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學案-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學案-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學案-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課程標椎】了解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以及關稅、個人所得稅制度在中國的產生和實行?!緦W習目標】1.列表梳理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情況運用唯物史觀思考關稅、個人所得稅在中國的產生、實行、影響【重點難點】重點: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難點:中國賦稅制度演變的規(guī)律【知識梳理】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1.秦漢時期(1)田賦①秦朝田賦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②漢初,田賦稅率大大降低。漢高祖實行_______的稅率,到漢景帝的時候改為三十稅一。(2)人頭稅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極重的口賦。②漢朝時,分口賦、算賦,不分男女,7-14歲每人每年繳口賦20錢,漢武帝以后加征3錢,15-56歲每人每年出算賦120錢,_______和奴婢的算賦錢還要加倍。③漢朝還征收財產稅,甚至農民飼養(yǎng)六畜都要繳稅。(3)徭役①秦漢徭役有更卒、_______、戍卒三種。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勞動。正卒役期一般是兩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2.隋唐時期(1)隋朝主要向民眾征收租調役。(2)唐朝實行________,租、調之外的役,用“庸”代替。(3)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3.宋朝(1)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往往超過正稅數(shù)倍。(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還經常再派發(fā)各種徭役。(3)王安石推行_______。4.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與兩稅法,分別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稅糧外又有“科差”。5.明清(1)明初賦稅分夏稅、秋糧兩次征收。正統(tǒng)年間,江南部分稅糧折銀征收送赴北京,稱“_________”。(2)明朝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_________。①內容: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②意義:一條鞭法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大變革。(3)清朝①內容:康熙規(guī)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實行“_________”。②意義:中國歷史上存在了約2000年的_________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二、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1.關稅制度時期內容古代①中國的關稅最早出現(xiàn)在_______時期②存在國內關稅和與國境關稅并立的現(xiàn)象近代①_________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大權也長期把持在列強手中②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告關稅自主,并公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③1928年起,國民政府通過“改訂新約”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稅率現(xiàn)代①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才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②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政務院就頒布了第一部獨立的專門的海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及其實施條例,統(tǒng)一了全國關稅制度③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④1987年,頒布《__________》,重新修訂發(fā)布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2.個人所得稅制度(1)起步: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于_______時期。(2)演變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稅條例,其中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內容,但并沒有實施。②1936年,國民政府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③在__________體制下,新中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④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⑤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經數(shù)次修訂完善,愈加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實際,對調節(jié)個人收入和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具_標檢測】1.唐中葉前,賦稅征收實物;此后實施兩稅法,開始部分征收貨幣賦稅;明中后期,在兩稅法的基礎上,推行一條鞭法將徭役也改為征銀,至此賦稅、徭役征收的貨幣化趨于一致。這種變化A.加速了紙幣的廣泛流通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買賣C.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2.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一趨勢A.促進農產品商品化 B.保證農民生產時間C.放松人身依附關系 D.消除階級對立關系3.唐初實行租庸調制,唐中期實行兩稅法,其實質都是A.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B.放松人身依附關系C.催生新的經濟因素 D.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4.“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役悉省?!鄙鲜鰞热莘从车氖茿.均田制 B.租調制 C.租庸調制 D.兩稅法5.下圖反映的是唐朝戶口變化。此史料可用來研究圖1圖2A.納絹代役的意義 B.均田制破壞的原因C.戶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D.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6.中國的耕地,從唐初的“土曠人稀”“率土荒儉”到開元、天寶年間達到八億畝左右,這種局面,即使明朝鼎盛時期都沒有突破。據此可推知,開元、天寶年間的中國A.出現(xiàn)了封建社會盛世景象 B.均田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C.政府實施兩稅法非常必要 D.租庸調制調動墾荒積極性7.“兩稅之立,則異于斯。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人丁為本,資產少則其稅少,資產多則其稅多。”材料中的賦稅制度()A.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B.是均田制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C.改變了戰(zhàn)國以來以田畝為主的賦稅制度 D.消除了封建地主與農民階級的矛盾8.唐初規(guī)定男丁16歲以上為中男,21歲以上為成丁,60歲為老。唐中宗時,成丁年齡改為23歲,唐玄宗時,以l8歲以上為中男,23歲以上為成丁,58歲以上為老。唐在年齡規(guī)定方面的這種變化體現(xiàn)的治國思想是A.輕徭薄賦 B.重男輕女 C.尊老愛幼 D.唯才是舉9.免役法又名“募役法”、“雇役法”,是宋代王安石新法之一。該法廢除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當役者交納役錢,州縣政府出錢募人應役。這一做法A.徹底解決了北宋的財政危機B.徹底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C.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D.改變了農業(yè)稅征收標準10.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