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交往觀管窺_第1頁
莊子的交往觀管窺_第2頁
莊子的交往觀管窺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莊子的交往觀管窺

莊子的友誼可以分為積極的層次和消極的層次。積極的層次包括三種與外國人的交流。與跑步的人成為朋友。與辯論的對手成為朋友。與山民有朋友。否定層面即不與何種人交往,可分為兩個方面:不與狂傲小人交往;不與統(tǒng)治者交往。一、體道之人是“友”,其人即是“水”莊子承老子之說,開道家之新局面。莊子在老子“道論”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擴充了道的內(nèi)涵?!暗劳橐弧?《齊物論》),道“無所不在”(《知北游》),“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萬物之本也”(《天道》)。從“道”的角度看,萬物沒有什么不同,都可通而為一,而“道”本身存在于萬事萬物當中,這樣無所不在的“道”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是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的,這七個方面(或者說虛靜、恬淡、寂寞、無為,四個方面。)可謂“道”之本真。人既為天地萬物中之一員,則“道”本不離人,然則天下失道也久矣,“道”離于人,莊子認為造成這一惡果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有為”,具體說是圣人及其追隨者對“仁義”的興起與造作,統(tǒng)治者的暴虐及對“仁義”的利用和對國家的竊取。這就是“道”離于人的現(xiàn)實原因,從而為人的修道性提供了現(xiàn)實的依據(jù)。人在修道、體道的過程中,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的狀態(tài)便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體道之人必然不是一個,正所謂“同道中人”,他們是一個群體,是“友”。《大宗師》中載:“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弊屿氲人娜硕际求w道者,在深悟“道”之內(nèi)涵之后,他們都將“道”作為交友的標準。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呈現(xiàn)出“道”的各種狀態(tài),體道之人一旦具有這些狀態(tài),則于死、生、存、亡都會視之為一,盡歸于“道”,這便是人與道合而為一。于此有體會者,則能“莫逆于心”,“相與為友”。從“道通為一”的角度看,他們的相交意味著他們是一體的,即四人為一人,彼此無有分別,所以他們的心意是相通的,即便是他們各自的妻兒也做不到這一點。子來生病了,將要死去,他的妻兒傷心哭泣,子犁前來探望時便讓子來的妻兒走開,不要讓他們打擾了子來的變化。子犁對子來說:“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屬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回答說:“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子來于死生、于形骸淡然視之,此等胸襟何其開闊,非是體道之人不足以有此深悟,而作為朋友的子犁深知子來心意,亦深知“道”之變化,故而不似子來之妻兒為之哭泣,而是感嘆大道造化?!洞笞趲煛分羞€有關(guān)于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為友的描述:“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語曰:‘孰能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边@種處于自然、無心、不著痕跡的交往是唯有體道之人才具備的,莊子借孔子之口,指出這些體道之人是“游方之外者也”,而游于方外的方法便是:“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yǎng)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shù)?!鼻f子告訴我們,與“道”為友,與體道者為友,最終是于得道中逍遙而忘道,于得友中自在而忘交。體道者的相交,全無半點心機、智慮與俗情,盡在自然無為之中??梢哉f,這是莊子所最為向往的交友方式,是“道論”思想在交友觀中的具體體現(xiàn)。二、惠人對人的作用現(xiàn)實中,莊子最好的朋友是惠子。《莊子》中所載的兩人的事跡以莊、惠論辯為主,由于兩人的哲學立場不同,故而其思想上的爭鳴必不可少?;葑邮敲?醉心于“歷物之意”(《天下》篇,即“究析事物之理”。)在莊子看來,惠子是有才之人,但是惠施的才華卻沒有用在體道之上,實在是一大遺憾。《天下》篇曰:“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然而,盡管如此,莊子還是愿意與惠子為友?;葑铀篮?莊子在他的墓前慨嘆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盡管莊子十分向往體道者之間的那種友誼,但是莊子身邊的體道者畢竟少之又少?;葑与m然不是體道者,然而莊子仍然把他當成好友,甚至當作一定程度上的知己,究其原因,則是惠子能夠?qū)ηf子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莊、惠之間,有兩場著名的辯論,一是“濠梁之辯”,一是“有情無情之辯”。這兩場辯論都是由惠子發(fā)難,莊子解答,惠子進一步發(fā)難,莊子進一步解答。在這兩場辯論中,惠子表現(xiàn)出重實際的風格,莊子則表現(xiàn)出得意妄言的風格。兩種風格截然相反。道家慣于從反面思考問題,如老子就說“正言若反”(《老子·七十八章》),莊子自然繼承了老子的這種思維方式,而惠子重實際的風格是從正面來思考問題的,兩者的觀點自然相悖。然而,正是由于惠子的發(fā)難與緊逼,促使了莊子從得意妄言的角度來回答問題,我們才能欣賞與感悟到莊子言辯中的藝術(shù)和道理。從這個角度看,惠子對莊子的影響在于他能夠通過辯論來引發(fā)出莊子的思想觀點與審美觀念?;葑訉ηf子的影響更主要的是在對莊子的哲學思想的影響?!短煜隆菲信e了惠子的歷物十事,其中一些觀點與莊子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齊物思想)十分接近,如“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就第一條看,義相近者有《秋水》“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則陽》“精至于無倫,大至于不可圍”;就第二條看,義相近者有《齊物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耸欠缴f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1)、“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秋水》“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鼻拜厡W者多認為惠子的這些觀點啟發(fā)了莊子(惠子年長于莊子,又較莊子早逝),莊子借由“道論”深化了惠子的觀點。王叔泯則認為:“莊子之學,圓融無間,何致受惠施之影響!惠施常與莊周辯難,皆為莊周所屈而不復言,則惠施默默中自不能不受莊周之影響?!眱煞N觀點各有道理,但都較為片面。我們認為兩人同是好友,故而在平時的交談、辯難中,自然會彼此吸取對方的觀點,不能說惠子只影響莊子,亦不能說莊子只影響惠子,兩者是相互影響的。莊子體道之人,能與惠子為友,說明惠子的某些思想實能益于莊子,而惠子身為宰相,卻能與貧苦的莊子為伴,亦說明莊子的精神思想深深吸引了惠子。另外,莊子不喜官場,而獨與惠子交往,更加表明惠子的氣度(《莊子》書中有惠子擔心莊子搶官而搜捕莊子一事,我們認為這件事的可信性不大,故事成分多于事實,真若惠子如此,則二人必不為好友)才識是莊子所認同的。當然,惠子不是體道之人,氣度、才識仍就有限,莊子對他亦頗有微詞,然而,就世俗世界來說,惠子已是一位難得的好友了。三、“道”與“故友”《山木》篇記載莊子有一故友,此故友住在山野之間。莊子及其弟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睆倪@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書故友對莊子的到來是十分歡喜的,則二人之間的感情頗深。這位故友的身份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僅僅知道他住在山野之間,或為隱士,或為獵人。莊子指出那些刻意避世而隱的人不如體道者,“若夫不刻意而高”,“無江海而閑”,“無不忘也,無不有也。”(《刻意》)因此,這位故友為隱士的可能性較低(這里的隱士指的是狹義上的山林隱士)。當然莊子還是很可能與隱士交往的,因為隱士雖然刻意而行,但他們的精神世界較之墮入世俗深處的人們要高潔得多,這與莊子的精神氣質(zhì)部分相符,只不過他們不能像莊子那樣游于世罷了。我們更傾向于認為這位故友是一位山中獵人,他有家庭,又能以雁作為餐食,況住于山野之間。山野之人具有更多的是樸實的人格,而“樸”是“道”的一種特性,人有“樸”性即是有“道”性,莊子與之交往或許正是因為其具有“道”的質(zhì)樸之性。無論是隱士還是獵人,終究是一平民,莊子與山野平民為友,說明莊子的交友視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