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房顫40例_第1頁
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房顫40例_第2頁
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房顫40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房顫40例

近年來,導管高頻骨折治療的心室振動(室震)的適應性癥狀逐漸擴大到一些持續(xù)性和慢性室作動物。在有經驗的電生理中心,導管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房顫患者成功率達到90%以上,但是治療持續(xù)性房顫的結果差異較大。如何改進導管射頻消融線路,提高成功率以及預防復發(fā)的房性心律失常是目前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房顫最為關注的問題。1數(shù)據和方法1.1持續(xù)性房顫的預防選擇2005年3月~2007年8月在我院接受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的持續(xù)性房顫患者40例,男36例,女4例,平均年齡(52.3±11.7)歲。根據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房顫的診斷標準,持續(xù)性房顫定義為:持續(xù)時間>7天的房顫,一般不能自行復律,藥物復律的成功率較低,常需電復律。所有患者術前口服華法林抗凝至少1個月;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和甲狀腺功能、血電解質、心臟超聲、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術前5天停用華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術前12h內暫停1次;術前72h內經食管超聲排除左心房血栓;患者及家屬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1.2射頻消解和射頻切除所有患者在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tǒng)(CARTO)指導下行環(huán)同側肺靜脈左心房線性消融,詳細方法參見文獻。2005年應用雙LASSO電極指導,從2006年開始改為單LASSO電極指導。經SL1鞘送3.5mm冷鹽水灌注導航星大頭導管入左心房,分別行左、右同側肺靜脈造影后,在CARTO及LASSO環(huán)狀標測電極指導下進行左心房三維重建,沿同側肺靜脈口預設射頻消融線。預設溫度43℃,放電時生理鹽水輸注速度17ml/h,最高預設輸出功率前壁40W,后壁25~30W,每點射頻消融30~40s至局部心房電位振幅下降80%以下或呈現(xiàn)雙電位,逐點連接成線。射頻消融終點:左心房-肺靜脈傳導雙向阻滯,同側肺靜脈電位完全消失且至少30min無復發(fā);若附加左、右心房峽部射頻消融則需達到峽部雙向傳導阻滯。達到射頻消融終點后若仍為房顫,則需體外電復律。術中鎮(zhèn)靜、鎮(zhèn)痛,給予拘椽酸芬太尼0.5mg加咪唑安定10mg,用生理鹽水稀釋至50ml后靜脈勻速泵入,5~8ml/h,必要時可予負荷量2~5ml。術中每30~60min,調整肝素用量維持凝血酶原時間在250~350s。2005年的12例患者根據其術前、術中表現(xiàn)的房性心律失常,部分附加左、右心房峽部或左心房頂部線性消融。2006年的12例患者常規(guī)進行左、右心房峽部射頻消融,部分患者附加碎裂電位、左心耳或根據術中的房性心律失常附加其他部位射頻消融。2007年的16例患者則在2006年的射頻消融方式基礎上進行冠狀竇左心房心內膜面射頻消融。1.3對灶性房速的檢測術后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至少48h;當天開始口服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3~5天后停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胺碘酮或索他洛爾)3個月。術后1、3、6、12個月定期復診,復查心臟超聲和動態(tài)心電圖。復發(fā)的房顫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再次手術。重新完成環(huán)肺靜脈射頻消融,并進行左心房峽部和右心房峽部線性消融,然后分別放置LASSO電極到肺靜脈以外的部位,如與心臟相連的其他大靜脈、左心耳部、間隔部等,詳細標測電位相對紊亂的部位并進行射頻消融。對術中出現(xiàn)的房性心動過速(房速)進行常規(guī)拖帶標測,必要時在CARTO指導下進行電解剖標測,附加相應部位射頻消融。房速或心房撲動(房撲)患者首先考慮藥物或電復律,復律失敗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再次手術。行房間隔穿刺,復查肺靜脈造影,放置LASSO標測電極于肺靜脈口,檢測肺靜脈電位,尋找“漏點(gap)”,并進行放電射頻消融。如果術中心動過速不終止或誘發(fā)出持續(xù)的房速,應用激動標測和拖帶標測或結合CARTO,標測局灶性房速的最早激動點或大折返性房速依賴的關鍵峽部并進行放電射頻消融。射頻消融終點:所有發(fā)作的房速終止并不能再被誘發(fā)。2射頻消解線路的實踐應用2005年的12例患者在行環(huán)肺靜脈左心房線性消融術后,附加其他射頻消融部位:1例右心房峽部射頻消融,1例左心房峽部射頻消融,1例左心房頂部線性消融及上腔靜脈隔離術。平均X線曝光時間(38.0±13.7)min,共復發(fā)8例(66.7%),其中持續(xù)性房顫2例,1例拒絕再次手術,1例再次接受射頻消融成功;陣發(fā)性房顫3例,1例拒絕再次手術,1例接受再次手術的患者術后仍有陣發(fā)性房顫而繼續(xù)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索他洛爾),另1例共接受3次射頻消融術后成功維持竇性心律;房撲3例,1例應用胺碘酮成功復律,2例接受再次射頻消融術,證實為典型右心房峽部依賴性房撲,射頻消融成功。2006年的12例患者在行環(huán)肺靜脈左心房線性消融術及常規(guī)左心房峽部和右心房峽部線性消融之外,附加其他射頻消融部位:3例左心耳部射頻消融,2例經驗性左心房前壁碎裂電位射頻消融,1例肺靜脈內局灶射頻消融及冠狀竇口部房性期前收縮觸發(fā)點射頻消融,后者表現(xiàn)為房顫終止時左上肺靜脈內仍持續(xù)心動過速,在左上肺靜脈內標測到局灶性觸發(fā)點后射頻消融而消除。平均X線曝光時間為(33.5±12.1)min,復發(fā)3例(25.0%),其中持續(xù)性房顫1例,再次手術時因患者配合欠佳而致參考標志頻繁移位而放棄手術;短陣房速1例,因同時合并高血壓給予比索洛爾口服,拒絕再次手術;房撲1例,電復律成功。2007年的16例患者在2006年的常規(guī)射頻消融基礎上進行冠狀竇左心房心內膜面射頻消融,其他附加射頻消融部位:10例左心耳部射頻消融,5例經驗性左心房碎裂電位射頻消融,4例左心房頂部線性消融,3例上腔靜脈隔離術,另外右心耳部、冠狀竇口和冠狀靜脈竇內射頻消融各1例。平均X線曝光時間(35.1±11.2)min。復發(fā)4例(25.0%),其中持續(xù)性房顫2例,1例拒絕再次手術,另1例接受再次射頻消融后仍持續(xù)性房顫;房速1例,拒絕再次手術,口服胺碘酮;房撲1例,經靜脈用胺碘酮成功復律。綜合分析3年的資料,復發(fā)15例患者中,2例持續(xù)性房顫和2例房速患者拒絕再次手術。8例接受第二次射頻消融術,其中1例術中不能配合放棄射頻消融,1例術后仍持續(xù)性房顫,1例陣發(fā)性房顫口服藥物,5例維持竇性心律。3例房撲經電或藥物復律,無需再次手術。隨著射頻消融線路的改進,2006~2007年成功率較2005年明顯改善。2007年以來射頻消融部位增多,但成功率與2006年比較無明顯提高。平均隨訪(17.6±10.4)個月,總治療成功率82.5%。并發(fā)癥:小腦梗死1例,14天后痊愈;動靜脈瘺1例,穿刺部位血腫2例。3射頻消解技術美國密歇根和意大利米蘭兩家心臟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項關于慢性房顫射頻消融治療的研究意向性分析結果顯示,74%的射頻消融組患者和58%的藥物組患者無房顫或房撲發(fā)作,藥物組1年內有53例(77%)因房顫復發(fā)而轉向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因此環(huán)肺靜脈射頻消融治療慢性房顫可使大部分患者不依賴藥物或電復律而維持竇性心律,竇性心律患者臨床癥狀和左心房功能都明顯改善。目前的房顫射頻消融方法包括:針對房顫觸發(fā)因素的肺靜脈口節(jié)段性射頻消融電學隔離肺靜脈;針對房顫基質的左心房環(huán)肺靜脈線性消融;針對“轉子”學說的碎裂電位射頻消融;針對調節(jié)因素的神經節(jié)叢射頻消融。雖然世界領先的電生理中心采取的射頻消融策略不盡相同,但是其成功率接近,而且對于持續(xù)性房顫或慢性房顫患者的射頻消融,通常需要結合以上幾種射頻消融方式,并結合其他基質改良射頻消融如左心房頂部線性消融、二尖瓣峽部線性消融、左心房-冠狀竇連接部位射頻消融等。法國波爾多心臟中心報道,對持續(xù)性房顫進行復合性射頻消融,肺靜脈、上腔靜脈和冠狀竇隔離,左心房碎裂電位、高頻電位射頻消融,左心房頂部和二尖瓣峽部線性消融(完全阻滯),術中房速的射頻消融等,能使86%的房顫患者轉為竇性心律(13%)或房速(73%),并通過進一步標測而終止房速。目前各中心采取復合射頻消融方式雖然各有特點,但多以肺靜脈為核心,如神經節(jié)叢射頻消融與肺靜脈前庭隔離相結合,環(huán)肺靜脈射頻消融與碎裂電位射頻消融結合等。本中心起初對持續(xù)性房顫患者采用與陣發(fā)性房顫患者同樣的標準環(huán)肺靜脈線性消融,單次手術成功率僅33.3%,2006年以來通過附加左、右心房峽部線性消融和部分碎裂電位、其他局灶射頻消融后單次手術成功率顯著提高(75%)。Pappone等報道,應用改良的環(huán)肺靜脈射頻消融術可使醫(yī)源性房性心律失常由10%減少到3.9%,其“改良”的射頻消融線即左心房峽部和左心房頂部。左心房頂部線性消融對導管操作技術要求高,而且常常有一些“穹窿”樣結構,易形成“漏點”,反而增加術后復發(fā)大折返性房速風險。我們以往的研究表明,房顫患者導管射頻消融術后較多復發(fā)典型右心房峽部依賴性房撲。因此,本研究選擇左心房峽部和右心房峽部線性消融而避開左心房頂部射頻消融。研究證實不僅在肺靜脈周圍有肌袖組織,在冠狀竇亦有肌袖組織覆蓋,解剖學也證實了冠狀竇肌袖和左心房之間的肌連接。Oral等研究報道對22例陣發(fā)性房顫患者進行肺靜脈電隔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