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1頁
天津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2頁
天津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3頁
天津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4頁
天津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七年級上冊期末試卷一、選擇題1.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我們今天了解元謀人的歷史狀況,主要依據(jù)()A.考古出土文物 B.文獻記載C.神話傳說 D.推斷分析2.某紀錄片中說道.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一個概念,北方人喜歡吃面食,而南方人則離不開米飯……因此出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你知道南方人吃上米飯與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有關嗎?A.半坡人 B.良渚人 C.河姆渡人 D.仙人洞人3.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xù)劇,能夠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是A.黃帝和炎帝共同視查大禹治水的工作 B.堯發(fā)明了文字C.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D.禹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4.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這里的“鼎”的作用是A.炊具 B.兵器 C.酒器 D.禮器5.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對研究商朝的歷史而言,以下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甲骨文、《史記》 B.甲骨文、殷墟遺址C.《封神演義》、青銅器 D.青銅器、《史記》6.《國語?齊語》載,齊國曾主動打通東萊一帶魚鹽銷售通道,命令關卡對過往的魚鹽只檢查而不收稅。其他諸侯因此得到實利,得到諸侯們稱頌。齊國地理位置,在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⑤7.史書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宗室貴族都有怨恨情緒)。”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變法A.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C.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D.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體現(xiàn)了以下哪一學派的思想()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9.戰(zhàn)國時期,各國“車途異軌……文字異形”,兼并六國,實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況是A.“車同軌”,車輛通行無阻 B.商人交易使用的都是圓形方孔錢C.各地官員均用小篆體寫告示 D.各地農民納稅用的“斗”容積不同10.秦朝滅亡和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嚴酷的刑法 B.驕傲自大C.賦稅徭役沉重 D.失去民心11.在西漢長安城的太學里,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那時學生使用的教材是①《詩經》②《尚書》③《禮記》④《莊子》⑤《楚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12.成語“貫朽粟陳”用來形容財糧富足,描述了西漢早期國庫錢幣堆成山,穿錢的線都腐朽了,糧庫里積壓的糧食無數(shù),很多谷子腐爛不能再食用的情景。這種情景的出現(xiàn)得益于()A.獨尊儒術 B.推翻秦的暴政C.推崇法治 D.文景之治13.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A.官僚機構龐大 B.外戚把持朝政C.豪強地主橫行 D.宦官勢力猖獗14.李白有詩云.“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荑び诖似撇芄?。”詩中所指?zhàn)役的影響是A.推翻了秦朝殘暴統(tǒng)治 B.有利于曹操統(tǒng)一北方C.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D.孕育統(tǒng)一全國因素15.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A.《道德經》 B.《論語》 C.《水經注》 D.《史記》16.西漢政府為管轄★號處(見下圖)所設立的官職是存A.卿大夫 B.太史令 C.鹽鐵官 D.西域都護17.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如圖)描述了一位宮女執(zhí)燈坐姿的形象。這種坐姿到隋唐時期發(fā)生變化,李白有“床前明月光”句子。人們坐姿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漢鞏固了大一統(tǒng) B.漢代,佛教傳入中原C.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D.魏晉時期,北方出現(xiàn)民族大交融18.“三國和西晉時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以匈奴人滅西晉為序幕,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zhàn),人民被,牛馬被掠奪,城市化為廢墟,田地大量荒蕪。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遷浪潮?!狈从吵鋈龂鴥蓵x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自己的政權 B.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C.北方統(tǒng)治者實行移民政策 D.南方荒蕪的田地需要北方的勞動力19.根據(jù)關鍵詞“司馬炎”“統(tǒng)一全國”“八王之亂”判斷,這個政權是A.西晉 B.東晉 C.前秦 D.北魏20.南北朝時期,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A.宣揚道教 B.宣揚佛教 C.自己享受 D.弘揚藝術二、綜合題21.閱讀材料,完成填空。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農作物根據(jù)圖片,史前時期居民能夠種植.。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2)該文物反應了朝代建立的歷史信息。河南殷墟遺址出土的卜辭(3)卜辭上的文字刻寫在。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的重要階段。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最重的青銅器(4)該文物是。它的出土展示了朝青銅鑄造業(yè)高度發(fā)展。河南輝縣出土的戰(zhàn)國鐵犁鏵。(5)該文物反映了在農業(yè)上材質的工具和技術逐步推廣。秦朝統(tǒng)一貨幣(6)結合圖片及所學知識,秦朝統(tǒng)一后的貨幣稱為。(7)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古代歷史?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據(jù)《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合并小郡、小鄉(xiāng)、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yè)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這一變法的名稱和結果材料二秦朝形勢圖(2)請認真觀察《秦朝形勢圖》,指出秦長城兩端西起和東至點。材料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一法度衡石丈尺?!妒酚洝罚?)根據(jù)材料三,指出秦朝建立后實行的措施。材料四(4)根據(jù)材料三和四,概括這些制度或措施實行的意義。2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經統(tǒng)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西北面,擊退了游牧部落;為了防止他們卷土重來,還修筑了舉世聞名的長城。為了完成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仍要談起這一事實.有100萬人為修筑長城而死去.長城的每一塊石頭都值一條人命。——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稱鮮卑語為“北語”,稱漢語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薄獜垈鳝t《簡明中國古代史》材料三下圖是少數(shù)民族傳入內地的坐具和二胡。(1)據(jù)材料一,你推論修建長城的是哪一個“皇帝”?他修筑長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據(jù)材料談談你對修長城的看法。(2)據(jù)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改革對民族關系發(fā)展的積極作用。(3)觀察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不同民族的交流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意義。(4)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民族關系演變的總趨勢。24.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文字中的中國)材料一(思想中的中國)材料二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舍諸候?!稘h書·藝文志》(科技中的中國)材料三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回答,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何時?誰把全國的文字統(tǒng)一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這一時期在思想學術領域出現(xiàn)了怎樣的局面?哪家學說為秦朝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用材料二中原文說出諸子百家宣揚自己學說的目的。(3)材料三中圖1是我國南北朝時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請寫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數(shù)學成就。圖2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請寫出書名。(4)綜合以上探究,我們應如何弘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點即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A解析.A【詳解】根據(j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可得出判斷元謀人的特征,主要是依靠考古出土的文物及科學的分析,故A項正確;距今約170萬年前并沒有文字,排除B項;神話傳說的可信度較低,排除C項;推斷分析需要建立在史實依據(jù)的基礎上,排除D項。故選A。2.C解析.C【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南方人吃上米飯”,可知南方人能吃上米飯與水稻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C項正確;半坡人種植粟,排除A項;良渚人距今5000-3700年,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仙人洞遺址下層遺存中陶器多,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C解析.C【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禹的父親鯀曾主持治理黃河水患,他用了9年時間都沒有成功,后被處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人,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C項正確;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被稱為人文初祖,早于大禹的生活年代,排除A項;傳在黃帝時期,倉額創(chuàng)造文字,排除B項;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排除D項。故選C項。4.D解析.D【詳解】根據(jù)所學,“鼎”是禮器,主要用于祭祀,同時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5.B解析.B【詳解】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甲骨文、殷墟遺址是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B符合題意;《史記》是第二手史料,AD排除;《封神演義》屬于小說,不是第一手史料,C排除。故選擇B。6.A解析.A【詳解】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一個大國。齊國的都城臨淄。按地理位置①處在山東附近,是齊國。A正確;②是宋國的位置,B排除;③是晉國的地理位置,C排除;⑤是楚國的地理位置,D排除;故選A。7.D解析.D【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可知,意思是商鞅輔佐秦孝公的十年,舊奴隸主貴族大多怨聲載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內容之一,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舊貴族利益。選項D符合題意;政治上,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強中央集權,A排除;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與題干內容不符,B排除;經濟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最能體現(xiàn)變法性質,C排除。故選D。8.B解析.B【詳解】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體現(xiàn)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B項正確;法家強調中央集權和法治,排除A項;儒家提倡“仁”“禮”,排除C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排除D項。故選B項。9.D解析.D【詳解】秦統(tǒng)一后在經濟上實行統(tǒng)一貨幣(圓形方孔錢),統(tǒng)一度量衡以及統(tǒng)一車軌。文字上把小篆作為統(tǒng)一的文字。“各地農民納稅用的“斗”容積不同”不符合史實,D項符合題意;A、B和C都是秦統(tǒng)一之后實行的措施,排除A、B和C項。故選D項。10.D解析.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趙高,政治腐敗,徭役繁重,最終失去民心,各地人們揭竿而起;項羽進入咸陽后,火燒皇宮,并把秦朝的財寶運回彭城,縱容士兵燒殺搶掠,而劉邦則是對咸陽百姓約法三章,因此項羽的失敗也是由于失去民心,ABC不符合題干的共同原因,故答案選D?!军c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限定詞語“共同原因”,結合課本關于秦朝滅亡和項羽失敗的歷史知識,分析兩個事件的共同原因,從而解答問題。11.A解析.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太學教授的是儒家經典是《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和《春秋》,不包括《莊子》、《楚辭》,因此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結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項錯誤。故選A。12.D解析.D【詳解】根據(jù)“西漢早期”“國庫錢幣堆成山,穿錢的線都腐朽了,糧庫里積壓的糧食無數(shù),很多谷子腐爛不能再食用的情景?!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情景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文景之治,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漢文帝時期,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了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了,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D符合題意;漢武帝時期在思想上實行獨尊儒術,A排除;推翻秦的暴政時期西漢經濟蕭條,B排除;西漢時期沒有推崇法治,C排除。故選擇D。13.B解析.B【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該材料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把持朝政。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就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勢力膨脹。而題干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反映的正是外戚把持朝政,B項符合題意;而ACD三項在題干材料中未體現(xiàn)出來,排除。故選B。14.C解析.C【詳解】依據(jù)“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笨芍娭兴笐?zhàn)役是赤壁之戰(zhàn),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lián)軍在赤壁之戰(zhàn)中采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此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C正確;推翻秦朝殘暴統(tǒng)治的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劉邦、項羽,A排除;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打敗袁紹,有利于他統(tǒng)一北方,B排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實現(xiàn)了局部統(tǒng)一,孕育統(tǒng)一全國因素,D排除。故選C。15.D解析.D【詳解】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漢武帝時代。他繼承父業(yè)做了史官,利用國家藏書處,閱讀大量書籍。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寫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妒酚洝肥侵袊糯谝徊考o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年的史事。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正確;《道德經》記錄了老子的學說,闡述道家學說。A排除;《論語》記錄的孔子的言論,記錄儒家學說。B排除;《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C排除;故選D。16.D解析.D【詳解】根據(jù)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號處是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D符合題意;ABC項官職與西域的管理無關,排除。故選擇D。17.D解析.D【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漢朝時期到隋唐時期人們坐姿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大批少數(shù)民族遷往中原地區(qū),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北方出現(xiàn)民族大交融的局面,所以坐姿發(fā)生了變化,D項正確;西漢鞏固了大一統(tǒng)與人們坐姿的變化無關,排除A項;漢代,佛教傳入中原與人們的坐姿變化無關,排除B項;三國鼎立局面形成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8.B解析.B【詳解】根據(jù)材料“他們彼此征戰(zhàn),人民被,牛馬被掠奪,城市化為廢墟,田地大量荒蕪,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結合所學可知是北方戰(zhàn)亂頻發(fā),南方相對穩(wěn)定所以出現(xiàn)北方人口南遷,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19.A解析.A【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了全國。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發(fā)生了“八王之亂”,A正確;東晉、前秦北魏與題干關鍵詞不符,排除BCD。故選A。20.B解析.B【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朝時期,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tǒng)治者令人在許多地方劈山削崖,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輝煌的石窟藝術.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這些宏偉精巧的雕像,繼承了秦漢以來的造型藝術的傳統(tǒng)風格,同時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優(yōu)點,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產物,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綜合題21.(1)水稻(2)周或西周(3)龜甲或獸骨、形成與發(fā)展(4)司母戊鼎、商(5)鐵制、牛耕(6)圓形方孔半兩錢(7)考古發(fā)現(xiàn)、釋讀文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依據(jù)所學可知,距解析.(1)水稻(2)周或西周(3)龜甲或獸骨、形成與發(fā)展(4)司母戊鼎、商(5)鐵制、牛耕(6)圓形方孔半兩錢(7)考古發(fā)現(xiàn)、釋讀文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依據(jù)所學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處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人類;(2)依據(jù)圖片信息.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可知,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3)依據(jù)所學可知,清末發(fā)現(xiàn)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記載商朝的政治、經濟、祭祀等活動;(4)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最重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商朝青銅鑄造業(yè)高度發(fā)展;(5)依據(jù)所學可知,河南輝縣出土的戰(zhàn)國鐵犁鏵,該文物反映了鐵制、牛耕在農業(yè)上材質的工具和技術逐步推廣。(6)依據(jù)所學可知,秦朝統(tǒng)一后的貨幣稱為圓形方孔半兩錢;(7)依據(jù)所學可知,我們可以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釋讀文字了解古代歷史。22.(1)商鞅變法;秦國富強(2)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寫遼東,臨洮不給分)(3)郡縣制;度量衡。(4)郡縣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于促進各地解析.(1)商鞅變法;秦國富強(2)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寫遼東,臨洮不給分)(3)郡縣制;度量衡。(4)郡縣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于促進各地經濟與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驹斀狻浚?)依據(jù)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郡、小鄉(xiāng)、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yè)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可知,這一變法的名稱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政治上,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經濟上,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其結果是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2)仔細觀察材料二“秦朝形勢圖”可知,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3)依據(jù)材料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环ǘ群馐沙摺笨芍爻⒑髮嵭械拇胧┦强たh制和統(tǒng)一度量衡;秦統(tǒng)一后,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長官稱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たh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為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經濟的發(fā)展。(4)依據(jù)材料三及材料四信息“秦統(tǒng)一貨幣”“秦統(tǒng)一文字”概括可知,郡縣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于促進各地經濟與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23.(1)皇帝.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奪,但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給老百姓帶來了痛苦和災難。(2)措施.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作用.促進了民族的交融。解析.(1)皇帝.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捶ǎ揲L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奪,但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給老百姓帶來了痛苦和災難。(2)措施.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作用.促進了民族的交融。(3)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4)總趨勢.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窘馕觥俊驹斀狻浚?)據(jù)材料一分析可知,修建長城的“皇帝”是秦始皇。為了防御匈奴的進攻,征發(fā)大量人力修繕和增補燕、趙、秦三國北邊的舊長城,將其連城一體,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對于秦長城我們的看法是.修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奪,但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給老百姓帶來了痛苦和災難。(2)據(jù)材料二信息.稱鮮卑語為“北語”,稱漢語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并結合所學分析概括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其作用是促進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3)據(jù)觀察材料三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同民族的交流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4)結合上述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可知,我國古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