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知識精講+拓展延伸】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知識精講+拓展延伸】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知識精講+拓展延伸】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知識精講+拓展延伸】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件-【知識精講+拓展延伸】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及其意義。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

平王東遷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盤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掌控洛邑周圍幾百里的范圍,而且軍事力量、政治威望與經濟實力均大大下降。長期主要依賴周圍的晉、鄭兩國支持,方得免于別國與犬戎的侵擾,而各諸侯國則各自為政,并互相傾伐吞并,周王室亦無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新編·古代史》(上冊)王畿西周時期東周時期王畿問題: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地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一、列國紛爭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傳·桓公二年》鄭伯不朝,王伐鄭,卒大敗,射王中王肩。

——《左傳》

齊大夫田桓廢齊君而自立,呂齊亡。晉六卿中的韓、趙、魏三家分晉,晉亡。

——司馬遷《史記》

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戰(zhàn)國:大夫奪權,兼并頻繁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一、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春秋列國形勢圖戰(zhàn)國形勢圖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兩幅圖中,北方少數民族在數量上發(fā)生什么變化?

華夏認同:唐朝孔穎達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連稱本意指衣冠華美又重禮儀。華夏作為文化、政治實體,在春秋戰(zhàn)國時被周邊民族所認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觀念得到發(fā)展。中原南蠻北狄西戎東夷中原各國社會發(fā)展比較先進頻繁往來密切聯系各民族交融,華夏族更加穩(wěn)定分布更加廣泛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華夏認同不是基于血緣的認同,而是落后文化對先進文化的認同和融入華夏族中華民族在先秦歷史上的發(fā)展過程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夏、商、西周,發(fā)展形成了華夏族;第二階段是春秋、戰(zhàn)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qū)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這個基礎上,“大一統”理論指導下的七國爭雄以秦統一中國告終,中國形成為全國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蜷L云《先秦史》華夏和夷狄交融的成果是什么?民族交融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小結:

從社會大環(huán)境上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血緣紐帶作用的減弱,諸侯國綜合實力的上升,導致周天子權力衰微,作為上層建筑的宗法分封制度難以維系,日趨瓦解,

新的上層建筑呼之欲出,為后來變法運動的風起云涌提供了歷史前提。

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舊的經濟基礎不斷遭到沖擊,也將必然帶來上層建筑的更替,推動變法。問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表現有哪些?問題:結合學習聚焦思考,社會經濟的長足發(fā)展導致階級關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問題:如何理解階級關系的變化與變法運動的關系?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井田制瓦解,奴隸主階級衰落,地主階級興起。新興地主階級為富國強兵,贏得兼并戰(zhàn)爭的勝利,紛紛進行變法。二、經濟發(fā)展與變法運動鐵犁牛耕生產力提高公田拋廢、私田開辟生產力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漸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階級關系新興地主、農民兩大階級政治貴族政治逐漸瓦解、變法成為潮流,

封建制度逐漸建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商鞅(約前390-前338)0203011)強制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2)實行什伍制、連坐制。社會經濟1)重農抑商,獎勵耕織;2)廢井田開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1)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2)廢分封,行縣制。政治有人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變”有利于歷史的進步,用商鞅變法的知識談談你對上述言論的理解?二、經濟發(fā)展與變法運動經濟上,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順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日益確立的歷史趨勢,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軍事上,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剝奪和限制貴族特權的措施;順利強兵的時代需要,有利于軍隊戰(zhàn)斗力的增強,有利于打擊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推動新興地主階級實力的增強。推動了統一全國的進程與社會轉型。政治上,商鞅變法實行廢分封,行縣制的措施,順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權力不斷增強、對外擴張的時代需要,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傊眺弊兎槕藲v史發(fā)展潮流,整體上推動了社會轉型以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上層建筑:新興地主階級興起,為富國強兵進行變法,導致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潰,中央集權制萌芽經濟基礎:鐵犁牛耕的推廣,土地私有制日益確立小結: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作用反作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促使階級關系出現新變化,舊的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新興的士階層崛起。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會主張和要求,企圖影響現實政治。各國統治者出于爭霸需要,禮賢下士,爭相招攬人才。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fā)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后世稱為百家爭鳴。三、百家爭鳴問題:概括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原因?

思想文化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的反映;

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會對政治和經濟產生一定的反作用。流派人物時期思想主張代表階級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莊子陰陽家鄒衍墨家法家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國戰(zhàn)國戰(zhàn)國春秋政治:“仁”、禮、為政以德教育:有教無類、推動私學人性善、“仁政”、民貴君輕人性惡、隆禮重法哲學:世界觀:“道”是萬物的本原方法論:辯證法政治:小國寡民、無為而治逍遙自由五行相生相勝墨子戰(zhàn)國韓非子戰(zhàn)國兼愛、非攻、節(jié)儉、尚賢法制、中央集權奴隸主貴族新興地主新興地主奴隸主貴族奴隸主貴族新興地主下層平民新興地主三、百家爭鳴齊國在都城臨淄的稷門附近修建“學宮”。學者們聚集一堂,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fā)展。稷下學宮有力地促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孟子和荀子都曾在稷下學宮任職,荀子還曾三次擔任學宮的“祭酒”,也就是首席學者。三、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意義社會經濟發(fā)展階層關系變化思想領域變遷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不僅為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而且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這個時代留下的思想智慧,不僅像乳汁一樣滋養(yǎng)了華夏民族,而且成為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王磊《一個黃金時代的形成與終結》課程標準: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及其意義。社會大轉型時代生產力提高經濟發(fā)展舊制度崩潰分封制瓦解宗法制瓦解井田制瓦解禮樂制瓦解戰(zhàn)國變法運動謀求富國強兵士的崛起百家爭鳴郡縣制建立官僚制建立封建土地制建立百家爭鳴新制度形成第2課

列國紛爭與變法運動民族融合

華夏認同(2022年山東高考1)戰(zhàn)國時期,法家兩大派之一的田齊法家主張“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君臣不用禮儀教訓則不詳?!边@反映其思想特點是A.尚法存禮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內法(2021年山東高考1)儒家學派重視禮樂,宣揚“樂文同則上下和”;墨家學派認為樂“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這反映了兩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