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無言之美》課件(共28張)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5課《無言之美》課件(共28張)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5課《無言之美》課件(共28張)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5課《無言之美》課件(共28張)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5課《無言之美》課件(共28張)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言之美朱光潛2023/12/13

宋徽宗的書畫造詣很高,有一次招考宮廷畫師,他出了一道“深山藏古寺”的畫題,并把一幅畫評為“魁選”之作:一道懸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tài)龍鐘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里。就這么一個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這個題目表現得含蓄深邃極了。這幅畫比起那些畫廟的一角或廟的一段墻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題意。這就是含蓄不露的“無言之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無言之美”的議論文。導入新課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觀點。2、明確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3、認識藝術中的無言之美,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學習目標

朱光潛(1897—1986年),字孟實,安徽省桐城縣人?,F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美學的人。主要作品有《文藝心理學》《談美》《西方美學史》等。作者簡介讀音釋義①附麗:附著,依附。②銖兩悉稱(chèn):形容兩方面輕重相當或優(yōu)劣相當。銖兩:比喻微小之處。悉:都。③爽:有差別,不同。④盡致:詳盡細致,達到極點。⑤顰(pín):皺眉。⑥意蘊:內在的意義;含義。⑦玩味:細心體會其中意味。⑧淵穆:極其美好。⑨信手拈(niān)來: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整體把握劃分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引出論題“無言”。第二部分(3-12):分析“言”與“意”的關系,并以各類藝術作品為例,論證“無言之美”。

第三部分(13):水到渠成,歸納中心論點。整體把握文章開頭引述孔子和子貢的對話,有什么作用?①引出“無言”這一論題;②吸引讀者。合作探究作者認為“無言”的意蘊,應該從哪方面著手研究?應該從美術的觀點去研究。合作探究概括言和意之間的關系。

言所以達意,然而意絕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只能近似。

簡而言之:“言不盡意”。合作探究“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钡?段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論證。

把“以言達意”比作“用虛線畫實物”,論證了“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觀點,運用比喻使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合作探究作者是怎么定義文學的?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合作探究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個盡善盡美的條件,是什么?作為以言達意的文學能否滿足這個條件?不能達到這個條件,文學是否還能達到美呢?“和自然逼真”。

“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因此作為以言達意的文學,難以滿足“盡善盡美”的條件。

作者認為不僅是文學,“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因此文學依然有“美”的境界。合作探究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證明“無言”也能產生美的?繪畫的選擇之美;文學的含蓄之美;音樂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合作探究作者從繪畫方面是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

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舉相片和圖畫在反映實物上的不同表現的事例,并作對比,說明圖畫雖然只表現了實物的一部分,并且這一部分也未必和實物完全一致,不像相片那樣“和自然逼真”,但是圖畫所引起的美感更濃厚,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言不盡意”帶來的“無言之美”。合作探究作者從文學作品方面是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

舉例論證。

以大量文學作品為例,說明“言不盡意”(含蓄)會給人帶來美感和深遠的情感體驗,文學上“并不以盡量表現為難能可貴”,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言不盡意”帶來的“無言之美”。合作探究作者從音樂方面是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

以白香山《琵琶行》的詩句為例,并引用濟慈的名言,說明“無聲勝有聲”,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言不盡意”帶來的“無言之美”。合作探究作者從雕塑方面是如何論證“無言之美”的?

道理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引用中國諺語“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并作對比,突出“含蓄”往往比“流露”給人的印象更深刻;舉希臘著名雕刻《拉奧孔》的事例,說明“含而不露”比“流露”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言不盡意”帶來的“無言之美”。合作探究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拉奧孔文章結尾說“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蹦隳軓奈覀儗W過的課文中品味到“無言之美”的例子嗎?(1)《皇帝的新裝》:結尾寫皇帝和他的內臣們仍然裝模作樣地把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回到皇宮后,皇帝怎么處置兩個織工,又怎么對待大臣等等并沒有寫,這樣,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這就是一種“無言之美”。(2)《阿長與<山海經>》:略寫阿長合作探究買《山海經》的經過,就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不識字的阿長是怎么找到書店的,她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時會不會被店伙計笑話……這就是“無言之美”。(3)《臺階》:最后一句“怎么了呢,父親老了”,言簡義豐,包含著對“父親”的崇敬、憐憫以及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愿望等種種復雜的情感,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引人深思。這就是“無言之美”。合作探究(4)《孤獨之旅》:文章以鴨子下蛋結尾,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鴨下蛋了,杜小康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許要抒發(fā)自己長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我們在腦中構造圖景,這就是一種“無言之美”。合作探究文章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文章開頭用孔子的話引出“無言”這一論題,并分析“言”與“意”的關系;

然后分別列舉繪畫、文學、音樂和雕塑的實例,證明“言不必完全達意”和“無言之美”;

最后得出結論: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合作探究主旨合作探究

本文從繪畫、文學、音樂、雕塑等方面論證了“無言之美”,闡明了“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這一美學觀點?!鹅o夜思》全詩只有二十個字,靜夜中,可寫之景眾多,詩人只寫了“床前明月”,詩人所思,千頭萬緒,詩人卻只一筆帶過,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烘托出詩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