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_第1頁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_第2頁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原文: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作者:志南朝代:宋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譯文: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闞。注釋:⑴系(xi):聯(lián)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開時節(jié)的雨。⑷楊柳風: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從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其中清明節(jié)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稱楊柳風。賞析: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游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第一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老樹。陰,樹蔭。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說:我在一棵老樹蔭下拴住小船。它告訴我們,作者是乘船出來春游的。而且這個地方有樹有水,是個好去處。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并會有風雨。第二句“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杖,藜是一種草,莖很堅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意思說:我扶著藜杖來到小橋東面。這句寫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雖然年紀老了,但游興很濃。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xiàn)在又徒步游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上兩句主要寫春游經過,于春游興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樣美好呢?作者在后面進行了具體描述。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tài),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坝麧瘛保憩F(xiàn)了濠濠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安缓倍?,點出季節(jié),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fā)表現(xiàn)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歷來寫春的句子,或渾寫一一“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或細寫一一“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徐元杰《湖上》),志南這首詩將兩者結合起來,既有細微的描寫,又有對春天整個的感受,充滿喜悅之情。詩寫景凝練,意蘊豐富,讀來使人如聞似見。盡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楊柳風”這樣的詩境已廣泛為人們所用,但真正成為熟詞,不得不歸功于志南這兩句詩。元代虞集膾炙人口的《風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繪的意境,除了受陸游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影響外,或許也曾受此啟發(fā)。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的風雨。春風春雨也本是人們常見的現(xiàn)象,作者卻寫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現(xiàn)了作者體察的細膩和筆下的功夫。看得出,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