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DDIN福州屏東中學高考一輪通史復習鞏固練習中國古代史明清·政治方面班級:______姓名:______教師評價:______一、選擇題1.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立春、夏、秋、冬四大輔官。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按時令入朝,官位為正三品,但由于輔官皆來自民間,對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難以嫻熟,故而該官職在設立不到兩年便被廢止了。當時四大輔官的設立()A.體現(xiàn)了明初官僚機構的膨脹 B.彌補了丞相廢除后的權力空白C.為中樞機構改革提供了借鑒 D.極大地加強了君主的專制權力2.明代洪武三十年科舉春榜所錄51人全系南方人,故稱南榜,這招致北方落榜舉人聯(lián)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劉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殺主考官并親自策問,增錄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稱北榜?!澳媳卑癜浮北举|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區(qū)域矛盾突出 B.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C.北方仍然是經(jīng)濟文化中心 D.科舉制度走向了僵化腐敗3.明朝宣德年間,內閣有了官屬,“置誥敕、制敕兩房,皆設中書舍人”,凡奏章和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呈交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票擬,再由司禮監(jiān)將條旨呈交皇上“批紅”,最后發(fā)回內閣下發(fā)各部。閣權進一步強化。英宗德宗時期,內閣票擬權逐步完善。明朝中樞機構的這些變化說明()A.內閣具有了制度化的參與決策權 B.標志著明代宦官專權的開始C.內閣成為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工具 D.內閣制度發(fā)展進入鼎盛時期4.明朝中期以后,內閣票擬制度被明確固定下來,內閣首輔權威漸重,嚴嵩、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個人“專票”,政事皆決于一身。但首輔進朝時對宦官的態(tài)度卻愈來愈謙卑。這反映()A.君主專制強化 B.皇權逐漸衰弱C.內閣取代六部 D.宦官權力失控5.明嘉靖時胡世寧曾上疏說:“不知自何年起仰,稱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薦引,隨事附和,不敢異同?!辈牧犀F(xiàn)象()A.反映了中樞體制出現(xiàn)創(chuàng)新 B.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結果C.說明內閣首相取得決策權 D.表明權力制衡己被打破6.明代何良俊說:“太祖不設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閣下諸臣但以備顧問而已。然各衙門章奏皆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边@反映出內閣權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內閣首輔獲得皇帝的信任 B.內閣擁有類同宰相的權力C.內閣取得票擬諭旨的權力 D.內閣大學士參與最高決策7.內閣在明朝最高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于裁決權和執(zhí)行權之間構成一中介程序,緩和了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前的對立。這表明明朝內閣制()A.實現(xiàn)了分權與制約平衡 B.有利于國家機器合理運作C.緩和了國家的階級對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專權8.明朝在出現(xiàn)內閣輔臣的時候,也就出現(xiàn)了票擬權:內閣輔臣在奏章上根據(jù)自己的意見用黑筆寫上批示,然后經(jīng)過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筆批上去,再加蓋玉璽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現(xiàn)了秉筆太監(jiān)和掌印太監(jiān)。這樣()A.國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內閣輔臣擁有對國是的部分決策權C.宮中太監(jiān)和內閣輔臣形成制約關系 D.大大增強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9.有學者認為,明代皇帝的批紅權原則上不可超越票擬而徑自為之,票擬則經(jīng)過批紅而成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動下手詔、中旨處理政事,也必須送內閣“商確可否”?!笆ヒ馑鑺Z,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內閣如不同意,便可將手詔、中旨“封還”、“執(zhí)奏”,拒絕擬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專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內閣牽制朝中大臣C.出現(xiàn)近代內閣的雛形 D.內閣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10.明朝萬歷年間,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眾臣的反對,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這場國本之爭反映了()A.文官體制對皇權的制約 B.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C.皇帝失去了太子冊立權 D.歷朝遵循嫡長子繼承權11.劉建軍在《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中認為,中國古代天子傳子,宰相傳賢,權在官中,能在府中。這樣的一種制度安排,其實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離制”最終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這一變化主要說明()A.中央集權趨勢不斷加強 B.中樞機構行政效率相對下降C.政治開明程度日益降低 D.對皇權的限制監(jiān)督逐漸細化12.明代君臣沖突激烈,官員經(jīng)常尖銳地批評皇帝所為,敢于自請辭官,還多次群體性的直接上朝抗爭;皇帝好用廷杖,許多官員因建言而死于杖下。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A.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腐敗 B.丞相制度被廢除C.三綱五常受到了批判 D.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13.順治帝曰:“今后各衙門及科遭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時進奏,候朕披覽,次日發(fā)下擬旨,以便詳閱批發(fā)……爾等(大學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guī)者,爾等不過照例擬旨,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關于清朝內閣制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與明朝內閣制度存在繼承關系 B.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機構C.閣臣有權自主票擬供皇帝采納 D.內閣大學士參與中樞決策14.清代康熙皇帝有35個后妃和24個兒子,嫡長子胤礽被立為太子,后被廢。最終康照帝根據(jù)自己的標準秘密選擇皇子做繼承人,秘密建儲制由此開始。該現(xiàn)象在實質上()A.反映了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 B.體現(xiàn)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認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合法性 D.說明了宗法繼承制度并非一成不變15.《清會典》記載:“每日欽奉上諭,由軍機處承旨,其應發(fā)鈔者,皆下于閣。內外陳奏事件有折奏,有題本,折奏或奉朱筆,或由軍機處擬寫隨旨題本,或票擬欽定,或奉旨改簽,下閣后,諭旨及折奏則傳知各衙門鈔錄遵行?!边@說明()A.軍機大臣擁有一定決策權 B.內閣變成軍機處下屬機構C.軍機處、內閣的分權制衡 D.內閣變?yōu)閭鬟f文件的機關16.明朝地方設“三司”,互不統(tǒng)屬。清朝固定督撫制度,十八省均設巡撫,為一省之長,每兩道三省設總督一名,相當于大軍區(qū)長官。不再設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機構的調整()A.有利于地方事權的統(tǒng)一 B.從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茫档土说胤降男姓? D.違背了中央集權制原則17.明朝之前,皇帝臨時派出辦理重大事情的官員,稱謂名目繁多,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而且權限相對較小。明代,這類官員越來越受到重視,職銜前皆冠以“欽差”二字。到清代,欽差大臣承辦的多是關涉國家安危的大事。這一變化反映了()A.官僚機制運轉更加靈活 B.封建統(tǒng)治危機日益增多C.地方自主權利得到加強 D.專制皇權管轄范圍擴大18.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與總督、巡撫這一級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統(tǒng)轄關系,后來總督、巡撫的屬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遞奏折的權利。這一改變()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敗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 D.擴大了地方行政權限19.張集馨,清朝道光九年進士及第,任職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經(jīng)皇上欽點,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見張集馨進行行前訓話。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A.皇帝親掌國家的人事大權 B.地方官選任制度簡單高效C.國家高度重視山西的治理 D.吏部的選官職能完全喪失20.明朝讀卷官是科舉考試中殿試的閱卷官員,史料記載:“國初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執(zhí)政大臣不得與”。這一現(xiàn)象說明()A.科舉考試程序嚴格 B.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選拔C.考試舞弊風氣盛行 D.人才選拔公正且合理21.洪武年間,朱元璋罷御史臺,在中央設都察院,與六部同級;罷諫官,設置獨立的機構六科給事中,長官為正七品,分別有權對六部奏請及實施之事進行審查、駁議和糾正。這些舉措()A.表明當時官員貪腐嚴重 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權C.導致了官僚機構的膨脹 D.有助于全面監(jiān)察官僚機構22.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較為完善的審判制度和訴訟制度,甚至通過“重典治吏”來整頓官僚隊伍。這些做法()A.客觀上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 B.加快了明朝社會法治進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現(xiàn) D.推進了國家監(jiān)督制度發(fā)展23.《大明律》中規(guī)定,權勢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聞,不得擅自過問;同時又規(guī)定權勢家族不得結黨營私、侵占民宅、誘賣良人為女婢,否則罪加一等。這體現(xiàn)出明代法律()A.對平民的保護形同虛設 B.有利于加強君主的權威C.權勢家族享有種種特權 D.注重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24.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機關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審判專屬刑部,大理寺專管復核,兩者都須接受都察院的監(jiān)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難案件,三個部門組成“三法司”,進行三司會審,最后由皇帝裁決。這反映出明朝()A.司法權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監(jiān)察機構喪失獨立性C.司法制度開始向近代轉型 D.司法與監(jiān)察有機結合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封建巡視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首先是巡視監(jiān)察法規(guī)的系統(tǒng)化。明清進一步加強巡視立法,至清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獨立形式存在的監(jiān)察法規(guī)——《欽定臺規(guī)》,中國古代的巡視法規(guī)達到系統(tǒng)化程度。其二是建立嚴密的地方巡視系統(tǒng)。明清延續(xù)了唐宋以來中央對地方巡視系統(tǒng)多元化的趨勢,建立起三個互不統(tǒng)屬的獨立系統(tǒng):一是監(jiān)察御史系統(tǒng),包括專差、巡按御史兩種;二是按察司系統(tǒng),職責就是按察所屬的府州縣,下設主要官員有按察使;三是督撫系統(tǒng),督撫即總督和巡撫。其三是加強巡視官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明清統(tǒng)治者規(guī)定同一系統(tǒng)或不同系統(tǒng)的巡視官員可以互相監(jiān)察、互相糾舉,以保證巡視體系正常運轉?!吨袊糯惨曋贫仁崧浴凡牧隙鞣絿业膯栘煓C制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的政治體制緊密相關,是責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圍是整個國家。其約束的對象是整個國家的所有公職人員。西方國家對政府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體系主要包括法律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聞監(jiān)督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達到全社會或公眾對政府官員的監(jiān)督,由于這種監(jiān)督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國民性,因而這種監(jiān)督比行政監(jiān)督更有效、更有力量?!段鞣焦賳T問責制》⑴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我國中央對地方巡視制度強化的特點和原因。⑵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國家對官員監(jiān)督與中國明清時期的巡視制度的不同之處,并對中國明清時期和近代西方對官員的監(jiān)督簡要評價。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初朱元璋鑒于歷代王朝地方權重,導致割據(jù),尾大不掉,對中央離心離德的局面,廢除行中書省將行省權力一分為三,分別設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負責監(jiān)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軍事的都指揮司,成為省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它們分別直屬于中央不同部門的領導。隨著政治形勢變化,在運轉過程中,三司出現(xiàn)權力協(xié)調不一,辦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問題,巡撫制度應運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監(jiān)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駐巡撫,并逐步擴大其權力。并在邊疆、軍事要地和數(shù)省交界之處增設巡撫。嘉靖年間,進一步規(guī)定:“凡徭役、里甲、錢糧、驛傳、倉廩、城池、堡隘、兵馬、軍餉,及審編大戶糧長、民壯快手等項地方之事,俱廳巡撫處置”。景奉以后,隨著巡撫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撫成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巡撫由臨時性差遣演變?yōu)樵O立衙門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巡撫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權越職;中央派出鎮(zhèn)守總兵和鎮(zhèn)守太監(jiān),以對巡撫監(jiān)督。——摘自李曉輝《明代督撫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關系為視域的考察》⑴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司制度與巡撫制度的異同點。⑵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朝建立巡撫制度的作用。
ADDIN福州屏東中學高考一輪通史復習鞏固練習(教師用)中國古代史明清·政治方面班級:______姓名:______教師評價:______一、選擇題1.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設立春、夏、秋、冬四大輔官。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按時令入朝,官位為正三品,但由于輔官皆來自民間,對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難以嫻熟,故而該官職在設立不到兩年便被廢止了。當時四大輔官的設立()A.體現(xiàn)了明初官僚機構的膨脹 B.彌補了丞相廢除后的權力空白C.為中樞機構改革提供了借鑒 D.極大地加強了君主的專制權力【答案】C【分析】本題通過明初設立四大輔官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初政治制度演變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明初朱元璋廢丞相的目的和影響。考查了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并沒有說明四大輔官的數(shù)量,無法判斷明四大輔官的的設立,使明初官僚機構膨脹,故A項錯誤;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并沒有實際權力,而且能力也不足,無法彌補丞相廢除后的權力空白,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但由于輔官皆來自民間,對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難以嫻熟,故而該官職在設立不到兩年便被廢止了”可以看出朱元璋試圖通過增設秘書機構來緩解自己政務的繁重,但由于輔官能力不足,又沒有起到實質作用。這次失敗的嘗試,其實為之后設置殿閣大學士提供了借鑒,故C項正確;四大輔官的設立是要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實際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更起不到加強君主專制權力的作用,故D項錯誤。2.明代洪武三十年科舉春榜所錄51人全系南方人,故稱南榜,這招致北方落榜舉人聯(lián)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劉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殺主考官并親自策問,增錄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稱北榜。“南北榜案”本質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區(qū)域矛盾突出 B.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C.北方仍然是經(jīng)濟文化中心 D.科舉制度走向了僵化腐敗【答案】B【分析】本題通過明朝科舉上“南北榜案”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君權強化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的能力。要求學生準確分析科舉上“南北榜案”的背后所體現(xiàn)的政治權力的博弈??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南北方區(qū)域矛盾突出會造成錄取時南北有人數(shù)差異,但在南榜之外,皇帝又增加北榜,這更凸顯的是政治權力對科舉的強力干預,而不是單純的南北方區(qū)域矛盾,故A項錯誤;“南北榜案”最終的結果是“朱元璋怒殺主考官并親自策問,增錄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朱元璋通過增加北榜,平息北方舉子的怒氣,達到籠絡士人的目的,這一臨時性措施本質上反映了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故B項正確;南宋時期,經(jīng)濟重心轉移到南方,C項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北方落榜舉人聯(lián)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劉三吾‘偏私南方人’”不能說明科舉考試中出現(xiàn)僵化腐敗,故D項錯誤。3.明朝宣德年間,內閣有了官屬,“置誥敕、制敕兩房,皆設中書舍人”,凡奏章和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呈交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票擬,再由司禮監(jiān)將條旨呈交皇上“批紅”,最后發(fā)回內閣下發(fā)各部。閣權進一步強化。英宗德宗時期,內閣票擬權逐步完善。明朝中樞機構的這些變化說明()A.內閣具有了制度化的參與決策權 B.標志著明代宦官專權的開始C.內閣成為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工具 D.內閣制度發(fā)展進入鼎盛時期【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明朝中樞決策流程的完善,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內閣的機構設置逐步完善,并且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參與、協(xié)助皇帝決策的流程,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票擬權。這反映了內閣制度化的過程。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宦官掌握政治權力,故B項錯誤;明太祖時期已經(jīng)廢除丞相,此時已經(jīng)沒有了相權,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表明內閣參與決策的制度化,并未表明此時內閣權力的大小,因此無法判斷是否進入鼎盛時期,故D項錯誤。4.明朝中期以后,內閣票擬制度被明確固定下來,內閣首輔權威漸重,嚴嵩、夏言、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個人“專票”,政事皆決于一身。但首輔進朝時對宦官的態(tài)度卻愈來愈謙卑。這反映()A.君主專制強化 B.皇權逐漸衰弱C.內閣取代六部 D.宦官權力失控【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內閣首輔權力與對宦官態(tài)度的反差,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與皇權關系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的能力。學生需要透過首輔與宦官的表象,看到背后皇權的影響。需要知道內閣首輔的的權力膨脹并不是制度的合法賦予,而是由于皇帝的個人信任??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由材料“首輔進朝時對宦官的態(tài)度卻愈來愈謙卑”,說明宦官代行皇權,而內閣權力的被皇帝私人賦予的,因此首輔對宦官謙卑,實則是對皇帝謙卑,說明君主專制強化,故A項正確;材料中首輔對宦官態(tài)度謙卑,實際是對宦官背后的皇帝謙卑,因而不能體現(xiàn)皇權衰弱,故B項錯誤;明朝設立的內閣僅作為咨詢內侍機構存在,不可能取代六部的職能,故C項錯誤;材料僅體現(xiàn)內閣首輔對宦官的態(tài)度,未體現(xiàn)宦官的權力情況,故D項錯誤。5.明嘉靖時胡世寧曾上疏說:“不知自何年起仰,稱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薦引,隨事附和,不敢異同。”材料現(xiàn)象()A.反映了中樞體制出現(xiàn)創(chuàng)新 B.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結果C.說明內閣首相取得決策權 D.表明權力制衡己被打破【答案】B【分析】本題通過內閣大臣的一則上疏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的能力。學生需要知道內閣首輔的的權力膨脹并不是制度的合法賦予,而是由于皇帝的個人信任??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反映出明代內閣首輔權力的膨脹,并沒有表明在體制上出現(xiàn)新的變化,故A項錯誤;明代時期廢除丞相,設置內閣,本身即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結果,內閣是非法定決策機構,首輔的權力來自于皇權,其地位與皇帝的信任有關,故B項正確;“內閣首輔”能夠參與決策取決于皇帝的信任與授權,而決策權仍然由皇帝掌握,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權力制衡關系,也不能說明被打破,故D項錯誤。6.明代何良俊說:“太祖不設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閣下諸臣但以備顧問而已。然各衙門章奏皆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边@反映出內閣權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內閣首輔獲得皇帝的信任 B.內閣擁有類同宰相的權力C.內閣取得票擬諭旨的權力 D.內閣大學士參與最高決策【答案】C【分析】本題通過明人對內閣權力的一則評述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學生準確把握題干中“內閣權力上升”這一動態(tài)的原因??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內閣首輔獲得皇帝的信任,會使內閣權力膨脹,但這一原因并不是材料所要體現(xiàn)的,故A項錯誤;內閣屬于皇帝內侍機構,“備顧問而已”,不具有與宰相相當?shù)姆ǘ嗔?,故B項錯誤;“皆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說明內閣權力上升的原因在于取得票擬諭旨的權力,故C項正確;內閣取得票擬諭旨的權力,表明內閣有了參與決策權,但不是最高決策權,最高決策權屬于皇帝,故D項錯誤。7.內閣在明朝最高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于裁決權和執(zhí)行權之間構成一中介程序,緩和了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前的對立。這表明明朝內閣制()A.實現(xiàn)了分權與制約平衡 B.有利于國家機器合理運作C.緩和了國家的階級對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專權【答案】B【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分權與制約平衡與材料中“于裁決權和執(zhí)行權之間構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項錯誤;有利于國家機器合理運作與材料中“緩和了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前的對立”相符,故B項正確;國家的階級對立與材料中“緩和了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前的對立”即國家機構內部對立不符,故C項錯誤;明朝內閣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是皇權加強的產物,故D項錯誤。8.明朝在出現(xiàn)內閣輔臣的時候,也就出現(xiàn)了票擬權:內閣輔臣在奏章上根據(jù)自己的意見用黑筆寫上批示,然后經(jīng)過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筆批上去,再加蓋玉璽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現(xiàn)了秉筆太監(jiān)和掌印太監(jiān)。這樣()A.國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內閣輔臣擁有對國是的部分決策權C.宮中太監(jiān)和內閣輔臣形成制約關系 D.大大增強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內閣票擬與皇帝決策制定的流程呈現(xiàn),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宦官干政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不許宦官識字讀書的制度,但伴隨著內閣票擬的制度化,明宣宗起,開始對內廷的太監(jiān)提供正規(guī)教育和使用他們具有處理公文的能力,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批紅”的應運而生。當某個皇帝寧愿怠忽職守或不問政事時,宦官濫用權力的情況會變得十分嚴重??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內閣輔臣”、“秉筆太監(jiān)和掌印太監(jiān)”得出國家大事不是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其他人也在參與決策,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內閣輔臣在奏章上根據(jù)自己的意見用黑筆寫上批示,然后經(jīng)過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筆批上去,再加蓋玉璽方才生效”得出內閣輔臣沒有對國是的決策權,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的決策程序得出宮中太監(jiān)可以制約內閣輔臣,但內閣輔臣無法制約宮中太監(jiān),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秉筆太監(jiān)和掌印太監(jiān)最后用朱筆批上去,再加蓋玉璽方才生效”得出大大增強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故D項正確。9.有學者認為,明代皇帝的批紅權原則上不可超越票擬而徑自為之,票擬則經(jīng)過批紅而成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動下手詔、中旨處理政事,也必須送內閣“商確可否”?!笆ヒ馑鑺Z,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內閣如不同意,便可將手詔、中旨“封還”、“執(zhí)奏”,拒絕擬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專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內閣牽制朝中大臣C.出現(xiàn)近代內閣的雛形 D.內閣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答案】D【分析】本題呈現(xiàn)一則關于內閣票擬與皇權關系的新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內閣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雖然明朝廢丞相,加強皇權,但皇權并非是無限膨脹,它會受到官僚體制、思想觀念、歷史傳統(tǒng)等方面的制約,因此學生需靈活地理解“君主專制”這一概念??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內閣的設置是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xiàn),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反映皇帝借助內閣牽制朝中大臣的相關內容,故B項錯誤;近代內閣是指資本主義代議制的組成部分,明清是封建專制制度,故C項錯誤;由題中“批紅權原則上不可超越票擬而徑自為之”“也必須送內閣‘商確可否’”等信息可判斷內閣對君權是有制約作用的,故D項正確。10.明朝萬歷年間,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眾臣的反對,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這場國本之爭反映了()A.文官體制對皇權的制約 B.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C.皇帝失去了太子冊立權 D.歷朝遵循嫡長子繼承權【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明朝萬歷年間立太子的國本之爭,考查了學生對明朝政治體制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雖然明朝廢丞相,加強皇權,但皇權并非是無限膨脹,它會受到官僚體制、思想觀念、歷史傳統(tǒng)等方面的制約,因此學生需靈活地理解“君主專制”這一概念??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據(jù)材料“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眾臣的反對,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反映了文官體制在法度之內對皇權的制約,故A項正確;材料中“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表明無論是立太子,還是涉及到背后不同的權力之爭都得到了確定的結果,并非難以調和,故B項錯誤;材料“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眾臣的反對,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說明皇帝冊立太子的權力受到朝臣牽制,而不是失去太子冊立權,故C項錯誤;“歷朝遵循嫡長子繼承權”與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11.劉建軍在《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中認為,中國古代天子傳子,宰相傳賢,權在官中,能在府中。這樣的一種制度安排,其實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離制”最終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這一變化主要說明()A.中央集權趨勢不斷加強 B.中樞機構行政效率相對下降C.政治開明程度日益降低 D.對皇權的限制監(jiān)督逐漸細化【答案】C【分析】本題通過對宰相制度一則的評述,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和君主專制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中國古代天子傳子,宰相傳賢,權在官中,能在府中”得出涉及皇權和相權的歸屬問題,屬于君主專制強化的范疇,不是中央集權的加強,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但‘官府分離制’最終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得出宰相制度被廢除,皇權強化,從而加強皇了帝獨裁色彩,行政效率應該得以提升,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這樣的一種制度安排,其實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離制’最終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得出丞相制度被廢除后,皇權得以強化,缺乏對皇帝個人獨裁的制度制約,可以會造成宦官專權等一系列政治問題,政治的開明色彩降低,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得出隨著丞相制度被廢除,對皇權的限制監(jiān)督逐漸減少,故D項錯誤。12.明代君臣沖突激烈,官員經(jīng)常尖銳地批評皇帝所為,敢于自請辭官,還多次群體性的直接上朝抗爭;皇帝好用廷杖,許多官員因建言而死于杖下。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A.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腐敗 B.丞相制度被廢除C.三綱五常受到了批判 D.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答案】B【分析】本題通過明朝君臣沖突的激烈,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和君主專制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反映明代君臣沖突,未涉及政治腐敗,故A項錯誤;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大臣失去了百官之首的領導,也失去了一個制約皇權的有效途徑。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不輕易接受大臣的批評并且杖斃官員。君臣沖突的激烈,有失去宰相這一緩沖的原因,故B項正確;材料與三綱五常無關,故C項錯誤;這一現(xiàn)象是政治變革的產物,與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無關,故D項錯誤。13.順治帝曰:“今后各衙門及科遭各官本章,俱著于每日午時進奏,候朕披覽,次日發(fā)下擬旨,以便詳閱批發(fā)……爾等(大學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guī)者,爾等不過照例擬旨,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關于清朝內閣制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與明朝內閣制度存在繼承關系 B.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機構C.閣臣有權自主票擬供皇帝采納 D.內閣大學士參與中樞決策【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清順治關于內閣職能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清朝內閣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考查了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據(jù)材料“順治帝、爾等(大學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guī)者,爾等不過照例擬旨”可知清朝的內閣(大學士)延續(xù)了票擬的權力,同樣也沒有決策權,故A項正確;依所學,內閣始終不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機構,而是皇帝的顧問、內侍機構,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可知閣臣無權修改,故C項錯誤;依所學,清初決策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處理日常事務,故D項錯誤。14.清代康熙皇帝有35個后妃和24個兒子,嫡長子胤礽被立為太子,后被廢。最終康照帝根據(jù)自己的標準秘密選擇皇子做繼承人,秘密建儲制由此開始。該現(xiàn)象在實質上()A.反映了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 B.體現(xiàn)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認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合法性 D.說明了宗法繼承制度并非一成不變【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清康熙秘密立繼承人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清朝皇權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的能力。密建皇儲制度是雍正在廢棄公開建儲制后而建立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制度。乾隆以后,自嘉慶到咸豐,都是按秘密建儲制繼承皇位的。密建皇儲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擴大了對皇帝候選人的選擇范圍,選立繼位人之權全由皇帝一人掌握??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嫡長子胤礽被立為太子,后被廢。最終康照帝根據(jù)自己的標準秘密選擇皇子做繼承人”表明皇帝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開始突破傳統(tǒng),根據(jù)自己意愿加以選擇,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故A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皇帝立嗣問題,故B項錯誤;否認嫡長子繼承制只是手段、表象,實質是專制皇權發(fā)展的體現(xiàn),故C項錯誤;D項表述與材料“嫡長子胤礽被立為太子,后被廢”、“秘密建儲制由此開始”相悖,故D項錯誤。15.《清會典》記載:“每日欽奉上諭,由軍機處承旨,其應發(fā)鈔者,皆下于閣。內外陳奏事件有折奏,有題本,折奏或奉朱筆,或由軍機處擬寫隨旨題本,或票擬欽定,或奉旨改簽,下閣后,諭旨及折奏則傳知各衙門鈔錄遵行?!边@說明()A.軍機大臣擁有一定決策權 B.內閣變成軍機處下屬機構C.軍機處、內閣的分權制衡 D.內閣變?yōu)閭鬟f文件的機關【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清朝軍機處和內閣參與皇帝決策中的職能,考查了學生對清朝內閣職能演變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學生需要通過材料具體內容,形成對清朝內閣職能新的認識??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軍機大臣參與決策,但沒有決策權,決策權屬于皇帝,故A項錯誤;“每日欽奉上諭,由軍機處承旨,其應發(fā)鈔者,皆下于閣……下閣后,諭旨及折奏則傳知各衙門鈔錄遵行?!辈牧现袃乳w和軍機處負責了傳達旨意的不同過程,內閣沒有變成軍機處下屬機構,故B項錯誤;材料中內閣和軍機處各司其責,都負責傳達旨意,不能體現(xiàn)分權制衡,故C項錯誤;材料“其應發(fā)鈔者,皆下于閣”,內閣變?yōu)閭鬟f文件的機關,故D項正確。16.明朝地方設“三司”,互不統(tǒng)屬。清朝固定督撫制度,十八省均設巡撫,為一省之長,每兩道三省設總督一名,相當于大軍區(qū)長官。不再設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機構的調整()A.有利于地方事權的統(tǒng)一 B.從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茫档土说胤降男姓? D.違背了中央集權制原則【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清朝地方行政體制的調整,考查了學生對清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開始實行地方行政體制的改革。除南京直轄區(qū)外,全國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陜西、湖廣、山西12布政使司。布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財政;設提刑按察司,掌管刑罰;又設都指揮使司,掌管軍事。三者合稱三司,長官為封疆大吏。原來行省的權力至此一分為三,三者各司其責,互不統(tǒng)屬,互相牽制,同時因為相互牽制而嚴重影響地方管理效率。明中后期,朝廷不得不經(jīng)常性臨時派出總督、巡撫到各省以節(jié)制三司,但終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考查了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中講述的清朝把原來的明朝地方設“三司”互不統(tǒng)屬變?yōu)楣潭ǖ亩綋嶂贫?,實際上把行政權力歸三為一把權力進一步集中了,有利于地方事權的統(tǒng)一,故A項正確;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了行政制度調整不可能從根本上防止吏治腐敗,故B項錯誤;材料中講到把原來的三司合為巡撫,總督實際上是把權力集中了,能夠有效地增加地方行政效率,并非降低行政效率,故C項錯誤;材料中體現(xiàn)了對地方行政機構的調整,由多長官制變?yōu)橐婚L官制實際上能夠加強中央集權,故D項錯誤。17.明朝之前,皇帝臨時派出辦理重大事情的官員,稱謂名目繁多,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而且權限相對較小。明代,這類官員越來越受到重視,職銜前皆冠以“欽差”二字。到清代,欽差大臣承辦的多是關涉國家安危的大事。這一變化反映了()A.官僚機制運轉更加靈活 B.封建統(tǒng)治危機日益增多C.地方自主權利得到加強 D.專制皇權管轄范圍擴大【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明清皇帝對地方派遣臨時官員的職權變化,考查了學生對明清中央集權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考查了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題意,并未牽涉官僚體制的靈活變動和運轉,故A項錯誤;B項表述屬于主觀臆斷,無法從材料中得出,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目中“皇帝臨時派出”體現(xiàn)的是皇帝對地方權力的不斷把控,故C項錯誤;根據(jù)題目中“權限相對較小”、“職銜前皆冠以‘欽差’二字”、“多是關涉國家安危的大事”得出專制皇權管轄范圍擴大,故D項正確。18.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與總督、巡撫這一級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統(tǒng)轄關系,后來總督、巡撫的屬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遞奏折的權利。這一改變()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敗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 D.擴大了地方行政權限【答案】C【分析】本題通過清朝皇帝與地方官員的政務聯(lián)系的變化,考查了學生對明清中央集權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敗現(xiàn)象,故A項錯誤;材料中說明的是中央對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體現(xiàn)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對地方的管理由總督、巡撫到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遞奏折的權利,說明皇帝通過與地方多層官員的直接接觸,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擴大了地方行政權限,故D項錯誤。19.張集馨,清朝道光九年進士及第,任職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經(jīng)皇上欽點,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見張集馨進行行前訓話。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A.皇帝親掌國家的人事大權 B.地方官選任制度簡單高效C.國家高度重視山西的治理 D.吏部的選官職能完全喪失【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清朝皇帝任命地方官員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考查了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經(jīng)皇上欽點,派任山西朔平知府……皇上召見張集馨進行行前訓話”得出皇帝親掌國家的人事大權,故A項正確;材料只提到皇帝對地方官的任命,并沒有具體涉及到地方官選任的制度,也無法得出其是否高效簡單,故B項錯誤;國家高度重視山西的治理這一結論,不能僅從道光親自欽點一位前往山西任職的官員得出,故C項錯誤;吏部負責官員的提拔、考核、遷調,因此說吏部選官職能完全喪失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20.明朝讀卷官是科舉考試中殿試的閱卷官員,史料記載:“國初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執(zhí)政大臣不得與”。這一現(xiàn)象說明()A.科舉考試程序嚴格 B.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選拔C.考試舞弊風氣盛行 D.人才選拔公正且合理【答案】B【分析】本題通過明朝科舉讀卷官人選變化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科舉制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只是描述了讀卷官的人選的變化,沒有涉及考試程序的內容,故A項錯誤;從祭酒、修撰等官到執(zhí)政大臣的變化,能夠看出國家對科舉的重視程度,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考試舞弊的相關內容,故C項錯誤;讀卷官的人選變化無法同人才選拔的公正合理建立聯(lián)系,故D項錯誤。21.洪武年間,朱元璋罷御史臺,在中央設都察院,與六部同級;罷諫官,設置獨立的機構六科給事中,長官為正七品,分別有權對六部奏請及實施之事進行審查、駁議和糾正。這些舉措()A.表明當時官員貪腐嚴重 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權C.導致了官僚機構的膨脹 D.有助于全面監(jiān)察官僚機構【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明朝朱元璋設置監(jiān)察機構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皇權加強和監(jiān)察機制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朱元璋通過完善監(jiān)察制度,加大了對官員的監(jiān)控力度,從而達到強化皇權的目的??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沒有反映官員的貪腐情況,且朱元璋時期厲行重拳治貪,官吏不敢貪而清廉,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監(jiān)督六部,屬于監(jiān)督權,并不能對六部的行政權進行分割,故B項錯誤;材料只是涉及了兩個機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的設立,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官僚機構是否膨脹這一狀態(tài),故C項錯誤;材料中都察院與六部同級,六科給事中“有權對六部奏請及實施之事進行審查、駁議和糾正”,因此通過這兩個監(jiān)察機構有助于全面監(jiān)察官僚機構,故D項正確。22.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較為完善的審判制度和訴訟制度,甚至通過“重典治吏”來整頓官僚隊伍。這些做法()A.客觀上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 B.加快了明朝社會法治進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現(xiàn) D.推進了國家監(jiān)督制度發(fā)展【答案】A【分析】本題通過明朝司法制度完善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法律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明朝實行較為完善的審判制度和訴訟制度,并且通過法律嚴格整頓官僚隊伍,客觀上可以通過法律來促進社會公正公平,故A項正確;中國古代的人治的社會,皇權凌駕于法律之上,故B項錯誤;材料中的司法制度、“重典治吏”信息,不足以得出中國古代司法制度高度成熟,故C項錯誤;司法制度、“重典治吏”不屬于監(jiān)督制度的內容,故D項錯誤。23.《大明律》中規(guī)定,權勢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聞,不得擅自過問;同時又規(guī)定權勢家族不得結黨營私、侵占民宅、誘賣良人為女婢,否則罪加一等。這體現(xiàn)出明代法律()A.對平民的保護形同虛設 B.有利于加強君主的權威C.權勢家族享有種種特權 D.注重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大明律》中對權勢家族的法律限制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法律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材料中對權勢家族的法律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平民合法權利的保護,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加強君主權威,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對權勢家族不得“結黨營私、侵占民宅、誘賣良人為女婢,否則罪加一等”得出其并不享有種種特權,故C項錯誤;材料中對權勢家族的各種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故D項正確。24.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機關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審判專屬刑部,大理寺專管復核,兩者都須接受都察院的監(jiān)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難案件,三個部門組成“三法司”,進行三司會審,最后由皇帝裁決。這反映出明朝()A.司法權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監(jiān)察機構喪失獨立性C.司法制度開始向近代轉型 D.司法與監(jiān)察有機結合【答案】D【分析】本題通過明朝司法和監(jiān)察機構的材料,考查了學生對明朝司法和監(jiān)察制度的理解與掌握。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進而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理解題干歷史事實、正確解釋歷史事物的能力??疾榱藲v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材料中“凡遇有重大或疑難案件,三個部門組成‘三法司’,進行三司會審,最后由皇帝裁決”,說明司法權力并不是由皇帝直接控制,故A項錯誤;都察院平時監(jiān)督刑部和大理寺,遇到重大或疑難案件才會組成“三法司’”,這種組合只是暫時性的,故B項錯誤;材料中最后仍是由皇帝裁決,說明仍具有專制性,并未向近代轉型,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凡遇有重大或疑難案件,三個部門組成‘三法司’,進行三司會審”說明司法和監(jiān)察的結合,更有利于判決的公正性,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封建巡視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首先是巡視監(jiān)察法規(guī)的系統(tǒng)化。明清進一步加強巡視立法,至清朝頒布了我國歷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獨立形式存在的監(jiān)察法規(guī)——《欽定臺規(guī)》,中國古代的巡視法規(guī)達到系統(tǒng)化程度。其二是建立嚴密的地方巡視系統(tǒng)。明清延續(xù)了唐宋以來中央對地方巡視系統(tǒng)多元化的趨勢,建立起三個互不統(tǒng)屬的獨立系統(tǒng):一是監(jiān)察御史系統(tǒng),包括專差、巡按御史兩種;二是按察司系統(tǒng),職責就是按察所屬的府州縣,下設主要官員有按察使;三是督撫系統(tǒng),督撫即總督和巡撫。其三是加強巡視官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明清統(tǒng)治者規(guī)定同一系統(tǒng)或不同系統(tǒng)的巡視官員可以互相監(jiān)察、互相糾舉,以保證巡視體系正常運轉?!吨袊糯惨曋贫仁崧浴凡牧隙鞣絿业膯栘煓C制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的政治體制緊密相關,是責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圍是整個國家。其約束的對象是整個國家的所有公職人員。西方國家對政府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體系主要包括法律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聞監(jiān)督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達到全社會或公眾對政府官員的監(jiān)督,由于這種監(jiān)督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國民性,因而這種監(jiān)督比行政監(jiān)督更有效、更有力量?!段鞣焦賳T問責制》⑴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我國中央對地方巡視制度強化的特點和原因。⑵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國家對官員監(jiān)督與中國明清時期的巡視制度的不同之處,并對中國明清時期和近代西方對官員的監(jiān)督簡要評價?!痉治觥竣诺谝恍柼攸c,從材料“首先是巡視監(jiān)察法規(guī)的系統(tǒng)化。明清進一步加強巡視立法,至清朝頒布……《欽定臺規(guī)》,……巡視法規(guī)達到系統(tǒng)化程度”可以得出加強立法,巡視法規(guī)系統(tǒng)化,巡視制度規(guī)范化,從材料“建立嚴密的地方巡視系統(tǒng)。明清延續(xù)了唐宋以來中央對地方巡視系統(tǒng)多元化的趨勢,建立起三個互不統(tǒng)屬的獨立系統(tǒng):一是監(jiān)察御史系統(tǒng)……二是按察司系統(tǒng)……;三是督撫系統(tǒng)……”可以得出巡視系統(tǒng)多元化,巡視范圍擴大、效率提高,從材料“加強巡視官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規(guī)定同一系統(tǒng)或不同系統(tǒng)的巡視官員可以互相監(jiān)察、互相糾舉”可以得出巡視官員之間可相互監(jiān)督,注重內部反腐;第二小問原因,結合必修一所學知識,我們可以得知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結合必修二所學知識,我們可以得知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導致社會逐利風氣日盛,社會的腐敗。⑵第一小問不同之處,從材料二中西方國家監(jiān)察的對象是“整個國家的所有公職人員”,而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性化健身計劃會員服務合同
- 臨時借調人員合同范本
- 產品定做合同
- 個人成長培訓合同模板
- 個人信用貸款合同及保險附加協(xié)議
- 個人消費借款擔保合同標準版
- 一卡通充值與結算業(yè)務合同
- 中小企業(yè)貸款抵押擔保合同
- 個人家政服務合同標準版
- 產品全國總經(jīng)銷合同范本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法的研究-結題報告
- 一年級的成長歷程
- 2024年南京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介紹課件
-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課件
- 中考英語語法填空專項練習附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 口腔醫(yī)學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培訓課件
- 軟星酒店網(wǎng)絡規(guī)劃與設計
- 自然辯證法概論(新)課件
- 基層醫(yī)療機構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 六西格瑪(6Sigma)詳解及實際案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