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DB64/T496—202x電氣防火檢測技術規(guī)程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變配電所、室內低壓配電線路、照明裝置和一般低壓用電設備、接地和等電位聯(lián)結、特殊場所、電氣火災隱患判斷方法、電氣防火檢測的一般技術規(guī)定、外觀檢查和儀器檢測方法。本規(guī)程適用于10kV及以下電力設施的防火檢測。本規(guī)程不適用于礦井井下、爆炸危險場所、防靜電、防雷和消防設施的電氣防火檢測。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9火力發(fā)電廠和變電所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Q/GDW519-2010配電運行規(guī)程建村〔2017〕50號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安部國家旅游局《關于印發(fā)農(nóng)家樂(民宿)建筑防火導則(試行)的通知》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設計要求designrequirement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設計要求。3.2電氣火災electricfire因電氣設備、線路自身、誘發(fā)故障、使用不當而引起的火災。3.3電氣防火electricalfireprevention防止電氣設備或線路因本身缺陷導致溫度升高或產(chǎn)生電弧將周圍物體點燃。3.4接地grounded在系統(tǒng)、裝置或設備的給定點與局部地之間做電連接。3.5保護接地protectiveearthing為電氣安全,將系統(tǒng)、裝置或設備的一點或多點接地。3.6剩余電流residualcurrent同一時刻,在電氣裝置中的電氣回路。3.7電氣裝置electricalinstallation由電氣裝置、布線系統(tǒng)和用電設備電氣部分的組合。3.8儲能系統(tǒng)rechargeableenergystoragesystem通過電化學電池存儲介質進行可循環(huán)電能存儲、轉換及釋放的設備系統(tǒng)。3DB64/T496—202x4總則4.1電氣設備和線路應與環(huán)境條件和規(guī)定的工作狀態(tài)相適應。4.2電氣設備和線路及其附件應符合產(chǎn)品質量標準,有產(chǎn)品合格證明材料。4.3電氣防火檢測應在電氣設備和線路經(jīng)過1h以上時間的有載運行;進入正常熱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時,則應在其溫度變化率小于1℃/h后進行電氣防火檢測。4.4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火災高危單位每半年應當至少開展一次全面電氣防火檢測,其他場所應當每年開展一次電氣檢測。4.5電氣防火檢測可采用組織單位電氣技術人員、聘請電氣專業(yè)人員或委托具備電氣防火檢測能力的機構實施,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標準對電氣防火檢測實施主體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5變配電所5.1一般規(guī)定5.1.1室內變配電所油浸式變壓器防火5.1.1.1室內變電所每臺油量在100kg及以上的油浸式三相變壓器應裝設在單獨的變壓器室內,變壓器下面應設置事故儲油或擋油設施,變壓器室應滿足一級耐火等級的要求。5.1.1.2變壓器室通往其他配電裝置的電纜貫穿的隔墻、孔洞及電纜構筑物的開孔部位,均應設置防火封堵。5.1.1.3變壓器室、配電裝置室、電力電容器室等應設置防止雨雪和鳥、蛇、鼠類等小動物從采光窗、通風窗(門)、電纜溝道等進入室內的設施。5.1.1.4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油浸變壓器室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a)變壓器室位于車間內:b)變壓器室位于易沉積可燃粉塵,可燃纖維的場所;c)變壓器室附近有糧、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場所;d)變壓器室位于建筑物內;e)變壓器室下面有地下室。5.1.2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安裝油浸式變壓器的防火5.1.2.1變壓器底部距離地面不應小于0.3m,相鄰變壓器外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5m。5.1.2.2當變壓器供給一級負荷用電時,相鄰的油浸式變壓器的防火凈距不應小于5.0m,若小于5.0m時,且單個油箱在2500kg及以上時,應設置防火墻,防火墻應高出油枕頂部,且墻兩端應大于儲油池兩側各1m。5.1.2.3變壓器與建筑物外墻的距離不應小于5.0m;當小于5.0m時,建筑物外墻在下列范圍內不應有門、窗或通風孔:a)變壓器油量大于1000kg時,其總高度加3.0m及外廓兩側各加3.0m.4DB64/T496—202xb)變壓器油量不大于1000kg時,其總高度加3.Om及外廓兩側各加1.5m.5.1.2.4變壓器單個油箱在1000kg及以上時,應同時設置事故儲油坑及總事故儲油池。5.1.3總容量不超過1260kVA、單臺額定容量不超過630kVA的油浸式變壓器及充有可燃介質的高壓電力電容器等,可貼鄰民用建筑(除觀眾廳、教室等人員密集的房間和病房外)布置,但應采用防火墻隔開。5.1.4高層民用建筑主體內嚴禁選用油浸式變壓器和高壓電容器。5.1.5民用建筑與它所屬的單獨建造的終端變配電所的防火間距應符合GB50045第4.1.2條和GB50016第5.4的規(guī)定。5.1.6變配電所各種設備、各電氣連接點應無過熱、燒傷、熔結等異?,F(xiàn)象。5.1.7充油設備的油色、油溫、油位應正常,無滲、漏油現(xiàn)象。5.1.8電氣裝置的絕緣子、套管表面清潔,無裂紋、損壞、放電痕跡。5.1.9交流高壓電器中各觸頭、連接端子最高允許溫度及溫升值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5.1.10交流低壓母線裝置各部位的允許溫升值符合表2的規(guī)定5.1.11低壓電器與外部連接的接線端子的允許溫升值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5DB64/T496—202x5.1.12變配電所內銅、鋁導體連接時,應采用銅鋁過渡板。5.1.13油浸變壓器室的夏季室溫不宜超過45℃,電容器室、蓄電池室及配電室的夏季室溫不宜超過40℃.5.1.14電流、電壓表等各種指示儀表及信號裝置的指示應正常,10kV及以下三相供電的電壓允許偏差為額定值的±7%,220V單相的電壓允許偏差為額定值的-10%—7%.5.1.15變壓器室、電容器室的通風窗及其通風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5.1.16控制室和配電室內的采暖裝置,宜采用鋼管焊接,且不應有法蘭、螺紋接頭和閥門等。5.1.17高低壓配電室、變壓器室、電容器室、控制室內,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道和線路通過。5.1.18在配電室內裸導體正上方,不應布置燈具和明敷線路,當在配電室內裸導體上方布置燈具時,燈具與裸導體的水平凈距不應小于1.0m,燈具不得采用吊鏈和軟線吊裝。5.1.19變配電所各房間的孔洞、縫隙應封堵。5.1.20高低壓配電裝置、變壓器周圍不應堆放可燃物和其他雜物。5.2高壓配電裝置電氣設備檢測(查)項目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表4電氣設備檢測(查)項目6DB64/T496—202x5.2.1外觀檢查5.2.1.1電壓、電流表、信號裝置指示應正常。5.2.1.2電氣設備(含母線)的各部位連接點、隔離開關動、靜觸頭的消弧角、熔斷器的動、靜觸頭應接觸良好,無燒傷、變形、銹蝕、傾斜、臟污、過熱、燒傷、熔化現(xiàn)象。5.2.1.3電氣充油設備的油色、油位應正常,無滲、漏油現(xiàn)象。5.2.1.4電氣設備的絕緣子、套管應無破損、裂紋和放電痕跡。5.2.1.5電氣設備運行時,應無異常氣味和聲響。5.2.1.6少油斷路器的連接銅片應無斷裂。5.2.1.7真空斷路器的真空滅弧室應無破損。5.2.1.8隔離開關、負荷開關觸頭間接觸應良好,無燒傷、熔化現(xiàn)象。5.2.1.9負荷開關的滅弧裝置應無燒傷、漏氣。5.2.1.10電流互感器二次側不應開路,應采用短路片或專用短路線,嚴禁采用熔體或導線纏繞。5.2.1.11變壓器的頂層在正常情況下,上層油溫不超過85℃,最高不得超過95℃。5.2.1.12高壓熔斷器的熔體管應無損傷、變形、開裂現(xiàn)象。5.2.1.13設備接地應良好,無松動和斷裂現(xiàn)象。7DB64/T496—202x5.2.2儀器檢測5.2.2.1母線與母線的連接點、母線與設備的接線端子測溫。5.2.2.2隔離開關動、靜觸頭,負荷開關觸頭、高壓熔斷器觸頭、電纜終端頭等測溫。5.2.2.3對各連接點和外殼、上、下引出線與出線板處測溫。5.2.2.4變壓器的油溫測試。5.2.2.5各種設備絕緣子、套管火花放電檢測。5.2.2.6各種設備的導電體對地(外殼)火花放電檢測。5.3油浸式變壓器5.3.1外觀檢查5.3.1.1變壓器室的門、窗和照明均應完好,房屋不應有滲漏現(xiàn)象,室溫應正常。5.3.1.2電壓、電流指示值應正常。5.3.1.3變壓器的油溫、溫升和聲響應正常,儲油柜的油位應與溫度相對應,各部位應無滲、漏油現(xiàn)象。5.3.1.4變壓器的外部表面應無嚴重積污現(xiàn)象。5.3.1.5吸濕器完好,吸附劑干燥無變色現(xiàn)象。5.3.1.6引線接頭、電纜、母線應無過熱跡象。5.3.1.7套管、絕緣外部無破損、裂紋、放點痕跡。5.3.1.8防爆膜和安全氣道應完好無損。5.3.1.9貯油池和排油設施應保持完好狀態(tài)。5.3.1.10各部位的接地應完好。5.3.2儀器檢測5.3.2.1各部電氣連接點(含端子)、引線接頭、電纜終端頭測溫。5.3.2.2測量變壓器的頂層油溫。5.3.2.3探測各種電氣連接點、絕緣子、套管、電纜終端頭、箱體等處的火花放點及其異常聲音。5.3.2.4檢查變壓器低壓側各相電流和測量中性線電流。5.4干式變壓器5.4.1外觀檢查5.4.1.1電壓、電流指示值應正常。測溫裝置應正常顯示。變壓器聲響正常,風冷裝置運行應正常。5.4.1.2套管、絕緣子外部無破損、裂紋、放電痕跡。5.4.1.3引線接頭、電纜、母線應無過熱跡象。5.4.1.4變壓器的線圈澆筑體應無裂紋和附著物,鐵芯、套管表面應無嚴重積污現(xiàn)象。5.4.1.5各部位的接地應完好無損。5.4.2儀器檢測5.4.2.1測量各部連接點(含端子)、引線接頭、電纜終端頭的溫度。8DB64/T496—202x5.4.2.2繞組熱點溫度額定值為正常壽命溫度,繞組熱點溫度最高允許值為安全溫度。干式變壓器的最高允許溫度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5.4.2.3測量分接切換開關接點、電纜終端頭的溫度。5.4.2.4探測各種電氣連接點、絕緣子、套管、電纜終端頭的放電現(xiàn)象。5.4.2.5檢查變壓器低壓側各相電流和測量中性線電流。5.5低壓配電裝置5.5.1外觀檢查5.5.1.1電壓、電流指示值應正常。5.5.1.2各種設備(含母線)的各部位連接點應無過熱、銹蝕、燒傷、熔結等異常現(xiàn)象。5.5.1.3各種設備的套管、絕緣子外部無破損、裂紋、放電痕跡。5.5.1.4低壓電氣設備的滅弧裝置,如滅弧柵、滅弧觸頭、滅弧罩、滅弧用絕緣板應完好無損。5.5.1.5連接到發(fā)熱元件(如管形電阻)上的絕緣導線,應采取隔熱措施。5.5.1.6絕緣導線穿越金屬構件時,應有絕緣導線不被損傷的保護措施。5.5.1.7隔離用的擋板或隔板應無破損和無放電痕跡。5.5.1.8電纜終端頭應無過熱和無放電痕跡。5.5.1.9接地應完好。5.5.2儀器檢測5.5.2.1測量母線的連接點、分支接點、接線端子的溫度。5.5.2.2測量刀開關觸頭、熔斷器觸頭、電纜終端頭的溫度。5.5.2.3測量柜內火花放電聲音和位置。5.5.2.4從進線柜上儀表讀取各相線電流,測量中性線(N線)和保護地線(PE線)的異常電流。測量各分支回路的相線電流。5.6電力電容器5.6.1充有可燃介質的高壓電容器宜裝設在室外,并應設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室內的高壓電容器應裝設在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單獨房間內。9DB64/T496—202x5.6.2電容器組的結構物(臺架及柜體)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5.6.3裝設在室內的低壓電容器應采用干式塑膜型電容器。5.6.4高壓電容器的油箱應無滲、漏油痕跡,電容器應無膨脹變形現(xiàn)象。5.6.5電容器組的斷路器、熔斷器的接線和放電回路(電壓互感器、放電電阻、放電線圈等)及其引線應完好。5.6.6電容器組在運行時,應無火花或放電聲等放電現(xiàn)象。5.6.7低壓電容器組控制系統(tǒng)(包括補償控制器、接觸器等控制回路)工作應正常。6室內低壓配電線路6.1一般規(guī)定6.1.1室內配線應采用額定電壓不低于0.45/0.75kV的絕緣導線,室內電纜配線應采用額定電壓不低于0.6/1.0kV的電力電纜。6.1.2每個分支路絕緣導線相線間及相線對地的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0.5MΩ.6.1.3根據(jù)絕緣導線敷設方式和機械強度的要求,絕緣導線芯線最小截面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6.1.4三相四線或二相三線配電線路中的N線或PEN線截面6.1.4.1單相兩線制電路中,無論相線截面大小,其N線或PEN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等。6.1.4.2三相四線制配電系統(tǒng)中,N線或PEN線的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線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負荷電流及諧波電流之和。N線或PEN線截面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當相線線芯不大于16mm2(銅)或25mm2(鋁)時,N線或PEN線應選擇與相線相等的截面。b)當相線線芯大于16mm2(銅)或25mm2(鋁)時,若N線或PEN電流較小,可選擇小于相線截面但不應小于相線截面的50%,且不小于16mm2(銅)或25mm2(鋁)。6.1.4.3三相平衡系統(tǒng)中,當存在諧波電流選擇導線截面時,應計入諧波的影響。6.1.4.4給可控硅調光或計算機供電的三相四線或二相三線配電線路,其N線或PEN線截面不應小于相線截面的兩倍。6.1.5線路水平敷設時,距地面高度不應低于2.5m,垂直敷設時不應低于1.8m.個別垂直段落低于1.8m時,應穿管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6.1.6各種配線與管道接近敷設時,其最小距離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DB64/T496—202x61.7腐蝕性場所配線,應采用全塑制品,所有接頭應密封。6.1.8明配線路,導線與導線、導線與其他管道交叉或穿越建筑物,均應穿絕緣套管。6.1.9一般的導線芯線和接點長期工作最高允許溫度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6.1.10導線連接應牢固可靠,接觸良好,導線接點接線端子不應有打火放電現(xiàn)象。6.1.11電氣線路應裝設短路保護、過負載保護和接地故障保護。6.1.12建筑物的電源進線處,應裝設防火用漏電保護器,當漏電電流超過額定動作電流值時,能發(fā)出聲光信號報警或自動切斷電源。6.1.13配電線路中外露導電部分的接地,應連接良好,牢固可靠。6.1.14在TN-S、TN-C-S系統(tǒng)中,金屬電線保護管、金屬盒(箱)、塑荊電線保護管、塑料盒(箱)不宜混合使用。6.1.15悶頂內不應采用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銅芯線、聚氯乙烯絕緣平型銅芯軟線和聚氯乙烯絕緣絞型銅芯軟線明敷。6.2室內配線6.2.1外觀檢查6.2.1.1金屬管配線6.2.1.1.1悶頂內有可燃物時,其配電線路應穿金屬管保護。6.2.1.1.2導線穿入鋼管時,管口處應裝設護線套保護導線,在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導線后,應將管門密封。6.2.1.1.3在嚴重腐蝕性的場所(如酸、堿和具有腐蝕性的化學氣體不宜采用金屬管配線。6.2.1.1.4敷設在潮濕場所的管路,應采用鍍鋅鋼管。干燥場所的管路可采用電線管。DB64/T496—202x6.2.1.1.5金屬管在入接線盒、燈頭盒、開關盒等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明裝金屬管應加鎖母和護口,多塵、潮濕場所外側并加橡皮墊圈;b)有震動的地方和有人進入的木結構悶頂內的管路,入盒時應加鎖母;c)敷設的接線盒、燈頭盒、開關盒的敲落孔,除對實裝管孔敲落外其它備用的不應敲掉:d)金屬管應有可靠接地。6.2.1.2塑料管配線6.2.1.2.1塑料管應采用難燃型塑料管及其配件。悶頂內無可燃物時,其配電線路可穿難燃型剛性塑料管保護。6.2.1.2.2塑料管不應敷設在高溫和易受機械損傷的場所。6.2.1.2.3塑料管與管、管與盒等器件應采用插入法連接。接口應牢固密封,導線不得外露。6.2.1.3護套線配線6.2.1.3.1護套線不應直接敷設在抹灰層、悶頂、護墻板、灰幔角落和墻壁內。6.2.1.3.2護套線與接地導體或不發(fā)熱管道等緊貼交叉處,應加絕緣保護管,敷設在易受機械損傷場所的護套線,應加設鋼管保護。6.2.1.3.3護套線進入接線盒(箱)或與設備、器具連接時,護套層應引入接線盒(箱)內或設備器具內。6.2.1.3.4柜臺、貨架和展柜等應用護套線明敷,當電氣線路易受機械損傷時,應采用阻燃塑料管、塑料槽板或金屬管保護。6.2.1.4槽板配線6.2.1.4.1槽板配線宜敷設在干燥場所。木槽板應涂絕緣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應具有阻燃性能,并且有阻燃標記。6.2.1.4.2導線在槽板內不應有接頭,接頭應置于接線盒或器具內,蓋板不應擠傷導線絕緣層。6.2.1.5線槽配線6.2.1.5.1金屬線槽應經(jīng)防腐處理,具有槽蓋的封閉式金屬線槽,可在悶頂內敷設。6.2.1.5.2塑料線槽應具有阻燃性能。6.2.1.5.3線槽應敷設在干燥和不易受機械損傷的場所。6.2.1.5.4線槽內的導線不應有接頭,接頭應設在接線盒內。6.2.1.5.5金屬線槽應有可靠接地,但不應作為設備的接地線。6.2.1.6瓷(塑料)夾、瓷柱、瓷瓶配線6.2.1.6.1瓷(塑料)夾配線一般適用于正常環(huán)境室內場所和挑檐下室外場所;瓷柱、瓷瓶配線一般適用于室內外場所:6.2.1.6.2在悶頂內,嚴禁采用瓷(塑料)夾、瓷柱、瓷瓶配線;6.2.1.6.3絕緣導線明敷在高溫輻射或對絕緣有腐蝕的場所時,導線間及導線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凈距,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DB64/T496—202x6.2.1.6.4絕緣導線交叉時,交叉點應穿絕緣管并加支持物予以固定。6.2.1.6.5絕緣導線的綁扎線應有絕緣層,綁扎時不得損傷絕緣導線的絕緣層。6.2.1.6.6瓷(塑料)夾、瓷柱或瓷瓶應完好無損,表面清潔,安裝牢固可靠。6.2.1.7可撓性金屬管配線6.2.1.7.1敷設在多塵或潮濕場所的可撓金屬保護管,管口及其各連接處均應密封嚴實。6.2.1.7.2在可撓金屬保護管有可能受重物壓力或明顯機械沖擊處,應采用保護措施。6.2.1.7.3可撓金屬管與管、盒(箱)連接處,應采用其專用接地夾進行地線連接,其地線截面不應小于4mm2的多股銅線。6.2.1.7.4當可撓金屬管與盒(箱)連接時,無電氣連接部分的兩端應跨接地線,其接地線截面不應小于4mm2的多股銅線。6.2.1.7.5在悶頂內從接線盒引向器具的絕緣導線應采用可撓金屬管或金屬軟管等保護,導線不應有裸露部分。6.2.1.8裝飾工程配線6.2.1.8.1裝飾工程除住宅外,如有可燃性裝飾材料時,配電線路應采用銅芯導線,導線的接頭應焊接。6.2.1.8.2通過有裝飾場所或部位的配電線路,每條支路均應單獨設置斷路器進行短路和過載保護。6.2.1.8.3動力設備和照明裝置的配電線路,穿越可燃、難燃裝飾材料時,除配電線路應穿保護管外應采用玻璃棉、巖棉等非燃材料做隔熱阻燃保護。6.2.1.8.4配電線路設置在可燃裝飾夾層時,應穿金屬管保護,若受裝飾構造條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屬管時,必須采用金屬軟管。其長度不宜大于2m,導線不得裸露。6.2.1.8.5裝飾工程內不應設臨時配電線路,電源插座不應直接安裝在可燃結構上,照明燈飾材料應采用難燃材料。6.3導線連接、導線與設備或器具連接6.3.1外觀檢查6.3.1.1導線連接6.3.1.1.1導線接頭應設在盒(箱)或器具內,在多塵和潮濕場所應采用密封式盒(箱盒(箱)的配件應齊全,并固定可靠。6.3.1.1.2銅鋁導線連接處,應采用銅鋁過渡措施。DB64/T496—202x6.3.1.1.3在配線的分支連接處,干線不應受到支線的橫向拉力。6.3.1.1.4絕緣導線連接處,應包扎絕緣,其絕緣水平不應低于導線本身的絕緣等級。6.3.1.2導線與設備或器具連接6.3.1.2.1截面不大于10mm2的單股銅芯線可直接與設備或器具的端子連接。6.3.1.2.2截面不大于2.5mm2的多股銅芯線芯應先擰緊搪錫或壓接端子后再與設備或器具的端子連接。6.3.1.2.3截面大于2.5mm2多股銅芯線的終端,除設各自帶插接式端子外,應焊接或壓接端子后再與設備或器具的端子連接。6.3.1.2.4接線端子壓接導線不得多于兩根。6.3.2儀器檢測6.3.2.1導線接頭、導線與設備或器具的接線端子測溫,其最高允許溫度應符合表3和表8的規(guī)定。6.3.2.2探測導線接頭、導線與設備或器具的接線端子打火放電現(xiàn)象。6.3.2.3測量相線電流、中性線電流和PE線異常電流。6.4絕緣導體的絕緣強度6.4.1外觀檢查6.4.1.1絕緣體老化、腐蝕和機械損傷現(xiàn)象。6.4.1.1.1絕緣導線芯線連接后,絕緣帶應均勻緊密包纏。6.4.1.1.2在接線端子的根部與絕緣層間和空隙處,應采用絕緣帶嚴密包纏。6.4.1.1.3導體絕緣體不應有嚴重老化、腐蝕和機械損傷現(xiàn)象。6.4.2儀器檢測6.4.2.1絕緣電阻的檢測一般情況絕緣電阻測試是在斷電條件下采用兆歐表法進行測量。6.4.2.1.1兆歐表電壓等級的選擇。a)100V以下的電氣設備或回路,選用250V兆歐表;b)100V至500V的電氣設備或回路,選用500V兆歐表;c)500V至3000V的電氣設備或回路,選用1000V兆歐表;d)3000V至10000V的電氣設備或回路,選用2500V兆歐表。6.4.2.1.2測量絕緣電阻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絕緣電阻,應使用60s測量時間的絕緣電阻;b)多繞組設備進行測試時,非被測繞組應予以接地;c)測量饋電線路絕緣電阻,應將斷路器、用電設備、電器和儀表等斷開。6.4.2.1.3絕緣電阻阻值應符合第5.1.2條和第5.7.1.2條的要求。對建筑竣工驗收單位,要求受檢方提供絕緣電阻測試記錄,由檢測機構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抽測。絕緣電阻合格者予以確認。否則,要求受檢方重新敷設線路。DB64/T496—202x6.4.2.2對一般受檢單位,根據(jù)配電線路使用情況確有必要進行絕緣電阻測試者由檢測機構根據(jù)惰況進行測試。6.5插座與開關6.5.1插座6.5.1.1外觀檢查6.5.1.1.1當交流、直流或不同電壓等級的插座安裝在同一場所時,應有明顯的區(qū)別,且必須選擇不同規(guī)格和不能互換的插座,其配套的插頭,應按交流、直流或不同電壓等級區(qū)別使用。6.5.1.1.2落地插座應采用專用產(chǎn)品并具有牢固可靠的保護蓋板。6.5.1.1.3在潮濕場所,應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濺插座。6.5.1.1.4插座靠近可燃物或安裝在可燃結構上時,應采取隔熱、散熱等保護措施。暗裝插座應采用專用盒。6.5.1.1.5導線與插座連接處應牢固可靠,螺絲應壓緊無松動,插座應完好無損。6.5.1.1.6在使用“I”類電氣設備的場所,必須設置帶有保護線觸頭的電源插座,并將該觸頭與PE線連成電氣通路。注:“I”類電氣設備,系指該類電氣設備的防觸電保護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還需要一個附加的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將電器外露導電部分與已安裝在固定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體連接起來。6.5.1.1.7民用插座的保護接地線應選用與相線截面、絕緣等級相同的銅芯導線。6.5.1.1.8移動式插座應采用合格產(chǎn)品,使用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電源線采用銅芯電纜或護套線,其長度不宜超過2m;b)具有保護地線(PE線);c)不應放置在可燃物上;d)不應串接使用;e)不應超載使用。6.5.1.2儀器檢測6.5.1.2.1插座接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單相兩孔插座,面對插座的右孔(或上孔)與相線相接,左孔(或下孔)與中性線相接;單相三孔插座,面對插座的右孔與相線相接,左孔與中性線相接;b)單相二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保護接地線(PE線)均應接在下孔,插座的保護接地端子不應與中性線端子直接連接。6.5.1.2.2有插頭的工作插座,其觸頭處應無過熱和打火放電現(xiàn)象。6.5.2開關6.5.2.1開關靠近或安裝在可燃結構上時,應采取隔熱、散熱措施。6.5.2.2開關使用時不應有過熱和打火放電現(xiàn)象。6.6低壓電器DB64/T496—202x6.6.1一般規(guī)定6.6.1.1低壓電器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低壓電器可采用支架金屬板、絕緣板固定在墻、柱或其他的建筑構件上。金屬板、絕緣板應平整。當采用卡軌支撐安裝時,卡軌應與低壓電器匹配,并用固定螺栓與壁板緊密固定,嚴禁使用變形或不合格的卡軌;b)有防震要求的電器應增加減震裝置,其緊固螺栓采用防松措施。6.6.1.2低壓電器的外部接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接線應排列整齊,導線絕緣體良好,無損傷;b)電源線應接在進線端,即固定觸頭接線端;c1電器的接線應采用銅質或有電鍍金屬層防銹的螺栓和螺釘連接,應擰緊且應有防松裝置;d)電器的外露導電部分、框架的接地,應牢固可靠,完好無損。6.6.1.3低壓電器接線端子的最高允許溫度,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6.6.1.4低壓電器接線端子,不應有打火放電現(xiàn)象。6.6.2外觀檢查6.6.2.1低壓斷路器6.6.2.1.1低壓斷路器與熔斷器配合使用時,熔斷器應安裝在電源側;6.6.2.1.2低壓斷路器的接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裸露在箱體外部且易觸及的導線端子,應有絕緣保護;b)低壓斷路器脫扣裝置的動作應可靠,過載脫扣整定值應與導線載流量相匹配。6.6.2.2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6.6.2.2.1隔離開關與刀開關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刀開關應垂直安裝,當在不切斷電流,有滅弧裝置或用于小電流等情況,可水平安裝,分閘或可動觸頭不得自動滑落,其滅弧裝置應固定可靠;b)可動觸頭和固定觸頭的接觸應良好,大電流的觸頭或刀片宜涂電力復合脂;c)帶熔斷器或滅弧裝置的負荷開關熔斷器應無損傷,滅弧柵應完好,且固定可靠。6.6.2.2.2防火用漏電保護器應安裝在電源進線端采用延時型警報式或自動切斷式的漏電保護裝置,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一般選用300mA或500mA.6.6.2.3漏電保護器的接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漏電保護器的接線應與低壓配電系統(tǒng)保護接地型式相對應,見附錄A;b)漏電保護器負載側的中性線不得與其他回路共用;c)漏電保護器標有負載側和電源側的接線端子,應按規(guī)定接線;d)嚴禁PEN線穿過漏電保護器的零序電流互感器。漏電保護器及其與之配套使用的短路保護電器,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單獨切斷N線;e)漏電保護器所保護的線路及設備外露導電部分應接地。DB64/T496—202x6.6.2.4漏電保護器的運行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檢查受檢單位漏電保護器的運行記錄,包括試驗情況和動作情況。按照規(guī)定,每月需在通電的情況下,按動按鈕一次,檢查漏電保護器動作是否可靠。雷雨季節(jié)應增加試驗次數(shù)。b)漏電保護器失靈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嚴禁在電源側與負載側的接線端子上跨接導線。6.6.2.5配電箱(盤)和開關箱6.6.2.5.1配電箱(盤)和開關箱的近旁,不應堆放可燃物。6.6.2.5.2配電箱(盤)和開關箱內的導線應絕緣良好,排列整齊,固定牢固,導線端頭應用螺栓壓接,應有防松裝置。6.6.2.5.3配電箱(盤)和開關箱內安裝的接觸器、刀開關等電氣設備,應動作靈活,接觸良好可靠,觸頭沒有燒蝕現(xiàn)象。6.6.2.5.4熔斷器不應隨意用金屬絲代替熔絲。更換熔體時,不應采用不合規(guī)格的熔體代替。6.6.2.5.5熔體應有保護罩,管型熔斷器不應無管使用,有填充材料的熔斷器不應改裝使用。6.6.2.5.6配電箱(盤)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6.6.2.5.7照明配電箱(盤)內,對TN-S系統(tǒng),應分別設置中性線(N線)和保護地線(PE線)匯流排,中性線和保護地線應分別接在各自的匯流排上,不應絞接,并應有編號。6.6.3儀器檢測6.6.3.1檢測低壓斷路器、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防火用漏電保護器等各接線端子的最高允許溫度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6.6.3.2檢測低壓斷路器、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防火用漏電保護器等各接線端子,不應有打火放電現(xiàn)象。6.6.3.3測量各接線端子連接線上的相線電流、中性線電流和PE線異常電流。6.7電力電纜線路6.7.1一般規(guī)定6.7.1.1電纜在室內、電氣專用房間、電纜溝、電纜隧道內明敷時應剝除帶有黃麻或其他易燃材料制成的外護層。6.7.1.21kV及以下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可用1000V搖表搖測絕緣,絕緣電阻值一般不低于10M6.7.1.3電纜通過有可能受到損傷的地段時,應采取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措施。6.7.1.4電纜終端頭的接頭和中間接頭的接頭連接和絕緣均應良好。6.7.1.5電力電纜的表面允許溫升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DB64/T496—202x6.7.2外觀檢查6.7.2.1三相四線制系統(tǒng)中應采用四芯電力電纜,不應采用三芯電纜另加一根單芯電纜或以導線、電纜金屬護層作中性線。如另設PE線應靠近電纜敷設。6.7.2.2電纜與熱力管溝水平最小凈距為2.0米。6.7.2.3在下列地點,電纜應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或加裝保護罩:a)電纜進出電纜隧道,穿過樓板或墻壁處;b)從溝道引至電桿、設備、墻外表面或屋內行人容易接近處,在地面高度2.0m以下的;c)其他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6.7.2.4電纜溝內應無雜物,蓋板齊全,溝內應無積水、滲水現(xiàn)象,電纜溝的蓋板應采用不燃材料制成。電纜隧道內應無雜物。照明通風、排水消防等設施應符合設計要求,完好無缺。6.7.2.5當護管穿入電纜溝、隧道、豎井、建筑物和盤(柜)時,出入口應封閉,管口應封閉。6.7.2.6電纜防火涂料無脫落,裸鉛包電纜的鉛皮無裂縫、腐蝕現(xiàn)象。6.7.2.7全塑電纜應無被鼠咬傷的痕跡。6.7.2.8電纜穿越防火分區(qū)、樓板、墻體的洞口和進入重要機房活動地板下的電纜夾層時應進行防火封堵。6.7.2.9電纜溝進入建筑物時應設防火墻,電纜隧道進入建筑物處應設帶門的防火墻。6.7.2.10電纜橋架在通過防火墻及樓板時,應采用防火堵料封堵。6.7.2.11電力電纜不應和輸送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可燃氣管道、熱力管道敷設在同一溝內。6.7.3儀器檢測6.7.3.1電纜絕緣電阻的檢測應符合第5.4.2.1條各項技術規(guī)定。6.7.3.2檢查受檢單位對電纜絕緣電阻的測試記錄,試驗結果應符合有關技術規(guī)定。6.7.4電纜終端頭和中間接頭6.7.4.1外觀檢查6.7.4.1.1電纜終端頭和中間接頭應絕緣良好,密封防潮和有機械損傷的保護措施。6.7.4.1.2電纜終端頭的絕緣套管應完整清潔;絕緣膠應無塌陷軟化現(xiàn)象;電纜終端頭應無漏油;鉛包及封鉛應無裂縫現(xiàn)象。6.7.4.1.3引線及接線端子的接觸應良好,無過熱現(xiàn)象。6.7.4.1.4接地線應無松動斷股現(xiàn)象。DB64/T496—202x6.7.4.2儀器檢測6.7.4.2.1檢測電纜及電纜頭的外表最高允許溫升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電纜終端頭和中間接頭的熱像圖應正常。6.7.4.2.2檢測電纜終端頭和中間接頭,不應有火花放電現(xiàn)象。6.7.5電力電纜接地6.7.5.1外觀檢查6.7.5.1.1電力電纜終端和接頭接地線應采用銅線或金屬鍍錫銅鉸編織線,其截面積不應小于表11的規(guī)定表11電纜終端和接頭接地線截面6.7.5.1.2三芯電力電纜終端端口的金屬護層必須接地良好,塑料電纜每相銅屏蔽和鋼鎧應錫焊接地線。6.7.5.1.3電纜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時,電纜金屬護層和接地線應對地絕緣,電纜接地點在互感器以下時,接地線應直接接地;接地點在互感器以上時,接地線應穿過互感器接地。6.7.6電纜的防火與阻燃6.7.6.1外觀檢查6.7.6.1.1電纜的防火與阻燃應采取下列措施:a)在電纜通過豎井、墻壁板或進入電氣盤柜的孔洞處,用防火堵料封堵;b)在重要的電纜溝和隧道中,應分段或用軟質耐火材料設置防火墻;c)對重要回路的電纜,可單獨敷設在專門的溝道中或耐火的封閉槽盒內,或對其施加防火封堵措施;d)在電力電纜接頭兩側及相鄰電纜2.0m--3.0m的區(qū)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帶;e)采用耐火或阻燃型電纜。6.7.6.1.2在封堵電纜孔洞時,封堵要嚴實可靠,不應有明顯的裂縫和可見的空隙,孔洞較大者應加耐火板后再進行封堵。6.7.6.1.3防火墻上的防火門應嚴密,孔洞虛封堵,防火墻兩側電纜應施加防火封堵措施。6.8漏電火災報警系統(tǒng)6.8.1現(xiàn)場器件6.8.1.1現(xiàn)場器件指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安裝于電力箱柜內的電氣火災監(jiān)控器和電氣火災探測器?,F(xiàn)DB64/T496—202x場器件的驗收采用抽驗方式,抽驗比例應不低于5%且不少于5個監(jiān)控節(jié)點。6.8.1.2現(xiàn)場器件在試驗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無腐蝕、涂層脫落和起泡現(xiàn)象,無明顯劃傷、裂痕、毛刺等機械損傷;b)端子接線可靠,插接件嚙合正常,緊固部件無松動。6.8.1.3現(xiàn)場器件的絕緣性能試驗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用測試裝置或兆歐表等(額定試驗直流電壓500v±50v)測量器件外部帶電端子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應不小于100MΩ。.6.8.1.4現(xiàn)場器件的耐壓性能試驗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用耐壓試驗裝置測試抽檢器件額定電壓>50v的外部帶電端子與外殼之間的耐壓性能。試驗電壓1500V50±0.5Hz交流有效值;升壓速率100V/s--500V/s;持續(xù)時間60s±5s.試驗期間不應發(fā)生閃絡或擊穿現(xiàn)象,試驗后進行功能測試。6.8.1.5現(xiàn)場器件的性能和功能測試應在通電工作的在線狀態(tài)下進行。6.8.1.5.1電氣火災監(jiān)控器的面板功能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a)操作“自檢”鍵檢查面板聲光器件的電氣完好性:b)操作“漏電試驗”鍵檢查監(jiān)控節(jié)點的模擬漏電故障動作情況,此時故障指示燈應閃爍,并發(fā)出報警聲,脫扣輸出應不動作;c)操作“消音”鍵檢查聲報警的控制是否正常;d)操作“復位”鍵檢查監(jiān)控節(jié)點是否回到正常狀態(tài)。6.8.1.5.2電氣火災監(jiān)控器的報警功能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功能型式的抽檢現(xiàn)場器件均應做剩余電流(漏電流)保護動作報警試驗。試驗時應采用精度不低于1.0級,顯示范圍0--1000mA的可調漏電試驗裝置連接于被試監(jiān)控節(jié)點的一次同路相線端子和地(或PE線)之間進行試驗。b)首先施加0.5倍被測監(jiān)控節(jié)點漏電設定值的漏電流,觀察并記錄其額定不動作電流。其次逐漸增加試驗電流至1.0倍漏電設定值,監(jiān)控節(jié)點應在5秒內動作報警(并輸出脫扣指令信號,當設定于報警+脫扣的保護方式時)。觀察和記錄其報警動作電流,應在0.8~1.0倍設定值之間。6.8.1.5.3現(xiàn)場器件的漏電流設定值檢查漏電流設定值的設定應滿足漏電流設定值不小于該回路正常漏電流兩倍的原則要求?;芈氛B╇娏髦悼蓞⒖加嘘P統(tǒng)計標準,也可通過監(jiān)控器顯示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取得。在上述試驗條件下,當試驗電流增加至1.0倍漏電流設定值時,試驗裝置顯示的電流值與被試監(jiān)控器數(shù)顯屏顯示的實時漏電流值,兩者間的偏差應小于±5%的試驗電流值。6.8.2上位主機DB64/T496—202x6.8.2.1外觀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無腐蝕、涂層脫落和起泡現(xiàn)象,無明顯劃傷、裂痕、毛刺等機械損傷;b)端子接線可靠,插接件嚙合正常,緊固部件無松動。6.8.2.1絕緣性能試驗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用絕緣電阻測試裝置或兆歐表(額定直流試驗電壓500V±50v)等測量上位主機外部帶電端子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50MΩ(端子額定電壓>50v時)和20MΩ6.8.2.2耐壓性能試驗a)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用耐壓試驗裝置測試上位主機外部帶電端子與外殼之間的耐壓性能,試驗期間不應發(fā)生閃絡或擊穿現(xiàn)象;b)當端子電壓>50v時,耐壓試驗的試驗電壓為1500V,交流有效值為50±0.5Hz,升壓速率100V/s—500V/s.持續(xù)時間60s±5s;c)當端子電壓≤50v時,耐壓試驗的試驗電壓為500v,交流有效值50±0.5Hz,升壓速率為100V/s—500V/s,持續(xù)時間為60s±5s6.8.2.3上位主機采用工控計算機或PC機時,其絕緣性能由產(chǎn)品標準保證,可不做上述試驗。6.8.2.4系統(tǒng)電源試驗a)對所有監(jiān)控節(jié)點供電的系統(tǒng)進行負載試驗應符合按GB14287第5.6.3的要求;b)使主電源先斷電,然后恢復正常,系統(tǒng)主、備電源應能自動轉換和返回,并有相應的電源工作指示。主、備電源轉換時不應發(fā)出報警信號;c)將主電源電壓分別調至187v和242v,進行監(jiān)控報警功能、輸出功能、自檢和自動巡檢功能試驗。7照明裝置和一般低壓用電設備7.1照明裝置7.1.1一般規(guī)定7.1.1.1照明燈具(含鎮(zhèn)流器)不應直接安裝在可燃裝修材料或可燃構件上。當燈具的高溫部位靠近除不燃性(A級)以外的裝修材料時,應采取隔熱(如用玻璃絲、石膏板、石棉板等加以隔熱防護)、散熱(如在燈具上增加散熱空隙或加強頂棚內通風降溫,與可燃物保持一定距離)等防火保護措施。燈飾所用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難燃性(BI級)等級。7.1.1.2嵌入式燈具、貼頂燈具以及光檐(槽燈)照明,當采用鹵鎢燈以及單燈功率超過100W的白熾燈時,燈具(或燈)引入線應選用105℃—250℃耐熱絕緣導線。7.1.1.3庫房內照明燈具下方不應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與儲存物品水平間距不應小于0.5m,不應設置移動式照明燈具。7.1.1.4聚光燈、回光燈、炭精燈不應安裝在可燃基座上,燈頭的尾線應用耐高溫導線或瓷套管保護。配線接點必須設在金屬接線盒內。DB64/T496—202x7.1.1.5照明燈具及其附件應無異常高溫和火花放電現(xiàn)象。7.1.1.6碘鎢燈、鹵鎢燈、60W以上的白熾燈等高溫照明燈具不應裝設在庫房內。7.1.2外觀檢查7.1.2.1照明燈具上所裝的燈泡,不應超過燈具的額定功率。7.1.2.2燈具各部件應無松動、脫落和損壞。7.1.2.3照明燈具與可燃物之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普通燈具不應小于0.3m;b)高溫燈具(聚光燈、碘鎢燈等)不應小于0.5m;c)影劇院、禮堂用的面光燈、耳光燈表面不應小于0.5m;d)容量為100W-500W的燈具不應小于0.5m;e)容量為500W-2000W的燈具不應小于0.7m;f)容量為2000W以上的燈具不應小于1.2m;g)當距離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隔熱、散熱措施。7.1.2.4行燈變壓器和所有移動式燈具外殼的保護接地線(PE線)應牢固可靠。7.1.2.5霓虹燈的檢測7.1.2.5.1燈管應采用專用的絕緣支架固定,必須牢固可靠。固定后的燈管與建筑物表面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0.02m。7.1.2.5.2霓虹燈專用的變壓器的二次導線與建筑物、構筑物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0.02m。7.1.2.5.3霓虹燈高壓導線應采用高壓絕緣線、高壓導線相互間、高壓導線與敷設面之間的距離均不應小于0.05m。7.1.2.5.4高壓導線穿越建筑物時,應穿雙層玻璃管加強絕緣,玻璃管兩端須露出建筑物兩側,長度各為0.05m-0.08m.7.1.2.5.5霓虹燈專用的變壓器不應安裝在可燃構件上,不得靠近可燃物。變壓器的凈距離不應小于0.1m.7.1.2.5.6燈管的電極與導體的距離不應小于0.1m,并應安裝在絕緣材料上。7.1.2.6節(jié)日彩燈的檢測7.1.2.6.1安裝在建筑物輪廓線上的彩燈應有低壓配電柜單獨回路供電,并在配電柜處加裝避雷器保護;配電線路應鋼管敷設,不應掛在避雷帶上。7.1.2.6.2彩燈線路應采用絕緣銅線,導線的最小截面除應滿足載流量要求外,不應小于2.5mm2,燈頭線不應小于1.0mm2.7.1.2.6.3彩燈電源除統(tǒng)一控制外,每個支路應有單獨控制開關和熔斷器保護,導線的支持物應安裝牢固。7.1.2.6.4懸掛式彩燈應采用防水燈頭,燈頭線與干線的連接應牢固,絕緣包扎緊密,彩燈導線應采用橡膠軟銅導線,截面不應小于4.0mm2;垂直敷設時,對地面的距離不應小于3.0m.DB64/T496—202x7.1.3儀器檢測7.1.3.1日光燈鎮(zhèn)流器線圈的最高允許溫度不應超過給定tw值,如沒有標注tw值時,其最高允許溫度不應超過(內有襯紙)95℃和(內無襯紙)85℃。電容器外殼的溫度最高允許溫度不應超過tc值時,如沒有標注tc值時,其最高允許溫度不應超過50℃。7.1.3.2霓虹燈專用變壓器外殼溫度,當環(huán)境溫度為40℃時,其最大允許溫度升為50℃。7.1.3.3檢測帶電體對地(外殼)火花放電現(xiàn)象。7.2.1一般技術規(guī)定7.2.1.1電動機應安裝在牢固的機座上,機座周圍應有適當?shù)耐ǖ?,與其他低壓帶電體、可燃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1.0m,并應保持干燥清潔。其最大允許溫升為50℃.7.2.1.2電動機各部分的量高允許溫度和允許溫升不應超過制造廠家的規(guī)定,如制造廠家無規(guī)定時可參照表12的規(guī)定。7.2.1.3電動機應裝設短路保護和接地故障保護,并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裝設過載保護、斷相保護和低電壓保護。7.2.1.4電動機控制設備與線路7.2.1.4.1銹蝕等現(xiàn)象。7.2.1.4.27.2.1.4.37.2.1.4.4電氣元器件外觀整潔,外殼應無破裂,零部件應齊全,各接線端子及緊固件應無缺損,電氣元器件的觸頭應無熔焊粘連變形和嚴重氧化銹蝕等現(xiàn)象。端子上的所有接線壓接應牢固,接觸應良好,不應有松動、脫落現(xiàn)象。電氣元器件的觸頭,接線端子等的溫度,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7.2.2外觀檢查7.2.2.1電動機的工作電流,在正常情況下不應超過額定值,三相電流應平衡,任意兩相間的電流差值不應大于額定電流的10%.7.2.2.2電動機電源電壓應在額定電壓-5%~+5%范圍內運行。相間電壓不平衡度不應大于5%。7.2.2.3軸承應潤滑,對使用滑動軸承的設施,油環(huán)應滑動,油腔內的油面應到油面計所指示的位置。7.2.2.4電動機空氣冷卻裝置應運轉正常。7.2.2.5電動機運行時電刷應無異常打火放電現(xiàn)象。DB64/T496—202x7.2.2.6電動機運行時應無異常聲響和氣味。7.2.2.7電動機和附屬設備應清潔,附近不應堆放可燃物和其他雜品。7.2.2.8電動機外殼接地應牢固可靠,完好無損。7.2.3儀器檢測7.2.3.1測量電動機定子繞組滑環(huán)的溫度。7.2.3.2測量滑動軸承溫度不應超過80℃,滾動軸承溫度不應超過100℃.7.2.3.3檢測電動機電氣連接點、殼體等部位的火花放電現(xiàn)象。7.2.3.4測量絕緣電阻。注:電動機主要是指100kW及以下異步電動機。7.3整流設備7.3.1外觀檢查7.3.1.1整流器的交流電壓不應大于額定電壓的±5%;整流器工作電流不應超過額定電流,即不應過負荷運行。7.3.1.2柜體內螺栓連接的導線應無松動,線鼻子壓接應牢固無開裂。焊接連接的導線應無脫焊、虛焊、碰殼及短路。7.3.1.3快速熔斷器的型號和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不得任意調換或代用。7.3.1.4整流囂的冷卻系統(tǒng)應運轉正常。7.3.2儀器檢測7.3.2.1測量整流變壓器的線圈溫升不應大于60℃.7.3.2.2測量各種導線、母線的連接點和接線端子溫度,應符合表2、表3的規(guī)定。7.3.2.3檢測電氣設備連接點、殼體等部位的火花放電現(xiàn)象。7.3.2.4測量中性線電流諧波含量及電流真有效值。7.4其他小型用電設備7.4.1外觀檢查7.4.1.1電烘箱的使用7.4.1.1.1電烘箱宜采用單獨回路供電,電源線應裝設隔離電器和短路、過載及接地故障保護電器。導線和熱元件的接線處應緊固,電烘箱引出線處應采用耐高溫的絕緣材料予以保護。7.4.1.1.2電烘箱周圍0.3m以內不應放置可燃物。7.4.1.2小型電爐(3kW以下)的使用7.4.1.2.1電爐應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臺上,與周圍可燃物應保持0.3m以上的距離。7.4.1.2.2禁止在任何易燃易爆場所使用電爐(有專門防爆設計的電爐除外)。7.4.1.2.3電爐應采用專用插座和單獨回路供電,電爐的引出線應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溫絕緣套管保護。7.4.1.2.4電爐的電源線,應裝設刀開關和短路保護電器。DB64/T496—202x7.4.1.3空調器的使用7.4.1.3.1空調器應單獨供電,空調電源線應設置短路、過載保護。7.4.1.3.2空調器不應安裝在可燃結構上,其設備與周圍可燃物的距離不應小于0.1m.7.4.1.3.3分體式空調穿墻管路應有套管保護,出口周邊修飾規(guī)矩;室內機體接線端子板處接線牢固、整齊、正確。7.4.1.4電鈴不應直接設置在可燃裝飾材料或可燃構件上,電鈴下方不應堆放可燃物品,控制開關應裝設在相線上,采用延時開關控制,并應按設計規(guī)定整定延時值。電鈴的供電回路,應有保護措施。7.4.2儀器檢測7.4.2.1測量各連接點(含端子)溫度。7.4.2.2檢測各種電氣設備的火花放電現(xiàn)象。8接地和等電位聯(lián)結8.1一般規(guī)定8.1.1具有基本絕緣和外露導電部分的電氣設備,除用隔離變壓器供電者外,均應連接保護接地線(PE線)接地。8.1.2電氣裝置應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作保護接地的接地極。8.1.3電氣裝置應根據(jù)防火和防電擊的需要選用合適的接地系統(tǒng),接地系統(tǒng)型式見附錄B。8.1.4新建的建筑物內應有等電位聯(lián)結,即將電氣裝置的保護接地線(PE線)和各類金屬管道、結構件互相聯(lián)結起來,使其電位相等或接近。8.1.510kV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的獨立變電所,其外露導電部分的保護接地和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的系統(tǒng)接地可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阻值不應大于4Ω,在可能的條件下應采取措施減少至2Ω8.1.610kV中性點經(jīng)小電阻接地系統(tǒng)的獨立變電所,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a)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的系統(tǒng)接地應用單芯銅質絕緣電纜引至戶外單設一組接地裝置,與保護接地裝置的距離不應小于10m;b)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的系統(tǒng)接地不單設接地裝置,但共用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阻值不應大于1Ω。8.1.710kV變電所建在建筑物內時,其保護接地和變壓器低壓側系統(tǒng)接地應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并納入建筑物的總等電位聯(lián)結的范圍內,其接地電阻應符合下列要求。a)當變電所無向所外建筑物引出低壓供電回路時,對接地電阻無要求;b)當變電所有向所外建筑物引出低壓供電回路時,其接地電阻阻值應符合8.1.5或8.1.6中b)的要求。8.1.8當建筑物基礎鋼筋和金屬管道等自然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阻值已滿足要求時,不需另設接地裝置。8.1.9低壓供電系統(tǒng)無總等電位聯(lián)結的建筑物內的TN保護接地系統(tǒng)的PE線或PEN線應作重復接地,其接地電阻阻值不應大于10Ω.DB64/T496—202x8.1.10建筑物內一般電氣裝置的保護接地系統(tǒng)宜采用TN-C-S、TN-S或TT系統(tǒng),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a)火災危險場所不應采用TN-C系統(tǒng);b)附設有變電所的建筑物內應采用TN-S系統(tǒng)。8.2直觀檢查8.2.1施工現(xiàn)場設有專供施工用的變壓器時,其低壓側為中性點直接接地的220/380V配電線路,應采用TN-S系統(tǒng)或TT系統(tǒng);當由城市220/380V配電線路供電時應采用TT系統(tǒng)。8.2.2對TN系統(tǒng)在建筑物的電源進線處如有自然接地體宜利用其做重復接地的接地極,不需另做人工的重復接地,8.2.3TN-C-S系統(tǒng)的保護中性線(PEN線)應在進入總配電箱內即保護地線(PE線)和中性線(N線)分開,分別接入PE線母排和N線母排,分開后不應再連通。8.2.4保護地線(PE線)、保護中性線(PEN線)、等電位聯(lián)結線和接地極引入線不應接入刀開關或熔斷器。8.2.5保護地線(PE線)、保護中性線(PEN線按機械強度要求,最小截面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單根銅線不應小于4㎜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不應小于2.5㎜2:a)采用保護套管或槽盒敷線;b)采用其他等效的機械保護措施敷線。8.2.6對于給電氣裝置供電的干線回路中的保護中性線(PEN線按機械強度要求銅線不應小于10㎜2,采用多芯電纜的芯線作PEN線時不應小于4㎜2。采用電纜或護套電線的芯線作保護地線(PE線)時,最小截面不做規(guī)定。當PE(PEN)線所用材質與相線相同時,按熱穩(wěn)定要求PE(PEN)線最小截面應符合表13的規(guī)定。當PE(PEN)線所用材質與相線不同時,表13值應按不同材質的電導值進行換算。表13PE(PEN)線最小截面積相線截面積S(㎜2)PE(PEN)線最小截面積(㎜2)S≤16S16<S≤3535<S≤400S>4008.2.7總等電位聯(lián)結線的截面不應小于進線回路中PE(PEN)線截面的1/2,最大不超過25㎜2銅線,最小不小于6㎜2的銅線。可采用相同導電率的其他材質導線,但均不得采用鋁線;8.2.8保護接地線應防止機械損傷和化學腐蝕。在可能遭到機械損傷處,均應采用護管或角鋼加以保護。接地線穿過墻壁、樓板和地坪處應加裝鋼管或其他堅固的保護套管,有化學腐蝕的部位還應采取防腐蝕措施。DB64/T496—202x8.2.9每臺電氣設備均應以單獨的接地線與接地干線相連接,不得在一個接地線中串接幾臺電氣設8.2.10接地干線的連接應采用焊接,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有色金屬接地干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采用螺栓連接。電氣設備上的接地線應采用鍍鋅螺栓連接。8.2.11等電位聯(lián)結中各聯(lián)結點應牢固連接,可靠導電。8.3儀器檢測采用鉤式電阻計法或三接地極測量接地電阻。其電阻值應符合8.1.5、8.1.6b)和8.1.9中的規(guī)定。9特殊場所9.1大型文藝演出場所9.1.1.1配電箱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室內臨時配電箱應固定牢固,各回路斷路器和保護電器應設置在封閉的金屬配電箱內;b)室外配電箱應有防雨雪措施,進出口線應設在箱體的下方;c)配電箱近旁不得堆放可燃物及其他雜物;d)配線箱的接地線應牢固可靠,完好無損。9.1.1.2線路敷設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線路沿建筑物敷設時應固定,防止導線直接承受拉力;b)室內臨時線路應使用橡套絕緣軟線,導線在橫穿通道地面處應有防機械損傷措施;c)導線的連接點均使用插件或專用連接器連接;必須有防止導線連接點直接承受拉力的措施;d)橡套絕緣軟線不宜盤繞在一起放置,否則應采取通風散熱措施;e)一般情況,中性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等。當有可控硅調光裝置時,中線截面積不應小于相線截面積的2倍。9.1.1.3燈具的安裝與使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固定在移動構架上的燈具,其導線應有防止機械損傷措施;當移動構架時,導線不應承受拉力和遭受磨損;b)固定構架上的燈具應采用專用支架與構架固定牢固;c)用于舞臺效果的燈具,其燈頭引線均應采用耐高溫導線或穿瓷管保護,再經(jīng)接線柱與燈具連接,導線不得靠近燈具表面;d)照明裝置與可燃物的距離應符合7.1.2.3的規(guī)定。9.1.2儀器檢測9.1.2.1檢測低壓斷路器、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熔斷器、防火用漏電保護器的各接線端子處的溫度,不應超過表4中最高允許溫度。9.1.2.2檢測燈具附件(鎮(zhèn)流器、電容器等)的溫度不應超過7.1.3.1最高允許溫度。DB64/T496—202x9.1.2.3檢測成束敷設和成堆堆放的橡膠絕緣軟線的溫度,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9.1.2.4檢測導線插接件的溫度,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9.1.2.5檢測低壓斷路器、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熔斷器和防火用漏電保護器等各接線端子,不應有打火放電現(xiàn)象。9.1.2.6測量低壓斷路器的各相電流、中性線電流和PE線異常電流。9.2公共娛樂場所9.2.1公共娛樂場所主要指以下場所:a)影劇院、錄像廳、禮堂等演出、放映場所;b)舞廳、卡拉OK廳、多功能廳等歌舞娛樂場所;c)具有娛樂功能的夜總會、音樂茶座和餐飲場所:d)游藝、游樂場所;e)保齡球館、旱冰場等營業(yè)性健身、休閑場所等。9.2.2直觀檢查9.2.2.1配電箱應符合6.6.2.5的規(guī)定。9.2.2.2線路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線路敷設應采用銅芯絕緣導線,其最小截面不應小于1.5㎜2;b)室內的配電線路宜采用金屬管暗敷在墻內;當明敷時,所有配電線路必須穿金屬管(槽)保護,導線不得外露:橫穿通道地面的導線應采取固定的機械保護措施;c)在可燃裝飾夾層內的暗敷配電線路,應穿金屬管保護;若受條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屬管時,應穿金屬軟管保護,其長度不應大于2.0m,導線不得裸露;d)嚴禁擅自拉接臨時電氣線路;e)導線穿越可燃裝飾材料時,應采用玻璃棉、石棉等不燃材料做隔熱保護;f)移動式燈具的電源線,應當采用橡膠絕緣軟線,其長度不宜大于2m;g)燈具、開關、插座、吊扇、壁扇等電器安裝處應設置接線盒,導線的接頭應在盒內壓接;h)建筑物吊頂部位的燈槽布線應等同于悶頂內布線。當有可燃物時必須穿金屬管保護。若受條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屬管時,可穿金屬軟管保護,導線不得裸露。無可燃物時可穿難燃型剛性塑料管保護。9.2.2.3插座的安裝與使用應符合6.5.1的有關規(guī)定9.2.2.4燈具的安裝與使用應符合7.1.1的有關規(guī)定9.2.3儀器檢測與9.1.2有關規(guī)定相同。9.3展覽展銷場所及建材家具燈飾商品集貿(mào)市場9.3.1直觀檢查9.3.1.1配電箱應符合6.6.2.5的規(guī)定。9.3.1.2線路敷設應符合9.2.2.2的規(guī)定。9.3.1.3插座的安裝與使用應符合6.5.1的規(guī)定。9.3.1.4燈具的安裝與使用應符合7.1.1的規(guī)定。DB64/T496—202x9.3.1.5電氣設備的使用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使用時可能產(chǎn)生電火花和電弧的電氣設備近旁不應堆放可燃物和其他雜物;b)商品柜、燈箱等內部如有高溫熱源時,應選用機械強度高、耐高溫,絕緣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并應通風冷卻良好,且照明燈具應采用塑套絕緣線配線;c)展柜(臺)內照明燈具的表面高溫部位靠近可燃物時,應采取有效的隔熱和散熱措施;d)產(chǎn)生高溫的電器(設備、燈具等)不應集中安裝在一處,否則應采取有效的隔熱和散熱措施;e)可燃結構的展柜(臺)近旁嚴禁使用碘鎢燈、高壓汞燈等高溫燈具;9.3.2儀器檢測與9.1.2規(guī)定相同。9.4施工場地9.4.1直觀檢查9.4.1.1配電箱配電箱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施工場地的配電箱應能耐受撞擊、振動、雨淋、日曬等嚴酷環(huán)境,并用不燃材料或鐵板制成;b)配電箱的進出線口應在箱的下方;c)配電箱外殼的防護等級應滿足IP43的要求(見附錄Cd)配電箱近旁不得堆放可燃材料和其他雜物;e)配電箱應有專人管理,只能用鑰匙或專用工具才能開啟;f)非電工人員只能通過配電箱對外開啟的插座,將電氣設備在空載狀態(tài)下接入插座,其額定電流不應大于10A;g)總配電箱的三相電源進線處必須裝設三相防火漏電斷路器,一般應選用延時型,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可選300mA或500mA。9.4.1.2線路敷設線路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施工場地架空線路的電桿應避開易受碰撞、易受雨水沖刷,應避開熱力管道和交通車輛頻繁的場所,安裝時應盡量減少導線連接端子承受的拉力;b)應采用電纜或絕緣導線;c)電纜敷設的路徑應盡量避免與車行道交叉,交叉時必須套以鋼管作機械保護;d)工棚內的電氣線路、除橡套軟電纜和護套線外,均應固定在絕緣子上,穿墻時應套絕緣管;e)電氣線路不得接觸潮濕地面,不得靠近熱源,不得直接綁掛在金屬構架上任其晃動而不加絕緣子固定;f)在竹木腳手架上敷設線路時應采用絕緣子固定,在金屬腳手架上敷設線路時,應采用木橫擔和絕緣子固定;g)移動電纜應采用銅芯重型橡套電纜。9.4.1.3用電設備DB64/T496—202x用電設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移動式或手持式電動工具的電源線應采用銅芯橡套軟電纜或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軟電纜,使用中應防止受熱源烘烤和受機械損傷;b)施工現(xiàn)場戶外燈具的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33(見附錄C)9.4.1.4接地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在施工開始時應用自然的或人工的接地極做好接地保護。b)施工現(xiàn)場的總配電箱和各分配電箱的PE線母排和電源插座的接地端子必須可靠接地。9.4.2儀器檢測與9.1.2規(guī)定相同。9.5桑拿浴室9.5.1直觀檢查9.5.1.1桑拿浴室內按高溫對線路、設備絕緣的危害程度作如下分區(qū),分1、2、3、4區(qū),如圖1所示。以便按區(qū)域分別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將起火的概率降低至最小。9.5.1.2電氣設備和線路防止高溫危害的要求如下:a)1區(qū)在此區(qū)內除加熱設備外,不得安裝其他設備和線路,加熱器的電源引線應符合產(chǎn)品本身耐高溫要求,加熱器距墻壁應大于100mm;并應加裝隔熱板;b)2區(qū)在此區(qū)內對線路和設備無耐高溫要求;c)3區(qū)在此區(qū)內電氣設備和絕緣導線應符合耐持續(xù)高溫的要求;d)4區(qū)在此區(qū)內只能裝設加熱器用的限溫控制器(定溫器及熱脫扣器當該區(qū)內的溫度超過設定溫度時,該控制器應自動切斷加熱器或蒸汽泵電源,其耐高溫要求和3區(qū)相同。圖1桑拿浴室正視、俯視圖9.5.1.3電氣線路和設備的外護物和遮攔均具有IP24的防護等級。DB64/T496—202x9.5.1.4除加熱器用的開關外,其他開關均應安裝在桑拿浴室墻外。9.5.1.5桑拿浴室內不應裝設電源插座。9.5.1.6桑拿浴室內的線路應為雙重絕緣,不得采用金屬外皮的電纜或普通鋼管布線,其絕緣電阻不應小于0.5MΩ.9.5.2儀器檢測9.6賓館家具、商業(yè)櫥窗展柜內的電器和線路9.6.1直觀檢查9.6.1.1線路附件的選用和安裝線路附件(插座,小型開關等)應牢固地固定在家具上,其固定物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3X,它應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和耐高溫能力。9.6.1.2燈具和其他電器的安裝a)燈具外罩、附件和其他電器外護物的溫度正常時不應超過90℃,故障時短時間不應超過115℃,應注意滿足制造廠家規(guī)定的燈具和其他電器距可燃物安全距離的要求;b)在燈具上或在其家具上應標明配置燈泡的最大允許功率;c)家具內用電器具(含照明)應在門上裝設聯(lián)動開關,在關門時能自動可靠地切斷用電器具的電源;d)任一220V單向回路燈具和其它電器的全部負荷電流不得大于16A。9.6.1.3線路敷設a)用以連接家具和建筑物間的線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與建筑物線路固定連接時,采用單芯硬導體護套線;2)當通過墻上插座連接時,采用橡膠絕緣或塑料絕緣軟電纜和軟護套線;b)家具內的線路如需挪動,應采用橡膠絕緣軟電纜或軟護套線。c)家具內的線路應采用銅芯護套線,其截面不應小于1.5㎜2;如線路不供給插座用電,且線路長度不超過10m,則其最小截面可為0.75㎜2;d)家具內的線路應牢固固定,或用套管、線槽保護,或置于家具內不會受損傷的空槽內;e)家具內線路不應承受拉力和扭力,家具進線處和靠近線路接頭處的線路應采取減少線路受力的措施。9.6.2儀器檢測a)檢測燈具外罩、附件和其他電器外護物溫度。b)檢測插座和小型開關不應有引火放電現(xiàn)象。9.7電動自行車充電場所的電器和線路9.7.1直觀檢查9.7.1.1電功自行車的充電設備應按照防火分區(qū)設置,每個防火分區(qū)設置總配電箱且緊急情況下供電DB64/T496—202x系統(tǒng)應能強制緊急切斷。9.7.1.2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內,每個充電區(qū)域應單獨設置專用配電箱,進線為專用配電回路,與其他場所合用一個配電回路時,進線斷路器應采用漏電保護器,并加裝浪涌保護器,分支斷路器應采用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額定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動作時間不超過0.1s。有條件的可安裝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9.7.1.3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得到配電箱或插座設置在室外時,配電箱、電源插座的防護等級不低于IP65,并加裝防雨罩。9.7.2線路敷設及充電裝置a)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的電氣線路應暗埋或穿絕緣套管或線槽保護,如需從地面穿過應埋地布置。b)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充電設施應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過載保護、短路保護和漏電保護等功能。c)電動自行車充電柜柜體應具備防火能力。充電柜單倉壁厚不低于1.2mm,柜門應具備防沖擊能力,單倉電池事故不影響其他單元的充電安全,且不造成二次事故。9.8儲能電站的電器和線路9.8.1直觀檢查9.8.1.1線路的選用和安裝a)蓄電池組的出口回路、充電裝置直流測出口回路應采用直流斷路器或隔離開關。b)儲能系統(tǒng)輸出的交流電源和儲能充電站配電的遞延電源的進出線開關、分段開關宜采用斷路器。9.8.1.2燈具和其他電器的安裝a)儲能系統(tǒng)區(qū)的照明,應采用防爆型照明燈具,不應在電池室內裝設開關熔斷器和插座等可能產(chǎn)生火花的電器,其他室內照明宜采用熒光燈,室外照明宜選用金屬鹵化物燈或高壓鈉燈。b)監(jiān)控室、配電室應按照事故應急照明。9.8.2線路敷設a)儲能系統(tǒng)區(qū)電氣線路應穿鍍鋅鋼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當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時,可以直接明敷。b)儲能系統(tǒng)區(qū)同外部的接口應采用防火封堵。9.8.3儀器檢測a)儲能系統(tǒng)區(qū)的溫度應為10℃-35℃。b)檢測插座和小型開關不應有引火放電現(xiàn)象。9.9電動車充電設施9.9.1直觀檢查9.9.1.1進入落地式配電箱(柜)底部的導管,排列應整齊,管口宜高出配電箱(柜)底面50-80mm。DB64/T496—202x9.9.1.2充電設施應具有故障報警功能,出現(xiàn)嚴重故障后應立即停止充電,故障排除前,不應自動恢復充電。9.9.1.3成組布置的交流充電樁宜采用放射式供電。9.9.1.4直流充電樁宜采用放射式,也可采用鏈式供電。9.9.1.5充電設施總體布置應便于使用、管理、維護及車輛進出,應保障人員及設施的安全,并符合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鋁擠壓行業(yè)市場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金屬波紋補償器市場發(fā)展狀況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天津市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聚對苯二甲酸丁行業(yè)投資戰(zhàn)略決策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紡織機械制造產(chǎn)業(yè)十三五規(guī)劃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石斑魚市場運行狀況與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電熱水器行業(yè)競爭格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江西省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欽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缎履茉雌嚱Y構與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浙江省安全員考試題庫
- 借哪吒精神燃開學斗志 開學主題班會課件
- 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全套會議會務資料匯編
- 新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中醫(yī)基礎理論》課件-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
- GB/T 45107-2024表土剝離及其再利用技術要求
- 一年級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
- 2024年海南省??谑行∩鯏?shù)學試卷(含答案)
- 廣東省五年一貫制語文試卷
- 新版北師大版小學3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教案完整(新教材)
- 《綜采工作面綜合防塵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