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_第1頁
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_第2頁
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_第3頁
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_第4頁
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閱讀中內(nèi)容概括題示例與鞏固訓練考點:1.《孟子》與《孔子家語·入官》——概括具體做法2.《老子》第六十四章、《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莊子·外物》——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思想3.王培星《淺談<老子>中的修身智慧》與高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概括指導內(nèi)容:主題4.《戰(zhàn)國策·秦策五》——概括辯駁的角度【考點研究】一、常見考點具體做法2.概括指導內(nèi)容:主題3.概括辯駁的角度4.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思想【考點示例】一、《孟子》與《孔子家語·入官》——概括具體做法【考點解讀】1.斷句2.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4.翻譯具體做法文本1(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瓱o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保ü?jié)選自《孟子》)文本2女子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擇完材,賢君必自擇左右。勞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譽,則必謹其左右。為上者,譬如緣木焉,務高而畏下茲甚。六馬之乖離,必于四達之交衢;萬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愛之則存,惡之則亡,長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yè)久居而不滯情近而暢乎遠,察一物而貫乎多,治一物而萬物不能亂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蒞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達諸民之情。君子蒞民,不責民之所不為,不強民之所不能。若責民所不為,強民所不能,則民疾;疾則僻矣。水至清即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民有小過,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則善也。政不和,則民不從其教矣;不從教,則民不習;不習,則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見信也,莫善乎先虛其內(nèi);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則無可以取親于百姓者矣;內(nèi)外不相應,則無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入官》)問題1文本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有本A而能圖B末C修事D而能建E業(yè)F久居而不滯G情H近而暢乎答案CFG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為“有了根本卻能考慮末節(jié),治理政事卻能建立功業(yè),長時間居于官位卻不停地努力,近處的感情溝通了卻暢達到遠方”。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等幾個有名的帝王。B.賊,有“破壞”“傷害”之意,也指搶劫或偷竊財物的人。在文中的意思是“傷害”。C.左右,左邊和右邊,意思是“身旁,身邊”,代指在身邊侍候的人,有時指近臣。D.責,在文中理解為“要求”,與《促織》中“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中“責”的意思相同。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及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D項“與《促織》中“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意思相同?!卞e誤?!耙蜇煶9钡摹柏煛笔恰柏熈睢钡囊馑迹闹械摹柏煛崩斫鉃椤耙蟆?,意思并不相同。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無惻隱之心……非人也”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惻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是人應有的四種德行,讀來氣勢酣暢。B.“為上者,譬如緣木焉,務高而畏下茲甚”,以比喻的修辭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擔心有災患,這就為后文不要失政的論述提供了依據(jù)。C.“水至清即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在提醒君子為政的時候千萬不要苛刻,而要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原則處理事務。D.政令不和諧,民眾就不服從教導,因而不習慣遵守法令法規(guī),也就不可能聽從命令。這進一步說明“萬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贝鸢窩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項“而要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原則處理事務?!卞e誤,結(jié)合下文“民有小過,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來理解,應該是“而要本著寬容、與人為善、以仁愛教化的原則處理事務?!眴栴}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為上者,譬如緣木焉,務高而畏下茲甚。答案(1)假若能夠擴充它,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擴充,(讓它消滅,)便連侍奉父母都不行。(2)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樹一樣,致力于高處卻更加害怕掉下來。解析(1)“茍”,如果假如;“充”,擴充;“保”,安定。(2)“緣”,攀爬;“務”,致力于,力求;“茲甚”,更加嚴重,更加厲害。問題5結(jié)合文本二簡要概括“行不忍人之政”的一些具體做法。(3分)答案①不要求民眾做不愿做的事,不強求民眾做不能完成的事(不苛求民眾)。②民眾有小罪,找出他們的長處,赦免他們的過錯③民眾犯大罪,尋找根源,用仁愛教化他們,使他們改過從善。④民眾犯了死罪,懲治后使他們得到新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安蝗倘酥保缓菪膶Υ癖?,憐愛民眾。文本二第二段中“不責民之所不為,不強民之所不能”“民有小過,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這些內(nèi)容可體現(xiàn)“不忍人之政”。理解概括為①不要求民眾做不愿做的事,不強求民眾做不能完成的事(不苛求民眾)②民眾有小罪,找出他們的長處,赦免他們的過錯③民眾犯大罪,尋找根源,用仁愛教化他們,使他們改過從善④民眾犯了死罪,懲治后使他們得到新生。譯文1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先王因為有憐愛別人的心,這就有憐愛別人的統(tǒng)治了;憑著憐愛別人的心來實施憐愛別人的統(tǒng)治,治理天下可以像運轉(zhuǎn)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樣容易……(一個人)如果沒有同情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對自身的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謙遜推讓之心,簡直不是人;如果沒有是非之心,簡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恥之心是義的萌芽;推讓之心是禮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這四種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樣。有這四種萌芽卻自己認為不行的人,這是傷害自己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傷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這四種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們擴充起來,便會像剛剛?cè)紵幕穑ńK必不可撲滅),剛剛流出的泉水(終必匯為江河)。假若能夠擴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擴充,(讓它消滅,)便連侍奉父母都不行?!弊g文2女子(織布)一定親自挑選絲麻,優(yōu)秀的工匠一定親自挑選完美的材料,賢明的君主一定親自挑選身邊的大臣。在選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時就輕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譽,就一定謹慎對待身邊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樹一樣,致力于高處卻更加害怕掉下來。拉車的六匹馬分散亂跑,定是在四通八達的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為君王政治措施的錯誤。民眾熱愛你,你就能存在,民眾厭惡你,你就要滅亡,治理民眾的人必須明白這個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從政做官,地位高貴卻不驕橫,富有了卻能恭敬,有了根本卻能考慮末節(jié),治理政事卻能建立功業(yè),長時間居于官位卻不停地努力,近處的感情溝通了卻暢達到遠方,觀察一件事物卻聯(lián)想到多種事物,處理一件事卻萬事都能不亂的,因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眾,不可以不了解民眾的性情,進而通曉民眾的感情。君子治理民眾,不要求民眾做不愿做的事,不強求民眾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眾做他們不愿做的事,強迫他們做不能完成的事,民眾就會痛恨;痛恨就會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沒有魚了,人極其明察就沒有追隨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們的長處,赦免他們的過錯;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愛的思想教育他們,使他們改過從善。如果犯了死罪,懲治后使他們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諧,民眾就不會服從教導;不服從教導,民眾就不習慣遵守法令法規(guī);不習慣遵守法令法規(guī),就不可能命令他們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話被別人相信,最好的辦法是先要虛心聽取意見;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眾迅速服從,最好的辦法是以正確的道理來管理他們。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親近和信任;朝廷和民眾不能相互了解溝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二、《老子》第六十四章、《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莊子·外物》——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思想【考點解讀】1.斷句2.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3.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譯5.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思想材料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2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shù)?!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濉⒛?,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材料3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選自《莊子·外物》)問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只要一點兒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說這種話,還不如早點兒到干魚店里去找我!“耳”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斷開,排除BC;“君乃言此”主謂賓齊全,是完整結(jié)構(gòu)?!霸蝗纭钡闹髡Z“君”,與“君乃言此”屬兩個分句,其間斷開,排除A。故選D。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名,男子在十五歲行冠禮時由長輩敲定。有的以職業(yè)為名,如庖丁、師曠。B.墨,即墨家,諸子百家之一,創(chuàng)始人為墨翟,主張“兼愛、非攻”。C.犧牛,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體形完整的牛。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名,男子在十五歲行冠禮時由長輩敲定”錯誤?!妒琛吩疲骸笆忌露技用?,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币馑际侨顺錾齻€月后,長輩會給他起第一個名字,這就是幼名。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故選A。問題3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是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期的人,他的學說涉獵范圍廣泛,核心思想歸宗于老子的學說思想。B.楚王聽說莊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請他做卿相。莊周以犧牛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決心。C.莊周著書,都是寓言類的,《漁父》《盜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虛構(gòu)的,沒有實事。D.活在車輪碾過的小坑洼里,鯽魚急需斗升的水讓自己活下來,比喻處于困境、亟待援助的莊周。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莊周著書,都是寓言類的……都是虛構(gòu)的,沒有實事”錯誤。原文“故其著書十馀萬言,大抵率寓言也”,是說大多數(shù),而非“都是”?!白鳌稘O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shù)?!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伲钥照Z無事實”,可知“《亢桑子》是虛構(gòu)的話,沒有實事”,《漁父》《盜跖》沒有說是“空語無事實”。故選C。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2)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答案(1)楚威王聽說莊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請他,許諾讓他出任卿相。(2)我不愿被執(zhí)政者束縛,終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個“使”,派遣;“厚幣”,豐厚的禮物;“為”,出任,擔任。(2)“是以”,因此;“貴”,以……為貴,貪戀、看重;“復”,補救。問題5請概括材料一體現(xiàn)的思想。答案①對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機預兆;②對待大事,抓住細節(jié);③善始慎終。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由“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可知,對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機預兆;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知,對待大事,抓住細節(jié);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可知,要善始慎終。譯文1安穩(wěn)的局面容易控制,事變征兆未出現(xiàn)時容易策劃,脆弱時的事物容易化解,細微時的事物容易消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變化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治理要在禍亂沒有發(fā)生時進行。合抱粗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數(shù)層的高臺,是從一筐筐泥土積累起來的。上千里的行程,是從第一步開始行走的。按自己意志任意妄為的人肯定要失敗,強行持有的人肯定要喪失。所以圣人順應自然而不妄為,所以沒有失??;不強行持有所以沒有喪失。人們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卻失敗了。必須象對待開始一樣謹慎的對待結(jié)束,那樣就不會失敗了。因此圣人想要別人不想要的,而且不貪戀貴重的財物;學習別人不愿意學的知識,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老子》第六十四章)譯文2莊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經(jīng)做過蒙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的學說涉獵廣泛、無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yún)s歸宗于老子的學說。因此他撰寫的十多萬字的著作,大多類似于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跖》《胠篋》是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學說的?!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芬活惖?,都是虛構(gòu)的話,沒有實事??墒乔f子善于著書分析詞句,闡述事理,譬喻情狀,用來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受到他的攻擊。他的話言恣肆縱橫,以滿足自己,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無法重視他。楚威王聽說莊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請他,許諾他讓他出任卿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臣說:“千金,確實是厚禮;卿相,確實是尊貴的高位。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時用的牛嗎?喂養(yǎng)它好幾年,給它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寧愿在淺而小的水溝中游玩而自尋快樂,也不愿被執(zhí)政者束縛。我愿終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保ㄟx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譯文3莊周家境貧寒,因此去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說:“行。我到年終可以得到百姓交來的稅糧,到時候借給你價值三百金的糧食,好嗎?”莊周聽了臉色驟變,憤憤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喚我。我回頭看看路上車輪碾過的小坑洼里,有條鯽魚。我問它:‘鯽魚,你在這里干什么呢?鯽魚回答:‘我是東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來嗎?’我對它說:‘行啊。我將到南方去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引西江之水來迎接你,可以嗎?’鯽魚變了臉色,生氣地說:‘我失去了我所依賴的水,沒有安身的地方。(現(xiàn)在)我只要一點兒水就能活下?lián)?,您竟然說這種話,還不如早點兒到干魚店里去找我!’”(選自《莊子·外物》)【考題對接】一、王培星《淺談<老子>中的修身智慧》與高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概括指導內(nèi)容:主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老子》中貫串始終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們用“道”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首先是老子的辯證法。老子認為,“深知什么是雄強,卻安于守著雌柔的地位,這樣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澗一樣,永恒的德性就能夠得以延續(xù)保存,回復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tài)”“知道什么是榮耀,卻能夠安守卑賤的地位,(不強求以違反天性)這樣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tài)”。老子是不贊同“急躁”“炫耀”這些強求的行為的,認為它們違反天道。他說“踏起腳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勛”。同樣地,他認為做事不可太圓滿,就像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盛極則衰。老子認為不爭不搶、韜光養(yǎng)晦不僅不會處于弱勢,反而能立于不敗之地。人應該不自夸、不自以為是,這樣才能長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斂”的思想,希望我們做事要把握一種尺度,凡事都有一個度,違反或者超過限度,就一定會受到“道”的懲罰?!独献印分辛硪粋€重要的修身思想是“無欲無私”。與我們平時所說的“無欲無私”不同的是,老子從順應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這一主張。順應自然,沒有過多的偏執(zhí)和欲望才能過得快樂。老子在這方面的觀點對于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有著深刻的啟示。他主張不可過分地沉浸于各種物質(zhì)的聲色的享樂之中,過多的欲望反而讓人受害。人有時要懂得滿足,懂得樂于現(xiàn)狀,品味和珍視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就像老子所說,知道什么時候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這樣就能擁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真正的快樂。現(xiàn)實中,人們往往追求難以得到的東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覺得珍貴。但是這樣往往忽視了我們一直擁有但實際彌足珍貴的東西。老子告誡我們,做一個“無欲”的人能夠擁有更多的快樂。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盡力照顧別人,給予別人,他自己反而更為充足,更為豐富。過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償失。在儒家極力主張追求仕途經(jīng)濟、齊家治國的時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這些觀點無疑和他們作了調(diào)和。我們不能說哪個更積極哪個更消極,它們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不可太狂熱偏執(zhí),也不可太消極處世。馮友蘭先生認為,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來指導人們遵循“人道”?!独献印分刑N含著豐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在幾千年后的今天,我們?nèi)匀粚W習老子,不是為了把書中的信條作為行事的準則,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讀《老子》,能讓我們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屬于自己的收獲。(摘編自王培星《淺談<老子>中的修身智慧》)材料二:對和諧狀態(tài)的追求是中華文化的另一特色,這同樣與西方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文化注重對立與斗爭,而中華文化更注重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和諧的追求總的來說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既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又追求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和諧。前者主要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的命題之中,講求天與人之間、天的運行規(guī)則與人的行為規(guī)范之間、主觀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契合與溝通;而后者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則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導下,以“禮”為規(guī)范性要求,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禮記·中席》)的理想和諧境界為追求目標。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們學習上天健動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撓;學習大地厚重廣闊的胸懷,孜孜于修身立德,這樣才能承載萬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痹诶硐肴烁袼茉旆矫妫腥A傳統(tǒng)文化既倡導自強不息,又注重厚德載物。明清之際的大學問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動”是社會的基本運行準則和個人的基本行動準則。顏元也說“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顏習齋先生言行錄》卷下),明確指出剛健進取是成就個人、強大家國的重要方式,反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惰怠狀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剛健進取并不是提倡盲動,也不是提倡行為上走極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剛健行為的基本原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個人生命與社會有機體中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為己任,持之以恒,終身以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特別是儒家文化以崇德為精要。儒家對理想人格的所謂“內(nèi)圣”設(shè)定,即以廣義的仁愛精神為內(nèi)容,具體的道德規(guī)范有很多,包括仁、義、禮、智、信、恭、寬、敏、惠、孝、悌等。這些道德規(guī)范成為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人格評判的主要依據(jù)、政權(quán)興衰的關(guān)鍵因素。中華傳統(tǒng)文化雖然也有人性本惡或者人性不善不惡的論點,但對人性善的堅持一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們通過“忠恕之道”“克己復禮”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也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人本主義觀念之中,這種思想認為,人的價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諧的社會家庭關(guān)系之中。儒家認為社會家庭關(guān)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為“五倫”,指的是君臣關(guān)系、父子關(guān)系、兄弟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禮記·禮運》中說,“父慈子孝,兄良弟涕,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慈、孝、良、慌、義、仁、忠等構(gòu)成五倫關(guān)系的道德準則,是做人的根本。(摘編自高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認為做事不可太圓滿,就像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盛極則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B.老子告誡我們一個“無欲”的人能夠擁有更多的快樂。所以我們要學習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棄任何追求。C.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和諧的追求總的來說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禮”影響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D.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人本主義觀念之中,對人性善的堅持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不二之選。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主張追求仕途經(jīng)濟、齊家治國,道家提出的觀點無疑和儒家作了調(diào)和,使它們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們借鑒。B.我們今天學習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讓我們更好地反省自己,取得屬于自己的收獲,指導我們的人生。C.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效法天地之德,既學習上天健動不已的精神,又學習大地厚重廣闊的胸懷,修身立德,承載萬物。D.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特別是儒家文化以崇德為精要,以廣義的仁愛精神為理想人格的內(nèi)容。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

)A.曾國藩主張“公爾忘私,國爾忘家”。B.《貞觀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盋.《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進諫規(guī)勸太宗“十思”。D.蘇泊曰:“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學習古人,反思自我。作為中學生,《老子》中貫串始終的“道”對我們可以有哪些指導?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一、王培星《淺談<老子>中的修身智慧》與高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答案】1.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A.“做事不能太用心”錯誤。由原文“老子認為不爭不搶,韜光養(yǎng)晦不僅不會處于弱勢,反而能立于不敗之地。人應該不自夸、不自以為是,這樣才能長久,才能明辨是非”可知,做人做事應該不自夸、不自以為是,不是說做事不能太用心。B.“放棄任何追求”錯誤。由原文“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盡力照顧別人,給予別人,他自己反而更為充足,更為豐富”可知,我們要學習圣人不存占有之心,盡力照顧別人,給予別人,而不是放棄任何追求。D.“不二之選”錯誤。由原文“但對人性善的堅持一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可知,對人性善的堅持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故選C。2.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使它們有了一致性”錯誤。由原文“在儒家極力主張追求仕途經(jīng)濟、齊家治國的時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這些觀點無疑和他們做了調(diào)和。我們不能說哪個更積極哪個更消極,它們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可知,只是將二者做了調(diào)和,二者并不是一致的。故選A。3.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的能力。材料二第三段觀點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特別是儒家文化以崇德為精要。D.選項論述的是六國失敗破滅的原因,與“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無關(guān)。故選D。4.①論證語言平實嚴謹,如第二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補充論證,使得論證更嚴密;②采用并列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三個分論點并列;③論證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使論證更充分?!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分析論證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我們可以從論證的語言、論證方法、論證的結(jié)構(gòu)等角度作答。論證語言上:原文“西方文化注重對立與斗爭,而中華文化更注重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倡導自強不息,又注重厚德載物”中“更”“又”字的運用,使得論證更嚴密,語言更平時準確。論證結(jié)構(gòu)上:材料二從三個角度進行了,第一個角度為:對和諧狀態(tài)的追求是中華文化的另一特色;第二個角度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們學習上天健動不已的精神;第三個角度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特別是儒家文化以崇德為精要。所以從論證結(jié)構(gòu)上來說采用了并列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三個分論點并列。論證方法上:材料二引用了《周易》《禮記?禮運》等語句,采用了道理論證法,論證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倡導自強不息,又注重厚德載物,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道德人格的建構(gòu)與完善,特別是儒家文化以崇德為精要。在論證對和諧狀態(tài)的追求是中華文化的另一特色時,將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所以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從論證方法的角度來看,材料二在論證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5.①順其自然,避免急躁;②謙虛低調(diào),不自夸,不炫耀;③知足常樂,珍惜平凡生活;④注意“收斂”,做事要把握尺度?!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回歸,在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子是不贊同“急躁”“炫耀”這些強求的行為的,認為它們違反天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順其自然,避免急躁。老子認為不爭不搶,韜光養(yǎng)晦不僅不會處于弱勢,反而能立于不敗之地。人應該不自夸、不自以為是,這樣才能長久,才能明辨是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謙虛低調(diào),不自夸,不炫耀。老子提出“收斂”的思想,他意在希望我們做事要把握一種尺度,凡事都有一個度,違反或者超過限度,就一定會受到“道”的懲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收斂”,做事要把握尺度。老子主張不可過分的沉浸于各種物質(zhì)的聲色的享樂之中,過多的欲望反而讓人受害。人有時要懂得滿足,懂得樂于現(xiàn)狀,品味和珍視平凡生活的樂趣。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知足常樂,珍惜平凡生活。二、《戰(zhàn)國策·秦策五》——概括辯駁的角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王召群臣賓客六十人而問焉,曰:“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于內(nèi),而百姓靡于外,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姚賈[1]對曰:“賈愿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蹦速Y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帶以其劍。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以報秦。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韓非短之,曰:“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于內(nèi)。是賈以王之權(quán),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愿王察之。且梁監(jiān)門子[2]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王召姚賈而問曰:“吾聞子以寡人財交于諸侯,有諸?”對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復見寡人?”對曰:“曾參孝其親,天下愿以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為臣;貞女工巧,天下愿以為妃。今賈忠王而王不知也。賈不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于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桀聽讒而誅其良將,紂聞讒而殺其忠臣,至身死國亡。今王聽讒,則無忠臣矣?!蓖踉唬骸白颖O(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币Z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齊)鄙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秦)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屠狄[3],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已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愿望于上?!鼻赝踉唬骸叭??!蹦丝蓮褪挂Z而誅韓非。(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注:[1]姚賈:魏人,曾仕于趙而被驅(qū)逐,此時仕于秦。[2]梁監(jiān)門子:魏國守門人之子。[3]卞隨、務光、申屠狄,為隱者。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B.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C.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D.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這里的“卿”指古代官階,三代時,天子、諸侯國皆設(shè)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為最高的等級。與《六國論》中,“至丹以荊卿為計”中的“卿”意思不相同。B.“寡人”是帝王、諸侯的謙稱;尊稱別人一般用“子”,多用于稱男子,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您”。C.公,既是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也可被用為對諸侯國國君的尊稱,本文中“秦穆公”的公就是后一種用法。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君。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國聯(lián)合攻秦,秦王感到情勢危急,召集大臣和賓客商議對策。秦王問大家應該如何對敵,大臣們不知怎樣回答。B.姚賈自告奮勇解決危難,這讓秦王非常高興,特意給他戰(zhàn)車百輛,黃金千斤,并讓他穿戴起自己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寶劍,出使四國。C.文中舉了管仲的例子,說他不過是齊國一個粗鄙的商販,在南陽時窮困潦倒,在魯國時曾被囚禁后釋放,齊桓公任用他而建立霸業(yè)。D.姚賈對秦王的詰問針鋒相對。他說能夠安邦定國的明君,須用人不疑,更要論功行賞。秦王終被說服,于是仍讓姚賈出使各國而責罰韓非。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賈以王之權(quán),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愿王察之。(2)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秦)穆公相之而朝西戎。5.針對韓非的攻擊,姚賈從哪兩個方面進行了有力的辯駁?請簡要概括。二、《戰(zhàn)國策·秦策五》【答案】1.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更何況姚賈不過是魏都大梁一個守門人的兒子,曾在魏國做過盜賊,在趙國做官而被驅(qū)逐,選擇這樣一個看門人的兒子、魏國的盜賊、趙國的逐臣,一同商議國家大計,不是勉勵群臣的辦法!“取”做“世監(jiān)門子”的謂語,主語省略,語意完整,“取”前斷開,排除BD;“與同”做“知”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A。2.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扒洹保糯匐A。/古時君稱臣。句意:秦王十分高興,馬上封給他千戶城邑,并任命他為上卿。/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B.正確。C.正確。D.“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君”錯,“社稷”代表國家。故選D。3.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說他不過是齊國一個粗鄙的商販”錯,“管仲,其(齊)鄙之賈人也”一句的意思是:管仲不過是齊國邊邑的商販?!氨伞?,邊邑;邊境。而非“粗鄙”之意。故選C。4.(1)這實際上是姚賈借大王的權(quán)勢,用秦國的珍寶,在外與諸侯私自結(jié)交,希望大王明察。(2)百里奚當初是虞國的乞丐,以五張羊皮轉(zhuǎn)賣,秦穆公任用他為相后征服西戎(使西戎朝拜)?!窘?/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