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0A/wKhkGWXb0wqAduYLAAG6A58L5sc398.jpg)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0A/wKhkGWXb0wqAduYLAAG6A58L5sc3982.jpg)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0A/wKhkGWXb0wqAduYLAAG6A58L5sc3983.jpg)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0A/wKhkGWXb0wqAduYLAAG6A58L5sc3984.jpg)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0A/wKhkGWXb0wqAduYLAAG6A58L5sc39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寧一中高二年級10月份月考試題文科歷史一、單選題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多精英分子為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游走于各諸侯國之間,以求得到重用。無論哪個諸侯國,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俺啬撼闭沁@種現(xiàn)象的寫照。這說明當時的精英分子A.沒有政治信仰和操守B.以國家統(tǒng)一為理想C.以改善民生為目標D.民族共同體觀念強化【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無論哪個諸侯國,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笨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精英分子認為無論為哪個諸侯國重用,都是為中華民族效力,具有民族共同體觀念,故D正確;A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排除;材料反映精英游走各諸侯國以求得重用,無法體現(xiàn)“以國家統(tǒng)一為理想”“以改善民生為目標”,排除BC?!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無論哪個諸侯國,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緊扣關鍵信息并聯(lián)系所學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背景分析解答。2.下表為儒法兩大傳統(tǒng)吏治觀,據(jù)此可知儒家吏治觀法家吏治觀賢者居位:德治強者為王:刑治從道不從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薦賢制形式主義考試制“內(nèi)舉不避親”厲行回避制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設事防事A.兩者奉行相近似的選官標準B.儒家吏治在于維護民權C.兩者基于對人性的不同理解D.法家吏治優(yōu)于儒家吏治【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儒家與法基于對人性(善與惡)的認識不同,從而吏治觀的內(nèi)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儒家主張“出于公心”的舉薦制,“內(nèi)舉不避親”。法家主張形式主義的考試制,厲行回避制。兩者奉行不同的選官標準;B選項錯誤,儒家吏治的根本目的也是維護君主專制;D選項錯誤,兩者沒有優(yōu)劣之分。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3.馮友蘭先生認為,孔孟思想的特點在于“道中庸”,在倫理道德領域見長,而老莊思想的特點和優(yōu)勢則在于“極高明”之哲學領域。在馮友蘭先生看來,儒道兩家A.互相吸納融合B.具有優(yōu)劣之分C.展開思想爭鳴D具有不同傳統(tǒng)【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馮友蘭先生認為,儒家在倫理道德領域見長,道家思想在哲學領域具有優(yōu)勢,這表明儒道兩家具有不同的傳統(tǒng),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儒道兩家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特長,并未體現(xiàn)兩家相互吸納融合;B選項錯誤,依據(jù)材料可知,儒道兩家在不同的領域擁有優(yōu)勢和特長,并未體現(xiàn)優(yōu)劣之分;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儒道兩家展開思想爭鳴。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4.晉文公召周天子參加踐土會盟,《春秋》記之為“天王(天子)狩(視察)于河陽”。《春秋》這種“記事”特點表明孔子A.注重對人物的客觀評價B.表達對傳統(tǒng)禮樂秩序的維護C.默認當時時代的變遷D.寄予對君主專制的政治訴求【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晉文公召周天子參加踐土會盟”可見周天子實力下降,但是孔子卻用“天王(天子)狩(視察)于河陽”來為周天子掩飾,表明孔子對傳統(tǒng)禮樂秩序的維護,選項B正確;孔子的評價并不客觀,選項A排除;孔子想要恢復傳統(tǒng)禮樂秩序,這說明其不認可當時的社會變遷,選項C排除;孔子并不主張君主專制制度,選項D排除。5.自高祖十二年過魯祀孔子后,兩漢各帝常親至孔子闕里祭祀孔子。自元帝初元元年令孔霸食邑八百戶祠孔子起,后屢封孔子后代為奉祀孔子專官,世世相傳。平帝元始元年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這是追封孔子爵位的開始。明帝永平二年始,在太學、郡國學舉行祭孔儀式,祀孔成為歷代封建學校的例行活動。這反映了()A.儒術在董仲舒后處于獨尊地位B.漢初儒家思想的地位開始上升C.尊孔成為維護統(tǒng)治的有力手段D.漢代學術思想自由發(fā)展的現(xiàn)狀【答案】C【解析】【詳解】漢代祭祀孔子、封孔子后代、使祀孔成為歷代封建學校的例行活動,推行儒學教育等說明了尊孔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C項正確;在董仲舒后儒術處于獨尊地位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A項錯誤;漢初儒家思想的地位開始上升不是材料主旨,B項錯誤;皇帝尊孔祭孔不能說明漢代學術思想自由發(fā)展,D說法錯誤。6.北宋大儒程頤、程顥兄弟喜歡半日讀經(jīng)半日靜坐,與佛門坐禪靜慮相似。南宋陸九淵和明代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都受了佛教禪宗的啟發(fā),理學家近乎白話文的語錄頗有禪宗風格。這說明A.宋明理學源于佛教 B.佛學沖擊儒學主流地位C.儒學與佛學合二為一 D.儒學受到了佛學影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理學家近乎白話文的語錄頗有禪宗風格”可得出,理學在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佛教的影響,D項正確;A項“源于”的說法錯誤,排除A;B項與主旨不符合,排除B;C項不符合史實,二者不一樣,排除C。7.如表為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對程朱理學的評價,據(jù)此可知()學者(著作)觀點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1957年)(二程)屬于唯心主義哲學,和他們的政治立場相應,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是極端反動的?!冻填棾填U及其思想批判》(1974年)程、朱是法家對立面的反動儒家人物,程頤要寡婦守節(jié)而帶來了“貞節(jié)殺人不見血”的后果。尹協(xié)理《重評理學》(1985年)它所維護不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而是成熟發(fā)展的封建制度不是阻礙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而是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不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而是解放了人們的思想。A.專著越新越接近歷史真相 B.歷史解釋易受時代的影響C.歷史研究難有最終的結論 D.歷史文獻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不同時代中國學者對程朱理學的評價有顯著的不同,說明歷史解釋易受時代的影響,故答案為B項;A項說法過于絕對,如1974年對程朱理學的評價明顯受到階級斗爭的影響,排除;C項說法錯誤,歷史研究是可以有定論的,排除;歷史真相的還原需要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相互印證,排除D項。8.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奔走列國,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張民貴君輕。明清之際,顧炎武實地考察許多州縣,寫成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抨擊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說明A.儒家思想傳統(tǒng)道德的繼承發(fā)揚 B.儒家思想強化了君主專制C.時代巨變下儒學家的擔當精神 D.儒學的啟蒙作用效果顯著【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選取春秋戰(zhàn)國和明清之際兩個社會動蕩、歷史轉型時期,以孔孟追求天下安定、治國道理,顧炎武、王夫之經(jīng)世致用、抨擊君主專制為典型,意在說明時代巨變下儒學家的擔當精神,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儒家思想中的“傳統(tǒng)道德”(綱常倫理),A項錯誤;先秦時期孔孟并不主張君主專制,明清之際顧炎武和王夫之批判君主專制,B項錯誤;材料內(nèi)容與“儒學的啟蒙作用”無關,D項錯誤。9.明代東林書院刻有一副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認為:“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边@反映了明代A.知識分子深受政治壓迫B.八股取士日益束縛思想C.士大夫的濟世安民情懷D.商品經(jīng)濟沖擊傳統(tǒng)價值觀【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志不在君父…志不在民生…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可見明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強烈,體現(xiàn)了士大夫濟世安民的情懷,故C項正確;A項,題干未體現(xiàn)對知識分子的政治壓迫,排除;B項,題干并未強調(diào)選官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影響,排除;D項,題干未反映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影響,排除。10.明末徐光啟等學者與傳教士合作翻譯西方天文、數(shù)學等方面的書籍,他們看到西學與中學之間在自然科學乃至宗教、道德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處,由此得出“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看法,并進而提出“會通”“超勝”的主張。這一主張A.得到當時士人階層的普遍認可 B.反映了對自身文化的理性認識C.阻礙了中學對西學的心理認同 D.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學的傳播【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東海西海,心同理同”可知徐光啟等學者認為西方傳教士翻譯的書籍中的西方學說,與中國的思想具有“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處”,即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思想一致,即中西學問同源的學說,從而使中國學者不鄙視西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學的傳播,故答案為D;A錯在普遍認識,當時的條件下,士大夫的華夷觀念是一直存在的,排除;材料只是從表面上發(fā)現(xiàn)在自然科學等方面有相通之處,不能說對自身文化的理性認識,B錯誤;從材料內(nèi)容可知是促進了當時人對西學的心理認同,C錯誤。11.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是材料結論A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泵献犹岢雒癖舅枷搿董仲舒提出:“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倍偈娲_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C“二程”提出:“人倫者,天理也?!薄案缸泳迹煜轮ɡ?。”“二程”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D李贄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李贄認為人不能脫離基本物質生活空談仁義道德。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詳解】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這是董仲舒的主張,需要漢武帝的支持方能確立儒學正統(tǒng)地位,因此選項B材料和結論邏輯關系有誤,符合題意,選項B;選項A中的材料和結論圍繞的正是民本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的材料強調(diào)倫理和天理的關系,與結論一致,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中材料中李贄認為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這說明李贄認為人不能脫離基本的物質生活空談仁義道德,兩者邏輯關系一致,不符合題意,排除。12.有學者認為古希臘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與性格創(chuàng)造出了神,這使得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統(tǒng)治的世界里,因此少了一份對自然的恐懼,多了一份探索的勇氣。他們還創(chuàng)造出了完整的諸神譜系,這種秩序和規(guī)則的概念,反映了一種原始的邏輯體系,據(jù)此對古代希臘神話作品理解正確的是A.注重于天人感應 B.背離了科學理性C.維護了直接民主 D.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詳解】從材料中的“古希臘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與性格創(chuàng)造出了神”并且神是為了人類世界而存在等信息可以看出,這些神話作品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故答案為D項;材料沒有反映“天人合一”思想,排除A項;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這一做法與直接民主無關,排除C項。13.學好歷史需要具備宏觀的視野。古希臘思想家理解和解釋世界的角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變化的趨勢是A.宗教和神話——自然——人 B.自然——宗教和神話——人C.自然一一人一一宗教和神話 D.人——自然——宗教和神話【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思想家理解和解釋世界的角度由宗教和神話到自然再到人,人文主義起源于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故選A;BCD不符合古希臘思想家理解和解釋世界的角度的發(fā)展順序,排除?!军c睛】14.斯多亞學派認為,如果想要確保幸福,就必須學會盡可能獨立于無法控制的外部事物,學會生活在能夠控制的內(nèi)在自我之中。這表明斯多亞學派A.認為理性是與生俱來 B.強調(diào)人們應該加強理性修養(yǎng)C.追求功利但忽視道德 D.認為人的感覺是萬物的尺度【答案】B【解析】【詳解】斯多亞學派認為只有學會控制內(nèi)在自我,才能獨立于外在事物,可見其更強調(diào)人自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B正確;A不是斯多亞學派的主張,排除;斯多亞學派主張內(nèi)在修養(yǎng),強調(diào)自我控制,說明其重視道德,排除C;D是智者學派的主張,排除。15.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你白己”的命題。柏拉圖說:“大自然把意志安置在腰的部位,把感情安置在心的部位,把理性安排在腦的部位?!眮喞锸慷嗟抡f:“我愛我?guī)煟腋鼝壅胬??!边@說明三人都A.把人看作感性的個體 B.具有人文主義精神C.認為人的感知很重要 D.強調(diào)道德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蘇格拉底將“人”的研究引入哲學,柏拉圖指出意志、感情和理性三者中,理性最為重要,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理至上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三人的共同點是重視人的發(fā)展和價值,都具有人文主義精神,B選項正確;把人看作“感性”的個體和認為人的“感知”很重要,與材料內(nèi)容不符,AC兩選項錯誤;強調(diào)道德的重要性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D選項錯誤。16.1348年,“黑死病”肆虐歐洲。當教會要求教徒受難和屈從卻不能阻擋“黑死病”蔓延時,一些醫(yī)生開始尋求防治的辦法,如提出隔離疑似病例、使用放血療法等。由此可見,這場災難A.標志著歐洲人文主義的復興 B.沖擊了教會的傳統(tǒng)觀念和權威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 D.導致了人們與上帝的直接對話【答案】B【解析】【詳解】黑死病爆發(fā)后,教會并未能阻擋這一疫病的蔓延,而部分醫(yī)生尋求防治方法,對于疫病中的人們而言,教會的權威會受到?jīng)_擊,B正確;A中的“標志”在材料中無法證實,排除;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和文藝復興有關,而非“黑死病”,排除C;D是16世紀宗教改革中提倡的主張,排除。17.著名理論家蔣方震曾說,歐洲近代史之曙光,發(fā)自兩大潮流,其一是希臘思想之復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復活。這“兩大潮流”的核心分別是A.人文主義、因信稱義B.人文主義、因行稱義C.民主政治、蒙昧主義D.城邦文明、因信稱義【答案】A【解析】注意題干的信息是“歐洲近代史之曙光,發(fā)自兩大潮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希臘思想復活”指“文藝復興”,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原始基督教復活”指“宗教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因信稱義,故A項正確;BCD項不符合題意。點睛:此題考查的是人文主義的發(fā)展的情況,人文主義在古希臘時期產(chǎn)生,文藝復興時期得到復興,宗教改革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到了啟蒙運動時期發(fā)展到理性階段。18.下為歐洲文藝復興地圖。圖中某地被譽為“鮮花之城”,布魯內(nèi)列斯奇在此創(chuàng)造了大圓頂設計建設的奇跡。這里也哺育了認為“只有品德才是區(qū)分人類的標準”的文學大家和創(chuàng)作出“神秘的微笑”等傳世名作的藝術巨匠。該地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鮮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布魯內(nèi)列斯奇在此創(chuàng)造了大圓頂設計建設的奇跡。薄伽丘、達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圖信息可知,該地位于①,故A正確;②是羅馬,③是德國的科隆,④是法國的巴黎,故BCD錯誤。19.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行為,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潔教會。路德的這些主張A.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加強 B.體現(xiàn)了市民階層的要求C.闡明了理性主義的內(nèi)涵 D.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虛偽【答案】B【解析】【詳解】馬丁?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民族教會與廉潔教會。依據(jù)宗教改革的相關知識可知,路德的這些主張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思想,是市民階層要求的反映,故B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君主專制的加強,故A錯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馬丁?路德不反對宗教信仰,故D錯誤。20.德國的人文主義者胡登在《致薩克森選侯書》(1520年)中指出:“一個優(yōu)秀民族卻要臣服于某一個人(更不用說是要臣服于那些無所事事的僧侶),這該是何等的恥辱與不正當!”他呼吁:“讓我們恢復普遍的自由!讓我們解放長期以來受盡壓迫的祖國!”由此推知,當時德國A.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已成為社會共識 B.國家統(tǒng)一成為時代潮流C.民族意識的高漲有利于助推宗教改革 D.首先興起人文主義思潮【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一個優(yōu)秀民族卻要臣服于某一個人(更不用說是要臣服于那些無所事事的僧侶)”、“讓我們恢復普遍的自由!讓我們解放長期以來受盡壓迫的祖國”,結合1517年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可知,胡登呼吁反對天主教會壓榨,追求自由、解放的民族意識有利于助推宗教改革,故選C項;當時德國受到的是天主教會的壓迫,不是外來民族的壓迫,排除A項;德國統(tǒng)一成為時代潮流是在19世紀60年代,時間不符,排除B項;首先興起人文主義思潮的國家是意大利,排除D項。二、材料閱讀21.人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人性是善,還是惡?人是神的創(chuàng)造物,還是自然和社會的產(chǎn)物?自古以來,東西方的很多哲人不斷思考對人的認識問題,爭論也不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軻《孟子·告子上》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茍況《荀子·性惡》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俄n非子·心度》材料二因為我們還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質,我們也必須在一個假設之下來問美德是否由教育而來的問題,就像這樣:如果美德是屬于這樣一類心靈的善,它是否應該由教育而來?讓我們假設第一個假設是知識或不是知識——在這種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來的或不是由教育來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來的呢?或毋寧說,是否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識是由教育而來的呢?——蘇格拉底材料三天主教會極端蔑視人性,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原罪說),骯臟的,下賤的。人的一生就是為贖罪而活著,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意義。人性受到極大的壓抑,人甚至是沒有資格被表現(xiàn)的。在中世紀,藝術是被用來歌頌神的?!幾灾袑W人只要有信仰,無須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獲得上帝救贖的恩典,信仰使得人與上帝面對面,“沒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間”,人只要有信仰,無須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約束、無須善功和贖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義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擺脫了一切外在的束縛?!幾岳钇綍稀恶R丁·路德與宗教改革》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孟子、荀子、韓非子在人性論方面的觀點。根據(jù)各自的人性論觀點,他們對統(tǒng)治者分別提出了怎樣的建議?(2)基于對材料二所述問題的思考,蘇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張?他對哲學發(fā)展的突出貢獻是什么?(3)據(jù)材料三,概括指出在人靈魂得救的問題上,16世紀初時天主教會和路德的觀點有何不同?!敬鸢浮浚?)觀點:孟子主張人性善;荀子主張人性惡;韓非子主張人性惡。建議:孟子提出實行仁政擴充人的善性,荀子強調(diào)用禮樂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韓非子主張實行嚴刑峻法、以法治國。(2)主張:“美德即知識”(或“知德合一”);善是人內(nèi)在靈魂;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nèi)已有的美德。貢獻: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3)不同:天主教會主張“因行稱義”(或靈魂得救必修通過買“贖罪券”,為教會做貢獻);路德主張“因信稱義”(或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完全可以通過對《圣經(jīng)》的認識,直接同上帝對話,只要信仰上帝、信仰《圣經(jīng)》就能得救)。【解析】(1)本題據(jù)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人性善、人性惡等方面分別概括孟子、荀子、韓非子在人性論方面的觀點。再根據(jù)所學知識即可從仁政、禮樂規(guī)范、嚴刑峻法等方面概括他們對統(tǒng)治者分別提出了怎樣的建議。(2)本題據(jù)材料二“美德是否由教育而來的呢?或毋寧說,是否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識是由教育而來的呢”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美德即知識、善是人內(nèi)在靈魂、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等方面概括蘇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張。再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的角度回答他對哲學發(fā)展的突出貢獻是什么。(3)本題據(jù)材料三“天主教會極端蔑視人性,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為贖罪而活著……人只要有信仰,無須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獲得上帝救贖的恩典”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因行稱義、因信稱義等方面概括指出在人靈魂得救的問題上,16世紀初時天主教會和路德的觀點有何不同。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先秦諸子到兩漢經(jīng)學,從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從儒釋道到宋明理學……中國優(yōu)秀文化經(jīng)歷了一次次學術繁榮和文化積淀,孕育出儒、釋、道、墨、名、法等學說,以豐厚的文化意蘊作用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從不同方面滋潤了中華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間,儒學文化傳到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區(qū),逐漸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摘編自仲呈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是從文學領域提倡“世俗文學”和“現(xiàn)世藝術”開始的。倡導者呼吁作家應該面向“一般沒有文化教養(yǎng)的人民大眾”。文學作品“所用的題材就應該是一般人民大眾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樂的那種事物”。由于文藝復興的倡導者高舉“世俗文學”和“現(xiàn)世藝術”的旗幟,因此,歐洲的民眾文學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稱:“我不想變成上帝,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足夠了。”——摘編自陳小川主編《文敢復興史綱》等材料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礎上,以儒家思想為主體,融入釋、道觀念而形成的一種成熟的倫理文化;西方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古希臘世俗文化、古羅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歷經(jīng)基督教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強不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強調(diào)在多元和諧與有限對立中,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它強調(diào)在多元和諧與有限對立中,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契約意識則構成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強調(diào)在征服自然的斗爭中,表達一種向上、向外擴張的氣魄,在契約、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與人的平等與尊重,呈現(xiàn)出特定的宗教意識和科學精神?!幾渣S致昌《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比較》(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表現(xiàn),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歸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特點。(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之處?!敬鸢浮浚?)成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意蘊豐富。政治上,中央集權不斷發(fā)展,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思想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基礎;儒家文化不斷發(fā)展,到宋代理學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產(chǎn)管理策略與工藝優(yōu)化技術
- 災害預防教育學校防災減災的必由之路
- 環(huán)保節(jié)能建筑的設計與實施案例分享
- 現(xiàn)代物流與科技融合的商業(yè)模式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上冊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第三課時說課稿 人教PEP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5 雷雨(節(jié)選)(1)說課稿 部編版必修下冊
- 2023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2單元 百分數(shù)(二)綜合與實踐 生活與百分數(shù)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三章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1 圖形的平移第1課時 平移的概念與性質說課稿 (新版)北師大版
- Unit 1 Sports and Games Period 5 (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四年級上冊001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下學期第12-13周說課稿(2.5.1 走向整體的世界)
- 湖北省十堰市城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綜合物理試題(含答案)
- 高??萍汲晒D化政策與案例分享
- 全國職工拔河比賽執(zhí)行方案
- 網(wǎng)優(yōu)案例匯總
- 冶金廠、軋鋼廠工藝流程圖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5課民航服務人員下行溝通的技巧
- 中國人婚戀狀況調(diào)查報告公布
- 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病變
- GB 10665-1997碳化鈣(電石)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重點內(nèi)容學習PPT課件(帶內(nèi)容)
- 板帶生產(chǎn)工藝5(熱連軋帶鋼生產(chǎn))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