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在公司治理制度越來越完善的時代,為什么仍然不斷出現(xiàn)形式多樣
的公司非倫理行為呢?部分原因就在于忽視了公司治理中的倫理導向、公
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缺乏倫理導向。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學術界有關公司治
理倫理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探討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這一層面上。根據(jù)可
獲得的文獻資料來看,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關于公司治理倫理如何運行的研究
文獻。
本書在現(xiàn)有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推演和文獻研究等研究方法,對
公司治理倫理的運行機制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具體來說,本書主要在
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第一,通過梳理現(xiàn)有關于利益相關者研究的文獻,找出了比較符合我
國公司實際情況的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分類方式,即分為核心利益相關者、
蟄伏利益相關者和邊緣利益相關者。
第二,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外部壓力機制與內(nèi)部回應行為兩個維
度進行了公司治理倫理運行機制的路徑分析。外部壓力機制指各種利益相
關者面對企業(yè)的非倫理行為形成的壓力反應,這會給公司帶來外部壓力。
公司的內(nèi)部回應行為包括正式制度的回應和非正式制度的回應。具體來
說,正式制度回應包括產(chǎn)權與股權結(jié)構的設計、董事會監(jiān)督制度、激勵機
制等的回應;非正式制度回應包括倫理氛圍的營造、倫理準則的制定和道
1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德審計的實施等。
第三,根據(jù)企業(yè)聲譽對企業(yè)績效的影響,本書揭示了聲譽在公司外部
壓力與內(nèi)部回應之間的雙向傳導作用,并構建了聲譽傳導機制,即利益相
關者產(chǎn)生的外部壓力會通過公司對公司的聲譽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進而給公司
績效帶來負面效應。這就促使公司不得不采取相應的內(nèi)部回應行為來維護
公司的聲譽,從而減輕或消除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外部壓力。
最后,本書從內(nèi)﹑外部兩種維度探索了基于倫理的公司治理優(yōu)化路
徑。基于倫理的外部治理優(yōu)化主要指公司協(xié)調(diào)與各種利益相關者的關系,
而基于倫理的內(nèi)部治理優(yōu)化則包括降低國有股比重﹑培養(yǎng)機構投資者﹑股
權激勵﹑優(yōu)化董事會結(jié)構﹑規(guī)范企業(yè)人員道德﹑培養(yǎng)企業(yè)倫理文化﹑樹立
倫理理念等正式和非正式方面。針對我國公司面臨的主要非倫理問題,本
書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國公司倫理水平的兩種路徑。
本書創(chuàng)新點主要是從外部壓力機制與內(nèi)部回應行為兩個維度對公司治
理倫理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理論分析,并探索出了聲譽的傳導作用,找出了
倫理在公司治理中發(fā)揮作用的內(nèi)在機理,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探索出了一
條新的路徑。
2
第一章
緒?論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第一節(jié)研究背景
1.1.1?現(xiàn)實背景
2001年10月,美國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之一的安然(Enron)公司出現(xiàn)了
會計造假案,該事件被報道后,公司股價迅即急速下跌,下降幅度達到驚
人的99%。兩個月后,公司最終被迫選擇申請破產(chǎn)。該事件引發(fā)了人們對
公司治理的關注。
在我國,社會處于轉(zhuǎn)型期,舊的道德觀念被打破,新的道德體系尚未
完全建立,且我國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未能跟上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步伐,
所以公司的非倫理行為更是頻頻發(fā)生,假冒偽劣產(chǎn)品隨處可見,各類違法
違規(guī)事件層出不窮。2006年,為了自身利益過度開采資源,甘肅徽縣有色
金屬冶煉公司引發(fā)的鉛污染事件導致368人血鉛超標。2008年爆發(fā)的三鹿
奶粉事件,給整個中國乳制品行業(yè)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多個國家禁
止進口中國乳制品。2011年1月,家樂福被曝價格欺詐,價簽上標低價,
結(jié)賬時卻收高價,打折時的促銷價卻和原價相同,輿論一片嘩然。售后服
務名至實不歸,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損害了自身形象。2011年11月,
世界零售業(yè)巨頭沃爾瑪在重慶的門店因涉嫌以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標
低賣高進行價格欺詐、銷售過期食品等違法行為,其在渝的所有門店被勒
令停業(yè)整頓15天,并被罰款269萬元。另據(jù)重慶市工商局統(tǒng)計,沃爾瑪在
重慶的相關門店屢次出現(xiàn)多種非倫理行為,包括銷售過期食品、虛假宣傳
等問題,先后數(shù)次受到工商部門的處罰。2015年央視“3·15晚會”,曝
2
第一章?緒?論
光路虎極光頻頻出現(xiàn)變速箱故障,而路虎廠商則以用戶使用不當為由搪塞
消費者。
2016年8月26日,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布公告稱,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欣泰
電氣犯罪案件,并將對欣泰電氣欺詐發(fā)行及相關違法犯罪行為追究刑事
責任。隨后,2016年8月23日,欣泰電器因為欺詐發(fā)行上市被強制暫停上
市,該公司有望成為中國A股市場因欺詐發(fā)行強制退市第一股。
公司的非倫理行為引發(fā)了大眾對公司倫理的關注。在當前的知識經(jīng)
濟時代,急劇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使公司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公司隨時都可
能陷于倫理困境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xiàn)各種非倫理問題。一旦公司
出現(xiàn)非倫理行為,不僅損害顧客、員工、社區(qū)的利益,公司的聲譽也會
受到損害,進而損害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給國家、社會和投資者造成
重大損失,也使公司及其管理層自身面臨著巨大災難。不過這些非倫理
行為倒是促進了法律、監(jiān)管制度等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如《勞動法》
(2016最新版)、《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
意見》等。
1.1.2?理論背景
公司的非倫理行為使學者們開始關注倫理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和企業(yè)
倫理與企業(yè)治理的關系。在討論企業(yè)倫理與公司治理的關系時,有學者
提出了公司治理倫理這一概念。Arthur(1987)最早提出了公司治理倫理
(EthicsofCorporateGovernance)的概念,但未給出具體定義。Wieland
(2001)也提出了治理倫理(Ethicsofgovernance)的概念,他指出,治
理倫理意指將倫理條件及要求嵌入到公司的管理、治理及控制框架之中。
吳成豐在其《企業(yè)倫理》一書中提出“治理倫理指公司處理與所有利益相
關者之間的倫理關系,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顧客、供貨商、社會
3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大眾、當局、各種團體、媒體與國際社會等”a。Bonn和Fisher(2005)
指出,OECD等機構制定的公司治理準則涉及企業(yè)倫理,組織的企業(yè)倫理
必須在公司治理框架中加以解決。作者還用戰(zhàn)略規(guī)劃作類比,進一步闡述
了如何將倫理關注整合到組織的公司治理結(jié)構中。王蓓蓓(2005)對此也
提出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論忽略了公司治理中倫理機制的作用。公司倫理具
有特殊的治理效應,是公司治理結(jié)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邢建國(2005)認
為,治理倫理是公司治理行為所遵循的價值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總稱。從公
司治理結(jié)構視角看,它是由委托倫理、代理倫理及監(jiān)督倫理等構成的一個
多維結(jié)構。其核心是通過確立主導的價值觀來解決公司治理過程中面臨的
各種行為道德的選擇問題。張世云和薛有志(2009)提出,如果在制定公
司治理制度時納入倫理觀,用較高的倫理水準來回答公司治理倫理的核心
問題,不僅可提高治理效率,同時降低治理成本,而且還能夠?qū)惱碛^傳
遞給公司的各層員工,從而有效地形成自發(fā)性的治理機制。
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目前的研究還停留在“治理需要倫理”這一層面,
只強調(diào)了公司治理中倫理機制的重要性,而沒有分析其發(fā)揮作用的內(nèi)在機
理,因而無法闡述公司治理倫理作用機制的運行過程。
在成中英(1991)提出的企業(yè)倫理的定義——“企業(yè)倫理是指任何商
業(yè)團體或機構以合法手段從事盈利時所應遵守的倫理規(guī)則”的基礎上,融
合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筆者在本人的博士畢業(yè)論文《公司治
理倫理的概念模型及作用機制》中提出了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公司治理
倫理指公司在合法的盈利活動中處理與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時,公司及公
司的治理客體本身所應遵守的倫理規(guī)范與準則,用以設計與完善公司治理
制度,提升公司的倫理水準,從而保障與協(xié)調(diào)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b。
a?吳成豐.企業(yè)倫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93.
b?張世云.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模型及作用機制[D].南開大學,2008.
4
第一章?緒?論
以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為基礎,考慮公司治理倫理的基本目標以及公
司治理客體和主體的內(nèi)涵,筆者在本人的博士畢業(yè)論文中還提出了如下的
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模型,如圖1.1所示。
治理客體本公司倫
保障
身的倫理提升理水準
公司治理利益
促
倫理相關
進
(CGE)者的
公司對治理完善公司治利益
協(xié)調(diào)
主體的倫理理制度
推進
圖1.1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模型
資料來源:張世云.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模型及作用機制[D].南開大學,2008.
在博士畢業(yè)論文中,筆者對公司治理倫理的概念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
述,從外部壓力機制與內(nèi)部回應行為兩個維度探討了公司治理倫理如何發(fā)
揮作用,并對如何提升中國公司的倫理水平進行了初步探討。以公司治理
倫理概念為基礎,延續(xù)筆者博士畢業(yè)論文的分析思路,本書將繼續(xù)從外部
壓力機制和內(nèi)部回應行為兩個維度更加詳細深入地分析公司治理倫理的運
行機制,并據(jù)此提出提高中國公司倫理水平的政策建議。
第二節(jié)研究意義
1.2.1?本書的實踐意義
(1)本書對公司利益相關者相關理論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行了詳細的梳
5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理和分析,找出了比較符合我國公司實際情況的公司利益相關者劃分方
法,為公司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合理劃分自己的利益相關者、滿足不同利益
相關者的需求提供了理論指導。
(2)本書通過對公司面對外部壓力時所采取的內(nèi)部正式和非正式制
度回應行為的分析,揭示了倫理在公司治理中發(fā)揮作用的內(nèi)在機理,并對
公司治理倫理的運行機制進行詳細分析,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公司
治理倫理水平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這對于提高中國公司的倫理水平具有
可借鑒的現(xiàn)實意義。
(3)企業(yè)倫理是公司治理倫理的基礎,只有提高了企業(yè)倫理才能提
高公司的倫理水平,從而為公司治理提供倫理導向和約束。本書在分析公
司治理倫理的運行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提升公司倫理水平這一思
想層面上,并提出了提升公司倫理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議,為提高公司的倫
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4)公司治理在給公司帶來正面效益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相應的治理成
本,并承擔著治理風險,故降低治理成本和控制治理風險一直是公司不斷
追求的目標。本書提出了降低治理成本的有效路徑和化解治理風險的有效
方法。
1.2.2?本書的理論意義
(1)本書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新路徑。目前關于公司治理理論的
研究多是將公司治理視為降低代理成本或交易成本的一種制度安排,將公
司治理作為一種外生變量,很少涉及倫理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本書從外部
壓力機制和內(nèi)部回應行為兩個維度探討了公司治理倫理發(fā)揮作用的內(nèi)在機
理,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一種新路徑。
(2)聲譽是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chǎn),它在企業(yè)中發(fā)揮的作用往
6
第一章?緒?論
往是抽象的。本書從企業(yè)倫理的角度出發(fā),揭示了聲譽在公司外部壓力與
內(nèi)部回應之間的雙向傳導作用,并構建了聲譽傳導機制,使得聲譽在公司
治理倫理中的重要作用更為具體地體現(xiàn)出來。
第三節(jié)研究的技術路線
本書的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構成了公司生存的環(huán)境,利益相關者對公
司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要求是公司治理、企
業(yè)倫理以及公司治理不斷發(fā)展的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本書將基于已有的文獻
研究成果,將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劃分為三種類型,然后根據(jù)每種類型的利
益相關者面對公司非倫理行為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壓力反應進行了分析。在此
基礎上,將研究公司面對利益相關者的壓力可能采取的正式制度回應和非
正式制度回應。非正式制度回應是公司治理倫理對正式制度回應的補充,
是現(xiàn)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本書將對具有雙向傳導作用的企
業(yè)聲譽進行深入分析,對企業(yè)聲譽與企業(yè)治理倫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闡
述。最后,在分析公司治理倫理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本書將提出基于倫理
的公司治理優(yōu)化路徑?;趥惱淼墓局卫黼x不開企業(yè)倫理,只有提升公
司的倫理水平,公司治理才能更加完善。本書對提升公司倫理水平的路徑
進行了理論分析,以期為公司提供理論啟示。
根據(jù)本書的研究思路,筆者制定了如下研究分析的技術路線,如圖1.2
所示:
7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公司治理倫理的相關
理論基礎
公司治理倫理概念利益相關者理論
外部壓力機制內(nèi)部回應行為
聲譽傳導機制
基于治理倫理的公司治理
基于倫理的公司治理優(yōu)化路徑
中國公司倫理水平的提升路徑
圖1.2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設計
第四節(jié)研究方法
本書以質(zhì)性研究法為核心,通過邏輯推演形成理論模型。具體地說,
本書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
文獻研究指根據(jù)一定的研究目的進行相關的文獻檢索、資料搜集、信
息加工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新的觀點或結(jié)論的過程。文獻研究的
8
第一章?緒?論
對象以學術文獻為主。一般來說,科學研究都離不開文獻研究。通過研究
文獻,我們既可以從已有文獻中得到啟發(fā),也可以引用現(xiàn)有文獻的觀點來
佐證自己的觀點,或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為提出自己新的觀點找到依據(jù)。
本書通過搜集、分析、整理公司倫理及公司治理的相關文獻,在現(xiàn)有
文獻基礎上,根據(jù)利益相關者的主動性、重要性和緊急性三個維度,對利
益相關者進行分類,并最終歸納了公司治理倫理運行的完整模型。
所謂歸納推理,就是從事物的特殊性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從具體事
實到理論的過程,歸納出的結(jié)論是一個推理上的飛躍。而演繹推理則是指
從事物的一般性推演出事物的特殊性,從已知部分推出事物的未知部分的
一種思維方法,其結(jié)論必然能從前提推演出來。
本書根據(jù)大量文獻和歷史資料,通過理論分析形成倫理與公司治理相
互影響的內(nèi)在邏輯,綜合運用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等方法,探索公司治理
倫理運行的基本過程,驗證公司治理倫理運行過程中的三大機制——外部
壓力機制、內(nèi)部回應機制與聲譽傳導機制。
小結(jié)
本章從現(xiàn)實中公司的非倫理行為出發(fā),分析了研究公司治理倫理的理
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介紹了本書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即文獻研究、歸
納推理和演繹推理,并勾勒出了本書的技術路線圖。
9
第二章
利益相關者的
基本理論
本章屬于理論基礎章節(jié),通過對相關文獻和學者們
的理論研究來挖掘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發(fā)展源頭以及該理
論發(fā)展至今的演變歷程。通過對相關概念和分類方法的
梳理和分析,整理出本書對于利益相關者的分類方法。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第一節(jié)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起源和發(fā)展
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1708年,但關于它的定
義是在20世紀60年代才由斯坦福研究院的學者提出。他們認為:對公司
來說存在這樣一些利益群體,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公司就無法生存
(Clark,1998)a。這個定義按照某一群體對于公司的生存是否具有重要影
響這一依據(jù)來界定利益相關者。這種界定利益相關者的方法使人們首次認
識到,公司存在的目的并非僅僅是為了實現(xiàn)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還要
滿足公司周圍的許多利益群體的需求,因為這些群體關乎公司的生存與
發(fā)展。
Ansoff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關者”一詞的經(jīng)濟學家,他認為“要
制定理想的公司目標,公司必須綜合平衡考慮諸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
沖突的索取權,他們可能包括管理者、員工、股東、供應商及顧客”
(Ansoff,1965)b。在20世紀70年代,利益相關者理論開始逐步被西方
企業(yè)接受。在談及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影響時,Dill(1975)c曾這樣講
道,我們原本認為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只是作為外因影響公司的戰(zhàn)略決策
和管理過程,但事實表明,利益相關者影響正在邁向利益相關者參與。
隨后,為了達到在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中也使利益相關者的概念得以應用的目
的,在197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專門開設了利益相關者
a?ClarkeT.TheStakeholderCorporation:ABusinessPhilosophyoftheInformationAge.Long
RangePlanning1998,31(2):182-194.
b?AnsoffI.1965.Corporatestrategy.McGrawHill,NewYork.
c?DillWR.PublicparticipationincorporatePlanning.LongRangePlanning1975(8):57-63.
12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管理課程,并逐步構建了新管理方式的分析框架。20世紀80年代,隨著
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企業(yè)間競爭的日益加劇,一批西方學者逐漸發(fā)展并
完善了利益相關者理論,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弗里曼(Freeman)、多
納德遜(Donaldson)、克拉克森(Clarkson)、瓊斯(Jones)、卡羅爾
(Carroll)、布萊爾(Blair)和米切爾(Mitchell)等。而對于利益相關者
概念的界定,在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變得越來越完善,可操作性也明
顯增強。
第二節(jié)利益相關者的定義
從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提出到發(fā)展這樣一個過程中,公司的利益相關
者究竟是誰是一個最基本的、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我們連公司的利益相
關者是誰都不清楚,那么公司管理者又怎樣為他們做“正確的事”呢?因
此,利益相關者的界定就成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的起點。
2.2.1?國外學者對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自利益相關者概念被提出至今,盡管利益相關者理論已經(jīng)發(fā)展了幾十
年,但對于利益相關者的界定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得到普遍認可的共識a。
西方學者對于公司利益相關者的界定形式多種多樣??偟膩碚f,可以分為
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指出公司會受到哪些利益相關者的直接影
響,并且必須對他們進行特別的關注。而廣義的概念則是提出一個全面的
利益相關者分析框架作為參考,便于公司管理者分析和決策。
a?多納德遜、鄧非著,趙月瑟譯.有約束力的關系──對企業(yè)倫理學的一種社會契約
論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3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在利益相關者的具有代表性的27種定義中,弗里曼的觀點最具代表
性,其代表作《戰(zhàn)略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被公認為是利益相關者理
論正式形成的標志。在這本書中弗里曼指出,公司利益相關者指能夠影響
公司目標的實現(xiàn),或者受到公司為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標所影響的所有個體或群
體a。廣義的利益相關者指能夠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或者受到組織實現(xiàn)其
目標過程的影響的個體或群體。狹義的利益相關者指組織為了實現(xiàn)其目標
必須依賴的人。這一概念強調(diào)了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的關系,界定范圍十分
廣泛,包括公司的股東、債權人、員工、供應商、顧客、社區(qū)、環(huán)境、媒
體等對公司活動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組織或個人(陳宏,2011)。
Carroll(1993)b也從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的關系入手,認為“利益相關
者在公司中投入一種或多種形式的‘賭注’(stakes),他們可能會影響
公司的活動,或者受到公司活動的影響”。
Clarkson(1994)c則認為,“利益相關者在企業(yè)中投入了一些實物資
本、人力資本、財務資本或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并由此而承擔了某些形式
的風險;或者說,他們因公司活動而承受風險”。這一表述既強調(diào)利益相
關者與公司的關系,也強調(diào)了專用性投資(陳宏,2011)。
Donaldson(1995)d給出了一個狹義的定義:“利益相關者是那些在
公司活動的過程中及活動本身有合法利益的人和團體”。
a?Freeman,R.E.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Boston,MA:Pitman,1984.
b?CarrollAB.Ethicsandstakeholdermanagement(2nded.).Cincinnati:South-Western,1993.
c?ClarksonM.1994.Arisk-basedmodelofstakeholdertheory.ProceedingsoftheToronto
ConferenceonStakeholderTheory.Centerfor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ndEthics.
UniversityofToronto,Toronto,Canada.
d?Donaldson,.T&Preston,L.E.1995.Thestakeholdertheoryofthecorporation:Concepts,
evidence,andimplication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l):65-91.
14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2.2.2?國內(nèi)學者對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在國內(nèi)學者關于利益相關者的界定中,有一定代表性的是賈生華和
陳宏輝(2002)。結(jié)合上述觀點給出的定義,他們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
那些在公司中進行了一定的專用性投資,并承擔了一定風險的個體和群
體,其活動能夠影響公司目標的實現(xiàn),或者受到公司實現(xiàn)其目標過程的影
響a。這一定義既強調(diào)專用性投資,又強調(diào)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的關聯(lián)性。
表2.1歸納了自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提出利益相關者概念到21世紀初前
后共計四十余年時間中,中西方學者提出的近30種具有代表性的關于利益
相關者的定義。
表2.1利益相關者定義
時間提出者“利益相關者”的相關定義資料來源
利益相關者指這樣一些團體:Freeman&Reed
1963斯坦福大學研究院沒有他們的支持,公司就不能(1983);
生存與發(fā)展Freeman(1984)
利益相關者是這樣一個個體或者
Freeman&Reed
1983費里曼、瑞德群體:對公司目標的實現(xiàn)產(chǎn)生影
(1983)
響,反過來又受該過程的影響
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公司目
1984費里曼標的實現(xiàn)或被公司實現(xiàn)目標的Freeman(1984)
過程影響的團體或個人
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公司目
Freeman&Gilbert
1987費里曼、吉爾波特標的實現(xiàn),或能夠被公司實現(xiàn)
(1987)
目標的過程影響的人或組織
利益相關者是一些與公司有契Cornel&Shapiro
1987科奈爾、夏皮羅
約關系的要求權人(1987)
利益相關者是在公司中有一筆Even&Freeman
1987伊萬、費里曼
“賭注”的人(1988)
公司得以發(fā)展和生存,離不開
1988鮑威爾Bowie(1998)
他們的支持
a?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的界定方法述評[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2,24(5):13-18.
15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續(xù)表
時間提出者“利益相關者”的相關定義資料來源
利益相關者是公司對其負有責
1989阿爾卡法奇Alkhafaji(1989)
任的人
利益相關者能以法律或所有權
1989卡羅爾的名義對公司資產(chǎn)或財產(chǎn)行使Carroll(1989)
收益和權利
利益相關者是與公司有契約關Freeman&Even
1990費里曼、伊萬
系的人(1990)
湯普遜、瓦提克、利益相關者是與某個公司有關Thompson,Wartick&
1991
斯密系的人Smith(1991)
Savage,Nix,
薩威齊、尼克斯、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的活動具有
1991Whitehead&Blair
懷特赫德、布萊爾相互影響的作用
(1991)
利益相關者是一些團體:他們
1992黑爾、瓊斯Hill&Jones(1992)
對公司有一些合法的要求權
利益相關者與公司有著一些合
1993布熱勒Brenner(1993)
法、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
利益相關者在公司中投入資
產(chǎn),構成形式上的“賭注”,
1993卡羅爾Carroll(1993)
并通過“賭注”影響公司活
動,或受公司活動的影響
利益相關者是創(chuàng)造公司價值的
1994費里曼Freeman(1994)
一部分人
威克斯、吉爾波Wicks,Gilbert&
1994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相關聯(lián)
特、費里曼Freeman(1994)
公司對利益相關者承擔明顯的
1994郎特雷責任;或者利益相關者對公司Langtry(1994)
有道德與法律上的要求權
利益相關者向公司投入“賭
1994斯塔里克注”,他們會受公司的影響,Starlk(1994)
也可以影響公司的活動
利益相關者在公司中投入價值
1994克拉克森Clarkson(1994)
物,并承擔風險
1994納斯利益相關者是與公司有聯(lián)系的人Nasi(1994)
利益相關者是對公司擁有索取
1995克拉克森Clarkson(1995)
權、利益要求權的人
16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續(xù)表
時間提出者“利益相關者”的相關定義資料來源
利益相關者與公司之間存在相
1995布勒熱Brenner(1995)
互影響的關系
利益相關者作為個體或者團
Donaldson&Preston
1995多納德遜、普尼斯體,在公司活動中享有合法的
(1995)
利益
利益相關者是個體或者群體,
2002陳宏輝陳宏輝(2003)
投資于公司并承擔風險
2005鄧漢慧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鄧漢慧(2005)
資料來源:張秋來.利益相關者管理對企業(yè)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D].武漢:華中
科技大學,2011.
從表2.1可以看出,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界定和闡釋利益相關者概
念從而產(chǎn)生差異。為了更好地理解利益相關者的含義及其對公司的影響,
我們有必要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
第三節(jié)利益相關者的劃分
多納德遜和鄧非于2001年認為,界定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很可能只
是把具有不同目標和要求的可能有資格作為公司利益相關者的人混在一
起,這樣并不能代表對利益相關者的特征有完全的了解。換句話說,對公
司來說,雖然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是重要的并影響公司的生存和發(fā)展,但
是在公司管理決策及過程中,公司活動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的程
度會因利益相關者的類型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這樣也就決定了不同利益相關
者對于公司的重要程度是有差異的。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利益相關者
影響公司及受公司影響的程度,我們有必要將利益相關者作為一個群體,
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從而對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更精準的
管理。
17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2.3.1?國外關于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
通過梳理關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現(xiàn)有文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世紀
80年代末期以后,西方學者開始認識到界定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只是第一
步。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影響程度,還必須對利益相關
者進行細分。于是乎,一些學者開始了對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根
據(jù)不同的標準,利益相關者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F(xiàn)有的相關研究文獻
中,利益相關者的分類方法主要有多維細分法和米切爾(Mitchell)評分法
兩大類型。
所謂“多維細分法”,顧名思義就是從多個維度對公司的利益相關者
進行細分,從而識別出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差異性。利用“多維細分法”對
公司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的研究主要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
期,這期間產(chǎn)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弗里曼(Freeman,1984)a從所有權、經(jīng)濟依賴性和社會利益三個維
度開創(chuàng)性地將利益相關者分為了三類。第一類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股東、
持有公司股份的經(jīng)理層與董事等,他們擁有公司資產(chǎn)的所有權;第二類利
益相關者主要包括特殊利益團體、相關的政府管理機構等,他們在各種社
會利益方面與公司有著緊密的關系;第三類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公司的管
理者、顧客及供應商,他們在經(jīng)濟方面與公司有著重要的依賴關系。
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88)b認為,利益相關者是一個集團,能
夠?qū)镜恼吆头结槷a(chǎn)生影響。此外,他還將利益相關者分為直接和間
接兩類。前者包括股東、債權人、員工、代理商、供應商、同行業(yè)及潛
a?Freeman,R.E.1984.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Boston,MA:Pitman.
b?Frederick,.W.C.1988.Businessandsociety,corporateandstrategy,publicpolicy,ethics(6th
ed.),McGraw-HillBookCo.
18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在的競爭者等,他們與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及決策活動存在市場交易關系;后
者主要包括政府、公眾及媒體等,他們與公司的關系是一種非市場交易
關系。
根據(jù)相關群體與公司是否存在交易性的契約關系這一標準,查克漢姆
(Charkham,1992)a同樣將利益相關者分為兩類:契約型利益相關者和
社區(qū)型利益相關者。前者包括股東、顧客、員工及供應商;而后者則包括
相關政府部門、監(jiān)管機構、媒體及當?shù)厣鐓^(qū)。
在研究公司利益相關者管理時,按照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態(tài)度或行為
這一維度,克拉克森(Clarkson,1995)b提出了兩種細分利益相關者的方
法。第一種細分法基于利益相關者在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及決策活動中所承擔
的風險類別。這樣可以將利益相關者分為自愿型和非自愿型。前者主要是
指在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活動中能夠主動對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活動過程進行一定
量的物質(zhì)資本或人力資本投資的組織或個人;而后者則指那些在公司經(jīng)營
管理及決策活動過程中被動承擔公司風險的個人或群體。另一種細分法則
是基于利益相關者與公司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將其分為主要和次要利益相關
者。前者指那些直接影響公司運行或受公司運行直接影響的群體或個體,
它包括股東、員工、顧客及競爭者等;后者指那些可能間接地影響公司運
行或者受到公司運行的間接影響的群體或個體,它主要包括媒體、利益集
團、行業(yè)協(xié)會等。
在界定利益相關者時,威勒(wheeler,1998)c引入了社會性這一維
a?Charkham,J.1992.Corporategovernance:lessonsofabroad.EuropeanBusinessJournal
4(2):8-16.
b?Clarkson,M.1995.Astakeholderframeworkforanalyzingandevaluatingcorporatesocial
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1):92-117.
c?WheelerD.&MariaS.1998.Includingthestakeholders:thebusinesscase.LongRange
Planning31(2):201-210.
19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度。他認為,有些利益相關者具有社會性,而另外一些利益相關者則沒有
社會性。擁有社會性的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員工及供應商等)通過人的
參與公司發(fā)生聯(lián)系;而沒有社會性的利益相關者(如自然環(huán)境、人類后
代、非人物種等)不通過具體的人與公司發(fā)生聯(lián)系。根據(jù)社會性和克拉克
森提出的緊密性這兩個維度,威勒將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分為主要和次要的
社會性及非社會性四類。主要的社會性利益相關者通過社會性活動直接地
與公司發(fā)生聯(lián)系,它包括股東、顧客、員工、供應商及公司所在社區(qū)等;
次要的社會性利益相關者雖有人的參與,但只是間接地與公司發(fā)生聯(lián)系,
它包括社區(qū)居民、行業(yè)協(xié)會及利益集團等;主要的非社會性利益相關者對
公司有直接的影響,但不與具體的人發(fā)生聯(lián)系,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后
代等;次要的非社會性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有間接的影響,也不與具體的人
發(fā)生聯(lián)系,它包括非人物種等。
上述的這些多維細分法使得人們能夠?qū)镜睦嫦嚓P者有更深入的
認識。然而,由于這些細分法難以操作,因而主要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際運用仍然停滯不前。
通過對27種具有代表性的利益相關者定義的詳細研究,美國學者
Mitchell和Wood(1997)a提出了一種評分法(ScorebasedApproach)來細
分利益相關者。這種評分分類法的原理就是,根據(jù)權力性(Power)、合法
性(Legitimacy)和緊急性(Urgency)這三種屬性對某家公司的所有利益
相關者進行打分,然后將分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序,以此來確定某個個體或
群體是否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或是哪種類型的利益相關者。按照上述評
分法,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三大類:潛在型利益相關者、預期型利
益相關者和確定型利益相關者。潛在型利益相關者只具備上述三種屬性中
a?Mitchell,A.&Wood,D.1997.Towardatheoryofstakeholderidentificationandsalience:
Definingtheprincipleofwhoandwhatreallycount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22(4):853-886.
20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的其中一種,與公司的聯(lián)系較為松散,可細分為休眠型利益相關者、自由
型利益相關者和要求型利益相關者;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具備上述三種屬性
中的其中兩種,與公司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可細分為支配型利益相關者、危
險型利益相關者和依存型利益相關者;確定型利益相關者同時具備上述三
種屬性。相反,如果某個個體或群體不具備上述三種屬性中的任何一種,
那么它就不是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當然,這種評分分類法是動態(tài)變化的。
如果某個個體或群體獲得或失去某些屬性,那么它就相應地從一種類型轉(zhuǎn)
變到另一種類型。米切爾的這種評分法操作起來極其簡便易行,因此在后
來的利益相關者分類研究中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采用,該方法的提出也有力
地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a。
科魯克和斯文(2001)在對挪威漁業(yè)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時就
運用了米切爾評分法。通過詳細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挪威漁業(yè)公司的許多利益
相關者都是不斷動態(tài)變化的。在公司面臨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后,潛在
型利益相關者(譬如市民、顧客、媒體等)有可能升級為預期型利益相關
者,而諸如本地居民和環(huán)境保護集團這類預期型利益相關者也可能轉(zhuǎn)變?yōu)?/p>
確定型利益相關者b。
Rachel(2004)c也運用了米切爾評分法對會計專業(yè)機構的利益相關
者進行分類。根據(jù)該評分法,他將危機時期會計專業(yè)機構的利益相關者分
為非確定型和確定型兩類,并且他們都處于隨時變化的狀態(tài),當前者獲得
其缺失的屬性時,就有可能轉(zhuǎn)變?yōu)楹笳摺?/p>
a?陳宏.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
b?楊秀瓊.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8-61.
c?RachelF.Baskerville-Morley.Dangerous,Dominant,Dependent,orDefinitive: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whentheprofessionFacesMajorTransgressions.AccountingandthePublic
Interest2004.
21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綜合上述國外學者對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楊秀瓊(2009)進行了
歸納總結(jié),如表2.2所示。
表2.2?國外利益相關者的分類
分類標準類別研究者時間
對公司擁有所有權;與公司在經(jīng)濟上有
所有權、經(jīng)濟依賴
依賴關系;與公司在社會利益上有關系費里曼1984
性、社會利益
的利益相關者
是否與公司發(fā)生市場
直接和間接利益相關者費雷德里克1988
交易關系
是否存在交易性契約契約型和公眾型利益相關者查克漢姆1992
在公司經(jīng)營活動中承
自愿和非自愿利益相關者1994
擔的風險種類克拉克森
與公司聯(lián)系的緊密性首要和次要利益相關者1995
與公司發(fā)生聯(lián)系的社首要和次要的社會性及非社會性等四類
威勒1998
會性與緊密性利益相關者
對公司承諾的不同層
完全忠誠型、易受影響型、可保有型以
次加以評估,按態(tài)度沃克2002
及高風險型利益相關者
和行為的忠誠度
米切爾1997
權力性、合法性、確定型、預期型以及潛伏型利益相關者科魯克、斯
2001
緊急性文
確定型和非確定型利益相關者米切爾2004
資料來源:楊秀瓊.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4):58-61.
2.3.2?國內(nèi)關于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
與國外相比,國內(nèi)學術界對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從20
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nèi)學者才開始關注利益相關者理論。借鑒國外學
者的研究成果,結(jié)合我國企業(yè)的實踐,國內(nèi)學者在利益相關者分類領域也
提出了一些特有的觀點。
根據(jù)利益相關者是否與公司有正式的、官方的契約這一標準,萬建
22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華(1998)a將利益相關者分為一級和二級兩類。前者包括財務資本所有
者、人力資本所有者、供應商及顧客等;而后者則包括公眾、環(huán)保機構、
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社區(qū)及媒體等。
李心合(2001)b從合作性和威脅性兩個維度將利益相關者分為四
類:支持型、邊緣型、不支持型和混合型利益相關者。(1)支持型利益
相關者主要包括股東、債權人、顧客及供應商等,其特點是與公司有緊密
合作,但對公司的威脅較低;(2)邊緣型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的職業(yè)聯(lián)
合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和中小股東等,其特點是對公司的威脅性與
合作性都較低;(3)不支持型利益相關者包括競爭者、新聞媒體等,其
特點是與公司合作的潛在可能性較低但還可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威脅;
(4)混合型利益相關者包括緊缺員工、顧客等,其特點是與公司合作的
潛在可能性較高,同時也很可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威脅。
綜合運用多維細分法和米切爾評分法的思想,陳宏輝和賈生華
(2004)c從主動性、重要性和要求的緊急性三種屬性,通過打分的方式
對國內(nèi)公司界定出了10種利益相關者,可歸納為核心、蟄伏以及邊緣等
三類利益相關者。具體來說,核心利益相關者(corestakeholders)包括股
東、管理層和員工,他們是公司的核心群體,與公司的利益關系非常緊
密,直接影響公司的經(jīng)營績效。蟄伏利益相關者(dormantstakeholders)
包括顧客、債權人、政府、供應商和分銷商,他們與公司之間存在事實上
的密切關系。因為他們對公司付出了專用性投資,所以他們承擔著公司一
定程度的經(jīng)營風險。在公司經(jīng)營狀態(tài)正常的情況下,他們或許僅僅表現(xiàn)為
公司的一種顯性契約人,然而一旦其利益訴求沒有得到滿足或受損時,他
們的反應就可能極強,很有可能從蟄伏狀態(tài)躍升為活躍狀態(tài),直接影響公
a?萬建華.利益相關者管理[M].北京:海天出版社,1998.
b?李心合.面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利益相關者管理[J].當代財經(jīng),200l(l):66-70.
c?陳宏輝、賈生華.企業(yè)利益相關者三維分類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4(4):32-36.
23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司的經(jīng)營績效。邊緣利益相關者(marginalstakeholders)包括特殊利益集
團和社區(qū),對公司來說他們的重要性很低,其實現(xiàn)利益訴求的緊迫性也很
低,因一般都只能被動地受到公司的影響。陳宏輝和賈生華通過實證研究
法對我國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實踐意
義,因而比較符合目前我國公司的實際情況。
賀紅梅(2005)a利用企業(yè)生命周期理論對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分類研
究,她根據(jù)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yè)特征、在各階段企業(yè)面臨的危機
和關鍵利益相關者的特征等屬性,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生命周期
階段,企業(yè)面臨的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她因此將利益相關者分
為關鍵、非關鍵和邊緣三類。其對利益相關者的分類考慮了公司之間的差
異性,因而比以往的研究具有更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吳玲(2006)b利用資源基礎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將不同性質(zhì)、不
同技術特征和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公司利益相關者劃分為關鍵、重
要、一般以及邊緣四類。該分類法考慮了公司之間的動態(tài)變化性,因而比
較適合目前國內(nèi)公司對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管理。
郝桂敏(2007)c從公司需求和公司實力兩個視角將不同階段的公司
利益相關者劃分為重要、次要和一般三類。該分類法考慮了公司的自身因
素,因而相對以往的研究來說向前邁進了一步。
綜合上述國內(nèi)學者對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楊秀瓊(2009)進
行了歸納總結(jié),如表2.3所示。
a?賀紅梅.基于企業(yè)生命周期的利益相關者分類及其實證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2005(6):
37-38.
b?吳玲、賀紅梅.基于企業(yè)生命周期的利益相關者分類及其實證研究[J].四川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34-38.
c?郝桂敏.企業(yè)需求、企業(yè)實力對利益相關者分類的影響[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07.
24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表2.3?我國利益相關者的分類
分類標準類別研究者時間
是否與公司有正式的、官
一級和二級利益相關者萬健華1998
方的契約
合作潛在性或支持型、邊緣型、不支持型以及混合
李心合2001
威脅潛在性型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的主動性、重陳宏輝和
核心、蟄伏以及邊緣利益相關者2004
要性和緊急性賈生華
公司生命周期特征、公司
各階段面臨的危機和關鍵關鍵、非關鍵以及邊緣利益相關者賀紅梅2005
利益相關者的特征
資源基礎理論、關鍵、重要、一般以及邊緣利益相關
吳玲2006
資源依賴理論者
公司實力和公司需求首要、次要以及一般利益相關者郝桂敏2007
資料來源:楊秀瓊.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4):58-61.
2.3.3?利益相關者界定及分類研究的述評
國外學者對利益相關者的研究是沿著窄定義→寬認識→多維細分→
屬性評分這樣一個過程推進的。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利益相關者理論
開始初步形成,學者們主要從狹義上對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20世紀80年
代至90年代初,學者們開始從廣義上對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這引發(fā)了人
們從多個不同的維度對利益相關者進行細分的研究熱潮。這種多維細分法
有力地促進了人們對利益相關者的認識,為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管理提供了
基礎,但它還是處于缺乏可操作性的理論層面,并未解決利益相關者理論
實際運用受到制約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定量化的評分法特別
是米切爾評分法,彌補了多維細分法缺乏可操作性的不足,極大地將利益
相關者理論的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并逐步發(fā)展成為界定和分類利益相
關者時運用最廣泛的方法。然而,米切爾評分法實際上隱含著一個動態(tài)
25
公司治理倫理的
運行機制研究
假設:當公司利益相關者擁有的屬性增加或減少時,其形態(tài)可能相應地發(fā)
生改變。譬如,如果某一個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已經(jīng)擁有合法性與權力性,
當公司面臨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該預期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就
可能變得更加緊迫,因此它在此時就有可能快速地躍升為確定型利益相關
者。因此,在運用米切爾評分法時應該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公司利益
相關者是否擁有合法性不是引起公司管理層足夠關注的唯一原因;二、公
司利益相關者的存在狀態(tài)可能會隨著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和組織結(jié)構的變化以
及內(nèi)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而動態(tài)變化。
國內(nèi)學者關于利益相關者的分類研究起源于西方學者的相關研究。
早期研究,如萬健華(1998)和李心合(2001),主要采用的是多維細分
法。他們主要以規(guī)范性分析為主,沒有考慮公司經(jīng)營環(huán)境的動態(tài)變化性,
其研究結(jié)果沒有得到實證檢驗,因此缺乏實質(zhì)性的實踐指導意義。后期研
究,如賀紅梅(2005)和吳玲(2006),主要采用了米切爾評分法,通過
實證方式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既考慮了公司之間的差異,還考慮到利
益相關者的重要性和類別會隨著公司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而變化。
他們考慮到了利益相關者分類的動態(tài)變化性,其研究成果相對于以往有更
高的實踐指導價值。郝桂敏(2007)在對公司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時納入
了公司需求和公司實力這兩個屬性,考慮到了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主要
是便于更好地管理,因而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陳宏輝和賈生華(2004)
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時結(jié)合了中國公司的實際情況,其三維分類法為我
國公司利益相關者的管理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實踐指導價值。
第四節(jié)?本書采用的分類方法
根據(jù)前面的述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陳宏輝和賈生華(2004)從實證視
26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理論
角對我國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其三維分類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
義,比較符合目前我國公司的實際情況。根據(jù)筆者博士畢業(yè)論文提出的觀
點,公司治理倫理由治理客體本身的倫理和公司對治理主體的倫理兩個維
度構成。公司治理的客體包括經(jīng)理層和董事會,他們?nèi)绾我院虾鮽惱淼姆?/p>
式履行各自的受托責任,本書不再贅述。本書主要探討公司治理的主體即
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員工、顧客、競爭者、供應商、政府、
行業(yè)協(xié)會及利益集團等,如何影響公司的經(jīng)營活動。為了便于分析,接下
來本書將采用陳宏輝和賈生華(2004)的三維分類法將我國公司的利益相
關者分為核心、蟄伏以及邊緣三類。其中,核心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井蓋材料供應合同招標實施細則
- 住宅小區(qū)綠化升級工程承包合同
- 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 Lesson 13教學設計 人教精通版(三起)
-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從業(yè)人員培訓課件第二篇管理知識篇
- 物流運輸合同樣本
- 2025建筑公司勞動合同模板
- 私人裝修合同書范本 for 2025
- 二手車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糖果買賣合同
- 電子零件加工協(xié)議書
- 小學思政教育主題班會
- “良知與悲憫”高頻素材積累-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題及答案
- 技術經(jīng)紀人(初級)考試試題(附答案)
- 2025年江蘇省南通啟東市江海產(chǎn)業(yè)園招聘1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大型商務酒店網(wǎng)絡規(guī)劃與設計》8800字
- GB/T 45077-2024國家公園項目建設指南
- 治安 課件教學課件
- 中韓文化對比
- 鄉(xiāng)土中國 讀書分享
- 藥品庫房安全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