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湖口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
語文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典籍記載,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曾經(jīng)發(fā)明文字。倉頡的傳說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廣為流傳,他被奉為創(chuàng)造漢字的神,尊稱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區(qū)的濮陽南樂、開封、魯山、虞城、洛寧、新鄭等地,還可以看到倉頡廟、倉頡祠、倉頡造字臺、倉頡墓冢等遺存。
關于倉頡其人,我們已不可確知。不過,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肯定經(jīng)過了一個由無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zhèn)?,約定俗成,逐步系統(tǒng)化的過程。文字系統(tǒng)的形成不可能由一個人或一個時代來完成。我們推測,大約在黃帝時期,可能確實存在過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獨自創(chuàng)造了文字,卻可能是最初對文字萌芽進行整理和傳播的代表性人物。歷史上對文字最早進行規(guī)范化整理的人還有李斯。他身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倉頡篇》字書,曾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歷史上最早把古漢字作為知識體系進行全面解說的是東漢許慎。從文字學史的角度看,東漢許慎所撰寫的《說文解字》,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解釋古代漢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總結(jié)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有關經(jīng)學、小學的研究成果,進而探究漢字字源,并根據(jù)漢字的構形特征從理論上加以闡發(fā)的經(jīng)典性文字學著作。自《說文解字》問世以來,歷代都有學者致力于漢字的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字學。
近百十年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為我國商周古文字資料的主要出土地。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門類齊全,資料豐富。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萬片甲骨文和河南、陜西、山西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帶有銘文的商周青銅器,16000余片溫縣、侯馬春秋盟書,9000余件魏晉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資料就足以震驚世界。它不僅推動了中國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對黃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許慎家鄉(xiāng)漯河境內(nèi)的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中,還有8000年前新石器時期刻畫符號的重要發(fā)現(xiàn),由此已引起學術界對中華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幾十年河北蒿城臺西出土的象形符號及鄭州小雙橋商代陶器朱書文字,加之上世紀50年代發(fā)現(xiàn)的鄭州商城二里崗期刻辭甲骨,使我們對商代前期的古漢字又有了新的認識。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書陶文、偃師二里頭和登封王城崗陶文,則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這些無不表明黃河流域中原地區(qū)與漢字文化淵源的獨特聯(lián)系。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海內(nèi)外刊布的各種殷墟時期的著錄刻辭甲骨已達90000余片,歷代出土的相當于殷墟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多達6500多件。以這些甲骨文、金文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號,是我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漢字系統(tǒng)。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鑒夏代文明的基礎上形成的。商代文字當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時期尤其是從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發(fā)展的跡象。那時候,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jīng)很多,時人大多是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見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鑄在青銅器上。今所見殷墟時期的單字字目已達4100余個,可釋字目在1340多個。這些存活著的古漢字多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蟲、魚之類的基本字,它們是漢字的基礎,后世通過它們又不斷地孳乳出新字。
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時期的篆系文字、六國文字,還有秦漢以后的方塊漢字,包括古隸、八分隸、魏碑、楷書,各時期的漢語文字資料豐富完備。北宋學者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一書中,詳細記述了印刷工匠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發(fā)明活字版的經(jīng)過,并記錄了畢昇活字版的工藝技術。這種字體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謂“橫平豎直,橫輕豎重,字形方正,筆畫勻稱”,也許因為這個,后世的“宋體”便成為出版印刷最為理想的正文字體??梢哉f,宋代是漢字真正成熟的時期。
(摘編自王蘊智《黃河學視野中的漢字》)
材料二:
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有三:一、漢字形體存在簡化趨勢。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漢字最初的形體大都相當復雜,在數(shù)千年的使用過程中,漢字經(jīng)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自然演變過程,簡化的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變圖形為符號,刪減多余和重復的偏旁,用筆畫簡單的字體代替筆畫復雜的字體,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漢字字形大致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魏碑——楷書幾種形體,還有兩種輔助性的字體:行書和草書。
二、漢字形體趨向規(guī)范化。早期的漢字形體沒有一定之規(guī),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異體現(xiàn)象也相當嚴重。漢字在簡化的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著規(guī)范化。漢字規(guī)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當然,個體也可能影響漢字的規(guī)范化,例如撰寫《說文解字》的許慎。
三、漢字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形聲字所占的比例僅為20%,到了許慎《說文解字》,形聲字已占80%,今天漢字中的形聲字所占比例更高達90%以上??梢钥闯鰸h字的發(fā)展存在一個形聲化的過程。
可見,漢字是一種與時俱進、能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的、不斷自我調(diào)整的文字。
(摘編自徐光春《漢字文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倉頡廟、倉頡造字臺等遺存以及文字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歷史上確實存在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銅器,不僅推動了中國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成熟,而且讓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時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今天所見的殷墟時期的單字字目和可釋字目有數(shù)千,這些存活的古漢字多為人、山、川、木、蟲等基本字,后人以此為基礎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文字。
D.漢字與時俱進,能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且不斷自我規(guī)范,故使?jié)h字的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將來要學習、研究古漢字體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漢字的起源,研讀《說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選擇。
B.我國商周古文字資料主要出土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許可以推知漢字文化的源頭就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qū)。
C.殷商文明吸收、借鑒夏代文明,因為文字發(fā)展具有傳承性,也因為商代文字載體的門類非常豐富。
D.漢字形體源于以象形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書,這既有歷朝歷代官府的作為,也有個體的作用。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范疇的一項是()
A.編寫《漢字簡化方案》B.武則天造一個“曌”字
C.畢昇發(fā)明活字版技術D.秦相李斯主持“書同文”
4.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概括《說文解字》的作用。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蛛網(wǎng)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葉與樹枝之間織著網(wǎng)。蜘蛛先釋放幾根飄在空中的絲,其中的一根被風吹到遠處黏住,收緊,成為“便橋”,然后蜘蛛來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絲。漸漸地,在這些絲之間織起一張網(wǎng)來,又圓又大。
而此時,男人悶悶地坐在荷塘邊的石凳上,盯著結(jié)網(wǎng)的蜘蛛,抽著煙。地上已經(jīng)散落著好幾個煙頭,顯然,男人已經(jīng)坐在這里好一會兒了。
“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游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蹦腥瞬皇窃娙?,卻也懂得幾首古詩。詩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風和日麗的景色。和風、安靜的花枝、遠處飛過的鳥兒、飄動的蛛絲……與當下的景致倒有幾分相近。默念著王守仁的詩句,男人知道,詩背得再好,除了稍許排遣此時的抑郁情緒,一丁點用處也不會有。還得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
男人將抽了半截的煙扔在地上,用腳使勁踩了下,摸出手機,找出一個號碼,撥了出去。過了七八秒鐘,電話終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雖然這笑有些刻意。
男人說,林哥,這么長時間才接電話,忙什么呢?嗯,我不忙,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東,咱哥兒倆找個清靜的地兒喝兩杯。李白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芭胙蛟着!笔遣豢赡艿?,“三百杯”也沒那量,“對酒當歌”還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顯然是被林哥拒絕了,因為男人“嗯”了幾聲后,接著說,是這樣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約您。沒事,我現(xiàn)在是“白日放歌須縱酒,漫卷詩書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掛了。
等對方掛了電話,男人才掛,表情有些失落。摸索著又掏出根煙來,點著,卻不吸,低頭翻著手機通訊錄,又撥了個號碼。
對方一直沒接。
男人掛了電話,苦笑著,將煙放到嘴上,卻已經(jīng)熄了,摸出打火機再點著,吸了一口。遲疑了下,電話又撥了出去。手機里傳來一句機械的聲音: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掛了電話,正失望時,男人的手機響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點開,信息只有兩個字:開會。
男人想了想,編了條信息:師兄好,“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想約師兄去“碧云茶莊”品茗論詩,師兄晚上可得空閑?
信息發(fā)了出去,卻一直沒見回復。算什么師兄,用人臉朝前。也罷,不過一個校園出來的而已,與一起同過窗還是有區(qū)別的。
男人確實有些氣惱,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氣沒用。躊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當年鞍前馬后數(shù)載的情分上,興許能給自己出個面也未可知。
男人沒有直接打電話。以往找他時,通常都是先發(fā)信息,等回復。于是,男人發(fā)了個信息,內(nèi)容很簡單:米書記,我下午來省城出差,想跟您匯報下思想。妥否,請指示!小平敬上。
信息發(fā)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還能怎樣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著,不一會,電話鈴響了,男人迅速接起電話。
通話時間有四五分鐘,但從始至終,男人只是開了一個頭,說了一句老領導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點著頭。電話那頭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點頭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興奮,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喪。
電話掛斷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鳥,停歇在掛著新鮮蛛網(wǎng)的樹枝上。男人又點燃了煙,使勁抽了幾口,然后重重地嘆息一聲。許是被男人的嘆息聲給驚著了,小鳥撲棱著翅膀,劃過蛛網(wǎng),掠馳而去,織網(wǎng)的蜘蛛倏地便鉆進荷葉,躲了起來。
男人盯著蛛網(wǎng),目光呆滯……
好一會兒,男人長舒一口氣,低頭在手機上翻出一個通話記錄,回撥了過去。
電話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說,陳主任,您在辦公室嗎?是,是,您說得很對,我想了很久,您放心,這次,我一定會實事求是……
男人的語氣平和了許多。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9年第22期,為江西省上饒市紀委監(jiān)委工作人員)
文本二:
語境是文學作品中隱喻建構的基礎。隱喻是把一個領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個領域,或者說從一個認知域(來源域)投射到另一個認知域(目標域),隱喻的編碼實際上是從一個語境到另一個語境。對表述主體而言,的不同經(jīng)歷、修養(yǎng)、處境、心情等直接影響著他們隱喻的生成。
語境是隱喻解構的核心,解讀文學作品不同層面的隱喻離不開語境。隱喻的解構是通過聯(lián)想找出這兩個語境間的相似性聯(lián)系,達到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隱喻按照聯(lián)想關系運作,即它們把未知的東西嵌入一種新的聯(lián)想關系,未知的東西由此獲得部分新的意義。
(摘編自李衛(wèi)中《文學作品中的隱喻與語境》)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師兄”不便明確拒絕,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
B.小說省去男人通話時對方的話語,是為了使行文簡潔并揭示對方冷漠怕事的性格。
C.小說多次通過細節(jié)表現(xiàn)男人求助失敗后的情緒反應,并借此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D.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啟人思考,體現(xiàn)了小說現(xiàn)實意義,可謂意味深長。
7.對于文本一中多處引用詩句的寫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點,反映了他欲借詩自我排遣的心理。
B.男人與“林哥”“師兄"溝通時引用詩句,是故作鎮(zhèn)靜,以掩飾求人的尷尬。
C.原本高雅的詩句,竟然成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說的諷刺意味。
D.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是男人能夠最終幡然悔悟的關鍵,從而使結(jié)局翻轉(zhuǎn)合乎情理。
8.請簡要概括文本一中男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9.文本一中畫線句子具有隱喻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二進行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圬①者王承福傳
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傀者取焉。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蛟唬骸砑人?,而其子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寶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石可為也?!?/p>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①圬(wū):粉刷墻壁。②鏝(màn):粉刷墻壁工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B.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C.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D.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圬者王承福傳》和《種樹郭橐駝傳》《春秋公羊傳》《屈原賈生列傳》中“傳”一樣,指傳記這一體裁。
B.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號紀年,始于漢武帝。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揚州慢》“淳熙丙申”都是年號紀年。
C.楊朱之道,意為極端利己主義。楊朱,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孟子曾批判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庇?,楊朱遭文人墨客口誅筆伐。
D.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兒女”,并非只指配偶。陶淵明《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迸c此同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承福依靠手藝,自食其力。粉刷墻壁,卑賤而辛苦,他棄官歸鄉(xiāng),以此為職業(yè),很是自在滿意。
B.王承福經(jīng)歷豐富。多年在富貴人家做工,見證了他們由盛轉(zhuǎn)衰的變化,借此勸告人們不可“食焉怠其事”。
C.王承福認為人應各盡其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國君、官吏、百姓各有其責,各盡其責,各有其用。
D.王承福認為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世人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渴望少貢獻多享受,而自己恰恰與之相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2)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14.簡析對圬者王承福的評價。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①
柳宗元
危橋?qū)儆膹?,繚繞穿疏林。
迸籜②分苦節(jié),輕筠③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④無要津⑤用,棲息有余陰。
①詩人初貶永州,住龍興寺,作組詩《巽公院五詠》,此為其一。②籜(tuò):竹筍上一層一層的皮,即筍殼。③筠:竹皮。④諒:料想,實在。⑤要津:重要的渡口。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標題為“苦竹橋”,全詩以“危橋”開篇,并以它為中心展開,可見它是全詩的寫作重點。
B.三、四句寫苦竹于筍籜中迸出苦節(jié),筠皮環(huán)抱著虛心,表現(xiàn)苦竹拔節(jié)、虛心的特質(zhì),極具畫面感,生動形象。
C.五至八句寫橋上觀景,俯瞰細流,仰聆竹聲,遠觀落日,近聞鳥鳴,體現(xiàn)自然安寧美好,為下文抒情作鋪墊。
D.詩人獨具慧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詩意,將自己的身世遭遇與不起眼的苦竹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詩意含蓄雋永。
16.詩人借苦竹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勸學》中體現(xiàn)君子涉獵廣泛且時常深刻地進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3)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在《登高》中抒發(fā)了自己長期漂泊他鄉(xiāng)、晚年多病的悲秋之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敦煌,是一條跨越東西的偉大歷史橋梁。在絲綢之路上,敦煌是耀眼的明珠。它聯(lián)結(jié)著東西方,串聯(lián)起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和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今天“一帶一路”的概念,其實早已綿延千年。這條路,張騫走過,玄奘走過,不同國籍的商人們和將士們也走過。敦煌,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時空之門。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春風不度玉門關”,但是今天若想通過畫面而非文字來了解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當古代的文明被時間的長河淹沒,敦煌,就成了一個可由當代進入古代的密室。敦煌,或許不是古代文明的最高峰,卻是我們觀察古人的難得視角。
敦煌,是一個古人繪制在墻壁上的“理想國”。那一個又一個洞窟,是古人幻想中的美好精神世界。對于一代一代畫師而言,外界的困境或人生苦難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開采敦煌本地的礦石和挑選絲綢之路上運輸?shù)膶毷?,找出其中最為絢爛的色彩,把心目中的美和對未來的想象繪制在泥制的巖石洞窟中。比起現(xiàn)實世界的不確定性,洞窟里的世界更加美好安寧。面對天災、戰(zhàn)亂和饑荒,古人們專注于把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想象畫在墻壁上。透過線條、色彩和畫面,______________,感受到一種篤定感和向善守正的價值觀。
敦煌,_________________。有的人提到敦煌眼里會放光,有的人則會茫然無覺。沒錯,對美的稟賦,可以通過這塊“吸鐵石”來判別。如果一個人,能確定地感受到這種巨大而延綿的吸引力,那么它不就是這個人心靈的歸處嗎?
18.下列關于文中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橋梁”“門”等作比喻,形象地表現(xiàn)了敦煌在東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溝通作用。
B.用排比的手法,強調(diào)了"絲綢之路"在人類交往和文明發(fā)展中的歷史價值。
C.通過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古代藝術家通過壁畫來表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D.以反問作結(jié),強調(diào)了敦煌的魅力,它是追慕者的精神家園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
(二)語言文字運用I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359旅官兵來到南泥灣,成為拓荒的主力。他們用鮮血和汗水開辟出萬頃良田,使昔日的“爛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
歌與舞、汗與淚、感動與被感動……年方19歲的賀敬之①,《南泥灣》歌詞被其一氣呵成。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魯藝音樂系的作曲家馬可捧讀這首獻給拓荒者的贊歌時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間歌舞的音調(diào)和節(jié)奏,想象著②的表演形式為其作曲。從此,這首向勞動者致敬、為奮斗者高歌、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南泥灣》,在炮火的縫隙間一次次回蕩,唱得家喻戶曉,舞得③,唱出了人民子弟兵為減輕人民負擔“又學習又生產(chǎn)”、不懼任何艱難困苦的風采。
歲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滅的窯洞燈光和一段段動人旋律,鼓舞著延安兒女追求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他們唱著《邊疆處處賽江南》續(xù)寫開荒造田的奇跡,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打場,唱著《金不換銀不換》書寫對綠水青山的守望,唱著《乘風破浪再出發(fā)》奮勇向前。這個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別貧困,變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園。延安人民的奮斗還在繼續(xù),勇毅前行的旋律越來越昂揚……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三個短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2.請從形式和內(nèi)容角度賞析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
四、寫作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周作人曾說:“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閑。只爭朝夕的忙,是為了夕陽看花的閑?!睂τ谏?,忙而有價,閑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忙出意義,閑出情義,才能體現(xiàn)人生真正的價值。
在“內(nèi)卷”與“躺平”成了網(wǎng)絡流行語當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啟發(fā)?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口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
語文解析解答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典籍記載,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曾經(jīng)發(fā)明文字。倉頡的傳說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廣為流傳,他被奉為創(chuàng)造漢字的神,尊稱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區(qū)的濮陽南樂、開封、魯山、虞城、洛寧、新鄭等地,還可以看到倉頡廟、倉頡祠、倉頡造字臺、倉頡墓冢等遺存。
關于倉頡其人,我們已不可確知。不過,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肯定經(jīng)過了一個由無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zhèn)?,約定俗成,逐步系統(tǒng)化的過程。文字系統(tǒng)的形成不可能由一個人或一個時代來完成。我們推測,大約在黃帝時期,可能確實存在過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獨自創(chuàng)造了文字,卻可能是最初對文字萌芽進行整理和傳播的代表性人物。歷史上對文字最早進行規(guī)范化整理的人還有李斯。他身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倉頡篇》字書,曾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歷史上最早把古漢字作為知識體系進行全面解說的是東漢許慎。從文字學史的角度看,東漢許慎所撰寫的《說文解字》,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解釋古代漢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總結(jié)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有關經(jīng)學、小學的研究成果,進而探究漢字字源,并根據(jù)漢字的構形特征從理論上加以闡發(fā)的經(jīng)典性文字學著作。自《說文解字》問世以來,歷代都有學者致力于漢字的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字學。
近百十年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為我國商周古文字資料的主要出土地。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門類齊全,資料豐富。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萬片甲骨文和河南、陜西、山西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帶有銘文的商周青銅器,16000余片溫縣、侯馬春秋盟書,9000余件魏晉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資料就足以震驚世界。它不僅推動了中國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對黃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許慎家鄉(xiāng)漯河境內(nèi)的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中,還有8000年前新石器時期刻畫符號的重要發(fā)現(xiàn),由此已引起學術界對中華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幾十年河北蒿城臺西出土的象形符號及鄭州小雙橋商代陶器朱書文字,加之上世紀50年代發(fā)現(xiàn)的鄭州商城二里崗期刻辭甲骨,使我們對商代前期的古漢字又有了新的認識。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書陶文、偃師二里頭和登封王城崗陶文,則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這些無不表明黃河流域中原地區(qū)與漢字文化淵源的獨特聯(lián)系。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海內(nèi)外刊布的各種殷墟時期的著錄刻辭甲骨已達90000余片,歷代出土的相當于殷墟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多達6500多件。以這些甲骨文、金文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號,是我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漢字系統(tǒng)。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鑒夏代文明的基礎上形成的。商代文字當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時期尤其是從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發(fā)展的跡象。那時候,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jīng)很多,時人大多是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見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鑄在青銅器上。今所見殷墟時期的單字字目已達4100余個,可釋字目在1340多個。這些存活著的古漢字多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蟲、魚之類的基本字,它們是漢字的基礎,后世通過它們又不斷地孳乳出新字。
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時期的篆系文字、六國文字,還有秦漢以后的方塊漢字,包括古隸、八分隸、魏碑、楷書,各時期的漢語文字資料豐富完備。北宋學者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一書中,詳細記述了印刷工匠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發(fā)明活字版的經(jīng)過,并記錄了畢昇活字版的工藝技術。這種字體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謂“橫平豎直,橫輕豎重,字形方正,筆畫勻稱”,也許因為這個,后世的“宋體”便成為出版印刷最為理想的正文字體??梢哉f,宋代是漢字真正成熟的時期。
(摘編自王蘊智《黃河學視野中的漢字》)
材料二:
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有三:一、漢字形體存在簡化趨勢。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漢字最初的形體大都相當復雜,在數(shù)千年的使用過程中,漢字經(jīng)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自然演變過程,簡化的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變圖形為符號,刪減多余和重復的偏旁,用筆畫簡單的字體代替筆畫復雜的字體,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漢字字形大致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魏碑——楷書幾種形體,還有兩種輔助性的字體:行書和草書。
二、漢字形體趨向規(guī)范化。早期的漢字形體沒有一定之規(guī),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異體現(xiàn)象也相當嚴重。漢字在簡化的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著規(guī)范化。漢字規(guī)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當然,個體也可能影響漢字的規(guī)范化,例如撰寫《說文解字》的許慎。
三、漢字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形聲字所占的比例僅為20%,到了許慎《說文解字》,形聲字已占80%,今天漢字中的形聲字所占比例更高達90%以上??梢钥闯鰸h字的發(fā)展存在一個形聲化的過程。
可見,漢字是一種與時俱進、能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的、不斷自我調(diào)整的文字。
(摘編自徐光春《漢字文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倉頡廟、倉頡造字臺等遺存以及文字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歷史上確實存在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銅器,不僅推動了中國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成熟,而且讓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時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今天所見的殷墟時期的單字字目和可釋字目有數(shù)千,這些存活的古漢字多為人、山、川、木、蟲等基本字,后人以此為基礎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文字。
D.漢字與時俱進,能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且不斷自我規(guī)范,故使?jié)h字的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將來要學習、研究古漢字體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漢字的起源,研讀《說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選擇。
B.我國商周古文字資料主要出土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許可以推知漢字文化的源頭就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qū)。
C.殷商文明吸收、借鑒夏代文明,因為文字發(fā)展具有傳承性,也因為商代文字載體的門類非常豐富。
D.漢字形體源于以象形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書,這既有歷朝歷代官府的作為,也有個體的作用。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范疇的一項是()
A.編寫《漢字簡化方案》B.武則天造一個“曌”字
C.畢昇發(fā)明活字版技術D.秦相李斯主持“書同文”
4.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概括《說文解字》的作用。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1.C2.D3.B
4.①可以解釋古代漢字;
②為研究漢字構形特征、探究漢字字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③《說文解字》開漢字研究之風,成為中國文字學發(fā)軔之作;
④促使?jié)h字向著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5.①首先解說倉頡的影響,以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引出對古漢字的整理與研究;
②接著介紹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土的古文字資料,并分析這些古文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
③最后指出各個時期的漢字資料情況,以及漢字的真正成熟時期。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內(nèi)容能力。
A.“歷史上確實存在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錯,將“可能”(或然)說成“必然”,相關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為“可能確實存在過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人”,選項漏掉“可能”,曲解文意。
B.“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銅器”錯,相關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說“近百十年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為我國商周古文字資料的主要出土地。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門類齊全,資料豐富。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萬片甲骨文和河南、陜西、山西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帶有銘文的商周青銅器,16000余片溫縣、侯馬春秋盟書,9000余件魏晉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資料就足以震驚世界。它不僅推動了中國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對黃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據(jù)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僅是殷墟、甲骨文、青銅器,還包括春秋盟書、魏晉隋唐墓志碑刻資料等,選項縮小范圍。
D.“故使?jié)h字的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錯,相關信息在材料二結(jié)尾兩段“三、漢字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可以看出漢字的發(fā)展存在一個形聲化的過程”“可見,漢字是一種與時俱進、能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的、不斷自我調(diào)整的文字”,可見選項邏輯關系出錯,原因和結(jié)果倒置。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觀點的理解和推斷的能力。
D.“以象形為主的甲骨文”錯,相關信息在材料二倒數(shù)第二段,原文為“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可見漢字形體應該源于以象形和會意為主的甲骨文。選項遺漏了“會意”字。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B.答非所問,相關信息在材料二,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指漢字形體具有簡化、規(guī)范化和形聲化的趨勢,A項直接與漢字簡化有關,D項和C項都與漢字規(guī)范化相關,而B項“武則天造一個‘曌’字”僅是因一己之私,顯然與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三個特點都不相關。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與《說文解字》有關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二、第三段。
材料一第二段,有兩個長句與《說文解字》的作用有關:第一句“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解釋古代漢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總結(jié)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有關經(jīng)學、小學的研究成果,進而探究漢字字源,并根據(jù)漢字的構形特征從理論上加以闡發(fā)的經(jīng)典性文字學著作”,表面上是解釋《說文解字》這本書的,其實也暗示了它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釋字詞;其次是一本文字學著作,也就可以給人提供一些理論依據(jù)。
第二句“自《說文解字》問世以來,歷代都有學者致力于漢字的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字學”,直接寫《說文解字》對中國文字學的作用,即歷代學者從《說文解字》開始致力于漢字研究,《說文解字》也就成了中國文字學的發(fā)軔之作。
材料二第二、第三段中共兩處提到了《說文解字》,各有一句話,第一句是“漢字規(guī)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當然,個體也可能影響漢字的規(guī)范化,例如撰寫《說文解字》的許慎”,關鍵信息在“個體也可能影響漢字的規(guī)范化”上,也就是說,《說文解字》促使?jié)h字向著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考生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句的話,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到了許慎《說文解字》,形聲字已占80%,今天漢字中的形聲字所占比例更高達90%以上”,這與《說文解字》的作用無關。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概括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段寫倉頡對后世的影響,第二段由倉頡引出整理漢字的有關情況,第三段介紹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出土的文獻資料及其影響,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區(qū)的古漢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第五段先說漢字發(fā)展的大概脈絡,再由《夢溪筆談》指明漢字的成熟時期。第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當分作一層;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別從不同角度指明中原地區(qū)文字與漢字的淵源關系,此兩段為一層;第五段為一層。對此加以概括,即可形成解析。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蛛網(wǎng)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葉與樹枝之間織著網(wǎng)。蜘蛛先釋放幾根飄在空中的絲,其中的一根被風吹到遠處黏住,收緊,成為“便橋”,然后蜘蛛來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絲。漸漸地,在這些絲之間織起一張網(wǎng)來,又圓又大。
而此時,男人悶悶地坐在荷塘邊的石凳上,盯著結(jié)網(wǎng)的蜘蛛,抽著煙。地上已經(jīng)散落著好幾個煙頭,顯然,男人已經(jīng)坐在這里好一會兒了。
“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游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蹦腥瞬皇窃娙?,卻也懂得幾首古詩。詩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風和日麗的景色。和風、安靜的花枝、遠處飛過的鳥兒、飄動的蛛絲……與當下的景致倒有幾分相近。默念著王守仁的詩句,男人知道,詩背得再好,除了稍許排遣此時的抑郁情緒,一丁點用處也不會有。還得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
男人將抽了半截的煙扔在地上,用腳使勁踩了下,摸出手機,找出一個號碼,撥了出去。過了七八秒鐘,電話終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雖然這笑有些刻意。
男人說,林哥,這么長時間才接電話,忙什么呢?嗯,我不忙,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東,咱哥兒倆找個清靜的地兒喝兩杯。李白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芭胙蛟着!笔遣豢赡艿?,“三百杯”也沒那量,“對酒當歌”還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顯然是被林哥拒絕了,因為男人“嗯”了幾聲后,接著說,是這樣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約您。沒事,我現(xiàn)在是“白日放歌須縱酒,漫卷詩書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掛了。
等對方掛了電話,男人才掛,表情有些失落。摸索著又掏出根煙來,點著,卻不吸,低頭翻著手機通訊錄,又撥了個號碼。
對方一直沒接。
男人掛了電話,苦笑著,將煙放到嘴上,卻已經(jīng)熄了,摸出打火機再點著,吸了一口。遲疑了下,電話又撥了出去。手機里傳來一句機械的聲音: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掛了電話,正失望時,男人的手機響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點開,信息只有兩個字:開會。
男人想了想,編了條信息:師兄好,“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想約師兄去“碧云茶莊”品茗論詩,師兄晚上可得空閑?
信息發(fā)了出去,卻一直沒見回復。算什么師兄,用人臉朝前。也罷,不過一個校園出來的而已,與一起同過窗還是有區(qū)別的。
男人確實有些氣惱,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氣沒用。躊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當年鞍前馬后數(shù)載的情分上,興許能給自己出個面也未可知。
男人沒有直接打電話。以往找他時,通常都是先發(fā)信息,等回復。于是,男人發(fā)了個信息,內(nèi)容很簡單:米書記,我下午來省城出差,想跟您匯報下思想。妥否,請指示!小平敬上。
信息發(fā)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還能怎樣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著,不一會,電話鈴響了,男人迅速接起電話。
通話時間有四五分鐘,但從始至終,男人只是開了一個頭,說了一句老領導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點著頭。電話那頭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點頭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興奮,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喪。
電話掛斷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鳥,停歇在掛著新鮮蛛網(wǎng)的樹枝上。男人又點燃了煙,使勁抽了幾口,然后重重地嘆息一聲。許是被男人的嘆息聲給驚著了,小鳥撲棱著翅膀,劃過蛛網(wǎng),掠馳而去,織網(wǎng)的蜘蛛倏地便鉆進荷葉,躲了起來。
男人盯著蛛網(wǎng),目光呆滯……
好一會兒,男人長舒一口氣,低頭在手機上翻出一個通話記錄,回撥了過去。
電話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說,陳主任,您在辦公室嗎?是,是,您說得很對,我想了很久,您放心,這次,我一定會實事求是……
男人的語氣平和了許多。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9年第22期,為江西省上饒市紀委監(jiān)委工作人員)
文本二:
語境是文學作品中隱喻建構的基礎。隱喻是把一個領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個領域,或者說從一個認知域(來源域)投射到另一個認知域(目標域),隱喻的編碼實際上是從一個語境到另一個語境。對表述主體而言,的不同經(jīng)歷、修養(yǎng)、處境、心情等直接影響著他們隱喻的生成。
語境是隱喻解構的核心,解讀文學作品不同層面的隱喻離不開語境。隱喻的解構是通過聯(lián)想找出這兩個語境間的相似性聯(lián)系,達到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隱喻按照聯(lián)想關系運作,即它們把未知的東西嵌入一種新的聯(lián)想關系,未知的東西由此獲得部分新的意義。
(摘編自李衛(wèi)中《文學作品中的隱喻與語境》)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師兄”不便明確拒絕,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
B.小說省去男人通話時對方的話語,是為了使行文簡潔并揭示對方冷漠怕事的性格。
C.小說多次通過細節(jié)表現(xiàn)男人求助失敗后的情緒反應,并借此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D.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啟人思考,體現(xiàn)了小說現(xiàn)實意義,可謂意味深長。
7.對于文本一中多處引用詩句的寫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點,反映了他欲借詩自我排遣的心理。
B.男人與“林哥”“師兄"溝通時引用詩句,是故作鎮(zhèn)靜,以掩飾求人的尷尬。
C.原本高雅的詩句,竟然成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說的諷刺意味。
D.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是男人能夠最終幡然悔悟的關鍵,從而使結(jié)局翻轉(zhuǎn)合乎情理。
8.請簡要概括文本一中男子的心理變化過程。
9.文本一中畫線句子具有隱喻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二進行簡要分析
6.B7.D
8.①事情敗露,情緒抑郁;②多方求援,心存僥幸;③四處碰壁,心情沮喪;④直面現(xiàn)實,心態(tài)平和。
9.①開頭部分,蜘蛛織網(wǎng)的行為與男子編織關系網(wǎng)的行為具有相似性,體現(xiàn)了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②結(jié)尾部分,以蜘蛛被小鳥驚擾而躲進荷葉的行為暗示主人公社會關系網(wǎng)的脆弱不堪,賦予小說以弘揚正能量的全新意義;③為紀委監(jiān)委工作人員,其身份以及工作經(jīng)歷直接影響并催生了這個隱喻。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是為了……揭示對方冷漠怕事的性格”錯誤,結(jié)合原文“然而,男人顯然是被林哥拒絕了……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掛了”“通話時間有四五分鐘,但從始至終,男人只是開了一個頭,說了一句老領導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點著頭”可知,小說省去男人通話時對方的話語,留下空白,給讀者思考想象空間,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選項“揭示對方冷漠怕事的性格”于文無據(jù),與原文表述不符。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是男人能夠最終幡然悔悟的關鍵”錯誤,結(jié)合原文“電話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說,陳主任,您在辦公室嗎?是,是,您說得很對,我想了很久,您放心,這次,我一定會實事求是……男人的語氣平和了許多”可知,男人直面現(xiàn)實,決定實事求是地去面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小說中的他隨時能夠引用詩詞,但因此說他擁有“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有些夸大,而且這些詩詞也并非他悔悟的關鍵。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jié)構的能力。
原文“而此時,男人悶悶地坐在荷塘邊的石凳上,盯著結(jié)網(wǎng)的蜘蛛,抽著煙。地上已經(jīng)散落著好幾個煙頭,顯然,男人已經(jīng)坐在這里好一會兒了”,“悶悶地”“盯著結(jié)網(wǎng)的蜘蛛,抽著煙”“散落著好幾個煙”,這些描寫可見男子情緒不好,再結(jié)合結(jié)尾“這次,我一定會實事求是……”可知,事情敗露,情緒抑郁;
結(jié)合原文“默念著王守仁的詩句,男人知道,詩背得再好,除了稍許排遣此時的抑郁情緒,一丁點用處也不會有。還得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男人將抽了半截的煙扔在地上,用腳使勁踩了下,摸出手機,找出一個號碼,撥了出去。過了七八秒鐘,電話終于接通了”“男人笑了,雖然這笑有些刻意”可知,多方求援,心存僥幸;
結(jié)合原文“然而,男人顯然是被林哥拒絕了,因為男人‘嗯’了幾聲后,接著說,是這樣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約您”“對方一直沒接”“您撥打的電話正在通話中。掛了電話,正失望時,男人的手機響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點開,信息只有兩個字:開會”“信息發(fā)了出去,卻一直沒見回復”“通話時間有四五分鐘,但從始至終,男人只是開了一個頭,說了一句老領導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點著頭。電話那頭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點頭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興奮,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喪”可知,四處碰壁,心情沮喪;
結(jié)合原文“電話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說,陳主任,您在辦公室嗎?是,是,您說得很對,我想了很久,您放心,這次,我一定會實事求是……男人的語氣平和了許多”可知,直面現(xiàn)實,心態(tài)平和。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述藝術的能力。
結(jié)合文本一,男子先后找了林哥、師兄、老領導等人,四處求援;文本二“隱喻是把一個領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個領域,或者說從一個認知域(來源域)投射到另一個認知域(目標域),隱喻的編碼實際上是從一個語境到另一個語境”“隱喻的解構是通過聯(lián)想找出這兩個語境間的相似性聯(lián)系,達到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可知,蜘蛛織網(wǎng)的行為與男子編織關系網(wǎng)的行為具有相似性,體現(xiàn)了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
結(jié)合文本一“一只小鳥,停歇在掛著新鮮蛛網(wǎng)的樹枝上……織網(wǎng)的蜘蛛倏地便鉆進荷葉,躲了起來”,而男子四處求援均以失敗告終,沒人愿意撈一個犯了錯誤的人,促使男子最終撥通了陳主任的電話;文本二“隱喻的解構是通過聯(lián)想找出這兩個語境間的相似性聯(lián)系,達到從概念認知到修辭認知的飛躍”可知,以蜘蛛被小鳥驚擾而躲進荷葉的行為暗示主人公社會關系網(wǎng)的脆弱不堪,賦予小說以弘揚正能量的全新意義。
結(jié)合文本一“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9年第22期,為江西省上饒市紀委監(jiān)委工作人員”;文本二“對表述主體而言,的不同經(jīng)歷、修養(yǎng)、處境、心情等直接影響著他們隱喻的生成”可知,為紀委監(jiān)委工作人員,其身份以及工作經(jīng)歷直接影響并催生了這個隱喻。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圬①者王承福傳
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傀者取焉。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蛟唬骸砑人?,而其子孫不能有也?!蛟唬骸蓝鴼w之官也?!嵋允怯^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寶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石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①圬(wū):粉刷墻壁。②鏝(màn):粉刷墻壁的工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B.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C.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D.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圬者王承福傳》和《種樹郭橐駝傳》《春秋公羊傳》《屈原賈生列傳》中的“傳”一樣,指傳記這一體裁。
B.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號紀年,始于漢武帝。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揚州慢》“淳熙丙申”都是年號紀年。
C.楊朱之道,意為極端利己主義。楊朱,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孟子曾批判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庇谑牵瑮钪煸馕娜四涂谡D筆伐。
D.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兒女”,并非只指配偶。陶淵明《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迸c此同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承福依靠手藝,自食其力。粉刷墻壁,卑賤而辛苦,他棄官歸鄉(xiāng),以此為職業(yè),很是自在滿意。
B.王承福經(jīng)歷豐富。多年在富貴人家做工,見證了他們由盛轉(zhuǎn)衰的變化,借此勸告人們不可“食焉怠其事”。
C.王承福認為人應各盡其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國君、官吏、百姓各有其責,各盡其責,各有其用。
D.王承福認為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世人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渴望少貢獻多享受,而自己恰恰與之相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2)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14.簡析對圬者王承福的評價。
10.A11.A12.D
13.(1)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
(2)我從這些情況來看,不正是所說的光吃飯卻不做事(做事懈?。┰獾搅颂旖档臑牡渾??
14.①贊賞:賢人,獨善其身的人。
②批評:為自己打算太多,為別人打算太少,把有家當作勞心費力的事,不肯操心養(yǎng)活家人。
③權衡:比起世上那些為滿足私欲損害別人的人,又好上太多。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舍于市之主人”,“于市之主人”是“舍”的后置狀語,聯(lián)系緊密,不能斷開,排除BD;
“視時屋食之貴賤”,“貴賤”是“屋食”的謂語,聯(lián)系緊密,不能斷開,排除C。
本句譯為: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給屋主相當?shù)姆孔饣锸迟M。根據(jù)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歸還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饑筑的人。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春秋公羊傳》……指傳記這一體裁”錯誤?!洞呵锕騻鳌返膫魇菍?jīng)的解釋。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而自己恰恰與之相反”錯誤。王承福并不是鄙棄富貴,喜歡貧賤,他認為人應各盡其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他只是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誠”,確實;“直”,通“值”,價值,報酬;“勞”,辛苦。
(2)“以是”,憑借這個,根據(jù)這些情況;“怠其事”,做事懈??;“得天殃”,遭到了天降的災禍。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分析要點的能力。
由“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分析可知,韓愈覺得他這個人大概是個賢人,是那種所謂獨善其身的人吧,即贊賞他是個賢人。
由“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分析可知,韓愈認為他為自己打算太多,為別人打算太少,把有家當作勞心費力的事,不肯操心養(yǎng)活家人。對于這一點持批評的態(tài)度。
由“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分析可知,韓愈覺得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貴,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為了滿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貪婪奸邪無道以致喪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
參考譯文:
粉刷墻壁作為一種手藝,是卑賤而且辛苦的。有個人以這作為職業(yè),樣子卻好像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言詞簡明,意思卻很透徹。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輩輩是長安的農(nóng)民。天寶年間發(fā)生安史之亂,抽調(diào)百姓當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戰(zhàn)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給他的勛級,但他卻放棄官勛回到家鄉(xiāng)來。由于喪失了田地,就靠拿著鏝子維持生活過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給屋主相當?shù)姆孔饣锸迟M。根據(jù)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墻壁的工價歸還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饑筑的人。
他又說.“糧食,是人們種植才長出來的。至于布匹絲綢,一定要靠養(yǎng)蠶、紡織才能制成。其他用來維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們勞動之后才完備的,我都離不開它們。但是人們不可能樣樣都親手去制造,最合適的做法是各人盡他的能力,相互協(xié)作來求得生存。所以,國君的責任是治理我們,使我們能夠生存,而各種官吏的責任則是秉承國君的旨意來教化百姓。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我的泥鏝子去游戲嬉戲。粉刷墻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氣容易用勁使出來,并且取得成效,腦子卻難以勉強使它獲得聰明。這樣,干體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腦力的人役使人,也是應該的。我只是選擇那種容易做而又問心無愧的活來取得報酬哩!”
“唉!我拿著鏝子到富貴人家干活有許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過一次,再從那里經(jīng)過,當年的房屋已經(jīng)成為廢墟了。有的我曾去過兩次,三次,后來經(jīng)過那里,也成為廢墟了。向他們鄰居打聽,有的說:‘唉!他們家主人被判刑殺掉了。’有的說:‘原主人已經(jīng)死了,他們的子孫不能守住遺產(chǎn)?!灿械恼f:‘人死了,財產(chǎn)都充公了?!覐倪@些情況來看,不正是所說的光吃飯不做事(做事懈?。┰獾搅颂旖档臑牡渾??不正是勉強自己去干才智達不到的事,不選擇與他的才能相稱的事卻要去充數(shù)據(jù)高位的結(jié)果嗎?不正是多做了虧心事,明知不行,卻勉強去做的結(jié)果嗎?也可能是富貴難以保住,少貢獻卻多享受造成的結(jié)果吧!也許是富貴貧賤都有一定的時運,一來一去,不能經(jīng)常保有吧?我的心憐憫這些人,所以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我難道與一般人不同嗎?”
他還說:“貢獻大的人,他用來供養(yǎng)自己的東西多,妻室兒女都能由自己養(yǎng)活。我能力小,貢獻少,沒有妻室兒女是可以的。再則我是個干體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養(yǎng)活妻室兒女,那么也夠操心的了。一個人既要勞力,又要勞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聽了他的話,起初還很疑惑不解,再進一步思考,覺得他這個人大概是個賢人,是那種所謂獨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對他還是有些批評,覺得他為自己打算得太多,為別人打算太少,這難道是學了楊朱的學說嗎楊朱之學,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當作勞心費力的事,不肯操點心來養(yǎng)活妻子兒女,難道會肯操勞心智為其他的人嗎?但盡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貴,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為了滿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貪婪奸邪無道以致喪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話對我多有警醒之處,所以我替他立傳,用來作為自己的借鑒。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①
柳宗元
危橋?qū)儆膹?,繚繞穿疏林。
迸籜②分苦節(jié),輕筠③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④無要津⑤用,棲息有余陰。
①詩人初貶永州,住龍興寺,作組詩《巽公院五詠》,此為其一。②籜(tuò):竹筍上一層一層的皮,即筍殼。③筠:竹皮。④諒:料想,實在。⑤要津:重要的渡口。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標題為“苦竹橋”,全詩以“危橋”開篇,并以它為中心展開,可見它是全詩的寫作重點。
B.三、四句寫苦竹于筍籜中迸出苦節(jié),筠皮環(huán)抱著虛心,表現(xiàn)苦竹拔節(jié)、虛心的特質(zhì),極具畫面感,生動形象。
C.五至八句寫橋上觀景,俯瞰細流,仰聆竹聲,遠觀落日,近聞鳥鳴,體現(xiàn)自然安寧美好,為下文抒情作鋪墊。
D.詩人獨具慧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詩意,將自己的身世遭遇與不起眼的苦竹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詩意含蓄雋永。
16.詩人借苦竹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15.A16.①詩人借寫竹子從筍籜中迸發(fā)出苦節(jié),筠皮環(huán)抱著空虛的竹心,喻指自己也有挺拔的氣節(jié)和謙恭的美德。②苦竹雖有“苦節(jié)”和“虛心”的美好品質(zhì),但不會被用在渡口當做竹筏,詩人以此抒發(fā)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傷感無奈。③苦竹雖無法被用作竹筏,但能為人們休憩提供綠蔭,暗含詩人的自我寬慰之情,雖被貶窮山僻壤但也要發(fā)揮光熱造福一方。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思想內(nèi)容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
A.“全詩以‘危橋’開篇,并以它為中心展開,可見它是全詩的寫作重點”錯,本詩更像一首詠物詩,它描寫的是苦竹間的橋,而且表面上是寫橋,實則重點是寫竹,橋只不過是陪襯而已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苦竹,楚地湘南極普通的一種竹子,而且連名稱都帶有貶意。詩人獨具慧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了詩意,將自己身世遭遇與不起眼的苦竹有機聯(lián)系起來,寓意有自己如“苦竹”“虛心”的竹一樣堅守正直低調(diào)的本性,吃苦耐勞。苦竹尚能為人們棲息提供綠蔭,則暗含著詩人的自我安慰之情。
借竹自喻,感嘆竹子雖有‘苦節(jié)’和‘虛心’的美質(zhì),也只能供人和鳥歇息遮陰,不會用在重要的渡口,而詩人卻同樣被貶偏地,不受重用隱有自傷懷才不遇之意,抒發(fā)了詩人有才不被重用的傷感無奈。
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懷大志的詩人不能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投入它的懷抱,只能與“囚徒為朋”,在寺院的木魚聲中難以入眠,這強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共鳴,有才不得施展,人生受限不得自由的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三)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勸學》中體現(xiàn)君子涉獵廣泛且時常深刻地進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在《登高》中抒發(fā)了自己長期漂泊他鄉(xiāng)、晚年多病的悲秋之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毋吾以也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④.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⑤.萬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獨登臺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爾、毋、博、參省、己、知、矣、常、作。
三、語言文字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敦煌,是一條跨越東西的偉大歷史橋梁。在絲綢之路上,敦煌是耀眼的明珠。它聯(lián)結(jié)著東西方,串聯(lián)起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和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今天“一帶一路”的概念,其實早已綿延千年。這條路,張騫走過,玄奘走過,不同國籍的商人們和將士們也走過。敦煌,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時空之門。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春風不度玉門關”,但是今天若想通過畫面而非文字來了解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當古代的文明被時間的長河淹沒,敦煌,就成了一個可由當代進入古代的密室。敦煌,或許不是古代文明的最高峰,卻是我們觀察古人的難得視角。
敦煌,是一個古人繪制在墻壁上的“理想國”。那一個又一個洞窟,是古人幻想中的美好精神世界。對于一代一代畫師而言,外界的困境或人生苦難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開采敦煌本地的礦石和挑選絲綢之路上運輸?shù)膶毷?,找出其中最為絢爛的色彩,把心目中的美和對未來的想象繪制在泥制的巖石洞窟中。比起現(xiàn)實世界的不確定性,洞窟里的世界更加美好安寧。面對天災、戰(zhàn)亂和饑荒,古人們專注于把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想象畫在墻壁上。透過線條、色彩和畫面,______________,感受到一種篤定感和向善守正的價值觀。
敦煌,_________________。有的人提到敦煌眼里會放光,有的人則會茫然無覺。沒錯,對美的稟賦,可以通過這塊“吸鐵石”來判別。如果一個人,能確定地感受到這種巨大而延綿的吸引力,那么它不就是這個人心靈的歸處嗎?
18.下列關于文中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橋梁”“門”等作比喻,形象地表現(xiàn)了敦煌在東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溝通作用。
B.用排比的手法,強調(diào)了"絲綢之路"在人類交往和文明發(fā)展中的歷史價值。
C.通過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古代藝術家通過壁畫來表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D.以反問作結(jié),強調(diào)了敦煌的魅力,它是追慕者的精神家園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
18.A19.可能只能依據(jù)敦煌壁畫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美好的向往還是一塊驗證審美稟賦的“吸鐵石”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A.“門”的比喻,表現(xiàn)敦煌在文化時空中是一個入口,并非表現(xiàn)敦煌在東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溝通作用。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若想通過畫面而非文字來了解大唐盛世”是假設,“敦煌,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時空之門”強調(diào)敦煌壁畫在了解大唐盛世中的作用,應填:可能只能依據(jù)敦煌壁畫。
第二空,前文說“透過線條、色彩和畫面”,后文說“感受到……”,此處應說“我們可以看到……”,強調(diào)敦煌壁畫帶給人們的美好向往,應填: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美好的向往。
第三空,呼應上段段首語“是一個古人繪制在墻壁上的‘理想國’”,此處也是段首語,應用“還是……”句式,下文“對美的稟賦,可以通過這塊‘吸鐵石’來判別”,應填:還是一塊驗證審美稟賦的“吸鐵石”。
(二)語言文字運用I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359旅官兵來到南泥灣,成為拓荒的主力。他們用鮮血和汗水開辟出萬頃良田,使昔日的“爛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
歌與舞、汗與淚、感動與被感動……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陶藝吧計劃書
- 品行養(yǎng)成教育主題班會
- 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建設土地流轉(zhuǎn)合同
- 大學物理學 第一卷 經(jīng)典物理基礎 第6版 課件 9 光的干涉
- 數(shù)據(jù)設備租賃合同
- 卵圓孔未閉術后護理措施
- 工作中的電氣安全
- 幼兒園公開課課件
- 兒科相關疾病護理帶教
- 阿克蘇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函電》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中國女式西裝套裝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健康醫(yī)療領域患者免責協(xié)議書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八套【附參考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詢師題庫帶答案(突破訓練)
- 羽毛微觀結(jié)構分析-洞察分析
- 除塵器著火培訓課件
- 2024年03月江蘇丹陽農(nóng)商行春季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企業(yè)內(nèi)訓師培訓師理論知識考試題庫500題(含各題型)
- 《擴散焊專題》課件
- 江蘇省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高中組)考試題及答案
- 中圖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期中試卷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