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雙文本閱讀:晉人殺厲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晉人殺厲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晉人殺厲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晉人殺厲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言文雙文本閱讀:晉人殺厲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經曰:“羞用五事①。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艾②。明作哲,聰作謀,睿作圣?!泵仓还?,是謂不肅。肅,敬也。內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已,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能敬萬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史記成公十六年,公會諸侯于周,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告公曰:“晉將有亂。”魯侯曰:“敢問天道也?抑人故也?”對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見晉君之容殆必禍者也。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處誼,足以步目。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故國將無咎,其君在會,步、言、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視遠,曰絕其誼;足高,曰棄其德;言爽,曰反其信;聽淫,曰離其名。夫目以處誼,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喪有咎,既喪,則國從之。晉侯爽二,吾是以云?!焙蠖?,晉人殺厲公。凡此屬,皆貌不恭之咎云。(節(jié)選自《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上》)材料二:晉人殺厲公,邊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里革曰:“君之過也。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愿無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于殄滅而莫之恤也,將安用之?桀奔南巢,紂踣于京,厲流于彘,幽滅于戲,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保ü?jié)選自《國語·魯語·里革論君之過》)【注】①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視、聽、思五件事。②艾:治理得好。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吾非瞽A史B焉C知天道D吾見晉E君之容F殆G必禍者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其咎狂也”中的“咎”指過錯,“故國將無咎”中的“咎”指災禍,兩者詞義不同。B.抑,指或者、還是。與《五代史伶官傳序》“抑本其成敗之跡”中的“抑”詞義相同。C.爽,指違背。與《詩經·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中的“爽”詞義不同。D.牧,指修養(yǎng)。與《諫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中的“牧”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認為修身只有重視貌、言、視、聽、思五事,才能做到莊重嚴肅、耳聰目明、善治善謀、為人圣明。B.單襄公從晉厲公視遠步高中判斷出晉國不久將有動亂。后來,晉厲公被殺的事實應驗了他的預測。C.夏桀、商紂王、周厲王和周幽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由于過錯太多而失掉威嚴,最終身死國滅。D.君主是舟,百姓是承載舟的川澤,水流的方向決定了舟的航向,百姓的美惡是君主行動的緣由。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譯文:(2)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譯文:14.成公君臣討論晉厲公被大臣殺害一事時,里革指出了晉厲公哪些過錯?請簡要概括?!敬鸢浮?0.BDF11.D12.D13.(1)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從這里可以觀察到興衰存亡的契機(或端倪)。(2)統(tǒng)治民眾的人,他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于被殺,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

14.放縱奸邪,不體恤百姓,不專心推行善政?!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不是樂師、太史,怎么會觀測天意?我只不過從晉君的儀容,料定晉國必定會發(fā)生禍亂罷了?!拔岱穷贰笔桥袛嗑?,后面B處斷開;“焉知天道”是反問句,且“知天道”是動賓結構,后面D處斷開;“吾見晉君之容”主謂賓齊全,應在賓語后F處斷開?!按笔菭钫Z,修飾“禍”,不斷開。故選BD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所以他的過錯是在“狂”?。?所以國家將沒有災禍。B.正確。都是“或者、還是”。句意:請問是從天意看出還是從人事預測?/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敗的過程。C.正確。違背;差錯。句意:說話不算數,一天天的更加違背信義。/女子的行為沒有什么差錯,男子的品行卻一變再變。D.錯誤。文中的“牧”是治理、管理;“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中的“牧”是養(yǎng)。句意:況且做國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們中的邪惡之人。/想到帝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并加強身的道德修養(yǎng)。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百姓的美惡是君主行動的緣由”錯,原文“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強調的是“國君起決定作用,百姓無法左右國君的意志”。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判斷句,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合”,會聚、聚合;“于是”,從這里。(2)“君”,統(tǒng)治;“至于”,以至于;“殺”,被殺。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可得出放縱奸邪,不體恤百姓,不專心推行善政?!緟⒖甲g文】材料一:古代經典著作說:“要慎重地對待五件事。五件事分別是:一是外貌態(tài)度,二是言語,三是視覺,四是聽覺,五是思維。態(tài)度要恭敬,言語要正當,視覺要明亮,聽覺要清晰,思維要通達。恭敬就會嚴肅,言語正當就能治理的好,視覺明亮就能夠智慧,聽覺清晰就能有謀略,思維通達就能成為圣人?!蓖饷矐B(tài)度不恭敬,這就是不恭敬的表現?!懊C”就是“恭敬”的意思。在內叫“恭”,在外叫“敬”。君主立身行事,體態(tài)容貌不恭敬,態(tài)度輕慢、不順從,就不能敬畏各種事務。過失在于疏狂輕率。所以他的過錯是在“狂”??!歷史記載成公十六年,晉公在周柯陵大會諸侯。單襄公見晉厲公眼睛只看遠處,走路腳步抬得高。單襄公說:“晉國很快會發(fā)生內亂?!濒敽钫f:“請問是從天意看出還是從人事預測?”回答說:“我不是樂師、太史,怎么會觀測天意?我只不過從晉君的儀容,料定晉國必定會發(fā)生禍亂罷了。有道德的人眼神決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進退隨之跟從,因此,看一個人的儀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內心啊。眼睛看東西的目光要得當,行步的快慢隨眼光而動?,F在晉侯那樣子,眼睛看遠處而腳步抬得高,眼睛所視與手足的行動相違背,腳步的進退不與眼光相協(xié)調,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別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動已經不相跟從,這個人怎么會長久呢?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從這里可以觀察到興衰存亡的契機(或端倪)。如果國家沒有什么禍患,它的君主參加會盟,走路說話看物聽言,必定都沒有可指責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著遠處,一天天自絕于正義;腳步抬得高,一天天拋棄了仁德;說話不算數,一天天的更加違背信義;聽多了奉承話,一天天背離君主的名聲。那眼神用以表現道義,行步用以表現德行,說話用以庇護信譽,耳朵用來分辨萬物的聲名,不可以不謹慎?。适Я瞬糠?,本人有災禍,全部喪失,國家隨之而滅亡。晉侯已經喪失了兩樣,我才有這樣的推測。”這以后二年,晉國人殺了厲公??傊@種類型的,都是外貌態(tài)度不恭敬的災禍。材料二:晉國人殺了晉厲公,魯國防守邊境的官員把這個消息傳回國內,魯成公正在朝堂上。成公聽到后說:“臣子殺死自己的國君,這是誰的過錯?”大夫們無人應對。里革回答說:“這是國君的過錯。統(tǒng)治民眾的人,他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于被殺,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況且做國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們中的邪惡之人。倘若國君放縱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拋棄治理百姓的職責,百姓中發(fā)生的邪惡事件沒有人關注,就等于極大助長邪惡之人的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