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_第1頁
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_第2頁
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_第3頁
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_第4頁
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中國經(jīng)濟時報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之一)梁鈞平教授在企業(yè)中,幾乎所有的老板、總經(jīng)理或一般管理者都會說:人是企業(yè)最重要的資產(chǎn)。他們都十分關心如何有效地運用他們的人力資源,但效果理想的卻并不多。我也注意到一些管理者也確實開發(fā)或運用了人事管理方面的新路子,但總是效果不好、甚至失敗。通過與一些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的接觸,我感到他們雖然自認為是在激勵員工,但認真推究起來,他們并不是在激勵員工,而是在操縱員工。這是導致與人有關的一切管理活動失敗的根源。因為什么是激勵,什么是操縱,員工是一清二楚的,誰也蒙不了他們。因此,即使全世界最好的管理技術(shù)和工具,到了一個沒有誠意或缺乏對人的了解的管理者手中,必將絲毫起不了作用。誠意固然可以建立,但如何正確看待企業(yè)中的人,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恰恰是企業(yè)正確處理如何管理人的問題的一個“根本解”。要了解人,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在形形色色的人中,存在不存在一個所有人都適用的法則,或稱之為“人性的法則”?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盡可能用最通俗的方式來闡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爭論、贊同、表揚、批評、指責、沖突,等等。例如在商店里,售貨員漫不經(jīng)心的服務態(tài)度或是任何其它對顧客缺乏禮貌的行為,都會導致顧客的不滿。顧客可能會說:“你怎么可以這樣對待顧客?如果你是顧客,售貨員這樣對你,你怎么想?”反之,售貨員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會受到顧客的普遍贊揚。顧客可能會說:“他(她)使我們心情感到舒暢,感到溫暖。”我們排隊上公共汽車或是在食堂買飯時總會對那些后來居上者表示不滿,表示不滿的形式會有所不同,有的人公開指責,有的人敢怒而不敢言。我們幾乎都曾經(jīng)歷過類似的情況:“這個座位是我先占的,請你起來!”---“你擔任這個職位就應該負這個責任?!?--“你怎么可以動手打人呢?”---“你這樣做,很好,希望以后繼續(xù)保持?!?--“他對你這樣好,你怎么可以這樣對待他呢?”---“你們這樣做,是侵犯消費者權(quán)益?!?--“他的所作所為真令我感動?!笨梢哉f,無論受過教育的人或未受過教育的人,無論是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無論是官員或是老百姓,無論是生產(chǎn)者或是消費者,無論是中國人或是外國人,人們每天都生活在上述類似的對話環(huán)境之中,被人贊同,被人批評,被人欣賞,被人議論,被人表揚。根據(jù)路易斯的理論(C.S.LEWIS.1952),人們之間的各種爭論或議論,不只是在說別人的行為令自己滿意或不滿意,高興或不高興,更是在訴諸某種行為的標準,要他人遵守。即實際上爭論雙方都有一套共同承認的方法、行為或道德等方面的公正規(guī)則或定律。這是必須具備的。假若沒有,人們之間就可能會像動物一樣地爭斗,而不能象人類那樣以語言的方式來進行爭論。爭論是試圖指出別人的錯誤。而在爭論中,如果雙方對孰是孰非的標準沒有共同的看法,那么該爭論就沒有任何意義。這種有關正誤的定律或規(guī)則通常被稱之為“自然律”或“人性的法則”。

我國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孟子也認為,同情心、羞恥感和認識是非等能力不是別人或別的事物教給人們的,而是人本性的規(guī)定性。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每一個生物體都有兩個與生俱來的使命,那就是個體的生存與物種的延續(xù)。其中又以前者最為重要,因為生存都談不上就更談不上生兒育女。因此所有生物的本性都是自利的。當食物和配偶供不應求的時候,生物個體之間的利益發(fā)生沖突,于是就爭,就搶,就弱肉強食,就自相殘殺。這是獸類的一種游戲規(guī)則。然而,無節(jié)制的自相殘殺顯然既不利于個體的生存也不利于物種的繁衍。因此,即使在獸群中也還有另一套游戲規(guī)則,那就是合作狩獵,分享獵物,保護弱小。人作為一種生物個體,其本性也是自利的。但由于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容侵犯的私利,所以侵犯他人利益的結(jié)果才終將導致自身利益的被侵犯。也就是說極端的自私等于無私、過度的利己等于害己。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顯然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協(xié)同勞動分享資源而升華為萬物之靈。也正因為如此,人類社會才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在謀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利益。我國有句古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如,如果你不想被別人偷了東西,你就不要去偷別人的東西;如果你不想被別人害了性命,你就不要去害別人的性命;如果你不想別人勾引你的妻子,你就不要勾引別人的妻子;如果你不想別人在你前面加塞兒,你就不要在別人前面加塞兒;如果你想杜絕別人利用公款吃喝,你就要杜絕自己利用公款吃喝;如果你不想被別人欺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要欺負別人的孩子;如果你不想被別人辱罵,你就不要辱罵別人;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人在社會上的行為準則。其中事關重大的寫入法律條例,程度輕一些的成為道德規(guī)范。因此,所謂道德其實就是對他人權(quán)利的尊重,平等公正地待人。如何看待被你管理的人(之二)梁鈞平教授有些人可能認為,不同的人對公正或道德不可能有基本一致的看法,所謂人性的法則或所有人都具有公認的正當行為的觀念是沒有什么事實或根據(jù)的。例如不同的文化或不同的時代都有其不同的公正和道德。我承認各人的公正和道德有差異,但決不是全然不同?!墩撜Z》中的“性相近,習相遠也。”就是表明人的本性是相似的,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如果有人去比較古代中國、巴比倫、印度、埃及、希臘和羅馬等文化的道德教訓,必會發(fā)現(xiàn)它們彼此之間有關公正和道德的教訓是如此的共通和一致,與我們現(xiàn)代社會文化相比也不存在任何重大差異。事實上,我們可以設想不同文化或不同國家存在“全然不同的公正和道德”將會是什么局面。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國家的人民看到一個小孩掉到水里,大家都為之著急,并去設法營救;而另一個國家的人民處于同樣的情況時,大家卻是拍手稱快,并眼睜睜看著小孩被淹死;我們也無法想象會有哪個國家的人民認為在戰(zhàn)爭中畏縮是一種可佳之舉;忘恩負義是值得驕傲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要比貨真價實的產(chǎn)品更有價值;飽受企業(yè)污染的居民應為企業(yè)對環(huán)境的污染交費;等等。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全然不同的公正和道德”。人們之間關于公正與道德的觀念差異也決沒有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大。當我們提及人們在何種情況下才會不自私或為他人考慮時,我們所想象的范圍可能包括對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妻子及兒女,也可能包括對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于所有的人。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看法都可能有所不同,但人人都會同意作為一個人不應總是將自己置于首位。每一個人都不會贊賞極端的自私自利。再比如,一個男人應該擁有一個妻子或多個妻子的問題,答案也因人而異,因不同的文化和風俗而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會贊同你不能將任何你所喜歡的女人都占為己有。在目前(特別是年輕人)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即世界上似乎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對”或“錯”,“好”或“壞”,“善”和“惡”的問題,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或者說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持這一觀點的人的行為和其觀點經(jīng)常不一致。他可能會對違背對他人的承諾毫不在乎,但假如其他人也要取消對他的承諾時,他將會立即憤怒地說:“太不象話了!”;他可能會由于一點點小事就破口大罵他人,但如果別人也這樣對他時,他決不會無動于衷的;他可能在足球賽場上為自己支持的球隊高聲吶喊助威,為裁判有利于己方的誤判而感到竊喜,更為裁判有利于對方的誤判而感到異常的憤慨;他還可能由于購買了街頭小商販的高價香煙而感到“被宰了一刀”。從這些事實中可以看出,這些人不是都暴露出他們心中的詭秘了嗎?他們難道不是也和其他人一樣都明白人性的法則嗎?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實際上都承認一種真正的“對”和“錯”的公正原則。之所以說是在正常情況下,是為了排除不正常的變態(tài)。一個有著嚴重心理變態(tài)的人,可能為了罵人而罵人,可能為了偷而偷,可能為了殺人而殺人,正如同老虎為了吃人而吃人一樣。我們對待老虎的態(tài)度是接受老虎吃人這一事實,但不會去指責老虎這樣做不對。同樣道理,對一個遠離正常人性的人,我們除了認為他需要治病以外,還能指責他什么呢?日本侵略者和德國納粹分子也是如此,如果他們就是象狼和老虎一樣吃人的畜牲,那么無話可說,消滅它們就是了。假如他們根本就不存在一般人有關“公正”的觀念或根本就不受人性法則的約束,雖然我們必須與他們戰(zhàn)斗,但我們除了說他們是小個子、大根腿、象螞蟻一樣排隊走路,或是藍眼睛黃頭發(fā)之外,還有什么理由可責備他們?除非他們和我們都知道“公正”的含義,而且應該去實行,否則當我們談及敵人的錯誤或罪惡時,還有什么意義可言?我們應該注意到以下所列事實:那些不排隊的人總會找出一些特殊的借口;那些占了別人座位的人可能會編造自己有某種特殊的病癥;那些打人的人可能會找出好幾條為什么打人的理由;當你對孩子缺乏公平時,你會說,那時我太疲倦了;當一個政府官員提起那些不清白的錢時,他可能會說,那是因為當時手頭很緊,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當一個企業(yè)領導人由于自己經(jīng)常不能實現(xiàn)對員工的承諾時,可能會說,早知道我這樣忙,當時就不會承諾那么多事情。我們沒有必要去評論這些借口的好與壞,之所以提及這些借口是因為它們足以證明人性法則對我們的約束。無論我們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逃避它。假定我們不相信行為的正當性或不相信人性的法則,那么,就不會為自己行為的不正當造出種種借口。因此,事實上我們都十分相信行為的正當性或人性的法則,我們都感到它的規(guī)則或定律對我們的催迫,所以我們無法忍受“曾經(jīng)破壞過它”的事實。結(jié)果,我們總是企圖轉(zhu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