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_第1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_第2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_第3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_第4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和大怨》翻譯與解讀

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01?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02,不責于人03。有德司契04,無德司徹05。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01。

今譯

調(diào)和積怨,必然還會留下馀怨,怎么能成為善人呢?所以,圣人左手拿著契約,并不向欠債人索取。有德的人,就像手拿著契約的人,不向欠債人索取;無德的人,就像手拿有契約的人,只會向欠債人索取。

天沒有偏私,經(jīng)常救助善人。

評議

本章是講人生的處世哲學。老子勸導世人不要與人結(jié)怨,要積善成德,做個善人。老子堅信,善有善報。所以,他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备吆嗾f:“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論及政治論?!?《老子注譯》)說本章是“人生論”,雖然有點抽象不夠明確,還算說得靠譜;若說本章為“政治論”,則未免失于確切。

本章有三個問題,值得引起讀者的注意。

其一,陳鼓應先生說,嚴靈峰說“報怨以德”四字,系六十三章之文,與上下文義不相合,應移至本章“安可以為善”句上。陳柱則認為“報怨以德”,應移至本章“和大怨,必有馀怒”兩句上。筆者則認為,如果把“報怨以德”移至本章的話,也應移至“安可以為善”句下,意謂只有“以德報怨”,方能清除馀怒。至于能否把“報怨以德”句移至此章,應當別論。

其實,嚴靈峰、陳柱說應把“報怨以德”移至本章,也是受到奚侗對本章前三句解讀的啟迪。奚侗曰:“圣人長養(yǎng)萬物,一切平等,無恩怨之觀,報怨以德,不知其為怨也。若以為大怨而調(diào)和之,是此心已有怨之之見,而其跡終不可泯,不得謂之善也?!?/p>

其二,孔子曾拜老子為師,與老子是師生關系,此事,先秦古籍多有記載。孔子的學生聽說老子有“以德報怨”的言論,于是就去問孔子??鬃訁s不以為然。據(jù)《論語·憲問篇》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意思是說:“用什么報答恩德呢?用公平正直來回答怨恨,用恩德報答恩德?!笨鬃诱J為只有這樣才能平息怨恨。不過,據(jù)史籍記載,后來孔子又同意老子“報怨以德”的看法。對此可擱置不論。

其三,老子論道,主要分為天道、人道與自然之道(即宇宙本體)。老子認為天道比人道公正、公平?!独献印返谄呤哒略唬骸疤熘罁p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闭f得已經(jīng)十分明確。老子所說的天道,即指天而言。老子相信天,即理念上的天。故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對老子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看法,西漢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曾對老子此說提出質(zhì)疑,實際上是批評。司馬遷說:“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瑫r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史記·伯夷列傳》)唐代司馬貞對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看法,也提出質(zhì)疑。他說:“太史公惑于不軌而逸樂,公正而遇災害,為天道之非而又是邪?深惑之也。蓋天道玄遠,聰聽暫遺,或窮通數(shù)會,不由行事,所以行善未必福,行惡未必禍,故先達皆猶昧之也?!?《史記·索隱》)

老子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只能說明老子的美好愿望,實際上并不存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事。然而,老子相信天意的這兩句名言,卻對后代產(chǎn)生極為消極的影響。

解釋

01善:有三種訓釋:(一)謂“善”為好。河上公、奚侗、高亨皆主此說。河上公曰:“安可以和怨為善?”奚侗曰:“不得謂之善也?!?二)謂“善”為善人。吳澄主此說。(三)謂“善”為善道。林希逸主此說。

吳澄曰:“和,平之也。怨,有所憤恨于人。大怨,其怨至深。馀怨,其怨藏宿于中而不盡。為,如‘夫子為衛(wèi)君乎’之‘為’,猶救助之也。善,善人也。怨者而相仇,必和而后解。兩善人自無怨,而何待于和?兩惡人有怨,而惡貫滿盈而自相殘,或一勝一負,或俱傷兩敗,旁人靜觀之可也。惟善人不幸與惡人有怨,善人平恕,雖無仇惡人之心,惡人忿狠,必有仇善人之事,惡人報怨則善人受害矣。故必有心救助善人者,必須和其怨,使之解仇釋憾,意欲為善人也。然阻遏惡人報怨之心,使不得逞,中有藏宿不盡之怨,暫和于今,暴發(fā)于后,是今日之和怨不能已其他日之報怨也,而安可以為善人乎?”

林希逸曰:“恩怨兩忘,方知至道。人有大怨于我,而必欲之和,雖無執(zhí)怨之心,猶知怨之為怨,則此心亦未化矣。雖曰能與之和,此心未化,則馀怨尚在,安得謂之善道?”

三句:謂調(diào)和怨恨,必然會留存馀怨在心中,怎么能為善人呢?

02契:契約,合同?!墩f文解字》曰:“契,大約也?!弊笃?林希逸曰:“左契者,如今人合同文字也,一人得左,一人得右,故曰‘左契’。此契在我,則其物必可索?!?/p>

03責:《說文解字》曰:“責,求也?!鼻笳?索取之意。

林希逸曰:“圣人雖執(zhí)左契,而不以索于人,忘而化之?!?/p>

奚侗曰:“蓋古者取予市物,以左右契相合為信。圣人與而不取,故雖執(zhí)左契,而無所求于人也。”

04司:《廣雅·釋詁三》曰:“司,主也?!?/p>

林希逸曰:“有德者則司主此契,而無求索之心……有德司契者,善人也?!?/p>

05徹:有四種訓釋:(一)治也?!对娊?jīng)·崧高》“徹申伯土田”,毛傳曰:“徹,治也?!?二)取也?!睹献印す珜O丑上》趙岐注曰“徹,取也?!?見奚侗《老子集解》)。(三)通也。蘇轍曰:“徹,通也?!碧K轍詮釋此句曰:“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則亦勞而無功矣。”(四)明也。林希逸曰:“徹,明也,猶今人言必與之討分曉也?!卑?訓“徹”為取,最符合此句本意。

01與:為,救助也。

林希逸曰:“天雖無私親,而此等有德之人,天必佑之,故曰‘常與善人’。”

吳澄曰:“與,猶為也。圣人無心待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