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九節(jié)知識資料深基礎(二)_第1頁
第十八章第九節(jié)知識資料深基礎(二)_第2頁
第十八章第九節(jié)知識資料深基礎(二)_第3頁
第十八章第九節(jié)知識資料深基礎(二)_第4頁
第十八章第九節(jié)知識資料深基礎(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朽木易折,金石可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頁/共頁1.加載方式與穩(wěn)定判斷實驗的加荷方式應盡可能再現(xiàn)樁的實際工作情況?!兜鼗?guī)范》規(guī)定:每級加載量宜為預估極限荷載的1/8~1/10(且不小于8級)。每級荷載作用下,樁頂沉降量延續(xù)兩次每1h不超過0.1mm,即視為已達到穩(wěn)定,可加下一級荷載。2.單樁極限承載力的決定樁的承載力可通過實驗曲線所反映的變形特征分析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應按下列主意決定:(1)作荷載一沉降(Q-s)曲線和其他輔助分析所需的曲線。(2)當陡降段顯然時,取相應于陡降段起點的荷載值。(3)當浮上《地基規(guī)范》附錄Q.0.8第2款的情況時,取前一級荷載值。(4)Q-s曲線呈緩變型時,取樁頂總沉降量s-40mm所對應的荷載值,當樁長大于40m時,宜考慮樁身的彈性壓縮。(5)按上述主意判斷有艱難時,可結合其他輔助分析主意綜合判定。對樁基沉降有異常要求者,應按照詳細情況選取。(6)參加統(tǒng)計的試樁,當滿意其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時,可取其平均值為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極差超過平均值的30%時,宜增強試樁數(shù)量并分析離散過大的緣故,結合工程詳細情況決定極限承載力。注:對樁數(shù)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樁基,取最小值。(7)將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2,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四)按照原位測試參數(shù)決定單樁承載力可采用靜力觸探及標準貫入實驗參數(shù)決定。(五)按照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決定單樁承載力嵌巖灌注樁按端承樁設計,要求樁底以下3倍樁徑且不小于5m范圍內無剛強夾層、斷裂帶、洞隙分布,在樁端應力蔓延范圍內無巖體臨空面。其端承力按嵌巖深度及施工條件決定。(六)經驗法決定單樁承載力若較小工程,附近又有條件類似的勝利樁基礎,可借鑒其單樁承載力選用。對詳細工程應用以上各主意對照比較綜合分析后決定單樁承載力。四、群樁承載力(1)對于端承樁基和樁數(shù)少于3根的非端承樁基,群樁的豎向承載力為各單樁承載力之和。(2)對于樁的中央距小于6倍(摩擦樁)樁徑,而樁數(shù)超過3根的樁基,可視作一假想的實體深基礎舉行地基驗算,并計算樁基中單樁所承受的外力和校核單樁承載力。(3)群樁中單樁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軸心豎向力作用下Qk≤Ra(18-107)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意上式外,尚應滿意下式要求Qikmax≤1.2Ra(18-108)式中:Q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單樁樁頂豎向力;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F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樁基承臺頂面的豎向力;Gk——樁基承臺自重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n——樁數(shù);Mxk、Myk——分離為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通過樁群形心的x軸、y軸的力矩;xi、yi——分離為樁i至通過樁群形心的y軸、x軸線的距離;Qi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偏心豎向力作用下最大受力樁的豎向力;ximax、yimax——分離為最大受力樁至群樁形心y軸、x軸線的距離。當外力作用面內的樁距較大時,樁基的水平承載力可視為各單樁的水平承載力總和;當承臺側面的土未經擾動或回填良好時,應考慮土抗力的作用;當水平推力較大時,宜設置斜樁。【例18-25】下面哪種情況下的群樁效應比較突出?A.間距較小的端承樁B.間距較大的端承樁C.間距較小的摩擦樁D.間距較大的摩擦樁解當摩擦型群樁樁距較小時,群樁效應顯著,破壞時臨近實體基礎破壞形式。答案:C五、樁身混凝土強度計算按樁身混凝土強度計算樁的承載力時,應按樁的類型和成樁工藝的不同將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以工作條件系數(shù)數(shù),樁軸心受壓時樁身強度應符合式(18-109)的規(guī)定。當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螺旋式箍筋間距不大于100mm且鋼筋耐久性得到保證的灌注樁,可適當計入樁身縱向鋼筋的抗壓作用。Q≤Apfc(18-109)式中: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kPa),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取值;Q——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單樁豎向力設計值(kN);Ap——樁身橫截面積(m2);——工作條件系數(shù),非預應力預制樁取0.75,預應力樁取0.55~0.65,灌注樁取0.6~0.8(水下灌注樁、長樁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35時用低值)。六、沉降驗算對以下建造物的樁基應舉行沉降計算: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造物樁基。體型復雜、荷載不勻稱或樁端以下存在剛強土層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造物樁基。摩擦型樁基。七、樁基礎設計(一)設計原則(1)建造樁基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以可靠指標度量樁基的可靠度,采用以分項系數(shù)表達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舉行計算。(2)樁基極限狀態(tài)分為下列兩類:①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樁基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整體失穩(wěn)或發(fā)生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②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樁基達到建造物正常使用所規(guī)定的變形限值或達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項限值。(3)按照建造規(guī)模、功能特征、對差異變形的適應性、場地地基和建造物體型的復雜性以及因為樁基問題可能造成建造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應將樁基設計分為表18-11所列的三個設計等級。樁基設計時,應按照表18-11決定設計等級。建造樁基設計等級表18-11設計等級建造類型(1)重要的建造(2)3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造甲級(3)體型復雜且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含純地下室)連體建造(4)20層以上框架一核心筒結構及其他對差異沉降有異常要求的建造(5)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7層以上的普通建造及坡地、岸邊建造(6)對相鄰既有工程影響較大的建造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建造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容易、荷載分布勻稱的7層及7層以下的普通建造①應按照樁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離舉行樁基的豎向承載力計算和水平承載力計算;②就對樁身和承臺結構承載力舉行計算;對于樁側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lOkPa、且長徑比大于50的樁應舉行樁身壓屈驗算;對于混凝土預制樁應按吊裝、運輸和錘擊作用舉行樁身承載力驗算;對于鋼管樁應舉行局部壓屈驗算;③當樁端平面以下存在剛強下臥層時,應舉行剛強下臥層承載力驗算;④對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舉行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⑤對于抗浮、抗拔樁基,應舉行基樁和群樁的抗拔承載力計算;⑥對于抗震設防區(qū)的樁基應舉行抗震承載力驗算。(4)下列建造樁基應舉行沉降計算:①設計等級為甲級的非嵌巖樁和非濃厚堅硬持力層的建造樁基;②設計等級為乙級的體型復雜、荷載分布顯著不勻稱或樁端平面以下存在剛強土層的建造樁基;③軟土地基多層建造減沉復合疏樁基礎。(二)設計步驟1.決定樁端持力層及樁長普通應挑選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類土不宜小于d。當存在剛強下臥層時,樁基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于3d。2.決定樁型及單樁承載力按照結構類型、荷載性質、地質條件、施工條件并結合以上條件綜合考慮。3.挑選布樁方式及樁距樁的布置方式可為行列式或梅花式。樁的最小中央距應符合表18-12的規(guī)定。對于大面積樁群,尤其是擠土樁,樁的最小中央距宜按表列值適當加大。4.設計承臺樁基承臺的構造,除滿意抗沖切、抗剪切、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構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承臺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央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小于150mm。對于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小于75mm;(2)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3)承臺的配筋,對于矩形承臺其鋼筋應按雙向勻稱通長布置(圖18-58a),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對于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勻稱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圖18-58b)。承臺梁的主筋除滿意計算要求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18-58c);柱下自立樁基承臺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鋼筋錨固長度自邊樁內側(當為圓樁時,應將其直徑乘以0.886等效為方樁)算起,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5倍鋼筋直徑,當不滿意時應將鋼筋向上彎折,此時鋼筋水平段的長度不應小于25倍鋼筋直徑,彎折段的長度不應小于10倍鋼筋直徑;(4)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70mm。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40mm;且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的長度。樁下樁基承臺的彎矩可按以下簡化計算主意決定:樁矩形承臺計算截面取在樁邊和承臺高度變化處(杯口外側或臺階邊緣)Mx=∑Niyi(18-110)My=∑Nixi(18-111)式中:Mx、My——分離為垂直y軸和x軸方向計算截面處的彎矩設計值;xi、yi——垂直y軸和x軸方向自樁軸線到相應計算截面的距離;Ni——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第i樁豎向力設計值。八、樁的負摩阻力當因某些緣故導致樁側土的沉降大于樁身沉降時,土對樁的摩擦力向下作用,這種力稱為樁的負摩擦力。因為土的沉降自上而下逐漸減小,樁的沉降近似為常量,故在某深度處有一樁土沉降相同的點,稱為中性點,該點樁的軸向壓力最大。應該計算負摩阻力的場合(1)土層自身將發(fā)生沉降。如樁穿過較松散填土、自重濕陷性黃土、欠固結土,進入相對較硬土層時。(2)施工環(huán)境條件起變化。如樁周存在剛強土層,而鄰近樁側地面承受局部較大的持久荷載,或地表大面積堆載時;因為降低地下水位,使樁周土中有效應力增大,并產生顯著沉降時。(二)計算樁側摩阻力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樁基,當樁周土層產生的沉降超過基樁的沉降時,在計算基樁承載力時應計入樁側負摩阻力:(1)樁穿越較厚松散填土、自重濕陷性黃土、欠固結土、液化土層進入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