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1.了解常溫下碳的穩(wěn)定性;2.掌握不同條件下碳與氧氣的反應;3.掌握碳與某些氧化物的反應,認識碳的還原性。學習目標第二課時: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新課導入金剛石、石墨、C60等碳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它們的化學性質是否也有差異呢?新課講授1.穩(wěn)定性古代字畫歷經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而依然色澤鮮艷不褪色,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與陽光、空氣、水接觸,都不容易起變化。碳的原子序數是____,在化學反應中是容易得到電子還是失去電子呢?如果溫度升高,碳的化學性質又如何呢?62.可燃性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氧氣不充足時,木炭燃燒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熱量。1、反應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要使碳充分燃燒,就要提供足夠多的氧氣。2、冬天用煤、炭取暖時,一定要注意通風,防止煤氣(CO)中毒。由碳的可燃性及燃燒放熱,你知道碳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3.還原性木炭還原氧化銅現(xiàn)象:黑色粉末逐漸變?yōu)榧t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實驗中,為什么要先撤出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2、為什么要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試管,使試管炸裂。氧化銅失去氧變成銅,碳得到氧變成二氧化碳。這種含氧化合物里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在上述反應里,碳奪去氧化銅里的氧變成二氧化碳,顯示還原性。碳的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yè)。此外,在高溫條件下,碳還能使二氧化碳轉變成一氧化碳。課堂總結穩(wěn)定性可燃性還原性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氧氣充分時,生成二氧化碳氧氣不充分時,生成一氧化碳典例分析1.下列敘述中,主要利用了單質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是(
)①檔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寫;②木樁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將其表面烤焦;③石墨做鉛筆芯;④古代用墨汁寫字繪畫;⑤石墨粉作耐高溫的潤滑劑。A.①④⑤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⑤B2.如圖是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黑色粉末逐漸變紅B.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溫度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肺锪髋渌团c倉儲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試用合作全新試用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寵物店寵物用品定制生產與銷售權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文化產業(yè)融資合同范本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環(huán)保產業(yè)市場拓展營銷策劃合同3篇
- 2025年度內架承包與施工噪聲及光污染控制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智能網聯(lián)汽車制造企業(yè)整體轉讓協(xié)議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展會現(xiàn)場展臺搭建與物料租賃合同2篇
- 養(yǎng)殖業(yè)產業(yè)鏈金融支持2025年度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海外空間科學與技術留學合同
- 2024-2025學年寒假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安全版)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 含解析
- 衛(wèi)生部手術分級目錄(2023年1月份修訂)
- 管線管廊布置設計規(guī)范
- 招聘與錄用選擇題
- 《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教學設計
- 周視瞄準鏡的初步設計-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小學期作業(yè)
- Writing寫作教學設計
- 心房起搏電極的位置選擇ppt課件
- 上海市寶山區(qū)2019屆高三英語一模含答案
- 《數與形》教學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