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3B/wKhkGWXzDfiAOTzKAAHpEZm-8e8121.jpg)
![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3B/wKhkGWXzDfiAOTzKAAHpEZm-8e81212.jpg)
![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3B/wKhkGWXzDfiAOTzKAAHpEZm-8e81213.jpg)
![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3B/wKhkGWXzDfiAOTzKAAHpEZm-8e81214.jpg)
![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3B/wKhkGWXzDfiAOTzKAAHpEZm-8e812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1】他,為中國海疆裝上“千里眼”、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他,面對國外的封鎖和技術壟斷。用十年科研,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隨后他將雷達研究轉向實際應用,朝海洋進發(fā),解決各個場域的電磁干擾。實現(xiàn)了中國海域監(jiān)控的全覆蓋。航天、航海、能源,這些“千里眼”保障著中國的方方面面。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劉永坦!“要不受欺負就得強國、靠科學、靠技術才能強國”——劉永坦1936年,劉永坦出生在南京的書香門第?!坝捞埂保羌胰藢λ淖T?,更懷揣著那一代人內心最深的期許。1937年,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爆發(fā),他和家人開始了長達數(shù)年的顛沛流離之路。國家蒙難,民何以安?從那時起,他便明白了“家國”的意義。1953年,十七歲的劉永坦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三時,他作為預備師資被派往清華大學深造。返回哈工大后組建了無線電子工程專業(yè)。上世紀七十年代,基于傳統(tǒng)雷達無線電波直線傳輸存在的盲區(qū)的短板。一些國家開始研制新體制雷達,目標就是越過海平線的層層迷霧,給雷達安上一雙火眼金睛。“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币粋€個歷史教訓,一次次國內外科研實力對比,讓劉永坦清醒認識到:沒有強大海防,就沒有牢固的國家安全。真正的核心技術,任何國家都不會拱手相讓,只能靠自己用智慧和奮斗去爭取。面對重重質疑,劉永坦內心始終燃著一把火:“國外能做出來,我們就一定能,只是時間和實踐的問題!”終于,致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yè)40年,帶出一支作風過硬、能攻克國際前沿難題的“雷達鐵軍”。率領團隊實現(xiàn)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的基礎上,陸續(xù)攻克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fā)揮的系列國際性技術難題,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領跑”世界,實現(xiàn)了我國對海探測能力的跨越式發(fā)展!在2018年度,劉永坦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4歲的他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于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yǎng)。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在新的時代,要強大我們的國家,要實現(xiàn)中國夢。大家都應該做貢獻?!獎⒂捞股碓诒苯南岛7?。劉永坦身上所折射出的鐵肩擔當?shù)募覈閼押筒粩嗲笏鞯目茖W精神,對科技工作者產(chǎn)生了巨大的引領和鼓舞,在大家心中,他不僅攀上了科技報國的巔峰,還筑起了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的精神高地。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2】作為劉永坦老師的學生和團隊骨干科研人員,我從1996年開始,就參與新體制對海雷達課題,先后擔任關鍵技術負責人、關鍵系統(tǒng)負責人和小型化新體制負責人,到今年,已經(jīng)快23年了。今天,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坦先生帶領團隊,在新體制雷達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奮斗、刻苦攻關的故事。創(chuàng)新:瞄準世界科技難題初見坦先生的人一般很難想象,與這位樸實謙虛的老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新體制雷達發(fā)展史。當時坦先生下決心研制新體制雷達,所面臨的情況是很不樂觀的。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jīng)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于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坦先生始終確信:自我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是突破科學難題的唯一途徑。為了爭取當時航天工業(yè)部預研部的支持,團隊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熬出了一份20多萬字的對海探測方案。這20萬字的報告可不是用什么打印機打出來的,而是最初團隊成員一筆一畫、全部手寫出來的。當時沒有計算機鍵盤屏幕輸入、打印機輸出、沒有雪白的A4紙,有的只是墨水和普通稿紙。想象一下,一頁300字,方案報告需要將近700頁,全都手寫,這是一項多么大的工作量呀!光寫廢的紙張摞一起就得有半米多高。張寧老師回憶說,那時與坦先生一起,6個人伏案研究、奮筆疾書好幾個月不眠不休,寫到手指發(fā)麻、手腕酸痛、甚至做飯時捏不住雞蛋都是常事,“喝光”的墨水瓶更是不計其數(shù),寫字快的“內功”也是那時練出來的。新體制雷達涉及了信號發(fā)射、接收、信息提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坦先生都要求大家必須實現(xiàn)理論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獲得檢驗。所以,團隊成員們都稱新體制的研究是一項“打鐵”的活,反復錘煉成千上萬次才可以通過。在反復磨礪的歲月里,有一夜醒來的靈感迸發(fā),有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脈”的陣陣狂喜,也有一連幾周毫無進展的愁云慘淡,還有一夜“驚悚”的故事。記得有位老師由于加班時間過久而“狀態(tài)恍惚”,接錯了電源?!班?”實驗室里一道亮光,電路板燒了,一團黑煙和燒焦的味道彌漫開來,我看著他被熏得漆黑的臉,又想笑、又心疼。事后,那位老師漆黑的臉成了團隊進行安全教育的“典型案例”。在坦先生的帶領下,團隊就是靠著這樣一股“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勁兒,在我國對海新體制探測領域,做出了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在完成裝備后,坦先生帶領團隊開始了長時間的運行測試。然而,新的難題再一次出現(xiàn)了:探測環(huán)境中的雜波,像火燒云一樣覆蓋了目標回波,這使得系統(tǒng)探測距離銳減到不足100公里,交付計劃甚至可能要出現(xiàn)變故,大家肩上的壓力一下子變大了,“這該如何是好”的焦躁充斥了整個團隊。雜波問題是該領域中一個世界范圍內的難題。由于現(xiàn)場地理緯度、系統(tǒng)參數(shù)等因素,在其他國家研究中并不明顯的問題,在這里變得尤為棘手,甚至可能讓雷達變成“睜眼瞎”。這時,坦先生神情從容而淡定,帶領大家一起分析雜波的來源、特性,組建若干研究小組,齊頭并進、多點出擊。我當時參與的對抗雜波混疊的信號設計,就是其中一項極具挑戰(zhàn)的工作。當時,坦先生、許榮慶老師和我是一個小組的。也正是那一個月的較真碰硬,使我真正走進了信號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各種不同形式的信號鱗次櫛比,坦先生、許榮慶老師每解釋完一種信號特性,我就“摘下來”按照新體制雷達要求進行仿真、計算。一天一夜連著一天一夜,一個結論推翻另一個結論,在每天睡覺不足6個小時的連軸轉中,寫過的程序已經(jīng)不知有多少行,下巴上的胡子也一個勁地瘋長。直到有一天,坦先生大聲喊道,“快,看看那個編碼信號的邊界條件!”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們終于整明白了!新的信號及其處理方式也由此誕生了!在坦先生的帶領下,團隊連續(xù)幾十個晝夜撲在實驗現(xiàn)場上,悉數(shù)解決了困擾團隊的難題,當再次進入到實際運行時,火紅的火燒云褪去,星星般的目標再次出現(xiàn)在湛藍的背景上,這一世界性雜波難題終于成功地解決了!至此,所有成員才真正松了一口氣。正是因為有了像坦先生這樣的定海神針,團隊才能不斷攻堅克難、屢戰(zhàn)屢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增強的國力以及正在變化的科技體制,都表明了一個注重科學研究、追求科學規(guī)律的大舞臺已經(jīng)成型。在這樣一個舞臺上,坦先生超前謀劃、實施了廣袤海域探測新體系研究。在原先對海探測技術基礎上,坦先生推動多基地、分布式、網(wǎng)絡化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化中的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的探測原理,提出混合體制、小型化體制;指導團隊研究艦載、車載等移動平臺技術,擴展新體制適用范圍,廣袤海域探測新體系在坦先生的帶領下不斷豐富和成熟。四十年里,伴隨改革開放和科技體制變革,坦先生堅信創(chuàng)新、堅持創(chuàng)新,面對世界科技難題逆流而上,用堅定而求實的科研精神作出了最美的答卷。奮斗:四十年如一日的“修煉”馬克思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四十年,既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四十年,也是身心全方位修煉的四十年。(一)破難題:一言不合就“閉關”“閉關”是坦先生和團隊對進行科研攻關時,高強度研究過程的嬉稱。當科研碰到障礙問題時,坦先生會要求成員們都坐下來,一起長時間分析和解決。這一種閉關,常常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解科學題。記得2007年的閉關修煉尤其多,當時老師已經(jīng)70多歲了,與年輕人們一樣不間斷地思考和分析,一下子就是連續(xù)幾天,那時我們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這一年的閉關里,有的年輕人在現(xiàn)場閉關的時間高達300天;有的年輕人離開剛剛出生的孩子,遠赴千里,投身現(xiàn)場閉關。暑假,對于坦先生及團隊而言,是個奢侈的詞。從1981年開始,暑假這個字眼就消失在工作的海洋里。直至37年后的今天,團隊的年輕人常常會在暑假開始前,吐槽申請一個星期的假期,然而手頭工作一忙,大家就都忘記了,直到要開學才發(fā)現(xiàn),新學年又開始了。(二)搞后勤:廚子司機“樣樣通”我清楚地記得,為了方便外場試驗,所里就配備了一輛11座的綠色通勤試驗兩用車。為了節(jié)約成本,沒有專職司機,那時有駕照的幾個教授就成了大家往返試驗場、接送到訪協(xié)作單位人員的“師傅”,甚至從威海到蕪湖900公里的路程一整天也都能堅持下來,被大家戲稱“教授兼職司機”。做飯是團隊每個成員的必備技能。在外場,教授們還有幾個別稱:“教授采買、教授廚師”。住在海邊廢棄住宅時,沒有專職廚師,教授們親自買菜、炒菜、做飯。到了周六晚上,教授們各顯神通,天南地北的菜肴不斷端出來。普通的食材,加上還沒有練到“精湛”的廚藝,吃起來倒是別有一番滋味。坦先生和我們一起,坐下來一邊品嘗,一邊討論,“美食匯”變成了討論會。(三)渡難關:風雨不動“安如山”時間地點回到在海邊聯(lián)調階段。為了節(jié)約開支,坦先生帶著我們在試驗場就近找到了一座廢棄度假村里的三層小樓,屋外茅草半人高,屋里年久失修,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流小河。臺風一來我們還得全部轉移,真正體會到了“床頭屋漏無斷絕,長夜沾濕何由徹”。坦先生常說,科研就是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要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海邊的日子,最深刻的記憶主要來自于蚊子。南方雨水多,荒郊野外蚊子個頭大、體力好、很“饑渴”,每晚都頂著海風、成群結隊來“拜訪”!如果晚上不小心把胳膊靠蚊帳邊上,早上起來整個胳膊就都得腫的像紅薯一般粗。最后我想說的是,團隊取得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和無私付出。由于長時間出差聯(lián)調,在孩子眼里,爸爸的形象很多時候是模糊的。有的孩子曾經(jīng)問媽媽,“我的同學從沒有見到爸爸來接我放學,會不會以為我是單親家庭呀!”得知此事,心中頓時五味雜陳,正是家人的支持成就了我們、成就了今天。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83歲的坦先生依然帶著強烈的愛國初心和奮斗使命,帶著團隊成員,不斷迎接新的挑戰(zhàn),攀登新的高度??蒲袥]有終點,報國沒有終點,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坦先生作為我國新時代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也必將激勵科研工作者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堅持不懈的奮斗。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3】八百壯士”精神鑄就強國夢想——走近坦先生的愛國奮斗故事宗華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每一次翻開哈工大的歷史,每一次聆聽坦先生的故事,我都會被深深打動。是什么,讓他從烽火連天中走來,一生堅持家國情懷、矢志科技報國;是什么,讓他上下求索,在山重水復中追尋柳暗花明?是什么,讓他40年執(zhí)著堅守,帶出一支“雷達鐵軍”?又是什么,讓他在耄耋之年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想,是為了黨和人民的需要,是源于“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扎根東北,艱苦創(chuàng)業(yè),拼搏奉獻,把畢生都獻給了共和國的工業(yè)化事業(yè)”的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這種精神是哈工大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哈工大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師生員工在重重困難中堅持奮斗的力量源泉。正是這種精神,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明確了奮斗初心和歷史使命,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祖國的需要,讓他心中萌發(fā)“科技報國”的理想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風雨飄搖,烽煙四起。特殊歲月里的童年經(jīng)歷,讓劉永坦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然而,生活在內憂外患的亂世,無論什么樣的家庭,都無法擺脫那揮之不去的陰霾和苦難。國家蒙難,民何以安?1937年發(fā)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余年的逃難生涯?!澳欠N苦深深印在腦海里”?!坝捞埂辈粌H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愿,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芭l(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他永遠不會忘記在昏暗的菜油燈下聆聽母親用慈祥動人的聲音誦讀詩詞和講解家國大義時的激情;永遠不會忘記父親常常告訴他“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的語重心長。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lián)??!蓖甑目嚯y記憶,讓劉永坦從小就有了自強、強國的夢想。他堅信,科技可以興國,必須自己強大起來,國家才能有希望,要不然人民就會受欺負。也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支撐著他60年埋頭科研、教書育人,一直為國防和電子工程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鞠躬盡瘁。祖國的需要,讓他選擇扎根邊疆,逆境中不懈求索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在逆境中不停止跋涉,在失敗中不放棄奮斗。那就是祖國的需要,精神的力量。愛國奮斗是哈工大人與生俱來的精神品格與初心追求。從扎根邊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八百壯士”,到群星閃耀、屢創(chuàng)奇跡的“航天人”群體,哈工大人把“愛國”化為具體行動,把“奮斗”融入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源源不斷為哈工大的血脈中注入“始終與國家發(fā)展同向同行、為了祖國的需要奉獻一切”的紅色基因。1950年,哈工大回到新中國的懷抱,承擔著推動我國舊教育體制改革、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歷史重任。一大批有志青年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五湖四海匯聚到哈工大,主動選擇扎根邊疆、銘記重托、艱苦創(chuàng)業(yè),將畢生都奉獻給了共和國工業(yè)化事業(yè),為新中國工業(yè)體系建設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7.5歲、幾乎承擔全部教學和科研任務的800余人的教師隊伍被稱為哈工大“八百壯士”。這個響當當?shù)娜后w成就了哈工大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很多人成為專業(yè)創(chuàng)始人、奠基者,成為學界泰斗和一代名師。劉永坦就是其中一員。1953年,劉永坦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哈工大,從江南來到東北。經(jīng)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后,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1965年春,劉永坦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zhàn)。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制任務,就于1970年插隊落戶到黑龍江省五??h。積肥、種地、插秧,他的工作與無線電暫時“絕緣”。然而,深諳歷史進程的他非但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愈挫愈勇、歷苦彌堅。因為他知道,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波折,處于逆境之中的個人必須經(jīng)得起考驗。他說:“愛國就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國家,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不都是這么辛勤勞苦嗎?我有什么好抱怨的?黨和國家培養(yǎng)我們花了很多心血,我們遲早會有用武之地?!狈敝氐乃飫谧鳑]有使他消沉下去,反而激勵他做起了“合格的農(nóng)民”。直到1973年,他才重回學校,重新開啟了“科技報國”夢想的新篇章?!皥猿帜愕睦砟?,努力實踐,克服途中的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焙髞肀粠熒H切稱為“坦先生”的他,在培養(yǎng)學生時經(jīng)常用這句話激勵學生的學習愿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意識。祖國的需要,讓他找到奮斗的方向,“一生磨一劍”信仰如太陽,信念如旗幟,目標如火炬。穿越時空,追尋著坦先生的足跡,我感受到了一種震撼靈魂的精神力量。今天,我們只看到坦先生3次登上國家科學技術獎領獎臺的榮光,然而榮耀的背后,是無數(shù)的不眠之夜和艱苦卓絕的付出。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干,一待就是幾個月;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環(huán)境惡劣的廢棄民房里揮汗如雨,常常通宵達旦?!坝兄菊?,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40年里,坦先生帶領他的團隊,硬是把冷板凳坐熱,打造了一支響當當?shù)摹袄走_鐵軍”,為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校長周玉在最高獎答辯現(xiàn)場深情講述了劉永坦院士帶給自己的三次感動,他說:第一次感動是我在英國做高級訪問學者時,了解到劉院士當年抱著強國信念,毅然歸國、屢破難關、為國鑄就科技重器的奮斗故事。第二次感動是在最高獎申報的三次答辯中,包括我們、專家們和所有在場同志三次都被劉永坦院士的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所深深觸動。第三次感動是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時,突然想到,我作為一個晚輩,親眼看到劉老師從黑發(fā)變白發(fā)的頑強拼搏。劉老師的精神和情懷感動了整個哈工大。今天,以坦先生為代表的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成為哈工大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共同價值追求。校黨委書記王樹權在講話中曾說,在哈工大,“八百壯士”既是一個群體的代名詞、也是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既是“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校訓的締造者,也是校訓的踐行者;既是哈工大精神的源頭活水,也是哈工大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既是哈工大校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也是哈工大百年發(fā)展的力量源泉。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生逢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在哈工大這片熱土上成長,是我們的幸運,更是我們的幸福。我們將繼續(xù)沐著哈工大“八百壯士”的光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不負這美好的青春,不負這偉大的新時代!謝謝大家!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4】出生于1936年12月的劉永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致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yè)40年,率領團隊全面自主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的基礎上,陸續(xù)攻克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fā)揮的系列國際性技術難題,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領跑”世界,實現(xiàn)了我國對海探測能力的跨越式發(fā)展,是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的奠基人,對海遠程探測技術跨越發(fā)展的引領者。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繼續(xù)為筑起“海防長城”貢獻力量。劉永坦教授分別于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1月8日,因在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研制中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82歲的劉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上。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改革開放第一批出國人員,看到國家落后的巨大差距,更加激勵他立志科技報國,發(fā)憤圖強。他提出,“向海而興、背海而衰”。沒有強大的海防,就沒有穩(wěn)固的國家安全。核心技術必須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和奮斗拼出來、干出來!他從國外回來后,就和他的團隊開啟了這項與國際同步的對海新體制雷達的研制工作,一干就是一輩子。沒有任何成熟理論和技術可供借鑒,他們就自力更生,組織國內優(yōu)勢力量組建團隊,建立自己的雷達實驗系統(tǒng),從理論到實驗反復驗證,成功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fā)揮的一系列國際性難題,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極少數(shù)擁有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劉永坦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5】“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zhàn)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桿、學習的楷模、奮斗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yǎng)造就大批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出大師?!惫枮I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賀信精神為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fā)揚以劉永坦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扎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奮發(fā)作為、追求卓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械設備進口物流代理協(xié)議
- 劇院改造貸款協(xié)議
- 廣告牌運輸與安裝合同
- 服裝物流服務協(xié)議模板
- 展覽館混凝土配送承包協(xié)議
- 國際體育用品居間協(xié)議
- 咖啡館裝修合作協(xié)議
- 爬升模板滑膜施工方案
- 便利店水電改造合同
- 上交所質押回購合同范例
- 閱讀理解特訓卷-英語四年級上冊譯林版三起含答案
- 國庫集中支付培訓班資料-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及業(yè)務操作教學課件
- 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詩詞寫作入門課件
- 2023年上海青浦區(qū)區(qū)管企業(yè)統(tǒng)一招考聘用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高一物理期末考試卷(人教版)
- 2023版押品考試題庫必考點含答案
- 空氣能熱泵安裝示意圖
-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檢驗批填寫全套表格示范填寫與說明
- 最新《工會基礎知識》試題庫及答案1000題【完美打印版】
- 辦公家具項目實施方案、供貨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