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分子生物學需要掌握的重點DNA、RNA、蛋白質、質粒、基因、端粒、聚合酶、密碼子、突變、變性的概念或結構、性質及特點;復制、轉錄、逆轉錄、翻譯、加工修飾、靶向輸送的主要過程及特點;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產物的類型及細胞定位、癌基因活化致癌的主要機制;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主要步驟、酶學及特點;基因表及其調控的原理、主要過程或步驟,乳糖操縱子的正、負調節(jié)機制;常用的基因診斷及基因治療技術;基因克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管家基因、抑癌基因、Klenow片段、核蛋白體、限制性內切核酸酶、人類基因組計劃、原位雜交的概念;雙脫氧末端終止法DNA測序、重組DNA技術的主要步驟;結構基因、順式作用元件、啟動子、遺傳密碼、反式作用因子、氨基酰-tRNA、基因組文庫、DNA多態(tài)性、轉位因子、探針、Tm值、DNA微陣列、DNA甲基化的概念、性質;核酸分子雜交的主要類型、PCR的主要步驟及引物設計;DNA、RNA及多肽鏈的合成方向;真核細胞轉染的基本方法;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點;DNA損傷及修復的主要類型和機制;基因文庫篩選的主要方法及原理。名詞解釋質粒——是細菌細胞內攜帶的染色體外的DNA分子,是共價閉合的環(huán)狀DNA分子,能獨立進行復制。質粒只有在宿主細胞內才能夠完成自己的復制?;颉纲A存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序列及表達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貯存遺傳信息的遺傳單位。癌基因——是細胞內控制細胞生長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潛在的誘導細胞惡性轉化的特性,它的結構異?;虮磉_異常,可以引起細胞癌變。基因克隆——是指把一個生物體的遺傳信息(基因片段)轉入另一個生物體內進行無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稱DNA克隆。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細胞內的一大類可抑制細胞生長并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當這類基因在發(fā)生突變、缺失或失活時可引起細胞惡性轉化而導致腫瘤發(fā)生?;蛟\斷——是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通過檢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對人體狀態(tài)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和過程。管家基因——是在生命過程都是必需的,是在一個生物個體的幾乎所有細胞中持續(xù)表達的基因,它較少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表達方式為組成性基因表達。klenow片段——亦稱DNA聚合酶1大片段,為DNA聚合酶I經枯草桿菌蛋白酶裂解后產生的大片段,它除了保留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外,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它具有的3′→5′外切酶活性能保證DNA復制的準確性,把DNA合成過程中錯誤配對的堿基去除,再把正確的核苷酸接上去。核蛋白體——系tRNA與蛋白質結合生成的一種復合體,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場所。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能識別DNA的特異序列,并在識別位點或其附近切割雙鏈DNA的一類內切核酸酶,是基因克隆中最重要的工具酶,通常所說的限制酶是指2型酶。主要從原核細胞中提取,大多數限制性內切酶是錯位切割雙鏈DNA,產生粘性末端,部分酶則沿對稱軸切割DNA而產生平端。Tm值——DNA變性是在一個相當窄的溫度范圍內完成的,在這一范圍內,紫外吸收值達到最大值的50%時的溫度稱為DNA的解鏈溫度,又稱融解溫度(Tm),其大小與G+C含量成正比?;?雙鏈DNA變性一半所需要的溫度叫DNA的融解溫度.DNA的甲基化——是指DNA的一級結構中,有一些堿基可以通過加上一個甲基而被修飾,其作用是對自身DNA產生保護作用。原位雜交——是核酸保持在細胞或組織切片中,經適當方法處理細胞或組織后,將標記的核酸探針與細胞或組織中的核酸進行雜交的方法。DNA微陳列——系直接將大量DNA探針以顯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所組成的微陳列(基因芯片)稱為DNA微陳列。.順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與結構基因表達調控相關,能被基因調控蛋白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抱括啟動子.上游啟動子元件.增強子.加尾信號和一些反應元件。轉位因子—是指能夠在一個DNA分子內或2個DNA分子之間移動的DNA片段。基因治療--是指通過在特定靶細胞中表達該細胞本來不表達的基因,或采用特定方式關閉和抑制異常表達基因,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蛇M行多種共價修飾,包括;磷酸化,羥基化,ADP-核糖基化,形成胱氨酸及乙?;?。③翻譯過程涉及多種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歸納為:RNA-蛋白質相互作用,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及RNA-RNA相互作用。④參與翻譯終止的蛋白質因子包括:RF、PR、IF。⑤廣義的核蛋白體循環(huán)包括:翻譯起始,進位,成肽,轉位和翻譯終止。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包括:①5′端加帽(由加帽酶催化5′端加入7-甲苷烏苷酸,形成帽子結構m7GpppmNP-)。②3′端加入Poly(A)尾(A、組蛋白的成熟mRNA無需加polyA尾;B、加尾信號包括AAUAAA和富含GU的序列;C、加尾不需模板;D剪切過程需要多種蛋白質因子的輔助)。③mRNA前體的剪接(剪接加工以除去內含子序列,并將外顯子序列連接成為成熟的有功能的mRNA分子。內含子兩端的結構通常是5′-GU……AG-3′。選擇性剪接的作用機制包括;A使用不同的剪接位點,B選擇使用外顯子,C、反式剪接,D、使用不同的啟動子,E、使用不同的多腺苷酸化位點)。④RNA的編輯(發(fā)生于轉錄后水平,改編mRNA序列,C→U或A→G,增加遺傳信息容量)。基因表達是指生物基因組中結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經過轉錄、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質,進而發(fā)揮特定的生物學功能和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但并非所有基因表達過程都產生蛋白質,tRNA、rRNA編碼基因轉錄生成RNA的過程也屬于基因表達?;虮磉_受到多級水平的調控,具有階段特異性(時間特異性)和組織特異性(空間特異性)?;虮磉_分為幾個階段:基因活化、轉錄、轉錄后加工、翻譯、翻譯后加工等、產物是RNA和有功能的蛋白質。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轉錄水平,其次是翻譯水平。原核生物基因多以操縱子的形式存在,轉錄水平的調控涉及到啟動子、σ因子(能與RNA聚合酶結合)、阻遏蛋白(負調控)、正調控蛋白、倒位蛋白、RNA聚合酶抑制物、衰減子等多種因素。而翻譯水平的調控涉及到SD序列(位于AUG前)、mRNA的穩(wěn)定性(不穩(wěn)定,其5′端和3′端的發(fā)夾結構可保護其不被酶水解,mRNA的5′端與核糖體結合,可明顯提高其穩(wěn)定性)、翻譯產物及小分子RNA的調控作用。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環(huán)節(jié)較多,在DNA水平可通過染色體丟失,基因擴增、基因重排、DNA甲基化以及染色體結構改變影響基因表達,在轉錄水平則主要通過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調控轉錄因子與TATA盒的結合、RNA聚合酶與轉錄因子-DNA復合物的結合及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在轉錄后水平主要通過RNA修飾、剪接及mRNA運輸的控制來影響基因表達;影響翻譯水平的因素有影響起始翻譯的阻遏蛋白、5′AUG、5′端非編碼區(qū)的長度、mRNA的穩(wěn)定性調節(jié)及小分子RNA等。真核基因調控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基因轉錄,真核生物基因表達需要轉錄因子、啟動子、沉默子和增強子。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間接辨認和結合轉錄上游區(qū)段DNA的蛋白質,其主要特點包括三個功能結構域(DNA識別結合域、轉錄活性域、結合其它蛋白的結合域)、能識別并結合上游調控區(qū)的順式作用元件、對基因表達有正性和負性調控作用。其活性調節(jié)方式:表達式調節(jié),共價修飾,配體結合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作用方式:成環(huán)、扭曲、滑動、Oozing。DNA結構域包括:鋅指、螺旋—轉角—螺旋、亮氨酸拉鏈和螺旋—環(huán)—螺旋。轉錄激活域富含:酸性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酰胺。參與DNA復制(合成)的物質包括:①模板(解開成單鏈的DNA母鏈)。②引物(提供3’—OH未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③底物(dATP,dGTP,dCTP和dTTP)。④聚合酶(依賴DNA的DNA聚合酶(DNA—pol))。⑤其它的酶和蛋白質因子。DNA復制的基本過程包括:①DNA雙鏈解開,②RNA引物的合成,③DNA鏈的延長,④切除引物,填補缺口,連接相鄰DNA片段,⑤結構基因突變的類型包括點突變、缺失、插入和倒位四類,遺傳密碼的改變分為錯義突變、無義突變、同義突變和移碼突變。癌基因惡性激活的機制包括:①原癌基因點突變,②原癌基因獲得外源啟動子而激活,③原癌基因因甲基化程度降低而激活,④基因易位或重排使原癌基因激活。逆轉錄病毒載體是基因治療中最常用的載體。造血肝細胞是基因治療中最重要的靶細胞,禁用生殖細胞?;蜣D移技術(基因治療技術)包括生物學方法和非生物學方法:生物學方法有:逆轉錄病毒載體.腺病毒載體.腺相關病毒載體.單純皰疹病毒載體;非生物學方法有:脂質體、直接注射、受體介導基因轉移技術、DNA—磷酸鈣沉淀法、電穿孔法、顯微注射、顆粒轟擊。DNA甲基化的一個特點是它們經過細胞許多代分裂之后仍保持穩(wěn)定。在真核生物DNA中,幾乎所有甲基化均發(fā)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mCG—3一個基因所包括的序列有:編碼蛋白質肽鏈或RNA的核酸序列、保證轉錄所必需的調控序列、位于編碼區(qū)5’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啟動子具有方向性,真核生物的啟動子必須與轉錄因子結合后,才能被D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真核生物的啟動子元件是TATA蓋,TATA盒的核心序列是TATA(A/T)A(A/T),位于轉錄起始點上游—25bp處,啟動子決定轉錄方向.模板鏈及轉錄效率。上游啟動子元件包括:CAAT盒,CACA盒和GC盒。逆轉錄:是指以RNA為模板,利用宿主細胞中4種dNTP為原料,在引物的3'端以5'→3'方向合成與RNA互補的DNA鏈的過程,此過程與中心法則方向相反,故稱為逆轉錄。原癌基因產物的類型及細胞定位①生長因子及其類似物,由細胞分泌,如C-sis家族(sis編碼血小板源生長因子,表達產物與PDGF鏈結構同源)。②跨膜生長因子受體型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如erb-B,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受體;fims,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受體;定位于質膜。③細胞內信號傳導分子,定位于胞夜,包括A、低分子量G蛋白,如H-ras等基因表達產物;B、胞內蛋白激酶(包括與膜結合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胞漿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如src、abl。④核內轉錄因子:如myc、fos等,定位于細胞核內。⑤胞漿調節(jié)蛋白,如crk的產物是存在于胞漿中的調節(jié)蛋白,定位于胞漿。⑥可溶性蛋白酪氨酸激酶受體和非蛋白激酶受。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點細胞周期的運行受多種因素所調控,有2個主要調控點,亦稱為檢測點。①G1/S期檢測點:在酵母中稱起點,在哺乳細胞中稱限制點,是控制細胞進入S期檢測點(G1期檢測點),cyclinb與cdk4和CDK6結合,cycline與CDK2,CDk3結合,通過磷酸化使它們活化。cyclin-CDk復合物可使Rb蛋白磷酸化,從而釋放轉錄因子E2f,促進dna復制相關基因的表達。cdk2也可和cyclinA、cyclinA1結合,促進早S期Dna合成的起始。②G2/M期檢測點:是控制細胞進入M期檢測點(G2期檢測點),促有絲分裂因子(MPF)由cyclinb和CDk1組成,是啟動有絲分裂的關鍵因子。細胞何時進入M期取決于cdc2的磷酸化狀態(tài)。真核細胞轉染的基本方法:①磷酸鈣沉淀法。②電穿孔法。③脂質體介導的基因導入法。④DEAE-葡聚糖法。⑤顯微注射法。DNA損傷的主要類型①堿基和糖基破壞②錯配③DNA鏈斷裂:電離輻射致DNA損傷的主要形式④DNA變聯。上述DNA損傷可導致DNA模板發(fā)生堿基的置換、插入、缺失、鏈的斷裂,并可影響到染色體的高級結構。DNA鏈中一種嘌呤被另一種嘌呤取代,或嘧啶被另一種嘧啶所取代,稱為轉換;嘌呤被嘧呤取代,或反之,稱為顛換;轉換和顛換在DNA復制時可引起堿基錯配,導致基因突變;堿基的插入和缺失可引起移碼突變。DNA修復機制的主要類型①光修復;②切除修復;③重組修復;④SOS修復;⑤錯配修復?;蛭膸旌Y選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根據抗藥性標志篩選:對于帶有某種抗藥性標志基因,只有轉化成功的受體菌才可能在含該抗生素的培養(yǎng)基中生存并形成菌落;而沒有轉化成功的受體菌,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中生長,以此可選擇陽性菌。(2)根據菌落的呈色反應篩選(互補、藍-白篩選):根椐菌落的顏色并結合插入片段的序列測定篩選。(3)營養(yǎng)缺陷型標記法:(4)核酸分子雜交法:即采用與目的基因部分互補的DNA片段作為探針,與含有重組體的細菌菌落進行雜交,以確定重組體中帶目的基因。包括原位雜交和southern印跡雜交。(5)遺傳互補法:載體上的營養(yǎng)代謝標記可以對宿主細胞的營養(yǎng)代謝缺陷進行互補,以此作為篩選重組體的標記。(6)免疫學方法:如果克隆基因的產物是已知的,并且在菌落或噬菌斑中表達,因而可以用相應的抗血清或單克隆抗體,通過放射免疫、化學發(fā)光或顯色反應進行篩選。pcr的主要步驟及引物設計的基本要求①pcr的主要步驟:pcr又稱聚合酶鏈式反應,是在體外進行的DNA復制反應過程。其基本過程包括:A、雙鏈DNA模板加熱變性成單鏈(變性),溫度95度左右。B、在低溫下引物與單鏈DNA互補配對(退火),85-90度。C、延伸:在四種dntp底物及mg2+存在條件下,TaqDNA聚合酶在最適作用溫度(70~75℃)下,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從特異結合到DNA模板上的引物3′-OH端開始摻入單核苷酸,合成新的DNA分子。②引物設計的基本要求:A、引物長度一般為15~30個核苷酸。B、引物中的堿基組成盡可能隨機分布,避免出現嘌呤、嘧啶堿基堆積現象,尤其在3′端避免連續(xù)3個G或C。C、引物自身不應存在互補序列以避免折疊成發(fā)夾結構,引物自身存在的連續(xù)互補序列,一般不超過3bp。D、兩個引物之間不應存在互補序列,尤其應避免3′端的互補重疊。E、引物與非特異擴增區(qū)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過70%,引物3′末端連續(xù)8個堿基在待擴增區(qū)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補序列。F、引物與模板結合時,引物的5′乳糖操縱子的正、負調節(jié)機制乳糖操縱子包含3個結構基因Z.Y.A(編碼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通透酶和轉乙酰基酶)、3個調控元件(啟動子、操縱基因和cAP結合位點)和1個調節(jié)基因(編碼阻遏蛋白)。乳糖操縱子的轉錄起始是由CAP和阻遏蛋白兩種調控因子來調控的。(1)阻遏蛋白的負調控:無乳糖時,阻遏蛋白結合操縱基因,妨礙RNA聚合酶結合啟動子,從而抑制結構基因轉錄。有乳糖時,生成半乳糖(誘導劑)結合阻遏蛋白,使阻遏蛋白構象改變,變構的阻遏蛋白不能與操縱序列結合,阻遏機制解除,結構基因可以轉錄,基因得以表達。③camp-cap復合物的正調控:無葡萄糖時,cAMP濃度高,形成的cAMP-caP復合物結合于cap結合位點,增強啟動子轉錄活性,促進下游基因得以表達;有葡萄糖時,cAMP濃度低,cAMP-cAP復合物形成受阻,影響轉錄活性。④正、負調控機制相輔相成:cAMP-cAP復合物是轉錄必需的,同時阻遏蛋白進一步控制轉錄啟動。綜上,乳糖操縱子最強的表達條件是有乳糖而無葡萄糖。雙脫氧末端終止法DNA測序的主要步驟:雙脫氧末端終止法是以單鏈或雙鏈DNA為模板,采用DNA引物引導新生DNA的合成,又稱為引物合成法,或酶促引物合成法。其主要步驟為:①制備單鏈模板。②模板與測序引物結合。③摻入法標記反應。④延伸-終止反應。⑤變性膠電泳。⑥放射自顯影。⑦閱讀測序結果。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過程及特點①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基本原理是:具有互補序列的兩條單鏈核酸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堿基互補配對結合,重新形成雙鏈;在這一過程中,核酸分子經歷了變性和復性的變化,以及復性過程中各分子間鍵的形成和斷裂等。特點:直接檢測血清中病毒基因組,無須擴增,靈敏度較PCR低。在雜交體系中已知的核酸序列稱作探針。②聚合酶鏈反應(PCR):PCR的原理是根據待測DNA片段兩端的核苷酸序列,設計并人工合成兩個分別與DNA片段兩端互補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在有過量的引物、過量的底物(4種dNTP)、dna聚合酶以及模板(待擴增片段的DNA分子)的反應體系中,經過高溫變性(使DNA鏈解開)、低溫退火(使引物與模板結合)和適溫延伸(新合成的DNA片段)三個階段的循環(huán)周期,對DNA分子進行擴增。特點:極強的擴增能力,度高靈敏性,高度特異性,只需微量模板,只需數小時,擴增產物量大,變性.復性.延伸三個步聚循環(huán)進行,操作簡便,適用廣泛,但可出現假陽性.③DNA序列測定:DNA序列測定是在高分辨率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括Sanger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和化學降解法。Sanger法的基本原理是:雙脫氧核苷酸(ddNTP)在DNA合成過程中代替相應的脫氧核苷酸(dNTP)作為底物,不能形成3′,5′-磷酸二酯鍵而導致鏈延伸終止?;瘜W降解法:是采用化學試劑處理末端放射性標記的DNA單鏈片段,造成堿基特異性切割,由此產生一組具有不同長度的DNA鏈的反應混合物,經凝膠電泳按分子大小分離和放射自顯影,直接讀出待測DNA的核苷酸順序。④DNA芯片技術:DNA芯片技術是一種大規(guī)模集成的固相核酸分子雜交,以大量已知堿基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為探針,檢測樣品中哪些核酸序列與其互補,然后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待測樣品的基因序列及表達的信息。DNA芯片的主要技術流程包括:芯片的設計與制備、靶基因的標記(常用熒光色素.生物素或放射性核素標記dNTP)、芯片雜交與雜交信號檢測。特點:高通量.鑒別診斷。酶:DNA聚合酶。所需探針: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cDNA,已克隆的基因片段,雙鏈或單鏈DNA或RNA,肽核酸。⑤基因克隆技術(重組DNA技術):基因克隆是指某種目的基因的擴增與分離過程,具體是從基因組或DNA大片段中分離并獲得某一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段,再通過DNA序列擴增形成由眾多拷貝組成的DNA拷貝群體的過程。其基本過程為:A-目的基因的制備;栽體的選擇與制備;B-DNA分子的體外連接;C-將外源DNA導入宿主細胞;D-目的基因的篩選與鑒定;E-DNA重組體的擴增與表達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轉錄調控的特點比較:①兩者均涉及RNA聚合酶和轉錄調控序列(啟動子等)的相互作用。②真核需要多種轉錄因子輔助、原核不需要。③真核以正調控為主,原核以負調控為主。④真核3種RNA聚合酶負責不同種類基因的轉錄,原核只有1種RNA聚合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基因表達調控特點的比較。①相同點:轉錄起始是基因表達調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②不同點:A、原核基因表達調控主要包括轉錄和翻譯水平;真核基因表達調控主要包括染色質活化、轉錄、轉錄后加工、翻譯、翻譯后加工多個層次。B、原核基因表達調控主要為負調節(jié),真核主要為正調節(jié)。C、原核轉錄起始不需要轉錄因子,RNA聚合酶直接結合啟動子,由σ因子決定基因表達的特異性;真核轉錄起始需要基礎、特異兩類轉錄因子,依賴DNA-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調控轉錄激活。D、原核基因表達調控主要采用操縱子模型,轉錄出多順反子RNA,實現協調調節(jié);真核基因轉錄產物為單順反子RNA,功能相關蛋白質的協調表達機制更為復雜。質粒的特征:①原核細胞中染色體外的共價閉合的環(huán)狀DNA分子。②能獨立于細胞的染色體而進行復制,并依賴于宿主細胞。③在同一宿主中具有不相容性,即具有相同復制起始位點和分配區(qū)的兩種質粒不能共存于一個宿主菌。④具有嚴格的遺傳控制系統(tǒng)(復制調控系統(tǒng),分配系統(tǒng),細胞分裂控制系統(tǒng),位點特異重組系統(tǒng))。⑤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能賦予宿主細胞特定的遺傳性狀。⑥是DNA重組技術中所使用的主要載體。作為克隆載體的質粒具有的特點:分子量較小,能在細菌內穩(wěn)定存在,有較高的拷貝數;具有一個以上的遺傳標志;具有多個限制酶的單一切點,稱為多克隆位點,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特點。①每一種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體數目,體細胞一般為雙倍體。②真核基因組遠遠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具有許多復制起點。③真核基因組由一個結構基因與相關的調控區(qū)組成,轉錄產物為單順反子,即一分子mRNA只能翻譯一種蛋白質。④真核生物分子含有大量重復順序。⑤真核生物基因組內非編碼的順序占90%以上。⑥真核基因是斷裂基因。⑦功能相關的基因構成各種基因家族。⑧真核生物基因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動的遺傳因素。蛋白質生物合成后的靶向輸送過程及特點:蛋白質合成后,定向地被輸送到最終發(fā)揮生物學功能的部位稱為靶向輸送。靶向輸送的蛋白質的N端往往有一些特異的氨基酸序列,稱為信號序列,是決定蛋白質靶向輸送特性的重要元件,通過信號序列引導蛋白質從胞漿進入內質網.線粒體.葉綠體和核內,靶向不同的蛋白質各有特異的信號序列。分泌型蛋白合成后進入內質網,經加工,包裝成分泌小泡,再轉移.融合到靶部位或分泌出細胞,其靶向輸送主要靠信號肽與胞漿中的信號肽識別粒子(SRP)識別并特異結合,然后再通過SRP與膜上的對接蛋白(DP)識別并結合后,將所攜帶的蛋白質送出細胞;線粒體蛋白的靶向輸送靠導肽與多種蛋白復合體介導進入基質和膜間腔,然后自發(fā)的或在分子伴侶HSP70幫助下折疊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質;而細胞核蛋白的靶向輸送則通過核定位信號與核輸入受體結合形成核蛋白-受體復合物,被導出核孔,再與核孔復合體結合后進入細胞核。核酸分子雜交的基本方法包括:Southern印跡雜交(鑒別DNA靶分子的雜交、待測核酸是DNA片段)、Norther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甜橙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塑料板夾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F型細絲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水資源監(jiān)控與預警-深度研究
- 老人營養(yǎng)膳食與心理健康的關聯
- 數字化營銷策略優(yōu)化路徑-深度研究
- 廣播電視融合風險防范技術-深度研究
- 私人圖書館裝修延期合同
- 虛擬現實市場調研居間合同
- 木材運輸保險合同
- 【七上HK數學】安徽省蚌埠市固鎮(zhèn)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試卷數學試題
- 電信網和互聯網圖像篡改檢測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
- 2025屆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高三一??荚囌Z文試題 課件
- 供貨方案及時間計劃安排
- 唐山動物園景觀規(guī)劃設計方案
- 中國版梅尼埃病診斷指南解讀
- 創(chuàng)業(yè)投資管理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
- 暨南大學《經濟學》考博歷年真題詳解(宏觀經濟學部分)
- GB/T 8014.1-2005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測量方法第1部分:測量原則
- eNSP簡介及操作課件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七章運動技能的協調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