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聯合適應性測試 歷史(含答案)_第1頁
黑龍江省“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聯合適應性測試 歷史(含答案)_第2頁
黑龍江省“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聯合適應性測試 歷史(含答案)_第3頁
黑龍江省“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聯合適應性測試 歷史(含答案)_第4頁
黑龍江省“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聯合適應性測試 歷史(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頁/共4頁黑龍江省“六校聯盟”高三年級聯合適應性測試歷史試卷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滿分48分。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2023年12月9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頭遺址中心區(qū)新發(fā)現多條道路和道路兩側的墻垣。這些道路和墻垣把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guī)整的網格區(qū)域,顯示當時的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該研究成果反映了二里頭文化()A.開始出現貧富分化 B.證明夏都確切存在C處于聚族而居階段 D.統治模式相對成熟2.有學者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的獨尊意識及其表現出來的政治功利意識,使文化系統淹沒在政治系統之中,致使士階層的價值取向墮入了追求王權認同的陷阱之中。這說明諸子百家()A.功利意識強烈 B.隱含專制色彩C.政治理想趨同 D.主張社會改良3.王羲之出自東晉王氏望族,《晉書》載:(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隸,歷仕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彌篤。孫恩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出語諸將佐曰:“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奔炔辉O備,遂為孫恩所害。由此可見,這一時期()A.道教開始興起 B.民族矛盾尖銳C.選官已藏隱憂 D.書體盛行草隸4.唐宋變革是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的重要變革,實現了春秋戰(zhàn)國以后的又一次社會轉型,使中國傳統社會進入齊民社會階段。較之此前的漢唐士族地主社會,齊民社會具有社會等齊性、契約普遍性和社會流動性三個方面的進步特征。促進這種社會進步的因素有()A.土地關系變革 B.市鎮(zhèn)經濟繁榮C.政府放開管控 D.儒學走向開放5.下圖為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來華與返回路線示意圖。與之相關的史實有()①大航海時代已開啟②元朝地方治理利于交流③西學東漸拉開序幕④人工水道開通便利歸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6.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對在中國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沒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簡單辦法就是古代中國的“羈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讓洋人自己管理自己,總比讓中國人管理更省心,這樣清政府就輕易認可了“領事裁判權”。這從根本上反映了()A.傳統治理模式影響近代外交 B.統治階層腐朽導致喪權辱國C.主權意識淡薄造成利益受損 D.天朝上國觀念誤判民族危機7.有觀點認為,私人資本和國家資本都可以實現“國利”,但私人資本出現“國利”之前必然出現獨占獨享,并不能實現“民富”。唯有國家資本才能實現“國利”與“民富”的雙重目標。與此觀點相符的是()A.中體西用 B.實業(yè)救國 C.平均地權 D.土地革命8.下圖1908—1930年大連港與哈爾濱所屬各口岸對外貿易數據。該數據反映了這一時期東北地區(qū)()A.北部易受鄰國影響 B.兩地外貿受一戰(zhàn)影響趨同C.民族工業(yè)加速發(fā)展 D.遼寧黑龍江經濟差距擴大9.任何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都會產生主流社會對邊緣社會的擠壓,但是,新中國恰好是通過民族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矯正了這些現代性的弊端。從這點來講,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各個民族提供了制度屏障和成長空間,化解了少數民族可能面臨的“民族國家構建方略”的壓力,維護了國家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這說明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體現了()A.民族平等 B.多元一體C.民族自決 D.因俗而治10.下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時期國家元首出訪情況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新中國外交()1949—1966年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數111541993—2014年地區(qū)亞洲東歐中亞西歐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北美及大洋洲次數45583814252321A.由封閉性到開放性 B.一帶一路成功實踐C.優(yōu)先發(fā)展鄰國關系 D.外部環(huán)境明顯改善11.流傳至今的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摩奴法典》認為,個人生活上的痛苦都是前生種下的“因”所致……一個人最高的道德即是接受一切現狀,等待因果轉回來解決自己的一切問題。這可以用來解釋種姓制度的()A.深遠影響 B.產生背景 C.等級本質 D.主要內容12.日耳曼馬爾克村社標志性的政治制度是自由民大會。一切重大事情,包括罪犯的審判,都由自由民大會集體決定。酋長們可以決定小的事情,重大事情則先由酋長們詳細討論,然后再交部落會議做最后決定。莊園出現后,莊園法庭和村民會議往往合二而一。初期的莊園法庭,裁決者是法庭全體出席人,以后,村民大會才逐漸被陪審團取代,而陪審團也是由佃戶組成。這說明了中世紀西歐莊園()A.有較大的自治權 B.領主的權力受限C.自治的歷史淵源 D.民主的決策機制13.當時的科技勞動者包括大大小小的發(fā)明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他們有學者教授、農夫工匠、地主官吏、水手和作坊主、牧師和理發(fā)匠等。瓦特、戴維和法拉第都是學徒出身,焦耳是釀酒工人,卡特萊特曾是牧師,卡文迪許是貴族,達爾文是名門之子,道爾頓是織工后代。這種情況從側面反映了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A.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躍 B.教育發(fā)展程度高C社會環(huán)境寬松 D.科技轉化速度快14.有學者在論及《資本論》的價值時,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市場經濟的效率性、勞資關系及其處理、收入差距與兩極分化、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經濟危機。由此可見,其目的是()A.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 B.發(fā)現資本主義產生的規(guī)律C.號召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 D.揭示資本和勞動關系真相15.美國經濟學家特立芬認為,如果美元與黃金要保持固定官價,其它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機制,美國經常賬戶就必須保持順差或維持平衡,否則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就會喪失。同時,為了維持全球經濟與貿易的擴張,把美元輸送到世界各地,滿足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美國的經常賬戶又必須是逆差。由此可見()A.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必然動搖 B.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可持續(xù)C.世界經濟發(fā)展導致美元貶值 D.國際市場對美元依賴增強16.由于中國經濟的高度開放性和外資主導性,許多逃避社會責任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應該,也必須為這些“中國問題”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這說明()A.中國是經濟全球化代價承擔者 B.跨國公司是生態(tài)問題罪魁禍首C.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緊密關聯 D.人類命運共同體即生態(tài)共同體二、非選擇題(滿分52分。其中17題12分,18題13分,19題15分,20題1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壞消息是,寫實的藝術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樣寫實,而是往往缺乏現實,它不僅沒有反映社會事實,反而對其進行了歪曲。因此,歷史學家如果不考慮畫家或攝影師的各種動機(更不用說他們的贊助者和客戶的動機),就有可能被嚴重誤導。然而,讓我們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現實的過程本身也成為許多歷史學家研究的現象,為如心態(tài)、意識形態(tài)和特質等提供了證據。物質的或表面的形象,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隱喻的“形象”提供了極好的證據?!说谩げ恕秷D像證史》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電腦無法取代人腦一樣,無論多么精當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頰覆、遮蔽紙質文本的價值,只是在傳統的閱讀和寫作方式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有價值的內容,無法設想歷史學家敢終會成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紙質文本與影像史料之間是相互彌補、相互支持的關系,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張曉?!队跋袷妨现厮苁穼W敘事模式》(1)根據材料一,指出寫實的藝術作品可能“歪曲”社會現實的原因,并概括這種“歪曲”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結合影像史料與紙質文本史料的特點,談談你對二者關系的理解。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馮夢龍整理、編創(chuàng)“三言”,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過“三言”來醒世、導俗,進而實現其濟世的高遠之志,卻也是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潤色為主,因此原有的附著于宋元話本故事的娛樂性、消遣性痕跡就仍較為突出。另一方面,馮夢龍一般很少現身故事主干作連篇累牘的說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詩詞,對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評判,在此基礎上來引導讀者,這是一種相對含蓄的作法,不影響市民讀者對小說故事主體的消遣閱讀?!_小東《“三言”“二拍”作為通俗文學的特點及局限》材料二《十日談》成書于1348——1353年。作者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雙峰并峙,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文學的最高成就。薄伽丘從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圖子里長大,喜愛文藝、多才多能,《十日談》實際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當時民間故事的結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紀的佛羅倫薩為背景,是當時市民社會眾生相的生動寫照。由于鮮明的反教會倡人本的市民意識傾向,《十日談》自誕生之日就深受民眾歡迎。至16世紀,已刊行87版?!问澜?lt;中外歷史綱要>解析(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說的功能。(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三言”“二拍”與《十日談》所反映社會現實的共同之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政府不予干預的情況下,經濟作物的種植顯然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左翼學者述及的鄉(xiāng)村慘況,正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蕭條期。當時鄉(xiāng)村危機……更本質的原因則是中央政府缺乏應有的執(zhí)政能力造成的。當市場波動之時,具有壟斷規(guī)模的企業(yè)經營者勢必要轉嫁危機,由于缺乏政府的保護,力量分散的農民最易淪為經濟危機的終端受害者?!獥罡吨袊费芯俊凡牧隙航陙恚h和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三權分置”改革,它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叭龣喾种谩遍_辟了中國特色新型農業(yè)現代化新路徑。實行“三權分置”,賦予新型經營主體更多的土地經營權能,有利于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范圍內的優(yōu)化配置,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叭龣喾种谩必S富了我們黨的“三農”理論?!叭龣喾种谩睂崿F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有利于促進分工分業(yè),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承包農戶增加財產收入,讓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實現規(guī)模收益,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魅力,是習近平“三農”思想的重要內容。——尚云才《“三權分置”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新》(1)根據材料一,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國鄉(xiāng)村危機產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三權分置”改革的理論和現實意義。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法制建設是近代西方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下圖為17—19世紀西方法律建設歷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法制與社會”這一主題,自擬論題,結合圖中所示任意兩個國家的信息,展開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黑龍江省“六校聯盟”高三年級聯合適應性測試歷史試卷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滿分48分。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2023年12月9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頭遺址中心區(qū)新發(fā)現多條道路和道路兩側的墻垣。這些道路和墻垣把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guī)整的網格區(qū)域,顯示當時的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該研究成果反映了二里頭文化()A.開始出現貧富分化 B.證明夏都確切存在C.處于聚族而居階段 D.統治模式相對成熟【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在二里頭遺址中心區(qū)域,有多個方正、規(guī)整的網格區(qū)域,顯示當時的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說明當時對二里頭的統治模式相對較為成熟,D項正確;開始出現貧富分化,“開始”一詞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僅依靠材料中信息,無法判斷夏都是否確切存在,仍需要更多的史料,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對城市的統治模式,沒有體現其所處的居住階段,排除C項。故選D項。2.有學者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的獨尊意識及其表現出來的政治功利意識,使文化系統淹沒在政治系統之中,致使士階層的價值取向墮入了追求王權認同的陷阱之中。這說明諸子百家()A.功利意識強烈 B.隱含專制色彩C.政治理想趨同 D.主張社會改良【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士階層的價值取向墮入了追求王權認同的陷阱之中”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追求王權的認同,即追求功利,由此說明當時諸子百家功利意識強烈,A項正確;追求王權的認同并不代表含有專制色彩,排除B項;不同學派政治理想不同,有的主張法治,有的主張禮治,排除C項;諸子百家并不全是主張社會改良,亦有追求社會復古,排除D項。故選A項。3.王羲之出自東晉王氏望族,《晉書》載:(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隸,歷仕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彌篤。孫恩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出語諸將佐曰:“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既不設備,遂為孫恩所害。由此可見,這一時期()A.道教開始興起 B.民族矛盾尖銳C選官已藏隱憂 D.書體盛行草隸【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中國)。根據材料“王羲之出自東晉王氏望族”、“方入靖室請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選官制度的是九品中正制,標準是家世,因為王凝之家族顯赫,所以不懂兵法仍被委以重任,反映出選官制度存在著弊端,已藏隱憂,C項正確;道教出現于東漢末年,排除A項;孫恩與王凝之都是漢族,不存在民族矛盾,排除B項;材料提及王凝之擅長草隸,但不意味著當時草書隸書盛行,排除D項。故選C項。4.唐宋變革是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的重要變革,實現了春秋戰(zhàn)國以后的又一次社會轉型,使中國傳統社會進入齊民社會階段。較之此前的漢唐士族地主社會,齊民社會具有社會等齊性、契約普遍性和社會流動性三個方面的進步特征。促進這種社會進步的因素有()A.土地關系變革 B.市鎮(zhèn)經濟繁榮C.政府放開管控 D.儒學走向開放【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宋時期我國商品經濟繁榮,門閥貴族勢力逐漸瓦解,社會思想日漸開放,從而使中國由傳統社會向齊民社會過渡,B項正確;唐宋時期的土地關系沒有發(fā)生變革,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唐宋時期政府放松了對社會的管控,而不是放開,排除C項;唐宋時期,隨著理學的形成,儒學逐漸走向保守,排除D項。故選B項。5.下圖為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來華與返回路線示意圖。與之相關的史實有()①大航海時代已開啟②元朝地方治理利于交流③西學東漸拉開序幕④人工水道開通便利歸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馬可·波羅來華與返回路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馬可波羅經路上絲綢之路到達中國,在元大都、揚州等地游歷,到過西南部云南和東南地區(qū),元朝疆域遼闊,地方治理利于交流,②正確,馬可波羅返程時,途徑大運河,人工水道開通便利歸程,④正確,D項正確;大航海時代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fā)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①錯誤,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③錯誤,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6.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對在中國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沒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簡單辦法就是古代中國的“羈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讓洋人自己管理自己,總比讓中國人管理更省心,這樣清政府就輕易認可了“領事裁判權”。這從根本上反映了()A.傳統治理模式影響近代外交 B.統治階層腐朽導致喪權辱國C主權意識淡薄造成利益受損 D.天朝上國觀念誤判民族危機【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清政府通過中國傳統以來的“羈縻政策”和“以夷制夷”是思想來管理在中國的西洋人,從而導致了中國主權的喪失,由此說明傳統的治理模式影響近代外交,A項正確;清政府是不諳近代外交的規(guī)則導致主權的喪失,并不能體現統治階層的腐朽和主權意識淡薄,排除BC項;清政府是受傳統治理模式的影響,而不是天朝上國觀念導致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A項。7.有觀點認為,私人資本和國家資本都可以實現“國利”,但私人資本出現“國利”之前必然出現獨占獨享,并不能實現“民富”。唯有國家資本才能實現“國利”與“民富”的雙重目標。與此觀點相符的是()A.中體西用 B.實業(yè)救國 C.平均地權 D.土地革命【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私人資本出現‘國利’之前必然出現獨占獨享,并不能實現‘民富’。唯有國家資本才能實現‘國利’與‘民富’的雙重目標”可知,私人資本不能實現“國利”與“民富”,因此應該節(jié)制資本,體現節(jié)制資本思想的觀點是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C項正確;中體西用、實業(yè)救國和土地革命都與節(jié)制資本無關,不符合材料中的觀點,排除ABD項。故選C項。8.下圖為1908—1930年大連港與哈爾濱所屬各口岸對外貿易數據。該數據反映了這一時期東北地區(qū)()A.北部易受鄰國影響 B.兩地外貿受一戰(zhàn)影響趨同C.民族工業(yè)加速發(fā)展 D.遼寧黑龍江經濟差距擴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1915年以后,大連的對外貿易數據大幅增長,哈爾濱的對外貿易也有所增長,這一時期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時期,大連是港口城市,從而出現了對外貿易數據大幅增長的狀況,所以圖示內容反映了這一時期民族工業(yè)的加速發(fā)展,C項正確;這一時期對外貿易數據的增加主要和國內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有關,并不是受鄰國影響,排除A項;“趨同”的說法無從體現,排出B項;僅根據大連和哈爾濱兩個城市的數據,無法說明遼寧和黑龍江經濟差距的擴大,排除D項。故選C項。9.任何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都會產生主流社會對邊緣社會的擠壓,但是,新中國恰好是通過民族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矯正了這些現代性的弊端。從這點來講,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各個民族提供了制度屏障和成長空間,化解了少數民族可能面臨的“民族國家構建方略”的壓力,維護了國家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這說明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體現了()A.民族平等 B.多元一體C.民族自決 D.因俗而治【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各個民族提供了制度屏障和成長空間,化解了少數民族可能面臨的‘民族國家構建方略’的壓力,維護了國家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可知,通過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使各個民族都獲得了平等的制度屏障和成長空間,維護了國家的文明和民族團結,由此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原則,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民族平等,而不是多元一體,排除B項;我國沒有實行民族自決,排除C項;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針對所有的少數民族,因此并不是因俗而治,排除D項。故選A項。10.下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時期國家元首出訪情況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新中國外交()1949—1966年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數111541993—2014年地區(qū)亞洲東歐中亞西歐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北美及大洋洲次數45583814252321A.由封閉性到開放性 B.一帶一路成功實踐C.優(yōu)先發(fā)展鄰國關系 D.外部環(huán)境明顯改善【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與1949—1966年相比,1993—2014年間,中國國家元首出訪的國家次數和范圍都大大增加,由此說明中國的外部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如此才能夠出現較高頻次和較大范圍的出訪,D項正確;1949—1966年間,中國并不是封閉的,排除A項;我國到2013年才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方針,排除B項;表格信息并不能說明出發(fā)的國家是那些,無法體現優(yōu)先發(fā)展同鄰國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11.流傳至今的古代印度婆羅門教《摩奴法典》認為,個人生活上的痛苦都是前生種下的“因”所致……一個人最高的道德即是接受一切現狀,等待因果轉回來解決自己的一切問題。這可以用來解釋種姓制度的()A.深遠影響 B.產生背景 C.等級本質 D.主要內容【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印度。根據材料“個人生活上的痛苦都是前生種下的‘因’所致……一個人最高的道德即是接受一切現狀,等待因果轉回來解決自己的一切問題”和所學可知,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級世代相襲的等級制度,體現了其等級本質,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種姓制度的等級本質,而非影響,也不是背景,排除AB項;材料描述的是種姓制度的本質,而非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12.日耳曼馬爾克村社標志性的政治制度是自由民大會。一切重大事情,包括罪犯的審判,都由自由民大會集體決定。酋長們可以決定小的事情,重大事情則先由酋長們詳細討論,然后再交部落會議做最后決定。莊園出現后,莊園法庭和村民會議往往合二而一。初期的莊園法庭,裁決者是法庭全體出席人,以后,村民大會才逐漸被陪審團取代,而陪審團也是由佃戶組成。這說明了中世紀西歐莊園()A.有較大的自治權 B.領主的權力受限C.自治的歷史淵源 D.民主的決策機制【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據題意可知,中世紀西歐莊園中的陪審團是由早期的自由民大會逐漸發(fā)展而來,由此體現了中世紀西歐莊園自治的歷史淵源,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無法體現西歐莊園自治權的大小,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西歐莊園中自治權的發(fā)展,沒有涉及到領主的權力變化,排除B項;中世紀西歐莊園的裁決機制并不是民主的機制,排除D項。故選C項。13.當時的科技勞動者包括大大小小的發(fā)明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他們有學者教授、農夫工匠、地主官吏、水手和作坊主、牧師和理發(fā)匠等。瓦特、戴維和法拉第都是學徒出身,焦耳是釀酒工人,卡特萊特曾是牧師,卡文迪許是貴族,達爾文是名門之子,道爾頓是織工后代。這種情況從側面反映了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A.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躍 B.教育發(fā)展程度高C.社會環(huán)境寬松 D.科技轉化速度快【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瓦特、戴維和法拉第都是學徒出身,焦耳是釀酒工人,卡特萊特曾是牧師,卡文迪許是貴族,達爾文是名門之子,道爾頓是織工后代?!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英國科技勞動者出身各個階層,說明社會具有開放性,社會環(huán)境寬松,C項正確;本題主旨為“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社會”,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躍”是表面現象,排除A項;材料主要涉及這些發(fā)明者的社會出身,沒有涉及其教育發(fā)展程度,排除B項;第一工業(yè)革命時期,科學與技術還沒有實現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科技轉化速度快”的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14.有學者在論及《資本論》的價值時,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市場經濟的效率性、勞資關系及其處理、收入差距與兩極分化、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經濟危機。由此可見,其目的是()A.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 B.發(fā)現資本主義產生的規(guī)律C.號召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 D.揭示資本和勞動關系真相【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市場經濟的效率性、勞資關系及其處理、收入差距與兩極分化、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經濟危機”涉及的都是我國當前經濟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所以該學者的目的在通過研究馬克思主義來闡釋其對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意義,A項正確;該學者的目的是為了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而不是發(fā)現資本主義產生的規(guī)律和解釋資本與勞動關系的真相,排除B、D項;“進行革命斗爭”的說法明顯不符合社會現實,排除C項。故選A項。15.美國經濟學家特立芬認為,如果美元與黃金要保持固定官價,其它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機制,美國的經常賬戶就必須保持順差或維持平衡,否則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就會喪失。同時,為了維持全球經濟與貿易的擴張,把美元輸送到世界各地,滿足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美國的經常賬戶又必須是逆差。由此可見()A.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必然動搖 B.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可持續(xù)C.世界經濟發(fā)展導致美元貶值 D.國際市場對美元依賴增強【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題意可知,要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官價,美國就要保持順差;而要滿足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美國就要保持逆差。這是一個悖論。由此說明美國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不可持續(xù)的,最終會走向瓦解,B項正確;“必然動搖”的說法過于夸張絕對,排除A項;世界經濟發(fā)展不一定導致美元貶值,這一說法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特里芬論述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缺陷,并不是國際市場對美元依賴增強,排除D項。故選B項。16.由于中國經濟的高度開放性和外資主導性,許多逃避社會責任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應該,也必須為這些“中國問題”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這說明()A.中國是經濟全球化代價承擔者 B.跨國公司是生態(tài)問題罪魁禍首C.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緊密關聯 D.人類命運共同體即生態(tài)共同體【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逐漸顯現,而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和逃避社會責任的跨國公司有很大關系,而對于這些跨國公司的制裁需要國際社會協作,因此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治理這一現象說明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緊密關聯,C項正確;材料主旨并非強調經濟全球化對于中國的影響,而是強調全球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關聯,排除A項;B項過分夸大了跨國公司的負面作用,排除B項;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生態(tài)共同體,兩者不是等同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滿分52分。其中17題12分,18題13分,19題15分,20題1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壞消息是,寫實的藝術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樣寫實,而是往往缺乏現實,它不僅沒有反映社會事實,反而對其進行了歪曲。因此,歷史學家如果不考慮畫家或攝影師的各種動機(更不用說他們的贊助者和客戶的動機),就有可能被嚴重誤導。然而,讓我們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現實的過程本身也成為許多歷史學家研究的現象,為如心態(tài)、意識形態(tài)和特質等提供了證據。物質的或表面的形象,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隱喻的“形象”提供了極好的證據?!说谩げ恕秷D像證史》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電腦無法取代人腦一樣,無論多么精當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頰覆、遮蔽紙質文本的價值,只是在傳統的閱讀和寫作方式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有價值的內容,無法設想歷史學家敢終會成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紙質文本與影像史料之間是相互彌補、相互支持的關系,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獜垥孕!队跋袷妨现厮苁穼W敘事模式》(1)根據材料一,指出寫實的藝術作品可能“歪曲”社會現實的原因,并概括這種“歪曲”的意義。(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結合影像史料與紙質文本史料的特點,談談你對二者關系的理解?!敬鸢浮?7.原因: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看法;社會人士的動機;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影響。意義:擴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提供歷史研究的新思路;為研究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18.理解:紙質文本史料與影像史料之間是相互印證的關系。文字史料作為傳統的史料就具有記載全面,傳播與傳承方便等優(yōu)勢,但也存在表現形式單一等不足;而影像史料具有著表現形式生動,貼近歷史現場等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主觀性強,不能全面表現歷史等不足。所以在歷史研究中不能只看重“單一的史料”,要將紙質文本史料與影像史料密切結合到一起,優(yōu)勢互補,才可促進歷史研究的發(fā)展?!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世界)。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因此,歷史學家如果不考慮畫家或攝影師的各種動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看法;根據材料一“(更不用說他們的贊助者和客戶的動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人士的動機;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影響。第二小問意義,根據材料一“然而,讓我們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現實的過程本身也成為許多歷史學家研究的現象,為如心態(tài)、意識形態(tài)和特質等提供了證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提供歷史研究的新思路;根據材料一“物質的或表面的形象,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隱喻的“形象”提供了極好的證據?!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為研究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拘?詳解】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二“紙質文本與影像史料之間是相互彌補、相互支持的關系,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紙質文本史料與影像史料之間是相互印證的關系;根據材料二“無論多么精當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頰覆、遮蔽紙質文本的價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字史料作為傳統的史料就具有記載全面,傳播與傳承方便等優(yōu)勢,但也存在表現形式單一等不足;根據材料二“只是在傳統的閱讀和寫作方式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有價值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而影像史料具有著表現形式生動,貼近歷史現場等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主觀性強,不能全面表現歷史等不足;綜合以上可知,所以在歷史研究中不能只看重“單一的史料”,要將紙質文本史料與影像史料密切結合到一起,優(yōu)勢互補,才可促進歷史研究的發(fā)展。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馮夢龍整理、編創(chuàng)“三言”,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過“三言”來醒世、導俗,進而實現其濟世的高遠之志,卻也是一個不容否定的事實。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潤色為主,因此原有的附著于宋元話本故事的娛樂性、消遣性痕跡就仍較為突出。另一方面,馮夢龍一般很少現身故事主干作連篇累牘的說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詩詞,對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評判,在此基礎上來引導讀者,這是一種相對含蓄的作法,不影響市民讀者對小說故事主體的消遣閱讀?!_小東《“三言”“二拍”作為通俗文學的特點及局限》材料二《十日談》成書于1348——1353年。作者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雙峰并峙,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文學的最高成就。薄伽丘從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圖子里長大,喜愛文藝、多才多能,《十日談》實際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當時民間故事的結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紀的佛羅倫薩為背景,是當時市民社會眾生相的生動寫照。由于鮮明的反教會倡人本的市民意識傾向,《十日談》自誕生之日就深受民眾歡迎。至16世紀,已刊行87版?!问澜?lt;中外歷史綱要>解析(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說的功能。(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三言”“二拍”與《十日談》所反映社會現實的共同之處?!敬鸢浮?8.功能:勸誡教化,休閑娛樂,保留傳統文化。19.共同之處:商品經濟發(fā)展,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級壯大;政治上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統治,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民眾追求自由世俗幸福的思想出現?!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明朝時期(中國)。功能,根據材料一“通過‘三言’來醒世、導俗,進而實現其濟世的高遠之志”、“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潤色為主,因此原有的附著于宋元話本故事的娛樂性、消遣性痕跡就仍較為突出”、“不影響市民讀者對小說故事主體的消遣閱讀”等信息可知,晚明時期,小說的功能主要是教化,休閑娛樂和保留傳統文化?!拘?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近代(歐洲)和明朝時期(中國)。共同之處,結合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社會現實和晚明時期中國的社會特點進行總結概括,主要是都出現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級壯大;政治上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統治,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民眾追求自由世俗幸福的思想出現。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政府不予干預的情況下,經濟作物的種植顯然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左翼學者述及的鄉(xiāng)村慘況,正是20世紀30年代初的蕭條期。當時鄉(xiāng)村危機……更本質的原因則是中央政府缺乏應有的執(zhí)政能力造成的。當市場波動之時,具有壟斷規(guī)模的企業(yè)經營者勢必要轉嫁危機,由于缺乏政府的保護,力量分散的農民最易淪為經濟危機的終端受害者。——楊耕《中國近代史研究》材料二:近年來,黨和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三權分置”改革,它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權分置”開辟了中國特色新型農業(yè)現代化新路徑。實行“三權分置”,賦予新型經營主體更多的土地經營權能,有利于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范圍內的優(yōu)化配置,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三權分置”豐富了我們黨的“三農”理論?!叭龣喾种谩睂崿F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有利于促進分工分業(yè),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承包農戶增加財產收入,讓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實現規(guī)模收益,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魅力,是習近平“三農”思想的重要內容。——尚云才《“三權分置”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新》(1)根據材料一,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國鄉(xiāng)村危機產生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三權分置”改革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敬鸢浮?9.原因: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民族危機加深;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作物種植存在風險;社會動蕩;中央政府缺乏執(zhí)政能力;壟斷企業(yè)轉嫁危機;農民缺乏政府保護。20.意義:豐富了土地改革的理論,進一步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習近平“三農”思想的重要內容;推動農村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優(yōu)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解放發(fā)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新型農業(yè)發(fā)展;推動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民族危機加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