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測量教案_第1頁
建筑施工測量教案_第2頁
建筑施工測量教案_第3頁
建筑施工測量教案_第4頁
建筑施工測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教案本2015-2016學年上學期學院工程學院年級2014級專業(yè)建筑工程管理課程建筑施工測量班級任課教師

教案編號:1課題:測量學的基本知識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理解測量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了解測量學的分支、掌握工程測量的三項任務;理解測量工作中的基準線和基準面、理解地理坐標系、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掌握中央子午線的計算方法及分帶帶號的計算、理解地面點高程的確定方法。教學重點:測量工作中的基準線和基準面、坐標系的確定;中央子午線的計算方法及分帶帶號的計算、理解地面點高程的確定方法。教學難點:基準線和基準面的理解;高斯平面直角坐標;高斯投影的分帶地面點高程的確定;一、教學過程:模塊一:工程測量概述一、工程測量的概述二、工程測量的任務測定(測繪或測圖):是指使用測量儀器和工具,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到一系列特征點的測量數(shù)據(jù),或將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縮繪成地形圖。測設(放樣或放線):是指用一定的測量方法將設計圖紙上規(guī)劃設計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實地標定出來,作為施工的依據(jù)。模塊二:地球表面上點位的確定一:點位確定的方法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基準面和基準線鉛垂線:重力的方向線,基準線(高程必須沿鉛垂線方向來衡量;高斯平面坐標沿鉛垂線方向投影)。水準面:處處與重力方向線垂直的連續(xù)曲面,有無數(shù)個。水平面:與水準面相切的平面。大地水準面:與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準面?;鶞拭妫ń^對高程的起算面,球面坐標高程為零的球面)。參考橢球面:選用一個非常接近大地水準面,并且可以用數(shù)學表達式進行表示的橢球。3、地面點位的確定確定地面點位的方法

測量工作的實質:確定地面點的空間位置。

點的空間位置(三維)=該點在水準面或水平面(球面或平面)的位置(二維)+該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一維)地面點的坐標:

(1)地理坐標

(2)平面直角坐標

地理坐標:地面點在球面上的位置常用經(jīng)度和緯度來表示,成為地理坐標。它以鉛垂線為基準線,以大地水準面為基準面。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當測區(qū)面積較小時,可不慮地球曲率的影響。用平面直角坐標表示其投影位置。坐標系的原點選在測區(qū)西南角,一是測區(qū)內任意點的坐標均為正值。規(guī)定X軸向北為正向,Y軸向東為正向,坐標象限按順時針方向編號,如下圖所示。高斯平面直角坐標①定義:設想用一個橫圓柱套在地球外面,橫圓柱的中心和地球中心重合,讓圓柱面和球面上一個子午線相切,按照數(shù)學法則,將圖形投影到圓柱面上,再沿母線剪開,就構成了高斯直角坐標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標高程: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一般用H表示。又稱絕對高程或海拔。高差:地面上兩點高程之差,一般用h表示。(hAB=HB-HA)絕對高程:地面上一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又稱海拔。1956國家高程基準”的青島國家原水準基點高程H=72.289m,“1985國家高程基準”的青島國家水準基點高程H=72.260m相對高程:地面點到假定水準面的鉛垂距離。又稱假定高程。二、練習、作業(yè)P15頁2,3,5,9,10三、小結:本節(jié)課講解了:測量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測量學的分支、工程測量的三項任務;測量工作中的基準線和基準面、地理坐標系、獨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央子午線的計算方法及分帶帶號的計算、地面點高程的確定方法;希望大家在下面針對學習過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教案編號:2課題:測量學的基本知識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了解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距離和高程的影響的限度、掌握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程序、理解測量誤差的三個原因、掌握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的概念、了解消除或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理解計算中誤差、容許誤差和相對誤差的方法。教學重點:掌握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程序、理解測量誤差的三個原因、掌握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的概念、了解消除或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理解計算中誤差、容許誤差和相對誤差的方法。教學難點:系統(tǒng)誤差、偶然誤差、中誤差、容許誤差、相對誤差的概念和計算。一、教學過程:測量工作的基本工作測定地面點平面直角坐標的主要測量工作是測量水平角和水平距離。測定地面點高程的主要測量工作是測量高差。此為測量的三項基本工作(由已知到未知)。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邊工作邊檢查,前一步工作未作檢核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目的:減少誤差,避免錯誤;合理分區(qū),方便組織實施。相關法律與法規(guī)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法規(guī):行政區(qū)域界線管理條例測繪規(guī)范:GB50026-93工程測量規(guī)范、GB/T14911-91測繪基本術語、GB12327-1998海道測量規(guī)范、GB12897-91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GB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模塊三:測量誤差基本知識1.測量誤差來源(1)誤差來源測量誤差的分類(1)系統(tǒng)誤差產(chǎn)生原因:儀器、工具制造或校正不完善;

特性:具有規(guī)律性、累積性的誤差;

影響:有些可用計算改正或用觀測方向消除。

(2)偶然誤差產(chǎn)生原因:由人、儀器、外界條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影響:誤差值不大,如采用一定方法或計算消除系統(tǒng)誤差,則偶然誤差居主要地位,其值不可消除,只能隨觀測次數(shù)趨于無限時,誤差平均值趨于零。

二、練習、作業(yè)課后思考與習題的第13題三、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對距離和高程的影響的限度、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程序、測量誤差的三個原因、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的概念、消除或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方法,計算中誤差、容許誤差和相對誤差的方法,本節(jié)課的學習為下面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教案編號:3課題:水準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掌握水準測量高差法原理、掌握水準測量視線高法原理、掌握高差法和視線高法的應用范圍。理解水準儀的分類、掌握水準儀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掌握讀數(shù)的方法、掌握水準儀的操作方法。教學重點:水準測量的基本概念、高差法、視線高法。水準儀的組成部分及功能,水準尺的讀數(shù),水準儀的操作方法。教學難點:高差法和視線高高差的計算水準尺的讀數(shù),水準儀的操作方法教學過程:模塊一水準測量原理高程測量(測定地面點高程)的方法按所使用的儀器和施測方法分:水準測量(水準尺、水準儀)、三角高程測量(經(jīng)緯儀、水準尺)、氣壓高程測量(氣壓計)和GPS高程測量(GPS接收機)。建筑裝飾施工中常用水平管和水平尺進行抄平。水準測量的基本原理: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一條水平視線,分別讀出地面上兩個點上所立水準尺上的讀數(shù),由此計算兩點的高差,根據(jù)測得的高差再由已知點的高程推求未知點的高程。水準測量原理①高差法(由一點求另一點):直接利用高差計算未知點高程。(后視讀數(shù)-前視讀數(shù));②視線高法(儀高法,由一點求多點):用儀器視線高程Hi計算未知點B點高程。注意事項①區(qū)別僅在與計算方法不同;②視線必須水平;③水準儀安置的高度對測算地面點高程或高差無影響。二者的適用條件是:高差法用于高程的聯(lián)標測量,用來完成測繪任務;儀器高法適用來完成測設任務,用于地面上定位點的高程放樣。二者的公式表達式不同的。必須注意,深刻理解。知識點擴展:幾個概念:1、后視點及后視讀數(shù):某一測站上已知高程的點,稱為后視點,在后視點上的尺讀數(shù)稱為后視讀數(shù)。用a表示。2、前視點及前視讀數(shù):某一測站上高程待測的點,稱為前視點,在前視點上的讀數(shù)稱為前視讀數(shù)。用b表示3、轉點:在連續(xù)水準測量中,用來傳遞高程的點,稱為轉點。其上既有前視讀數(shù),又有后視讀數(shù)。4、間視點:在測量過程中,臨時用來檢查某一點的高程而在其上立尺所測的只有前視讀數(shù)的點稱為間視點。屬于前視點的一個類型。其數(shù)據(jù)不能用來進行計算校核。常在超平中使用。連續(xù)水準測量:連續(xù)水準測量,也稱聯(lián)標。在A、B兩點間高差較大或相距較遠,安置一次水準儀不能測定兩點之間的高差時使用。此時有必要沿A、B的水準路線增設若干個必要的臨時立尺點,即轉點(用作傳遞高程)。根據(jù)水準測量的原理依次連續(xù)地在兩個立尺中間安置水準儀來測定相鄰各點間高差,求和得到A、B兩點間的高差值。如圖所示.h1=a1-b1

h2=a2-b2則:連續(xù)水準測量模塊二水準儀的使用水準測量的儀器和工具儀器:水準儀(型號DS05、DS1、DS3,角標越小越精密),工具:水準尺和尺墊(轉點立水準尺用)。D和S分別代表大地測量和水準儀。05、1、3表示該類儀器的精度,進行水準測量時每公里往返測得高差中誤差的值不超過,0.5mm、1mm、3mm。微傾水準儀構造:①望遠鏡(看清水準尺):②水準器(顯示水平):③基座(支撐上部、連接三腳架、調節(jié)水平):由物鏡、目鏡、十字絲分劃板和對光透鏡(內對光式)組成。1、物鏡:(復合透鏡)作用:將遠處的目標成象在十字絲分劃板上,形成縮小而倒立的實象。2、目鏡:(復合透鏡)作用:將物鏡所形成的實象連同十字絲一起放大成虛象。3、十字絲分化板:位于望遠鏡光學系統(tǒng)的焦平面上,光學玻璃板,用以瞄準目標和讀數(shù),上面有一豎絲和三條橫絲(中絲和兩條視距絲)4、視準軸:物鏡光心和十字絲交點的連線。望遠鏡的性能主要有:放大率、視場角、分辨率和亮度。望遠鏡的使用主要有:對光和消除視差。視差指物鏡對光后,眼睛在目鏡端上、下微微移動時,十字絲和水準尺成象有相互移動的現(xiàn)象。消除方法:仔細反復的調節(jié)目鏡和物鏡的對光螺旋,直到成象穩(wěn)定。(四)水準器:分圓水準器和管水準器,圓水準器用以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管水準用以使視線精確水平。(五)水準管的構造水準儀的使用安置儀器:架三腳架(高度適宜、穩(wěn)定牢靠);連接儀器1、提拉腳架,用右手抓住三角架的頭部,立起來,然后用左手順時針擰開三角腳架三個腳腿的固定螺栓。同時上提腳架,腳腿自然下滑。提至架頭與自己的眼眉齊平為止。之后逆時針擰緊螺旋,固定腳腿。注意螺栓的擰緊程度不要過大,手感吃力即可。2、打開腳架:提拉完腳架之后,用兩手分別抓住兩個架腿,向外測掰拉,同時用腳推出另一個架腿,使腳架的落地點構成等邊三角形并保證架頭大致水平。要求腳架的空擋與兩個立尺點相對,這樣防止騎某個腳腿讀數(shù)的情況出現(xiàn)。3、粗略整平:左手大拇指法則4、瞄準水準尺:5、檢查精平6、讀數(shù)注意:①每次讀數(shù)前都要精平;②按操作規(guī)程使用儀器;③制、微動螺旋不能錯用,旋轉要輕巧;④儀器和工具要輕拿輕放;⑤不能坐儀器箱;⑥切忌手扶腳架進行觀測。以上的操作是針對DS3型微傾水準儀而言的。對自動安平水準儀省略了讀數(shù)精平。二、練習、作業(yè)舉例:設A點高程為101.352m,當后視讀數(shù)為1.154m,前視讀數(shù)為1.328m時,問高差是多少,待測點B的高程是多少?分析:高差為后視讀數(shù)減去前視讀數(shù),B點高程可用儀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解:hAB=1.154-1.328=-0.174mHB=HA+hAB=101.352-0.174=101.178舉例:已知HA=417.502m,a=1.384m,前視B1,B2,B3各點的讀數(shù)分別為:b1=1.468m,b2=0.974m,b3=1.384m,試用儀高法計算出B1,B2,B3點高程。分析:儀高法先求視線高程,再按分別減去各前視讀數(shù),求得高程。解:i=HA+a=417.502+1.384=418.886mHB1=i-b1=418.886-1.468=417.418HB2=i-b2=418.886-0.974=417.912mHB3=i-b3=418.886-1.384=417.502m三、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水準測量的基本原理,高差法和視線高法,重點學習DS3水準儀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熟悉了水準儀使用的基本流程。針對水準測量的又進行了知識擴展,為下面學習水準測量打下基礎。教案編號:4課題:水準測量(水準儀的認識與操作)課時:2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了解DS3型水準儀各部件的名稱,理解其作用、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與讀數(shù)、完成測量地面兩點間的高差。教學重點:DS3型水準儀各部件的作用;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與讀數(shù)。教學難點:粗平、精平與讀數(shù)。一、教學過程:實訓一水準儀認識與操作目的與要求了解DS3型水準儀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與讀數(shù)。測量地面兩點間的高差。計劃與設備實驗學時數(shù)安排2學時,每個實驗小組由4-5人組成。實驗設備為每組DS3型水準儀1臺,記錄表格,鉛筆,水準尺2把、尺墊1個,三腳架一個。實驗場地安排不同高度的兩個點,分別立兩根水準尺,供全班共用,便于檢核實驗成果。各組在練習儀器安置、整平、瞄準、精平、讀數(shù)的基礎上,每人都要按步驟獨自完整的做一遍,練習觀測二根水準尺,分別編號為A、B,記錄在實驗報告中。方法與步驟安置儀器各組因共用兩根水準尺,在測站點的選擇時,最好應選在兩根水準尺連線的垂直平分線上,以免各組觀測時相互干擾,有利教師逐組指導和學生測量結果相互校核。將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在胸口附近,架頭大致水平,并將腳尖踩入土中,力求踩實,然后用連接螺旋將儀器連接在三腳架上。認識儀器了解儀器各部件的名稱及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時熟悉水準尺的分劃注記,精確讀數(shù)。粗略整平先對向轉動兩只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使氣泡、圓水準器的圓圈及另一腳螺旋大致呈一直線,再轉動另一腳螺旋,使氣泡移至居中位置。瞄準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轉動儀器,用準星和照門(缺口)瞄準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手感螺旋有阻力),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成像在十字絲交點處。當成像不太清晰時,轉動物鏡對光螺旋,消除視差,使目標清晰,如目標較遠,則物鏡對光螺旋向后轉動,如目標較近,則物鏡對光螺旋向前轉動。精平、讀數(shù)先觀察管水準器中氣泡的位置,如氣泡在前端則微傾螺旋向前轉動,如氣泡在后端則微傾螺旋向后轉動,使管水準器中的氣泡基本居中,然后用眼睛在水準管氣泡窗觀察,緩緩轉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視線即處于精平狀態(tài),在同一瞬間立即用中絲在水準尺上讀取米、分米、厘米,估讀毫米,即讀出四位有效數(shù)字。讀數(shù)后再檢查一下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是否吻合。若氣泡不吻合,則應重新精平,重新讀數(shù)。測量地面兩點的高差按上述DS3型水準儀的使用方法,讀出后視尺A的讀數(shù),再讀出前視尺B的讀數(shù),根據(jù)高差的計算公式計算A、B兩點的高差。注意事項將水準儀腳螺旋調到可上可下的中間位置,三腳架頭應在大致水平,儀器安放到三腳架頭上,必須旋緊連接螺旋,使連接牢固。轉動腳螺旋可使水準儀粗略整平。轉動腳螺旋時要用“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左手拇指的旋轉方向一致”的原則進行。瞄準目標必須消除視差;水準尺必須扶豎直;掌握標尺刻劃規(guī)律;讀數(shù)應由刻劃順序讀?。ú还苌舷?,只管由小到大)。在水準尺上讀數(shù)時,符合水準器中氣泡必須居中。精確整平時,微傾螺旋的轉動方向與左側半氣泡影像的移動方向一致。水準測量實施中,讀完后視讀數(shù)后,當望遠鏡轉到另一個方向繼續(xù)觀測時,符合水準器氣泡就會有微小的偏移,相互錯開(精平是帶有方向性的)。因此,每次瞄準水準尺時,在讀數(shù)前必須重新再次轉動微傾螺旋,使氣泡影像吻合后才能讀數(shù),后視與前視讀數(shù)之間切忌轉動腳螺旋。二、練習、作業(yè)記錄水準尺上讀數(shù)A尺的讀數(shù)為()m。B尺的讀數(shù)為()m。計算(假設A點的高程HA=1000.00m)(1)A點比B點(高、低)()。(2)AB兩點的高差hAB=()m,求B點的高程HB=()m。(3)水準儀的視線高Hi=()m,求B點的高程HB=()m。三、小結:通過本次課的學習,每位同學都進行了儀器操作,熟悉了儀器的構造,各部分的名稱,同時也學習了如何利用儀器進行高差的測量,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教案編號:5課題:普通水準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了解水準點的類型及作用,理解簡單水準測量與路線水準測量的區(qū)別;水準路線布設形式。掌握水準測量的方法、記錄、計算及檢核,理解水準測量的高差閉合差容許值計算公式的使用條件,理解閉合水準路線與附合水準路線成果計算的區(qū)別,掌握附合水準路線的成果計算方法。教學重點:簡單水準測量與路線水準測量的區(qū)別;水準路線布設形式;水準測量的方法、記錄、計算及檢核,附合水準路線的成果計算方法。教學難點:1.水準測量的施測方法;2、水準測量的記錄、計算及檢核。3、附合水準路線的成果計算方法教學過程:模塊三、普通水準測量水準點BM(從已知到未知→已知點實物形式)水準路線①附合水準路線:從已知高程的水準點出發(fā),沿待定高程的水準點進行水準測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準點所構成的水準路線。②閉合水準路線:從已知高程的水準點出發(fā),沿各待定高程的水準點進行水準測量,最后又回到原出發(fā)點的環(huán)形路線。③支水準路線:從已知高程的水準點出發(fā),沿待定高程的水準點進行水準測量,形成既不閉合又不附合的水準路線。二、水準測量的校核1、路線校核有閉合水準路線、附合水準路線和支水準路線校核。2、測站校核(1)雙面尺法(2)雙儀高法(3)變動儀器高法容許誤差:計算所得高差閉合差應在規(guī)定的容許范圍內,認為精度合格,普通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成果的計算水準測量的內業(yè):水準測量成果計算時,檢查野外觀測手薄→計算各點間高差→檢核無誤→高差閉合差→符合規(guī)定精度→調整閉合差→計算各點高程。高差閉合差規(guī)定與水準測量等級有關。附合水準路線的計算步驟填寫觀測數(shù)據(jù)和已知數(shù)據(jù)。計算高差閉合差,判別是否,是則說明觀測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對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否則說明觀測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須重測。按與測站數(shù)或測段長度成正比例的原則,將高差閉合差反號分配到各相應測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各測段觀測高差加上相應的改正數(shù)得改正后高差根據(jù)已知水準點的高程和各測段改正后高差依次推算出各待定點的高程。附合水準路線的計算例題二、練習、作業(yè)課本40頁第九題。三、小結:這次課我們首先了解了水準測量必須具備的已知點的形式,然后重點學習了水準測量的方法,還學習了水準測量施測得方法,水準測量成果的計算,針對野外測量得到的成果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的步驟是固定的,這是需要記清楚,而且三種情形之間的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大家要從理解的角度上把握。教案編號:6課題:普通水準測量(作業(yè)輔導)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練習水準測量的內業(yè)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掌握附合導線和閉合導線的計算方法。教學重點:附合導線和閉合導線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附合導線和閉合導線的計算方法一、教學過程:附合水準路線的計算步驟填寫觀測數(shù)據(jù)和已知數(shù)據(jù)。計算高差閉合差,判別是否,是則說明觀測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對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否則說明觀測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須重測。按與測站數(shù)或測段長度成正比例的原則,將高差閉合差反號分配到各相應測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各測段觀測高差加上相應的改正數(shù)得改正后高差根據(jù)已知水準點的高程和各測段改正后高差依次推算出各待定點的高程。二、練習、作業(yè)課本30頁p2-1練習題三、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掌握附合導線和閉合導線的計算方法。教案編號:7課題:水準線路測量及計算課時:4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掌握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教學重點: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教學難點: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一、教學過程:目的與要求掌握路線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和檢核的方法。掌握水準測量的閉合差調整及推求待定點高程的方法。計劃與設備實驗安排2學時,實驗小組由3~5人組成。實驗設備為每組DS3型水準儀一臺,水準尺2根,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鉛筆,測傘1把,尺墊2個。實驗場地選定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其長度以安置6~10個測站為宜,中間設待定點B、C。從已知水準點A出發(fā),水準測量至B、C點,然后再測至A點(或另一個水準點)。根據(jù)已知點高程(或\o"詳細信息"假定高程)及各測站的觀測\o"詳細信息"高差,計算水準路線的\o"詳細信息"高差閉合差,并檢查是否超限。如外業(yè)精度符合要求,對閉合差進行調整,求出待定點B、C的高程。各測站的操作可以輪流進行,其余同學必須確認操作及讀數(shù)結果,各自記錄、計算。方法與步驟背離已知點方向為前進方向,在A、B、C點間設若干轉點。第1測站安置水準儀在A點與轉點1(拼音縮寫ZD1、英文縮寫TP1)之間,前、后距離大約相等,其視距不超過100米,粗略整平水準儀。操作程序是后視A點上的水準尺,精平,用中絲讀取后尺讀數(shù),記入實驗報告三的表中。前視轉點1上的水準尺,精平并讀數(shù),記入表中。然后立即計算該站的\o"詳細信息"高差。遷至第2測站,繼續(xù)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點(或另一個已知水準點)。根據(jù)已知點高程及各測站\o"詳細信息"高差,計算水準路線的\o"詳細信息"高差閉合差,并檢查\o"詳細信息"高差閉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為:平地(mm)或山地(mm)式中:n-測站數(shù);L-水準路線的長度,以km為單位。若\o"詳細信息"高差閉合差在容許范圍內,則對\o"詳細信息"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計算各待定點的高程。注意事項在每次讀數(shù)之前,要消除視差,并使符合水準氣泡嚴格居中。在已知點和待定點上不能放置尺墊,但在松軟的轉點必須用尺墊,在儀器遷站時,前視點的尺墊不能移動。弄清每一個測站的前視點、后視點、前視讀數(shù)、后視讀數(shù)、轉點、中間點的概念,不要混淆。在路線水準測量過程中必須十分小心地測量轉點的后視讀數(shù)和前視讀數(shù)并認真記錄計算,一旦有錯將影響后面的所有測量,造成后面全部結果錯誤。分清測量路線、測段、測站的概念。每個測段、每個測站的記錄和計算與路線水準測量的成果計算不要混淆。要搞清各自的計算步驟和計算公式。注意檢查高差閉合差是否超限,如超限應重測。搞清已知水準點只有后視讀數(shù);轉點既有后視讀數(shù),又有前視讀數(shù);中間點只有前視讀數(shù)。各測站的視線高度不一樣。二、練習、作業(yè)練習水準路線外業(yè)觀測及數(shù)據(jù)的記錄。三、小結:本節(jié)課實習了水準路線的外業(yè)觀測及數(shù)據(jù)的記錄方法,為下面水準路線內業(yè)的計算做好準備。教案編號:8課題:角度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理解水平角的概念和測量原理;豎直角概念和測量原理;掌握豎直角和天頂距的關系;掌握經(jīng)緯儀的分類;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的構造,掌握經(jīng)緯儀的使用方法。教學重點:水平角的概念和測量原理;豎直角概念和測量原理;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的構造;經(jīng)緯儀的使用方法。教學難點: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的構造,經(jīng)緯儀的使用方法一、教學過程:模塊一角度測量原理一、水平角β地面上一點到兩目標的方向線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夾角。通過兩直線所作鉛垂面間的二面角。角值范圍為0°~360°。二、豎直角測量原理豎直角α(傾角):同一豎直面內,一點到目標的方向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角值范圍為-90°~+90°,方向線在水平線上方,豎直角為仰角,在其角值前加“+”;方向線在水平線下方,豎直角為俯角,在其角值前加“-”。視線與測站點天頂方向之間的夾角稱為天頂距,0-180°,與豎直角之間的關系a=90°-Z。模塊二、光學經(jīng)緯儀的使用經(jīng)緯儀的主要作用及分類作用經(jīng)緯儀是角度測量的主要儀器。分類按讀數(shù)設備分為游標經(jīng)緯儀(已淘汰)、光學經(jīng)緯儀和電子經(jīng)緯儀三種。型號按精度分為DJ07、DJ1、DJ2(常用)、DJ6(常用)和DJ15等型號,“DJ”表示大地測量經(jīng)緯儀,下標數(shù)字表示儀器的精度等級(一測回方向觀測的中誤差,單位為秒)。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的構造照準部:望遠鏡:照準不同方向、高低目標望遠鏡目鏡螺旋:看清十字絲分劃板望遠鏡調焦螺旋:看清物象望遠鏡制動螺旋:控制望遠鏡豎直面內轉動,用于粗略瞄準目標望遠鏡微動螺旋:控制望遠鏡豎直面內微動,該螺旋只有在制動螺旋制動才起作用,用于精確瞄準目標照準部制動螺旋:控制照準部水平轉動,用于粗略瞄準目標;照準部微動螺旋:控制照準部水平微動,用于精確瞄準目標;照準部水準管:照準部精平豎直度盤:讀取豎直角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讀數(shù)設備:將讀盤、測微器分劃影像投射到讀數(shù)顯微鏡,讀取水平、豎直度盤讀數(shù)讀數(shù)顯微鏡目鏡螺旋:旋轉可消除讀數(shù)裝置的視差,使讀數(shù)裝置清晰;儀器橫軸:望遠鏡繞橫軸俯仰轉動儀器豎軸:照準部繞豎軸旋轉水平度盤:0°~360°按順時針方向注記水平度盤變換手輪:控制水平度盤與照準部離合,改變讀數(shù)基座:支撐儀器、連接三角架軸座:豎軸軸套插入軸座旋轉軸座固定螺旋:固定照準部與基座連接,使用時處于固緊狀態(tài)腳螺旋:基座圓水準器粗平、照準部水準管精平連接板:通過連接螺旋與三腳架相連光學對中器:光學對中器目鏡螺旋:調節(jié)可看清地面點位例:水平度盤178°05′00″;豎直度盤85°06′00″瞄準目標后,將反光鏡掀開,使讀數(shù)顯微鏡內光線適中,然后轉動、調節(jié)讀數(shù)窗口的目鏡調焦螺旋,使分劃線清晰,并消除視差,直接讀取度盤分劃線注記讀數(shù)及分微尺上0指標線到度盤分劃線讀數(shù),兩數(shù)相加,即得該目標方向的度盤讀數(shù),采用分微尺讀數(shù)方法簡單、直觀。如圖1所示,水平盤讀數(shù)為125°13′12″。水平度盤讀數(shù)角度測量的工具測釬、標桿可作為經(jīng)緯儀目標瞄準目標。經(jīng)緯儀的使用對中整平調焦與照準讀數(shù)調節(jié)反光鏡及讀數(shù)顯微鏡目鏡,使讀盤、測微尺、指標線清晰,讀數(shù)。二、練習、作業(yè)練習經(jīng)緯儀讀數(shù)三、小結:這次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水平角測量原理,學習了DJ6經(jīng)緯儀的主要構造,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重點介紹了DJ6型經(jīng)緯儀的讀數(shù)方法,另外學習了經(jīng)緯儀的操作方法,對于操作的步驟和操作中要注意的問題大家要掌握。教案編號:9課題:經(jīng)緯儀的認識與操作課時:2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理解水平角測量原理。了解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各主要部件的名稱,理解其作用。練習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對中、整平、瞄準和讀數(shù)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領。教學重點: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各螺旋的作用;經(jīng)緯儀對中、整平、瞄準和讀數(shù)的方法。教學難點:經(jīng)緯儀對中、整平。一、教學過程:目的與要求理解水平角測量原理。了解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各主要部件的名稱和作用。練習經(jīng)緯儀對中、整平、瞄準和讀數(shù)的方法,掌握基本操作要領。計劃與學時實驗時數(shù)安排2學時,實驗小組由4~5人組成。實驗設備為每組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鉛筆,測傘1把。另外花桿兩根供全班共用。方法與步驟1、經(jīng)緯儀的安置(1)松開三腳架,安置于測站點上。其高度大約在胸口附近,架頭大致水平。(2)打開儀器箱,雙手握住儀器支架,將儀器從箱中取出置于架頭上。一手緊握支架,一手擰緊連接螺旋。2、熟悉儀器各部件的名稱和作用。3、經(jīng)緯儀的使用對中:調整對中器對光螺旋,看清測站點。一腳固定,移動三腳架的另外兩個腳,使對中器中的十字絲對準測站點,踩緊三腳架,通過逐個調節(jié)三腳架架腿高度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整平: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于任意一對腳螺旋,同時相對旋轉這對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將照準部繞豎軸轉動90°,旋轉第三只腳螺旋,使氣泡居中。再轉動90°,檢查氣泡誤差,直到小于刻劃線的一格為止。對中整平應反復多次同時進行,一般起碼是粗略對中、粗略整平(伸縮腳架)、精準對中、精準整平(調節(jié)腳螺旋)兩次完成。瞄準:用望遠鏡上瞄準器瞄準目標,從望遠鏡中看到目標,旋緊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制動螺旋,轉動目鏡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影像清晰,轉動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微動螺旋,使目標被單根豎絲平分,或將目標夾在雙根豎絲中央,瞄準必須十分準確,否則等于目標方向沒有照準。讀數(shù):打開反光鏡,調節(jié)反光鏡使讀數(shù)窗亮度適當,旋轉讀數(shù)顯微鏡的目鏡,看清讀數(shù)窗分劃,根據(jù)使用的儀器用分微尺或測微尺讀數(shù)。注意事項:1.按正確的方法尋找目標和進行瞄準,瞄準目標時,盡可能瞄準其底部。2.在操作中,千萬不要將軸座連接螺旋當成水平制動螺旋而松開。3、注意人身安全和儀器安全。二、練習、作業(yè)三、小結:這次課我們通過實驗的方式對前面學過的內容進行鞏固,首先我們了解了經(jīng)緯儀各部分構造,接下來我們學習經(jīng)緯儀的對中整平和讀數(shù),課后大家認真復習學習的內容。教案編號:10課題:水平角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理解測回法與方向觀測法。掌握測回法、方向觀測法測量水平角的方法。了解水平角測量誤差及注意事項。教學重點:測回法、方向觀測法測量水平角的方法教學難點:方向觀測法的計算與檢核一、教學過程:水平角測量的方法概念:盤左(正鏡):豎盤在望遠鏡左側;盤右(倒鏡):豎盤在望遠鏡右側測回法(適用于兩個方向的單角)①觀測步驟:盤左瞄準左目標A,配度盤至0°00′00″或稍大,讀取。順時針旋轉瞄準右目標B,讀取。則上半測回角值:。倒鏡成盤右,瞄準右目標B,讀取。逆時針旋轉瞄準左目標A,讀取。則下半測回角值:注意:差值為負數(shù)時加360°設問:水平角測量為什么必須是右目標的讀數(shù)減去左目標的讀數(shù)?計算水平角時,如果被減數(shù)不夠減時為什么可以再加360°?計算角值。若(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圖根級)則有:為了提高精度需觀測多個測回時,各測回按180°/n(n-測回數(shù))改變起始水平度盤位置。各測回值互差若不超過24″(對于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取各測回角值的平均值作為最后角值。②記錄格式測回法觀測一個測回小結:設問:測回法測量水平角,用哪一個目標作為起始目標?下半測回水平盤是否需重新配位?方向觀測法(適用于在一個測站上需要觀測兩個以上方向)①觀測步驟:上半測回:選擇一明顯目標作為起始方向(零方向),用盤左瞄準,配置度盤,順時針依次觀測各目標,最后回到起始方向,計算半測回歸零差(J6不超過18″、J2不超過8″)。下半測回:盤右,逆時針依次觀測各目標。為提高精度進行n測回時,各測回間按180°/n的差值,配置水平度盤。②記錄、計算1)2C值(兩倍照準誤差)=盤左讀數(shù)-(盤右讀數(shù)±180°),一測回內DJ2≤13",DJ6不要求。2)各方向盤左、盤右讀數(shù)的平均值=[盤左讀數(shù)+(盤右讀數(shù)±180°)]/2,零方向觀測兩次,將平均值再取平均。3)歸零方向值:將各方向平均值分別減去零方向平均值,即得各方向歸零方向值。4)各測回歸零方向值的平均值:同一方向值各測回間互差,對DJ2≤12";對DJ6≤9"。5)計算各水平角的角值:根據(jù)各測回歸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計算方向觀測法小結:角度測量誤差及注意事項二、練習、作業(yè)畫測回法和方向觀測法水平角記錄薄。三、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測回法和方向觀測法進行水平角觀測,了解了影響角度觀測的誤差因素,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認真復習學習的知識。教案編號:11課題:豎直角觀測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了解豎直度盤的構造,理解豎直角公式的確定方法,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教學重點:豎直角公式的確定方法,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教學難點:豎直角公式的確定方法,豎盤指標差的計算一、教學過程:豎直角測量原理豎直角α(傾角):同一豎直面內,一點到目標的方向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角值范圍為-90°~+90°,方向線在水平線上方,豎直角為仰角,在其角值前加“+”;方向線在水平線下方,豎直角為俯角,在其角值前加“-”。利用經(jīng)緯儀在測站點鉛垂線上的一定高度,讀取望遠鏡照準目標的方向線與水平線分別在豎直度盤上的對應讀數(shù),兩讀數(shù)之差即為豎直角的角值。設問:豎直角測量原理與水平角測量原理的異同?角度構成是相通的,豎直角有一條是水平線,沒有對中操作。設問:經(jīng)緯儀的安置的高低對豎直角有何影響?升高經(jīng)緯儀,仰角減小,俯角增大。豎直度盤的構造包括豎直度盤、豎盤讀數(shù)指標、豎盤指標水準管和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指標線固定不動,而整個豎盤隨望遠鏡一起轉動。豎盤的注記形式有順時針與逆時針兩種。當望遠鏡視線水平、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時,盤左和盤右位置的豎盤讀數(shù)均為90°或90°的整數(shù)倍。豎直角計算公式順時針注記形式(判定方法:盤左位置抬高物鏡,豎盤讀數(shù)漸小)逆時針注記形式(判定方法:盤左位置抬高物鏡,豎盤讀數(shù)漸大)豎盤指標差x當豎直度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或自動補償器歸零時,指標線偏離正確位置的角度值。當偏移方向與豎盤注記增加方向一致時為正,反之為負。對于順時針注記的:豎直角:(取盤左盤右的平均值,可消除指標差的影響)豎盤指標差:豎直角觀測準備工作:在目標點樹立標志;安置儀器于測站O點(包括對中和整平),確定豎直角計算公式。盤左位置觀測:調焦與照準目標,使十字絲橫絲精確瞄準目標。轉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嚴格居中,然后讀取豎盤讀數(shù)L,記入記錄表中。盤右位置觀測:倒轉望遠鏡成盤右,瞄準目標,精平,讀取豎盤讀數(shù)R,記入記錄表中。根據(jù)豎直角計算公式計算:計算得αL、αR及一測回豎直角α。精度檢核:同一測站不同目標的指標差互差,DJ6型經(jīng)緯儀不超過±25″,DJ2型不得超過±15〞。二、練習、作業(yè)練習豎直角測角的方法三、小結:這次課我們首先復習了豎直角的概念及其測量原理,要注意水平角和豎直角的區(qū)別。然后學習了經(jīng)緯儀測量豎直角的相關構造,如何判斷豎盤的注記方向并采用不同的公式計算豎直角,學習了豎盤指標差的概念及計算及豎直角測量的方法,為下次實習做好準備。教案編號:12課題:經(jīng)緯儀水平角測量綜合實訓(測回法)課時:4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掌握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教學重點: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記錄和計算方法。一、教學過程:1、目的與要求掌握測回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上、下半測回角值互差不超過±40″;各測回差不超過±24″。2、計劃與學時實驗時數(shù)安排2學時,實驗小組由4~5人組成。實驗設備為每組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鉛筆,測傘1把。另外花桿兩根供全班共用。在實驗場地每組打一木樁,樁頂釘一小釘或劃十字作為測站點(如果是水泥地面,可用紅色油漆或粉筆在地面上畫十字作為測站點),各組的測站點最好布置在一條直線上,以便教師指導,周圍布置A、B兩個目標,供測角共用。在熟悉經(jīng)緯儀的使用后,每人用\o"詳細信息"測回法測\o"詳細信息"水平角二個測回,實驗結束時,每人交一份實驗報告3、方法與步驟經(jīng)緯儀的安置(1)松開三腳架,安置于測站點上。其高度大約在胸口附近,架頭大致水平。(2)打開儀器箱,雙手握住儀器支架,將儀器從箱中取出置于架頭上。一手緊握支架,一手擰緊連接螺旋。熟悉儀器各部件的名稱和作用。經(jīng)緯儀的使用對中:調整對中器對光螺旋,看清測站點。一腳固定,移動三腳架的另外兩個腳,使對中器中的十字絲對準測站點,踩緊三腳架,通過逐個調節(jié)三腳架架腿高度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整平: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于任意一對腳螺旋,同時相對旋轉這對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將照準部繞豎軸轉動90°,旋轉第三只腳螺旋,使氣泡居中。再轉動90°,檢查氣泡誤差,直到小于刻劃線的一格為止。對中整平應反復多次同時進行,一般起碼是粗略對中、粗略整平(伸縮腳架)、精準對中、精準整平(調節(jié)腳螺旋)兩次完成。瞄準:用望遠鏡上瞄準器瞄準目標,從望遠鏡中看到目標,旋緊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制動螺旋,轉動目鏡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影像清晰,轉動望遠鏡和照準部的微動螺旋,使目標被單根豎絲平分,或將目標夾在雙根豎絲中央,瞄準必須十分準確,否則等于目標方向沒有照準。讀數(shù):打開反光鏡,調節(jié)反光鏡使讀數(shù)窗亮度適當,旋轉讀數(shù)顯微鏡的目鏡,看清讀數(shù)窗分劃,根據(jù)使用的儀器用分微尺或測微尺讀數(shù)。\o"詳細信息"測回法測\o"詳細信息"水平角(1)度盤配置:如要測n個測回,則按公式180°/n遞增配置水平度盤。若測兩個測回第一測回盤左起始讀數(shù)為0°00′00″或稍大于0°,第二測回盤左起始讀數(shù)為90°00′00″或稍大于90°。(2)一測回觀測盤左瞄準左目標A,配度盤至0°00′00″或稍大,讀取。順時針旋轉瞄準右目標B,讀取。則上半測回角值:。倒鏡成盤右,瞄準右目標B,讀取。逆時針旋轉瞄準左目標A,讀取。則下半測回角值:檢查上、下半測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40″,計算一測回角值。(3)測站觀測完畢后,檢查各測回角值互差不超過±24″,計算各測回的平均角值。實驗記錄計算\o"詳細信息"測回法測水平角記錄計算表測站目標豎盤位置水平度盤讀數(shù)(°′″)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各測回平均角值(°′″)第一測回OA盤左BA盤右B第二測回OA盤左BA盤右B二、練習、作業(yè)課下計算測回角測量的角度值。三、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測回法如何進行角度測量,對測回法如何進行角度測量進行了復習,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認真的復習。教案編號:13課題:經(jīng)緯儀水平角測量綜合實訓(方向觀測法)課時:4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掌握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教學重點: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的觀測順序、記錄和計算方法。一、教學過程:詳細參見(工程測量實訓P19頁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當一個測站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觀測方向時,應采用方向觀測法進行水平角觀測,方向觀測法是以所選定的起始方向(零方向)開始,依次觀測各方向相對于起始方向的水平角值,也稱方向值。兩任意方向值之差,就是這兩個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值。如圖所示,為3個觀測方向,需采用方向觀測法進行觀測,現(xiàn)就其觀測、記錄、計算及精度要求作如下介紹。觀測步驟1、安置經(jīng)緯儀于測站點O,對中、整平;2、盤左位置瞄準起始方向(也稱零方向)A點,并配置水平度盤讀數(shù)使其略大于零。轉動測微輪使對經(jīng)分劃吻合,讀取A方向水平度盤讀數(shù),同樣以順時針方向轉動照準部,依次瞄準B、C點讀數(shù),為了檢查水平度盤在觀測過程中有無帶動,最后再一次瞄準A點讀數(shù),稱為歸零。每一次照準要求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shù),將方向讀數(shù)按觀測順序自上而下記入觀測記錄手簿表3-3。以上稱為上半個測回。3、盤右位置瞄準A點讀取水平度盤的讀數(shù),逆時針方向轉動照準部,依次瞄準B、C、A點,將方向讀數(shù)按觀測順序自下而上記入觀測記錄手簿以上稱為下半個測回。上下半測回合稱為一個測回。需要觀測多個測回時,各測回間應按變換度盤位置。精密測角時,每個測回照準起始方向時,應改變度盤和測微盤位置的讀數(shù),使讀數(shù)均勻分布在整個度盤和測微盤上。安置方法:照準目標后,用測微輪安置分、秒數(shù),轉動撥盤手輪安置整度及整10分的數(shù)。然后將撥盤手輪彈起即可。例如用DJ2級儀器時,各測回起始方向的安置讀數(shù)按下式計算式中—總測回數(shù);—該測回序數(shù)。(二)計算方法與步驟1、半測回歸零差的計算:每半測回零方向有兩個讀數(shù),它們的差值稱為歸零差。2、計算一個測回各方向的平均讀數(shù):平均值=[盤左讀數(shù)+(盤右讀數(shù)±180°)]/2。4、計算歸零后方向值:將各方向平均值分別減去零方向平均值,即得各方向歸零方向值。注意:零方向觀測兩次,應將平均值再取平均。表1水平角觀測記錄(方向觀測法)測站測回數(shù)目標水平度盤讀數(shù)平均讀數(shù)(″)方向值?′″歸零方向值?′″角值?′″盤左盤右(?′″)(?′″)123456789M1A0001061800124000115000114000000691913B6920302492024692027691913553100C1245124304513012451271245013A0001121800114000113二、練習、作業(yè)練習方向觀測法內業(yè)計算三、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練習方向觀測法進行水平角觀測,希望大家課后認真復習。教案編號:14課題:豎直角測量實訓課時:2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理解豎直角測量原理。掌握豎直角觀測、記錄及計算的方法。掌握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方法。限差要求:同一測站不同目標的指標差互差,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應不超過±25″。教學重點:豎直角觀測、記錄、計算及其精度的檢核方法;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豎直角觀測、記錄、計算及其精度的檢核方法;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方法一、教學過程:目的與要求理解豎直角測量原理。熟悉經(jīng)緯儀豎直度盤部分的構造。掌握豎直角觀測、記錄及計算的方法。掌握豎盤指標差的計算方法。限差要求:同一測站不同目標的指標差互差,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應不超過±25″。觀察經(jīng)緯儀應滿足的幾何條件。計劃與設備實驗時數(shù)安排2學時,實驗小組由4~5人組成。實驗設備為每組DJ6型光學經(jīng)緯儀1臺,記錄板1塊,記錄表格,鉛筆,測傘1把。選擇實驗場地周圍3個以上高目標,目標最好高、低都有,以便觀測的豎直有仰角和俯角。高目標可選擇避雷針、電視天線等的頂部,低目標可選擇地面上的一個低點。每人練習對一目標進行\(zhòng)o"詳細信息"豎直角觀測一個測回,記入實驗報告六,實驗結束時,每人上交一份實驗報告六。方法與步驟在實驗場地安置經(jīng)緯儀,進行對中、整平,每人選一個目標。轉動望遠鏡使視線上仰,觀察豎盤讀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寫出\o"詳細信息"豎直角及豎盤指標差的計算公式。盤左瞄準目標,用十字絲的橫絲切于目標頂端,轉動豎盤指標水準管微動螺旋,使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shù)L,計算\o"詳細信息"豎直角αL,記入實驗報告六。盤右同法觀測讀取豎盤讀數(shù)R,計算\o"詳細信息"豎直角值αR,記入實驗報告六。計算一測回豎盤指標差及豎直角平均值。其公式為豎直角公式(順時針注記):;;豎盤指標差公式(順時針注記):注意事項對中、整平的步驟和要求與觀測水平角時相同。若盤左位置時望遠鏡向上仰,豎盤讀數(shù)比90°小,則該儀器的豎盤為順時針注記。若盤左位置時望遠鏡向上仰,豎盤讀數(shù)比90°大,則該儀器的豎盤為逆時針注記。注意兩種注記方式豎直角的計算公式是相反的。用十字絲的橫絲切于目標頂端,每次讀數(shù)前應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計算豎直角和指標差時,應注意正、負號。豎盤是順時針注記時,計算指標差的公式為。而指標差的符號與實際情況相符,即當x為正時豎盤指標差的實際位置比理論位置偏大。測量一個豎直角時,盤左、盤右要瞄準同一目標的相同部位。豎直角觀測記錄表格測站目標豎盤位置豎盤讀數(shù)(°′″)半測回\o"詳細信息"豎直角(°′″)指標差(′″)一測回豎直角(°′″)OA左右OB左右OC左右二、練習、作業(yè)豎直角的計算方法三、小結:這次可我們通過實驗來學習豎直角的測量方法,要深刻理解豎直角于水平角之間概念上、測量方法上的不同,要掌握判斷豎盤注記方向的判斷方法。繼續(xù)強化經(jīng)緯儀的對中整平、調焦照準等操作和數(shù)據(jù)的紀錄方法,要學會如何進行豎直角的計算,同時要理解豎盤指標差的含義和計算判定方法。教案編號:15課題:距離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了解鋼尺量距的工具及其作用;理解直線定線的概念及方法。掌握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及精度評定方法。了解距離丈量的誤差分析及注意事項。教學重點:直線定線的概念及方法;鋼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及精度評定方法。教學難點:鋼尺量距的誤差。一、教學過程:模塊一鋼尺量距水平距離:地面上兩點垂直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線長度。測定水平距離的方法:鋼尺量距、視距測量、光電測距等。距離丈量的工具主要工具:鋼尺:抗拉強度高,不易拉伸;性脆,易折斷,易生銹。皮尺:受拉力影響大直線定線水平距離測量時,當?shù)孛嫔蟽牲c間的距離超過一整尺長,或地勢起伏較大,為便于丈量,在地面上標定出直線丈量的方向線。按精度要求不同:目估定線在直線兩端立標桿,在一端指揮將標桿立到線上。經(jīng)緯儀定線在直線一端安置經(jīng)緯儀,照準另一端點定向,在線上標定各點。設問:如何過高地定線?在起終點設標桿,指揮中間兩標桿漸次趨近線上。鋼尺量距的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平、準、直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n-整尺段數(shù);l-鋼尺長度(m);q-不足一整尺段的余長(m)。計算水平距離D平均、相對誤差K(往返丈量距離之差的絕對值與距離平均值D平均之比,?;癁榉肿訛?的分數(shù)形式,衡量距離丈量的精度)。當相對誤差符合精度要求(平坦地區(qū)不應大于1/3000;量距較困難地區(qū)不應大于1/1000)時,則取往、返測距離的平均值作為直線最終的水平距離。若相對誤差超過限度要求,則需進行重測。②傾斜地面上的量距方法平量法(地面起伏不大)從高處向低處,將鋼尺抬平,用錘球投到地面,依次丈量;取往返測平均值。斜量法(坡度比較均勻或坡度較大)沿傾斜地面量出斜距,用經(jīng)緯儀測量直線的豎直角或用水準儀測量兩電間高差,計算水平距離。舉例:欲測量建筑物軸線A、B兩點的水平距離,往測DAB=215.687m,返測DBA=215.694m,則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多少?評價其質量。解:二、練習、作業(yè)課后83頁第2題。三、小結:這次課我們首先學習了鋼尺量距,這在施工中還是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要深刻理解鋼尺量距的原理,對較長距離如何采取直線定向,對一般情況和精密量距要采取那些技術手段。要了解如何減小丈量中的誤差,大家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教案編號:16課題:距離測量(視距測量、光電測距)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了解視距測量的原理、光電測距儀原理;理解視距測量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掌握視距測量、光電測距儀的方法教學重點:視距測量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視距測量、光電測距儀的方法教學難點:視距測量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視距測量、光電測距儀的方法一、教學過程:模塊二視距測量視距測量是根據(jù)光學原理,利用望遠鏡內的視距絲,間接測定兩點間水平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法。精度較低(僅1/200~1/300),但能滿足測定碎部點位置的精度要求,被廣泛地應用于地形測圖中。視距測量的計算公式經(jīng)緯儀、水準儀等光學儀器的望遠鏡中都有與橫絲平行、上下等距對稱的兩根短絲,稱為視距絲。利用視距絲配合水準尺就可以進行視距測量。①視線水平時的距離和高差公式距離:測量用的內對光望遠鏡,在設計制造時,已適當組合焦距及其有關參數(shù),使視距乘常數(shù)K=100,視距加常數(shù)C=0。高差:(i-儀器高,即樁頂?shù)絻x器中心的高度m;v-覘標高,即十字絲中絲在視距尺上的讀數(shù)m)②視線傾斜時距離和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較大的地區(qū)進行視距測量時,必須使望遠鏡視線處于傾斜位置才能瞄準尺子。水平距離:高差:在實際測量中,一般盡可能使覘標高v等于儀器高i,可以簡化高差h的計算。視距測量的觀測和計算①視距測量的觀測②視距測量的計算舉例:視距測量誤差及注意事項①讀數(shù)誤差視距絲在標尺上的讀數(shù)誤差,與尺上最小分劃,視距的遠近,望遠鏡放大倍率等因素有關。讀數(shù)時注意消除視差,認真讀取三絲讀數(shù)。②垂直折光影響由于視線通過的大氣密度不同會產(chǎn)生垂直折光差,觀測時應使視線離開地面至少1m以上(上絲讀數(shù)不得小于0.3m)。③標尺傾斜誤差標尺立得不直,前后傾斜時將給視距測量帶來較大誤差,標尺必須嚴格鉛直。④視距常數(shù)K的誤差由于儀器制造及外界溫度變化等因素,對視距乘常數(shù)K要嚴格測定。K值應在100±0.1之內。模塊二光電測距以光波為載波,通過測定光波在測線兩端點間的往返傳播的時間來測量距離。光電測距具有精度高、作業(yè)效率高、受地形影響小等優(yōu)點。測距儀按測程可分為短程測距儀(小于3km、常以紅外光)、中程測距儀(3~15km)和遠程測距儀(大于15km)。短程紅外測距儀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測量和地形測量中。按測距精度分,Ⅰ級(5mm)、Ⅱ級(5mm~10mm)和Ⅲ級(>10mm)。測距原理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是已知的,設光波在A、B兩點間的往返傳播時間為t,可按下式求出A、B兩點的距離D。測距儀又分為脈沖式測距儀(精度±0.5m)和相位式測距儀兩種。相位法測距:測量調制光波在測線中傳播的相位差,通過測定相位差來間接測定距離。如紅外測距儀。二、練習、作業(yè)熟悉視距測量的原理三、小結:這次課我們學習了視距測量、光電測距儀,大家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教案編號:17課題:視距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學會視距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教學重點:視距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教學難點:視距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一、教學過程:(參考工程測量實訓九)目的與要求:掌握視距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實訓設備:實驗時數(shù)安排2學時,小組4-6人。實驗設備為經(jīng)緯儀、水準尺1根、小鋼尺1個、記錄板1個、測傘。實訓要求:每人測量周圍4個固定點,并計算水平距離與高差。水平角、豎直角讀數(shù)到分,距離、高差精確到0.1m.方法與步驟:在測站點安置儀器,量取儀器高i。(測站點至儀器橫軸的高度,量至厘米)。2、盤左位置瞄準視距尺,讀取水準尺的下絲、上絲及中絲讀數(shù)。3、使豎盤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shù),然后計算豎直角。4、計算水平距離。5、計算高差和高程。注意事項:視距測量前豎盤指標差;標尺嚴格豎直;單位精確(儀器高、中絲讀數(shù)和高差精確到厘米、平距到分米);上絲對準尺上整米讀數(shù),讀取下絲讀數(shù),計算視距。日期班組姓名儀器編號目標點號上絲讀數(shù)中絲讀數(shù)豎盤讀數(shù)豎直角水平距離高差高程下絲讀數(shù)尺間隔二、練習、作業(yè)熟悉視距測量的流程三、小結:本節(jié)課重點練習了視距測量的流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要學會視距測量的觀測、記錄和計算。教案編號:18課題:項目五模塊一直線定線,模塊二全站儀使用,模塊三GPS測量原理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掌握三種標準方向能完成方位角的推算學習全站儀的使用方法,了解GPS的定位原理教學重點:掌握三種標準方向能完成方位角的推算教學難點:1.掌握三種標準方向2.能完成方位角的推算一、教學過程:復習:以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模塊一直線定向在測量工作中,常要確定兩點間平面位置的相對關系,除了需要測量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外,還需要確定這條直線的方向。在測量工作中,把確定一條直線與標準方向之間所夾的水平角的工作稱為直線定向。一、標準方向的種類標準方向也稱基準方向。我國通用的標準方向有三種,即真子午線方向、磁子午線方向和坐標縱軸方向,簡稱為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軸北方向。二、直線方向的表示方法測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或象限角來表示直線的方向。1.方位角萬位角是從標準方向線的北端順時針旋轉至某直線所夾的水平角,一般用α表示,其角值范圍在0°~360°之間。根據(jù)所選的標準方向不同,方位角又分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標方位角三種。2.各種方位角之間的關系(1)真方位角與磁方位角之間的關系由于地磁的兩極與地球的兩極并不重合,故同一點的磁北方向與真北方向一般是不一致的,其之間的夾角稱為磁偏角,以δ表示。真方位角與磁方位角之間的關系如圖5-2所示,其換算關系式如下:當磁針北端偏向真北方向以東稱為東偏,磁偏角為正;當磁針北端偏向真北方向以西稱為西偏,磁偏角為負。我國的磁偏角的變化范圍大約在+6°~-10°之間。3.象限角在測量工作中,有時也用象限角表示直線的方向,象限角是從標準方向線的北端或南端旋轉至某直線所成的銳角,一般用R表示,其角值范圍是0°~90°。4.坐標方位角與象限角的關系坐標方位角與象限角之間的關系見表5-1。二、坐標方位角應用1.正、反坐標方位角測量工作中的直線都是具有一定方向性的,一條直線存在正、反兩個方向。如圖5-5所示,就直線AB而言,通過A點的塵標縱軸北方向與直線AB所夾的水平角αAB稱為直線AB的正坐標方位角;過B點的坐標縱軸北方向與直線BA所夾的水平角αBA稱為直線AB的反坐標方位角。正、反坐標方位角的概念是相對的。由于坐標北方向都是相互平行的,所以一條直線的正、反坐標方位角互差180°,即:2.坐標方位角的推算測量工作中并不直接測定每條直線的坐標方位角,而是通過一已知直線的坐標方位角,根據(jù)該直線與已知直線所夾的水平角進行推算。如圖5-6所示,折線1-2-3-4-5所夾的水平角β2、β3、β4,稱為轉折角,在推算時,盧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左角(右角)是指該角位于推算前進方向左側(右側)的水平夾角。(1)相鄰兩條邊坐標方位角的推算設a12為已知坐標方位角,各轉折角為左角,則有:使用公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式(5.12)中∑β前“±”的取法:當β為左角時取“+”,當β為右角時取“-”。2)實際計算時,可根據(jù)坐標方位角的范圍為0~360°這一特征,n×180°前的“±”可以任意取“+”或“-”,隨之坐標方位角可能出現(xiàn)大于360°或負值的兩種情況,此時,可以通過±n×360°,使坐標方位角取值在0~360°范圍內。3)若n為偶數(shù),在計算中可以不考慮±n×180°;若n為奇數(shù),計算中可以只考慮一個±1×180°,從而使計算工作簡化。模塊二全站儀的使用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簡稱全站儀,它由光電測距儀、電子經(jīng)緯儀和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組成。一臺全站儀除能自動測距、測角外,還能快速完成一個測站所需完成的工作,包括平距、高差、高程、坐標以及放樣等方面數(shù)據(jù)的計算。模塊三GPS測量原理一、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簡介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簡稱GPS)是一種以人造衛(wèi)星為基礎的空間站無線電定位、全天候導航和授時系統(tǒng)。其用戶數(shù)不受限制,是美軍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的新一代衛(wèi)星導航和定位系統(tǒng),其目的是提供其他任何導航系統(tǒng)所達不到的全球范圍的連續(xù)導航服務。二、GPS定位的基本原理三、RTK測量概述二、練習、作業(yè)課后思考與習題P137-1、2、3三、小結:教案編號:課題:項目五導線測量課時:4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能獨立完成三種導線的布設,能完成導線外業(yè)工作的施測。能完成導線外業(yè)工作的施測數(shù)據(jù)的記錄、計算。教學重點:能完成導線外業(yè)工作的施測數(shù)據(jù)的記錄、計算教學難點:導線外業(yè)工作的施測數(shù)據(jù)的記錄、計算一、教學過程:復習:以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模塊四導線測量一、導線測量概述導線的布設形式根據(jù)測區(qū)的地形條件和已知高級控制點的分布情況,導線可布設成以下三種形式:(1)閉合導線(2)附合導線(3)支導線二、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1.技術設計技術設計前,應收集城市各項有關資料并進行現(xiàn)場踏勘,在周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控制網(wǎng)的圖上設計。2.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在技術設計完成后,應再次到野外踏勘,實地核對、修改、落實點位和建立標志。實地選點時,控制點位選定,應符合下列要求:(1)相鄰點之間應通視良好,其視線距降礙物的距離宜保證在便于觀測的范圍內。(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或堅實穩(wěn)定的高建筑物頂面上、視野開闊處,以便于保存點的標志和安置儀器,同時也便于碎部測量和施工放樣。(3)導線各邊的長度應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應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4)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qū)。3.水平角觀測通常采用測回法觀測導線之間的連接角,若連接角位于導線前進方向的左側則稱為左角;位于導線前進方向的右側稱為右角。一般在附合導線中,測量導線左角,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角。若閉合導線按逆時針方向編號,則其左角是內角。4.水平距離觀測導線邊長可用光電測距儀測定,測量時要同時觀測豎直角,供傾斜改正之用。若用鋼尺丈量,鋼尺必須經(jīng)過檢定。對于圖根導線,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兩次;當尺長改正數(shù)大于1/10000時,應加尺長改正;量距時平均溫度與檢定時溫度相差10℃時,應進行溫度改正;尺面傾斜大于1.5%時,應進行傾斜改正;取其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為成果,并要求其相對誤差不大于1/3000。5.與高級控制點連測如圖5-35所示,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連接,必須觀測連接角和連接邊,作為傳遞坐標方位角和坐標之用。如果附近無高級控制點,則應用羅盤儀施測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點的坐標作為起算數(shù)據(jù)。三、導線測量的內業(yè)工作導線測量內業(yè)工作的目的是根據(jù)已知的起始數(shù)據(jù)相外業(yè)的觀測成果計算出導線點的坐標。計算之前,應檢查導線測量外業(yè)記錄,數(shù)據(jù)是否齊全,有無記錯、算錯,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然后繪制導線略圖,把各項數(shù)據(jù)注于圖上相應位置,如圖5-35所示。1.閉合導線的內業(yè)計算閉合導線必須滿足的條件:一是多邊形的內角和條件;二是坐標條件。閉合導線應按下列步驟進行計算。(1)角度閉合差計算與調整(2)導線各邊坐標方位角的推算在推算方位角時,為了校核,還要從最后一條邊的方位角,推算出起始邊的方位角,推算出的方位角應和已知方位角相等。(3)坐標增量及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當已知導線各邊邊長和坐標方位角后,可計算各邊的坐標增量,按下式計算:為了滿足坐標條件,閉合導線各邊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理論上應等于零,即:由于量距誤差的存在和角度閉合差調整后殘余誤差的影響,使計算所得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不等于零,稱為閉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由于坐標增量閉合差的存在,使圖5-36中A、A′兩點不重合,把AA′這段距離稱為導線全長閉合差fD,fD的大小可用下式求得:導線測量精度高低通常用全長相對閉合差K來衡量,導線全長閉合差fD與導線全長之比稱為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簡稱為導線相對閉合差,一般化成分子為1的分數(shù)來表示,即:導線的相對閉合差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若K值符合精度要求,可將坐標增量閉合差以相反的符號,按各邊長度成正比例分配給各坐標增量,使改正后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等于零。各坐標增量改正值δx、δy可按下式計算:計算完坐標增量改正數(shù)后,寫在增量計算值的上面。為了書寫簡便,通常以坐標增量的末位為單位,并應上下對棄。然后算出改正后的縱、橫坐標增量。此時,縱、橫坐標增量的代數(shù)和應分別等于零。(4)導線點的坐標計算根據(jù)起始點的已知坐標和改正后的坐標增量,按施測路線依次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即:最后推算出起點坐標。二者應完全相等,以此作為坐標計算的校核。2.附合導線的內業(yè)計算附合導線的內業(yè)計算步驟與閉合導線相同,但由于附合導線與閉合導線幾何圖形不同,滿足的幾何條件也就不同。在角度閉合差的計算及縱、橫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閉合導線有所不同。下面著重介紹不同之處。(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用上式計算終邊方位角應減去若干個360°,使在0~360°之間,由于角度觀測值存在誤差,使得與已知不相等,而產(chǎn)生了角度閉合差,當計算的角度閉合差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進行分配,附合導線角度閉合差調整方法與閉合導線相同。(2)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附合導線起點B和終點C都是高一級控制點,兩點坐標增量的理論值為:由于測量的角度和邊長均存在誤差,根據(jù)改正后的方位角和邊長所計算的坐標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式(5.34)的理論值,其差值稱為附合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即二、練習、作業(yè)P137-13、14、15P137-10三、小結:教案編號:課題:項目五實訓十二課時:4授課類型:實訓教學目標:1.掌握圖根閉合導線的觀測、記錄、計算。2.熟悉圖根閉合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閉合導線的布設及內業(yè)計算。教學重點:1.掌握圖根閉合導線的觀測、記錄、計算。2.熟悉圖根閉合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閉合導線的布設及內業(yè)計算。教學難點:1.掌握圖根閉合導線的觀測、記錄、計算。2.熟悉圖根閉合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閉合導線的布設及內業(yè)計算。一、教學過程:實訓器具:全站儀1臺,棱鏡2個,記錄板1個實訓內容:1、用圖根導線方法觀測一閉合導線2、進行內業(yè)計算3、實訓課時為4課時實訓步驟: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

1.踏勘選點2.建立臨時性標志3.導線邊長測量4.轉折角測量5.連接測量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進行連接,以取得坐標和坐標方位角的起算數(shù)據(jù),稱為連接測量。6.記錄將各邊內角和邊長的平均值計入表中,將由控制點坐標計算出的起始方位角和起始坐標記入表中。7.內業(yè)計算按照課上老師所講步驟進行內業(yè)計算注意事項:在觀測的同時,記錄員應及時進行測站計算檢核,符合要求再搬站,否則應重測。二、練習、作業(yè)實訓手冊P43三、小結:教案編號:課題:項目六高程控制測量課時:2授課類型:講授新課教學目標:學習水準線路的布設完成三、四等水準測量外業(yè)施測和內業(yè)計算教學重點:學習水準線路的布設完成三、四等水準測量外業(yè)施測和內業(yè)計算教學難點:1.學習水準線路的布設2. 完成三、四等水準測量外業(yè)施測和內業(yè)計算一、教學過程:復習:以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模塊一三、四等水準測量一、技術要求三、四等水準測量起算點的高程一般引自國家一、二等水準點,若測區(qū)附近沒有國家水準點,也可建立獨立的水準網(wǎng),這樣起算點的高程應采用假設高程。三、四等水準測量一般采用雙面尺法,且應采用一對水準尺。二、布設形式如果三、四等水準網(wǎng)是作為測區(qū)的首級控制,一般布設成閉合環(huán)線;如果是進行加密,則多采用附合水準路線或支水準路線。三、四等水準路線一般沿公路、鐵路或管線等坡度較小、便于施測的路線布設。其點位應選在地基穩(wěn)固,能長久保存標志和便于觀測的地點。水準點的間距一般為1~1.5km,山嶺重丘區(qū)可根據(jù)需要適當加密,一個測區(qū)一般至少埋設三個以上的水準點。三、施測方法1.三等水準測量一個測站的觀測順序(1)照準后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下、上、中三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1)、(2)、(3)。(2)照準前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下、上、中三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4)、(5)、(6)。(3)照準前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7)。(4)照準后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8)。上述這四步觀測,簡稱為“后—前—前—后(黑—黑—紅—紅)”,這樣的觀測步驟可消除或減弱儀器或尺墊下沉誤差的影響。四等水準測量一個測站的觀測順序(1)照準后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下、上、中三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1)、(2)、(3)。(2)照準后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8)。(3)照準前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下、上、中三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4)、(5)、(6)。(4)照準前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shù),并填入表6-3中為(7)。上述這四步觀測,簡稱為“后—后—前—前(黑—紅—黑—紅)”的觀測步驟,這種步驟比上述的步驟要簡便些。3.一個測站的計算與檢核(1)視距的計算與檢核。后視距:(9)=[(1)-(2)]×100前視距:(10)=[(4)-(5)]×100前、后視距差:(11)=(9)-(10)前、后視距差累積:(12)=本站(11)+上站(12)(2)水準尺讀數(shù)的檢核。前尺黑面與紅面中絲讀數(shù)之差(13)=(6)+K-(7)后尺黑面與紅面中絲讀數(shù)之差(14)=(3)+K-(8)其中K為紅面尺的起點數(shù),為4.687m或4.787m。(3)高差的計算與檢核。黑面測得的高差(15)=(3)-(6)紅面測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紅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在測站上,當后尺紅面起點為4.687m,前尺紅面起點為4.787m時,取+0.100,反之取-0.100。4.每頁計算檢核(1)高差部分在每頁上,后視紅、黑面讀數(shù)總和與前視紅、黑面讀數(shù)總和之差,應等于紅、黑面高差之和。對于測站數(shù)為偶數(shù)的頁:對于測站數(shù)為奇數(shù)的頁:(2)視距部分在每頁上,后視距總和與前視距總和之差應等于本頁末站視距差累積值與上頁末站視距差累積值之差。校核無誤后,可計算水準路線的總長度。5.成果整理三、四等水準測量的閉合路線或附合路線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閉合差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然后,對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可參見項目二有關內容,最后按調整后的高差計算各水準點的高程。模塊二三角高程測量根據(jù)所采用的儀器不同,三角高程測量分為測距儀三角高程測量和經(jīng)緯儀三角高程測量。一、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三角高程測量是根據(jù)地面上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和測得的豎直角,來計算兩點間的高差。如圖6-1所示,已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