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23課《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23課《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23課《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23課《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入

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發(fā)憤圖強,矢志不渝,終于打敗了吳國,重振國威,然而自此之后,處于安樂中,“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最后還是重蹈了吳王的覆轍。越王勾踐的經歷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孟子的散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起去探個究竟!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1.聽錄音,訂正字詞讀音、注意停連。2.各自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知課文大意。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ɡ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ɡ)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疏通文意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興起,指被任用從田地的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獄官集市舜從田野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任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召為相,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被贖出而用為大夫。疏通文意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將要下達責任,使命給這,這樣使……痛苦他的使……勞累使……饑餓資財缺乏。使(他)受到貧困之苦違背擾亂用來……的方法。增加。曾,同“增”,增加。才能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以)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疏通文意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憂困衡,通“橫”,梗塞,不順思慮順接奮起,指有所作為了解,明白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流露在言談中,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疏通文意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在國內如果守法度的大臣輔佐君王的賢士拂:同“弼”,輔佐。在國外外來的災難,多指外部入侵。

(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匹敵的鄰國和外患的侵擾,這個國家就往往容易滅亡。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常常滅亡疏通文意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知道,明白這樣以后。然:“這樣”。因為表并列了解到這一切之后,就會明白憂愁禍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可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陳述六個發(fā)跡于民間的名人事例,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若要成功,都應該歷經磨練的道理。請自讀課文第一段,自主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事例?運用了什么樣的句式?2.這幾位古代賢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歷有什么共同點?3.這一段,為什么要列舉一系列歷史人物?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一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5.“必先……”這段文字有什么特點?解決問題1.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事例?運用了什么樣的句式?

運用了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2.這幾位古代賢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歷有什么共同點?

他們雖然出身卑微,歷經了苦難的磨煉,但都被提拔重用,做出了一番作為。3.這一段,為什么要列舉一系列歷史人物(有什么作用)?

列舉一系列人物是為了說明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選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廣之,治理國家更要如此。解決問題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一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事,必須先在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苦的磨煉。并指明了磨煉的益處:一是培養(yǎng)堅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夠發(fā)展個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特點:排比句,有氣勢,句式比較整齊,富于變化,節(jié)奏感強。解決問題自讀課文第二、三段,思考:

1.文章第二段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什么觀點?

2.課文第二段是從哪些方面來說理的?解決問題1.文章第二段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什么觀點?

闡述人常常在困境中才能不斷奮發(fā),國家常常沒有憂患,則往往遭至滅亡。2.課文第二段是從哪些方面來說理的?第二段先提出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還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接著由個人說道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的因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yè)的因素相仿,最后告訴讀者:憂愁禍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可以使人滅亡的道理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2.請分別講講各段分別講了什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1段,舉例論證人才必須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第2段,從正反兩方面,由個人到國家,論證經受磨練的益處,歸納全文的中心論點。延伸拓展延伸拓展3.作者在列舉事實之后,以“天將降大任于……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說明了什么道理?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受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煉。延伸拓展4.造就人才的客觀(外部)條件是什么?5.造就人才的主觀(內部)條件是什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艱難困苦的磨煉)困于心,衡于慮。(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經歷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延伸拓展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边@句論述了什么道理?怎樣理解這句話?論述了“死于安樂”的道理。這句針對國君提出,意思是說如果國內沒有執(zhí)法嚴格、敢于直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外面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國君就會耽于安樂。這樣,國家常常會滅亡。延伸拓展7.本文對你今后的學習或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