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豐區(qū)康橋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1月考試試卷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康橋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月考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中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鍵在于一個“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木”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澳?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閂、棍子、桅桿等,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微黃與干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澳尽迸c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的。如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逄席上見贈》,此詩“樹”“木"對舉,和林先生的說法恰恰相反:行將枯萎的樹不用“木”而用“樹",生機勃勃的樹不用“樹”卻用“木"。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jīng)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材料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歌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澳救~”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chǎn)生過精彩的詩句。這里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
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澳尽弊鳛椤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音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桑疫€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它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澳尽迸c“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的是樹,由“木”想到“木頭",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古代詩人寫詩時不是如此。
B.材料一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先立后破,破立結(jié)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結(jié)構(gòu)條理清楚。
C.材料二認為“高樹”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高樹”飽滿,“高木"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的不同之處。
D.材料二多處使用了如“可能”“似乎"“十分”“全然"等可能性或肯定性的修飾語,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體現(xiàn)了作者議論的嚴謹。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屈原《九歌》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但是二者的作用卻并不相同。
B.雖然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但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卻能把語言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就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
C.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去無幾,在藝術形象上卻有一字千金的差別。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論述“木葉"時,觀點不同,這啟發(fā)我們鑒賞詩歌可從相同意象的不同角度思考。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的觀點的一項是()
A.“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泵虾迫弧对绾嫌袘选?/p>
B.“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C.“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D.“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無名氏《庭中有奇樹》)
4.材料一認為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海棠詩社
黛玉道:“①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nóng)’,再無人占的。”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碧酱盒Φ溃骸坝辛?,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
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shù)拿捞柫?。”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大家聽說,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頭方不言語。
李紈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個好的,也只三個字?!毕Т河憾紗柺鞘裁?。李紈道:“我是封他‘蘅蕪君’了,不知你們?nèi)绾巍?探春笑道:“這個封號極好?!?/p>
寶玉道:“我呢?你們也替我想一個。"寶釵笑道:“你的號早有了,‘無事忙’三字恰當?shù)煤??!崩罴w道:“你還是你的舊號‘絳洞花主’就好。"寶玉笑道:“小時候干的營生,還提他作什么。”探春道:“你的號多得很,又起什么。我們愛叫你什么,你就答應著就是了。"寶釵道:“還得我送你個號罷。有最俗的一個號,卻于你最當。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閑散,這兩樣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貴閑人’也罷了。”寶玉笑道:“當不起,當不起,倒是隨你們混叫去罷。"
李紈道:“二姑娘四姑娘起個什么號?”迎春道:“我們又不大會詩,白起個號做什么?"探春道:“雖如此,也起個才是。”寶釵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頭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李紈道:“就是這樣好。但序齒我大,你們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說了大家合意。我們七個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作詩,須得讓出我們?nèi)齻€人去。我那里地方大,先在我那里作社?!?/p>
探春道:“只是原系我起的意,我須得先作個東道主人,方不負我這興。"李紈道:“既這樣說,明日你就先開一社如何?”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題,菱洲限韻,藕榭監(jiān)場。"李紈道:“方才我來時,看見他們抬進兩盆白海棠來,倒是好花。你們何不就詠起他來?”迎春道:“都還未賞,先倒作詩。"寶釵道:“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見了才作。②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寫情耳,若都是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p>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韻。"說著,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詩來,隨手一揭,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遞與眾人看了,都該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詩,又向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說一個字來?!蹦茄绢^正倚門立著,便說了個“門"字。迎春笑道:“就是門字韻。頭一個韻定要這‘門’字?!闭f著,又要了韻牌匣子過來,命那小丫頭隨手拿四塊。那丫頭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塊來。
丫鬟一樣預備下四份紙筆,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來。獨黛玉或撫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們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夢甜香"。如香燼未成便要罰。
一時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筆寫出,又改抹了一回,遞與迎春。因問寶釵:“蘅蕪君,你可有了?”寶釵道:“有卻有了,只是不好。"寶玉背著手,在回廊上踱來踱去,因向黛玉說道:“你聽,他們都有了。”黛玉道:“你別管我。"寶玉又見寶釵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庇窒蝼煊竦溃骸阿巯憔屯炅耍还芏自谀浅钡叵伦魇裁??"黛玉也不理。寶玉道:“可顧不得你了,好歹也寫出來罷?!闭f著也走在案前寫了。
李紈道:“我們要看詩了,若看完了還不交卷是必罰的。"寶玉道:“稻香老農(nóng)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yōu)劣,我們都服的?!庇谑窍瓤刺酱旱母迳蠈懙朗牵?/p>
詠白海棠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次看寶釵的是: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李紈笑道:“到底是蘅蕪君。"說著又看寶玉的,道是: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jié)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大家看了,寶玉說探春的好,李紈才要推寶釵這詩有身份,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們都有了?”④說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李紈等看他寫道是: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看了這句,寶玉先喝起彩來,只說“從何處想來!"又看下面道: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眾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庇挚聪旅娴朗牵?/p>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得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崩罴w道:“怡紅公子是壓尾,你服不服?"寶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這評的最公?!庇中Φ溃骸爸皇寝繛t二首還要斟酌。"李紈道:“原是依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干,再有多說者必罰。”寶玉聽說,只得罷了。
(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蘅蕪院夜擬菊花題"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黛玉引經(jīng)據(jù)典說探春是一只鹿,要讓人“燉了脯子吃酒”,而探春毫不放在心上,反而給黛玉起了“瀟湘妃子"的美號。
B.從眾人給寶玉起別號這一情節(jié)中,可以看出寶玉多樣的形象特點,也可以看出寶玉與眾姊妹的關系融洽。
C.“原系我起的意”“須得"“方不負”“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等詞句,表現(xiàn)出探春思慮周全、謙和有禮的性格。
D.四首詠白海棠的詩,探春的詩排名第三,寶玉的最次,薛寶釵和林黛玉的雖然風格比較接近,但是難分伯仲。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黛玉提議大家起別號來彼此稱呼,這樣才不俗氣,才符合詩人的身份特點,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響應。
B.句子②是薛寶釵對古人詩賦創(chuàng)作的評價,也表現(xiàn)了寶釵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要“寄興寫情”的觀點。
C.句子③是寶玉提醒黛玉交稿時間快到了,要抓緊時間完成詩稿,不要蹲在“潮地上",體現(xiàn)了對黛玉的關心。
D.句子④寫出了黛玉書寫詩稿的情景,其中“一揮而就”“擲與眾人",形象地表現(xiàn)了黛玉的才思和自信。
8.對文中“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
9.選文中李紈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有何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節(jié)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文本三:
請問為國?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故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舉積此矣,而求安樂,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時而落。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曉然獨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敵,縱不能用,使無去其疆域,則國終身無故。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焉而亡。
(節(jié)選自《荀子·君道》)
【注】①儀:指日晷儀,用日影度量時間的儀器。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驅(qū),語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驅(qū)”,指田獵時網(wǎng)設三面,留一面不設,不過分捕殺。
B.豫游,指出游,游樂。帝王秋天出巡為“豫",春天出游為“游”。
C.度,丈量的意思,與《答司馬諫議書》“度義而后動"的“度”含義不同。
D.社稷,“太社"與“太稷”的合稱,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來借指國家。
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彼其人者[A]生乎今之世[B]而志乎古之道[C]曉然[D]獨明于先王之[E]所以得之[F]所以[G]失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提出君王積累德義的十種具體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盡豫游之樂”“鳴琴垂拱",坐享其成。
B.文本二闡述了君王應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處和不推恩的害處,鼓勵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
C.文本三用氣勢充沛的排比句論述了“君”與“民"的關系,強調(diào)人民在國家政權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D.三則材料,都能針對言說對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議,因此容易被對象所接受,這體現(xiàn)了先賢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現(xiàn)實意義。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
②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读鶉摗?/p>
14.三則文本都談到了“為君之道”,但側(cè)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概括。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登岳陽樓
杜甫〔唐代〕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5.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底是為描寫洞湖醞釀氣氛。
B.頷聯(lián)是寫洞庭湖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C.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但從整體來看,與全詩聯(lián)系不緊。
D.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整首詩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感時傷世的愛國詩人形象。
16.頷聯(lián)中哪兩個字用得好?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
17.(2023高一下·江門月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點的理想是“浴乎沂"后,“,”。
(2)荀子在《勸學》中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兩句是從反面以水為例,表達了積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道:“,”,以水為例,說明君王應重視接納人才。
(3)《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這兩句話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昆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的珍品。①_____________,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后來又以蘇州為中心拓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昆曲演唱的特點是“以字行腔”,演唱時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他戲曲可以根據(jù)演員個人條件隨意發(fā)揮,②;定調(diào)、定腔、定板、定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tǒng),這為昆曲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同時也③_____________,如湯顯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這是湯顯祖《牡丹亭》中【皂羅袍】的曲詞。白先勇先生說:“昆曲就是我們后院最美的牡丹花。”
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寫林黛玉在聽到《牡丹亭》的【皂羅袍】曲詞時,心痛神癡,眼中落淚。依據(jù)你對《紅樓夢》的了解,說說《牡丹亭》為什么讓林黛玉如此傷感。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都t樓夢》第十八回元妃省親,元妃與王夫人、賈母的對話多用口語,①____,如元妃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答曰:“外眷無職,未敢擅入。"后來再問:“寶玉為何不進見?”賈母答曰:“無諭,外男不敢擅入。"母親對女兒、祖母對孫女居然說這樣的書面化語言,顯得刻板又僵化。
但這里的情境是,賈母和王夫人面對的不僅是孫女、女兒,②____,需要用一種非常嚴肅的書面化語言對答。從表面看,元妃說話情真意切,而王夫人、賈母的書面語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這種語體的差異卻暗含著禮儀的差異。貴妃對祖母和母親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可以交談,以此表現(xiàn)她的親切,且祖母和父母卻不可以如此,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一般而言,③____,這種身份和語體的差異反而表現(xiàn)出貴族階層的體恤下情,而下層則需要用合乎上層身份的語體來應答,以此顯示對上層貴族的尊重。語體的文白差異暗含著禮儀文化的等級制度,其中還進一步蘊含著情與禮、忠與孝的沖突。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下面文段是元妃與父親的對話,結(jié)合上面的文段內(nèi)容,分析父女二人的對話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賈政亦含淚啟道:“臣,草莽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征鳳鸞之瑞。今貴人上錫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遠德鐘于一人,幸及政夫婦。且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涂地,臣子豈能得報于萬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職外,愿我君萬壽千秋,乃天下蒼生之同幸也。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懣憤金懷,更祈自加珍愛。惟業(yè)業(yè)兢兢,勤慎恭肅以侍上,庶不負上體貼眷愛如此之隆恩也。"
(《紅樓夢》第十八回)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3.(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古代文化經(jīng)典包含著先賢對人生、社會、歷史的深刻思考,至今還能給我們很多啟發(fā)。閱讀這些經(jīng)典時,既要充分理解先賢的思想,也要立足現(xiàn)實,自主思考。從以下兩個話題中任選其一,闡述你的觀點。
話題一:孟子勸說齊宣王“發(fā)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對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設想,在今天看來有什么可供借鑒之處?又有哪些不足?
話題二:經(jīng)典寓言的寓意是豐富的。有人認為《庖丁解?!繁磉_了莊子“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思想,有人則認為主要是強調(diào)人要“保全天性"。
你怎么理解這寓言的寓意?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4.①“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
②“木葉"在語體上比“樹葉”莊重些。
③“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詩歌古雅,具有文化內(nèi)涵。
5.①文章引用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②結(jié)構(gòu)上采用遞進式結(jié)構(gòu),主體部分論證“木"的藝術特征及其原因,層次清晰,層層深入。
③論證方法上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列舉含“木葉”的例子,在“木葉"和“樹葉”的對比中把論證推向深入。
【知識點】說“木葉";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證特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審準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還是外部特征,審準修飾語,審準判斷的性質(zhì),是選出“正確”選項,還是“不正確"選項,是“最準確”,還是“不合文意"。其次,選定區(qū)間即找到題干與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通過與原文相關語句進行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最后,將選項與原文相關內(nèi)容進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轉(zhuǎn)述錯誤;與題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信息、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正確理解文意和題意,確定篩選范圍,然后準確把握題干信息,篩選信息題往往考查的是選項的所答是否合乎題干的所問,如果選項所答非所問,那么肯定是錯誤選項。最后要細心比照,信息有顯性信息,也有隱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實信息,也有命題者命制的作為錯誤選項的“虛假信息”。要反復認真分析比較,去偽存真,作出正確的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審題干,看清楚題目要求。如:不符合,不屬于,不適合,不能,最適合。然后找觀點,在材料中找到題干所指定的觀點內(nèi)容,這是最基本的閱讀能力。最后分析四個選項,不管題目形式怎么變,找到與觀點對應的最佳論據(jù),這一考查點實質(zhì)不會變。注意如果是選取“最"能支持觀點的,就要在對比分析中找到最合適的一項。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原因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原因分析題,首先要把握題干提示的問題及指向的文本段落等。然后根據(jù)題干要求,回讀原文,在材料中分別圈點出表原因的相關語句。最后對圈點出的相關語句進行修改整合,在此基礎上寫出規(guī)范、簡明的答案。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論點與情感角度分析其觀點的鮮明;從論證的角度,分析論證角度、結(jié)構(gòu)、方法等方面,表現(xiàn)文章分析推理的邏輯與用詞的準確,嚴密;從論據(jù)與論點關系角度分析其敘例的凝練和簡潔;從用詞,句式或修辭手法等角度,分析語語言的生動精煉或嚴謹準確。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古代詩人寫詩時不是如此”錯誤,說法絕對,原文為“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帶有推測語氣;
B.“文章先立后破”錯誤,文章先引述林庚觀點,接著批駁,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屬于先破后立;
C.“認為‘高樹’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這就是‘木’與‘樹’的不同之處"錯誤,原文說的是“‘木’就是‘樹’”“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強調(diào)二者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選項以偏概全。
故答案為:D。
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信息、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C.“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卻有一字千里的差別”錯誤,材料二的寫作目的是闡述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故答案為: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木落雁南度"的“木”寫木葉漸脫,北雁南飛的秋季景象,與“木"帶有落葉因素和疏朗的清秋氣息相同,適用于材料二;
B.“古木陰中系短篷”中的“木"寫春季的高大古樹,枝繁葉茂,綠樹成蔭,說明“木”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也表明“樹"和“木”沒有大的差別,可以反駁林庚的觀點,適用于材料一;
C.“樹陰照水愛晴柔"中的“樹”寫初夏水面上的柔枝婆娑,樹蔭深綠,與“木"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清秋的氣息不同,適用于材料二;
D.“庭中有奇樹”中的“樹"寫春天庭院嘉美的樹,滿樹綠葉,茂密花朵,生氣勃勃,沒有“木”的微黃與干燥之感,也沒有“木葉"的疏朗的清秋氣息,適用于材料二。
故答案為:B。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原因分析概括的能力。
從“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可知,“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調(diào)子短促,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
從“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可知,“木葉"在語體色彩上要比“樹葉”莊重些。
從“更為重要的是……‘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可知,“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不僅使詩歌顯得古雅,而且增添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特點的能力。
從引出話題的方式來看,由材料二第一段“‘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毒鸥琛罚救~’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來看,文章引用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從論證結(jié)構(gòu)上看,材料二采用了遞進式的結(jié)構(gòu),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第三至五段為第二部分,也是主體部分,說明了“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最后一段是小結(jié),強調(diào)理解“木"的藝術形象的重要性:一字之差,差別千里。層次分明,層層深入,條理清晰。
從論證方法來看,運用舉例論證,如“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論證“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運用對比論證,如“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將“樹"與“木”從顏色和質(zhì)地上作了對比,來論證“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答案】6.B
7.A
8.①眾人認為,黛玉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兩句詩,構(gòu)思巧妙,別開生面,與別人不同。
②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了黛玉超人的才華。
9.①李紈是年齡最大、受大家尊重的大嫂形象,她熱情好客,雖不太會作詩但善看詩評詩,為人公道不偏私。
②李紈在文中起到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線索人物。她在黛玉的啟發(fā)下,提議大家都起個別號,提議詠白海棠,督促眾人完成詩稿并評判眾人詩作。
【知識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欣賞文本的形象;紅樓夢;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古代白話小說;賞析、品味句子所蘊含的人物情感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快速瀏覽各個選項,圈畫出重點信息,然后根據(jù)選項內(nèi)容回歸原文尋找對應,篩選信息類的選項應注意是否改變原文判斷,最后根據(jù)“知識性錯誤"優(yōu)先的原則,先將有“知識性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確定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與分析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申請題干,回到原文明確定位,確定含義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以便結(jié)合上下文回答,然后找出關鍵詞,如找出有含義的字、詞、短語,比喻義、象征義、指代義、反語義、言外之意等,最后結(jié)合文本整體內(nèi)容進行理解分析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基本原則,對文中任何一個句子的理解,都應該是在句與句、句與段、句與篇的聯(lián)系中去分析認識的。如果把句子從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抽出來,與文章的整體脫節(jié),就句論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然后以人物思想情感為導向,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變化的方面,深入理解句子的深刻內(nèi)涵。最后,閱讀是思維的過程,解題也是要有思維過程的。有思維,才能有深度。閱讀水平的層次標志著思維水平的層次,要提高自己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對自己深層思維的訓練。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特點及其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作用的能力?!白饔命c”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術語來答;“體現(xiàn)點"是指這個作用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必須結(jié)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分析。在內(nèi)容方面,有對環(huán)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更具典型性;對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畫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對主題的作用:揭示(表達、寄托、暗示)……主題,點明(深化、突出、豐富)……主題;對讀者感受的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fā)讀者思考。如《祝福》中祥林嫂慘死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讀者對作品意蘊和人物命運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在結(jié)構(gòu)方面,照應前文;承上啟下;作為線索,貫穿全文;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后面情節(jié)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使情節(jié)曲折生動等。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A.“探春毫不放在心上”錯誤。從原文“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來看,探春說黛玉是“使巧話來罵人”,且叫黛玉“瀟湘妃子",而黛玉聽后則“低了頭方不言語”,可見探春還是心有芥蒂的,否則也不會用娥皇女英的典故刺得黛玉“不言語"。
B.正確。
C.“思慮周全、謙和有禮”錯誤。這些詞并不能表現(xiàn)探春思慮周全、謙和有禮的性格,她堅持首次開社就在“今日",可見她有主見且要強。
D.“風格比較接近”錯誤。從原文“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來看,李紈對黛玉與寶釵的詩評價是,林黛玉的詩“風流別致”,薛寶釵的詩“含蓄渾厚",故二人的風格不同。
故答案為:B。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線句子理解與分析的辨析能力。
A.“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響應”錯誤。原文中只能看出李紈很積極,“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nóng)’,再無人占的",其他人雖有起別號,但不能說眾人一致響應。
故答案為:A。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明確“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這句話的背景。從文中“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眾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這是眾人對黛玉詩句的評價,“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是說黛玉所做的詩句構(gòu)思巧妙,別開生面,與別人不同。這是用眾人對黛玉所做詩的贊賞,從側(cè)面展現(xiàn)黛玉超人一等的才華。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特點及其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作用的能力。
①由“我們七個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作詩,須得讓出我們?nèi)齻€人去。我那里地方大,先在我那里作社"“寶玉道:‘稻香老農(nóng)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yōu)劣,我們都服的?!笨芍罴w是賈珠之妻,“序齒我大",是寶玉的大嫂,也是眾位姑娘的大嫂,頗受眾人的尊重;她熱情好客,雖不太會作詩但善看詩評詩,為人公道不偏私。
②從情節(jié)上看,由“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nóng)’,再無人占的。"黛玉提議大家起別號,李紈積極響應,提議大家都起個別號,提議詠白海棠,督促眾人完成詩稿并評判眾人詩作,可以說她是一個線索人物,起到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答案】10.D
11.ACF
12.C
13.①我只聽說君主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曾聽說怎樣治理國家。君主是日暑儀,人民是影子;日暑儀擺放得正,影子就會正。
②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先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
14.①文本一重在強調(diào)君王應經(jīng)常思考反省,積累德義;②文本二提出君王要推己及人,推恩保民;③文本三則強調(diào)君王應樹立榜樣,愛民好士。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六國論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文言實詞是構(gòu)成文言文的主體,常見實詞數(shù)量較大,而且常常多義,用法較靈活。因此,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實詞并掌握正確的方法是推斷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含義的關鍵??忌趯W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積累,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從中找出規(guī)律,學會猜讀(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
(2)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通讀全文,弄懂大意。語感+答題策略。再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最后借助“標志”,尋找方法。題目做完后通讀一遍,憑借語法知識和語感,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點斷后的句子是否講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邏輯。要想提高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學好課本中的經(jīng)典文言課文,掌握實詞、虛詞、句法、詞法,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功底;熟讀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適當做一些專題練習,加強運用。這樣以后,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和實踐中形成。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題為單項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首先四個選項基本按行文順序設置,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且內(nèi)容屬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順序設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區(qū)間進行文題比對。其次,每個選項均是先用一個或兩個四字格式短語對人物進行概括,然后舉事例印證分析。(從身世、愛好、才華、品格、治事等方面概括傳主形象)最后,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錯誤,且該項錯誤也非全錯,而是錯只在某一小點,往往是“概括"無錯,“分析”有瑕。故在比對時可重點關注分析印證的部分文字。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讀順句子或語段,讀順了翻譯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實詞虛詞解釋要注意結(jié)合上下文推斷;翻譯時應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語序的變化調(diào)整,省略成分的補充;注意譯句的通順上口,書寫認真。古文翻譯重在直譯,字字落實。除此之外,還要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lián)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jié)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xiàn)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初讀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再做到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審設問,明方向。即審清題干,明確范圍、指向、要求;第二,讀文本,定范圍。即再讀文本,帶著“指向”篩選重要信息;第三,用技巧,組答案。即整合歸納,用自己的語言精準表達。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
A.正確。
B.正確。
C.正確。丈量。/估計,考慮。含義不同。句意: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考慮理由正當然后去做。
D“社是谷神,稷是土神"有誤,應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故答案為:D。
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那些善于治國的人,生在今天的時代卻向往著古代的政治原則。只有這種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國家政權的原因,失去國家政權的原因。
“彼其人者”,是主語,“者"后A處應該斷開;
“生乎今之世”與“志乎古之道"句式相同,以“而”連接為一句,中間不能斷開,應在C處斷開;
“曉然獨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省略主語,“曉然”“獨"都是狀語,“明”是謂語,“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是后置狀語,后面應該斷開;此外“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句式相同,句意相關,中間F處應該斷開。
故答案為:ACF。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強調(diào)人民在國家政權中至關重要的作用”錯,從“君者,儀也……故朝有餓人"“君者……原濁則流濁”可知,文本強調(diào)的是君主的導向作用,即君主對人民的影響,故應是“強調(diào)君主在國家政權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為:C。
1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①“為”,治理;“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判斷句;“景”,同“影",影子。譯文:我只聽說君主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曾聽說怎樣治理國家。君主是日晷儀,人民是影子;日晷儀擺放得正,影子就會正。
②“天下之大”,定語后置句,這么大的天下;“下",降低身份;“故事”,舊例,先例。譯文: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隨六國滅亡的先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文本一,根據(jù)“君人者……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概括為:重在強調(diào)君王應經(jīng)常思考反省,積累德義。
文本二,根據(jù)“老吾老……獨何與”概括為:提出君王要推己及人,推恩保民。
文本三,根據(jù)“君者……不可得也"“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概括為:強調(diào)君王應樹立榜樣,愛民好士。
【答案】15.C
16.“坼"“浮”用得好。①坼:分裂,洞庭湖將吳、楚兩地分開;?。浩?,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手法:想象、夸張;②這兩個字使意境更加遼闊雄渾,把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描畫出來了,景色宏偉奇麗,意境闊大。③彰顯了詩人精神空間的宏偉和遼闊,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知識點】形象、意象、意境類題目;煉字、關鍵字類題目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首先標注題目敏感點,選項中的敏感點就是與思想情感、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相關的核心詞語。其次,根據(jù)選項內(nèi)容回歸原詩尋找對應點,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問題,評價賞析類的選項要特別關注標注的敏感點是否有依據(jù)。最后,根據(jù)“內(nèi)容錯誤"優(yōu)先的原則,先將有“理解(內(nèi)容)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再考慮“賞析(手法)不當"的選項,最后確定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分析詞句含義和手法,描述情景畫面及其特點,然后結(jié)合詩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點出該字在詩句中的表達效果,再分析在結(jié)構(gòu)上的呼應關系(如果無,可忽略),最后分析讀者閱讀感受或作者的藝術創(chuàng)新點。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但從整體看來,與全詩聯(lián)系不緊”錯誤。頸聯(lián)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和個人感觸感觸是由景色引發(fā),正是由于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所以頸聯(lián)和前兩聯(lián)密切相關。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也是密切相關,個人境遇和國家命運密切相關,看到滿目瘡痍的國家,淚流滿面,同時抒發(fā)報國無門的哀傷。
故答案為:C。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坼"字,本意是分裂,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浮”字,是說日月星辰都隨著洞庭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洞庭湖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一幅氣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一“坼"一“浮”,運用想象和夸張手法,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詩人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gòu)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
這兩個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使八百里洞庭湖顯得境界更加的宏闊,彰顯了詩人精神空間的宏偉和遼闊,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
17.【答案】(1)風乎舞雩;詠而歸
(2)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3)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知識點】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題需要重點識記和正確書寫的字詞有:雩、擇、庶、德。
故答案為:⑴風乎舞雩詠而歸
⑵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⑶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不能添字、少字;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做好對于古詩文、名言名句的背誦,更要注重這些語句的默寫,特別關注文句中容易寫錯的字,從而做到準確、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8.①昆曲的流布區(qū)域②昆曲是有嚴格的四定③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名家(大師)
19.①因唱詞勾起了黛玉對自己的身世自憐。
②唱詞引起黛玉對青春易逝的傷感。
【知識點】語句連貫;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解答此題先要讀懂語段的話題內(nèi)容,根據(jù)關聯(lián)詞和位置,弄清補寫句前后句子的邏輯關系,明確補寫句子的類型。再要根據(jù)補寫處的前后句意,準確推斷,尤其注意有關關聯(lián)詞。補寫的內(nèi)容要求語境三保持:一是保持陳述對象一致,二是保持話題內(nèi)容一致,三是做到表述句式的合理性。最后進行檢查驗證,疏通文意,看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是否符合語境,是否連貫符合邏輯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將精讀和泛讀相結(jié)合,我們在閱讀名著的時候需要第一遍泛讀,大致了解這本名著的基本內(nèi)容如作者基本情況、寫作的時代背景、作品人物和情節(jié)的關系、藝術風格等等。這些基本的內(nèi)容清楚后然后再慢慢讀,可以細致的閱讀和理解。然后在閱讀名著的時候要把握好基本情節(jié),如開始、發(fā)展、高潮、結(jié)束。我們還要了解到作者的情節(jié)線索不是單一的而是比較復雜,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讀者才明白整個復雜的情節(jié)過程,看似不合理,但是又在合理之中。接著,還要把握人物形象,名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源于豐富的生活體驗,所描寫的人物不但形象性格鮮明豐富而且有層次感。這些形象描繪又是通過場景、人物語言對白、環(huán)境描寫來凸顯出來的。有些外國名著是通過多層次的描述方法來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名著的主題和意義。
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從后文“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后來又以蘇州為中心拓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可知,這是說昆曲的流布區(qū)域,故可以填入“昆曲的流布區(qū)域”。
第二空,根據(jù)上文“演唱時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戲曲可以根據(jù)演員個人條件隨意發(fā)揮"可知,昆曲的演唱有嚴格的腔格,冒號后面的內(nèi)容則具體介紹了四種限定的腔格,故可填寫“昆曲是有嚴格的四定”之類的句子。
第三空,后面的內(nèi)容“如湯顯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具體介紹昆曲演藝名家,“如”則意味著本句是對上句的解釋說明,上句是對下句的總括,故可填寫“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名家(大師)"之類的句子。
故答案為①昆曲的流布區(qū)域②昆曲是有嚴格的四定③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名家(大師)
19.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能力。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展現(xiàn)了一幅荒涼頹敗的場景。原來的“姹紫嫣紅"與現(xiàn)在的“斷井頹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禁會讓黛玉這樣沒了父母、沒了家園、寄人籬下的人想到過往父母俱全時的歡樂,與如今寄居他人檐下的凄楚。自己向往的美好愛情與婚姻,沒有父母做主,也只能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難以實現(xiàn)。所以黛玉眼中含淚,是對自己父母雙亡,無家可歸,寄人籬下處境的自傷自憐。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一句,水流而東,不為人止,時光的無情,自古而然。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再美的花,再美的人,也會隨時光流逝,花飄落,人珠黃。寫出了時光的流逝,發(fā)出了“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的感嘆。黛玉本是一個心性聰慧而又敏銳的女子,況且正值暮春落花時節(jié),她剛剛葬花而歸。這一句唱詞勾起了她對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想法,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老去,所以倍感傷心。
故答案為:①因唱詞勾起了黛玉對自己的身世自憐。
②唱詞引起黛玉對青春易逝的傷感。
【答案】20.①而他人回答卻多用文言書面語②更是皇家貴妃③高層貴族可以用口語言說
21.①元妃與父親說話時選用的是文言語體,因為父親畢竟是朝廷命官,雙方需要遵循皇家禮儀,所以她只能用文縐縐的話語來述說內(nèi)心的哀怨,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元春的素養(yǎng)與見地。
②賈政的話語全部用整肅的文言表達形式,賈政是以臣子身份和元春對話,表達對皇上的感恩和忠心,對元妃的勸說和希冀,話語中需體現(xiàn)臣子對皇家禮儀的尊重。
22.貴妃對祖母和母親可以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交談,以此表現(xiàn)她的親切,而祖母和父母卻不可以如此,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
【知識點】語句連貫;語序不當;不合邏輯;語句補寫;語句表達效果的對比、鑒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解答此題先要讀懂語段的話題內(nèi)容,根據(jù)關聯(lián)詞和位置,弄清補寫句前后句子的邏輯關系,明確補寫句子的類型。再要根據(jù)補寫處的前后句意,準確推斷,尤其注意有關關聯(lián)詞。補寫的內(nèi)容要求語境三保持:一是保持陳述對象一致,二是保持話題內(nèi)容一致,三是做到表述句式的合理性。最后進行檢查驗證,疏通文意,看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是否符合語境,是否連貫符合邏輯等。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言表達特點及原因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以從遣詞、句式及標點、整體語言風格、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作家特定風格、不同文體的語體風格等的角度來回答,再結(jié)合詞語在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內(nèi)容)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或作者思想感情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辨析與修改是借助基本的語法知識,辨析、修改常見病句如搭配不當、語序不當、否定詞使用不當、成分殘缺、成分多余、結(jié)構(gòu)混亂等。
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文段涉及到口語和書面語兩種語體,結(jié)合后文“母親對女兒、祖母對孫女居然說這樣的書面化語言”,對應“元妃與王夫人、賈母的對話多用口語",則此處是別人的回答,故應填“而他人回答卻多用文言書面語”。
②此處和前一句為遞進關系,元春為貴妃,再結(jié)合后文“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故填“更是皇家貴妃”。
③此處概括為后文“這種身份和語體的差異",“這種身份”指高層貴族,“語體"指口語,據(jù)此推出應填“高層貴族可以用口語言說”。
故答案為①而他人回答卻多用文言書面語②更是皇家貴妃③高層貴族可以用口語言說
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言表達特點及原因的能力。
結(jié)合“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今雖"“然終”等語言可知,元妃與父親說話時不再是口語,而是選用文言語體;“骨肉各方、終無意趣"等語言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哀怨。因為自己是皇家貴妃,父親是朝廷命官,二人是君臣關系,雙方都需要遵循皇家禮儀,所以她只能用文縐縐的話語來述說內(nèi)心的哀怨,而不能像在賈母、王夫人面前直言流淚。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元春的素養(yǎng)與見地。
結(jié)合“臣,草莽寒門……”“豈意……"“上錫天恩,下昭祖德”“惟朝乾夕惕……"“愿我君……”等語言可知,賈政的話語全部用整肅的文言表達形式,句首先稱“臣",可見賈政是以臣子身份和元春對話,“且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涂地,臣子豈能得報于萬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職外,愿我君萬壽千秋”等語表達對皇上的感恩和忠心,“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懣憤金懷,更祈自加珍愛。惟業(yè)業(yè)兢兢,勤慎恭肅以侍上,庶不負上體貼眷愛如此之隆恩"等語表達對元妃的勸說和希冀,話語中需體現(xiàn)臣子對皇家禮儀的尊重。
故答案為:①元妃與父親說話時選用的是文言語體,因為父親畢竟是朝廷命官,雙方需要遵循皇家禮儀,所以她只能用文縐縐的話語來述說內(nèi)心的哀怨,這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元春的素養(yǎng)與見地。
②賈政的話語全部用整肅的文言表達形式,賈政是以臣子身份和元春對話,表達對皇上的感恩和忠心,對元妃的勸說和希冀,話語中需體現(xiàn)臣子對皇家禮儀的尊重。
2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子有兩處語?。阂皇恰坝幂p松隨便的大白話可以交談”語序不當,改為“可以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交談";二是“且”不合邏輯,此處應是轉(zhuǎn)折關系,改為“而"。修改為:貴妃對祖母和母親可以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交談,以此表現(xiàn)她的親切,而祖母和母親卻不可以如此,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
故答案為:貴妃對祖母和母親可以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交談,以此表現(xiàn)她的親切,而祖母和父母卻不可以如此,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
23.【答案】例文:
尊重規(guī)律,成就精彩
古代文化經(jīng)典包含著先賢對社會、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至今還能給我們很多啟發(fā)。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他的刀十九年而“若新發(fā)于硎”。有人認為莊子于此文表達了順應自然,順應規(guī)律的哲學思想;也有人認為此文重在強調(diào)“保全天性"。而我認為,莊子此文,意在強調(diào),唯有正確認識規(guī)律,科學運用規(guī)律,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庖丁脫穎而出,靠的不是他的刀,而是他對自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其他廚師處理一頭牛,靠的是力氣,講究的是刀刃的鋒利,因而時常換刀。而庖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干的是頭腦活。憑著對牛生理結(jié)構(gòu)的了如指掌,他摸準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jié)間的空處進刀,整個過程不曾拿刀硬碰,演繹著“刀尖上的藝術”。從這說開來,不僅僅是牛,世間萬物都有其獨特的自然規(guī)律。庖丁這類尊重規(guī)律的智者,正是在“變"之中找到了“不變”的規(guī)律,方能在事業(yè)上行穩(wěn)致遠。
違背規(guī)律,不按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導致事業(yè)失敗。
當年開始建設三北防護林時,種植者們沒有充分考慮客觀規(guī)律,大面積栽種樟子松。結(jié)果不到幾年,由于突發(fā)松毛蟲害,所栽種的兩億多株樟子松大多病害死亡,造成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之前,在治沙的過程中,有部分治沙人員也曾罔顧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面積栽種楊樹,結(jié)果所栽種的楊樹半死不活,無法起到治沙的作用。這些例子告訴我們,不尊重自然規(guī)律,往往辦不成事,辦不好事。
尊重規(guī)律,就可以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
在治沙的過程中,我國治沙人員吸取了之前失敗的教訓,不會盲目采用單一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在環(huán)境較好的地方種植喬木,條件差的地方采用喬、灌、草結(jié)合,甚至以草方格的形式阻止沙丘移動,并最終取得成功。
其實,不僅僅是治沙,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完美地利用自然光照,在給旅客以舒適的同時減少了資源浪費;鄉(xiāng)村扶貧方式不一刀切,因地制宜發(fā)展相關產(chǎn)業(yè),幫助農(nóng)民精準脫貧,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效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都告訴我們一個相同的道理:唯有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唯有尊重規(guī)律,科學運用規(guī)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讓我們尊重規(guī)律,乘規(guī)律之利,扶搖直上九萬里!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本次作文題從古代文化經(jīng)典中汲取素材,首先強調(diào)古代文化經(jīng)典對今天人們的啟發(fā);其次強調(diào)閱讀經(jīng)典時,既要充分理解先賢的思想,也要立足現(xiàn)實,自主思考。對此,試題給出了兩個話題,要求學生任選其一結(jié)合當下進行思考。
話題一,要求考生針對孟子的“發(fā)政施仁"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今天看來有什么可資借鑒之處。對此,可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積極方面的影響。比如,在政治上的影響和意義:孟子“仁政”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這符合我們國家社會發(fā)展的理念,也是我們借鑒的重點。如今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經(jīng)濟上的影響和意義:孟子認為仁政就是要合理解決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問題,這在當今有著積極的意義。我們今天保障農(nóng)民擁有土地、擁有基本生存的權利,關注農(nóng)民利益,以及重視可持續(xù)發(fā)展,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的思想理念都與孟子思想類似。在教育上的影響和意義:孟子主張要向人民施與教化,認為教育對一個人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而當今我們也提出了要以科教興國,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fā)展教育。其次,可從孟子思想的不足方面展開論述,如孟子的思想是圍繞人治社會展開的,而中國轉(zhuǎn)型正是要從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人治社會存在權力沒有限制、政策不可預期、人亡政息等弊病,所以中國要想向現(xiàn)代民族國家轉(zhuǎn)型,就要從根本上改變?nèi)酥紊鐣闹卫砟J健R虼?,孟子的仁政思想作為法制設計對轉(zhuǎn)型期的中國來說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
話題二,選用了莊子《養(yǎng)生主》一文里的《庖丁解?!饭适?,主旨在于闡明保護、蓄養(yǎng)生命之主——精神,提示養(yǎng)生的方法莫過于順應自然。文章借“庖丁解?!钡墓适拢瑏肀扔魃鐣膹碗s如牛的筋骨盤結(jié),處理世事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也就是尊重規(guī)律),并持“怵然為戒"的審慎、關注的態(tài)度,還應該以藏斂(“善刀而藏之”)為自處之道,這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達到人之養(yǎng)生的目的。而這一寫作話題主要是辯證思考文章的寫作主題。對此,無論選擇哪一主題皆可,只要能找到證明自己的有力論據(jù)即可。
寫作時,對于話題一,首先應當總結(jié)指出孟子的思想包含民貴、君輕,重視老百姓的需求,然后再教化老百姓,但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統(tǒng)治階層以及封建社會的思想。其次,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角度,如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對外關系等等,結(jié)合我國現(xiàn)在的情況,如人民當家作主、精準扶貧讓老百姓人人都能吃飽飯、穿好衣,有精神追求等角度分析其優(yōu)點,同時指出不足即可。
寫作時,對于話題二,可以參照材料,從尊重規(guī)律、保全天性等的角度展開議論,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但需注意,不管是理解為尊重規(guī)律、保全天性還是其他的觀點,都要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展開論證。如,論述尊重規(guī)律,可結(jié)合我們生活中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沒有尊重的正反面案例的利弊之處展開寫作。保全天性,可結(jié)合自身的天性是否被保全,及其兩種結(jié)果之間的區(qū)別展開論證。
立意:
1.得民心以仁政為先。
2.推恩天下,仁者無敵。
3.領略古人智慧,傳承經(jīng)典文化。
4.傳承孟子思想,構(gòu)建和諧社會。
5.尊重規(guī)律,合乎天理。
6.保存人的本性,不可強行扭曲。
7.審慎思考,不可魯莽。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首先,解讀要求指令、明確寫作任務,包含作者身份、寫作對象、文體限定、主體內(nèi)容四個方面。其次,找準核心概念,厘清立意邏輯。最后,要關注命題特點,思維與高度并重??v觀近三年高考作文真題,都明顯體現(xiàn)了“彰顯立德樹人”“關注青年成長"“弘揚文化傳承”“考查理性思辨"等特點,思考作為青年學生的責任和使命,關注青年對于時代和社會、現(xiàn)實和未來的意義,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大趨勢??忌鷳獙⒆晕页砷L置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去考量,思考時代賦予青年學生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任務驅(qū)動型作文材料本身具有的思辨性需要考生在真實情境下,做到以小見大,體現(xiàn)個人深度認知,彰顯自身立場態(tài)度。結(jié)合本題,考生需要在立意行文中表現(xiàn)自身的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立足個人成長,關注時代命運。
1/1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康橋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月考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3高三上·廣豐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中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鍵在于一個“木”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木"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澳尽笨赡苁峭钢S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閂、棍子、桅桿等,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微黃與干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木"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的。如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保ā冻陿诽鞊P州初逄席上見贈》,此詩“樹"“木”對舉,和林先生的說法恰恰相反:行將枯萎的樹不用“木"而用“樹”,生機勃勃的樹不用“樹"卻用“木”。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木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一部分考點42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zhì)強化訓練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一等值線專練含解析
- 小學2025年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 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資料清單
- 工程項目安全生產(chǎn)操作規(guī)程
- 二零二五年股份制企業(yè)股東墊資及利潤分成協(xié)議3篇
- 小動物三年級作文300字
- 2024年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芯軸粗車一序作業(yè)指導書.文檔
- 第3章電阻式傳感器講解學習
- 2025年月度工作日歷含農(nóng)歷節(jié)假日電子表格版
- 山西省呂梁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題(解析版)
- 2024年市場運營部職責樣本(3篇)
- 2024體育活動區(qū)鋪沙子(合同)協(xié)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cè)丝颇恳豢荚囶}庫》
- 2024年VB程序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 2024年故宮文化展覽計劃:課件創(chuàng)意與呈現(xiàn)
- 公共交通乘客投訴管理制度
- 不銹鋼伸縮縫安裝施工合同
- 水土保持監(jiān)理總結(jié)報告
- Android移動開發(fā)基礎案例教程(第2版)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