人章祖程在《白石樵唱注》中評論道:“‘防秋疏’‘障北風’六字間,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見于言外?!闭埥Y合后兩聯(lián)詩句談談你對這段評論的理解。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南溪早春

楊萬里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半。

1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詩體現(xiàn)早春特點的自然景物有皇城中的滋潤如酥的纖細小雨,遠看朦朦朧朧、淡淡青青的草芽兒。

B.楊詩體現(xiàn)早春特點的自然景物有返綠的春柳、初綻的桃花、遲遲的暖日、徐徐的和風和充沛的春雨。

C.楊詩首聯(lián)將春容的鮮妍與病翁的衰老對照,詼諧地表述詩人雖年已衰暮,卻仍熱愛早春景色的心情。

D.楊詩尾聯(lián)表述了對民生疾苦的擔憂:今年雨水太多,未能風調雨順,擔心像去年一樣作物收成不好。

20.明人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卷二)試從景與情的關系的角度比較以上兩首詩的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各題。

公安縣懷古①

杜甫

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zhàn)伐名②。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于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邠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系及呂蒙的戰(zhàn)績。

2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古體詩。全詩八句四聯(lián),對仗工整,頗顯詩人的詩律功底。

B.首聯(lián)構思精巧,用筆著力表現(xiàn)出“山野”之“曠”,“江水”之“深”。

C.頷聯(lián)中,“催”字將深秋季節(jié)里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D.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古跡形勝,次寫想象之景,后直抒懷古情思。

22.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臨高臺

王融

游人欲騁望,積步上高臺。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

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還看云棟影,含月共徘徊。

臨高臺

謝眺

千里常思歸,登臺臨綺翼①。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

四面動清風,朝夜起寒色。誰知倦游者,嗟此故鄉(xiāng)憶。

①綺翼,這里指窗簾。

2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和謝詩都屬于登高詩,開頭均緊扣題目,直截了當交代登臺原因。

B.王詩登臺見到了蓮桂花開的盛景,謝詩登臺映入眼簾的是歸巢的孤鳥。

C.王詩中的“含月”和謝詩中的“朝夜”都表明詩人登高望遠直至深夜。

D.王詩和謝詩雖然所寫之景不同,但都能夠體現(xiàn)出“詩以言志”的特點。

24.兩首詩抒發(fā)的情感不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三日即事①

張耒

已逢嫵媚散花峽②,不怕艱危道士磯③。

啼鳥似逢人勸酒,好山如為我開眉。

風標④公子鷺得意,跋扈將軍⑤風斂威。

到舍將何作歸遣⑥,江山收得一囊詩。

①張耒曾因懷悼蘇軾被貶黃州,此詩作于離開貶地時。②散花峽:散花的山峽。③道士磯:道士修行的山巖。④風標:風度,詩人這里稱白鷺為“風標公子”。⑤跋扈將軍:指漢質帝時的果章。⑥歸遣:歸家后打發(fā)消遣時光。

2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中,詩人直言歸途中既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也存在險阻的路段。

B.頷聯(lián)用語活潑,寫“啼鳥”勸人不要喝酒,“好山”使我心情愉悅。

C.頸聯(lián)中,詩人化用典故描摹了一幅鷺鳥悠然、江風收束的舒適圖景。

D.詩人尾聯(lián)中既言明了創(chuàng)作計劃,也側面表現(xiàn)出詩人高超的創(chuàng)作才華。

26.本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2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作為詩人《詠懷》組詩的第一首,表明這組詩的感懷主要集中在“憂思”上。

B.開篇以詩人半夜里“不能寐”、起來彈琴等活動,點明了詩歌“憂思”的主題。

C.與曹操《短歌行》相比,本詩的“憂”始終沒有言明,可見阮籍之憂更加深廣。

D.整首詩都在寫“憂”,又并不點出憂思的具體內容,這就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

28.阮籍的詩歌善于運用比興的手法。請以五、六句為例,說明其表述效果。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懷古

蘇轍

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

千艘已共長江崄①,百勝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③,意突成功所未聞。

①崄:通險。②觜距:禽鳥的嘴和爪甲。比喻決勝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③觀釁:窺伺敵人的間隙以便行動。

2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曹操攻破荊州,充實了水軍,大軍浩浩蕩蕩向夏口挺進,突出其高昂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心。

B.頷聯(lián)“安知”意在表明強大的實力和接連的勝利讓曹操過于自信從而忽視了對潛在的危險的警惕。

C.頸聯(lián)認為魏、蜀、吳三國實力懸殊,終有一戰(zhàn),赤壁大戰(zhàn)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

D.全詩綜合運用夸張、比喻、對比等多種藝術手法,詠史說理,意蘊深長,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0.蘇轍的《赤壁懷古》與蘇軾的《赤壁賦》都寫到了曹操,二者的寫作意圖相同嗎?請結合相關語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

辛棄疾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此瑲獬瘉砣龜?shù)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蒙蒙?

3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本詞上闋寫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最終集于一點,所見景色壯闊雄美又不失清新疏朗。

B.詞人認為老了本應過閑散生活,偏又老天多事教他來管理松林,情緒看似淺淡,實則隱含憤激。

C.詞末以景結情,表述了詞人對偃湖蒙蒙美景的期待,也展現(xiàn)了其寬闊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境界。

D.本詞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意境新奇健雅,語言平易通俗、自然樸素,筆力峭拔。

32.這首詞是如何展現(xiàn)靈山風貌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別

李白[唐代]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3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本詩內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述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34.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風①

〔宋〕王安石

一馬春風北首燕②,卻疑身得舊山川。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

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仡^不見辛夷發(fā),始覺看花是去年。

注:①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冬天,王安石卸江東提刑任,回京述職。不久,奉命送契丹使北歸,五年春天到達河北一帶。這首詩就是在奉使契丹途中所寫。②燕:當時為契丹占據(jù)。

3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與舊日國中無異,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溫暖感卻不同于以前。

B.頷聯(lián)中的這一“浮”字,寫出了春風、江水、樹木、陽光的融合,賦予動態(tài)景象以靜態(tài)美感。

C.頸聯(lián)寫陽光染就柳色嫩黃,雨水催成田間新綠,生動地裁就了一幅田園圖畫,清新明麗。

D.全詩描寫了北國風光和感觸,寫景細膩,感情真摯、字字句句洋溢著對祖國的熱愛。

36.尾聯(lián)“回頭不見辛夷發(fā),始覺看花是去年”兩句平實的筆觸中蘊涵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建康層樓

[元]王冕

層樓危構出層霄,把酒登臨客恨饒。

草色不羞吳地短,雁聲空落楚天遙。

江山如畫知豪杰,風月無私慰寂寥。

六代繁華在何處?敗紅殘綠野蕭蕭。

3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寫城樓之高與在城上飲酒,而以“客恨饒”三字引起下文;足登聳樓,身處青霄,攜酒環(huán)顧古都美景,不覺仇恨頓減。

B.山川雄奇,美麗如畫,千古英雄已逝,當今英雄未見,不能不令人向往有豪杰出來重整山河,只有清風明月可以聊慰自己內心的寂寥。

C.江山如舊,人事已非。結尾以繁華流逝,紅衰綠減,秋風蕭瑟,令人心寒作結,更為懷古傷今之情添上了深深的愁情。

D.“敗紅”、“殘綠”寫出了花葉殘敗的蕭條之景,用景物渲染了蕭瑟冷寂的氛圍,以景結情,使得懷古傷今之情更加濃重。

38.請結合全詩,對尾聯(lián)的藝術特色進行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日京中有懷①

杜審言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里花徒發(fā),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②應盡興,將軍西第③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①京中:指長安,即下文中的“秦”。②南橋:指洛水上的天津橋,洛陽城中一游覽處。③西第:東漢外戚梁冀為大將軍,其府第在洛陽城西,此處泛指豪華府第。

39.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游寓獨游秦”扣住題目的“京中”,交代了宦游的時間、地點,勾勒出了整首詩的背景。

B.“不當春”寫詩人雖身處長安的春天,卻沒有春天的感覺,只因此處不是洛陽,更無朋友同游。

C.頷聯(lián)二句緊承前意,描繪長安景色,“徒”“漫”二字十分準確地傳達了詩人的無聊和沮喪。

D.頸聯(lián)寫身處熱鬧的宴飲場景,以此反襯自己的孤寂,突出對友人的懷念之深和思歸40.本詩尾聯(lián)被評為“七律結句范例”,請結合詩歌的標題、結構和思想情感等簡要賞析。

參考解析

1.D

2.同:都給予了《出師表》極高的評價,都贊揚了諸葛亮自請北伐、討賊報國的誠志,表述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

異:①《書憤》一詩尾聯(lián)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②《病起書懷》一詩尾聯(lián)表述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D.“該句意在表明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錯,曾以國家的塞上長城自許,希望能為國御敵立功,不料愿望尚未實現(xiàn),表明其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書憤》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贊揚了諸葛亮自請北伐、討賊報國的誠志,表述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贊美諸葛亮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并論。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詩人通過諸葛亮的典故,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表述了自己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施展抱負的愛國熱情。

《病起書懷》尾聯(lián)“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意思是: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采用諸葛亮自請北伐典故,贊揚了諸葛亮討賊報國的誠志,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墒諒秃由綄τ谠娙藖碚f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尾聯(lián)以詩人挑燈夜讀《出師表》作結,表現(xiàn)了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迫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總之,這兩首詩都用提到了《出師表》,并給予極高的評價,都用《出師表》諸葛亮自請北伐的典故,表述了詩人欲學諸葛亮出師北伐,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但是用典抒發(fā)的情感也有不同之處:《書憤》的尾聯(lián)暗諷批判了南宋朝廷茍安偷生,不思北伐。《病起書懷》的尾聯(lián)表述了詩人想要收復失地的追切心情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3.D

4.①孤獨寂寞。天寒地凍,詩人無人相伴,只能自“揩病目”“捻衰髯”以度寂寞時光。②思念摯友。想象友人宴飲嘉朋,手把梅花遙望自己,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③恪守人格、渴望歸隱。詩人自比陶潛,并以雪自喻,表述堅守己志和對陶潛能辭官歸隱的歆羨。④壓抑苦悶。最后三句,以獨白形式與友人推心置腹,吐露自己被貶黃州的壓抑和苦悶。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D.“下闋寫有人正盛筵賓客”“因而詞人……只能手持梅花遙憶陶潛”錯誤。使君留客宴飲只是詞人的想象,未必是現(xiàn)實場景;“手把梅花”兩句屬于“對寫”,不是“手持梅花遙憶陶潛”,而是想象友人正“手把梅花”,向東遙望著“我”。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捻衰髯”由寫雪轉入到寫人,突出東坡“孤坐”之難,“誰伴我”之寂,“病目”之困,“衰髯”之態(tài)。只有邊“揩”目,邊“燃”須,邊“吟”詩,才能度過這寂寞時光。表述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感。

“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中,開頭三句,化用了李白《題東溪公幽居》:“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只有水晶鹽。”這里以沉醉、晶鹽般的美味來聯(lián)想朱守可能正盛筵宴客,然而東坡自己不在席上,甚為孤苦。第四、五句進一步運用想象,寫朱守“手把梅花”一枝舉起,“東望”著我這黃州的陶潛。也許你還在請我入宴。我“知使君之念我”。表述了詩人思念摯友的感情。

“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句說雪似故人,故人似雪,雖可愛,卻又怕“有人嫌”。這幾句以一個回環(huán)句,吐出了內心的壓抑感和牢騷感,詩人與友人推心置腹,說自己品格似雪潔白,然而卻遭人嫌;再結合上句的“東望憶陶潛”可知,詩人還以陶淵明自比,既表述了堅守己志和對陶潛能辭官歸隱的歆羨,又傳達出被貶黃州時的壓抑和苦悶。

5.A

6.①寫月中物影傳神:以“踏花影”側寫出月光皎潔,花影可愛;而“涵青蘋”則以比喻寫出了月光明亮,月色下杏花瑩潤。②畫面明凈、空靈。兩句中月、花、影交融,月光空明,花影參差,畫面寧靜又清遠。③畫面空靈有流動之美——“涵”字寫出月光流動,花影搖曳,使沉靜的夜色有動感。④以“步月”“踏花”的浪漫之舉刻畫出詩人熱愛自然的心情(意趣)。因明月之“尋”而“步月”“踏花”,寫出詩人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愉悅之情。(任答三點即可,其他解析言之成理也可以。參考角度:物影刻畫精妙;刻畫物影的語言妙;畫面意境妙;情感意趣妙)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整首詩曠達豪邁”錯。在本詩里,詩人有超脫浪漫之舉,有狂放之興,但詩歌最后“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轉入一種低沉之緒,并沒有完全體現(xiàn)曠達豪邁。

故選A。

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的意思是說詩人應明月之邀,攬衣舉足,沿階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賞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蘋的神秘月色。詩的上下兩句都是先寫月光,后寫月影。其中前一句“踏花影”看似寫的是花,但我們卻可從側面見出月光的明亮皎潔,因為唯有如此,詩人和讀者才能看到清晰可愛的花影?!昂嗵O”也是對月影的形象描繪,詩人寫的是似水的月光穿過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蕩漾著青蘋一般。所以,這里的“涵青蘋”以比喻寫出了月光明亮,月色下杏花瑩潤。

這個句子中,月光空靈明澈,詩人沒有去寫實體的花,而是去寫參差的花影,并且展現(xiàn)了月、花、影交融的景象,使得畫面寧靜又清遠,因而整體勾畫了一個清虛、明靜、空靈而縹緲的超凡境界。

這句詩中,詩人描寫了流動的月光,又用搖曳的青蘋來比喻月光與花影的交融,這就使沉靜的夜色有了動感,從而使得畫面空靈有流動之美。

詩句中,詩人并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通過“褰衣步月踏花影”的動作,親身參與到這個畫面中。前一句“明月入戶尋幽人”,所以這里詩人就因明月之“尋”而“步月”“踏花”,與自然融為一體。知月惜花的詩人,沐浴在花與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塵慮,一滌心胸。在這如孩童般“步月”“踏花”的舉動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詩人形象。

7.C

8.①元詩借物說理,通過對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蕾的憐愛,告誡兒輩要珍惜如花蕾般美好的青春時光。(或詠物抒情,表述了對歲月不拘、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嘆)。

②袁詩托物言志,借對秋海棠獨含秋氣、清香襲人的贊美,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情操和淡泊情懷。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C.“海棠雖殷勤呵護仍不免經露零落”錯誤。詩句“殷勤留著花梢露”的大意是:一定要把海棠花梢上的露珠留住,倘若把那美麗的紅色滴下來就真要為春天而感到可惜了。可見不是指海棠,而是指海棠花梢上的露珠。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從“胭脂濃抹蠟痕新”可以看出詩中的海棠都是新葉脆嫩,含苞未放;從“殷勤留著”“可惜春”可看出,元詩借物說理,或者詠物抒情,表述了對歲月不拘、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嘆,由此叮嚀“兒輩”們要珍惜青春時光。。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寫暗中有秋海棠的的清香襲來,這種清香不是幽居的人是不知道、不理解的,贊美了秋海棠的內在淡雅的美,也寫出幽人淡雅的氣質,袁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秋海棠的淡雅清韻之美,表述自己隱逸淡泊、保持自身精神氣韻的情懷。

9.C

10.①杜詩結尾以反問手法,借蠶婦之口進行控訴:都說我年年養(yǎng)蠶辛苦,為什么穿不上漂亮的絲綢衣服,渾身只穿粗糙的苧麻之衣?鞭撻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②來詩大膽想象,提出假設:如果蠶婦也像那些貴族婦女喜愛繁華熱鬧,只怕哪些住在“黃金屋里”的人只好凍死,不平之中表述了對不勞而獲者的輕蔑和嘲笑。

9.本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C.“兩首詩都以養(yǎng)蠶婦的口吻講述”錯誤。杜詩模擬蠶婦的口吻來訴說養(yǎng)蠶之苦與回報之微,充滿了怨憤不平之氣;來詩則以的口吻假設沒有蠶婦的勞作,富人將無衣可穿,語調冷峻而尖銳。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杜詩尾聯(lián),句意:年年都說我養(yǎng)蠶辛苦,為什么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衣服?

來詩尾聯(lián),句意:若教村姑了解賞花之類事,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姐們。

(1)表述口吻上,杜詩模擬蠶婦的口吻來訴說養(yǎng)蠶之苦與回報之微,充滿了怨憤不平之氣;

來詩則以的口吻假設沒有蠶婦的勞作,富人將無衣可穿,語調冷峻而尖銳。

(2)句式運用上,杜詩用反問句,揭示了蠶婦勞而無獲的悲慘境遇,將質問的矛頭指向了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者;

來詩用感嘆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窮人勞作的痛苦為代價的事實,表述了對不合理社會制度的憤慨之情。

(3)修辭手法上,杜詩以蠶婦自身付出與收獲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現(xiàn)了蠶婦遭遇之不公;

來詩運用假設或夸張的手法,揭露了權貴者靠剝削勞動人民而生活的事實。

11.B

12.①“柴門鳥雀噪”,用“柴門”“鳥雀”喧叫,反襯出戰(zhàn)亂年月村落的蕭索荒蕪和悲涼之感,反映戰(zhàn)爭給鄉(xiāng)村帶來的破壞和傷害。②“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寫妻孥見面的小場景,用這反常的情態(tài),曲折反映出那個戰(zhàn)爭時代的殘酷和百姓的悲苦。③“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偶然”二字刻畫出患難余生之人的心理狀態(tài),由一個人的偶然生還,反映出當時眾多百姓隨時有性命之憂的悲慘命運。④“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寫鄰里圍觀的情狀。寫千里歸來的一人引發(fā)了眾多鄰人的百感交集。⑤“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寫一家人驚喜重逢后,夜闌秉燭對坐不敢相信的興奮情景,反襯出戰(zhàn)亂中的百姓飽受顛沛流離的哀傷和悲苦。

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表述了詩人及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熱情歡迎”錯?!皻w客千里至”一句,歸客是指詩人自己,而非“遠道而來的客人”。詩句中含有詩人千里歸家后的幾分如釋重負之感,又暗暗摻雜著“近鄉(xiāng)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以小見大就是“隨拈一事而諸事皆在其中”,意思是通過小的事物來寓意朝代興衰、歷史變換等大事的手法。藝術效果好比“以鳥鳴春,以蟲鳴秋”,小事襯托,大事浮出,令人浮想聯(lián)翩,感覺意境深遠或主旨深刻。

此詩寫詩人在戰(zhàn)亂之中僥幸返家,與家人團聚,通過游子、家人、鄰人的非常心態(tài)和反常舉動,揭露安史之亂百姓帶來的災難,既是對自己家庭命運的感慨,又是對天下蒼生命運的同情,也表述了對戰(zhàn)亂的強烈抗議和控訴。

如詩句“柴門鳥雀噪”,用“柴門”“鳥雀”喧叫這些普通的意象為點,反映戰(zhàn)亂后的鄉(xiāng)村氛圍。詩句寫鄉(xiāng)村黃昏的景色,其中鳥兒喧賓奪主的聲音,反襯出戰(zhàn)亂年月村落的蕭索荒蕪,隱隱流露出一種悲涼之感。反映戰(zhàn)爭給鄉(xiāng)村帶來的摧殘和傷害。

再如詩中“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用與妻孥見面的小場景,寫乍見時似該喜悅而不當驚怪。然而,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人命危淺,朝不保夕,親人忽然出現(xiàn),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認,乃至發(fā)楞“怪我在”,直到“驚定”,才喜極而泣。這反常的情態(tài),曲折反映出那個戰(zhàn)爭時代的殘酷和百姓的悲苦。

再如詩句“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其中“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杜甫從陷叛軍之手到脫離叛軍亡歸,從觸怒肅宗到此次返家,風波險惡,現(xiàn)在竟得生還,實屬太偶然,妻子驚怪就不足為奇了。非常恰切地刻畫出患難余生之人的心理狀態(tài),由一個人的偶然生還,反映出當時眾多百姓隨時有性命之憂的悲慘命運。

又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寫鄰里圍觀的情狀,詩人千里歸來的消息引來偌多鄰人。鄰人憑墻相望,識趣地遠看,不忍攪擾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頗心酸的時刻;另一方面他們人人都進入角色,感嘆歔欷,可能是羨慕,可能是心酸,也可能是勾起自家的傷痛,富于人情味,又含蓄蘊藉。也是以點帶面的寫法。

又如“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寫一家人夜闌秉燭對坐的情景,深夜了,劫后余生的詩人與親人還沉浸在興奮的余情之中,感覺像是在夢中一樣,以這個典型場面來反襯出戰(zhàn)亂中的百姓飽受顛沛流離的哀傷和悲苦。

13.D

14.同:都表述了對村居生活的喜愛。

異:第一首表述了詩人放蕩不羈,自由灑脫,擺脫世俗紛擾的情感。第二首表述了詩人獨居山村,久病頭昏,無人造訪的孤獨寂寞之情。

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通篇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錯,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借景抒情,后兩句直抒胸臆。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根據(jù)題目和詩歌內容可知,兩首詩表述的情感的相同點:都表述了對村居生活的喜愛。

根據(jù)第一首詩歌中“自可追三樂,何須作五噫。世情歌笑外,紛擾意何為”等句子可推知,第一首詩側重表述了詩人放蕩不羈,自由灑脫,擺脫世俗紛擾的情感。

根據(jù)“病久筋力緩,眠多頭日昏。無人來谷口,苔蘚上松門”等句子可推知,第二首詩側重表述了詩人獨居山村,久病頭昏,無人造訪的孤獨寂寞之情。

15.D

16.①在寫景手法上,二者相同,都從視覺、聽覺的角度(視聽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也可)描寫了景物。劉詩頸聯(lián)從視覺角度描寫“山影”,從聽覺角度描寫“鐘聲”。陶詩從視覺角度描寫村落、炊煙,從聽覺角度描寫“狗吠”“雞鳴”。

②在意境上,二者不同。劉詩頸聯(lián)描寫了山影投映溪水,隨波暗涌,古寺鐘聲悠長,又隨遠煙逝去幽暗空寂意境。而陶詩描繪的是田園一種和平平靜、恬靜優(yōu)美的意境。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D.“以空間為順序”錯。從日暮到天色越來越黯淡,霧靄茫茫,再寫到月上西林,這是以時間為序,寫了詩人一路所見之景。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景物形象及寫作手法的能力。

兩首詩都采用了視覺、聽覺的角度寫景?!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著裊裊炊煙,這是視覺所見;深深的街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這是聽覺描寫。而“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黯淡的山影隨云、水而動,這是視覺描寫;晚鐘的聲音悠遠而渺茫,從茫茫霧靄中傳來,這是聽覺描寫。

兩詩在意境上有不同之處。“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曖曖”,是模糊不清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它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整個畫面是一幅和平寧靜、恬靜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圖。而“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描寫暗淡的山影,悠長的鐘聲,以有聲襯無聲,描繪出傍晩時分山中的寧靜寂廖,意境幽暗空寂。

17.D

18.“防秋疏”,指有關抵御元軍入犯的封事稿,像這樣重要的機密奏稿,反落到糊窗紙的地步。朝廷舉措如此,國家不可能長久?!罢媳憋L”,表面上看,是不動聲色,款款道來,內里包著無限悲憤,無限感慨,自見于言外。承接上文的鋪墊,旨在抒發(fā)自己的怨憤之情,卻沒有直抒其懷,而是從寫景敘事中加以暗示,以一種藏而不露、寓意深遠的手法,曲折地表述內心的感慨。全詩蘊含豐富,悱惻與悲壯兼而有之。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詩歌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的能力。

D.“暗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嘆”錯,宋朝滅亡后,林景熙避居山中。有一次,他投宿一家山民家中,這家人家剛用紙糊好窗子,他見到糊窗的紙中,竟然有一封奏請皇帝防御元蒙秋天入侵的奏章,頓時觸動了他無盡的亡國悲哀,寫了這首小詩,可見暗含對朝廷帝王的譴責之意,抒發(fā)亡國之悲。

故選D。

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寫作技巧的能力。

林景熙避居山中,投宿一戶山民家中。在一個遠離囂世的溫暖小屋里,似乎可以恬適安坐,實則不然,思緒難平,孤臣孽子之心耿耿在懷,當他忽然發(fā)覺山窗上新糊的故朝封事稿時,不禁引起無限的悵恨。前兩句寫景敘事為后兩句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后兩句即事抒情。“何人一紙防秋疏?”用設問語句,意在提起人們的注意力?!胺狼铩?,秋高馬肥時北邊敵人常常乘機內犯,而在秋季加強邊備,故曰“防秋”。此處指有關抵御元軍入犯的封事稿。封事乃是官吏上書時的密封奏章,常常涉及國家機密要事。像這樣重要的機密奏稿,當時不見用于朝廷,此時反落到糊窗紙的地步。朝廷舉措如此,國家不可能長久。

“卻與山窗障北風”,寓意尤為深刻。表面上看,是不動聲色,款款道來,只要細細吟詠,便可感到其中包著無限悲憤,無限感慨。注家評曰:“此詩之工在‘防秋疏’‘障北風’六字間,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見于言外?!敝荚谑惆l(fā)自己的怨憤之情,卻沒有直抒其懷,而是從寫景敘事中加以暗示,以一種藏而不露、寓意深遠的手法,曲折地表述內心的感慨。全詩蘊含豐富,悱惻與悲壯兼而有之。這是睹物傷情的小詩,在“四山欲雪”之際,發(fā)現(xiàn)新糊的窗紙上有故朝封事稿,閱讀之余,感慨系之,即事抒發(fā)“山河破碎,誰之咎矣”的悵恨之情。

19.D

20.(1)同:都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2)異:①韓詩是先景后情,即景生情,先寫早春春雨豐潤、春草嫩綠的美麗景色,然后通過和楊柳堆煙的暮春景色對比,表述了對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早春之美的賞愛之情。②楊詩是先情再景又情,融情于景,先抒雖是老病之身卻對鮮妍的春容熱愛有加之情,再寫桃紅柳綠,日麗風和之春景,結尾又翻出新情:衰翁所醉心的不僅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關乎民疾民瘼。

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尾聯(lián)表述了對民生疾苦的擔憂:今年雨水太多,未能風調雨順,擔心像去年一樣作物收成不好”理解錯誤。結尾表述了一份欣喜和祝愿,進入新年之后,新雨下的很足,看來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雖然獲得了季收,卻不比眼下的好光景,真是風調雨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

故選D。

2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抒情手法的能力。

相同之處:都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韓詩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yōu)美景色,寫景清麗,表述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欣悅之情。楊詩頷聯(lián)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頸聯(lián)寫衰翁在早春時節(jié)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聯(lián)以春雨兆豐年收結,表述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同之處:

韓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前兩句寫景,首句以“潤如酥”點出初春小雨,第二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表述了對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早春之美的賞愛之情。

楊詩,首聯(lián)抒情,概述還家五年來的景況。春容的鮮妍與病翁的衰老適成對照,嘆老中隱藏著不服老的情緒。這正是詩人雖年已衰暮,卻仍然熱愛早春景色的原因。頷聯(lián)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頸聯(lián)寫衰翁在早春時節(jié)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聯(lián)轉筆寫情,寫出新意。以春雨兆豐年收結,進入新年之后,新雨下得很足,看來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雖豐收,恐怕還算不上最好的年景。說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僅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關切著民生榮悴。

21.C

22.①對古人(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②表述對像“劉、關、張、孔”等君臣和睦關系的向往。③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

21.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述藝術和鑒賞詩歌的表述技巧的能力。

A.“五言古體詩”錯誤,這是對詩歌的體裁分析錯誤,本詩一共八句四聯(lián),每句五個字,應為“五言律詩”,屬于近體詩。

B.“用筆著力表現(xiàn)出‘山野’之‘曠’,‘江水’之‘深’”錯誤,從詩中來看,“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前一句說營已不在,只有遺址,所以說是“野曠”;后一句說城在江邊,所以說是“江深”,這是寫“古”?!坝霉P著力表現(xiàn)”的不應該是“山野”與“江水”,而應該是“營”與“城”,之所以“野曠”“江深”是因為營已不在,城在江邊。

D.“次寫想象之景”錯誤,從詩中來看,這是一首懷古詩,前兩句描述遺跡,三四句描述時景,后述懷古之意,故詩歌中所寫之景應為“眼前實景”。

故選C。

2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首聯(lián)“呂蒙營”“劉備城”可知,呂蒙曾以此作為營地,劉備又在此筑過堅城,寫此既表述了對呂蒙、劉備等古代英雄人物敬仰之情,又表述了緬懷之意。

頷聯(lián)“灑落君臣契,飛騰戰(zhàn)伐名”上句指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下句指呂蒙擒關羽的戰(zhàn)功。劉備孫權的君臣們都瀟灑磊落,互相契合,戰(zhàn)功顯赫,這樣的和睦關系恰恰是所向往的。

尾聯(lián)“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懷古是為了抒情,劉備能臨終托孤,呂蒙能遇明主,然而自己卻懷才不遇、壯志未酬。

依據(jù)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3.B

24.①王詩生動描摹登高所見之景,又融入虛寫想象,流露出了詩人縱目游覽的愜意與自在。

②謝詩描寫了登高所見的肅殺景象,烘托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苦悶,表述了詩人對宦游生活的厭倦和思歸不得的愁苦。

2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古詩內容的能力。

B.“見到了蓮桂花開的盛景”錯?!熬彯斚耐?,窗桂逐秋開”是說那高潔雅麗的蓮花只有盛夏時節(jié)才吐蕊,那清香疏淡的桂花卻要隨著秋天的來臨才能開花??梢?,詩人并未見到盛開的蓮花和桂花。

故選B。

2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王詩寫登高所見,采用了地域上由遠及近、空間上由上而下、時間上由先及后的寫法,寫得很有層次和條理。詩的開篇緊扣題面,直截了當?shù)馗嬖V讀者,“游人”之所以要“臨高臺”的原因。接下來就開始寫登高所見了,縱然夏未至秋未到,蓮花桂葩的神采風韻眼下“游人”確實無從領略,可是此時他心中卻想象到了。當“游人”從夏蓮秋桂的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中時,他的目光已向稍遠的地方投去。園外,那楊花柳絮在低空輕飄飄地飛揚。而清晨早已散去的鳥兒,此刻已然到歸巢時候,它們正陸陸續(xù)續(xù)地動遠方回來。詩人在摹寫登高所見的同時,又將未見景象融入其中的寫法,是一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流露出了詩人縱目游覽的愜意與自在。

謝詩首兩句寫游子登高而思鄉(xiāng),首句點明一篇主旨——“思歸”。“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寫登臺所見。接著“四面動清風,朝夜起寒色”二句寫身所感受?!罢l知倦游者”句,與首句照應,揭示“思歸”之意。全詩八句,從“思歸”起,到“故鄉(xiāng)憶”結。明寫“思歸”之情,實寫“倦游”之意。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登高所見的肅殺景象,烘托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苦悶,表述了詩人對宦游生活的厭倦和思歸不得的愁苦。如走珠流玉,讀來意味深沉,凄楚動人。

25.B

26.①首聯(lián)寫行路的經過,選取散花峽、道士磯這樣的地名嵌入詩中表述行程已相當巧妙,再以“嫵媚”“艱?!毙稳葜?,頗覺生動,景物如在眼前。這兩句詩不僅表述了行程,也將詩人此時游山玩水的興致痛快地表述了出來,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②頷聯(lián)將景物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傳神,詩人和自然界開始了互動和互化,詩人已經完全融入到自然界中,感情充沛、興致勃勃。

③頸聯(lián)寫江上一白鷺延頸而立,神態(tài)清冷,風度翩翩,使跋扈的江風,亦不敢逞威掀浪,情感飽滿而充滿活力。

④尾聯(lián)以歸遣作收束,把景物聯(lián)系起來,構成色彩鮮明、意境完整的長卷。隨著景點的推移,讀者進入種種境界,目不暇接,表述了詩人旅途所見和由衷的喜悅。整首詩詩人將旅途之景與自己愉悅的心情相契合,構成一幅和諧的圖景。

2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寫‘啼鳥’勸人不要喝酒”錯誤。“啼鳥似逢人勸酒,好山如為我開眉”意思是沿途的啼鳥鳴聲相送,好像在逢著人就勸酒一樣,美麗的青山,就如一個知心朋友一樣,遠遠地迎面就開懷地笑著。這里寫出了詩人和景物互動,詩人已完全融入到自然界中,感情充沛。

故選B。

2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本詩是一首寫景詩,詩人將旅途之景與自己愉悅的心情相契合,構成一幅和諧的圖景,整體格調歡快輕松,充滿著詩人主體愉快的心靈感受。詞語警拔新穎,快人快意,韻律有回環(huán)之美,疾徐抑揚,起伏高低,錯落有致,讀者仿佛能聽到鳥聲、風聲、水聲和濤聲。

詩人在寫首聯(lián)時,“已逢嫵媚散花峽,不怕艱危道士磯”,一路經過嫵媚多姿的散花峽,艱難危險的道士磯毫無令人懼怕之處。能抓住散花洲和道士磯一媚一危的特點,大氣包舉,先聲奪人,色彩壯美,音節(jié)響亮。這兩句詩不僅表述了行程,也將詩人此時游山玩水的興致痛快地表述了出來。

而在寫頷聯(lián)時,“啼鳥似逢人勸酒,好山如為我開眉”,沿途的啼鳥鳴聲相送,好像在逢著人就勸酒一樣,美麗的青山,就如一個知心朋友一樣,遠遠地迎面就開懷地笑著。順著前兩句高昂的情致下來,沒有故作姿態(tài),巧妙就在于它符合景物的特征,輕輕一點化,隨即活起來,沒有去生吞活剝。給景物注入感情,讓它自自然然地活起來,感情充沛、興致勃勃。

頸聯(lián)寫江上景,“風標公子鷺得意,跋扈將軍風斂”,鷺鳥在碧天如洗的空中悠然飛過,跋扈的大風收起了自己的威風。在這里“風標公子”和“跋扈將軍”既喻指鷺和風,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鷺和風的情態(tài),情感飽滿而充滿活力。

尾聯(lián)則以歸遣作收束,“到舍將何作歸遣,江山收得一囊詩”,等到家后用什么來饋送朋友呢?如此美麗的江山勝景,恐怕我要帶著一囊好詩滿載而歸了吧!色彩鮮明、意境完整,分享詩人旅途所見和由衷的喜悅。

27.C

28.“孤鴻”“翔鳥”比喻詩人自己,詩人借“在野外悲號的孤鴻”和“在北林驚鳴的翔鳥”起興,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孤獨苦悶的心情。

2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可見阮籍之憂更加深廣”錯,二者之間沒有可比性。

故選C。

2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及其表述效果的能力。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意思是孤鴻在野外悲號,翔鳥在北林驚鳴。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表面上看是在寫景,寫孤鴻在野外哀號,盤旋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詩人借這種寂靜凄清的環(huán)境,想要映襯自己孤獨苦悶的心情。孤鴻的哀號、翔鳥的凄鳴都渲染出一種不安靜而險惡的環(huán)境氣氛,更加襯托了詩人“夜中不能寐”的憂傷?!肮馒櫋薄跋桫B”在這里就是比喻自己,詩人借在“野外悲號的孤鴻”和“在北林驚鳴的翔鳥”起興,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當時孤獨苦悶的心情。詩人善于運用比興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現(xiàn)當時憂憤傷時的心情,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風格。

29.C

30.不相同?!冻啾趹压拧分刑K轍借曹操志得意滿地出征與慘敗的結局,意在總結歷史教訓,討伐開戰(zhàn)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找準對方的弱點,抓住時機,千萬不能意氣用事。指出曹操失敗的原因是,他過于急迫希望享受到勝利的喜悅,進而喪失了理智。《赤壁賦》中蘇軾寫曹操意在強調這些當時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都隨時間消亡了,慨嘆人生的短暫。

2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思想情感、表述技巧等的能力。

C.“實力懸殊”“赤壁大戰(zhàn)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在意料之中”錯,頸聯(lián)寫“觜距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是說魏、蜀、吳三國實力相當,此戰(zhàn)過后,魏蜀吳三足鼎立,誰也沒辦法短期內滅了誰。

故選C。

30.本題考查學生探討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能力。

二者的寫作意圖不相同。

《赤壁懷古》中首聯(lián)寫“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曹操攻破荊州,充實了水軍,大軍浩浩蕩蕩向夏口挺進,首聯(lián)突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心。但是強大的實力和接連的勝利讓曹操過于自信從而忽視了對潛在的危險的警惕,最終輸給了對方。詩歌借曹操志得意滿地出征與慘敗的結局,意在總結歷史教訓,討伐開戰(zhàn)需要充分研究論證,找準對方的弱點,抓住時機,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同時指出曹操失敗的原因是“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曹操過于急迫希望享受到勝利的喜悅,進而喪失了理智。

《赤壁賦》中蘇軾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文章寫曹操意在強調這些當時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都隨時間消亡了,以此慨嘆人生的短暫易逝。

31.D

32.①化靜為動。描寫群山或“西馳”,或東向,好像萬匹駿馬回旋奔馳,將群山之勢變靜為動;

②擬人?!盃幭纫娒妗辟x予靈山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地寫出山峰帶來清新氣息,使人精神爽快;

③比喻。將靈山比作“謝家子弟”“相如庭戶”“太史公文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靈山的秀潤、軒昂與雅健。

3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D.“語言平易通俗、自然樸素”錯誤,詩中用典、比喻較多,語言蘊藉含蓄,生動形象。

故選D。

3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是說重巒疊嶂向西奔馳,像千萬匹馬回旋一般,這許多的山要掉頭向東而去。這是化靜為動。

“爭先見面重重”是說雨霧消散,重巒疊嶂露出面容,爭著和人見面。“爭先見面”使用擬人手法,賦予靈山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地寫出山峰帶來清新氣息,使人精神爽快。

“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看那邊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瀟灑,充滿靈秀之氣。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風度,不就像芝蘭玉樹般的東晉謝家子弟嗎?再看那座巍峨壯觀的大山,蒼松掩映,奇石崢嶸,它那高貴亮麗的儀態(tài),不就像司馬相如赴臨邛時那種車騎相隨、華貴雍容的氣派么!詞人驚嘆: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盡的,置身于這千峰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