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山東省濰坊市濰坊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濰坊七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原卷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新媒體的媒介形態(tài)層出不窮,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社會思維習慣、傳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體對傳播時效的推進,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jié)奏??旃?jié)奏、高效率成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體的全時性特點不得不使人們時時保持一種待命狀態(tài)。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對人們的思維習慣也帶來沖擊,譬如,上網(wǎng)搜索成為不少人解決問題的途徑,因而記憶策略也發(fā)生變化,更多的選擇記憶重要的信息點和信息的獲取路徑。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對傳統(tǒng)傳媒形式是一種解構(gòu)。其話語方式更多地表現(xiàn)出反規(guī)則、碎片化、去中心的特點。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構(gòu)現(xiàn)有的語法規(guī)則和話語結(jié)構(gòu),但是同時新媒體也通過對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種新的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在解構(gòu)權威的同時也在建構(gòu)新的話語體系。當然,傳播渠道的急速擴展,也必然造成冗雜、無效的信息充斥傳輸媒介,降低人們參與的熱情。

新型移動終端的出現(xiàn)、物聯(lián)網(wǎng)等迅速發(fā)展,人與物的直接“對話”越來越常見?;ヂ?lián)網(wǎng)即時通信、視頻聊天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與人的交流變成了“人—物—人”的互動,手機、電腦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體給社會交往帶來了方便,但在享受技術優(yōu)勢時,也要防止人的異化,人創(chuàng)造了新的傳播技術,不該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所控制,要防止為物所役。

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化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收獲就是表述渠道的擴展,每個人都被賦予了自我表述和社會參與的權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聲音被傳遞。但是渠道的擴展并不一定會帶來良好的傳播效果,在眾聲喧嘩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而不僅僅是能夠表述,成為新媒體帶來的新挑戰(zhàn)。同時,渠道的多元,要求傳播內(nèi)容的豐富和高質(zhì)量,而信息相對過剩與優(yōu)秀資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問題。新媒體造就的趨向無限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會將人們引向精神的泯滅。一切處于矛盾中,等待著我們抉擇和妥善處理。

(摘編自《網(wǎng)絡對思維方式及思想發(fā)展的正負面影響》)

材料二:

麥克盧漢在研究廣告時發(fā)現(xiàn),信息時代的生產(chǎn)中,商品本身越來越具有信息的性質(zhì),成本中相當部分用于廣告預算。商品的好壞不僅取決于質(zhì)量,并且越來越取決于它在消費者頭腦中所營造的形象。以旅行為例,旅行的過程與其說是在欣賞新的環(huán)境,不如說是在尋找已經(jīng)在媒介里獲得的想象,用實物來驗證自己想象中的符號。于是“世界本身成為一個博物館,館中的藏品是在別的媒介里曾經(jīng)見過的”。

這些吉光片羽的論述,提出了電子媒介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的世界被符號化了,我們所接觸的不再是世界本身,僅僅是一些象征符號。我們借助這些符號來構(gòu)建起對世界的想象,建構(gòu)起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比如一雙耐克的球鞋,在我們眼中,它并不只是一雙鞋,那個商標讓我們聯(lián)系到喬丹、美國、潮流——當然,它的價格也會比一般的國產(chǎn)球鞋貴很多,盡管它們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廠。我們所消費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個建構(gòu)的品牌故事。

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進一步發(fā)揮了麥克盧漢這一思想。他提出,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擬像的世界,真與假很難區(qū)分。有時“假”的擬像甚至會比“真”的還要真,稱為“超真實”。比如電影《黑客帝國》就是按照這種哲學理念創(chuàng)作的。人們以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實只不過是身上插著無數(shù)導管生活在營養(yǎng)液里,但是這個想象中的“母體”真實得讓人流連忘返,甚至不愿面對痛苦的現(xiàn)實。

(摘編自《電子媒介時代世界認知的途徑》)

材料三:

在傳統(tǒng)社會中,社會教化主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團體、教堂來實現(xiàn)。而在最近的半個世紀,大眾傳媒越來越成為社會教化的重要手段。國外的研究表明,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yè)的12年中,兒童要觀看長達5000小時的電視節(jié)目,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時間大約18000小時,而同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只有12000小時。

媒介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核心。從傳統(tǒng)的印刷媒介到不斷完善的電子媒介,它們和它們承載的信息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社會個體的認同。在此意義上,媒介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的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媒介以其無處不在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周圍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們很難做到真正自發(fā)地、不受媒介文化影響和媒體描述方式干預地來觀察和認識世界。媒介被稱為“第二課堂”,一方面邊緣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對體制化的學校教育形成沖擊和挑戰(zhàn)。

媒介與信息的結(jié)合導致信息的極大豐富。面對不可確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對信息傳播加以規(guī)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眾本身媒介素養(yǎng)以自救。

所謂媒介素養(yǎng)是指使用和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亞在20世紀70年代將媒體素養(yǎng)教育作為抵制西歐和好萊塢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過法令使媒介素養(yǎng)教育成為每一個學生從幼兒園到12年級教育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美國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電視技巧為切入點,開始了媒介素養(yǎng)教育,并逐漸納入教育體制。中國內(nèi)地新聞傳播學界從1994年起,將公眾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初衷和目標即是培養(yǎng)公眾對大眾媒介動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識,致力于對大眾媒體商業(yè)和宣傳手段、技巧進行公開揭示,以此來匡時救弊。因為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的信息系統(tǒng),并非完全自足自為,而是組織的產(chǎn)物,有自身的利益訴求。隨著人們對媒介功能和影響的認識不斷深入,現(xiàn)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內(nèi)涵,已經(jīng)由單純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漸擴展到增強對媒介認識、識別和運用能力提高的層面,即獲取、分析、評價與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編自陳力丹《提升媒介素養(yǎng)》)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媒體的發(fā)展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jié)奏,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使得人們的記憶退化,只記住信息點和路徑。

B.電子媒介時代,世界被符號化,人們僅僅借助抽象符號來建構(gòu)起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去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

C.媒介成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核心,被稱為“第二課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于無足輕重的邊緣地位。

D.針對新媒體帶來的問題,材料一認為需要妥善處理,而材料三重點從提高大眾自身素養(yǎng)方面給出了建議。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傳播方式上,新媒體的優(yōu)點是能夠建立一種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和建構(gòu)新的話語體系。

B.人們可能被自己創(chuàng)造出的新技術所控制,這是“人—物—人”的互動交流方式所導致的。

C.有了發(fā)聲渠道并不能保證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因此要提高表述質(zhì)量,使之成為優(yōu)秀資源。

D.信息時代,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費者頭腦中所營造的形象,是商品營銷的手段。

3.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體現(xiàn)具有“媒介素養(yǎng)”的一項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來臨,針對喝白酒、抽香煙能預防病毒的說法,有人查看其發(fā)布渠道,發(fā)現(xiàn)是朋友圈傳播,再向醫(yī)生求證,知道是假的。

B.某位青年學生的手機中安裝《澎湃新聞》等權威媒體、知網(wǎng)等專業(yè)資料文獻網(wǎng)站、知乎等智能軟件,從大量信息中篩選有效信息。

C.有人曾用手機不停地刷微信、發(fā)微博、打游戲,發(fā)現(xiàn)這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讀書和學習時主動關機。

D.“小豬佩奇”卡通形象備受兒童喜歡,有人進一步改編,如塑造小豬佩奇文身、怪異發(fā)型等,一些家長及時屏蔽這種卡通形象。

4.請簡要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三在論證結(jié)構(gòu)上有何不同。(4分)

5.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回答。(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父親離休

石鐘山

父親在當滿了四十七個年頭的軍人后,終于離休了。

從十五歲參軍那天起,父親一直預感到,遲早有一天,自己會戰(zhàn)死在沙場上。父親打過無數(shù)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國民黨打,后來在朝鮮戰(zhàn)場又和美國人打,一路拼殺過來的父親,不僅沒有戰(zhàn)死于沙場,反而在戰(zhàn)爭中壯大了起來,后來竟當上了軍區(qū)的副司令,這也是父親從沒想過的。沒有獻身于戰(zhàn)爭的父親,終于老了嘞,無可奈何地住進了干休所。

有好一段日子,父親坐臥不寧,如同困獸似的背著手,從這屋走到那屋,然后又從那屋到另外一個房間,腳步顯得凌亂而又拖沓。父親的血壓高,母親不放心,不管他來到哪屋,母親都跟在后面。父親一見母親這樣便氣不打一處來,朝母親吼:跟著我干啥,我又不是小偷。

母親辯白:老石呀,我沒跟著你,我是怕你的病。

父親:我的病咋的了,我這不是好好的么,別說活十年,二十年也沒問題,老在家待著還不得把人憋死。

母親就憂郁地望著父親,她真怕父親憋出什么毛病來。

父親長嘆一聲,幾步來到客廳,又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抬眼望著窗外。此時的窗外陽光普照,一派風和日麗。樹上落著兩只鳥,不知深淺地鳴唱著。父親想起了他曾經(jīng)的辦公室窗外,也有一片茂盛的樹瘋長著,樹上也經(jīng)常落著鳥,經(jīng)常高高低低地唱,那時父親的心情是愉悅的,累了的父親。時常伸個懶腰。踱到窗前。逗樹上的鳥。那時,父親的日子是多么充實呀。此時,父親已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寧靜和平和,他奮力地揮舞雙臂沖樹上的鳥吼:滾。再叫老子斃了你們。

這是父親的一句口頭禪,已經(jīng)說了好多年了。當連長時他說:沖上去,把小日本拼掉,拼不掉小日本,老子就斃了你們。當團長時說:一營長,限你半小時之內(nèi),把高地給我拿下來,拿不下高地老子斃了你。師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軍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

他的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經(jīng)常在家里鬧得雞犬不寧。父親回來時,孩子們管不住自己的天性,仍瘋?cè)贼[,父親就吼:都住嘴,再吵再哭,老子就斃了你們。孩子們起初不怕,待父親真的掏出手槍,把烏黑幽深的槍口對準他們時,他們都害怕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父親在家,他們個個都噤若寒蟬,從不敢大聲說話。三個孩子一直到長大成人,心里仍懼怕著父親,離父親遠。父親不在乎這些,那時他哪有工夫和一群孩子們說長論短。

此時,父親卻第一次想起了他的三個孩子。他轉(zhuǎn)過頭沖母親說:三個孩子好久不來了吧。

母親不解地望著父親,樣子顯得惶惑而又謹慎。父親說:讓他們來吧,熱鬧熱鬧。

這是父親第一次說這樣極具人情味的話,為了這句話,母親差點感動得流下淚來,哽咽地說:老石呀,那你就打個電話吧。

你打,你打,還是你打。父親此時的神情顯得有些羞澀,他不是不想打,是還沒學會給孩子打電話,不知在電話里該沖孩子們說點什么,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孩子們家里的電話號碼。父親紅頭漲臉地把電話推給母親,于是母親就用一雙激動得發(fā)顫的手撥打電話。

孩子們答應了,母親興高采烈地到菜市場去了一趟。父親也顯得有幾分激動和不安,背著手在幾個房間里踱來踱去,也不時地來到廚房門口和正在擇萊的母親說上兩句,父親說:咱那幾個孫子、孫女都長大些了吧。在這之前,這些話題都是父親不屑掛齒的,母親在歷數(shù)孫子外孫女的時候,話題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間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他不住地點頭,似在聽下級匯報什么大事,他聽得很認真,其間不住地點頭。

臨近傍晚,父親顯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鏡子,同時不停地梳理頭發(fā)。孩子們上樓的腳步聲響起時,父親正穩(wěn)穩(wěn)地坐在沙發(fā)上,他在辦公室或家里接見下級或別的什么人時,總是穩(wěn)穩(wěn)地坐在沙發(fā)上看手頭上的文件,連眼皮也不抬一下。起初父親一直那么坐著,他以為自己也會那么一直坐下去,當母親樂顛顛去開門時,父親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向門口走了兩步,神情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還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門口,擺出一副恭迎的樣子。

小兒子一身戎裝地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突然覺得他順眼而親切,竟伸出手在兒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孩子受寵若驚地沖父親咧了咧嘴。

飯是女兒做的,晚餐時,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把飯吃得那么快,而是和兒女一道饒有興趣地把飯吃下去。在這期間,大兒子的手機響了兩次,父親就指示說:在家里你把那玩意兒關了。大兒子就關了手機。

總之,這次家庭聚會很成功。

父親最后指示:星期日,都過來聚一聚,把孩子們都帶來呀。

三個孩子喏喏點頭??蛷d里又空蕩冷清下來,父親心里卻踏實多了,他第一次坐在沙發(fā)里和母親饒有興致地看了一部電視劇。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概述父親的從軍經(jīng)歷,那些戰(zhàn)爭的硝煙和歷史的記憶成為故事展開的一種特色背景。

B.“無可奈何”“坐臥不寧”等詞語形象地寫出父親離休時以及離休后處于心理調(diào)適期的特殊狀態(tài)。

C.父親渴望見到孩子們,卻不知如何去做,母親給孩子們打電話,為后面的家庭歡聚拉開了序幕。

D.父親覺得小兒子“順眼而親切”并“拍了一下”他,是因為小兒子一身戎裝勾起了父親回憶。

7、下列對文本語言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畫線句子以“那時”“此時”對舉,承上啟下,體現(xiàn)了父親此時的失落和煩躁。

B.口頭禪“老子斃了你(們)”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父親性格上的簡單粗暴。

C.文中兩處“破天荒”寫出父親態(tài)度的變化,由此看出父親對天倫之樂的渴盼與珍惜。

D.文末客廳的“空蕩冷清”與父親的“踏實”形成反差,凸顯出父親內(nèi)心的喜悅。

8、在得知孩子答應回家后,父親的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簡要分析。(4分)

9、父親是一名軍官,在創(chuàng)作時卻沒有著力描寫其作為軍人果敢剛毅的一面,而是選擇了其離休后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寫,這樣選材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小說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李斯論[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①《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②,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shù)世,兼并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③無與者④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①燔:焚燒。②告坐之過: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③宴然:安逸的樣子。④無與:不參與,即不在其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B.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C.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D.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卿:荀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世人尊稱“荀卿”。曾游學于齊,三為祭酒,后赴楚國為蘭陵令,著書終老于楚。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B.《詩》: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是我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后刪定為305篇,所以又被稱為“詩三百”。

C.三代:文中的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該詞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之后,“三代”的含義才開始包括了東周。

D.五刑:本義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這里指李斯受腰斬之刑。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門見山,擺出蘇軾的觀點,然后通過對秦發(fā)展歷史的分析,駁斥了蘇軾的謬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證嚴密,逐層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論。

B.由論李斯事秦進而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diào)為臣者對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不應為自身的富貴而阿附甚至助長之。

C.蘇軾認為李斯以荀卿之學輔佐秦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則認為李斯是完全舍棄了荀子的學說,李斯的做法只不過是追隨時勢罷了。

D.認為“設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是李斯“趨時”的有力證據(jù)。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2)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

14、寫作《李斯論》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5~16題。

亥年殘秋偶作①魯迅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②。

老歸大澤菰蒲③盡,夢墜空云齒發(fā)寒。

竦聽荒雞④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⑤。

①亥年,即乙亥年,公元1935年;魯迅于翌年去世。殘秋,秋末冬初。此詩于同年12月5日,書贈好友許壽裳。②千官:眾多的官員。③菰蒲:菰,一種水生植物。蒲,一種水生植物。④《詩經(jīng)·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睂戯L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雞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會里不乏有識之士。⑤闌干:指星斗橫斜貌。比喻夜將盡,天將破曉。

15、下面對詩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標題“殘秋”既寫出當時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又喻指當時時局。

B.首聯(lián)中的“春溫”指的是春天的消息,和“秋肅”形成對比。

C.頸聯(lián)表述年老歸去水畔和菰蒲一起的夢想也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

D.全詩情感與“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一句有共通之處。

16、本詩是魯迅先生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情感豐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有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根據(jù)語境填寫下列空白處

(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說“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蘇洵的《六國論》中說“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用六國破滅的教訓諷刺北宋賂遼。

(2)《諫太宗十思疏》中用“,”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堅持到最后的。

(3)《答司馬諫議書》中以“,”為論證的立足點,對保守派的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水。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huán)路西側(cè)人行道。這條環(huán)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熱了,只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著油光,讓人饞涎欲滴。

“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

看我在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之間猶豫,一個女孩子走過來,用手里的筷子和盤子向門外指了指,對我建議。店門外擺了幾張桌子,那里肯定涼快,可是我固執(zhí)地挑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讓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凈,然后要了六個門釘肉餅和兩碗小米粥。

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李時珍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編成這部藥學經(jīng)典——《本草綱目》。

B.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

C.到山上打柴的記憶是幸福而快樂的——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

D.你不能用這么簡單的方式對待一個人——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睆恼Z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述效果更好?(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1937年,毛澤東在陜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講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jù)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蓖醺蝗氏壬鷮Υ俗隽霜毜降姆治?,認為毛澤東同志之所以視魯迅為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是從魯迅思想對于中華民族及其精神發(fā)展的實際意義進行評價的,而魯迅之所以成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精神素質(zhì)便使他徹底擺脫了傳統(tǒng)的奴隸性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閱讀下面三句話,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①魯迅先生說:“無論什么事,如果連續(xù)搜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p>

②歌德在談到積累材料時說:“我在這一點上就像一個人在年輕時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銀幣和銅幣,年歲愈大,這些錢幣的價值也愈高。到了最后,年輕時的財產(chǎn)在面前塊塊都變成了純金?!?/p>

③一位歷史學教授曾給學生講:“如果你能搜集兩萬張卡片,就可以在歷史界成為權威。”

這三句話既有共同點又各有差異。請分別回答:

(1)這三句話談論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魯迅側(cè)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側(cè)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歷史學教授側(cè)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1年11月3日,顧誦芬和王大中兩位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包括這兩位獲獎者在內(nèi)的歷屆獲獎者,如吳文俊、袁隆平、黃昆、程開甲、于敏、趙忠賢、侯云德、王澤山等等,其中許多人的名字并不為大眾所熟知。他們幾十年埋頭耕耘,對外界而言,似乎名氣很??;他們即使受國家表彰,享有崇高榮譽,依然心懷謙遜,把自己看得很小。但同時,他們身上還有著很多“大”∶他們貢獻巨大,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科技的發(fā)展;他們志向遠大,奮勇爭先趕超國外;他們胸懷博大,不計名利,一心為國為民。

中國科學家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小”和“大”,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和現(xiàn)實,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濰坊七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考語文試卷·解答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新媒體的媒介形態(tài)層出不窮,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社會思維習慣、傳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體對傳播時效的推進,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jié)奏。快節(jié)奏、高效率成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體的全時性特點不得不使人們時時保持一種待命狀態(tài)。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對人們的思維習慣也帶來沖擊,譬如,上網(wǎng)搜索成為不少人解決問題的途徑,因而記憶策略也發(fā)生變化,更多的選擇記憶重要的信息點和信息的獲取路徑。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對傳統(tǒng)傳媒形式是一種解構(gòu)。其話語方式更多地表現(xiàn)出反規(guī)則、碎片化、去中心的特點。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構(gòu)現(xiàn)有的語法規(guī)則和話語結(jié)構(gòu),但是同時新媒體也通過對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種新的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在解構(gòu)權威的同時也在建構(gòu)新的話語體系。當然,傳播渠道的急速擴展,也必然造成冗雜、無效的信息充斥傳輸媒介,降低人們參與的熱情。

新型移動終端的出現(xiàn)、物聯(lián)網(wǎng)等迅速發(fā)展,人與物的直接“對話”越來越常見?;ヂ?lián)網(wǎng)即時通信、視頻聊天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與人的交流變成了“人—物—人”的互動,手機、電腦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體給社會交往帶來了方便,但在享受技術優(yōu)勢時,也要防止人的異化,人創(chuàng)造了新的傳播技術,不該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所控制,要防止為物所役。

媒體形態(tài)的多元化帶來的最為直接的收獲就是表述渠道的擴展,每個人都被賦予了自我表述和社會參與的權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聲音被傳遞。但是渠道的擴展并不一定會帶來良好的傳播效果,在眾聲喧嘩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而不僅僅是能夠表述,成為新媒體帶來的新挑戰(zhàn)。同時,渠道的多元,要求傳播內(nèi)容的豐富和高質(zhì)量,而信息相對過剩與優(yōu)秀資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問題。新媒體造就的趨向無限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會將人們引向精神的泯滅。一切處于矛盾中,等待著我們抉擇和妥善處理。

(摘編自《網(wǎng)絡對思維方式及思想發(fā)展的正負面影響》)

材料二:

麥克盧漢在研究廣告時發(fā)現(xiàn),信息時代的生產(chǎn)中,商品本身越來越具有信息的性質(zhì),成本中相當部分用于廣告預算。商品的好壞不僅取決于質(zhì)量,并且越來越取決于它在消費者頭腦中所營造的形象。以旅行為例,旅行的過程與其說是在欣賞新的環(huán)境,不如說是在尋找已經(jīng)在媒介里獲得的想象,用實物來驗證自己想象中的符號。于是“世界本身成為一個博物館,館中的藏品是在別的媒介里曾經(jīng)見過的”。

這些吉光片羽的論述,提出了電子媒介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的世界被符號化了,我們所接觸的不再是世界本身,僅僅是一些象征符號。我們借助這些符號來構(gòu)建起對世界的想象,建構(gòu)起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比如一雙耐克的球鞋,在我們眼中,它并不只是一雙鞋,那個商標讓我們聯(lián)系到喬丹、美國、潮流——當然,它的價格也會比一般的國產(chǎn)球鞋貴很多,盡管它們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廠。我們所消費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個建構(gòu)的品牌故事。

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進一步發(fā)揮了麥克盧漢這一思想。他提出,這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擬像的世界,真與假很難區(qū)分。有時“假”的擬像甚至會比“真”的還要真,稱為“超真實”。比如電影《黑客帝國》就是按照這種哲學理念創(chuàng)作的。人們以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實只不過是身上插著無數(shù)導管生活在營養(yǎng)液里,但是這個想象中的“母體”真實得讓人流連忘返,甚至不愿面對痛苦的現(xiàn)實。

(摘編自《電子媒介時代世界認知的途徑》)

材料三:

在傳統(tǒng)社會中,社會教化主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團體、教堂來實現(xiàn)。而在最近的半個世紀,大眾傳媒越來越成為社會教化的重要手段。國外的研究表明,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yè)的12年中,兒童要觀看長達5000小時的電視節(jié)目,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時間大約18000小時,而同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只有12000小時。

媒介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核心。從傳統(tǒng)的印刷媒介到不斷完善的電子媒介,它們和它們承載的信息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社會個體的認同。在此意義上,媒介成為現(xiàn)代社會人的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媒介以其無處不在的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周圍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們很難做到真正自發(fā)地、不受媒介文化影響和媒體描述方式干預地來觀察和認識世界。媒介被稱為“第二課堂”,一方面邊緣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對體制化的學校教育形成沖擊和挑戰(zhàn)。

媒介與信息的結(jié)合導致信息的極大豐富。面對不可確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對信息傳播加以規(guī)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眾本身媒介素養(yǎng)以自救。

所謂媒介素養(yǎng)是指使用和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亞在20世紀70年代將媒體素養(yǎng)教育作為抵制西歐和好萊塢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過法令使媒介素養(yǎng)教育成為每一個學生從幼兒園到12年級教育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美國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電視技巧為切入點,開始了媒介素養(yǎng)教育,并逐漸納入教育體制。中國內(nèi)地新聞傳播學界從1994年起,將公眾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初衷和目標即是培養(yǎng)公眾對大眾媒介動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識,致力于對大眾媒體商業(yè)和宣傳手段、技巧進行公開揭示,以此來匡時救弊。因為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的信息系統(tǒng),并非完全自足自為,而是組織的產(chǎn)物,有自身的利益訴求。隨著人們對媒介功能和影響的認識不斷深入,現(xiàn)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內(nèi)涵,已經(jīng)由單純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漸擴展到增強對媒介認識、識別和運用能力提高的層面,即獲取、分析、評價與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編自陳力丹《提升媒介素養(yǎng)》)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媒體的發(fā)展加快了社會的整體節(jié)奏,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使得人們的記憶退化,只記住信息點和路徑。

B.電子媒介時代,世界被符號化,人們僅僅借助抽象符號來建構(gòu)起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去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

C.媒介成為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核心,被稱為“第二課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于無足輕重的邊緣地位。

D.針對新媒體帶來的問題,材料一認為需要妥善處理,而材料三重點從提高大眾自身素養(yǎng)方面給出了建議。

D

A項,“使得人們的記憶退化,只記住信息點和路徑”說法錯誤。原文中說的是“因而記憶策略也發(fā)生變化,更多的選擇記憶重要的信息點和信息的獲取路徑”,可見并不是“記憶退化”,只是“記憶策略也發(fā)生變化”;也不是“只記住信息點和路徑”,而是“更多的選擇記憶重要的信息點和信息的獲取路徑”。B項,“借助抽象符號”說法錯誤。原文中說的是“僅僅是一些象征符號。我們借助這些符號來構(gòu)建起對世界的想象”,“象征符號”不是“抽象符號”,選項偷換概念。C項,“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于無足輕重的邊緣地位”說法錯誤。原文說的是“媒介被稱為‘第二課堂’,一方面邊緣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對體制化的學校教育形成沖擊和挑戰(zhàn)”,將家庭的教育角色邊緣化和沖擊、挑戰(zhàn)學校教育,不等于“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于無足輕重的邊緣地位”。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傳播方式上,新媒體的優(yōu)點是能夠建立一種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和建構(gòu)新的話語體系。

B.人們可能被自己創(chuàng)造出的新技術所控制,這是“人—物—人”的互動交流方式所導致的。

C.有了發(fā)聲渠道并不能保證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因此要提高表述質(zhì)量,使之成為優(yōu)秀資源。

D.信息時代,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費者頭腦中所營造的形象,是商品營銷的手段。

B

B項,“這是‘人—物—人’的互動交流方式所導致的”說法錯誤。原文中說的是“但在享受技術優(yōu)勢時,也要防止人的異化,人創(chuàng)造了新的傳播技術,不該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東西所控制”,可見人可能被新技術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動交流方式導致的,選項強加因果。3.下列現(xiàn)象和事件,不能體現(xiàn)具有“媒介素養(yǎng)”的一項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來臨,針對喝白酒、抽香煙能預防病毒的說法,有人查看其發(fā)布渠道,發(fā)現(xiàn)是朋友圈傳播,再向醫(yī)生求證,知道是假的。

B.某位青年學生的手機中安裝《澎湃新聞》等權威媒體、知網(wǎng)等專業(yè)資料文獻網(wǎng)站、知乎等智能軟件,從大量信息中篩選有效信息。

C.有人曾用手機不停地刷微信、發(fā)微博、打游戲,發(fā)現(xiàn)這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讀書和學習時主動關機。

D.“小豬佩奇”卡通形象備受兒童喜歡,有人進一步改編,如塑造小豬佩奇文身、怪異發(fā)型等,一些家長及時屏蔽這種卡通形象。

C

C項,“有人曾用手機……在讀書和學習時主動關機”不能體現(xiàn)“媒介素養(yǎng)”。原文中說的是:“所謂媒介素養(yǎng)是指使用和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而選項中的內(nèi)容屬于個人克制力,是個人品格素養(yǎng),不屬于媒介素養(yǎng)。

4.請簡要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三在論證結(jié)構(gòu)上有何不同。(4分)

①材料一采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論述了新媒介影響的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從正反兩方面闡述;②材料三采用層進式結(jié)構(gòu),先指出媒體的重要性,再說明媒體的具體作用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指出解決的辦法。

5.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回答。(6分)

①正視新媒體對人們的正負面影響,積極發(fā)揮正面影響作用,消除負面影響。

②揭示擬像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區(qū)別,直面真實的現(xiàn)實。

③政府運用好制度的力量對信息傳播加以規(guī)范。

④培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加強批判意識,能夠辨別和抵御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父親離休

石鐘山

父親在當滿了四十七個年頭的軍人后,終于離休了。

從十五歲參軍那天起,父親一直預感到,遲早有一天,自己會戰(zhàn)死在沙場上。父親打過無數(shù)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國民黨打,后來在朝鮮戰(zhàn)場又和美國人打,一路拼殺過來的父親,不僅沒有戰(zhàn)死于沙場,反而在戰(zhàn)爭中壯大了起來,后來竟當上了軍區(qū)的副司令,這也是父親從沒想過的。沒有獻身于戰(zhàn)爭的父親,終于老了嘞,無可奈何地住進了干休所。

有好一段日子,父親坐臥不寧,如同困獸似的背著手,從這屋走到那屋,然后又從那屋到另外一個房間,腳步顯得凌亂而又拖沓。父親的血壓高,母親不放心,不管他來到哪屋,母親都跟在后面。父親一見母親這樣便氣不打一處來,朝母親吼:跟著我干啥,我又不是小偷。

母親辯白:老石呀,我沒跟著你,我是怕你的病。

父親:我的病咋的了,我這不是好好的么,別說活十年,二十年也沒問題,老在家待著還不得把人憋死。

母親就憂郁地望著父親,她真怕父親憋出什么毛病來。

父親長嘆一聲,幾步來到客廳,又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抬眼望著窗外。此時的窗外陽光普照,一派風和日麗。樹上落著兩只鳥,不知深淺地鳴唱著。父親想起了他曾經(jīng)的辦公室窗外,也有一片茂盛的樹瘋長著,樹上也經(jīng)常落著鳥,經(jīng)常高高低低地唱,那時父親的心情是愉悅的,累了的父親。時常伸個懶腰。踱到窗前。逗樹上的鳥。那時,父親的日子是多么充實呀。此時,父親已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寧靜和平和,他奮力地揮舞雙臂沖樹上的鳥吼:滾。再叫老子斃了你們。

這是父親的一句口頭禪,已經(jīng)說了好多年了。當連長時他說:沖上去,把小日本拼掉,拼不掉小日本,老子就斃了你們。當團長時說:一營長,限你半小時之內(nèi),把高地給我拿下來,拿不下高地老子斃了你。師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軍長時父親仍說:老子斃了你。

他的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經(jīng)常在家里鬧得雞犬不寧。父親回來時,孩子們管不住自己的天性,仍瘋?cè)贼[,父親就吼:都住嘴,再吵再哭,老子就斃了你們。孩子們起初不怕,待父親真的掏出手槍,把烏黑幽深的槍口對準他們時,他們都害怕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父親在家,他們個個都噤若寒蟬,從不敢大聲說話。三個孩子一直到長大成人,心里仍懼怕著父親,離父親遠。父親不在乎這些,那時他哪有工夫和一群孩子們說長論短。

此時,父親卻第一次想起了他的三個孩子。他轉(zhuǎn)過頭沖母親說:三個孩子好久不來了吧。

母親不解地望著父親,樣子顯得惶惑而又謹慎。父親說:讓他們來吧,熱鬧熱鬧。

這是父親第一次說這樣極具人情味的話,為了這句話,母親差點感動得流下淚來,哽咽地說:老石呀,那你就打個電話吧。

你打,你打,還是你打。父親此時的神情顯得有些羞澀,他不是不想打,是還沒學會給孩子打電話,不知在電話里該沖孩子們說點什么,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孩子們家里的電話號碼。父親紅頭漲臉地把電話推給母親,于是母親就用一雙激動得發(fā)顫的手撥打電話。

孩子們答應了,母親興高采烈地到菜市場去了一趟。父親也顯得有幾分激動和不安,背著手在幾個房間里踱來踱去,也不時地來到廚房門口和正在擇萊的母親說上兩句,父親說:咱那幾個孫子、孫女都長大些了吧。在這之前,這些話題都是父親不屑掛齒的,母親在歷數(shù)孫子外孫女的時候,話題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間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他不住地點頭,似在聽下級匯報什么大事,他聽得很認真,其間不住地點頭。

臨近傍晚,父親顯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鏡子,同時不停地梳理頭發(fā)。孩子們上樓的腳步聲響起時,父親正穩(wěn)穩(wěn)地坐在沙發(fā)上,他在辦公室或家里接見下級或別的什么人時,總是穩(wěn)穩(wěn)地坐在沙發(fā)上看手頭上的文件,連眼皮也不抬一下。起初父親一直那么坐著,他以為自己也會那么一直坐下去,當母親樂顛顛去開門時,父親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向門口走了兩步,神情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還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門口,擺出一副恭迎的樣子。

小兒子一身戎裝地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父親突然覺得他順眼而親切,竟伸出手在兒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孩子受寵若驚地沖父親咧了咧嘴。

飯是女兒做的,晚餐時,父親破天荒地沒有把飯吃得那么快,而是和兒女一道饒有興趣地把飯吃下去。在這期間,大兒子的手機響了兩次,父親就指示說:在家里你把那玩意兒關了。大兒子就關了手機。

總之,這次家庭聚會很成功。

父親最后指示:星期日,都過來聚一聚,把孩子們都帶來呀。

三個孩子喏喏點頭。客廳里又空蕩冷清下來,父親心里卻踏實多了,他第一次坐在沙發(fā)里和母親饒有興致地看了一部電視劇。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概述父親的從軍經(jīng)歷,那些戰(zhàn)爭的硝煙和歷史的記憶成為故事展開的一種特色背景。

B.“無可奈何”“坐臥不寧”等詞語形象地寫出父親離休時以及離休后處于心理調(diào)適期的特殊狀態(tài)。

C.父親渴望見到孩子們,卻不知如何去做,母親給孩子們打電話,為后面的家庭歡聚拉開了序幕。

D.父親覺得小兒子“順眼而親切”并“拍了一下”他,是因為小兒子一身戎裝勾起了父親回憶。

D

“是因為小兒子一身戎裝勾起了父親的回憶”說法錯誤,父親對孩子的親熱,既有“軍旅情緒”這個原因,同時也是父親拉近與孩子距離的表現(xiàn)。

7、下列對文本語言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畫線句子以“那時”“此時”對舉,承上啟下,體現(xiàn)了父親此時的失落和煩躁。

B.口頭禪“老子斃了你(們)”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父親性格上的簡單粗暴。

C.文中兩處“破天荒”寫出父親態(tài)度的變化,由此看出父親對天倫之樂的渴盼與珍惜。

D.文末客廳的“空蕩冷清”與父親的“踏實”形成反差,凸顯出父親內(nèi)心的喜悅。

B

“表現(xiàn)出父親性格上的簡單粗暴”說法錯誤,當兵時的口頭禪體現(xiàn)出的更多是父親作為軍人的剛毅果決,不能簡單理解為性格上的簡單粗暴。

8、在得知孩子答應回家后,父親的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簡要分析。(4分)

①激動:“在房間里踱來踱去”“破天荒地沒有打斷母親的話茬”“聽得很認真”,反映出父親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對孩子的歸來顯得相當期待與興奮;

②不安:不停地“照鏡子”“梳理頭發(fā)”“坐不住”,父親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親對與子女溝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忐忑不安;

③高興、滿意:對小兒子感到“順眼而親切”,對女兒做的菜饒有興趣,指示大兒子“關了手機”,這些都表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給他帶來的親情表示滿意與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現(xiàn)出普通父親在年老后對親情和天倫之樂的渴盼。

9、父親是一名軍官,在創(chuàng)作時卻沒有著力描寫其作為軍人果敢剛毅的一面,而是選擇了其離休后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寫,這樣選材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小說談談你的理解。(6分)

①“父親”是軍人,卻選擇了其作為“普通人”一面來組織材料,這樣的選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文本通過父親叱咤風云無視孩子和家庭聚會拘謹親和的對比,展現(xiàn)父親身份轉(zhuǎn)變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體,更豐富。

③“普通人”的角度使“我們該如何做好父親角色”的主題思考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④“父親”本來就是“普通人”,這樣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適性,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發(fā)共鳴。⑤文章筆墨著力于展現(xiàn)“父親”這一身份特點,選材更集中,故事情節(jié)的表述更加舒緩、自然。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李斯論[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①《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②,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shù)世,兼并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③無與者④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①燔:焚燒。②告坐之過: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③宴然:安逸的樣子。④無與:不參與,即不在其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B.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C.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D.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

A

“學識甚當”是主謂結(jié)構(gòu),意思是“學問見識很恰當”,中間不可斷開,據(jù)此排除B、C兩項;“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與“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是對稱結(jié)構(gòu),中間應該斷開,據(jù)此排除D項。故選A。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卿:荀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世人尊稱“荀卿”。曾游學于齊,三為祭酒,后赴楚國為蘭陵令,著書終老于楚。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B.《詩》: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是我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后刪定為305篇,所以又被稱為“詩三百”。

C.三代:文中的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該詞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之后,“三代”的含義才開始包括了東周。

D.五刑:本義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這里指李斯受腰斬之刑。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A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門見山,擺出蘇軾的觀點,然后通過對秦發(fā)展歷史的分析,駁斥了蘇軾的謬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證嚴密,逐層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論。

B.由論李斯事秦進而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diào)為臣者對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不應為自身的富貴而阿附甚至助長之。

C.蘇軾認為李斯以荀卿之學輔佐秦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則認為李斯是完全舍棄了荀子的學說,李斯的做法只不過是追隨時勢罷了。

D.認為“設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而矜夸導譽于朝廷之上”是李斯“趨時”的有力證據(jù)。

D

“設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為商鞅的做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2)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

(1)知道國君不施仁義卻勉勵他去做,認為天下人將諒解我對國君這樣做是無可奈何的,而不會怪罪我。

(2)況且小人雖然明知世間將會出現(xiàn)混亂,然而最終不因此而改變眼前的富貴,而用謀取富貴的計謀,招致天下的混亂。

(1)勸:勉勵。諒:諒解。罪:怪罪,歸罪。“不吾罪”,賓語前置句,即“不罪吾”。(2)且:況且。易:改變。貽:造成,招致。

14、寫作《李斯論》的用意是什么(3分)

意在批評迎合君主心思、趨附世俗所好的惡劣風氣;告誡人們?nèi)绻粐某甲佣忌朴诖y探尋君王的喜好,用趨附時勢來迎合放縱的君主從而擴大對自己的恩寵,最終會導致國家發(fā)生禍亂。

注意文章的結(jié)尾句“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尤可畏哉”,由此可分析概括出的寫作意圖。

蘇軾認為李斯用荀子的學說擾亂天下,這并非如此。秦擾亂天下的法度,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荀子的學說侍奉秦。

在秦中期,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燒《詩》《書》,明確國家的法令,設置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說以求官的人。憑借著秦便利的地形,采用商鞅的變法,秦富強了幾代,兼并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時候,完全采用商鞅已實施的法令罷了。雖然李斯加以助長,說它便利,更加釀成了秦的混亂,然而即使李斯不說它便利,秦始皇本來也會自己采用而不厭棄的。為什么呢秦視刻薄寡恩為甘美,以嚴刑峻法為適宜已經(jīng)很久了,這之后世代便沿襲且認為是好的做法了。李斯揣測驗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思,(認為)不這樣做就不足以投合殘暴放縱的君主(的心思)而擴大自己的恩寵。因此他完全舍棄了自己的老師荀子的學說,而實施了商鞅的學說;掃除夏、商、周三代先王的仁政,而一切都無所顧忌地取來治理國家,焚燒《詩》《書》,嚴懲犯禁的儒生,毀滅三代的成法而崇尚督察責罰。李斯不是實行他的學說啊,只不過是迎合形勢罷了。假若他所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國之法將不會效仿商鞅。他不施仁政,也是為了迎合形勢罷了。

君子做官,進取時不隱瞞自己的賢能;小人做官,不要說他們的學問見識不對,就算有很恰當?shù)膶W問見識,他們看到自己的國君行事不合道理、不講正義,在自己的家中痛心疾首,皺著眉頭,卻在朝堂之上自滿夸耀、企求美譽。知道國君不施仁義卻勉勵他去做,認為天下人將諒解我對國君這樣做是無可奈何的,而不會怪罪我;知道國君那樣做將使國家滅亡卻仍讓他去做,說是對我自身或許可以免于災禍。況且小人雖然明知世間將會出現(xiàn)混亂,然而最終不因此而改變眼前的富貴,而用謀取富貴的計謀,招致天下的混亂,固然可以終身安享富貴歡樂,而將禍患留給后人,自己卻安逸沒有任何損失。唉!秦還沒有滅亡李斯先遭受腰斬之刑,被滅了三族!上天要懲罰惡人,也是有一定時候而且很靈驗啊!

再說有的人做善事是從別人那里接受教誨的,沒聽說做壞事一定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荀子在述說先王時贊揚儒學治世的功效,雖然間或有得有失,但大體上還是得到了治理國家的關鍵。而蘇軾認為李斯為害天下而把罪過推到荀子身上,這不也太遠了嗎實行自己的學說而為害秦的人是商鞅;舍棄自己的學說而為害秦的人是李斯。商鞅禁止(他國人到秦)游說以求官,而李斯勸諫秦王不要驅(qū)逐客卿,他們開始的時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國方略,然而最終產(chǎn)生了相同的結(jié)果,難道那還是他本來的意愿嗎!在宋代,王安石用平生所學,建立熙寧新法,后來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這些人,何曾學過王安石的學說呢而認為王安石的新政加速了宋朝的滅亡,這和李斯的事情很類似。世人議論法術之學足以亡國,確實如此啊。我認為臣僚中善于探察國君的內(nèi)心,一味采取曲意遷就變化的手段來順從世俗喜好的人,他們的為人特別可怕啊!特別可怕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5~16題。

亥年殘秋偶作①魯迅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②。

老歸大澤菰蒲③盡,夢墜空云齒發(fā)寒。

竦聽荒雞④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⑤。

①亥年,即乙亥年,公元1935年;魯迅于翌年去世。殘秋,秋末冬初。此詩于同年12月5日,書贈好友許壽裳。②千官:眾多的官員。③菰蒲:菰,一種水生植物。蒲,一種水生植物。④《詩經(jīng)·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睂戯L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雞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會里不乏有識之士。⑤闌干:指星斗橫斜貌。比喻夜將盡,天將破曉。

15、下面對詩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標題“殘秋”既寫出當時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又喻指當時時局。

B.首聯(lián)中的“春溫”指的是春天的消息,和“秋肅”形成對比。

C.頸聯(lián)表述年老歸去水畔和菰蒲一起的夢想也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

D.全詩情感與“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一句有共通之處。

C

C項,“夢想也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錯誤,此聯(lián)馳騁想象,以上下求索而不可得,比喻時局極為艱險

16、本詩是魯迅先生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情感豐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有哪些情感。(6分)

①塵海浮沉、世事變幻的感慨。頷聯(lián)直抒胸臆,表述了這種情感。

②棲身無地、夢想無著的孤獨悲哀。頸聯(lián)借棲身之地菰蒲凋殘含蓄地表述落寞之感,用夢想墜落形象地表述了人生的失意。

③苦斗益堅、對未來可期的熹微希望。尾聯(lián)用典故雖然也表現(xiàn)了陣營零落的哀傷,但巧用黎明、破曉寄托了愿望。

此題考核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重點考核詩歌的情感,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解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后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解說。此題注意根據(jù)詩中的詞語“沉百感”“走千官”分析塵海浮沉、世事變幻的感慨;根據(jù)“菰蒲盡”“夢墜”分析棲身無地、夢想無著的孤獨悲哀;根據(jù)“起看星斗正闌干”分析苦斗益堅、對未來可期的熹微希望。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根據(jù)語境填寫下列空白處

(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說“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蘇洵的《六國論》中說“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用六國破滅的教訓諷刺北宋賂遼。

(2)《諫太宗十思疏》中用“,”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堅持到最后的。

(3)《答司馬諫議書》中以“,”為論證的立足點,對保守派的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

(1)族秦者秦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3)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水。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huán)路西側(cè)人行道。這條環(huán)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熱了,只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著油光,讓人饞涎欲滴。

“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

看我在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之間猶豫,一個女孩子走過來,用手里的筷子和盤子向門外指了指,對我建議。店門外擺了幾張桌子,那里肯定涼快,可是我固執(zhí)地挑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讓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凈,然后要了六個門釘肉餅和兩碗小米粥。

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李時珍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編成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