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淺述仲景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_第1頁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淺述仲景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_第2頁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淺述仲景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淺述仲景之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同時病、不同的治療、不同的疾病”是中醫(yī)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治療原則。其首見于《黃帝內經》。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及《金匱要略》是最早在臨床應用上體現(xiàn)這一治療原則的醫(yī)學典籍,并以此啟示后人,指導臨床實踐,在中醫(yī)臨床治療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故將我學習《金匱要略》及《傷寒雜病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心得與同道交流,不確之處,請予指正。1“胃不和,則有上焦”的病機“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病證,可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發(fā)展,病型的各異,病機的變化,以及用藥過程中正邪消長等差異,治療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法”。《金匱要略》中治療胸痹病體現(xiàn)了這一治療原則?!缎乇孕耐炊虤獠∶}證治第九》中第3條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兩尺,關上小緊數(shù),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此條指出胸痹的病因為胸陽不振,痰濁上乘壅肺所致,選用瓜蔞薤白白酒湯通陽散結,豁痰降氣治療,為治療上焦陽虛,下焦陰盛胸痹證的主方,是胸痹主要脈證及治法。條文第4條:“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本條胸痹的病機為胸陽不振,痰濁壅盛。不僅有上焦陽虛、下焦陰盛,而且還有飲邪痰濁在內,使心氣壅塞、肺氣不降所致。用栝蔞薤白半夏湯逐其痰飲,降其逆氣。條文第5條:“胸痹,心中痞氣,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此條說明痞氣上逆之胸痹當分虛實,虛則宜補,實則宜通。若胸陽不振,痰濁上乘,兼夾氣滯,氣結在胸,多屬實證,宜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通其痞實之氣;如久病而發(fā)屬虛證,宜用人參湯以養(yǎng)復陽氣以除陰邪。條文第6條:“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鼻胺街餍乇缘妮p證,病機為氣閉氣逆,飲邪阻塞胸膈或胃脘所致。邪氣雖實但正氣不虛,陽雖微而陰亦不甚盛。若水飲停留于胃,偏重于氣滯,則用橘枳姜湯以和胃理氣,化飲除滿;若水飲停留胸膈,飲邪犯肺,則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以宣肺化飲。條文第8條:“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病機為陽虛寒邪客犯上焦。其所以或緩或急,是由于陽虛而寒濕內閉所致。用薏苡附子散溫里散寒,除濕宣痹使寒濕去,陽氣通,則胸痹自除。胸痹的病因,是上焦陽虛,胸陽不振,痰濁飲邪,上乘胸位,所以“陽微陰弦”為主要病理?,F(xiàn)代醫(yī)學主要指冠心病心絞痛及膽心綜合征、胃心綜合征、心神經官能癥等病種。臨床上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隨證加減治療,均可收到滿意療效?!秱s病論》亦為后世中醫(yī)學的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對同一病癥運用不同的理、法、方、藥,充分體現(xiàn)了同病異治的辨治思想和方法。以頭痛為例,第13條:“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其病機為衛(wèi)強營弱,風邪襲表。予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邦^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第35條),為風寒郁于肌表,陽氣被遏,太陽經脈不利,屬表實證;予麻黃湯發(fā)汗解表,表寒散,頭痛解。第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屬肝寒胃虛,濁陰上泛證,予吳茱萸湯暖肝溫胃降濁而解。之中還囊括并經頭痛等。頭為諸陽之會,頭痛的部位、性質均與經絡相聯(lián)屬,治療時因證施法,隨證變化而治。2腎陽虛,化氣行水“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發(fā)病的病機相同,可用同一種方法治療”。此為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和《傷寒雜病論》中對辨證論治的又一體現(xiàn)?!短碉嬁人圆∶}證并治》中曰:“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薄断市”悴焕懿∶}證并治》則曰:“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fā)汗,五苓散主之?!碧碉嬇c消渴本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也各異,但導致這兩種疾病的病因相同,都是水邪為患,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所致。所以均用溫陽化氣行水之法,而選用五苓散治之。《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曰:“崔氏八味丸: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薄堆蕴搫诓∶}證治》曰:“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亦云:“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腎氣丸亦主之?!薄断市”悴焕懿∶}證并治》則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睆纳鲜隹芍I氣丸既可治“腳氣”,又可治“虛勞”、“痰飲”;既能治小便不利,又能治小便過多。這4種不同的疾病癥狀表現(xiàn)不一,甚至相反,如消渴之小便過多與虛勞的小便不利。但它們的病機是相同的,都是腎陽虛衰、氣化功能失常所致。若是腎陽虛,不能化氣行水,則見小便不利;若腎氣虛,則不能化氣攝水而見小便反多。故治宜溫補腎陽,化氣行水,而均用腎氣丸治療。又如《痙濕病脈證治》曰:“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水氣病脈證并治》亦云:“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憋L濕的病因為風濕之邪外束肌表,水腫的病因為風水搏于肌表。二者的病位都在表,其病機均為表虛不固,水濕停滯肌表而成,故治療當同以補衛(wèi)固表、利水除濕,方選用防己黃芪湯。吳茱萸湯組方為吳茱萸一斤、人參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方中吳茱萸為君,溫脾胃,暖肝腎,升清陽,降濁陰;人參為臣,溫中補虛;生姜、大棗甘溫補中,助脾升清為使。全方溫肝脾腎之陽,陽復寒氣散,濕濁化,清陽升,濁陰降?!秱s病論》第243條曰:“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钡?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督饏T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諸癥不同,而病機相同,故理、法、方、藥相同。3同病異治、異病同化的意義宗師張仲景在治療內傷雜病時方劑配伍嚴謹,化裁靈活,以一方治療多病,同時一病又以數(shù)法治療,充分體現(xiàn)了“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的精神,對中醫(yī)治療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優(yōu)勢之一是辨證論治,也就是個體化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