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八篇《第47講 平面與平面垂直》理(含解析) 蘇教版_第1頁
(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八篇《第47講 平面與平面垂直》理(含解析) 蘇教版_第2頁
(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八篇《第47講 平面與平面垂直》理(含解析) 蘇教版_第3頁
(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八篇《第47講 平面與平面垂直》理(含解析) 蘇教版_第4頁
(江蘇專用)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八篇《第47講 平面與平面垂直》理(含解析) 蘇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A級基礎(chǔ)達標演練(時間:45分鐘滿分:80分)一、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35分)1.設(shè)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γ是三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命題:①若m⊥n,n?α,則m⊥α;②若m⊥α,n∥m,則n⊥α;③若m∥α,n∥α,則m∥n;④若α⊥γ,β⊥γ,則α∥β,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答案②2.(2011·山東省實驗中學模擬)已知a,b,l是不同的直線,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題:①若a⊥β,α⊥β,則a∥α;②若a∥α,a⊥b,則b⊥α;③若a∥b,l⊥α,則l⊥b;④α⊥γ,β⊥γ,則α∥β.以上命題正確的個數(shù)是________.解析①a?α也成立;②不正確;③l與a,b沒有任何關(guān)系;④顯然不正確.答案03.(2011·鹽城調(diào)研)已知命題:“若x⊥y,y∥z,則x⊥z”成立,那么字母x,y,z在空間所表示的幾何圖形有可能是:①都是直線;②都是平面;③x,y是直線,z是平面;④x,z是平面,y是直線.上述判斷中,正確的有________(填序號).解析對于③,當x⊥y,y∥z時,只能確定直線x垂直于平面z中的一條直線(該直線與y平行),不符合線面垂直的條件.答案①②④4.(2011·南通調(diào)研)設(shè)α,β是空間兩個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兩條不同直線.從“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中選取三個作為條件,余下一個作為結(jié)論,寫出你認為正確的一個命題:________(填序號).解析因為當n⊥β,m⊥α時,平面α及β所成的二面角與直線m,n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補,所以若m⊥n,則α⊥β,從而由①③④?②;同理若α⊥β,則m⊥n,從而由②③④?①.答案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5.(2011·山東省日照調(diào)研)已知直線l,m,平面α,β,且l⊥α,m?β,給出四個命題:①若α∥β,則l⊥m;②若l⊥m,則α∥β;③若α⊥β,則l∥m;④若l∥m,則α⊥β其中真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解析由l⊥α,α∥β,得l⊥β,所以①正確;②與③不正確;由l∥m,l⊥α,得m⊥α,又m?β,所以α⊥β,即④正確.答案②④6.(2011·山東省濟寧模擬)已知a、b為直線,α、β為平面.在下列四個命題中,①若a⊥α,b⊥α,則a∥b;②若a∥α,b∥α,則a∥b;③若a⊥α,a⊥β,則α∥β;④若b∥α,b∥β,則α∥β.正確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解析由“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平行”知①真;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平行或異面或相交”知②假;由“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知③真;易知④假.答案①③7.(2011·山東省青島模擬)已知直線l,m,平面α,β,且l⊥α,m?β,則α∥β是l⊥m的__________________條件.解析若l⊥α,α∥β,則l⊥β,又m?β,所以l⊥m,充分性成立.反之不成立,故α∥β是l⊥m的充分不必要條件.答案充分不必要二、解答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8.(2011·鹽城調(diào)研)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長均為2,四邊形ABDC是菱形.(1)求證:平面ADC1⊥平面BCC1B1;(2)求該多面體的體積.解(1)由正三棱柱ABC-A1B1C1,得BB1⊥AD,而四邊形ABDC是菱形,所以AD⊥BC.又BB1、BC?平面BB1C1C,且BC∩BB1=B,所以AD⊥平面BCC1B1.則由AD?平面ADC1,得平面ADC1⊥平面BCC1B1.(2)因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體積為V1=S△ABC×AA1=2eq\r(3),四棱錐D-B1C1CB的體積為V2=eq\f(1,3)S四邊形BCC1B1×eq\b\lc\(\rc\)(\a\vs4\al\co1(\f(1,2)AD))=eq\f(4\r(3),3),所以該多面體的體積為V=eq\f(10\r(3),3).9.(2011·蘇北四市調(diào)研)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2BC=4,CD=3,E為AB中點,過E作EF⊥CD,垂足為F,如圖①,將此梯形沿EF折成一個直二面角A-EF-C,如圖②.(1)求證:BF∥平面ACD;(2)求多面體ADFCBE的體積.圖①圖②解(1)連接EC,交BF于點O,取AC中點P,連結(jié)PO,PD,可得PO∥AE,且PO=eq\f(1,2)AE,而DF∥AE,且DF=eq\f(1,2)AE,所以DF∥PO,且DF=PO,所以四邊形DPOF為平行四邊形,所以FO∥PD,即BF∥PD,又PD?平面ACD,BF?平面ACD,所以BF∥平面ACD.(2)二面角A-EF-C為直二面角,且AE⊥EF,所以AE⊥平面BCFE,又BC?平面BCFE,所以AE⊥BC,又BC⊥BE,BE∩AE=E,所以BC⊥平面AEB,所以BC是三棱柱C-ABE的高,同理可證CF是四棱錐C-AEFD的高,所以多面體ADFCBE的體積V=VC-ABE+VC-AEFD=eq\f(1,3)×eq\f(1,2)×2×2×2+eq\f(1,3)×eq\f(1,2)×(1+2)×2×2=eq\f(10,3).10.(2011·南通調(diào)研)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1)若BB1=BC,B1C⊥A1B,求證:平面AB1C⊥平面A1BC1;(2)設(shè)D是BC的中點,E是A1C1上的一點,且A1B∥平面B1DE,求eq\f(A1E,EC1)的值.解(1)因為BB1=BC,所以側(cè)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因為B1C⊥A1B,且A1B∩BC1=B,所以BC1⊥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2)設(shè)B1D交BC1于點F,連接EF,則平面A1BC1∩平面B1DE=EF.因為A1B∥平面B1DE,A1B?平面A1BC1,所以A1B∥EF.所以eq\f(A1E,EC1)=eq\f(BF,FC1).又因為eq\f(BF,FC1)=eq\f(BD,B1C1)=eq\f(1,2),所以eq\f(A1E,EC1)=eq\f(1,2).B級綜合創(chuàng)新備選(時間:30分鐘滿分:60分)一、填空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2011·山東省臨沂模擬)已知三條不重合的直線m,n,l兩個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下列命題①若l∥α,m∥β,且α∥β,則l∥m;②若l⊥α,m⊥β,且l∥m,則α∥β;③若m?α,n?α,m∥β,n∥β,則α∥β;④若α⊥β,α∩β=m,n?β,n⊥m,則n⊥α,其中真命題的序號是________.解析①不正確.②由條件,可得l⊥α,l⊥β,所以α∥β,②正確.③不正確.④由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知正確.答案②④2.已知α,β表示兩個不同的平面,a,b表示兩條不同的直線,則:①a∥α,b∥α;②a∥α,b∥β,α∥β;③α⊥β,a⊥α,b∥β;④a⊥α,b⊥β,α∥β,其中是a∥b的一個充分條件的為________.解析由a⊥α,b⊥β,α∥β,得a⊥α,b⊥α,所以a∥b,故應填④.答案④3.設(shè)a,b,c是三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對于下列條件:①a⊥c,b⊥c;②α⊥β,a?α,b?β;③a⊥α,b∥α;④a⊥α,b⊥α,其中是a⊥b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的是________.解析若a⊥α,b∥α,則a⊥b,反之顯然不成立,故應填③.答案③4.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2,BC=1,E為DC的中點,F(xiàn)為線段EC(端點除外)上一動點.現(xiàn)將△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內(nèi)過點D作DK⊥AB,K為垂足.設(shè)AK=t,則t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解析過K作KM⊥AF于M點,連結(jié)DM,易得DM⊥AF,與折前的圖形對比,可知由折前的圖形中D、M、K三點共線且DK⊥AF,于是由△DAK∽△FDA,得eq\f(AK,AD)=eq\f(AD,DF),所以eq\f(t,1)=eq\f(1,DF),所以t=eq\f(1,DF).又DF∈(1,2),故t∈eq\b\lc\(\rc\)(\a\vs4\al\co1(\f(1,2),1)).答案eq\b\lc\(\rc\)(\a\vs4\al\co1(\f(1,2),1))5.如圖,AB為圓O的直徑,點C在圓周上(異于點A,B),直線PA垂直于圓O所在的平面,點M為線段PB的中點.有以下四個命題:①PA∥平面MOB;②MO∥平面PAC;③OC⊥平面PAC;④平面PAC⊥平面PBC.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解析因為PA?平面MOB,不可能PA∥平面MOB,故①錯誤;因為M、O分別為PB,AB的中點,所以MO∥PA,得MO∥面PAC,故②正確.又圓的直徑可知BC⊥AC,又PA⊥平面ABC,所以BC⊥PA,所以BC⊥平面PAC,在空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垂直,所以O(shè)C不可能與平面PAC垂直,故③錯誤;由③可知BC⊥平面PAC,又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故④正確.答案②④6.給出下列命題:①在空間里,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個平面平行;②設(shè)l,m是不同的直線,α是一個平面,若l⊥α,l∥m,則m⊥α;③已知α,β表示兩個不同平面,m為平面α內(nèi)的一條直線,則“α⊥β”是“m⊥β”的充要條件;④若點P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則點P在該三角形所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是該三角形的外心;⑤a,b是兩條異面直線,P為空間一點,過P總可以作一個平面與a,b之一垂直,與另一個平行.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只填序號).解析①不正確.②正確.③既不充分又不必要.④由從同一點引出的斜線相等射影相等可知④正確.⑤不正確,故②④正確.答案②④二、解答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7.(2011·蘇錫常鎮(zhèn)揚五市調(diào)研)在菱形ABCD中,∠A=60°,線段AB的中點是E,現(xiàn)將△ADE沿DE折起到△FDE的位置,使平面FDE和平面EBCD垂直,線段FC的中點是G.(1)證明:直線BG∥平面FDE;(2)判斷平面FEC和平面EBCD是否垂直,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解(1)延長DE、CB相交于點H,連接HF.因為菱形ABCD,且E為AB的中點,所以BE∥CD,BE=eq\f(1,2)CD.所以B為HC的中點.因為G為線段FC的中點,所以BG∥HF.因為GB?平面FDE,HF?平面FDE,所以直線BG∥平面FDE.(2)垂直.證明如下:由菱形ABCD及∠A=60°,得△ABD是正三角形,因為E為AB的中點,所以AE⊥DE.所以FE⊥DE.因為平面FDE和平面EBCD垂直,且這兩個平面的交線是DE,F(xiàn)E在平面FDE內(nèi),所以FE⊥平面EBCD.因為FE?平面FEC,所以平面FEC和平面EBCD垂直.8.(2011·南京模擬)如圖,在棱長均為4的三棱柱ABC-A1B1C1中,D、D1分別是BC和B1C1的中點.(1)求證:A1D1∥平面AB1D;(2)若平面ABC⊥平面BCC1B1,∠B1BC=60°,求三棱錐B1-ABC的體積.解(1)如圖,連接DD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因為D,D1分別是BC與B1C1的中點,所以B1D1∥BD,且B1D1=BD.所以四邊形B1BDD1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B1∥DD1,且BB1=DD1.又因為AA1∥BB1,AA1=BB1,所以AA1∥DD1,AA1=DD1.所以四邊形AA1D1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1D1∥AD.又A1D1?平面AB1D,AD?平面AB1D,故A1D1∥平面AB1D.(2)法一在△ABC中,因為AB=AC,D為BC的中點,所以AD⊥BC.因為平面ABC⊥平面B1C1CB,交線為BC,AD?平面ABC,所以AD⊥平面B1C1CB,即AD是三棱錐A-B1BC的高.在△ABC中,由AB=AC=BC=4,得AD=2eq\r(3).在△B1BC中,B1B=BC=4,∠B1BC=60°,所以△B1BC的面積S△B1BC=eq\f(\r(3),4)×42=4eq\r(3).所以三棱錐B1-ABC的體積,即三棱錐A-B1BC的體積V=eq\f(1,3)×S△B1BC·AD=eq\f(1,3)×4eq\r(3)×2eq\r(3)=8.法二在△B1BC中,因為B1B=BC,∠B1BC=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