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_第1頁
《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_第2頁
《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_第3頁
《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_第4頁
《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YB/TXXXX-XXXX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本文件規(guī)定了鋼筋連接用錐套鎖緊接頭的術語和定義、符號和說明、要求、檢驗規(guī)則、接頭試樣制作要求、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以下簡稱錐套接頭)。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的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3075金屬材料疲勞試驗軸向力控制方法GB/T3077合金結構鋼YB/T081冶金技術標準的數(shù)值修約與檢測數(shù)值的判定JGJ107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錐套鎖緊鋼筋連接接頭taperedsleevelocking-typemechanicalsplicing采用外表面為錐面,內面帶齒的多片鎖片,將待連接的兩根鋼筋端頭包裹住,沿鋼筋軸向擠壓兩個套在鎖片上的錐套,使鎖片內齒與鋼筋嚙合,實現(xiàn)鋼筋連接的接頭。4符號和說明本文件適用的符號和說明見表1。2YB/TXXXX-XXXX表1符號和說明符號Asgt接頭試件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d鋼筋公稱直徑fyk接頭試件鋼筋屈服強度標準值fsk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fst接頭試件實測極限抗拉強度S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長度設計標準值u0接頭試件加載至0.6fyk并卸載后在規(guī)定標距內的殘余變形u20接頭試件按附錄A中規(guī)定的加載方法經高應力反復拉壓20次后的殘余變形u4接頭試件按附錄A中規(guī)定的加載方法經大變形反復拉壓4次后的殘余變形u8接頭試件按附錄A中規(guī)定的加載方法經大變形反復拉壓8次后的殘余變形εyk鋼筋應力達到屈服強度標準值時的應變5要求5.1材料錐套接頭的成分和力學性能應符合GB/T3077的規(guī)定。亦可采用經型式試驗符合5.3.1、5.3.4規(guī)定性能的其他材料。5.2主要參數(shù)錐套接頭結構示意圖見圖1,其主要參數(shù)應符合表2規(guī)定。圖1錐套接頭結構示意圖3YB/TXXXX-XXXX表2接頭基本參數(shù)955°~60°1:10~1:2440~501:5~1:1230~40注2:對于特殊型號接頭或需方特殊工況需要可專門定制專用接頭5.3技術要求5.3.1錐套接頭極限抗拉強度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表3錐套接頭極限抗拉強度fmt≥fsk鋼筋拉斷或fmt≥1.15fsk接頭破壞4YB/TXXXX-XXXX5.3.2錐套接頭中連接件的極限抗拉強度不應小于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的1.2倍。對于錐套接頭中的連接件的極限抗拉強度可根據連接件鎖片的牙型和尺寸制作專用的淬火試棒進行測試驗證。5.3.3錐套接頭應能經受規(guī)定的反復拉壓應力和反復拉壓變形循環(huán),且在經歷循環(huán)試驗后,其極限抗拉強度仍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接頭試件試驗方法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5.3.4錐套接頭變形性能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接頭試件試驗方法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表4連接接頭變形性能u20≤0.35.3.5接頭用于直接承受重復載荷的構件時,400Mpa級鋼筋接頭可按表5的要求進行疲勞性能檢驗,其余牌號供需雙方協(xié)商。表5400Mpa級鋼筋錐套接頭疲勞性能檢驗應力幅值和最大應力5.3.6接頭疲勞性能檢驗應按GB/T3075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應取直徑不小于32mm的鋼筋做6根接頭試件,分2組,每組3根。b)可選表4中的第二組應力進行試驗。c)經2×106次加載后,全部試件均未破壞,該批疲勞試件應評為合格。d)疲勞接頭試件組裝后彎折角度不應超過1°,受試段長度不應小于400mm。5YB/TXXXX-XXXXe)試件疲勞性能試驗應采用低頻試驗機,應力循環(huán)頻率選用5Hz~15Hz。試驗中試件溫度超過40℃時應采取降溫措施。f)試件經2×106次循環(huán)加載后可終止試驗,當循環(huán)加載次數(shù)小于2×106次,試件斷于接頭長度范圍外、接頭外觀完好且夾持長度足夠,允許繼續(xù)進行試驗。5.4分類、型號、規(guī)格和標記5.4.1分類按連接鋼筋直徑的不同分為標準型為(B)、異徑型(Y)兩種。經供需雙方協(xié)商,并在合同中注明,也可提供其他類型的錐套接頭。5.4.2型號5.4.2.1標準型標準型錐套接頭適用于規(guī)格為12mm~50mm同直徑鋼筋的連接。5.4.2.2異徑型異徑型錐套接頭適用于規(guī)格為12mm~50mm不同直徑鋼筋的連接。5.4.3規(guī)格錐套鎖緊鋼筋接頭連接件規(guī)格與被連接鋼筋公稱直徑相對應,其適用的鋼筋公稱直徑為12mm~50mm及經型式試驗驗證合格的其他型號鋼筋和其他標準中的鋼筋。5.4.4標記錐套接頭的標記應由名稱代號、型式代號、鋼筋屈服強度特征值代號和鋼筋公稱直徑代號等四部分組成。5.5適用條件錐套接頭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錐套接頭適用于GB/T1499.2中規(guī)定的單根鋼筋的機械連接,也適用于鋼筋部品或結構部品間的鋼筋機械連接;b)滿足本文件要求的錐套接頭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qū)或直6YB/TXXXX-XXXX接承受重復載荷的構件上應在同一截面內錯開布設,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50%。其他部位接頭面積率不受限制;c)主筋外側的箍筋應避開接頭位置。6檢驗規(guī)則6.1一般規(guī)定錐套接頭的檢驗分為原材料進廠檢驗、型式檢驗、出廠檢驗。6.2原材料進廠檢驗6.2.1檢查原材料包含有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的合格證書、質量證明書,材料進場后應進行驗收試驗,符合要求的材料方能使用。6.2.2采用熱軋(鍛)棒材、熱軋或冷拔無縫管時,應檢驗原材料化學成分、平均晶粒度、硬度,并應符合產品設計要求。6.3接頭型式檢驗6.3.1型式檢驗項目包含單向拉伸、高應力反復拉壓、大變形反復拉壓試驗。6.3.2有下列情況之一,應進行型式檢驗:a)錐套接頭施工工藝改動時;b)錐套接頭材料、規(guī)格及加工工藝改動時;c)型式檢驗報告超過4年時;d)合同規(guī)定、質量監(jiān)督部門提出專門要求時。6.3.3錐套接頭型式檢驗試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對每種規(guī)格、材料、工藝的錐套接頭,型式檢驗試件不應少于12個;其中鋼筋母材拉伸強度試件不應少于3個,單向拉伸試件不應少于3個,高應力反復拉壓試件不應少于3個,大變形反復拉壓試件不應少于3個;b)全部試件的鋼筋均應在同一根鋼筋上截取;c)錐套接頭試件應按7.2要求進行安裝;d)型式檢驗試件不應采用經過預拉的試件;e)型式檢驗試件兩個連接鋼筋間應留有間隙,且間隙量不應小于7.3中錐套接頭設計的最大軸向間隙量;f)型式檢驗僅對標準型錐套接頭進行。6.3.4型式檢驗的試件宜由產品生產單位自行制作,當合同規(guī)定、質量監(jiān)督部門提出專門要求時,試件也可在工程部位隨機割取。6.3.5錐套接頭試驗方法應按照附錄A的規(guī)定進行,當試驗結果符合下列規(guī)定時應評為合格:a)強度檢驗:每個錐套接頭試件的強度實測值均應符合JGJ107規(guī)定;b)變形檢驗:每個錐套接頭試件殘余變形和最大拉力時總伸長率實測值均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6.4出廠檢驗項目錐套接頭中成品出廠檢驗項目應符合表6規(guī)定。外觀、硬度、標志和尺寸檢驗項目檢驗結果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估瓘姸葯z驗應與鋼筋組裝連接成接頭后進行,并應符合5.3.1的要求。表6出廠檢驗項目名稱外徑長度角度牙型標識外觀抗拉強度包裝鎖片--√√√-√抽樣組裝測試√錐套√√√√--√7YB/TXXXX-XXXX6.5數(shù)值修約檢驗結果的數(shù)值修約應按YB/T081的規(guī)定。7接頭試樣制作要求7.1鋼筋加工鋼筋切割應采用專用鋼筋切斷機切割,切割后的鋼筋端面不應有明顯馬蹄形。7.2連接接頭試樣安裝接頭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接頭的規(guī)格應與鋼筋規(guī)格一致;b)接頭安裝誤差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c)接頭連接前鋼筋的徑向、軸向允許誤差范圍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7.3其他試樣制備其他要求見附錄A.表7錐套接頭連接前鋼筋位置允許誤差參數(shù)表鋼筋徑向最大允差范圍鋼筋軸向間隙最大允差范圍8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8.1標志外包裝上應有明顯的標志,標志應包含下列內容:a)產品名稱及商標;b)產品類別;c)產品標準編號;d)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e)產品產地、生產企業(yè)名稱、詳細地址、郵編、電話。8.2包裝包裝應采用單層紙箱或單層聚乙烯塑料薄膜袋。8.3運輸產品運輸時不應日曬和雨淋,應保持清潔、干燥、完整包裝,不應污染。8.4貯存產品應貯存在清潔、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內。8YB/TXXXX-XXXX附錄A(規(guī)范性)鋼筋機械連接接頭試件試驗方法A.1型式試驗A.1.1試件型式試驗的儀表布置和變形測量標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單向拉伸和反復拉壓試驗時的變形測量儀表應在鋼筋兩側對稱布置(圖A.1),兩側測點的相對軸向軸向偏差不宜大于5mm。且兩側儀表應能獨立讀取各自變形值,應取鋼筋兩側儀表讀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殘余變形測試結果。b)變形測量標距1)單向拉伸殘余變形測量應按下式計算:1L=L+βd12)反復拉壓殘余變形測量應按下式計算:1L=L+4d1式中:L1——L——d——變形測量標距,單位為毫米(mm);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長度,單位為毫米(mm);系數(shù),取1~6;鋼筋公稱直徑,單位為毫米(mm);圖A.1接頭試件變形測量標距和儀表布置9YB/TXXXX-XXXXA.1.2型式試驗試件最大力下總伸長率Asgt的測量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試件加載前,應在其套筒兩側的鋼筋表面(圖A.2)分別用細劃線A、B和C、D標出測量標距為L01的標記線,L01不應小于100mm,標距長度應用最小刻度值不大于0.1mm的量具測量。b)試件應按表A.1單向拉伸加載制度加載并拉斷,再次測量A、B和C、D間標距長度為L02,最大力下總伸長率Asgt應按下式計算。應用下式計算時,當試件頸縮發(fā)生在套筒一側的鋼筋母材時,L01和L02應取另一側標記間加載前和卸載后的長度。當破壞發(fā)生在接頭長度范圍內時,L01和L02應取套筒二側各自讀數(shù)的平均值。圖A.2最大力下總伸長率Asgt的測點布置說明:1—夾持區(qū);2—測量區(qū)A=「L02-L01fst]100A=「L02-L01fst]100式中:fst、E——分別是試件實測極限抗拉強度和鋼筋理論彈性模量,單位為(MPa);L01——加載前A、B或C、D間的實測長度,單位為(mm);L02——卸載后A、B或C、D間的實測長度,單位為(mm)。A.1.3接頭試件型式試驗應按表A.1的加載制度進行試驗(圖A.3-1、A.3-2、A.3-3)。表A.1接頭試件型式試驗的加載制度0→0.6fyk→0(測量殘余變形)→最大拉力(記錄極限抗拉強度)→破壞(測0→(0.9fyk→-0.5fyk)→破壞圖B.1.3-2高應力反復拉圖B.1.3-2高應力反復拉圖B.1.3-1單向拉伸YB/TXXXX-XXXX0→(2ε→-0.5fyk)→(5ε→-0.5fyk)→破壞)(圖A.3-1單向拉伸圖A.3-2高應力反復拉壓圖A.3-3大變形反復拉壓的乘積;δ為力作用下的鋼筋變形,等于鋼筋應變ε與變形測量標距L的乘積;A為鋼筋理論橫注2:δ1為2εykL1反復加載四次后,在加載力為0.5fykA及反向卸載力為-0.25fykA處作S的平注3:δ2為2εykL1反復加載四次后,在卸載力水平為0.5fykA及反向加載力為-0.25fykA處作SYB/TXXXX-XXXX注4:δ3、δ4為在5εykL1反復加載四次后A.1.4測量接頭試件殘余變形時的加載應力速率宜采用2N/mm2·s-1,不應超過10N/mm2·s-1;測量接頭試件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或極限抗拉強度時,試驗機夾頭的分離速率宜采用每分鐘0.05Lc,Lc為試驗機夾頭間的距離。速率的相對誤差不宜大于±20%。A.1.5試驗結果的數(shù)值修約與判定應符合YB/T081的規(guī)定。A.1.6檢驗宜按附錄B出具檢驗報告和評定結論。A.2現(xiàn)場工藝試驗A.2.1工藝試驗,接頭試件殘余變形檢驗的儀表布置、測量標距和加載速率應符合A.1.1、A.1.4的規(guī)定。工藝檢驗中,按A.1.3加載制度進行接頭殘余變形檢驗時,可采用不大于0.012Asfyk的拉力作為名義上的零荷載。A.2.2工藝檢驗試件兩個連接鋼筋間應留有間隙,且間隙量不應小于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