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天津市河西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

1.廚房中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天然氣燃燒B.食品變質

C.活性炭除冰箱異味D.鐵鍋生銹

2.成都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下列舉措有誤的是()

A.水更清-防治水體污染B.土更凈-填埋廢棄電池

C.天更藍-加強大氣治理D.景更美-提高綠化覆蓋

3.2021年3月29日是第26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標識與安全無關的是()

AB

5.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物質的近似pH,其中能使酚酰溶液變紅的是()

A.爐具清潔劑pH=13B.牛奶pH=6.5

C.潔廁靈pH=1D.純凈水pH=7

6.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體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B.糖類可為人體提供能量

C.棉花和羊毛屬于合成材料D.聚乙烯塑料具有熱塑性

晁(chudn)和僦的化合物在核反應、醫(yī)學、生命科學等Z,..........

7.?順子

領域有重要的用途。如圖為窟原子微觀構成的示意圖,(qpO中了

?mr

由圖可知()......????

A.瓶原子含有2個質子B.笳原子核電荷數為1

C.病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4D.旅原子質子數和中子數相等

8.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打開裝有濃鹽酸的試劑瓶瓶蓋,瓶口冒出白霧

B.硫酸鍍、硝酸鉀加熟石灰研磨均產生氨味

C.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D.燒堿溶于水時,溶液溫度降低

9.利用給出的實驗器材,能完成對應實驗的是()

選項實驗器材相關實驗

A集氣瓶、燃燒匙、燒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試管、膠頭滴管、鎰子用稀鹽酸比較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

C錐形瓶、導氣管、集氣瓶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一瓶CO2

DpH試紙、玻璃片測NaOH溶液的pH

A.AB.BC.CD.D

10.已知23g純凈物R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說

法不正確的是()

A.消耗氧氣的質量為48gB.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R中含有氫元素,質量為3gD.R由碳、氫二種元素組成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鋁在空氣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化學性質穩(wěn)定

B.酸、堿、鹽溶液都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電子

C.向盛有粉塵的金屬罐中鼓入空氣,點火發(fā)生爆炸,該粉塵一定是面粉

D.化學反應發(fā)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12.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第2頁,共25頁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

向溶液中滴加鹽酸,并調節(jié)溶液pH=

A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7

B檢驗CH4中是否混有出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C除去CO2混有的co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

D檢驗某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根離子加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

A.AB.BC.CD.D

13.某化工廠以煤(主要含碳)、空氣、水為原料合成氮肥與液氨,生產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氨氣變?yōu)橐撼鞘欠艧徇^程

B.設備1中有復分解反應發(fā)生

C.設備2中發(fā)生的反應NH3+H20+C02=NH4HCO3

D.設備3中參加反應的電和出的質量比為14:1

14.X、Y、Z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g)

化關系(“一”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均已略去)。下列選項符合該轉

化關系的是()

A.CO、CO?、H2cO3B.NaCKNaOH、Na2CO3

C.FeCl2>Fe、Fe2O3D.Ca(OH)2、CaCO3,CaCl2

15.下列與選項操作對應的近似圖像中合理的是()

pH

A.7——\——向鹽酸中滴入NaOH溶液

C體

16.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現有①氮氣②氫氧化鈉③

固體二氧化碳④硝酸鉀⑤金剛石⑥碳酸氫鈉,請按要求用序號填空:

(1)充入燈泡中可延長其使用壽命的是;

(2)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

(4)廣泛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等工業(yè)的是;

(5)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是;

(6)用作食品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17.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北京冬奧會已經圓

滿閉幕,集聚冬奧會內外的各種科技亮點,成為熱點話題。

懿昌上

反應的反墳li

圖1圖2

第4頁,共25頁

(1)運用5G技術,北京冬奧已完成核心系統遷移上云。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鎂材料

制成的。如圖1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錢(Ga)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氮

的相對原子質量是;x=;氮化像的化學式是。

(2)北京冬奧會首次使用氫氣作為火炬燃料。圖2中是氫氣燃燒前后微觀粒子的變化

圖,在化學反應前后未發(fā)生改變的是(填序號)。

a.原子數目

b.分子數目

c.元素種類

d.熱量的變化

(3)北京冬奧會首次采用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有助于打造最

快、最環(huán)保的冰面。二氧化碳由氣態(tài)轉化為固態(tài)的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

填序號)。

a.分子的種類

b.分子之間的間隔

c.分子的大小

(4)北京冬奧會亮相首次亮相的冰壺機器人,電池選用重量輕且能提供足夠能量的

鋰電池。單質鋰(Li)可以和水反應生成一種堿(LiOH)和一種可燃性氣體。寫出該反

應的方程式是。

18.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水與人類的生活密切

相關。

(1)如圖1是電解水的實驗示意圖,b端應該和電源的極相連(填“正”、

“負”);該實驗說明水是由組成的。

(2)天然水雜質較多,可用吸附、沉淀、蒸播等多種方法凈化,蒸儲的過程屬于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圖2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圖2中①是池(填“結晶”或“過

濾”)。

(4)實驗室要由質量分數為20%(密度約為1.2g/cm3)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0g6%的

氯化鈉溶液,常用儀器如圖3。

①配制過程有以下步驟a.量取b.計算c.混勻d,裝瓶貼標簽;正確的順序是。(

填序號)

②若要完成該實驗,還缺少(寫儀器名稱)。

③所需20%氯化鈉溶液的體積為mL?

19.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氫氧化鉀與稀鹽酸。

(2)高溫煨燒石灰石。

(3)鋅與稀硫酸反應.0

20.溶液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解

(1)汽油或洗滌劑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去油污的原理g

分別是(填序號)。

A.乳化、乳化

B.乳化、溶解

C.溶解、乳化

D.溶解、溶解

(2)依據數據進行列表和作圖是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已知KNO3和KC1在不同溫度

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汽020406080

KNO313.331.663.9110169

溶解度/g

KC127.634.040.045.551.1

依據數據,繪制KNO3和KC1的溶解度曲線,如圖,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甲”或“乙”)。

(3)使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o(填一種)

(4)分析上表中數據可知,KNO3和KC1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P,貝UP取

值范圍是。

(5)40℃,將28gKC1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2g水后,析出KC1晶體的質量為g?

(6)將80久時,KNO3和KC1的飽和溶液降溫至40。(:,析出晶體質量關系為o

A.KNO,>KC1

B.KNO3<KC1

第6頁,共25頁

C.KNO3=KC1

D.無法確定

21.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已經明確2030年前實現碳達

峰的目標,圖為自然界中CO?的循環(huán)圖。

(1)人、動物呼吸消耗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化石燃料是(填“可”或“不可”)

再生資源。

(2)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的量,白天夜晚。

(填“大于”或"小于“)。

(3)枯枝中的纖維素(CGHIOOS%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CO2和%。,轉化中消耗。2與

產生的CO2分子個數比為。

(4)某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捕捉,與氫氣反應轉化為液體燃料甲醇氫原子

(CH3OH),其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O氫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該化學反應方程式:o

22.請根據下面常用化學實驗裝置回答以下問題。

(1)選用C裝置用高鐳酸鉀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若用E裝置收集氧氣,

可推測氧氣應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2)實驗室制取CO2時,為了控制反應速率和節(jié)約藥品,最好選擇(填字母)作

為發(fā)生裝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D為多功能瓶,若要干燥二氧化碳氣體,D中應盛放的試劑為(填名稱);

若要收集氫氣,則氣體從(填“a”或"b”)端進入。

23.金屬在生產、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1)實驗室所用的石棉網中有鐵絲,隔著石棉網給容器加熱可達到均勻受熱的目的,

這主要利用了鐵的性;石棉網使用一段時間后,其中的鐵絲容易生銹(主要

含Fez。?),可用稀鹽酸除去,其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o

(2)如圖是用三枚潔凈無銹的鐵釘在室溫下探究鐵生銹條件的實驗。(實驗中的蒸儲

水已煮沸,去除溶解的氧氣)由甲、丙實驗對比,研究鐵生銹的影響因素是;

一段時間后試管中的鐵釘有明顯銹跡。

(3)某金屬粉末可能由鎂、鋅、鐵、鋁、銅中的一種或兒種組成。取該樣品2.4g,

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質量分數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2g氫氣,得到無

色溶液,固體無剩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

A.樣品中一定不含有銅,可能含有鐵,一定含有鋅

B.金屬粉末的組成可能有4種

C.所得溶液中溶質總質量為12.0g

D.加入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9.8%

-燃

植B-

蒸-

1油

餡*

水^

24.化學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硝酸?貝、碳酸鈉、氫氧化鉀、稀硫酸、氫氧化鈣五瓶無色

溶液,現將其任意編號A、B、C、D、E,然后兩兩混合進行實驗,其部分現象如下

表(假設:微溶物視為可溶于水)。

實驗A4-EA+BB+CB+E

現象產生沉淀產生沉淀產生沉淀1產生氣體

(1)寫出溶液B中溶質的化學式;寫出C的一種用途。

(2)寫出溶液A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我國制堿工業(yè)先驅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其主要化學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1+R;2NaHCO3-Na2CO3+H2O+CO2T

①R是一種常見的氮肥,R的化學式為。

②將10g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充分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冷卻,稱量,剩余

固體質量為6.9g。則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25.磷酸二氫鈉(NaH2P0。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的輔料

之一;常用兩種消毒劑NaClO和CIO2可消殺新冠病毒。計算:

(1)磷酸二氫鈉中磷元素化合價;

第8頁,共25頁

(2)磷酸二氫鈉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填最簡比);

(3)兩種消毒劑中氯元素質量分數較高的是(填化學式);

(4)14.9gNaC10中氯元素的質量與_____gClO2中的氯元素質量相等。

工業(yè)制得的碳酸鉀中常含有氯化鉀?,F取含氯化鉀雜質的碳酸鉀樣品10g,其中氧元素

的質量為2.4g,向該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得到47.8g溶液,請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上述反應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

(2)樣品中氯化鉀的質量為go

(3)求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

B、食品變質有菌類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

C、活性炭除冰箱異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C正確;

D、鐵鍋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

故選:Co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

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

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答案】B

【解析】解:A、防止水污染,保護水資源,不符合題意。

B、廢舊電池含有重金屬,填埋能夠引起土壤、水體污染,符合題意。

C、加強大氣治理,改善空氣質量,不符合題意。

D、提高綠化覆蓋,美化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根據水體污染和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判斷。

通過回答本題要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講究環(huán)保,不隨便扔垃圾,不污染環(huán)境。真正做

到保護地球環(huán)境人人有責。

3.【答案】D

【解析】解:A、腐蝕品能腐蝕人,與安全有關,故A錯;

B、圖標表示禁止煙火,容易發(fā)生火災,與安全有關,故B錯;

C、易碎品容易傷人,與安全有關,故C錯;

D、表示節(jié)約用水,與安全無關,故D正確。

故選:D。

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圖標的意義。

第10頁,共25頁

4.【答案】B

【解析】解:A、配制氯化鈉溶液時,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量筒內進行,

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蒸發(fā)結晶時,應在蒸發(fā)皿中進行,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

成液體飛濺,圖中不是蒸發(fā)操作,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取用固體粉末狀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應用藥匙取用,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B。

A、根據溶解操作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過濾操作的要點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蒸發(fā)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5.【答案】A

【解析】解:根據能使無色酚酬溶液變紅,可以知道該溶液顯堿性,其溶液的pH>7;

A、爐具清潔劑的pH=13,大于7,故正確;

B、牛奶的pH=6.5,小于7,故錯誤;

C、潔廁靈的pH=1,小于7,故錯誤;

D、純凈水的pH=7,故錯誤;

故選:A?

根據指示劑的變色規(guī)律分析,酚猷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可以

據此根據溶液的酸堿性和pH的關系來解答。

知道常用的酸堿指示劑遇到酸或堿而顯示的不同顏色,并能夠熟練的應用,同時熟練掌

握溶液的酸堿性和pH的關系:溶液的pH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強;pH大

于7時溶液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

6.【答案】C

【解析】解:A、兒童和青少年缺鈣易患佝僂病,老年人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故A正

確;

B、糖類可為人體提供能量,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故B正確;

C、棉花、羊毛均屬于天然纖維,故c錯誤;

D、聚乙烯塑料具有熱塑性,故D正確。

故選:Co

A、根據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來分析;

B、根據營養(yǎng)素的作用來分析:

C、根據材料的分類來分析;

D、根據塑料的性質來分析。

化學來源于生產生活,也必須服務于生產生活,所以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也

是重要的中考熱點之一.

7.【答案】B

【解析】解:A、由氤原子結構示意圖,核內質子數為1,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瓶原子結構示意圖,核內質子數為1,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則核電荷數

為1,故選項說法正確。

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1+2=3,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晁原子結構示意圖,核內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質子數和中子數不相等,故選

項說法錯誤。

故選:Bo

根據瓶原子結構示意圖,核內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1,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理解晁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A

【解析】解:A、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打開裝有濃鹽酸的瓶塞,瓶口會出現白霧,故A

正確;

B、錢態(tài)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酸鏤屬于鏤態(tài)氮肥,

硫酸鏤與熟石灰研磨產生氨味,硝酸鉀不會有此現象,故B錯誤;

C、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故C錯誤;

D、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故D錯誤;

故選:A?

A、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進行分析;

B、根據錠態(tài)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行分析;

C、根據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進行分析;

第12頁,共25頁

D、根據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核態(tài)氮肥的檢驗,溶解時的能量變化等,注意鍍態(tài)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

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9.【答案】B

【解析】解:A、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利用的可

燃物在空氣中燃燒消耗空氣里的氧氣后,使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當打開彈簧夾時,

在瓶內外壓強差的作用下,水就會被壓入瓶中,通過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來確定氧氣

在瓶內空氣里的體積,從而推算出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含量,用到的實驗器材有集氣瓶、

燃燒匙、燒杯、彈簧夾等,故選項不能完成對應實驗。

B、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用稀鹽酸比較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使用的

實驗器材有試管、膠頭滴管、鑲子,故選項能完成對應實驗。

C、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一瓶CO2,屬于固液常溫型,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到

的實驗器材有錐形瓶、導氣管、集氣瓶、玻璃片、長頸漏斗等,故選項不能完成對應實

驗。

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

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

用到的實驗器材有pH試紙、玻璃片、玻璃棒,故選項不能完成對應實驗。

故選:Bo

A、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

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

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0.【答案】D

【解析】解:44gC()2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44gx芫=12g,27g水中含有氫元素的

質量為:27gxl=3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中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和=12g+

lo

3g=15g,15g<23g,該物質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23g-15g=8g,則R中一定含有

碳、氫、氧三種元素。

A、由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消耗氧氣的質量為44g+27g-23g=48g,故選項說法正

確。

B、由上述分析,R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上述分析,R中含有氫元素質量為3g,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上述計算可知,R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o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確定該物質中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由生成的二

氧化碳和水中碳、氫元素的質量和與該物質的質量進行對比,從而確定該物質的組成元

素。

本題難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式的計算,解題的關鍵是根據質量守恒

定律確定確定物質的元素組成。

11.【答案】D

【解析】解:A、鋁在空氣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是因為鋁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易與空

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從而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氧化,故A錯誤;

B、酸、堿、鹽溶液都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不是電子,故B錯誤;

C、向盛有粉塵的金屬罐中鼓入空氣,點火發(fā)生爆炸,該粉塵不一定是面粉,也可能是

具有可燃性的煤粉、棉絮粉塵等,故C錯誤;

D、化學反應發(fā)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A、根據鋁的化學性質來分析;

B、根據溶液導電的原因來分析;

C、根據爆炸發(fā)生的條件來分析;

D、根據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來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掌握鋁的化學性質、溶液導電的原因、爆炸發(fā)生的條件以及化

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是解題的關鍵。

12.【答案】AC

【解析】解:A、Na2c。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調節(jié)溶液pH=7,

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B、小、C%燃燒均能生成水,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均會出現水霧,故選

第14頁,共25頁

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co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

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

D、加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不能檢驗某物質中是否含有碳酸根離子,也可能

是活潑金屬等,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AC.,

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

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山、CH4燃燒均能生成水,進行分析判斷。

C、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

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根據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

與學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

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13.【答案】BD

【解析】解:A、氨氣變?yōu)橐旱獮橐夯?,需要放熱,為放熱過程,故A正確;

B、空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設備1中加入碳、氮氣、氧氣和水,排出了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氫氣、氮氣,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符合

“多變一”的特征,為化合反應,碳和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是一

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發(fā)

生復分解反應,故B錯誤;

C、設備2中氨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氫鉉,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為:NH3+

=NHHCO,故C正確;

H2O+CO243

D、設備3中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氨氣,反應方程式為:N2+

一定條件

3Hz-2皿,參加反應的電和電的質量比為28:(3x2)=14:3,故D錯誤。

故選:BD,

A、根據、氨氣變?yōu)橐旱獮橐夯?,需要放熱進行分析;

B、根據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為化合反應,碳和水蒸氣在高溫條件下

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屬于置換反應進行分析;

C、根據氨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氫錢進行分析;

D、根據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氨氣,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制備,反應類型的判斷等,注意理解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

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14.【答案】B

【解析】解:A、CO2在高溫條件下會和C反應生成CO,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受熱分

解成二氧化碳,但碳酸不能一步轉化成一氧化碳,不符合轉化關系,故A錯誤;

B、NaOH與鹽酸反應有生成NaCl,與CO?反應能生成Na2cO3;Na2cO3與鹽酸反應有NaCl

生成,與Ca(OH)2反應有NaOH生成,符合轉化關系,故B正確;

C、鐵與氧氣和水反應有生成氧化鐵,與鹽酸反應有FeCl2生成;氧化鐵與鹽酸反應有

FeCh生成,不能一步轉化成氯化亞鐵,在高溫時與一氧化碳反應有鐵單質生成,不符

合轉化關系,故C錯誤;

D、CaCC)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aCk,但不能一步轉化為Ca(OH)2;CaC^可以和Na2cO3反

應生成CaCC>3,但不能一步轉化為Ca(OH)2,不符合轉化關系,故D錯誤;

故選:Bo

A、根據碳酸受熱分解成二氧化碳,但碳酸不能一步轉化成一氧化碳進行分析;

B、根據NaOH與鹽酸反應有生成NaCl,與CO?反應能生成Na2cO3;Na2cO3與鹽酸反應

有NaQ生成,與Ca(OH)2反應有NaOH生成進行分析;

C、根據;氧化鐵與鹽酸反應有FeCh生成,不能一步轉化成氯化亞鐵進行分析;

D、根據CaCC)3不能一步轉化為Ca(OH£;CaCl2不能一步轉化為Ca(OH)2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制備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

的知識進行。

15.【答案】C

【解析】解:A、向鹽酸中滴入NaOH溶液,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隨

著反應進行,溶液酸性減弱,pH由小于7逐漸升高,該選項不正確。

B、氯酸鉀在二氧化鐳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隨著反應進行,固體質

量減小,二氧化鐳質量不變,因此二氧化錦質量分數增大,該選項不正確。

C、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

該選項正確。

D、向FeCk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第16頁,共25頁

后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因此一段時間后產生沉淀,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o

A、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B、氯酸鉀在二氧化鐳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

C、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

D、向FeCh和HC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

后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

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16.【答案】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解:(1)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所以可充入燈泡中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故填:

①:

(2)硝酸鉀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屬于復合肥料;故填:④;

(3)固體二氧化碳易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③;

(4)氫氧化鈉可廣泛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等工業(yè);故填:②;

(5)金剛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故填:⑤;

(6)用作食品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故填:⑥.

根據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與用途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用途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17.【答案】14.013GaNacb2Li+2H2O=2LiOH+H2T

【解析】解:(1)如圖1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錢(Ga)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氮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4.01;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因此x=31-2-8-18=

3;鐵原子的最外層有3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的3個電子而顯+3價,氮原

子的最外層有5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3個電子而顯-3價,則氮化錢的化學式是

GaN;故答案為:14.01;3;GaN;

(2)圖2中是氫氣燃燒前后微觀粒子的變化圖,在化學反應前后未發(fā)生改變的是原子數目、

元素種類,分子數目發(fā)生改變、放出熱量;故答案為:ac;

(3)二氧化碳由氣態(tài)轉化為固態(tài)的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而分子種類和

大小不變;故答案為:b;

(4)單質鋰(Li)可以和水反應生成一種堿(LiOH)和一種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的方程式是

2Li+2H2。=2LiOH+&T;故答案為:2Li+2H2O=2LiOH+H2f,

(1)根據元素周期表和粒子結構示意圖的信息、化學式的寫法來分析;

(2)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的信息以及化學反應的實質來分析;

(3)根據物理變化中的分子變化來分析;

(4)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學會閱讀分子的模型示意圖,能根據提供的原子圖形判斷分子原子構成和化學式,是解

決此類題的關鍵。

18.【答案】負氫元素、氧元素物理結晶bacd玻璃棒125

【解析】解:(1)由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可知,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

水的實驗,b端應該和電源的負極相連;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

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2)蒸儲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3)圖2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圖2中①是結晶池;

(4)①配制溶液的步驟是:計算、量取、混勻、裝瓶貼標簽,所以正確的順序是bacd;

②量取需要量筒和膠頭滴管,混勻需要燒杯和玻璃棒,故配制過程除了用到圖中所需

儀器,還缺少玻璃棒,加速氯化鈉的溶解;

③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設需要20%的氯化鈉溶液的體積為X:

500gx6%=1.2g/cm3xxx20%

x=125mL

故答案為:

(1)負;氫元素、氧元素;

(2)物理;

(3)結晶;

(4)①bacd;②玻璃棒;③125。

(1)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正氧負氫,氫二氧一,據此解答:

(2)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

(3)過濾是固液分離的一種操作方法;

(4)①②根據配制溶液的步驟分析;

③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

本題考查了水的凈化、溶液的配制、電解水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

第18頁,共25頁

行,要求同學們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儲備,以便靈活運用。

19.【答案】KOH+HC1=KC1+H2。CaCC)3二CaO+CO2TZn+H2sO4=ZnS()4+

H2T

【解析】解:(1)氫氧化鉀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OH+

HC1=KC1+H20?

(2)高溫煨燒石灰石,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高溫

CaCC)3--CaO+CO?T°

(3)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4=ZnSO4+

H2t

故答案為:

(1)KOH+HC1=KC1+H2O;

高海

!

(2)CaCO3—CaO+C02T

(3)Zn+H2sO4=ZnSO4+H2T?

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

(寫、配、注、等)進行書寫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化學方程式書寫經常出

現的錯誤有不符合客觀事實、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不寫條件、不標符號等。

20.【答案】C甲增加溶質或蒸發(fā)溶劑或降低溫度34.0g<P<40.0g0.8D

【解析】解:(1)生活中汽油或洗滌劑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汽油是溶解,

洗滌劑是乳化。

(2)依據上表數據分析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繪制KNC>3和KC1的

溶解度曲線如圖,圖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甲。

(3)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A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方法是:

增加溶質或蒸發(fā)溶劑或降低溫度。

(4)由上表數據,可知KNO3和KC1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P,貝UP的取值范圍是

34.0g<P<40.0g?

(5)40t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溶解40.0g氯化鉀恰好達到

飽和,所以40久,將28gKCl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2g水后,析出KC1晶體的質量為0.8g。

(6)將80冤0寸KNO3和KC1的飽和溶液降溫至40。加飽和溶液的質量不能確定,所以析出

晶體質量關系為:無法確定,故選D。

故答案為:(1)C;

(2)甲;

(3)增加溶質或蒸發(fā)溶劑或降低溫度;

(4)34.0g<P<40.0g;

(5)0.8;

(6)Do

(1)根據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滌劑能乳化油污分析回答。

(2)根據KNO3和KC1溶解度的變化趨勢分析。

(3)根據不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的轉化分析。

(4)對比硝酸鉀和氯化鉀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分析溶解度相同時對應的溶解度度范圍。

(5)根據40冤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0g分析。

(6)要確定析出晶體質量大小關系,先要確定飽和溶液的質量。

本題較綜合的考查了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相

關知識,掌握相關知識才能據題意靈活解答。

■一.一■_^一催化劑

21.【答案】21%不可大于1:1Co2+3H2-^-CH3OH+H2O

【解析】解:(1)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化石燃料短期內不能再生,屬于不可再生

資源;故答案為:21%;不可;

(2)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的量,白天大于夜晚;故答案為:大于;

(3)纖維素和氧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微生物

(C6HloO5)n+6nO2-6nCO2+5nH2O'所以轉化中消耗與產生的分子個數比

為:6n:6n=1:1;故答案為:1:1;

(4)由圖可知,該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轉化為甲醇和水,該反應的

、催化劑、催化劑

化學方程式為:co2+3H30H+H20'故答案為:co2+3H230H+H20°

(1)根據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化石燃料短期內不能再生進行分析;

(2)根據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進行分析;

(3)根據纖維素和氧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

(4)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轉化為甲醇和水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界碳循環(huán),空氣的各成分的體積等,注意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反

第20頁,共25頁

應條件和氣體符號及沉淀符號的標注。

22.2KMnO4—K2MnO4+MnO2+02T氧氣不易溶于水B2HC1+CaCO3=

CaCl2+H20+C02?濃硫酸b

【解析】解:(1)高鎰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鐳酸鉀、二氧化銃和氧氣,書寫化學

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KMnO42K2MnC)4+MnO2+02T:E

為排水法收集裝置,說明氧氣不易溶于水;

故答案為:2KMnO4—K2MnO4+MnO2+02T;氧氣不易溶于水。

(2)反應物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熱,故選A或B為發(fā)生裝置,而需要控制反應速率和

節(jié)約藥品,因此選擇帶有分液漏斗的B為發(fā)生裝置;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

和二氧化碳,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HCl+CaCC)3=

CaCl2+H20+C02T;

故答案為:B;2HC1+CaCO3=CaCl2+H20+C02To

(3)干燥氣體需要去除水蒸氣,而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氣體;氫氣密度比空氣

小,先在頂部聚集,所以從短口1)進氣;

故答案為:濃硫酸;bo

(1)高鎰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鋅酸鉀、二氧化鐳和氧氣,據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根據裝置特點推斷氣體性質;

(2)根據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以及題目要求,選擇發(fā)生裝置;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

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據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3)考查濃硫酸的吸水性;根據氣體性質選擇進氣口。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要將題中的知識認知透,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23.【答案】導熱Fe2O3+6HC1=2FeCl3+3H2O蒸儲水甲CD

【解析】解:(1)石棉網中含有鐵絲,隔著石棉網可以給容器加熱達到均勻受熱的目的,

這是利用了鐵的導熱性:稀鹽酸除鐵銹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為:Fe2O3+6HC1=2FeCl3+3H2O;

(2)甲中鐵釘生銹,甲中鐵釘同時接觸水和氧氣,丙中鐵釘不生銹,丙中鐵釘中只接觸

氧氣,沒有接觸水,所以該實驗對比研究鐵生銹的影響因素是蒸儲水;鐵生銹需要同時

接觸水和氧氣,所以甲中鐵釘有明顯銹跡;

(3)當金屬全部是鎂,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

Mg+H2S04=MgS04+H2T

242

2.4gx

24_2.4g

2一X

X=0.2g

當金屬全部是鋁,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y。

2A1+3H2SO4=A12(SO4)3+3H2T

546

2.4gy

54_2.4g

6-y

y=0.27g

當金屬全部是鋅,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z。

Zn+H2sO4=ZnS04+H2T

652

2.4gz

65_2.4g

2~Z

Z=0.07g

A、由鎂、鋁、鐵、鋅四種金屬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可知,2.4g的鎂和稀硫酸完全反

應生成0.2g氫氣,2.4g的鋁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大于0.2g,2.4g的鋅和稀硫酸

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小于0.2g,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固體無剩余,則金屬粉末中一定

沒有鐵和銅。則金屬中一定沒有銅和鐵,可能是鎂、也可能是鋁和鋅的混合物、也可能

是鋁、鎂和鋅的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得到無色溶液,固體無剩余,則金屬粉末中一定沒有鐵和銅。根據A選項可知,金

屬粉末的組成有三種,可能是是鎂、也可能是鋁和鋅的混合物、也可能是鋁、鋅和鎂的

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C、反應生成0.2g的氫氣,而氫元素全部來自硫酸,因此參加反應的硫酸質量為0.2g+

弓x100%)=9.8g,所以得到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4g+9.8g)-0.2g=12g,故選項

說法正確;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槌x100%=9.8%,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D。

第22頁,共25頁

故答案為:

(1)導熱;Fe2O3+6HC1=2FeCl3+3H2O;

(2)蒸儲水;甲;

⑶CD。

(1)根據金屬的物理性質分析;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

(2)根據鐵生銹條件分析;

(3)反應后得到無色溶液,固體無剩余,則金屬粉末中一定沒有鐵和銅;假設金屬分別

是鎂、鋅、鐵、鋁純金屬,利用化學方程式求出各自可生成氫氣質量,結合題干信息分

析解答。

本題考查了金屬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物質的性質進行。

24.【答案】Na2c。3改良酸性土壤Ba(N03)2+H2SO4=BaS04I

+2HNO3NH4C116%

【解析】解:B+E,產生氣體,稀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氣

體,B能與A、C反應生成沉淀,E能與A反應生成沉淀,碳酸鈉能與硝酸鋼、氫氧化鈣反

應生成沉淀,稀硫酸能與硝酸釧溶液反應生成沉淀,貝IJB為碳酸鈉,E稀硫酸,A為硝酸

鋼,C為氫氧化鈣,D為氫氧化鉀;

(1)由分析可知溶液B中溶質的化學式為Na2cCh;C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

性土壤;故答案為:Na2c。3;改良酸性土壤;

(2)溶液A與E反應反應,即硝酸根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釧沉淀和硝酸,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為:Ba(N03)2+H2S04=BaS04I+2HNO3;故答案為:Ba(N03)2+H2SO4=

BaS04I+2HNO3;

(3)①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

應前鈉、氯、氫、氧、氮、碳原子個數分別為1、1、5、3、1,1,反應后的生成物中

鈉、氯、氫、氧、氮、碳原子個數分別為1、0、1、3、0、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

數目不變,則每個R分子由1個氮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氯原子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