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學案13.3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頁
一輪復習學案13.3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頁
一輪復習學案13.3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頁
一輪復習學案13.3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頁
一輪復習學案13.3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三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思想、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近代百年中,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先進分子為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獨立、富強之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大力發(fā)展科技、教育、文藝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主要包括以下知識線索:線索1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1)學造器物。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魏源等先進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并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2)仿行制度,追求共和。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倡導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義”。(3)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線索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理知識體系背史論術語(1)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2)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并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3)維新派提出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等主張,反映出中國人對西方認識進一步加深,由學習技術層面過渡到制度和經濟層面。(4)維新變法思想否定君主專制,強調變法圖存,促進人民覺醒,形成中國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5)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封建倫理道德和實行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自主學習——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新思想萌發(fā)——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思想1.背景(1)清朝國勢漸衰,社會矛盾尖銳。(2)讀書人埋首經書,遠離社會現實。(3)讀書人與統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能自拔。(4)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深。2.代表人物(1)林則徐①地位: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著作:《四洲志》《華事夷言》。(2)魏源①著作:《海國圖志》。②思想:“______________”,成為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口號。3.影響(1)積極影響: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績在于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開始關注世界形勢,探索救國之路。(2)為洋務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二、“中體西用”——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思想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形勢代表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為代表主張(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主張采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2)“師夷長技以自強”實踐(1)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籌劃建設近代海軍,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2)清末“新政”初期也以“中體西用”為主旨影響(1)沖擊了“夷夏之辨/華夷之辨”的保守觀念,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2)未消除“中學”與“西體”的矛盾,在維新變法期間,成為反對維新思想的武器(與維新思想相抵觸)(3)維新運動之后,“中體西用”論仍流行[歸納總結]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一個層面:學習西方技術。兩個派別:抵抗派、洋務派。兩個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三點影響:沖擊了傳統觀念;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邁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教材補缺]體用之爭“體用之爭”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辯,它出現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爭論的實質是維護清朝統治秩序的手段之爭,二者之間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秩序。但是,洋務派的主張和實踐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到了清末,擴展到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爭論,維新派認為“體”應為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體用之爭有了更新的內涵。三、維新思想1.背景(1)洋務運動的開展,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2)在學習西方的問題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3)19世紀90年代,民族危機日益加深。2.目的:挽救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3.理論武器:進化論、西方社會政治學說。4.核心主張: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綱常倫理,主張變法,建立________制,發(fā)展工商業(yè),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5.主要人物及主張(1)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初步形成維新變法綱領。出版《____________》,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在維新變法期間,全力策劃新政。(2)梁啟超:發(fā)表《變法通議》等,宣傳民權;指出變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是中國的出路。(3)譚嗣同:是維新派中的激進派,對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進行了大膽的批判,號召人們同封建束縛徹底決裂。(4)嚴復:1898年,翻譯出版《天演論》,提倡________思想,成為人們要求變法圖強的理論武器。6.影響(1)直接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2)通過變法以挽救民族危機,充滿著愛國主義激情。(3)要求建立________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具有進步意義。(4)傳播了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觀念,批判封建君權,具有啟蒙意義。[易錯辨析]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異同(1)相同點: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富國強兵;都注重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2)不同點: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護封建政治制度;維新派則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鼓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四、民主共和思想興起1.背景(1)改良道路在中國受挫。(2)《________》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劇。(3)一些知識分子認識到推翻清朝統治的必要性。(4)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興起。2.表現(1)1894年,興中會誓詞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張。(2)1903年,章太炎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批判?;柿椫鲝?,鄒容在《革命軍》中宣傳反清革命思想。(3)1905年,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將“建立民國”確立為奮斗目標。(4)1905~1907年,圍繞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________政體展開論戰(zhàn),為民主革命做了輿論準備,使許多知識分子投身于革命事業(yè)。(5)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實現。[特別提示]立憲派在不同歷史階段名稱各不相同:戊戌變法時為維新派,戊戌政變后為?;逝桑斩響?zhàn)爭后為立憲派,無論如何變化,不變的是堅持改良主義道路。五、孫中山首倡三民主義1.背景(1)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加深,民族危機嚴重。(2)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高漲。(3)1905年,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________成立。2.提出(1)1905年,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綱領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________,平均地權”綱領。(2)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闡發(fā)為“________________”,統稱為“三民主義”。3.內容(1)民族主義: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爭取實現民族的獨立自主。(2)民權主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________,它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3)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是孫中山用以解決________的綱領。[易錯辨析]“平均地權”≠“平分土地”平均地權是孫中山用以解決土地問題的綱領,其用意是打擊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價,漲價歸公,由國民共享。平均地權的實質是實行資產階級土地國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滿足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要求。4.評價(1)進步性①它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要求。②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愿望,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③在辛亥革命時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鼓舞仁人志士進行革命斗爭的理論旗幟。④對結束____________、促成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起了巨大的作用。(2)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5.實踐(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2)《臨時約法》:1912年,孫中山領導制定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捍衛(wèi)共和:孫中山先后領導發(fā)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但都以失敗告終。六、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背景:孫中山捍衛(wèi)民主共和的斗爭多次失敗;認識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眾之中;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2.提出: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3.含義(1)民族主義:突出________的內容;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民族壓迫。(2)民權主義: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3)民生主義:提出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承認“耕者有其田”,并謀求改善工人和農民的生活。4.意義:是第一次________的政治基礎和大革命時期的旗幟,是孫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邁出的嶄新一步。[圖示明史]孫中山三民主義七、新文化運動1.背景(1)政治:反動的政治勢力妄圖復辟帝制。(2)思想:袁世凱掀起________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文化:新式學堂建立和留學風氣盛行。(4)階級基礎:接受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隊伍日益壯大。2.興起(1)序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________》。(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蔡元培、魯迅等。(3)前期指導思想: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4)運動中心:北京大學。(5)學術方針: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實質是讓新文化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3.內容(1)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①陳獨秀:科學與民主是當今人類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從歷史進化的觀點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②李大釗:妄想復辟的人都是國家公敵;批判尊孔復古思潮就是反對復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①陳獨秀指出,“三綱五常”完全違反了自由、平等、獨立的原則。②魯迅在《________》中指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①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②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主張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4.影響(評價)(1)積極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性質),動搖了專制思想的統治基礎(最大功績)。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促進了民眾的覺醒。③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④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⑤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2)局限性①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②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易錯辨析]新文化運動沒有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古代文學藝術大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學來說,指出其價值觀念不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同時,也沒有全盤否定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只是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顯得激進、迫切了一些。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1)十月革命前①________是中國較早介紹馬克思的人。②革命黨人朱執(zhí)信發(fā)表《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學說。(2)十月革命后①李大釗發(fā)表《____________》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號召中國人民向十月革命學習。②李大釗發(fā)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背景①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②五四運動時期,各種“主義”蜂擁而入。③工讀互助團等社會實踐的失敗,使很多青年開始接受科學社會主義,謀求對社會的根本改造。(2)傳播方式①三次論戰(zhàn):____________的論戰(zhàn);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與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論戰(zhàn);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的論戰(zhàn)。通過論戰(zhàn),堅定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信念,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進一步擴大。②組織學會:1920年,________在北京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他們通過翻譯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舉行演講宣傳馬克思主義。3.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理論指南(1)趨勢:馬克思主義由學術思想向________指導思想轉變。(2)表現①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人類客觀地觀察社會發(fā)展歷史的工具。②陳獨秀關注馬克思主義如何指導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等問題。(3)影響①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進一步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并推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②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③中國革命有了新的理論指南。[圖示明史]近代“西學東漸”的歷程互動課堂——核心突破·闡釋概念·提升素養(yǎng)eq\x(考點一)“師夷長技”思想(一)歷史概念——“華夷之辨”“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區(qū)辨華夏與蠻夷。古代華夏族群居于中原,為文明中心,因此逐漸產生了以華夏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區(qū)分人群以禮儀,而不以種族,合于華夏禮俗者并與諸夏親昵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中國歷史上“華夷之辨”的衡量標準大致經歷了三個演變階段:血緣衡量標準階段,地緣衡量標準階段,衣飾、禮儀等文化衡量標準階段。華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儀禮》《周禮》《禮記》《尚書》,以文化禮義作標準。(二)讀圖明史——“經世致用”思想[解讀]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使中國士大夫開始認識到“夷狄”也有可取之處,要以夷之“長技”來彌補傳統文化的不足。[系統認知]“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與“師夷長技以自強”思想的異同(1)相同:都代表地主階級利益;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都主張學習西方科技。(2)不同①具體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為了鎮(zhèn)壓人民革命。②主張的實踐程度不同:前者幾乎沒有具體實踐,后者則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實踐活動。(三)史料探史——近代中國對西方認識的變化史料“師夷長技以制夷”很重要,因為本來認為中國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天下,那時候中國沒有世界的概念,中國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心,周邊都是自己的屬國。但是魏源能夠看出中國已經不行了,要“師夷”,這個口號的提出就代表著一種叛逆性?!幾浴稄团d之路》[探究]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思想界出現變化的原因,并論證“要‘師夷’,這個口號的提出就代表著一種叛逆性”這一觀點。[解讀]聯系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從國內、國際兩方面對比分析。試答:[系統認知]近代中國對西方認識的變化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一方面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迫使一批先進的中國人為救亡圖存不斷努力抗爭;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沖擊了中國落后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觀念,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遷和近代化。(1)從被動到主動鴉片戰(zhàn)爭后,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再到“民主”與“科學”,對西方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2)從“天朝上國”到平等交往在古代中國的傳統觀念中,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周圍各國為“夷”,和外國有關的事務為“夷務”。而從19世紀60年代起,“天朝”與“夷”的對稱逐漸變?yōu)椤爸袊迸c“西洋各國”“泰西各國”的對稱,“夷務”逐漸演變?yōu)椤把髣铡?。這反映出統治者逐漸形成國家平等(近代國家)的世界意識和平等交往的理念。(四)史料探史——對“中體西用”的評價史料“中體西用”后來就被指為包庇封建,其實,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探究]概括史料是如何評價“中體西用”的,指出這一評價遵循的原則是什么。[解讀]要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辯證認識“中體西用”思想。試答:[系統認知]多角度評價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主張(1)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yè)、國防和軍隊、教育和外交現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3)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具體表現。(4)“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欣賞又排斥的矛盾心態(tài),但它畢竟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eq\x(考點二)維新變法思想(一)史料探史——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史料一他宣稱古文經都是偽經,今文經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這種說法過于武斷,缺乏歷史根據。他竟把孔子美化為“民主圣人”,十分荒唐。……由這兩部書所引起的今古文經之爭幾乎淹沒了變法的主題,干擾和阻礙了變法運動。——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史料二邑聚千數百童生,擢十數人為生員;省聚萬數千生員,而拔百數十人為舉人;天下聚數千舉人,而拔百數人為進士;復于百數進士,而拔數十人入翰林,此其選之精也。然內政外交,治兵理財,無一能舉者,則以科舉之試以詩文楷法取士,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故也?!幾粤簡⒊豆嚿蠒堊兺婆e折》[探究](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康有為宣傳變法思想的特點,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2)根據史料二,概括梁啟超對科舉選才的基本看法,并分析梁啟超上述議論的目的。[解讀]兩則史料的結尾句均為其核心,抓住這兩句核心語句分析是關鍵。試答:[系統認知]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方資產階級學說。②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活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實現。③救亡圖存:體現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嚴重的現實,蘊含了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軟弱性、妥協性的特點。(2)成因①主觀原因:康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知識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聯系,其思想認識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結合”。②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薄弱,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不敢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在中國影響有限。(二)歸納總結——資產階級維新派向西方學習1.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系(1)聯系:康梁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都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都是愛國和進步的。(2)區(qū)別: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和付諸行動,而康梁維新思想不僅提供了具體的改革方案,使變法思想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且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發(fā)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2.對康梁維新思想的評價(1)進步性①變法圖存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深刻地觸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問題,反映了正在發(fā)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封建主義思想,也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2)局限性:反對封建制度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思想中找根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理論,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這就必然導致維新變法運動走向失敗。eq\x(考點三)新文化運動(一)歷史概念——“民主與科學”“問題與主義之爭”1.民主與科學民主指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包括人權平等、個性解放、獨立人格、共和政體等。科學指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反對封建迷信愚昧盲從和偶像崇拜等。2.問題與主義之爭問題與主義之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第一次論戰(zhàn),是社會革命論與社會改良主義的論戰(zhàn),它標志著新文化運動內部馬克思主義者與改良主義者分裂的開始。在這次斗爭以后,馬克思主義者繼續(xù)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思想進行論戰(zhàn),逐步開拓自己前進的道路。(二)讀圖明史——打倒“孔家店”[解讀]漫畫中的女人孤獨地靠著刻有“三從四德”的石柱,上方的文字是“靠不住的”。同時漫畫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指的是民主與科學兩面旗幟。該漫畫深刻地揭示了在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沖擊下,“三從四德”的石柱正搖搖欲墜,這反映了封建正統思想已經被動搖。(三)史料探史——新文化運動對待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史料陳獨秀認為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從來沒有民主與科學,所以應當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潔、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幾栽鴺飞健段逅臅r期陳獨秀思想研究》[探究]依據史料,指出陳獨秀有關儒家學說的觀點。試答:[系統認知]儒家思想在維新變法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不同命運維新變法運動新文化運動命運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全面否定以儒家封建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原因封建頑固勢力比較強大,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具有兩面性;與康有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經歷有關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與陳獨秀等人的思想和經歷有關目的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掃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礙不足之處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化的傾向實質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和發(fā)展資本主義(四)歸納總結——從鴉片戰(zhàn)爭至19世紀末向西方學習的特點從學習內容看由學習科技、器物層面到學習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制度層面從學習主體看從地主階級到資產階級從學習背景看伴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經濟結構的變化而不斷深入從學習目的看為救亡圖存、民族崛起而學習eq\x(考點四)三民主義(一)歷史概念——五權憲法五權憲法是孫中山提倡的實行“五權制度”的憲法原則。五權制度即“五權分立”的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將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jiān)察這五種治權分別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個機關獨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專權;而同時將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四種“政權”由人民掌握,實行所謂“權能劃分”。(二)史料探史——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史料1924年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①宣言中,孫中山表示:“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yè),或有獨占性質,或規(guī)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②,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jié)制資本之要旨也③?!边@里節(jié)制的“資本”既指私人資本,也指外來資本,最重要的目的是發(fā)展國家資本。孫中山節(jié)制資本,仍然是為了保障多數人的權益,發(fā)展國家資本,讓全國人民得益④?!幾择T潔《“科學社會主義”概念在中國近代的發(fā)展脈絡》[探究]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及其提出的原因。[解讀](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反映了此時的三民主義已經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這是解答問題的時間限制②反映了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受蘇俄新經濟政策影響③體現了孫中山節(jié)制資本的思想④說明了節(jié)制資本的目的(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既是中外古今思想融合的產物,也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歷史環(huán)境相聯系。結合①②③所獲取的信息并聯系時代背景分析。試答:[系統認知]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不同點內容民族主義反對滿族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增加了反帝、主張民族平等的內容民權主義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為目標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fā)展為建立各革命階級的聯合政府民生主義只提出“平均地權”增加了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等影響是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對辛亥革命起到推動作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指導國民革命的理論體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fā)展相同點目的挽救民族危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內容民族主義都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都規(guī)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民生主義都主張“平均地權”作用都成功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三)歸納總結——多角度認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從時代背景看三民主義產生于《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趨于匯流從綱領核心看三民主義所要解決的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統治從民生意識看三民主義借鑒歐美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喚社會公平從民主政治看三民主義倡導民權,指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確立三權分立式的責任內閣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從時代發(fā)展看三民主義與時俱進,由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進程隨堂訓練——感悟經典·對話專家·發(fā)掘高考1.[2020·山東卷]1873年,華蘅芳等人翻譯的《地學淺釋》把英國學者賴爾的地質學理論介紹到中國。賴爾認為,地質的進化過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災變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是因為它()A.對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闡釋B.傳播了西方先進科學知識C.與中國社會變革產生了共鳴D.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2.[2020·全國卷Ⅰ,28]1876年,英國傳教士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格致匯編》設有“互相問答”欄目,其中大多問題是從讀者的興趣、關注點出發(fā)的。各類問題所占比例如表所示。表《格致匯編》“互相問答”欄目各類問題所占比例應用科學、各種技術自然常識基礎科學奇異和其他問題42.5%22.8%17.5%17.2%據此可知,當時()A.中體西用思想的傳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匯促進維新思想深入發(fā)展C.西學傳播適應了興辦實業(yè)的需求D.崇尚科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潮3.[2020·江蘇卷,8]光緒帝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的脈案非常詳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又據《清宮檔案揭秘》記載,1980年通過化驗光緒的頸椎和頭發(fā),發(fā)現無中毒現象?,F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有砷中毒現象。據此可以得出()A.原始檔案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事實B.歷史研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綜合多種歷史記錄即可確認客觀事實4.[2020·山東卷,7]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如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兄弟……這回談話的題目是“勤勞與知識”?!魑粍趧拥木?,我們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5.[2020·江蘇卷,9]右圖為《勞動音》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6.[2019·全國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fā)生轉變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改變7.[2019·全國卷Ⅲ]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标惇毿阋庠?)A.主張國家至上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D.傳播馬克思主義8.[2019·海南卷]1863年,有官員上奏清廷:“聞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兩國,學習制造船炮、鉛藥及一切軍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學習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據此可知,該官員()A.主張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B.認為西方長技值得學習C.敦促清政府學習日本政體D.意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9.[2019·天津卷]據革命老人吳玉章回憶,1903年他在日本曾讀過宣傳社會主義的書籍,“感到這種學說很新鮮,不過那時候一面在學校緊張地學習,一面著重從事革命的實際活動,對這種學說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放過去了”。這反映了()A.社會主義理論尚未成熟B.社會主義制度已成為青年追求目標C.中國革命理論已經形成D.先進理論付諸實踐要適應時代要求10.[2019·江蘇卷]清末,江蘇某師范學校的校歌唱道:“經義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遺風,體用貴兼通。舊學沉淪,新知潮涌,兩端執(zhí)乎中?!备柙~體現的理念是()A.全面復興舊學B.排斥西方新學C.新學消解舊學D.崇尚中體西用11.[2018·全國卷Ⅲ]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煞費苦心”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糾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提供理論依據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12.[2018·全國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評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yè)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D.批判傳統禮教成為共識13.[2018·全國卷Ⅱ]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zhàn)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逼湟庠?)A.走蘇俄革命的道路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D.改變反封建的斗爭目標專題十三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思想、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自主學習一、2.(2)師夷長技以制夷三、4.君主立憲5.(1)孔子改制考(4)進化論6.(3)君主立憲四、1.(2)辛丑條約2.(4)民主共和五、1.(3)同盟會2.(1)創(chuàng)立民國(2)民族、民權、民生3.(2)共和國(3)土地問題4.(1)封建君主專制六、3.(1)反帝4.國共合作七、1.(2)尊孔復古2.(1)青年雜志(3)民主與科學思想3.(2)狂人日記八、1.(1)梁啟超(2)庶民的勝利2.(2)問題與主義李大釗3.(1)社會改造互動課堂考點一(三)答案: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出現;“西學東漸”使中國思想界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晚清時期“經世致用”思想進一步發(fā)展。論證:中國封建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魏源等人認識到西方在軍事技術上的先進,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這無疑是對傳統觀念的極大沖擊,體現出一種叛逆性。(四)答案:評價:當時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異常強大,“中體西用”為西學的傳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原則:歷史評價應把評價對象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键c二(一)答案:(1)特點:康有為利用孔子宣傳變法思想。問題:康有為的變法理論過于武斷,反而使變法陷于被動,阻礙了變法。(2)看法:科舉制層層精選人才;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所選人才缺乏實際治國能力。目的:改革科舉制,培養(yǎng)實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機??键c三(三)答案:反對儒家傳統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學代替?zhèn)鹘y道德??键c四(二)答案:經濟思想:發(fā)展實業(yè),節(jié)制資本。原因:中國工業(yè)落后的現實,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孫中山在歐美的經歷及與時俱進的精神。隨堂訓練1.解析:賴爾關于地質變化規(guī)律的理論之所以在中國受到歡迎,是因為該理論與中國社會變化的實際相適應。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面臨嚴重危機,面對這種局面,洋務派提出了“中體西用”的治國思想。很多有志之士認為面臨變局,中國應當慢慢地進行變革,故C項說法正確。賴爾確實對地質的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闡釋,但這不是其理論在中國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受歡迎的原因在于賴爾的理論適應了中國變局的需要,故A項錯誤;傳播西方知識也不是其理論受歡迎的原因,故B項錯誤;“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也不是其理論受到歡迎的原因,D項排除。答案:C2.解析:1876年正處于洋務運動開展與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時期,這一時期近代企業(yè)在中國興辦,近代科技在中國有較大的需求。《格致匯編》開設的“互相問答”欄目反映了西方科技在中國受到較大關注,這說明西學傳播適應了當時興辦實業(yè)的需要,故C項正確。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有關科技知識的問題占大多數,這說明西方科技在中國得到傳播,故A項錯誤;維新思想深入發(fā)展是在19世紀末,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當時中國對科技的需求,但不能體現崇尚科學成為主流思潮,故D項錯誤。答案:C3.解析:根據光緒生前的脈案、《清宮檔案揭秘》的記載以及高科技手段的檢測可知,在歷史研究中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而不應該偏執(zhí)一言,故選B項。原始檔案不一定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事實,排除A項;通過文獻記錄能夠探尋歷史真相,但并不能保證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排除C項;綜合多種歷史記錄有可能更接近客觀事實,但“確認”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答案:B4.解析:結合五四運動的史實以及對演講內容的分析可知,演講者希望勞動者有知識、不做別人的工具,這表明演講者是要讓勞動者有所覺醒,以此來推動社會的進步,故C項正確。答案:C5.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錘子、鐵鎬、齒輪代表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