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_第1頁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_第2頁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_第3頁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_第4頁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2023/12/27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控制測量平面控制高程控制控制測量分類和方法三角網導線網組合網水準網三角高程GPS網和GPS導線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平面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三角測量選擇若干控制點而形成互相連接的三角形,測定其中一邊的水平距離和每個三角形的三個頂角,然后根據起算數據可算出各控制點的坐標.導線測量將一系列的地面點組成折線形式,測定邊長和轉折角來逐步建立控制點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第八章小區(qū)域控制測量方法1、控制測量目的與意義防止誤差積累,加快測量作業(yè)的速度為工程建設提供較高精度的控制點測量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先整體后碎部”的組織原則。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2、控制測量概念第八章小區(qū)域控制測量方法小區(qū)域:不必考慮地球曲率對水平角和水平距離影響的范圍。控制點:測區(qū)內選擇若干個具有控制作用的點,具有精確可靠平面坐標或高程控制網:控制點構成的幾何圖形。

控制測量:用較高精度測定控制點的相對位置(平面位置與高程)的工作。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3、控制測量分類第八章小區(qū)域控制測量方法類型細分等級方法按區(qū)域分平面控制測量基本控制測量一~四等三角測量、導線測量、GPS國家控制測量、圖根控制測量一~三級城市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基本控制測量一~四等水準測量、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GPS圖根控制測量等外小區(qū)域工程控制測量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國家平面控制網的布設規(guī)格與精度要求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國家控制網國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網布置形式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三角測量導線測量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方法衛(wèi)星大地測量

建立高程控制網的主要方法

精密水準測量

三角高程測量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3、小區(qū)域(15km2以內)控制測量小區(qū)域平面控制:國家或城市控制點——首級控制——圖根控制。小區(qū)域高程控制:國家或城市水準點——三、四等水準——圖根點高程。

小區(qū)域平面控制網,應根據測區(qū)面積的大小按精度分級布設建立。在測區(qū)范圍內建立統(tǒng)一的精度最高的控制網,稱為首級控制網。首級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分為小三角控制網和導線。直接用于測圖而建立的控制網稱為圖根控制網。工程建設常常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為了滿足測繪地形圖的需要.必須在首級控制網的基礎上對控制點進一步加密。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第二節(jié)導線測量導線:將測區(qū)內相鄰控制點(導線點)用直線連接而構成的折線圖形。導線點導線測量:測區(qū)內依次測定各導線邊的長度和各轉折角值,再根據起算數據,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從而求出各導線點的坐標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導線布設形式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支導線第二節(jié)導線測量BABABACD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導線測量的等級及其技術要求P211表8-2-1表8-2-2第二節(jié)導線測量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導線測量外業(yè)工作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

(1)相鄰導線點之間應通視良好,地勢較平坦,便于測角和量距。(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處,便于保存標志和安置儀器。(3)視野開闊,便于施測碎部。(4)導線各邊的長度應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應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5)導線點應有足夠的密度,分布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qū)??刂茰y量不銹鋼十字測量標志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用測回法施測導線左角(位于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角)或右角(位于導線前進方向右側的角)。一般在附合導線中,測量導線左角,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角。若閉合導線按反時針方向編號,則其左角就是內角。圖根導線,一般用DJ6級光學經緯儀測一個或兩個測回。若盤左、盤右測得角值的較差不超過40″,則取其平均值。

量邊(鋼尺量距,光電測距)

測角

連測

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連接,必須觀測連接角、連接邊,作為傳遞坐標方位角和坐標之用。如果附近無高級控制點,則應用羅盤儀施測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點的坐標作為起算數據。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閉合導線測量的內業(yè)計算

內業(yè)計算中數字取位的要求

角值取至秒,邊長及坐標取至毫米(mm)。閉合導線坐標計算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2用改正后的導線左角或右角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3坐標增量的計算及其閉合差的調整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一: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計算:由于觀測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誤差,致使實測的內角之和不等于理論值,而產生角度閉合差。

2調整:導線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超過,則說明所測角度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檢測角度。若不超過,可將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角中。

=

測-

理=

測-(n-2)

180°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二:推算各導線邊的方位角

按改正后的角值推算

注意: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用改正后的導線左角或右角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閉合導線各邊坐標方位角的推算,最后推算出起始邊坐標方位角,它應與原有的已知坐標方位角值相等,否則應重新檢查計算。

1

2

3

4

59513065128122

123012345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D12

1212Xy0

x12

y12由1、2兩點邊長D12和坐標方位角α12,計算坐標增量。

X12=D12

cos

12

Y12=D12

sin

12其中,ΔX12=X2-X1ΔY12=Y2-Y1坐標正算公式三:坐標增量的計算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四: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計算: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四: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2調整:五: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五: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

D12

1212Xy0

x12

y12由1、2兩點邊長D12和坐標方位角α12,計算坐標增量。已知1點的坐標x1,y1,可以求得2點的坐標x2,y2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115.10100.09108.3294.3867.85A1234XA=536.27mYA=328.74m

A148-43-18

A

1

2

3

4112-22-24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閉合導線坐標計算表點號轉折角(右)

改正后轉折角

方位角

邊長D(米)坐標增量(米)

X

Y改正后增量(米)

X

Y坐標(米)XY點號A1234A1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1122224+12+12+12+12+12484318

1314006206224828436123410554484318

9703121051718101463612330181122236115.10100.09108.3294.3867.58+75.93-66.54-97.04+23.80+63.94+86.50+74.77-48.13-91.33-21.89-2-2-2-2-1+2+2+2+1+1612.18545.62448.56472.34415.26490.05441.94350.621234A536.27536.27328.74328.74A+75.91-66.56-97.06+23.78+63.93+86.52+74.79-48.11-91.32-21.88005400000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2x1=5032.70my1=4537.66m1125-52-04

1100.29

282-46-2978.963

391-08-23137.2278.67

491-08-2341125-52-04

1100.29

282-46-2978.963

391-08-23137.2278.67

491-08-234

12P227習題4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閉合導線坐標計算表點號轉折角(右)

改正后轉折角

方位角

邊長D(米)坐標增量(米)

X

Y改正后增量(米)

X

Y坐標(米)XY點號12341-15-15-14-1497580819511542840346434958975808

8246149108086013481255150100.2978.96137.2278.67-13.94-76.20+33.48+56.72+99.29-20.69-133.10+54.52-2-1-2-1-1-15018.744942.534975.995032.704636.944616.254483.144537.665032.704537.66-13.96-76.21+33.46+56.71+99.28-20.69-133.11+54.5200540000012552048246299108236014025400058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符合導線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計算:

2調整若不超過,可將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角中。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二:推算各導線邊的方位角

按改正后的角值推算

注意:

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D12

1212Xy0

x12

y12由1、2兩點邊長D12和坐標方位角α12,計算坐標增量。

X12=D12

cos

12

Y12=D12

sin

12其中,ΔX12=X2-X1ΔY12=Y2-Y1坐標正算公式三:坐標增量的計算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四: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1計算: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四: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2調整: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五:計算各導線點的坐標

D12

1212Xy0

x12

y12由1、2兩點邊長D12和坐標方位角α12,計算坐標增量。已知1點的坐標x1,y1,可以求得2點的坐標x2,y2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附合導線坐標的計算與閉合導線比較兩處不同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不同

由AB已知方位角αAB經導線各折角算得CD邊的方位角αCD′與巳知的αCD不相等就產生角度閉合差fβ:ABCD123αABαCD已知方位角已知方位角β3β4β2β1φBαB1φC連接角連接角ABCD123αABαCD已知方位角已知方位角β3β4β2β1φBαB1φC連接角連接角ABCD123αABαCD已知方位角已知方位角β3β4β2β1φBαB1φC連接角連接角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2.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不同

附合導線各邊坐標增量的總和,即ΣΔx與ΣΔy理論上應等于兩高級點的坐標差,如不相等,便產生坐標增量閉合差fx、fy,即XO

XBABCD1234YyCyBXC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97175997183487575114446201570037+7+7+7+7+7+7-13.02-12.73+6.13-113.57-207.91101.6599.26172.46+80.20+88.21+5+3+3+2+2-4-3-3-2-21303.802299.831383.972186.291556.402192.451656.642179.742375930M1292724B(P6)102.481795918P5100.071892036P4172.571231124P3139.03167

4536P21215.632507.69225.8599

0100A(P1)邊長m坐標方位角觀測角o'"點號1757.272166.74464530740.00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BxB=4438.38myB=4937.66m2713636

111869A3312524

19418181010606172.36

ABP227習題5

AB

PQ142.74QPPAP3212672424484848xP=4660.84myP=8260.85m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附合導線坐標計算表點號轉折角(左)

改正后轉折角

方位角

邊長D(米)坐標增量(米)

X

Y改正后增量(米)

X

Y坐標(米)XYAB123-12-12-12-12-12484848140251254431833549126313243312524

271362494180610105542672412881200118.14172.36142.74185.69-91.0599.55130.2283.66222.3875.27140.71-58.47165.78323.29+1+2+2+3-2-3-2-34347.344446.914577.154660.845012.915153.595095.105260.854438.384937.66-91.0499.57130.2483.6975.25140.68-58.49165.75267242488121227136369418181010606PQ8223736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角度前方交會

當導線點的密度不能滿足工程施工或大比例尺測圖要求,而需加密的點不多時,可用角度前方交會加密控制點。

在兩個已知控制點上,分別觀測兩個角度,以求得待定點的坐標稱為前方交會法。APABPαβαABγ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角度后方交會

在待定點上照準三個已知控制點的方向,觀測其間的兩個角度,求待定點的坐標就是后方交會法。ACPBβα求:XP,YP已知:XA,YAXB,YBXC,YC觀測:α、β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待定點P位置最好在三個已知點連成的三角形的重心附近。待定點P觀測已知點的夾角應不小于30°,不大于120°。待定點P若位于三個已知點A、B、C組成的圓周上,則無解;若待定點P在此圓附近,則求得待定點坐標精度很低,此圓稱危險圓。待定點離危險圓的距離不得小于危險圓的半徑的1/5。大學測量與地圖學小區(qū)域控制測量409[1]側方交會ABPαγ已知:XA,YA、XB,YB觀測:α(或β)、γ待求:XP,Y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