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時間的腳印》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8課《時間的腳印》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8課《時間的腳印》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8課《時間的腳印》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8課《時間的腳印》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時間的腳印陶世龍1.理解本文介紹的科學知識,理清說明順序2.分析句子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3.鑒賞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性夯基礎掌握下列字音字形蹤跡()刨刮(

)腐蝕(

沙礫(

)山麓(

粗糙(

龜裂(

帷幕(

)渾濁(

)撣開()

溝壑()鐘鼎文(

)xiē形(

)海kū石爛(

)zōnglùcāoshílìwéi

jūn枯dǐngzhuó楔páohèdǎn識文本1.標題“時間的腳印”是什么意思?2.課文是按照哪種說明順序進行說明的?3.巖石在生成過程中,究竟是怎樣留下“時間的腳印”的?請結合課文回答。4.閱讀課文,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表。5.作者在說明科學道理的過程中,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語言也力求作到生動,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請結合具體語句,進行賞析。1.標題“時間的腳印”是什么意思?“時間的腳印”是指從巖石上,我們可以看到時間在這塊巖石上留下的印跡,即巖石產生時間的長短、在這塊巖石產生到現在這個過程中所發(fā)生過的事情。2.課文是按照哪種說明順序進行說明的?引出話題(巖石是可以記錄時間的)具體說明(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實際意義(讀懂巖石記錄可以為人類造福)按照事物內在聯系、逐層進行說明的邏輯順序3.巖石在生成過程中,究竟是怎樣留下“時間的腳印”的?巖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積物不斷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自身產生重壓,有一些物質填充到泥沙的孔隙里,使泥沙膠結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時,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層地疊加在一起,每一層巖石都凝固了不同時期的氣候、生物等狀況。我們根據這些不同時期的氣候、生物在巖石中的情況,就可以推測出該巖石形成的時間以及同一層巖石的氣候、生活等狀況。句子說明方法作用例如,在建筑蘭新鐵路的時候,一個山頭在幾分鐘內就被炸掉了,這相對地質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舉例子作比較具體地說明了人對巖石的破壞作用之大。另外將人對巖石的破壞速度與地質作用的速度進行比較,突出了人對巖石的破壞速度之快。特別是刮風沙的時候,就像砂輪在有力地轉動,巖石被磨損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風沙對巖石破壞作用之大。4.閱讀課文,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句子說明方法作用根據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用數字準確地說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巖石需要的時間,使讀者對巖石的形成速度有個大致的概念。列數字還有其他說明方法嗎?請找出來,與同學分享。5.作者在說明科學道理的過程中,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語言也力求作到生動,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請結合具體語句,進行賞析。示例:(1)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把石塊和輕小的沙礫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笨重的石塊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2)狂風來了,洪水來了,冰河爬來了……排比句,生動的描繪了“狂風”“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氣勢。“沖來了”“爬來了”也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增強了“洪水”“冰河”的動感和目的性,表現了它們勢不可擋的威力。(3)巖石在最初生成的時候,向書頁一樣平臥著。用“臥”形容巖石的生成狀態(tài),化動為靜,準確而又形象的說明了巖石的形成過程。學習目標回顧:1.理解本文介紹的科學知識,理清說明順序2.分析句子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3.鑒賞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性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1.下面對文章寫作方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開篇把時間的概念,從人們日常的感覺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關于時間的另一種境界。B.選文作者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舉出大量例子來展示“時間的腳印”,讀來卻不讓人感到紛繁雜亂。C.選文語言準確精煉,生動形象,文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語句,形象、幽默、含蓄是它們的共同特點。D.作者注重運用過渡性句子,例如:“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一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答案:D解析:只有“啟下”,沒有“承上”。2.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巖石的運動規(guī)律是:被破壞——重新生成巖石——被堆積、被搬運。B.“時間的腳印”,其實就是地球變遷留下的印記,是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C.巖石記錄時間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二是巖石保存了許多歷史痕跡。D.了解“時間的腳印”,不僅增進我們對自然的了解,還有助于我們去尋找地下的寶藏,為人類造福。答案:A解析:被破壞——被堆積、被搬運——重新生成巖石3.鑒賞說明文的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