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所載《竹隱畸士集》生卒年補考_第1頁
《四庫全書總目》所載《竹隱畸士集》生卒年補考_第2頁
《四庫全書總目》所載《竹隱畸士集》生卒年補考_第3頁
《四庫全書總目》所載《竹隱畸士集》生卒年補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庫全書總目》所載《竹隱畸士集》生卒年補考

趙定臣是北宋末的一位作家。他的《竹隱竹書集》有20卷,自今世期有個叫《趙承志周游》的詩。詩人張剛稱贊趙承志“為鄧州貢獻了一首詩”?!芭钊R宮的老仙伯納爾多,他的詩可以稱為所有人的敵人。”?!表n駒《送趙承之祕監(jiān)出守南陽》亦言:“我獨依杖商聲謳,此公人間第一流?!比欢屎罅嚷錈o聞?!端膸烊珪偰俊?lt;竹隱畸士集>提要》曾鉤稽其事,頗加揄揚:鼎臣字承之,衛(wèi)城人。自號葦溪翁。元祐間進士。紹圣中登宏詞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鄧州,召為太府卿。其集見于《宋史·藝文志》者四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云:其孫綱立刊于復州,本百二十卷,刊至四十卷而代去,遂止。是在當時版行者已非完本。劉克莊《后村詩話》又云:《竹隱集》十一卷,多其舊自作,暮年詩無棗本。所記卷目多寡頗不合,疑克莊所稱十一卷者,乃專指其詩而言也。鼎臣,《宋史》無傳,其家世無可考。獨集中有繳進其父元祐末所上河議奏狀一首,今考《宋史·河渠志》:元祐、紹圣間,水官建議回河,獨轉(zhuǎn)運使趙偁不以為然,力主北流之議。疏凡數(shù)上,言皆切直。與鼎臣奏狀相合,是鼎臣即偁之子,淵源有自。其后嘗往來大名、真定間。與蘇軾、王安石諸人交好,相與酬和,故所作具有門逕,能力追古人。劉克莊稱其詩,謂才氣飄逸,記問精博,警句巧對,殆天造地設,略不戟人喉舌,費人心目,推挹甚至。今克莊所摘諸句,已多佚其全篇。而即所存諸詩觀之,工巧流麗,其才實未易及??饲f之言,故非溢美。至其雜文,刻意研練,古雅可觀,亦非儉陋者所能望其項背。惜原集久經(jīng)失傳,謹就《永樂大典》各韻中蒐采匯輯,勒成二十卷。諸體具備,蔚然可觀。雖未能齊軌蘇黃,然比于唐庚、晁補之諸人,則不啻驂之有靳矣。然由于原集早佚,載籍無多,歷代總集既缺收采,現(xiàn)代刊行的各種版本的文學史中亦鮮有提及,致使聲名遠遜于晁補之、唐庚,其佳作亦未得借鑒利用,這一現(xiàn)象與前人的評論形成很大的差異,而近世對趙鼎臣其人及其著作《竹隱畸士集》也一直無人進行專門的研究,間有介紹趙鼎臣者亦頗多訛誤,這實為古代文學研究中之憾事。趙鼎臣《宋史》無傳,亦未見其他傳志譜錄,現(xiàn)存文獻以《四庫全書總目·<竹隱畸士集>提要》對他的介紹最為詳諗,但限于體例,兼所知有限,所述仍太簡單,且有模糊混淆之處,故尚難以征信?!端膸烊珪偰俊?lt;竹隱畸士集>提要》謂其為元祐間進士,紹圣中登宏詞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鄧州,召為太府卿。復言其與蘇軾、王安石諸人交好,相與酬和。四庫館臣未言趙鼎臣的生卒年份,遂易使人誤以為趙鼎臣年輩與蘇、王相若,實則大誤。趙鼎臣的生年史籍無載,近人姜亮夫先生在其《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中將其生年定于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然而未示所據(jù)。此外,《宋人傳記資料索引》《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曾棗莊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宋詩話全編·趙鼎臣詩話》《中國人名大辭典·歷史人物卷》也均言其生于熙寧三年(1070年),似為轉(zhuǎn)相沿襲。由于都未說明根據(jù)所在,不敢逕從,而《全宋詩》則在介紹趙鼎臣生年時未作定論,概言其“生于神宗熙寧初(1068年)”。按《竹隱畸士集》卷二有《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詔以神宗皇帝所書鼎說十二字藏于延英閣臣鼎臣賦詩以紀其事》詩,中有二句云:“孤臣生苦晚,僅及熙寧初?!眲t趙鼎臣當生于熙寧初年。熙寧這一年號共用了10年,“熙寧初”是一個概指,既可以指熙寧元年,也可以指開初的任一年,如蘇過《孫志康墓銘》一文言:“熙寧初,先君通守錢塘。”查《宋史·蘇軾傳》,蘇軾通判錢塘事在熙寧四年(1071年),“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壁w鼎臣與蘇過過從甚密,時有唱和之作,在《竹隱畸士集》卷六就有《聞蘇叔黨至京客于高殿帥之館而未嘗相聞以詩戲之》詩,云:“朱門但識將軍第,陋巷難逢長者車?!笨芍w鼎臣似要年長于蘇過。蘇過生于熙寧五年(1072年),所以趙鼎臣的生年當在熙寧元年(1068年)之后,熙寧五年(1072年)之前。《竹隱畸士集》卷三又有《送同年王粹公受代還朝》詩:昔年講學城南館,君余二十我方冠。讀書兀兀敝精神,刺口紛紛談治亂。集英賜第偶追隨,慈孝題名容齒間。欲將步武踵夔龍,肯以功名論管晏。一時意氣若風狂,二紀光陰如夢幻。青眼全稀苦賤貧,白頭太早傷憂患。塞上逢迎心骨驚,尊前太息容顏換。哀哉田叔墓以拱,老矣朱公人所慢。分甘位下莫相憐,贏得身強聊自諫。君去方趨魏闕朝,我歸乍解軍書絆。河南河北地比鄰,春后秋前花爛熳。興來命駕豈吾難,會訪藍橋容一盼。此詩作于政和四年(1114年),是年王粹公官滿還朝,趙鼎臣亦罷幕職回京。從詩文看,趙、王二人相遇于學館,趙鼎臣時年二十歲。詩中有“二紀光陰如夢幻”之句,“紀”為古代記年單位,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則為二十四年。因此,以政和四年(1114年)為起點,逆推二十四年,則是王粹公與趙鼎臣在學館相會的時間,其時為元祐五年(1090年)。此時趙鼎臣方冠,二十歲,那么再逆推二十年,則為熙寧三年(1070年),故趙鼎臣生于熙寧三年(1070年)。元祐五年(1090年)趙鼎臣二十歲,元祐六年(1091年),趙鼎臣與王粹公同登進士第。這一點也與趙鼎臣詩中所言其二十歲與王粹公相遇于學館,后又同在集英殿賜第相合,而熙寧三年(1070年)也正是在上文所推趙鼎臣生于熙寧元年(1068年)至熙寧五年(1072年)的時間之內(nèi)。如果換一思考角度,是否可認為《送同年王粹公受代還朝》詩中的“二紀光陰如夢幻”是指趙鼎臣二十四歲時作此詩,抒發(fā)其人生如夢之感?那么,由政和四年(1114年)逆推二十四年為元祐五年(1090年),即趙鼎臣生于元祐五年(1090年),這則絕無可能。因為一是趙鼎臣自言其生于熙寧初年,二是趙鼎臣元祐六年(1091年)中進士,其本人有明確記載,如《竹隱畸士集》卷二《余少時嘗種竹于所居之南號竹隱今二十年矣而隱之志蓋未嘗遂也孫志康善篆嘗欲得竹隱二字題其上因敘所以為詩以乞之且呈好事諸君子各乞一詩以為舊隱光華》詩,作者詩中自注:“余元祐六年賦進士第,調(diào)真定府戶曹參軍,以親老不赴?!壁w鼎臣如生于元祐五年(1090年),則其進士及第時才兩歲,乃襁褓幼兒,因而其生于是年的可能性確定可以排除。所以,詩中所言“二紀光陰如夢幻”中之“二紀”不能據(jù)此確定是趙鼎臣作該詩時的年齡,而應是指從趙鼎臣二十歲與王粹公相識于城南學館之時算起之后的二十四年,所以上文推論當無誤。王粹公的受代還朝,趙鼎臣的幕府例罷,在蘇過《斜川集》中均有記載,如卷五《送趙承之官滿還朝》《送粹公保德通守還朝》等詩,據(jù)舒大剛等撰之《斜川集校注》考訂,事在政和四年(1114年)。綜上所述,趙鼎臣的生年確為熙寧三年,即公元1070年。姜亮夫先生雖未言所據(jù),今加考查,知其所次年份可從,此亦可以補《四庫全書總目·<竹隱畸士集>提要》之未及。趙鼎臣的卒年各種史籍也付之闕如?!端膸烊珪偰刻嵋贰端稳藗饔涃Y料索引》、曾棗莊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中國人名大辭典·歷史人物卷》等書均未定其卒年,而譚正璧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認為其約在徽宗建中靖國(1101年)初前后在世,至于何時辭世則未作明示;《宋詩話全編·趙鼎臣詩話》認為其卒于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姜亮夫先生在《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里認為趙鼎臣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那么從熙寧三年(1070年)起順推六十五年,則為紹興五年(1135年),但姜先生未指出趙鼎臣卒于紹興五年(1135年)之后的依據(jù)。不過,如果趙鼎臣確卒于1135年后,那么趙鼎臣亦應在其詩文中對靖康之難、宋室南遷、國破家亡、山河涂炭這樣的歷史大變故有所反映,然而從現(xiàn)存趙鼎臣的《竹隱畸士集》中看,那種反映作者黍離之悲、愛國之情的詩文,卻一無所見。可見,趙鼎臣卒于紹興五年(1135年)后的說法,似難成立,姜亮夫先生的這一推論,后人亦多未采用。從趙鼎臣的詩文中看,有許多記載宣和年間之事的詩句,可知其時趙鼎臣尚健在,如《竹隱畸士集》卷七《侍耕詩三首》(其一)“記取宣和第一年,鑾輿曉出勤耕田。侍臣競欲終千畝,大半農(nóng)夫不暇鞭”;卷十九《趙八行墓志銘》一文言及趙九齡“宣和二年六月十一日卒,年七十七,是歲某月某日葬于縣之景山”;卷二十《書楊子耕所藏李端叔帖》一文末有“宣和辛丑孟冬集英燕日東郡趙鼎臣書”之句,宣和辛丑為宣和三年(1121年);卷二亦有《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詔以神宗皇帝所書鼎說十二字藏于延英閣臣鼎臣賦詩以紀其事》一詩?!吨耠[畸士集》卷七有詩《題穰東驛并序》,詩中有序:“元祐庚午,余自京師將如襄陽取妻子,會故人客鄧者,遂由方城歷鄧抵襄,往來經(jīng)穰東驛蓋三十三年于今矣?!庇纱诵蚩芍?元祐庚午即元祐五年(1090年),時趙鼎臣在京師,順推三十三年則為宣和五年(1123年),因而此詩為趙鼎臣是年所作。另據(jù)宋王之望撰之《漢濱集》卷十五《跋趙祖文七進圖》:“乙巳歲,先君經(jīng)行是驛,見壁間粉牌曰:‘此趙承之詩也,小子識之?!瘯r公已歿。后二年而先君不幸,又十八年見公從子祖文于武林,出所畫七進圖示余。”這段記載透露出了趙鼎臣卒年非常重要的信息,文中所言的“乙巳歲”為宣和七年(1125年),王之望在此文中言明他在宣和七年間見到趙鼎臣壁間詩時其人已經(jīng)去世,而結(jié)合上文所證趙鼎臣宣和五年時還作有詩《題穰東驛并序》,由此可知趙鼎臣當卒于宣和五年(1123年)作《題穰東驛并序》一詩之后至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