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協(xié)德巴萊》成還是敗_第1頁
《賽協(xié)德巴萊》成還是敗_第2頁
《賽協(xié)德巴萊》成還是敗_第3頁
《賽協(xié)德巴萊》成還是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賽協(xié)德巴萊》成還是敗

無論是喜歡《賽德巴巴》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是一部非常重要且獨特的電影。從電影的起源到最終結(jié)果的轉(zhuǎn)變,以及這些年在不同地區(qū)上演的中國電影,都應該是不同的。他們一定在電影史上發(fā)揮著一席之地。就商業(yè)面來說,這一部籌劃12年,耗資7億元新臺幣才得以完成的“另類大片”,竟然真的能夠按編導魏德圣的意愿攝制成片長近5小時的巨制,并在臺灣、香港、北美等地以上下兩集公映完整版,中國大陸和其它國際市場則公映154分鐘的國際版后,竟然依靠票房分賬和各種版權(quán)費賺回高昂的投資而不用虧本,不能不稱為華語電影的“奇跡”;就藝術面來說,如此意識形態(tài)鮮明強烈的一部歷史電影,竟能同時獲得兩岸的肯定,先后獲得臺灣的金馬獎和內(nèi)地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而且還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正式參賽,又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后9部的入圍名單,顯然也是不得了的一種成功。然而,此片在兩岸輿論界和電影觀眾之中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在臺灣,影評界幾乎一面倒的叫好,但好些觀眾(尤其女性)對影片“過分暴力”的出草畫面非常抗拒,對編導“賽德克族為了血祭祖靈就可以濫殺無辜”的歷史觀更難以接受,因此看完上集《太陽旗》而拒絕看下集《彩虹橋》的人頗多;而在中國大陸,當《賽德克·巴萊》2011年9月在威尼斯首映國際版時曾遭到大陸媒體刊登相當多負面的評論,但此片于2012年5月正式在內(nèi)地市場公映時,各界評論卻一致贊好,但也無法引起一般觀眾到戲院觀看此片的興趣。換言之,《賽德克·巴萊》至今是“成”多于“敗”,但“成”與“敗”之間在各地的際遇落差頗大,其中的道理何在?它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么?這個“成敗之謎”實在值得我們好好探討。眾所周知,《賽德克·巴萊》是一部根據(jù)1930年發(fā)生在臺灣的一段史實“霧社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內(nèi)容主要是描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shù)缆暑I其他六個部落的原住民勇士共300多人合力反抗日本統(tǒng)治者的壓逼,10月27日在霧社起義,當天砍殺了130多名日本人,殺傷了210多人,包括警察和婦孺,兩天后便遭日方全力鎮(zhèn)壓報復,雙方激戰(zhàn)40余天,最終賽德克人幾乎遭到滅族的悲壯故事。就影片所呈現(xiàn)的,魏德圣創(chuàng)作本片顯然不是“以娛樂為手段、逐利為目標”的商業(yè)電影邏輯在運作,而是要窮盡他所能支配的一切資源,在大銀幕上重現(xiàn)他心目中的那一場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原貌”,尤其要讓觀眾深入了解事件發(fā)生背后的“原因”,亦即:“霧社事件”絕不是尋常意義的抗日戰(zhàn)爭,而是賽德克人要從日本統(tǒng)治者手中贏回民族生命尊嚴,即莫那·魯?shù)揽谥幸辉購娬{(diào)的“祖靈”(Gaya)的一場“宗教戰(zhàn)爭”。當魏德圣將影片的主題拔高到“生命尊嚴”這個高度,他儼然已取得了道德上的“政治正確性”,并從而使影片散發(fā)出一種濃烈得使人莫之能御的“氣場”,很容易使信服者在觀影時產(chǎn)生熱血沸騰的心靈沖擊。創(chuàng)作者以如此強烈的“宗教情懷”來拍攝大片,在華語電影界是絕無僅有的。我們試將同期另一部性質(zhì)類似的大片——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拿來跟《賽德克·巴萊》互相比較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號稱花了6億人民幣制作,卻只是從頭到尾充滿了商業(yè)算計的俗品,除了留下國內(nèi)市場的6億票房之外,亳無其它“價值”可言,跟后者的分量和貢獻相比高下立判。此中道理,誠如導演陳國富在觀影后所言:“《賽德克·巴萊》是一部有靈魂的大片!”魏德圣制作本片的強烈使命感,自然從內(nèi)到外都影響了他對《賽德克·巴萊》的處理方式。在投資規(guī)模上,這明明是一部好萊塢“英雄抗暴史詩片”級別的商業(yè)大片,由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的《勇敢的心》是它最理想的參照,但事實上,魏德圣舍棄了這種常規(guī)性的做法,反而參照梅爾·吉布森執(zhí)導的另外兩部劍走偏鋒的冷門之作《耶穌受難記》和《阿波卡獵逃》,前者的濃厚宗教氣息和冷僻的希伯萊古語對白,后者的原住民生活和馬雅古語發(fā)音,都可以在《賽德克·巴萊》中看到鮮明的印記。為了達到他心目中的理想和創(chuàng)新,魏德圣決定冒險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綱索:在影片的外觀上,以豪華制作、大片場面和暴烈的武打及戰(zhàn)爭動作做包裝,穩(wěn)住影片的商業(yè)性;但在本質(zhì)上,他卻拿本片當作一部言志的藝術片來拍,不但直白地以大量思辯性的對白來討論民族的尊嚴、生命的價值、文明與野蠻的對抗等哲學性議題,又大量填塞原住民歌舞、祭典儀式和生活習慣的記錄,好像要用一套電影放盡所有賽德克族的文化和思想,藉此留下一個時代印記,不這樣做彷佛以后就沒有機會了。魏德圣敢于拿7億元來作這一場完全違反電影業(yè)理性思維的豪賭,只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賭贏!到了把“我相信”作為判斷事情最后準則的時候,那已經(jīng)是一種徹底的“宗教情懷”了。當初梅爾·吉布森甘心自己投入2000萬美元用那種方式拍攝《耶穌受難記》,其心理狀態(tài)應該是差不多的吧?看過《導演·巴萊》一書的讀者,應該都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魏德圣具有非常倔強而偏執(zhí)的個性,有時候甚至像個偏執(zhí)狂。他一再氣憤難平地責怪那些有錢人不肯投資《賽德克·巴萊》十分可惡,因為他愿意為此片投入他“所有的錢”,而對方卻坐擁大筆金錢而不愿意投入一分!但他忘了(或是不愿面對)一個事實:拍攝《賽德克·巴萊》對魏德圣本人而言是一個使命,而對那些創(chuàng)投公司(或是有錢的商人)而言只是一筆將本求利的生意,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有錢人經(jīng)過理性評估認為這個案子無利可圖而不愿扔錢下去,那又有什么錯呢?有什么好埋怨的呢?正如Intel前CEO安迪·葛洛夫所說的:“唯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帶種的漢子魏德圣以信徒般的決心和毅力,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后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這種精神和氣魄無疑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顿惖驴恕ぐ腿R》大部分的成功奠基在導演魏德圣的“個人因素”上面,甚至他可以把“借錢拍片”這種負面因素成功轉(zhuǎn)化為宣傳上的正面力量,令不少臺灣觀眾光是沖著“為魏德圣加油”的理由就到戲院購票捧場,你不得不說這種行為多少也沾上一點“精神感召”的宗教色彩。當魏德圣自認為他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加上前述的“偏執(zhí)狂性格”和“宗教使命感”作祟,便很容易產(chǎn)生“我就是真理”的幻覺,認為他在《賽德克·巴萊》中呈現(xiàn)的“霧社事件”就是“最正確的歷史”,他讓莫那·魯?shù)涝谄兴f的對白就是對賽德克祖訓(Gaya)“最正確的詮釋”。這種非常態(tài)的高度自信,令到魏導在拍攝《賽德克·巴萊》一片時得以無視一切束縛勇往直前,完全按他心中的圖景去創(chuàng)作。最后的成品雖然在藝術和技術的專業(yè)表現(xiàn)上雖仍存在不少瑕疵,但整體的氣魄表現(xiàn)卻痛快淋漓,流露出華語電影中罕見的一種“高貴的野蠻”。在某種意義上,本片堪稱“偉大”。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賽德克·巴萊》是一部“偉大之作”,因為在某些最核心的觀念上,本片已越過了“人性的紅線”,它那種“太超過”的處理方式,令人對本片的“主題價值”無法茍同。筆者就是這些人之一?!顿惖驴恕ぐ腿R》的主題在于“民族尊嚴”,而賽德克人的“民族尊嚴”則具體落實在獵場、出草、祖訓(Gaya)這三件事情上。魏導在片中用了非常多篇幅來反復詮釋這三個令大部分觀眾(也就是漢人觀眾)感到陌生和費解的名詞,讓人了解它們對原住民的歷史、文化,甚至生命價值上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基本上他已達到目的。其中有兩場畫龍點睛的對白戲拍得相當精彩,完全把“霧社事件”不得不發(fā)生的原因和此事件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交代得清楚透徹。第一場是已決定起事的莫那·魯?shù)?林慶臺飾)在溪谷中遇上日化的山地警察花崗一郎(徐詣帆飾),此時花崗一郎已警覺到這名馬赫坡社的頭目意圖不軌,遂輾轉(zhuǎn)表達日本政府對原住民的好照顧,對族人是有利的,勸喻莫那打消此意,但莫那·魯?shù)婪催^來義正辭嚴地數(shù)落日本統(tǒng)治者的狡猾和日本警察對族人的壓迫,使他們不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最后還質(zhì)問花崗一郎,在他死后到底是選擇進入日本神社,還是要走過彩虹橋到賽德克的祖先那里?“民族認同”的兩難處境,幾乎使花崗一郎落荒而逃。其后莫那坐在小瀑布旁的巖石上抽煙,他父親魯?shù)馈ぢ购?曾秋勝飾)的靈魂現(xiàn)身,父子倆意味深長地進行了一大段民族歌謠的二重唱,父靈慢慢走向?qū)γ娴钠呱屎缰笙А_@段深入莫那·魯?shù)纼?nèi)心世界、具有“魔幻寫實”色彩的點題戲,以祖靈認可的信仰基礎解釋這次賽德克人大出草行動的正當性,拍得非常精彩動人,觀眾之中無論是否能接受莫那·魯?shù)赖恼f辭,應該都能感受到他那“明知不可為卻不得不為”的英雄氣慨和無奈喟嘆。另一場點題戲是在賽德克人集結(jié)起事前夕,已知道悲劇將發(fā)生的花崗一郎拼命奔跑到馬赫坡社,沖進屋里再度力勸莫那·魯?shù)啦灰鹗?因為他們是打不過日本人的,何必作無謂的犧牲。此時莫那·魯?shù)烙盟娜珉婋p目盯著花崗一郎,對他說出了本片最著名的兩句對白:“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花崗一郎終于決定投向族人那邊,主動說出警察派駐所放有一百多條槍和很多子彈,而且他可以先知會到時當班的花崗二郎協(xié)助。事后的發(fā)展,起事的賽德克勇士果然是仰賴這一批搶來的日本槍和子彈來反抗日本人,若是依靠莫那·魯?shù)婪旁诖驳紫碌哪峭盎鹚?可笑的是靠長期買火柴累積下來的)和埋藏在地底下的那些腐朽槍枝,“霧社事件”根本鬧不起來。劇情發(fā)展到這里,基本上都順理成章,盡管殘酷的殺戮場面和“出草”鏡頭太多仍然招來一些非議,但仍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然而,魏德圣似乎唯恐他所詮釋的“血祭祖靈”場面仍不夠震撼力,竟特別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上沒有記載的虛構(gòu)人物——少年學生巴萬·那威(林源杰飾),先將他塑造成類似青年莫那·魯?shù)?大慶飾)接班人,身上同樣具有極為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從學校運動會的舉事開始,巴萬的戲份便越來越重,到了以戰(zhàn)斗為主的下集《彩虹橋》時更儼然成了滿場飛的“小戰(zhàn)神”。這個年紀輕輕的賽德克少年因為出草時表現(xiàn)英勇,提前獲得紋面資格,因此在他壯烈犧牲之后便可以跟其它成年勇士一同走上彩虹橋,變成“賽德克·巴萊”——一個真正的人。顯然,作為編導的魏德圣是十分欣賞并且認同他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個角色。然而,《賽德克·巴萊》之敗,主要就敗在巴萬這個角色和編導透過巴萬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它反映出魏德圣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道主義者”,而只是一個偏執(zhí)的“民族主義者”。根據(jù)我的理解,一個真正的“人道主義者”應該會堅守以“人”為本位,以“行為是否合乎人性”作為衡量道德的標準。若要將人分類,在位階上首先要是一個“人”,然后才去區(qū)分他是“哪一種人”?若以民族和民族文化來分,則他首先要是一個符合普世道德價值的“人”(例如不能濫殺無辜),然后才能把他歸類為“賽德克人”或“日本人”,要求他遵守“賽德克人出草”或“日本人切腹”的民族規(guī)范,而不可能因為賽德克人在“霧社事件”的出草行為有道理,就可以同意他們?yōu)E殺無辜。尤其是讓其實并不懂得所謂“民族大義”的賽德克孩子們先殺日本老師,再殺日本婦孺的濫殺行為(大陸公映版已刪剪,編者注),根本是一種喪失人性的瘋狂,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也想不明白魏德圣為什么非要在片中安排這一段不可。假如我們都同意日軍為了平定霧社事件而投擲毒氣彈對付躲在深山中的賽德克勇士是一種喪失人性的瘋狂行為,需要加以聲討他們的罪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