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2D/wKhkGWXW-1iAZVbJAAJD_d4ldBk331.jpg)
![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2D/wKhkGWXW-1iAZVbJAAJD_d4ldBk3312.jpg)
![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2D/wKhkGWXW-1iAZVbJAAJD_d4ldBk3313.jpg)
![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2D/wKhkGWXW-1iAZVbJAAJD_d4ldBk3314.jpg)
![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C/2D/wKhkGWXW-1iAZVbJAAJD_d4ldBk33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遼寧省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度下學期
期初質量檢測
科目:語文
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命題人:王曉謙張修銓審題人:姜雁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時間觀念上的整體性和生命感,使中國人采取獨特的時間標示的表現形態(tài)。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語種按“日-月-年”的順序標示時間,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順序。人們對此也許習以為常;不過一種文化方式正是到了習以為常的境地,方能沉積為民族群體的潛意識。中西文化之異,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沒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對應的時間標示采取了逆行的順序,或者處于順序構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顯,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時序表述中,同樣的組合因素以不同的結構組合,或以不同的順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義的。順序也是一種意義,而且是精神深處反復估量和整理了的意義。不同的順序反映了二者的差異:一、它的第一關注點不同,是年還是日,是整體還是部分;二、它在第一關注以后的思維方向不同,是以大觀小,還是以小觀大;三、確定了思維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環(huán)節(jié)統(tǒng)率后環(huán)節(jié),還是以前環(huán)節(jié)積累成后環(huán)節(jié),是統(tǒng)觀性的,還是分析性的。在中國人的時間標示順序中,總體先于部分,體現了其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其統(tǒng)觀性、整體性時間觀念異于西方的積累性、分析性時間觀念。由此他們以時間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賦予部分以意義。
時間的整體觀是與天地之道的整體觀相聯(lián)系的,或者說,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種表現形式。中國遠古時代,人們觀天以測歲時,依靠對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位置來標示出年歲季節(jié)、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導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因此遠古人對天象運行位置比后人更關注、更熟悉,與天象的心離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顧炎武的《日知錄》卷三十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捌咴铝骰稹保r關之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霸码x于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晨’,兒童之謠也。后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這里引用的詩句,出自《詩經》和《左傳》,所謂火、三星、畢、龍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稱,詩句所講都是星宿運行的形態(tài)和位置。而所有這些都被農民兵士、男女老幼用來表示歲月時令,表述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見古人是把天道、時間和人心交融為一個整體了。
以時間呼應天道的思維方式,具有類乎宗教信仰的儀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時代已經沉積為中國人的精神原型。這種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著中國的時間標示已經不能被看作一個純粹的數學刻度,而是隱喻著某種關于宇宙模式的密碼。這種整體性時間意識把天象運行、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以及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如此等等的非常豐富的文化密碼,賦予大小相銜的時標順序之中。中國人把握某個時間點,不是把它當作一個純粹的數學刻度來對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體驗,他是會把這一時間點當作縱橫交錯的諸多文化曲線的交叉點來進行聯(lián)想的。
——摘編自楊義《時間表述形態(tài)和文化密碼》
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計時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兩兩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時辰的表述。中國文化自古注重人與時的和諧,“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國文化賦予了時間更多抽象神秘的含義。天時往往通過某種不可知的力量影響事物的發(fā)展。此種思維方式使中國文化傳統(tǒng)非常注重“時”的順背。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農歷除了作為一種表述時間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則作為一種生活行為的指導,如遷居擇址、婚喪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使中國文化在感知事物時強調主客一體,導致中國人對時間的感知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受客觀時間的拘束程度很小。人們對客觀時間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較模糊,最明顯的是漢語語法構詞系統(tǒng)中沒有表示過去、現在、將來這些時態(tài)變化的語法標識。中國人表述時間的常用詞匯常常采取模糊表述方式,例如“過了半天”“一小會兒”等等。這些常用的時間表述方式大多需要說者和聽者依靠特定語境才能準確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則是“二元“的思維模式,將主體與客體明確分開,研究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系。這種哲學觀念使西方人對時間的認識更加注重對自然時間和物理時間的探討,具有很大的客觀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嚴格按照天體星球的運動來計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識到時間中的過去、現在、將來,并對此有所區(qū)分,在時間中只有“過去”“現在”“將來”這幾種明確的運動形式。與漢語截然不同,西方語言大多需要通過動詞復雜變位表示動作時間的明確差別。例如,英語時態(tài)有過去時、完成時、將來時、進行時等等,這種劃分對于沒有相應時間概念的中國人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
——摘編自韓銀燕、錢鑫《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時間觀念差異對比》
材料三: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人“年-月-日”的時間表述方式,體現了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根源于中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
B.中國人時間觀念的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也由此看出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優(yōu)于西方人的時間觀念。
C.在中國遠古時代,天道決定歲時,歲時反映天道,人們通過觀測天象測定歲時,指導勞作和生活。
D.中國人表述時間常用模糊表述方式,與中國人對時間感知的主觀性有關,體現在漢語沒有時態(tài)變化的語法標示。
2.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引用顧炎武《日知錄》的相關內容,巧妙地銜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撐了論點。
B.材料一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縱向展開,在邏輯上逐層遞進。
C.材料二以農歷指導遷居擇址、婚喪嫁娶的例子,論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時間神秘感。
D.兩則材料均采用引用、對比和舉例論證的手法,證明了中西方時間觀念存在差異性。
3.結合材料一的內容,下列選項不能支撐古人時間觀的整體性的一項是()
A.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D.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較了中西方在時間觀念方面的差異,它們的論證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談談二十四節(jié)氣體現了中國人怎樣的時間觀念。
1.B2.A3.D
4.①材料一論證的側重點是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整體性、統(tǒng)觀性的,而西方是分析性、積累性的;
②材料二論證的側重點是中國人對時間的認識主觀性強,而西方人客觀性強。
5.①二十四節(jié)氣將一年的時間劃分為二十四個節(jié)點,體現了時間的整體性和統(tǒng)觀性;
②二十四節(jié)氣依據日月的運行來確定,并以此指導農事活動,體現了天道和時間的交融;
③二十四節(jié)氣對應了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蘊含了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體現了時間觀念的生命感(或二十四節(jié)氣蘊含了豐富的文化,體現了時間的儀式感和典重感)。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優(yōu)于西方人的時間觀念”錯,原文“其統(tǒng)觀性、整體性時間觀念異于西方的積累性、分析性時間觀念”說的是“異于”不是“優(yōu)于”。選項與原文信息不符。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解決問題”錯,在論證中沒有解決問題的部分;
C.“論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時間神秘感”錯,舉例證明的觀點是中國人對時間的感知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
D.“兩則材料均采用引用、對比和舉例論證的手法”錯,材料一在比較中西方時間標示的差異性時運用了對比的方法,沒有用舉例和引用的論證方法;材料二沒有使用引用論證。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體現了時間的整體觀與天道相關聯(lián)的特點。
B.古人按照時序指導勞作,體現了時間觀整體性;
C.從日月的運行測定歲時的更替,體現時間觀的整體性;
D.關注的是片段性的時間,不能體現時間觀的整體性。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論述的重點:
根據第一段“時間觀念上的整體性和生命感,使中國人采取獨特的時間標示的表現形態(tài)。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語種按“日-月-年”的順序標示時間,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順序”“在中國人的時間標示順序中,總體先于部分,體現了其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其統(tǒng)觀性、整體性時間觀念異于西方的積累性、分析性時間觀念。由此他們以時間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賦予部分以意義”,可知第一段通過對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和西方的不同點的對比,得出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整體性、統(tǒng)觀性的,而西方是分析性、積累性的結論。
根據第二段“時間的整體觀是與天地之道的整體觀相聯(lián)系的,或者說,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種表現形式”,第三段“這種整體性時間意識把天象運行、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以及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如此等等的非常豐富的文化密碼,賦予大小相銜的時標順序之中”,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對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整體性、統(tǒng)觀性的具體分析。
材料二論述的重點:
根據第一段“‘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使中國文化在感知事物時強調主客一體,導致中國人對時間的感知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受客觀時間的拘束程度很小”,第二段“西方文化采取的則是‘二元’的思維模式,將主體與客體明確分開,研究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系。這種哲學觀念使西方人對時間的認識更加注重對自然時間和物理時間的探討,具有很大的客觀性”,可知材料二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把中國人和西方的時間觀念進行對比,得出了中國人對時間的認識主觀性強,而西方人客觀性強的觀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jié)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guī)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每個節(jié)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在歷史發(fā)展中廿四節(jié)氣被列入農歷,成為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
根據“在中國人的時間標示順序中,總體先于部分,體現了其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其統(tǒng)觀性、整體性時間觀念異于西方的積累性、分析性時間觀念。由此他們以時間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賦予部分以意義”,可見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整體性和統(tǒng)觀性的,而二十四節(jié)氣是將一年的時間劃分為二十四個節(jié)點,體現了時間的整體性和統(tǒng)觀性。
根據“時間的整體觀是與天地之道的整體觀相聯(lián)系的,或者說,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種表現形式。中國遠古時代,人們觀天以測歲時,依靠對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位置來標示出年歲季節(jié)、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導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中國遠古時代,人們觀天以測歲時,依靠對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位置來標示出年歲季節(jié)、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導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而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guī)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和此特點相吻合。
根據“而所有這些都被農民兵士、男女老幼用來表示歲月時令,表述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見古人是把天道、時間和人心交融為一個整體了”“這種整體性時間意識把天象運行、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以及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如此等等的非常豐富的文化密碼,賦予大小相銜的時標順序之中”,中國人的整體性時間意識把天象運行、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以及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都融為一個整體了,而二十四節(jié)氣也對應了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蘊含了豐富的文化,體現了時間的儀式感和典重感,和此特點相吻合。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馬石山上
峻青
篝火,一堆連著一堆,在山腳下燃燒著。
熊熊的火光,撕破了夜的黑幕,照見了篝火后面的敵人的影子。他們有的端著槍在篝火的旁邊走來走去,有的在烤火,有的在東倒西歪的睡大覺。熊熊的火光,也照見了山腳下面的亂石縱橫的山路,光禿禿的枯樹,凍了冰的發(fā)光的小溪。
一個正在來回走動的鬼子哨兵,突然停住了腳步,側起耳朵聽了一下,山坡上面,傳來了一陣奇怪的聲音,在狂風怒吼的樹下,他斷不定這是一種什么聲音,像洪水沖破了堤岸,又像暴雨橫掃著山野。他瞇起眼睛,竭力地向那響著聲音的地方望去,可是,火光晃著他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他端起槍來,砰砰地向山上打了兩槍,山上沒有響槍,可是,那聲音卻還在響著。
當鬼子打槍的時候,宮班長和戰(zhàn)士們已經沖到了離火堆不遠的地方,他們在水溝沿上的一堆巖石后面停了下來。緊隨在他們后面的人群,也都在離火堆稍遠一點的地方停了下來。當這些懷著緊張的心情的人們氣喘吁吁地收住了腳步的時候,他們感到了一種深沉的寂靜。在這深沉的寂靜中,他們聽見了篝火燃燒著的畢剝聲,寒風吹著松樹的嗚嗚聲,溪水在冰下奔流的叮咚聲,饑餓了的戰(zhàn)馬的嘶鳴聲,鬼子們嘰哩哇啦的說話聲。這寂靜在繼續(xù)的深沉著,擴大著,變成了一種難耐的緊張,在叩擊著人們的心。
宮班長伏在潮濕的溝沿上,用力地緊貼著地面,把頭從枯草中探出來,眼睛一動不動地凝視著他面前的火堆,他看見了隱在火堆后面的密集的敵人和那無數枝黑洞洞的槍口,鐵似的下顎又劇烈地蠕動起來了。他知道,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圍的,他要設法弄熄幾處篝火,把這個火網撕破。突然,他的眉毛一揚,迅速地把棉大衣脫了下來,輕輕地砸開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著大老矯把手一揮,就向火堆那面猛撲過去。大老矯會意地把機槍在巖石上架好,他看見班長像一道閃電似的竄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濕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撲滅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機槍,就向著敵人猛烈地掃射起來。緊接著,南面和北面的戰(zhàn)士,也都用手榴彈炸息了山頭上的幾堆篝火,殺開了一條血路,立刻,寂靜的山谷,突然震天動地的沸騰起來了。滾滾的人群,就像一道沖破了堤壩的洪水似的,順著黑黝黝的山谷,猛烈地傾瀉出來了。
敵人被這意外的打擊弄昏了,他們慌亂地怪叫著,謾罵著,跌跌撞撞地奔跑著,亂成了一片。
大老矯沖出火網外面,把機槍架在一個小山崗上,猛烈地掃射著慌亂的敵人,幾天來積壓在心底的怒火,此刻總算爆發(fā)了。黑洞洞的槍口,在漆黑的夜間,吐出了一串串耀眼的火花,照亮了他的因激動而變紅的臉。
人群潮水似的在洶涌地傾瀉著。
這里是被累年的山洪沖刷成的一道長而深的山谷,它從半山腰里,彎彎曲曲地一直通到山腳下??恐R石店村的一個放牛老人的指引,班長選擇了這樣一個好的突圍地點。敵人的火網在這里被撕破了一個缺口,潮水似的人群,就像一股洶涌的山洪,順著彎彎曲曲的深谷,從山腰間直沖下來。深谷兩旁高地上的篝火被撲滅了,谷口周圍是一片黑暗,雖然在這濃密的黑暗中,仍然閃爍著機槍、步槍射擊的火光,但是深谷仍然保障了大部分突圍群眾的安全。
這時候,敵人已經從突然震驚中清醒過來了,但是,他們的兵力來不及集中,一時間又弄不清突圍的確實地點,只有盲目的亂打槍。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砰砰叭叭的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嗚哩哇啦的喊叫聲。
一片大騷動,大喧嚷,好像天要塌下來一般。
然而,在突圍的人群中,卻是一片堅毅的沉默。除去雜沓而緊張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呼吸聲以外,什么聲音都聽不見。老頭子們咬著牙忍住咳嗽不聲不響的往外沖,母親們用奶頭塞住嬰兒的嘴不聲不響的往外沖,前面的一個倒下了后面的立刻把他背起來不聲不響的往外沖。
大老矯繼續(xù)在射擊著,和他在一起的是小張,他們不斷地變換著陣地,敵人始終弄不清他們有多少人,有幾挺機槍。在緊張的戰(zhàn)斗中,他們不斷地回頭向山谷里張望,山谷里烏沉沉的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只聽見千萬腳步踏著亂石的一片巨大的轟鳴,這聲音把大地都震動起來了。從這巨大的腳步聲中,他們覺得似乎是他們兩人用兩雙有力的手,在撐住了這個網口,于是,他們感到了一種特別的興奮。現在,在他身旁的只有小張一個人,然而,他們并不感到孤單,他們繼續(xù)在射擊著,撐住了網口。
人群,繼續(xù)從撕破了的網口里,洶涌地向外傾瀉。
(選自峻青《馬石山上》,有刪改)
注:《馬石山上》是峻青根據自己"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真實事件"寫成的。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式大"掃蕩",數干名群眾被圍困于馬石山區(qū)。路過此地的八路軍膠東軍區(qū)的10名戰(zhàn)士,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幫助身陷絕境的群眾突圍。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端著槍“來回走動”的鬼子哨兵,突然停下來側耳聽了一下,又砰砰打了兩槍。體現出戰(zhàn)斗打響之前的緊張氛圍。
B.“伏”“貼”“探”“凝視”等詞語細致刻畫了宮班長的沉著冷靜,只有準確掌握敵情,才能制定有效的作戰(zhàn)方案。
C.大老矯準確領會了班長手勢的含義,“會意地把機槍在巖石上架好”,向著敵人猛烈掃射,掩護班長順利地撲滅了篝火。
D.突圍的人們“不聲不響的往外沖”,他們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用“堅毅的沉默”粉碎了敵人的圖謀。
7.文中最后兩段多次寫到“網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張“網”是鬼子布下的圍捕之“網”,控訴著日本鬼子的兇險和罪惡。
B.大老矯和小張不斷變換射擊陣地,撕開日本鬼子瘋狂的陰謀之“網”。
C.在英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和成熟的中國民眾面前,殺人網織得再巧再密也屬徒勞。
D.從撕破的“網口”里突圍,沖出去的不只有群眾,也難免有漏網的鬼子。
8.本文和茹志鵑的《百合花》所講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戰(zhàn)爭年代,都表現戰(zhàn)火中革命戰(zhàn)士特有的青春情懷,但刻畫英雄形象的手法不一樣。請結合文本情節(jié)作概括分析。
9.文中隨著篝火的熊熊燃燒直到完全熄滅,小說故事情節(jié)逐步展開,人物形象也逐步展現。請結合文中各處相關內容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6.C7.D
8.①本文直接描寫戰(zhàn)斗場景,正面刻畫了宮班長、大老矯等革命戰(zhàn)士的形象,謳歌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②《百合花》中主要通過描寫新媳婦縫補衣服鋪墊被子等細節(jié)以及群眾的敘述,側面表現小通訊員單純質樸而又臨危不懼、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
9.①鬼子燃燒簧火,擋住了群眾突圍的路線,展現了鬼子的兇狠與惡毒;
②戰(zhàn)士們撲滅篝火,殺開了一條血路,表現出戰(zhàn)士們的智謀和勇猛;
③篝火熄滅后的黑暗中,大部分群眾沉默而迅速地沖出網口,表現了經受戰(zhàn)爭考驗的人民的沉著勇敢和會心友善。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理解內容和鑒賞藝術特色能力。
C.“掩護班長順利地撲滅了篝火”錯誤,原文表述是“班長像一道閃電似的竄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濕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撲滅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機槍,就向著敵人猛烈地掃射起來”,大老矯是在班長把火撲滅后掃射敵人,而不是掩護班長把火撲滅。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
D.“漏網的鬼子”錯誤,“網口”是戰(zhàn)士們?yōu)槿罕姄纹鸬囊粋€逃亡的出口,大家都在靜默地默契地配合突圍,沖出去的沒有漏網的鬼子。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
本題要求把《百合花》與本文對比分析,比較兩者刻畫英雄手法的不一樣。從考點的角度看,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人物的塑造分正面塑造和側面塑造。
本文主要是直接描繪戰(zhàn)斗場景,將英雄人物置身于與敵人正面交鋒的情境之中,通過描寫戰(zhàn)士在黑夜組織群眾突圍轉移的具體表現中展現人物形象,文中正面描寫了宮班長的機智英勇,比如考慮到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圍,班長“他的眉毛一揚,迅速地把棉大衣脫了下來,輕輕地砸開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著大老矯把手一揮,就向火堆那面猛撲過去”等。文中還著重描寫了大老矯與班長密切配合,在射殺敵人時的勇猛無為,比如原文中“大老矯沖出火網外面,把機槍架在一個小山崗上,猛烈地掃射著慌亂的敵人,幾天來積壓在心底的怒火,此刻總算爆發(fā)了。黑洞洞的槍口,在漆黑的夜間,吐出了一串串耀眼的火花,照亮了他的因激動而變紅的臉”等內容,文章正面刻畫了宮班長、大老矯等革命戰(zhàn)士的形象,謳歌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茹志鵑的《百合花》通過描寫新媳婦由最開始幫忙時的忸怩害羞,到后來“莊嚴而虔誠地給”小戰(zhàn)士擦身子,“低著頭,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以及通過群眾的語言,介紹小戰(zhàn)士的死因“他自己一下子撲在冒煙的手榴彈上……”等內容,沒有直接正面刻畫小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的場景,通過他人的反映來間接地表現小通訊員單純質樸而又臨危不懼、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題先從文章中篩選出涉及到“篝火”的內容,再概括篝火涉及的故事情節(jié),最后概括出該情節(jié)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
在故事開篇“篝火,一堆連著一堆,在山腳下燃燒著。熊熊的火光,撕破了夜的黑幕,照見了篝火后面的敵人的影子”,篝火是敵人營地中生的,它撕破黑夜,照見的敵人影子,由此可見鬼子燃燒篝火,擋住了群眾突圍的路線,火光中充滿了兇狠與惡毒。
故事發(fā)展,在班長帶領群眾突圍時,“班長像一道閃電似的竄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濕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撲滅了篝火。”大老矯“端起機槍,就向著敵人猛烈地掃射起來。緊接著,南面和北面的戰(zhàn)士,也都用手榴彈炸息了山頭上的幾堆篝火,殺開了一條血路”,從這些描述可見,戰(zhàn)士們撲滅篝火,殺開了一條血路,表現出戰(zhàn)士們的智謀和勇猛。
情節(jié)再發(fā)展,“深谷兩旁高地上的篝火被撲滅了,谷口周圍是一片黑暗,雖然在這濃密的黑暗中,仍然閃爍著機槍、步槍射擊的火光,但是深谷仍然保障了大部分突圍群眾的安全”、“在突圍的人群中,卻是一片堅毅的沉默。除去雜沓而緊張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呼吸聲以外,什么聲音都聽不見”等可見,篝火熄滅后的黑暗中,大部分群眾沉默而迅速地沖出網口,表現了經受戰(zhàn)爭考驗的人民的沉著勇敢和會心友善。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淳化五年正月,上元觀燈。上御乾元門樓,賜從臣宴,語呂蒙正曰:“夫否極則泰,物之常理。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輿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常見都城外不數里,饑寒而死者甚眾,不必盡然。愿陛下視近以及遠,蒼生之幸也!”上變色不言,蒙正侃然復位,同列咸多其伉直。上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又問,復以前所選對,上亦不許。他日又問益急,蒙正終不肯易其人。上怒,投其奏書于地曰:“何太執(zhí)耶?必為我易之!”蒙正徐對曰:“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耳?!币蚬谭Q:“其人可使,余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蓖蕴柘⒉桓覄?,蒙正措笏俛首,拾其書,徐懷之而下。上退,謂親信曰:“是翁氣量,我不如?!奔榷溆妹烧x,復命,大稱旨。上于是益重蒙正能任人,而嘉其有不可奪之志。蒙正初為相時,金部員外郎張紳知蔡州,坐贓免?;蜓杂谏显唬骸凹澛逯泻兰?,安肯受賕?乃蒙正未第時丐索于紳,不能如意,致其罪耳?!鄙霞疵鼜图澒?,蒙正終不自辨。未幾罷相,會考課院得紳舊事實狀,乃黜之,于是蒙正復為相。上謂曰:“張紳果實犯贓?!泵烧嗖恢x。
(選自《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獎用賢臣》,有刪節(jié))
二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參政耶?”蒙正陽為不聞而過之。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為愈也?!睍r皆服其量。李昉罷相,蒙正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盧多遜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員外郎,后遂以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釋褐止授九品京官。況天下才能,老于巖穴,不沾寸祿者多矣。今臣男始離襁褓,膺此寵命,恐罹陰譴,乞以臣釋褐時官補之?!弊允窃紫嘧又故诰牌肪┕?,遂為定制。
論曰:《詩》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為阿衡,實左右商王?!毖杂惺蔷齽t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李昉舊德,亟加進用,繼擢呂蒙正、張齊賢,迭居相位;復進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
(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四》,有刪改)
李昉、張齊賢、黃中,都是宋太宗時期的名臣。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B.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C.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D.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元,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元宵節(jié)或燈節(jié),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自古以來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B.乘輿,舊指皇帝或諸侯所用的車輿,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京城,古文中類似的用法還有“車駕”“都輦”。
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記錄將對君王上奏的話,以防遺忘。
D.員外郎,是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設于正額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之次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元觀燈時,太宗認為自己將天下治理得很好,呂蒙正直言提醒太宗還有百姓饑寒交迫,要關注天下眾生的疾苦。
B.朝廷挑選出使朔方的人選,呂蒙正多次舉薦同一人,在太宗要求換人的情況下堅持己見,這個人最終也不辱使命。
C.張紳被免職,有人說是呂蒙正陷害所致,呂蒙正不辯解,因此被罷相,皇帝派專人查清此事,讓呂蒙正官復原職。
D.呂蒙正擔任宰相后,認為天下還有很多人才沒有出仕的機會,上書要求只授予自己的兒子九品京官,此后成為定制。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上變色不言,蒙正侃然復位,同列咸多其伉直。
(2)蒙正陽為不聞而過之。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
14.選文二中“有是君則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說的是什么道理?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10.D11.B12.C
13.(1)皇帝改變臉色不說話,呂蒙正神色剛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同陪侍皇帝的人都稱贊他的正直誠實。
(2)蒙正假裝沒有聽見而走過去。同僚心中不平,詢問那個人的姓名,呂蒙正急忙阻止他們。
14.①君王圣明,就會有賢臣輔佐,賢臣可以輔佐君主成為圣明君王。
②目的是讓君臣各盡其道。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后)晉、(后)漢時期戰(zhàn)亂不止,百姓死傷殆盡,當時的人們認為不能再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了。朕登基之后,親自處理各種政務,天下萬事大致得到治理,讓天下到了如此繁盛的程度,由此可知國家的治理與混亂在乎人為。
“生靈凋喪殆盡”,“生靈”指百姓,是“凋喪殆盡”的主語,之間不可斷開,排除BC。
“致此繁盛”,動賓結構,不可斷開,排除A。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B.“乘輿……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京城,古文中類似的用法還有‘車駕’‘都輦’”說法錯誤?!俺溯洝痹谖闹写柑熳樱岸驾偂贝妇┏?。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皇帝派專人查清此事”說法錯誤。文本一原文“會考課院得紳舊事實狀”,是考課院得知張紳事件的真實情況,不是皇帝派專人調查。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侃然”,神色剛直地;“多”,稱贊;“伉直”,正直誠實。
(2)“陽”,通“佯”,假裝;“詰”,詢問;“遽”,急忙。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有是君則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的意思是:有這樣的君主就有這樣的臣子,有這樣的臣子足以輔佐這樣的君主。言外之意就是,君王圣明,就會有賢臣輔佐,賢臣可以輔佐君主成為圣明君王。
說這句話的目的,從選文二原文“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可知,就是讓君臣各盡其道,君盡君道,臣進臣道,這樣才能讓國家太平強盛。
參考譯文:
一
淳化五年正月上元節(jié)觀燈,太宗皇帝登上乾元門城樓,賜宴群臣,對呂蒙正說:“否極泰來是萬物的常理。(后)晉、(后)漢時期戰(zhàn)亂不止,百姓死傷殆盡,當時的人們認為不能再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了。朕登基之后,親自處理各種政務,天下萬事大致得到治理,讓天下到了如此繁盛的程度,由此可知國家的治理與混亂在乎人為。”呂蒙正離開座位說:“皇帝所在之處,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經看到城外不出數里之地,饑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這個樣子。希望陛下從近處看到遠處,才是百姓的幸福啊?!被实鄹淖兡樕徽f話,呂蒙正神色剛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同僚們都稱贊他的正直誠實。太宗想派一個人出使朔方,讓宰相呂蒙正推薦一個合適的人選。呂蒙正很快就上疏推薦了一個人,可是宋太宗不同意。后來,呂蒙正又把以前所選的人推薦給太宗,太宗還是不同意。再后來宋太宗詢問的很急切,呂蒙正最終不肯改變所推薦的人。宋太宗十分惱怒,把他的奏折扔在地上說:“你這個人怎么這么固執(zhí)?一定要為我改變推薦的人選!”呂蒙正慢慢地說:“不是我固執(zhí),而是陛下還沒有真正了解他。”于是堅持說:“這個人可以選用,別人都比不上他。我不愿為了取悅陛下而害了國家大事。”大臣們都嚇得屏住呼吸不敢動,但呂蒙正卻很坦然地上前拾起奏折,不慌不忙地放入懷中,慢慢地退了下來。罷朝后,宋太宗對左右的人說:“呂蒙正的氣量,我比不上。”繼而用了呂蒙正推薦的那個人,果然很稱職。太宗于是更加敬重呂蒙正能知人善任,并贊賞他的心志不能輕易被改變。呂蒙正初次任相時,金部員外郎張紳任蔡州知州,因為貪贓被罷免。有人對皇上說:“張紳是洛陽的富豪,怎么會接受賄賂呢?是因為呂蒙正未考中科舉時向他索要錢財,沒能如愿,于是(現在)給張紳定了貪污罪罷了?!被噬像R上命令張紳恢復官職,呂蒙正始終不自我辯解。沒多久,呂蒙正被免除了宰相之職,恰逢考課院得知張紳之事的真實情況,又罷黜了張紳,于是呂蒙正又擔任了宰相。太宗對他說:“張紳果然有贓。”呂蒙正也不向皇帝謝恩。
二
呂蒙正剛進入朝廷,有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見而走過去。同僚心中不平,詢問那個人的姓名,呂蒙正急忙阻止。他們說:“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崩顣P被罷相,呂蒙正被授予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之前,盧多遜任宰相,他的兒子盧雍初次為官就授水部員外郎,后來成為常例。到這時,呂蒙正上奏說:“臣進士甲等及第,初任官只授為九品京官。況且現在天下有才能的人,一直都沒能獲得官職終老于鄉(xiāng)村的人多得是?,F在臣的兒子還幼小,受到這樣的恩寵,恐怕遭到冥冥中的責罰,請求以臣剛入仕時的官職補授他?!睆拇嗽紫嗟膬鹤又皇诮o九品京官,成為固定制度。
評論說:《詩經》有言:“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為阿衡,實左右商王(他確實是上天之子,天降人才作為輔弼。他就是賢相伊尹,確實是商王的左膀右臂)?!闭f的是有賢明的君王就有賢能的臣子,有賢能的臣子就足以輔佐賢明的君王。太宗皇帝振奮精神,致力于處理朝政,重視輔佐的宰相們,因為李昉先前品德高尚,就立即提拔任用,既而提拔了呂蒙正、張齊賢,先后擔任宰相;又提拔了黃中,讓他參與朝廷大事。而這四位臣子也順勢相助,成全太宗美好的品德,治理好天下政務,造就了太平天下,可以說是君臣各自盡了自己的責任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雷夜作
陸游
雪重從壓竹,竹折有奇聲;
雪深亦莫掃,小窗終夜明。
我老尚耐冷,開卷對短檠①。
龍茶與羔酒②,得失不足評。
但思被重鎧,夜入蔡州城③。
君勿輕臞儒④,有志事竟成。
[注]①檠:燈架。②龍茶,宋代建安北苑茶園所產,專貢御用,為當時茶之極品。羔酒,為當時滋補的上等酒。③夜入蔡州城:唐憲宗時,節(jié)度使李愬率軍平定淮西叛亂,于雪夜奇襲,攻下蔡州城。④臞(qú)儒:瘦弱書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四句,緊扣詩題,以雪壓竹折、雪深窗明寫出了冬夜雪之大、雪之厚。
B.詩歌五六句,寫了年邁的詩人在深冬雪夜,不畏寒冷,堅持燈下苦讀的情景。
C.詩歌最后兩句,鼓勵年輕人不要自輕自賤,要堅信,有志向做事終究會成功。
D.詩歌語言明白曉暢,用筆看似隨意,細品自見“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之格調。
16.詩人為何會在雪夜想到“夜入蔡州城”這一歷史事件?請結合全詩及詩人身世背景簡要分析。
15.C16.(1)詩人觸景生情,由眼前的雪夜自然聯(lián)想到發(fā)生在雪夜的李愬“夜入蔡州城”這一歷史事件;(2)詩人以慷慨報國、收復失地為己任,因此期待自己能像李愬平定叛亂一樣,身披鎧甲,沖鋒陷陣。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鼓勵年輕人”錯誤,這是詩人自勵之語,并非鼓勵年輕人。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雪重從壓竹,竹折有奇聲;雪深亦莫掃,小窗終夜明”詩歌前四句,緊扣詩題,以雪壓竹折、雪深窗明寫出了冬夜雪之大、雪之厚。結合“但思被重鎧,夜入蔡州城”可知,詩人觸景生情,由眼前的雪夜自然聯(lián)想到發(fā)生在雪夜的李愬“夜入蔡州城”這一歷史事件;
結合解釋“唐憲宗時,節(jié)度使李愬率軍平定淮西叛亂,于雪夜奇襲,攻下蔡州城”可知,李愬雪夜如蔡州,率軍平定淮西叛亂,而一生堅持抗金,致力于收復中原,此處的聯(lián)想表述出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當年的李愬一樣慷慨報國。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描寫琵琶女既技藝高超又美麗出眾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____”。
(3)不僅李白的詩歌中常有酒的意象,蘇軾的詩文中也是如此,在《赤壁賦》中寫他舉起杯盞和客人相互敬酒的句子是“_____”,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他以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
①.曲罷曾教善才服②.妝成每被秋娘妒③.端章甫④.愿為小相焉⑤.舉匏樽以相屬⑥.一尊還酹江月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
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妝”“甫”“焉”“匏樽”“尊”“酹”。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作家寫作時,到底應不應該聽讀者的?誠然,寫作時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創(chuàng)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個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①,又怎能指望他產出佳作呢?堅持自己的想法,必然要求作家不為讀者所左右。但是,不為讀者所左右,并非不考慮讀者,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心里裝著讀者,傾聽讀者的呼聲,應是永遠的追求。
現實中,有的作家為了彰顯自己的博學,把文章寫得②,無形中給讀者設置了閱讀障礙,這便是不考慮讀者的感受,心里沒裝著讀者的一個表現。即使因為不可避免的原因,寫出來的作品不能明白如話,作家也要隨時注意文字的平實曉暢,盡可能讓讀者能讀懂,也愛讀。
其實,作家不是全能的,即便下了再多功夫,筆下仍不能避免有錯訛疏漏之處,而讀者就是最好的“啄木鳥”,他們的“利喙”能讓作品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讀者有不同的背景,他們是街頭小販,對市場對人情的體察與了解,恐怕連細膩的小說家也無法準確捕捉;他們是歷史愛好者,有甄別歷史細節(jié)的火眼金睛;他們是普通的市民,對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與理解之深刻,也許令本地寫都③……總之,既在心中裝著讀者,又堅守住創(chuàng)作的初衷,讀者才能經由作品與達至高山流水。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四字成語。
19.下列各句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啄木鳥”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jié)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B.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幾位“紅領巾”正熱心地給大家講解這棟建筑背后的悠久歷史。
D.他們(指友邦人士)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jiān)獄,就撕掉了他們的“文明”的面具。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18.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②晦澀難懂(詰屈聱牙)③自愧不如(自慚形穢)19.C
20.既堅守創(chuàng)作的初衷,又心中裝著讀者,才能經由作品與讀者達至高山流水之境。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據后文“堅持自己的想法”可知,語境中是假設作家創(chuàng)作毫無主見,可填“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隨波逐流:比喻自己沒有立場和主見,只是隨著潮流走。
第二處,結合“給讀者設置了閱讀障礙”“寫出來的作品不能明白如話”可知,此處是指文章寫得難以讀懂和理解,可填“詰屈聱牙(晦澀難懂)”。詰屈聱牙: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逎y懂:文字隱晦很深,難以理解。
第三處,語境指讀者對所在城市的感受與理解很深刻,讓本地作家感到慚愧,可填“自慚形穢(自愧不如)”。自慚形穢: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自愧不如:自己慚愧不如別人。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文中“啄木鳥”為新語境下產生的特殊含義,指善于對作品挑毛病的讀者,引號的作用是特殊含義。
A.引號的作用是直接引用;
B.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
C.引號的作用是特殊含義;
D.引號的作用是諷刺。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橫線的句子語病為三處:
一是語序不當,“既……又……”一句,照應文本第一段的內容,明確作家要有從內到外的關照,應改為“既堅守創(chuàng)作的初衷,又心中裝著讀者”;
二是陳述對象有誤,據前文語境,此處主語應為“”,正確表述應為“才能經由作品與讀者……”;
三是成分殘缺,“達至”后缺少賓語中心語,“達至……之境(或是‘的境界’)”。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干細胞是人體內的一類細胞,存在于人體發(fā)育過程中以及成體之后。干細胞可以自我復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長發(fā)育、疾病發(fā)生、藥物篩選等科學研究。此外,①,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被應用于重癥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研究中。
然而,②。獲取干細胞必須進行體外擴增,但隨著擴增代數的增加,干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會逐漸減弱,這使得能夠應用的干細胞可用代次有限,導致干細胞資源難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為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軍教授課題組,在20余年持續(xù)研究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一套可以模擬體內微環(huán)境的干細胞仿生賦能系統(tǒng),能有效解決目前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問題。研究人員介紹說,目前的干細胞培養(yǎng)系統(tǒng)存在四大痛點:增值能力不足,細胞產量低;功能減弱,治療效果差;干細胞純度低,安全風險大;細胞資源稀缺,③。簡言之,現有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夠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等四個問題,目前還需要從干細胞仿生培養(yǎng)材料入手,全面優(yōu)化配套培養(yǎng)體系。
21.請結合第一自然段的相關內容,給“干細胞”下定義,不超過80個字。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干細胞是人體發(fā)育過程中以及成體之后,存在于人體內的具有自我復制、多項分化特點的常用于生長發(fā)育、疾病發(fā)生、藥物篩選等科學研究及疾病治療的一類細胞。
22.①干細胞還可以用于疾病治療②干細胞的獲取是比較困難的③生產成本高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下定義的能力。
這類題首先要找到種差和屬差,然后根據被定義對象辨別主次,突出被定義項的性質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單句句式整合作答。
首先篩選出有效信息:“是人體內的一類細胞”“存在于人體發(fā)育過程中以及成體之后”“可以自我復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長發(fā)育、疾病發(fā)生、藥物篩選等科學研究”“用于疾病治療”。
然后明確下定義的主干句,即“干細胞是……細胞”;再將有效信息整合,注意表述時符合邏輯順序。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連貫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①空,前文說到干細胞可以用于很多科學研究,后文說到干細胞可以用于間充質干細胞被應用于重癥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研究中,所以可填“干細胞還可以用于治療疾病”。
第②空,上文強調干細胞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作用,句前的“然而”表明此處的內容與上文構成轉折,結合下文“獲取干細胞必須進行體外擴增,但隨著擴增代數的增加,干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會逐漸減弱,這使得能夠應用的干細胞可用代次有限,導致干細胞資源難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可知,干細胞雖然重要,但是獲取有困難,故可填寫“干細胞獲取是比較困難的(或:干細胞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之類的句子。
第③空,描述第四個痛點,第四個痛點對應的后果是“用不起”,據此應填“生產成本高”之類。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藝術大師在米粒上展現“赤壁大戰(zhàn)”的壯闊場面,在頭發(fā)上刻出《清明上河圖》的盛世風情,刻畫逼真,氣象恢弘。大師們做的是“小器件”,呈現的卻是“大格局”。
創(chuàng)作如此,生活亦然。
請結合材料,以“小器件與大格局”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略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題目要求以“小器件與大格局”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首先要準確理解“小器件”“大格局”的內涵。由材料給出的“小器件與大格局”的例子可知,“小器件”應該指的是小領域、小天地;“大格局”應該指的是大境界、大視域、大胸襟、大情懷等等,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廣闊,是“尺寸之地,自有天地”的氣象。兩者關系大致有:“小天地”涵育“大境界”,“大境界”寄寓“小天地”。作文材料的最后一句話,“創(chuàng)作如此,生活亦然”,則提醒我們:本次寫作不需要死板,只限于寫“創(chuàng)作”,而應該放眼整個生活范疇:學習、工作、文化、歷史、建筑等。
行文構思上,先具體解釋“小器件”與“大格局”的具體內涵,然后圍繞概念界定、原因探析等,深化論證與分析。例如,可以結合“園林”的“小中見大”的造景理論,分析“小器件”的內涵:“一片山林氣象,招來幾縷天地清芬”,厘定“大境界”的本質在于:“一片活的宇宙,是為了展現玲瓏活絡的心靈”。據此,可以繼續(xù)思考:為何“小天地”中蘊含“大境界”?這種表現形式的歷史源頭在哪里?如何做到“小中見大”地造園呢……
立意:
1.盡精微方能成其大。
2.立足于“小天地”,著眼于“大境界”。
3.從“小細節(jié)”讀懂“大情懷”。沈陽市重點中學2022-2023學年度下學期
期初質量檢測
科目:語文
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命題人:王曉謙張修銓審題人:姜雁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時間觀念上的整體性和生命感,使中國人采取獨特的時間標示的表現形態(tài)。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語種按“日-月-年”的順序標示時間,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順序。人們對此也許習以為常;不過一種文化方式正是到了習以為常的境地,方能沉積為民族群體的潛意識。中西文化之異,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沒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對應的時間標示采取了逆行的順序,或者處于順序構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顯,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時序表述中,同樣的組合因素以不同的結構組合,或以不同的順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義的。順序也是一種意義,而且是精神深處反復估量和整理了的意義。不同的順序反映了二者的差異:一、它的第一關注點不同,是年還是日,是整體還是部分;二、它在第一關注以后的思維方向不同,是以大觀小,還是以小觀大;三、確定了思維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環(huán)節(jié)統(tǒng)率后環(huán)節(jié),還是以前環(huán)節(jié)積累成后環(huán)節(jié),是統(tǒng)觀性的,還是分析性的。在中國人的時間標示順序中,總體先于部分,體現了其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其統(tǒng)觀性、整體性時間觀念異于西方的積累性、分析性時間觀念。由此他們以時間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賦予部分以意義。
時間的整體觀是與天地之道的整體觀相聯(lián)系的,或者說,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種表現形式。中國遠古時代,人們觀天以測歲時,依靠對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位置來標示出年歲季節(jié)、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導自己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生活。因此遠古人對天象運行位置比后人更關注、更熟悉,與天象的心離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顧炎武的《日知錄》卷三十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捌咴铝骰稹?,農關之也?!叭窃谔臁?,婦人之語也?!霸码x于畢”,戍卒之作也?!埼卜俊?,兒童之謠也。后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边@里引用的詩句,出自《詩經》和《左傳》,所謂火、三星、畢、龍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稱,詩句所講都是星宿運行的形態(tài)和位置。而所有這些都被農民兵士、男女老幼用來表示歲月時令,表述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見古人是把天道、時間和人心交融為一個整體了。
以時間呼應天道的思維方式,具有類乎宗教信仰的儀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時代已經沉積為中國人的精神原型。這種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著中國的時間標示已經不能被看作一個純粹的數學刻度,而是隱喻著某種關于宇宙模式的密碼。這種整體性時間意識把天象運行、季節(jié)更替、萬物榮枯,以及人對于自身的生命形態(tài)和年華盛衰的體驗如此等等的非常豐富的文化密碼,賦予大小相銜的時標順序之中。中國人把握某個時間點,不是把它當作一個純粹的數學刻度來對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體驗,他是會把這一時間點當作縱橫交錯的諸多文化曲線的交叉點來進行聯(lián)想的。
——摘編自楊義《時間表述形態(tài)和文化密碼》
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計時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兩兩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時辰的表述。中國文化自古注重人與時的和諧,“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國文化賦予了時間更多抽象神秘的含義。天時往往通過某種不可知的力量影響事物的發(fā)展。此種思維方式使中國文化傳統(tǒng)非常注重“時”的順背。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農歷除了作為一種表述時間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則作為一種生活行為的指導,如遷居擇址、婚喪嫁娶等?!疤烊撕弦弧钡乃季S方式使中國文化在感知事物時強調主客一體,導致中國人對時間的感知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受客觀時間的拘束程度很小。人們對客觀時間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較模糊,最明顯的是漢語語法構詞系統(tǒng)中沒有表示過去、現在、將來這些時態(tài)變化的語法標識。中國人表述時間的常用詞匯常常采取模糊表述方式,例如“過了半天”“一小會兒”等等。這些常用的時間表述方式大多需要說者和聽者依靠特定語境才能準確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則是“二元“的思維模式,將主體與客體明確分開,研究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系。這種哲學觀念使西方人對時間的認識更加注重對自然時間和物理時間的探討,具有很大的客觀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嚴格按照天體星球的運動來計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識到時間中的過去、現在、將來,并對此有所區(qū)分,在時間中只有“過去”“現在”“將來”這幾種明確的運動形式。與漢語截然不同,西方語言大多需要通過動詞復雜變位表示動作時間的明確差別。例如,英語時態(tài)有過去時、完成時、將來時、進行時等等,這種劃分對于沒有相應時間概念的中國人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
——摘編自韓銀燕、錢鑫《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時間觀念差異對比》
材料三: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人“年-月-日”的時間表述方式,體現了對時間整體性的重視,根源于中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
B.中國人時間觀念的整體性呼應著天地之道,也由此看出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優(yōu)于西方人的時間觀念。
C.在中國遠古時代,天道決定歲時,歲時反映天道,人們通過觀測天象測定歲時,指導勞作和生活。
D.中國人表述時間常用模糊表述方式,與中國人對時間感知的主觀性有關,體現在漢語沒有時態(tài)變化的語法標示。
2.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引用顧炎武《日知錄》相關內容,巧妙地銜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撐了論點。
B.材料一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縱向展開,在邏輯上逐層遞進。
C.材料二以農歷指導遷居擇址、婚喪嫁娶的例子,論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時間神秘感。
D.兩則材料均采用引用、對比和舉例論證的手法,證明了中西方時間觀念存在差異性。
3.結合材料一的內容,下列選項不能支撐古人時間觀的整體性的一項是()
A.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D.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較了中西方在時間觀念方面的差異,它們的論證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談談二十四節(jié)氣體現了中國人怎樣的時間觀念。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馬石山上
峻青
篝火,一堆連著一堆,在山腳下燃燒著。
熊熊的火光,撕破了夜的黑幕,照見了篝火后面的敵人的影子。他們有的端著槍在篝火的旁邊走來走去,有的在烤火,有的在東倒西歪的睡大覺。熊熊的火光,也照見了山腳下面的亂石縱橫的山路,光禿禿的枯樹,凍了冰的發(fā)光的小溪。
一個正在來回走動的鬼子哨兵,突然停住了腳步,側起耳朵聽了一下,山坡上面,傳來了一陣奇怪的聲音,在狂風怒吼的樹下,他斷不定這是一種什么聲音,像洪水沖破了堤岸,又像暴雨橫掃著山野。他瞇起眼睛,竭力地向那響著聲音的地方望去,可是,火光晃著他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他端起槍來,砰砰地向山上打了兩槍,山上沒有響槍,可是,那聲音卻還在響著。
當鬼子打槍的時候,宮班長和戰(zhàn)士們已經沖到了離火堆不遠的地方,他們在水溝沿上的一堆巖石后面停了下來。緊隨在他們后面的人群,也都在離火堆稍遠一點的地方停了下來。當這些懷著緊張的心情的人們氣喘吁吁地收住了腳步的時候,他們感到了一種深沉的寂靜。在這深沉的寂靜中,他們聽見了篝火燃燒著的畢剝聲,寒風吹著松樹的嗚嗚聲,溪水在冰下奔流的叮咚聲,饑餓了的戰(zhàn)馬的嘶鳴聲,鬼子們嘰哩哇啦的說話聲。這寂靜在繼續(xù)的深沉著,擴大著,變成了一種難耐的緊張,在叩擊著人們的心。
宮班長伏在潮濕的溝沿上,用力地緊貼著地面,把頭從枯草中探出來,眼睛一動不動地凝視著他面前的火堆,他看見了隱在火堆后面的密集的敵人和那無數枝黑洞洞的槍口,鐵似的下顎又劇烈地蠕動起來了。他知道,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圍的,他要設法弄熄幾處篝火,把這個火網撕破。突然,他的眉毛一揚,迅速地把棉大衣脫了下來,輕輕地砸開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著大老矯把手一揮,就向火堆那面猛撲過去。大老矯會意地把機槍在巖石上架好,他看見班長像一道閃電似的竄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濕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撲滅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機槍,就向著敵人猛烈地掃射起來。緊接著,南面和北面的戰(zhàn)士,也都用手榴彈炸息了山頭上的幾堆篝火,殺開了一條血路,立刻,寂靜的山谷,突然震天動地的沸騰起來了。滾滾的人群,就像一道沖破了堤壩的洪水似的,順著黑黝黝的山谷,猛烈地傾瀉出來了。
敵人被這意外的打擊弄昏了,他們慌亂地怪叫著,謾罵著,跌跌撞撞地奔跑著,亂成了一片。
大老矯沖出火網外面,把機槍架在一個小山崗上,猛烈地掃射著慌亂的敵人,幾天來積壓在心底的怒火,此刻總算爆發(fā)了。黑洞洞的槍口,在漆黑的夜間,吐出了一串串耀眼的火花,照亮了他的因激動而變紅的臉。
人群潮水似的在洶涌地傾瀉著。
這里是被累年的山洪沖刷成的一道長而深的山谷,它從半山腰里,彎彎曲曲地一直通到山腳下??恐R石店村的一個放牛老人的指引,班長選擇了這樣一個好的突圍地點。敵人的火網在這里被撕破了一個缺口,潮水似的人群,就像一股洶涌的山洪,順著彎彎曲曲的深谷,從山腰間直沖下來。深谷兩旁高地上的篝火被撲滅了,谷口周圍是一片黑暗,雖然在這濃密的黑暗中,仍然閃爍著機槍、步槍射擊的火光,但是深谷仍然保障了大部分突圍群眾的安全。
這時候,敵人已經從突然震驚中清醒過來了,但是,他們的兵力來不及集中,一時間又弄不清突圍的確實地點,只有盲目的亂打槍。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砰砰叭叭的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嗚哩哇啦的喊叫聲。
一片大騷動,大喧嚷,好像天要塌下來一般。
然而,在突圍的人群中,卻是一片堅毅的沉默。除去雜沓而緊張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呼吸聲以外,什么聲音都聽不見。老頭子們咬著牙忍住咳嗽不聲不響的往外沖,母親們用奶頭塞住嬰兒的嘴不聲不響的往外沖,前面的一個倒下了后面的立刻把他背起來不聲不響的往外沖。
大老矯繼續(xù)在射擊著,和他在一起的是小張,他們不斷地變換著陣地,敵人始終弄不清他們有多少人,有幾挺機槍。在緊張的戰(zhàn)斗中,他們不斷地回頭向山谷里張望,山谷里烏沉沉的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只聽見千萬腳步踏著亂石的一片巨大的轟鳴,這聲音把大地都震動起來了。從這巨大的腳步聲中,他們覺得似乎是他們兩人用兩雙有力的手,在撐住了這個網口,于是,他們感到了一種特別的興奮。現在,在他身旁的只有小張一個人,然而,他們并不感到孤單,他們繼續(xù)在射擊著,撐住了網口。
人群,繼續(xù)從撕破了的網口里,洶涌地向外傾瀉。
(選自峻青《馬石山上》,有刪改)
注:《馬石山上》是峻青根據自己"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真實事件"寫成的。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式大"掃蕩",數干名群眾被圍困于馬石山區(qū)。路過此地的八路軍膠東軍區(qū)的10名戰(zhàn)士,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幫助身陷絕境的群眾突圍。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端著槍“來回走動”的鬼子哨兵,突然停下來側耳聽了一下,又砰砰打了兩槍。體現出戰(zhàn)斗打響之前的緊張氛圍。
B.“伏”“貼”“探”“凝視”等詞語細致刻畫了宮班長的沉著冷靜,只有準確掌握敵情,才能制定有效的作戰(zhàn)方案。
C.大老矯準確領會了班長手勢的含義,“會意地把機槍在巖石上架好”,向著敵人猛烈掃射,掩護班長順利地撲滅了篝火。
D.突圍的人們“不聲不響的往外沖”,他們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用“堅毅的沉默”粉碎了敵人的圖謀。
7.文中最后兩段多次寫到“網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張“網”是鬼子布下的圍捕之“網”,控訴著日本鬼子的兇險和罪惡。
B.大老矯和小張不斷變換射擊陣地,撕開日本鬼子瘋狂的陰謀之“網”。
C.在英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和成熟的中國民眾面前,殺人網織得再巧再密也屬徒勞。
D.從撕破的“網口”里突圍,沖出去的不只有群眾,也難免有漏網的鬼子。
8.本文和茹志鵑的《百合花》所講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戰(zhàn)爭年代,都表現戰(zhàn)火中革命戰(zhàn)士特有的青春情懷,但刻畫英雄形象的手法不一樣。請結合文本情節(jié)作概括分析。
9.文中隨著篝火的熊熊燃燒直到完全熄滅,小說故事情節(jié)逐步展開,人物形象也逐步展現。請結合文中各處相關內容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淳化五年正月,上元觀燈。上御乾元門樓,賜從臣宴,語呂蒙正曰:“夫否極則泰,物之常理。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輿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常見都城外不數里,饑寒而死者甚眾,不必盡然。愿陛下視近以及遠,蒼生之幸也!”上變色不言,蒙正侃然復位,同列咸多其伉直。上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又問,復以前所選對,上亦不許。他日又問益急,蒙正終不肯易其人。上怒,投其奏書于地曰:“何太執(zhí)耶?必為我易之!”蒙正徐對曰:“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耳?!币蚬谭Q:“其人可使,余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蓖蕴柘⒉桓覄?,蒙正措笏俛首,拾其書,徐懷之而下。上退,謂親信曰:“是翁氣量,我不如?!奔榷溆妹烧x,復命,大稱旨。上于是益重蒙正能任人,而嘉其有不可奪之志。蒙正初為相時,金部員外郎張紳知蔡州,坐贓免?;蜓杂谏显唬骸凹澛逯泻兰?,安肯受賕?乃蒙正未第時丐索于紳,不能如意,致其罪耳?!鄙霞疵鼜图澒?,蒙正終不自辨。未幾罷相,會考課院得紳舊事實狀,乃黜之,于是蒙正復為相。上謂曰:“張紳果實犯贓?!泵烧嗖恢x。
(選自《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獎用賢臣》,有刪節(jié))
二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參政耶?”蒙正陽為不聞而過之。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為愈也?!睍r皆服其量。李昉罷相,蒙正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盧多遜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員外郎,后遂以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釋褐止授九品京官。況天下才能,老于巖穴,不沾寸祿者多矣。今臣男始離襁褓,膺此寵命,恐罹陰譴,乞以臣釋褐時官補之?!弊允窃紫嘧又故诰牌肪┕?,遂為定制。
論曰:《詩》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為阿衡,實左右商王?!毖杂惺蔷齽t有是臣,有是臣則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勵精庶政,注意輔相,以李昉舊德,亟加進用,繼擢呂蒙正、張齊賢,迭居相位;復進黃中,俾參大政。而四臣者將順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謂君臣各盡其道者矣。
(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四》,有刪改)
李昉、張齊賢、黃中,都是宋太宗時期名臣。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B.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C.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D.晉/漢兵亂/生靈凋喪殆盡/當時謂無復見太平之日矣/朕躬覽庶政/萬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亂在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元,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元宵節(jié)或燈節(jié),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自古以來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B.乘輿,舊指皇帝或諸侯所用的車輿,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京城,古文中類似的用法還有“車駕”“都輦”。
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記錄將對君王上奏的話,以防遺忘。
D.員外郎,是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設于正額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之次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速凍丸類制品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個體診所合作協(xié)議(三篇)
- 2025年買賣別墅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產品區(qū)域代理合同協(xié)議常用版(2篇)
- 2025年產品設計合同(三篇)
- 2025年個人幼兒園的課題總結范文(二篇)
- 2025年個人房屋防水施工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it服務合同范文(2篇)
- 地鐵建設渣土運輸服務協(xié)議
- 建材物流居間服務協(xié)議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學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五)
-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手冊
- 2021年江蘇省淮安市淮陰中學高一政治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公共政策工具-課件
- 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優(yōu)劣勢分析
- Q∕GDW 12118.3-2021 人工智能平臺架構及技術要求 第3部分:樣本庫格式
- 客戶的分級管理培訓(共60頁).ppt
- 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轉學轉出申請表(樣本)
- 如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生產經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