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習報告_第1頁
野外實習報告_第2頁
野外實習報告_第3頁
野外實習報告_第4頁
野外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野外實習報告野外實習報告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前言:20xx年4月19日早上,我們一個班的同學準備前往沅江進行為生物專業(yè)的野外實習,此次實習這是我們第一次外出實習,也是我們生物科學專業(yè)的一次很重要的專題實習。此次實習一共9天時間,途徑沅江、澄江、玉溪、昆明、斗南花卉基地等;主要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標本采集制作。實習的簡要概況:1.1實習時間:20xx年4月19日20xx年4月28日地點:元江縣臧健花卉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元江縣林業(yè)局牛油果山種苗站、元江縣野生花卉基地、澄江動物群國家地質公園、高香茶園、龍馬山、臨照山、昆明世博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斗南花卉基地等。參加人:,全班72人,有一人因腳受傷未參加,共分為八個小組,每組9人,由三個老師帶領。任務:常見的植物分類,外出辨別野外植物,采集和壓制標本,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標本的采集:動植物標本的辨認:通過第一學期所學的《植物學》和第二學期的《動物學》內容以及平時積累的專業(yè)知識,為這次野外實習特別準備的知識和有關的資料,通過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比較分析,辨認出其所屬的科。在實習過程中,老師幾乎每天都帶我們外出認識動植物,老師除了介紹它們的特征外,還教我們如何去辨認各科的特征。標本的采集和制作:在這次野外實習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并不是所有的動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標本的,所以在采集標本時,一定要選擇其特征明顯的部位或具有代表意義的生長期的動植物,以便于將來的標本鑒定。采集完好的標本只是制作標本的開始,在制作標本時,要注意的問題更多,一定要講究技巧,對于不同的動植物有不同的做法,在壓制植物標本時還要經常換紙。因此,要制作一個成功的標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需要我們去努力學習和實踐。動植物的分類:在這次野外實習中我們一共辨認了動植物各幾十個科的,所達的的種類超過幾百種,這些動植物都需要我們能夠加以辨認和牢記,想要記住并辨認出這么多的動植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需要我們的努力學習和足夠的實踐。實習行程及內容:本次野外實習一共經歷了九天時間,可歸納為十個站點,走過了玉溪市元江縣和澄江縣,玉溪龍馬山和靈昭山,昆明植物研究所,世博園和動物園,斗南等十余個地方,主要進行的是動植物的調查、認識和標本的采集和制作。3.14月19日元江上午08:00自玉溪出發(fā)12:00到達元江,安頓好后,進入實習第一站:元江臧健花卉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第二站:元江牛油果種苗站(玉溪熱區(qū)種苗基地)進行植物的觀察和辨認。3.24月20日元江回玉溪早上出發(fā),到達第三站:元江野生花卉基地第四站:云南鳳臨高香茶業(yè)有限公司然后回到玉溪。3.34月21日澄江古生物化石群早上到達第五站:澄江古生物化石管,進行基本情況了解。中午到澄江動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古生物標本的觀和辨認,山上采集古生物標本,然后回玉溪。3.44月22日4月23日龍馬山和靈昭山前兩天進行了標本的采集和壓制,主要是在龍馬山和靈昭山采集一些容易采集且能制作標本的動植物,4月23日進行標本的歸類和整理。3.54月24日玉溪到昆明月24日早上從玉溪出發(fā),到達昆明,到達野外實習第七站:昆明世博園進行了一天的世博園一日游,只要是進行世博園中動植物的觀察和辨認。3.64月25日4月27日昆明植物研究所在4月25日,到達第八站: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這三天主要進行的是昆明植物研究所里的植物進行調查和分類記錄,寫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名錄。3.74月28日昆明回玉溪4月28日早上,到達第九站:昆明動物園進行動物的觀察和辨認,分類記錄,以便于寫昆明動物園動物名錄。中午,到達第十站: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進行市場調查和了解。3.84月29日完成標本制作和實習后的后續(xù)工作。4總結:為期九天的生物學專業(yè)野外實習,在28號下午回到學校后,29號制作完標本,在標本制作完成后,此次野外實習宣告結束了。此次的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開拓了眼界,更讓我們對野外的動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這次的野外實習,我對生物專業(yè)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專業(yè)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雖然這次因為天氣并不是很好的關系,我們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響,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打著雨傘冒雨前行,頭頂著烈日,穿梭在叢林中,沒有絲毫的退宿。此次的野外實習收獲很大,我學會了如何通過動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認它們的種類,是屬于哪個科哪個屬。如辨認植物時,先觀察是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看葉子是對生還是互生、看果實的類型…在采集標本時,不同種類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對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莖、葉都要齊全,而對于木本植物,則需要花、果還要完整的葉子生長,能夠讓我們辨認出其葉子生長類型,而且在采集標本時,我們不呢不過選取那些比較嫩的植物,因為如果植物太嫩,在壓制標本時不好壓,很容易變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夠明顯,因此,選取植物標本,一定要選取其特征明顯的部位,這樣既方便我們辨認標本,而且在壓制過程中不易變形,容易壓成標本,而那些果實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標本夾內,等制作標本時在放回原位。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壓制標本而言,蕨類植物是相對比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對難一些,因為它的葉子容易脫落,容易發(fā)霉……通過此次野外實習,無論是在《動物學》方面還是在《植物學》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說,都有著通過這次實習,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我為自己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云南人而感到驕傲!因為云南的動植物物種實在是太豐富了,或許這對于學其他學科的人沒有多大意義,但對于一個生物專業(yè)的人來說,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大省,還有這么好的機會出去親身經歷大自然的神奇,實在是太幸運了!這次實習大家收獲都很大,采集到了很多動植物標本,其中有一些是前幾屆同學都從未采集到過的。大家都很有成就感。最主要的是我們充分鍛煉到了野外實踐的能力。巨大的收獲,是一種很大的提高。啊,這真是一次難得的野外實習??!參考文獻[1]龍祖勝科學大觀園[J]20xx(03)[2]孫儒泳.動物生態(tài)學原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99-104.[3]陳介等編著.《云南的植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0[4]動物學雜志[J].生物學通報,20xx,(09)吳國芳等植物學[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侯慧君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新探索?北京教育(高教版),20xx,(Z1).[7]封凱?野外活動應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體育函授通訊,1997,(04)[8]鄭光美劉凌云?普通動物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04)[9]鄭光美劉凌云?普通動物學實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05)[10]陳介等編著云南的植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0擴展閱讀:野外實習報告(地理科學專業(yè))XXXX學院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系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書實習項目:九寨溝黃龍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專業(yè):地理科學年級班級:XX級XX班學號:XXX姓名:XXX實習地點:九寨溝、黃龍實習時間:20xx年7月5日8日本次野外實習是在“九寨溝黃龍風景區(qū)”進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實習,是一次全面綜合的野外實習,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一)實習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課程全部教學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的目的是獲得各自然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深化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以后進行教學工作、開展課外活動、適當進行職業(yè)教育準備,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教育。本次實習著重進行區(qū)域地理綜合研究學習,結合所學的相關地理知識,通過對九寨溝黃龍區(qū)域的地理研究,整體觀察、感知和分析該區(qū)域人文地理要素、現象及綜合景觀,探討區(qū)域人文景觀形成機制和人地關系,從而在掌握綜合分析研究區(qū)域地理問題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觀察分析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對地理各學科相關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擴大了地理視野,提高了地理思維能力,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地理學發(fā)展的相關領域。(二)區(qū)域簡介本次實習著重通過對兩個地區(qū)進行區(qū)域地理分析,一是九寨溝,二是黃龍?,F對其簡介如下:一是九寨溝。九寨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103°46,~104°50,E,32°55,~33°20,N)。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50公里,總面積約720平方公里,其中52%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境內山脈、溝谷縱橫交錯,雪峰聳峙,溪澗四布。屬高山深谷碳酸堰塞湖地段;主景區(qū)長50余公里,由呈“丫”字形的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主溝組成,無數的湖泊、草海、瀑布、溪澗散落其間。古時九寨溝一帶被稱為“翠海”。據《松潘縣志翠?!酚涊d:“羊峒番部內,海狹長數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嵐?!爆F在九寨溝的得名,來自于景區(qū)內九個藏族寨子,由于有九個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為“九寨溝”。二是黃龍。黃龍風景區(qū)被譽為人間瑤池的黃龍風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內,岷山主峰雪寶頂腳下,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黃龍主要景點有:雪寶頂、轉花玉池、五彩池、龍王廟、石塔鎮(zhèn)海、黃龍寺、黃龍洞、映月彩池、中寺、玉翠彩池、接仙橋、琪樹流芳池、靈官殿、杜鵑映彩池、龍背流金瀑、明鏡倒映池、爭艷彩池、迎仙橋、盆景池、金沙鋪地、洗身洞、金瀑瀉銀、財神廟遺址、飛瀑流輝、迎賓彩池等。景區(qū)以其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而蜚聲中外,被譽為“人間瑤池”。(三)實習內容1?實習準備階段①?制定野外實習計劃(包括實習目的、組織、時間安排等內容);02?仔細閱讀九寨溝、黃龍景區(qū)綜合實習講義,了解實習要求與目的,以及九寨溝-黃龍風景區(qū)的自然人文概況③?實習動員,了解實習地區(qū)自然地理基本情況④?實習用品準備(衣物、財務、及取樣本的工具等);2.野外考察階段第一天,到達九寨溝實習地區(qū)。第二天游覽九寨溝。主要景點有日則溝的原始森林、天鵝湖。鈣華臺、箭竹海、熊貓海、熊貓海瀑布、五花海、珍珠灘、珍珠海瀑布、鏡海、;則扎洼溝的五彩池、上季節(jié)海、下季節(jié)海、鏡海、諾日朗瀑布、;樹正溝的犀牛海、樹正瀑布、樹正寨、樹正群海、臥龍海、火花海、蘆葦海、盆景灘。在觀看九寨溝美景的同時,以地理專業(yè)的眼光觀察九寨溝地質地貌,氣候環(huán)境、植被土壤類型及分布、土地資源及利用狀況、自然災害、水文特征、人類活動狀況、歷史與經濟、資源、民俗風情等,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包括筆記、樣本、照片等。第三天游覽黃龍主要景點有:雪寶頂、轉花玉池、五彩池、石塔鎮(zhèn)海、黃龍寺、映月彩池、玉翠彩池、接仙橋、琪樹流芳池、杜鵑映彩池、龍背流金瀑、明鏡倒映池、爭艷彩池、迎仙橋、盆景池、金沙鋪地、金瀑瀉銀、財神廟遺址、飛瀑流輝、迎賓彩池等考察內容與九寨溝相似,另外一點在于探討二者自然環(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的不同。不僅看其現象,更要追究其本質。不僅要從藝術角度欣賞,也要從地理角度解讀各種現象。3.室內總結階段歸還實習儀器設備,編寫野外實習成果總結報告,力求能將所見所聞應用于地理,又能夠用于后的地理教學。(四)實習結果1、了解了九寨溝、黃龍的自然地理特征:O1地理位置:九寨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103°46,~104°50,E,32°55,~33°20,N)。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50公里,總面積約720平方公里。九寨溝坐南朝北,主溝南北向,縱深約50km。其下游為樹正溝,逆溝而上約14km處,分叉為日則溝和則查洼溝,因此平面上呈“人”形分布。02地質背景:從大地形背景看,九寨溝處于青藏高原東南斜面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地帶,即我國第一大地形臺階的坎前轉折部位。從大地構造背景看,九寨溝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紀古冰川時期,現保存著大量第四紀古冰川遺跡。九寨溝處于幾個大地構造單元的結合部位,其北側緊鄰秦嶺東西向構造帶,東南側緊靠北東向龍門山褶皺帶,西南面又有康滇歹字型構造砥柱,因此在這里地質構造背景復雜,地殼升降幅度差異較大,以地震為主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強烈。區(qū)域構造方向以北西一南東為主(受北東一南西向擠壓力較強),表現在地面主要受北西一南東向和近南北方向壓扭性斷裂的分割,以及表現出一系列的復式褶皺構造。九寨溝就位處白馬弧的西翼,由南向北依次橫切則查復背斜,長海復向斜,日地復背斜。荷葉斷裂以南主要為古生界碳酸鹽巖類以北為三迭系中統(tǒng)扎手山組??偟目?,組成地面的巖層是以厚層質純灰?guī)r為主(連續(xù)厚度達17562940m)。這樣的地質環(huán)境,奠定了現在九寨溝地貌的骨架和形成的物質基礎。從自然地理環(huán)境看,九寨溝處于我國北亞熱帶秦巴濕潤區(qū)和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濕潤區(qū)的過渡地帶。因其東南側有龍門山的阻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難以直達,故降水偏少(年降水量761.8mm);同時,其北又有秦嶺屏護,冬季蒙古高壓寒流影響也被大大削弱??偟臍夂蛱攸c是冷涼干燥的季風氣候類型。對九寨溝講,它又處于海撥20xxm(溝口羊蟈)到4700m(分水嶺胡爾納,海拔4764m)之間的地勢部位上,呈現明顯的山地垂直地帶性氣候,因此不同高程表現出地貌作用營力的差異,高處山地懸崖絕壁、基巖裸露,既有現代冰雪作用,也有古冰雪地貌遺跡;而坡面則多重力地貌作用現象;最低地谷則是各類營力的堆積聚集和流水與哈斯特集中作用的地方。尤其是這樣的海拔較高、溫差大、降水不豐的高寒山區(qū),其所形成的現代喀斯特作用的鈣華沉積,形成的各種造型地貌所構成有名的自然風景地貌主體,就其沉積規(guī)模之巨大、建造類型的復雜、結構組成成分的多樣,景觀類型及集中程度等方面,即使在世界喀斯特地貌中亦是獨樹一幟的高寒喀斯特景觀。03地貌特征:以鈣華沉積地貌中的湖泊海子、堤埂條壩、瀑布跌水構成風景地貌的主體04氣候環(huán)境:九寨溝地處我國北亞熱帶秦巴濕潤區(qū)與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濕潤區(qū)的過渡地帶。其東南受龍門山的阻擋,使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多在龍門山東坡停留,而九寨溝處龍門山西坡,故降雨偏少。另一方面,九寨溝北部有高大的秦嶺山脈屏護,大大削弱了冬季從蒙古高原來的冷高壓寒流對本區(qū)域的影響。這樣就使九寨溝在氣候上表現出冷涼干燥的季風氣候特征,氣候垂直差異大。05水文特征:九寨溝處長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為白水江的一條大支溝,于羊硐處匯入白水江,其流域面積651.35km2。九寨溝流域內主要溝道內分布著大量的、呈串珠狀排列的高山湖泊(海子)海子的總面積約2.85km2。其中以則查哇溝上游的長海為最。九寨溝河水補給來自大氣降水和地下水。水底鈣華作用強烈,污染少,水呈現清澈和五彩斑斕狀。06土壤特征:山地褐色土、黃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暗棕壤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及流石灘07植被特征:九寨溝區(qū)內植被覆蓋率達73%以上,主要為溫帶、寒溫帶植物群落,也有極少數亞熱帶植物生長。由于景區(qū)地勢陡峻,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導致該區(qū)植被類型以及組成植被的種類成份均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有針葉林、闊葉林、灌叢草甸等植被。08地質災害:泥石流滑坡崩塌2、九寨溝黃龍的人文地理地理特征:九寨溝因人類活動形成了溝內荷葉、盤亞、亞拉、尖盤、黑果、樹正、則查洼、熱西、郭都9個藏族村寨。在旅游開發(fā)中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注重環(huán)境管理和生態(tài)保護。運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形成了以游覽觀光、娛樂購物、餐飲住宿等特色服務。九寨溝正以自身的優(yōu)勢走向繁榮。游覽黃龍:黃龍風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內,岷山主峰雪寶頂腳下,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它是一條長約7公里,寬約300米的鈣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