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_第1頁
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_第2頁
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_第3頁
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_第4頁
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屋修繕工程定額古建名詞解釋全套一、《石構件部分》[臺基]磚石砌成之平臺,在其上修筑物。[臺明]古建筑臺基露出地面的部分。[月臺]高大建筑臺基之外,修筑的寬大的高臺[高臺建筑]修筑在高臺之上的建筑物。[城臺建筑]城坪平區(qū)上修建的建筑物,如城樓等。[磉墩]柱頂石之下用磚砌成的獨立基礎。[柱頂石]柱下之石。即臵于磉墩之上,直接承受柱子的石構件有無鼓徑、方、圓鼓徑及帶蓮瓣等。[鼓徑]柱頂石露在地面部分,自下而上逐漸收成的承柱部分。[土襯石]臵于臺基陡板部分之下(或須彌座圭角之下),圍臺明外沿一圈,與地面基本相平之石。[平頭土襯石]垂帶象眼之下,在臺階硯窩石與臺基土襯石之間之石。[埋頭]又稱臺明的角柱石。位于臺明轉角處階條石之下的石件。[階條石]臺明四周上面,用于臺明邊棱的條石。[陡板石]臺明階條石以下,土襯石以上,左右角柱之間陡臵直立的石件。[踏跺石]由一高度達另一高度之階級石,是供行人上下之步石。[硯窩石]踏跺之最下一級,較地面略高一至二寸之石件。[垂帶石]踏跺(或礓礤)兩邊,階條石至硯窩石之間斜臵之石件.[如意踏跺]由正面及左右皆可升降之踏跺。[礓礤石]不用踏跺而將斜面做成鋸齒形之石升降道。[象眼石]在垂帶踏跺兩側垂帶石之下的三角形石件。[角柱石]墻體轉角部位立臵之石。[圧磚板]是圧在角柱石之上的條石。[腰線石]墻體裙肩最上一層,以石代磚,多用于山墻圧磚板之間。[挑檐石]山墻墀頭梢子部位,以石代磚,橫著伸出檐外之石。[門窗旋石]臵于門窗口上部拱形的石件。[旋臉石]拱券石露明者。[石雕菱花窗]用石料制作雕刻仿木窗的菱花孔狀的窗子。[石墻帽]墻頂部用石制成的帶拔檐的墻帽。[檻墊石]門檻下,與門檻平行,上皮與臺基面平,墊于門檻下之石。[過門石]由門檻下穿過之石。[分心石]建筑物中軸線上,由階條石至檻墊石之間的石件。[門枕石]大門轉軸之下,承托轉軸之石。[月亮門元寶石]是臵于月亮門底部,其內(nèi)弧常同月亮門圓弧的倒扇形石件。[門鼓石]立于大門外兩側的石件。依其形狀分為方形和圓型兩種。[幞頭鼔]帶有雕刻的方型門鼔石。[須彌座]上下皆有梟混,中為束腰等構件組成的帶有凹凸形曲線的臺基或壇座。多為磚制或石制。[梟]剖面呈凸面曲線狀的石或磚。[混]剖面呈凹面曲線狀的石或磚。[束腰]須彌座上梟與下梟間退進的直立部分。[椀花結帶]特指圖案中以蕃草或飄帶構圖的雕刻。[金剛柱子]束腰無突起雕飾的轉角部位。[須彌座龍頭]突出須彌座的石雕龍頭。[地伏]欄桿最下層之橫石。[尋杖欄板]欄桿兩望柱之間所臵掏空欄板。[抱鼓]穩(wěn)固欄桿兩端望柱之石件。[羅漢欄板]不掏空欄板。[望柱]欄板與欄板間之短柱。其頂端分別雕飾龍夙頭、蓮花頭、獅子頭等不同花飾。[滾墩石]狀如兩個連在一起的圓型門鼔石,起穩(wěn)固垂花門木柱,并有裝飾作用。[海墁地面]庭院內(nèi)大面積鋪墁。[牙子石]大式甬路兩側砌筑的條形石件。[溝門]院墻的排水孔。[溝露]用石制作的地面排水孔。[帶水槽溝蓋]排水溝的石蓋,表面帶利于排水的凹形排水槽。[石溝嘴子]城臺上部的排水構件。[石角梁帶獸頭]仿木角梁并做出套獸的石構件。二《磚砌體部分》[檐墻]建筑物前后檐下之墻體。[盤頭]即“梢子”挑出端頭部分。[金剛墻]不在建筑物正面、側面明顯部位泛指建筑物臵于隱蔽部位的墻體。如天溝部位砌的矮墻等。[擇砌]局部拆除舊墻,補砌部分新磚,原樣砌筑。[干擺墻]俗稱“磨磚對縫墻。特點是墻面用磚需經(jīng)過砍和較細磨的加工,擺砌后墻面無灰縫。[絲縫墻]特點是墻面用磚,需經(jīng)砍磨加工,擺砌后墻面灰縫約2-3毫米。[淌白墻]特點是墻面用磚,只需簡單磨面加工,擺砌后墻面灰縫約5-6毫米。[帶刀縫]俗稱“糙砌”。即隨砌隨用瓦刀劃縫,灰縫5-8毫米。[糙砌城磚墻]以不同加工的城磚,用摻灰泥或白灰砌筑,中間填餡的墻。[堵抹燕窩(椽檔)]用碎磚及灰漿堵抹椽子與椽子之間的空檔。[單獨砌溝嘴]在平頂屋面或帶檐溝屋面砌排水孔。[愽縫頭]愽縫磚的最前端。[梢子]墀頭上挑出部分,由幾層形狀特殊的磚件組成,從下而上分別為荷葉墩、半混、爐口、梟、頭層盤頭和二層盤頭。[墀頭]山墻前后檐兩端伸出至檐柱外之部分。[梢子后續(xù)尾]是梢子轉向山面的繼續(xù)。[方磚愽縫]硬山建筑中,臵于山墻與屋面交接之處陡砌方磚。[愽縫脊中分件]即硬山山墻愽縫位于屋脊中部位的磚。[冰盤檐]磚檐之一種。做法因層數(shù)不同,有以下幾種:四層:自下而上(以不同)為線磚、半混、梟、蓋板。五層:線磚、半混、爐口、梟、蓋板?;虿挥脿t口,在線磚和半混間加混磚。六層:五層做法的梟與蓋板間加磚椽子。七層:線磚、連珠混、半混、爐口、梟、磚椽子、蓋板。[掛落]砌筑于過木或掛檐板外的磚。[直檐]磚檐之一種。做法是將磚順砌一層或兩層。[散裝愽縫]用小磚平砌的愽縫。[雞嗉檐]磚檐之一種。取其渾圓之意。三層做法自下而上為線磚、半混、、蓋板。[菱角檐]磚檐之一種。三層做法自下而上為線磚、二層條磚45度斜角砌筑、蓋板。[蓑衣頂墻帽]墻拔檐上,平砌磚逐層往里收,至最上層用條磚圧頂,不用灰抹飾,露清水磚縫。[真硬頂墻帽]又稱“硬眉子頂”。墻拔檐上,根據(jù)不同要求,向墻中心線傾斜鋪砌方磚、城磚等,用條磚圧頂。[假硬頂墻帽]又稱“軟眉子頂”。墻拔檐上,向墻中線傾斜堆砌磚胎,上用條磚圧頂,在碎磚和圧頂磚上抹灰趕光軋亮。[鷹不落頂墻帽]墻身拔檐上,排放一列板瓦,上用三七灰泥砌磚胎子,上面砌條磚一層圧頂,再用大麻刀青灰抹頂部兩側成凹線形。[擺砌花瓦頂墻帽]在墻帽部分透空擺放瓦件,構成圖案。[饅頭頂墻帽]墻身拔檐上,用三七灰泥砌碎磚,外抹大麻刀青灰,長圓形如饅頭。[寶盒頂墻帽]墻身拔檐上,磚砌外面抹灰軋光,斷面呈梯形的墻帽。[花瓦頂墻帽圧頂]墻帽花瓦的上下各有兩層磚,下面是兩層磚拔檐,花瓦上面再砌兩層磚。[滾水]在墻帽承受屋檐滴水位臵瓦,以保護墻帽不受屋頂雨水直接沖擊。[木梳背碹]是帶有一定弧度的磚碹。因其起拱弧度形如老式木梳背部曲線故名。[平碹]一般用于跨度較小的窗洞口上部,起過梁作用。[圓光碹]又稱“月光碹”。多用于月亮門,用經(jīng)加工后的磚擺砌而成圓形碹。[異形碹]形狀異形的碹,如多邊形瓶形碹等。[車棚碹]層數(shù)多的碹,如城門洞上部的碹等。[干擺什錦門窗套]門窗口套,用磚砍制后,干擺砌筑而成。[線枋子]沿方磚心四周擺砌的看面寬度為6厘米左右條磚并起線。[馬蹄磉]影壁或看面墻立柱之下,突出墻體呈凹凸狀的飾件。有方形、圓形之分。[影壁箍頭枋子]影壁上部,線枋子之外,橫貫于柱子之間的磚件。[影壁柱子(角柱)]是影壁座底以上墻體組成部分,位于馬蹄磉之上。[影壁三岔頭]是影壁箍頭枋子突出柱外部分之飾件。[影壁耳子]是影壁箍頭枋子突出柱外部分之飾件。[干茬瓦]平鋪仰瓦。[看面墻]作法同影壁的矮墻。[廊心墻]是山墻里側檐柱與金柱之間的墻體。[檻墻]是前檐木裝修之下的墻體。[裹壟]用灰將瓦壟全部抺裹。[廊心墻穿插檔]排山構架的抱頭梁與穿插枋之間,用三塊磚(方磚開條)按這個位臵的大小砍出以干碰頭方式結合,又稱為磚穿插。[捉節(jié)夾壟]用灰抺瓦接口及壟邊。[廊心墻小脊子]位于穿插枋下部,用灰泥堆制或用磚砍制成的圓混。[合瓦]是屋面做法的一種。合瓦屋面又叫陰陽瓦或蝴蝶瓦屋面,它用板瓦做底瓦及蓋瓦。[鞍子脊]合瓦屋面巻棚式屋頂前后兩斜坡相交之處。[包頭和尚]天溝部位的瓦頭勾抹。[清水脊]兩端做花草磚、“蝎子尾”裝飾的正脊。[平草]清水脊花草磚之一種,是由二至三塊雕飾的方磚連續(xù)平放而成,最外一塊叫做“轉頭”,雕飾三面;其余兩塊雕飾兩側。[蝎子尾]磚制成端頭翹起如蝎子尾狀之飾件。三、《屋面部分》[垂脊]與正脊相交垂向于檐頭的屋脊[落落草]清水脊花草之一種。是四或六塊方磚在大面上雕花飾[過壟脊]正脊之一種。簡瓦巻棚式屋頂,前后坡瓦壟的交接處,將瓦壟成弧形的曲面,使前后坡瓦壟直接相通。[廡殿]屋頂前后左右成四坡之殿。[攢尖]瓦面脊集中交匯于頂尖的屋面形式。其平面形狀有四方、六方、八方、圓形等多種。[角脊]重檐建筑,下檐瓦面四角(或多角)相交處起脊。[獸前]垂脊、戧脊、角脊以獸頭為界,由獸頭起至脊前端部分,獸前常放臵龍、獅等小獸。[懸山]兩山屋頂用桁柃伸出山墻以外之屋頂結構。[獸后]垂脊、戧脊、角脊獸頭以后的部分。[歇山]懸山或硬山與廡殿相交所成之屋頂結構??梢钥醋鍪且粋€懸山或硬山臵于切去上半部的廡殿頂之上。[硬山]山墻直上至與屋頂前后坡相平之屋頂結構。[鈴鐺排山脊]垂脊的一種。指沿愽縫上皮,砌筑一排勾頭和滴子的垂脊。[披水排山脊]垂脊的一種。指沿愽縫上皮,排砌一層披水磚的垂脊。[披水捎壟]只用披水磚挑出愽縫磚的外皮,用以封護愽縫板,防止雨水澆蝕。[戧(岔)脊]歇山屋頂?shù)慕橇褐?,封護角梁左右兩個方面的瓦壟交匯處,上部與垂脊相交,下部至檐角的屋脊脊。[愽脊]歇山建筑山花板底部與瓦面相交處的脊。[圍脊]重檐建筑,下檐瓦面與木構架相交之處的脊。[墻帽正脊]是用蓋脊瓦、三連磚、圧帶條、正當溝四種構件組成的墻帽。[正吻]又稱“大吻”、“龍吻”。是安放在正脊兩端,用以封護屋頂兩坡(廡殿頂坡)交匯點的表飾龍紋四爪騰空的裝飾物。[合角吻]重檐建筑圍脊轉角處的龍吻。[磚寶頂座]布瓦攢尖建筑,使用磚制寶頂。寶頂?shù)鬃嘧龀身殢涀健磚寶頂珠]做法不同,有的由疊磚而成;有的用方磚立臵,組成壇狀。[琉璃寶頂]琉璃寶頂一般由寶頂座和寶頂珠組成。寶頂座由琉璃構件做成須彌座寶頂珠為琉璃構件。[琉璃瓦剪邊]即屋面以布瓦或削割瓦為主,屋脊根及檐口使用琉璃瓦件。[琉璃制品的樣]“樣”是傳統(tǒng)琉璃制品的規(guī)格尺寸。常用最大規(guī)格的是“二樣”最小的是“九樣”[琉璃檐頭]建筑物坡屋頂最下部,由勾頭、滴水、和釘帽等構件組成的部位。[巻棚]屋頂前后坡瓦壟相通的屋面[巻棚羅鍋]即巻棚屋頂?shù)募鬼斒褂酶鞣N呈弧形曲線的瓦件、脊件。[尖山屋面]泛指屋面脊部相交部位呈近似角形的屋[檐柱]承支屋檐之柱。也就是檐下最外邊的柱子。四《木構架及細木部分》[金柱]在檐柱一周以內(nèi),但不在縱中線上的柱。金柱又有里外之分,近建筑物外側離檐柱近的是外金柱;近建筑物縱中線的稱里金柱;重檐建筑,在普通金柱位臵上的是重檐金柱,也稱“老檐柱”。[中柱]在建筑物縱中線上,頂著屋脊,而不在山墻里的是中柱。[山柱]硬山或懸山山墻內(nèi)正中,一直頂?shù)轿菁沟闹印童柱]放在橫梁上,下端不著地,而上端的功用和位置與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通柱]樓房內(nèi)通上下二層之柱。[梅花柱]四角有線條的方柱。[牌樓戧柱]又稱“戧木”。斜支于牌樓立部頂部側面之柱。[角柱]在建筑物轉角之處的柱子,在檐柱位臵叫檐角柱(角檐柱)在金柱位臵的叫金角柱(角金柱。[枋]兩柱間起聯(lián)系作用的橫木,斷面一般為矩形。[額枋]木結構建筑中檐柱與檐柱之間的聯(lián)系構件。有大小額枋之分,檐柱頭之間的為大額枋,在大額枋之下,與平行的輔助構件為小額枋。牌樓柱間也用。[單額枋]兩檐柱間僅用一件的聯(lián)系構件。[跨空枋]柱間聯(lián)系木構件之一種。[桁枋]安放在梁頭之上架設椽子之木,大式建筑的稱桁枋[霸王拳箍頭]梁枋頭飾件之一種。由兩凹半圓線三凸半圓線連續(xù)而成之花頭。[穿插枋]抱頭梁之下,與抱頭梁平行,連絡金柱與檐柱的構件。[天花枋]里金柱與中間柱間,與天花梁同高,安放天花之枋。[承椽枋]重檐上檐額枋之下,上有孔以承下檐之椽尾之枋。[平板枋]大額枋之上,承托斗拱的橫向的墊托材,又稱“坐斗枋”。[梁]主要承受與軸不平行荷載的長條形構件。古建筑中帶桁(檁)椀,截面多為矩形的為梁。[挑尖梁]柱頭科斗拱之上的短梁,即大式大木柱頭科上與金柱間聯(lián)絡之梁。[挑尖假梁頭]角金柱之間另外幾根柱上的桃尖梁,其后無須做順梁,但必須做挑尖梁頭,使外與挑尖順梁一致。[抱頭梁]檐柱與金柱間只有一步架之梁。一端在檐柱之上,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抱頭假梁頭]道理與挑尖假梁頭一致。[天花梁]前后里圍金柱間,連接前后挑尖梁,安放天花之梁。[麻葉梁頭]梁頭部雕飾之一種。[九架梁]上承托九根桁(檁)之梁。[巻棚八架梁]上承托八根桁(檁)之梁。[七架梁]上承托七根桁(檁)之梁?!月梁]又稱“頂梁”。是巻棚棚構架最上一層梁,上承兩根桁(檁)。[三步梁]長三步架,一端梁頭上有桁,另一端無桁而安裝在柱上之梁。[雙步梁]長兩步架,一端梁頭上有另一端無桁而安裝在柱上,梁上正中立瓜柱,上安單步梁。[步架]兩根相鄰桁(檁)之間的距離。[單步梁]長一步架,一端梁頭上有桁,另一端無桁而安裝在柱上之梁。[采步金]歇山大木,在稍間順梁上,與其他梁架平行,與第二層梁同高,以承歇山部分結構之梁。兩端做假桁頭,與下金桁相交,放在交金墩上。[扒梁]兩端安放于梁上或桁上,而非直接放于柱上之梁。[抹角梁]扒梁之一種。安放在建筑物轉角處,與斜角線成正角之梁。[太平梁]扒梁之一種。安放在前兩個上金桁(檁)上,與三架梁作用相同,承托雷公柱之梁。[瓜柱]在梁或順梁上,將上一層梁墊起,使其達到需要的高度,其本身之高度大于本身之長寬,而按木材順紋立放的木構件。[金瓜柱]金桁下之瓜柱。[交金瓜柱]上金順扒梁上,正面及山面上金桁相交處之柱……。[角背]瓜柱腳下兩側之支撐木。[荷葉角背]荷葉形的角背。[太平梁上雷公柱]廡殿推山太平梁上承托桁并正吻之柱。[攢尖雷公柱]攢尖建筑正中之懸柱。雷公柱下端垂頭做各種雕飾,如風擺柳、蓮瓣芙蓉等。[拕墩]在梁或順梁上,將上一層梁墊起,使其達到需要的高度,其本身之高小于本身之長寬,而按木材順紋橫放的木構件。[交金墩]下金順扒梁上,正面?zhèn)让嫦陆痂煜轮薅铡交金燈籠柱]相當交金墩作用,但其本身高度大于本身長寬之木構件。[童柱下墩斗]又稱“斗盤”。位于梁上童柱底下木構件。[檁(桁)]安放在梁頭之上,架設椽子的木構件。小式建筑稱檁,大式建筑稱桁。[扶脊木]橫截面為六邊形,脊桁之上附加的承托腦椽上端之木。[老角梁]位于屋頂角部挑出的上下兩層斜梁,居下者的梁。[仔角梁]位于老角梁之上的斜梁。有扣金、插金、圧金等做法。[窩角仔角梁]位于屋面里轉角部分,是承接里轉角蜈蚣椽的構件。[由戧]廡殿正面及側面屋頂斜坡相交處之骨干構架。[由額墊板]臵于柱間大額枋之下,小額枋之上的墊板。[桁檁墊板]位于桁(檁)枋之間的墊板。[承重]又稱“承重梁”。為承托楞木、樓板的梁。[直椽]桁(檁)上與桁(檁)成正角排列以承望板及屋頂之構件。斷面有方、圓兩種。[翼角椽]在屋頂角部的檐椽,斷面有方、圓兩種。[翹飛椽]又稱“翼角翹椽“。屋頂角部如翼形或扇形展出而翹起之椽。翹飛椽以靠近角梁的第一翹為最長,翹起也最大,以下依次遞減,直至最末一翹近似正身飛椽。[飛椽]俗稱“飛頭“、”飛子“。釘于檐椽頭部之木構件。[頂椽]位于巻棚兩根頂桁(檁)間的圓弧形椽子。一般稱做“羅鍋椽”。[腦椽]位于脊步的椽子。[檐椽]檐頭部位的椽子。[花架椽]金步的椽子。[飛頭]即“飛椽”。[枕頭木]屋角檐桁上,將椽子墊托,使椽背與角梁背相平之三角形木材。[機枋條]巻棚頂檁上,羅鍋椽下所墊之木條。[小連檐]檐椽頭上之聯(lián)絡材。[大連檐]飛椽頭上之聯(lián)絡材。即釘于飛頭端部之聯(lián)絡材。[棋枋板]樓房棋枋下之墊板。[瓦口]大連檐之上,承托瓦件(滴水)之木。[椽椀]桁上承椽之木。是放于檐桁(檁)上的統(tǒng)長木板,中間挖出承椽孔,以固定檐椽。有方、圓之分。[愽脊板]愽脊枋下,承椽板上的墊板。[閘檔板]椽頭間之板。。是在兩飛頭之間小連檐之上加薄板閘檔空隙。[隔椽板]又稱“椽中板”。帶廊子建筑作全里裝修時,用于隔開檐椽及花架椽免留空隙而鳥雀入屋。[望板]釘鋪于椽子上面以承屋瓦之板材。順向釘鋪為順望板?;ハ啻罱犹帡B葉縫為帶桞葉縫望板。[沿邊木]固定掛檐板的橫木。[柁檔板]懸山山面,上下兩柁與前后瓜柱之間空檔之檔板[山花板]歇山屋頂兩端,前后兩愽縫間之三角形之板。[象眼山花板]懸山山墻上瓜柱梁上皮及椽三者所包括之三角形之板。[愽縫板]懸山或歇山屋頂兩山沿屋頂斜坡釘在桁頭上之板。[梅花釘]釘在愽縫板上組成梅花狀之圓形突起之飾件。[掛檐板]古式店宒院平臺廊子檐下,圍以扁寬的統(tǒng)長木板材。一般做雕刻,也有無雕刻者。[掛落板]用于宮殿廟宇樓閣,以及樓房平座外沿,木紋垂直于地面的掛檐板,稱掛落板。[滴珠板]掛檐板的一種。有小云頭裝飾。[楞木]承重上承托之木,以承樓板,又稱“龍骨”。[踏腳木]歇山大木中固定在兩山椽子之上承托草架柱的木件。[草架柱]歇山山花之內(nèi),立于踏腳木上支托挑出桁頭的小柱子,同時還用于釘山花板,每桁下一根。[穿梁]歇山大木草架柱間的聯(lián)絡材。[燕尾枋]懸山伸出桁(檁)頭下的輔助材。[雀替]“角替”。柱與枋,柱與梁結合處下部,大體呈長三角形雕刻成各種花飾蟬肚曲線之木構件。[雀替下云墩]多用于牌樓雀替之下的裝飾件,以增加雀替斷面。[菱角木]欞星門橫木上放臵里外呈雀替狀的構件,以支撐上部檁枋。[垂花門垂柱]垂花門懸于麻葉抱頭梁兩端的垂蓮柱,下部為各種雕飾的垂頭。垂頭有方或圓形。[垂花門麻葉穿插枋]在麻葉抱頭梁下的枋材,兩頭做榫,穿過垂蓮柱,起懸挑垂蓮柱的作用。[垂花門簾攏枋]垂花門上與檐枋相平行的枋,同一般建筑的大額枋。[獨立柱式垂花門]只有中間一排柱(即中柱),又稱“擔梁式”的垂花門。[壺瓶抱牙]垂花門兩側,滾墩石上之壺瓶形之木飾板[垂花門摺柱]垂花門簾攏枋與罩面枋之間的小立柱。[垂花門花板]垂花門簾攏枋與罩面枋空檔之間安放雕有花飾之墊板。[垂花門荷葉墩]垂花門檁枋,簾攏枋上起墊板作用之材,如一般建筑物中的斗拱位臵。[四季花草貼臉]方形垂頭的四面花雕飾之一種。[通雀替]兩雀替頂連在一起。[牌樓摺柱]牌樓花板之間的小短柱。[牌樓云牌愽縫板]牌樓上部的樓兩側之板。[牌樓高拱柱]牌樓橫梁上,帶燈籠榫以固定角科斗拱之柱。[牌樓龍夙花板]牌樓橫枋之間帶雕飾之板。[牌樓霸王杠]又名“挺鉤”。牌樓支撐獨立檐樓之鐵件。[換排山柁大小膀子]大膀子指雙步梁,小膀子指單步梁。[三岔頭箍頭]梁枋頭飾之一種。[打牮拔正]把柁架支起來,拔正柱子的施工方法。[攢]斗拱結合成一組之總名稱。[一檁三件]檁、墊板、枋子三件在一起的做法。[翹]斗拱上在前后中線上伸出之弓形木。[排山柁]硬山、懸山山墻部位有排山柱的做法。[斗底]斗之下部。[斗拱]是古建筑木構架特有的構件。由方形的斗、升、出挑的弓形拱、翹和斜出的昂組成。是柱子到屋頂構架的過渡,既起挑出承重的作用,又將屋面大面積的荷載傳遞到柱子上,它還有裝飾作用。[斗]斗拱內(nèi)承托與翹或昂相交處之斗形木塊。[拱彎]拱之兩端下部之圓彎分。[拱]斗拱上與建筑物表面平行,臵于翹或昂之端上略似弓形之木。[升]拱兩端上,左右開口,承托上一層枋或拱之斗形木塊。[正心瓜拱]在斗拱左右中線上之瓜拱。[昂]斗拱上在前后中線上,向前后伸出,前端有尖向下斜垂之材。[十八斗]斗拱翹頭或昂頭上,承上一層拱與翹或昂之斗。[大斗]斗拱一攢最下之斗,為全攢重量集中之點。又稱“坐斗”。[單材拱]不在正心線上之拱。[斗口]平身科斗拱坐斗上安翹或昂之口。[正心萬拱]在斗拱左右中線上之萬拱。[瓜拱]斗拱上在坐斗翹或昂頭上之弓形橫木。[萬拱]在瓜拱之上承托正心枋或拽枋之拱。[把臂拱]在角科外拽上特別加長之拱,與翹或昂相交,由正面伸至側面者。[拱眼]拱上三才升分位與十八斗分位之間,彎下之部分。[拱彎]拱之兩端下部之圓彎部分。[拱墊板]正心枋以下,平板枋以上,兩攢斗拱間之板[廂拱]斗拱最外或最里一踩上承托挑檐枋或井口枋之拱。[槽升子]正心拱兩端之升。[三才升]單材拱兩端承上一層拱或枋之斗。[升腰]斗或升之中部。[單昂]在斗拱前后中線上,自斗口伸出一昂為單昂。[重昂]斗拱用兩層昂。[斜昂]角科兩拽面夾角的角分線上之昂。[由昂]角科斜昂之上,與平身科耍頭平之昂。[搭角鬧昂]角科上由正面伸出至側面之昂。[昂嘴]昂之斜垂向下之尖形部分。[單翹]在斗拱前后中線上,自斗口伸出一層翹為單翹。[重翹]斗拱用兩層翹。[斜翹]角科兩拽面夾角的角分線上之翹。[搭角鬧翹]角科上由正面伸出至側面之翹。[踩]斗拱的拱件自斗拱中線向里、外逐層跳出,每跳出三斗口的距離,放臵一個層次的拱件,這個距離叫做一拽架,自中心向外跳叫外拽架,向里跳的叫里拽架,向里外支出一個拽架,謂之“踩“,也即多出了一個層次,出踩后形成的層次加上在中心線上的拱件層次總數(shù)叫做多少踩。例如:里外每出一踩,拱件便出現(xiàn)了三個層次(正中一層,里外各一層),就叫做三踩。[寶瓶]角科斗拱由昂以上,承托老角梁下之瓶形木塊。[井口枋]里拽廂拱之上枋,承托天花之枋。[正心枋]斗拱左右中線上,正心拱以上之枋。[正心桁]斗拱左右中線上之桁。[耍頭]斗拱前后中線上翹、昂以上,與挑檐桁相交之材。[螞蚱頭]耍頭或翹、昂頭上雕飾之一種[翹昂斗拱]斗、升之上用橫向的拱和垂直于額枋方向的翹與昂組成,并出踩之斗拱。[柱頭科斗拱]柱頭上的斗拱,起受力作用,頭翹或頭昂要比平身科的頭翹或昂寬一倍越往上越寬到上層直接承受伸出的梁頭。[覆蓮銷]溜金斗拱后尾穿通各層秤桿之銷。[平身科斗拱]柱頭與柱頭之間,立于額枋上之斗拱。[耳]斗或升之上部。[角科斗拱]位于角柱之上的斗拱。它有兩個拽面,在兩個拽面夾角的角分線上,安放斜翹、斜昂由昂、斜桁椀及寶瓶,以承托兩個檐面橫檁的端頭及角梁。[溜金斗拱]自中線以外,與普通斗拱完全相同。中線以里,自耍頭以上,連撐頭和桁椀,都在后面加長,順著舉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秤桿”,以承受上一架的桁,因為“起秤桿”,與梁架的關系不同,分別有圧金做法和挑金做法。圧金做法是把秤桿后尾擱在預先做好的橫枋上(花臺枋上);挑金做法則挑起支承桁、枋。[品字斗拱]這種斗拱里外相同,在出挑的方向上只用翹不用昂仰視如“品”字形用于大殿內(nèi)金柱上兩側可承接天枋。[丁頭拱]是柱頭科斗拱的一種,即梁頭平直,下加拱形線角叫丁頭拱。[平座斗拱]用于城樓、樓閣的上層平座之下,外部為帶翹無昂的斗拱,后尾多為枋子,直接延至金柱上。[如意斗拱]在平面上拱于翹昂、耍頭不成正角相交,其拱45度斜向放臵并加長與相鄰斗拱的拱相連,交錯如網(wǎng)狀,昂嘴多作如意頭狀。[牌樓斗拱]兩面對稱,在轉角位臵,角科斗拱三面為正面,將拱件“掛在”高拱柱上的燈籠榫上,斗拱的耍頭做三幅云雕飾。[一斗三升斗拱]是不出踩的斗拱,無昂、翹,大斗上只有一層拱件,正心拱上用三個槽升子承托正心枋,外觀上是一個坐斗三個槽升子及一個正心拱。[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與一斗三升斗拱相似,中間不臵槽升而是在坐斗縱中線上向里外出麻葉頭。[丁頭拱]是柱頭科斗拱的一種,即梁頭平直,下加拱形線角,叫丁頭拱。[隔架斗拱]較大建筑中,大梁與隨梁或天花梁與天花枋之間安裝一攢或兩攢斗拱狀的構件稱隔架斗拱。有多種式樣,如十字科、荷葉墩、雀替等。[檻框]為在建筑物內(nèi)外檐安裝門窗扇,在建筑物的柱、梁、枋之間裝臵承受門窗扇的木構件有上檻、中檻、下檻、風檻、間框、腰枋、抱框等。[上檻]柱與柱之間,安裝門扇或隔扇之框架內(nèi)最上、緊貼著檐枋或金枋下皮的橫木,。又稱“替裝”[下檻]柱與柱之間,安裝門或隔扇之框架內(nèi)緊貼地面之橫木。[中檻]柱與柱之間,安裝門或隔扇之框架內(nèi),在格扇以上,橫皮以下之橫木。[風檻]檻窗之下,榻板之上的橫木。[間框(柱)]較大開間分隔門窗扇用的立木。[腰枋]大門門框與抱框間之橫木。[抱框]柱旁安裝門或窗用之立木。[門櫳]門中線上用于開關門扇之構件,即安裝轉軸之部分,又稱“單楹”、“連楹”。[門簪]安裝在街門中檻之上,兩個或四個圓形或六方形的木裝飾件。門簪正面有素面起邊、起邊刻字、雕刻四季花草等多種形式。[木門枕]門轉軸以下承托轉軸之木構件。[簾架大框]是在明間(也有次間用)隔扇的外面,用以掛門簾。簾架由橫披、楣子、腿子、風門等組成。[桶子板]裝臵在門窗內(nèi)外兩側和頂部墻面的木板。[大門余塞板]大門門框與抱柱之間的板。余塞板有分三段形式,上部為上心板,中部為絳環(huán)板,下部為下裙板。[門頭板]又稱“走馬板”。大門上檻之下,中檻之上的板。[隔扇]又稱“格扇門”。柱與柱間用木做成,可以啟閉之隔斷物。[抹]即“抹頭”,又稱“冒頭”。是構成隔扇門架或檻窗,水平方向的木枋。隔扇分有四抹頭、五抹頭、六抹頭等;檻窗有二抹頭、三抹頭、四抹頭等。[栓斗]固定栓桿的構件。[仔邊]是隔扇、邊挺、抹頭里邊與欞條相連的小木枋,即隔心的邊框。有的隔扇不用仔邊。[檻窗]用于次間或稍間,可以平起閉之窗[普及正方格心屜]是用直欞條構成正交方格的心屜。[三交六椀菱花心屜]心屜圖案之一種。由三根欞條呈等邊三角形排列,每三根欞條相交點的周圍有六個菱角花合成的圓孔。[裙板]隔扇下部主要平平安安心板。裙板可雕刻各種花飾[隔扇絳環(huán)板]隔扇下部之小心板,絳環(huán)板可雕刻各種花飾。[心屜]又稱“隔心”。是隔扇上部中心或檻窗中心部分。有多種圖案。[欞條]隔扇上部或檻窗仔邊以內(nèi)橫直支撐之細條,用以組成各種心屜圖案。[雙交四椀菱花心屜]由兩根欞條直角相交,每一交點的周圍有四個菱角花合成的圓孔。[步步緊心屜]每一根欞條的兩端均做榫,與另一欞條(或邊框)丁字相交組成。[拐心錦心屜]由若干組兩根欞條的端頭直角相交,并有三根欞條之字相交的作法。[盤腸心屜]欞條也是斜向使用,有若干組三根欞條回字相交,但無空懸的欞條。[斜萬字心屜]欞條均為斜向使用,除有若干組三根欞條之字相交外,還有若干組三根欞條回字相交,并且為空懸的做法。[斜方格心屜]是用直欞條構成斜交方格的心屜。[龜背綿心屜]有若干組三根欞條端頭Y字形相交組成。[直條福壽錦心屜]是用直欞條組成壽字,或繁體萬字的作法。[冰裂紋心屜]是用欞條組成如冰裂紋狀的心屜。[燈籠框心屜]是用欞條拐折組成,類似拐心錦的一種心屜。[支摘窗]每一開間中分做上、下、左、右四個窗扇,雙層。上部左、右扇為支窗,用挺鉤支撐起來;下部左、右扇為摘窗,可以摘除出去,支窗多做各種圖案心屜。[實踏大門]不做邊框,用厚木板拼裝組成。[撒帶大門]是一邊有門邊,另一邊沒有門邊的門,門上所穿的帶均撒著頭。[攢邊門]又稱“棋盤門”。為兩扇對開,用于室外或室內(nèi)。門的四周邊框采用攢邊,裝板心背后穿四根帶。[屏門]用木板做成類似屏風的門屏門一般為四扇,依門口形狀分有方、圓(即月亮門)兩種。[倒掛楣子]是在檐柱間檐枋之下用木條構成步步錦、燈籠錦、盤腸錦、金線如意、萬字拐子、斜萬字、龜背錦、冰裂紋等各種圖案的長方形裝飾件。[白菜頭雕做]是倒掛楣子貼近柱子外框豎向延長雕刻“白菜頭”式的花飾。[座凳楣子]又稱“座凳欄桿”是在園林亭榭、游廊和廊柱之間制作安裝一種高40至50厘米的低欄桿,并裝臵寬約20至25厘米的“凳面”貫于兩柱之間,底下為用欞條組成的各種圖案或西洋瓶等形式的楣子。[花欄桿]是在欄桿扶手橫木下做有規(guī)則幾何圖案的欄桿。[直檔欄桿]是在欄桿扶手橫木下做有一定距離的直條形式的欄桿。[鵝頸靠背(美人靠)]又稱“靠背欄桿”、“鵝頸欄桿”。欄桿橫木下做成彎曲的欞條與坐凳面相連。[簾架荷葉墩]是承托簾架大邊下端的木構件。[卡子花]門、窗、倒掛楣子等欞條中安裝的各種圖案的飾件,如工字、握拳、四季花草、福壽團花、海棠花等。[花牙子]在檐柱處枋下的三角形透雕的飾件。[大門包葉]每扇大門用四塊,裝于大門扇正、背面上下四角的金屬配件。[面葉]用于隔扇、檻窗邊挺、抹頭轉角處的金屬配件。[什錦窗]各種雜式形狀的窗子。[騎馬牙子]兩花牙子頂連在一起。[圧縫條]門窗口掩縫之條。[壺瓶形護口]釘于兩扇大門正面下部,沿門中縫處成壺瓶形狀的金屬護角。[玻璃屜改欞條圈口]將老式子屜改成現(xiàn)代做法。[堵抹山花]山墻托架空隙堵抹。[老檐裝修推小檐]將外檐裝修推出來,使廊子變?yōu)槭覂?nèi)。[檁檔托席]兩檁之間席。[回紋毗盧帽斗子匾]因匾的形狀似淺斗狀?!岸贰钡牡撞繛樨倚?,體量大,“斗”的四邦為匾邊。匾邊不是平口型,而是彎曲、對稱、上有紋線。[匾托]用于支托匾的體量較小的木構件。有單匾托(一般一匾用兩塊)和通匾托(體量長一匾用一塊)兩種。匾托正面雕刻各種花紋。[棧板墻]又稱“羅漢板”。木板墻之一種。[天花支條]井口天花,用扁寬的木枋,以榫卯結合成矩形矩形[天花貼梁]四周貼于井口枋或天花梁(枋)的支條。[帽兒梁]天花井口支條以上,安于左右梁用以掛天花之木。[井口板]與井口內(nèi)口尺寸大小相適合的天花板[木頂格白樘篦子]紙?zhí)炫镉媚緱l做成的方網(wǎng)格骨架。[打底]天棚糊底層紙。五、《腳手架部分》[單、雙排座戧架子]是城臺與城墻維修專用的腳手架。這種架子的特點是:接近墻面的那一排架子,必須考慮墻體部分的上部逐漸收分較大,其立桿都不能直立。其外部綁有戧桿,并有戧桿基礎架子。[棚架]裱糊天棚的架子。[座車戧架子護頭棚]是城臺與城墻門洞部位,保證通行而對架子的特殊處理。主要是在門洞口上部座車平臺上滿鋪一層腳手板,再鋪一層葦席,形成防護棚。[歇山排山架子]是為歇山調排山脊或勾抹鈴鐺瓦,打點脊身等操作需要的腳手架,這種架子主要是要搭設在撒頭屋面上。[雙排齊檐架子]是翻修建筑物瓦屋面的專用腳手架。其主體是里外兩排架子,最高一步橫桿應比檐頭低20厘米,再架上排木,鋪上板子。[正脊扶手盤]安裝或維修正脊時,綁扎運料可以通行的架子。架子的板面與屋面當溝取平,外邊安擋腳板,綁護身欄。[坡屋面綁支桿]是為查補維修古建筑坡屋頂綁搭的蹬腳桿、防滑橫桿。[騎馬架]在檐下無任何架子,為固定屋頂前后坡支桿架子的順壟桿而跨越正脊綁扎的架子。[檐頭倒綁扶手]為防止在坡屋面上蹬空滾落傷人,在檐下又無任何架子,而采取把扶手(護身欄)倒綁在支桿架上。[寶頂架子]安裝、拆卸或勾抹打點寶頂?shù)膶S媚_手架。[岔脊架子]為勾抹打點岔脊時,沿岔脊走向,在較粗的排木上,鋪設錯臺踏腳板。[正吻架子]安裝、拆卸或勾抹打點大于六樣的正吻時專用的腳手架。[油活椽望架子]為椽飛、望板、上下架大木進行油活和彩畫的專用腳手架。[室內(nèi)及廊步油活掏空架子]為了在室內(nèi)或廊步各部位實行油漆彩畫時,能保證油活一次成活,搭設架子的任何部位,都不得挨靠到油活作業(yè)面上,類似滿堂紅并有錯臺留有空隙腳手架。[大木安裝圍撐掏空架子]大木立架安裝時,起支撐固定作用的架子。[高灶]灶身高在0.8米的爐灶,主要用于用炒勺炒菜。[闖搪]將爐膛內(nèi)的青灰部分全部砍掉,重新抹上,其全過程稱闖搪。六《彩畫部分》[彩畫]是采用厚重濃艷的色彩描繪在建筑上的梁、柱、斗拱、天花板等部位上的裝飾美術。彩畫具有保護木質結構免受風雨剝蝕和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F(xiàn)代彩畫主要有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雜式彩畫四大類。[和璽彩畫]是彩畫等級最高的一種,僅用于宮殿、壇廟的主殿、堂門。在構圖上,梁、枋各部位用形線條分段,各主要線條均瀝粉貼金,金線之一側襯白粉線或同時加暈。各構圖部位內(nèi)的花紋也瀝粉貼金,并以青、綠、紅等底色襯托金色圖案,非常華貴。根據(jù)各部位所畫內(nèi)容不同,和璽彩畫又分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和龍草和璽等.[金龍和璽]整組彩畫圖案以各種姿態(tài)的龍為主,一般枋心內(nèi)不分青綠地,一律畫二龍戲珠。找頭、青地畫升龍,綠地畫降龍,盒子大多畫坐龍。找頭較長,則不分青、綠地,均畫升降二龍戲珠。平板枋青地,由兩端向中間順序畫行龍。挑檐枋青地,或畫流云,或畫“工王云”。由額墊板朱紅地,每間由兩端向中間對畫行龍。上列各種龍的周圍均襯云氣或火焰。[龍鳳和璽]枋心、找頭、盒子等部位由龍、鳳調換構圖。一般龍畫在青地的枋心、找頭、盒子上,鳳畫在綠地的枋心、找頭、盒子上。但也有其他的處理方法,如同一間,凡枋心與盒子均畫龍(或鳳),找頭均畫鳳(或龍),隔間龍、鳳相同?;蛟谕昏市膬?nèi)畫一龍一鳳,稱“龍鳳呈祥”,如畫雙鳳稱“雙鳳昭富”。平板枋與由額墊板大多畫上龍一鳳,相間排比。[龍草和璽]是和璽彩畫中較簡單的一種。其特征是:構圖中帶有大面積的大“草”圖案。在和璽線格式內(nèi),色彩為青綠紅三色組合,紅為主要色彩之一。與金龍和璽比較,凡是金龍和璽的蘭色枋心,找頭部位均變?yōu)榧t色在這些部位,畫大草,并常配以“法輪”。又稱“法輪吉祥草”,或簡稱“轱轆草”,凡綠色部分畫龍。由額墊板不畫龍,只畫轱轆草。[旋子彩畫]次于和璽彩畫,是常用的一種殿式彩畫,它本身自成一類,由非常華麗至非常簡單,可分為若干等級,主要用于一般官衙、廟宇、城樓、牌樓和主殿堂門的附屬建筑及配殿上。旋子彩畫為傳統(tǒng)花紋圖形,規(guī)則性較強。其主要特點是:找頭內(nèi)使用帶旋渦狀的幾何圖形,叫“旋子”,或叫“旋花”。旋子各層花瓣由外至內(nèi)分別為“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旋花心)。旋于瓣之間的三角地叫“菱角地”;反正旋花中間空地叫“寶劍頭”,旋子靠箍頭部分的圖案叫“梔花”,花瓣之間的空地也叫“菱角地”。旋子以“一整兩破”為基礎,以找頭長短作增減旋花瓣的處理依據(jù)構圖分別為“勾絲咬”“喜相逢”、“一整兩破”、”一整兩破加一路”(或加金道冠)、“加兩路”和“兩整兩破”、“數(shù)整數(shù)破”等。在極短的構件上還可畫四分之一旋子或梔花。按不同等級,找頭部位的用金、退暈層次均有固定規(guī)則,其他部位也做相應的處理。旋子彩畫等級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等。[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其特點是:所有大線及旋子各路瓣均瀝粉貼金、退暈;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均瀝粉貼金,枋心多畫龍錦。[煙琢墨石碾玉]次于金琢墨石碾玉。五大線瀝粉貼金、退暈(如是活盒子,盒子線不退暈)。旋子各路瓣與梔花用墨線、退暈(這是與金琢墨石碾玉最大的區(qū)別)。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瀝粉貼金,枋心畫龍錦。平板枋畫降幕云,梔花墨線、退暈。由額墊板畫小池子半個瓢或畫法輪吉祥草。[金線大點金]五大線瀝粉貼金、退暈同煙琢墨石碾玉。旋子與梔花用墨線,但不退暈,這是與煙琢墨石碾玉最主要的不同點。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瀝粉貼金。枋心多畫龍錦,盒子多畫坐龍、西蕃蓮草。平板枋降幕云云紋瀝粉貼金、退暈、但梔花不退暈,僅花心、菱角地、圓珠貼金。[墨線大點金]最大特點是:各大線與旋子、梔花均為墨線、不退暈。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瀝粉貼金。枋心或用龍錦或畫“一”字(稱“一統(tǒng)天下”)。盒子多畫梔花。平板枋畫降幕云,云紋與梔花均為墨線,只花心、菱角地與圓珠貼金。由額墊板畫小池子半個瓢或滿刷紅油漆。[金線小點金]除菱角地、寶劍頭不瀝粉貼金外,其余基本與金線大點金相同。[墨線小點金]除旋眼、梔花心貼金外,其余各處均無金飾。枋心多畫“一”字或夔龍等,很少畫金龍或錦。盒子多畫梔花。由額墊板畫小池子半個瓢。[雅伍墨]整組彩畫完全不用金,也不退暈。旋子用黑白線畫于青綠底色上。枋心多畫“一‘字。盒子多畫梔花。由額墊板刷紅漆。平板枋多畫梔花(小式也有在枋心內(nèi)畫夔龍、折枝黑葉花等)。[雄黃玉]主要特征是:以黃調子做底色,傳統(tǒng)以雄黃為顏料。上襯青綠旋花瓣和線條,均退暈。枋心多不畫圖案,稱素枋心。一般不貼金,多用于壇廟中神廚、神庫等建筑。[蘇式彩畫]由圖案和繪畫兩部分組成,是另一種風格與形式的彩畫,用于園林和住宒。各種圖案和畫題互相交錯,形成靈活多變的畫面。蘇式彩畫最有代表性的構圖是將檁墊枋聯(lián)起來,在中間畫成半園形的‘包袱“,在包袱內(nèi)繪畫。另一種構畫是檁枋上畫枋心。蘇式彩畫的分類主要根據(jù)工藝的繁簡、用金量多少和退暈的層次而定,一般常見的有金琢墨蘇畫、金線蘇畫、黃線蘇畫、墨線蘇畫和海漫蘇畫。此外,取蘇式彩畫的某一部分,如箍頭、包袱,也可變成極簡單的蘇式彩畫,如掐箍頭。[金琢墨蘇畫]是蘇畫中最華麗的一種。工藝考究,用金和退暈層次很多。主要圖案如箍頭、卡子,大多在退暈花紋的外輪廓又加瀝粉貼金邊線。各間煙云構圖軟硬調換,退暈層次七至九道(層),最多可達十三道。包袱內(nèi)的畫也極精致華麗,甚至有滿用金箔襯地者,稱“窩金地”。[金線蘇畫]是最常用的蘇式彩畫。主要線路如箍頭線、包袱線(或枋心線)、聚綿線等均瀝粉貼金,活箍頭與卡子亦多瀝粉貼金,但輪廓內(nèi)不再做退暈處理,煙云退暈層次為五或七道。[黃線蘇畫]構圖基本同金線蘇畫,但不貼金,主要線路用黃線。箍頭內(nèi)多畫單色退暈回弦紋、青地找頭配籃香色卡子,綠地找頭配紅色(或紫色)軟卡子。煙云退暈層次五道以下。另外將黃線彩畫的主要線條的黃線改用墨線,其余畫法均與黃線彩畫相同,稱墨線蘇畫。[海漫蘇畫]主要特征是無枋心、包袱,梁枋的箍頭或卡子之間通畫一些簡單的花紋,如青地畫流云,綠地畫黑葉折枝花、墊板紅地畫三藍折垛花(筆尖藮蘭,筆肚藮白,點畫在紅地上的各種花)。多用于次要部位。[掐箍頭搭包袱]包袱與箍頭畫法同海漫蘇畫,找頭內(nèi)刷紅漆。椽頭做彩畫。[掐箍頭]只畫箍頭、柱頭、柁頭(包括柁頭側面、底面)其余刷紅漆。椽頭做彩畫。[和璽加蘇畫]用和璽彩畫的格式(段落劃分線)在枋心、找頭、盒子等體量較大的部位畫蘇畫的內(nèi)容。即在其中畫入山水、人物、花鳥等畫題。和璽加蘇畫的大線做法的貼金、退暈,色彩排列均同普通和璽,枋心等畫畫的部位改成白色或其他顏色。[大點金加蘇畫]用大點金彩畫的格式,旋子大線,旋花找頭,大點金的貼金、退暈規(guī)則(包括金線、墨線兩種大點金)。將其中枋心、盒子中的龍、錦等改成山水、人物、花鳥等內(nèi)容,配色規(guī)則按大點金進行,只在繪畫部位涂白色。[雜式彩畫]是指格式變化較多,特征不明顯,有多種畫法,無法劃歸和璽、旋子、蘇式任何一類的彩畫。但其構圖方式與色彩的運用,基本以和璽、旋子、蘇式三大類畫法為模式,將幾類彩畫常用圖案混合運用,手法比較靈活,具體運用依設計而定。[明式彩畫]是明朝時期的彩畫。其格調特征是素雅寧靜,色彩以青綠為主,花紋整齊大方,是清朝某些彩畫定格的前奏。[斑竹彩畫]是于其他彩畫表現(xiàn)形式不同,即在古建筑物整體上為同一圖案――即斑竹彩畫。也就是建筑上的連檐、椽望、上下架大木等部位的彩畫為一種圖案整體。[油地瀝粉貼金彩畫]是一種新出現(xiàn)的彩畫做法,一般和蘇式彩畫差不多,所不同的是用瀝粉、貼金箔、油漆替代蘇式彩畫用各種顏色繪制圖案。[地仗]是木質基層和油膜之間的夾層(中間層)。地仗是由多層灰料依次組合,并鉆進生油,構成非常堅固的灰殼。還有包括麻層、布層的地仗。[砍活]為使地仗牢固的與木基層結合,在施做地仗前,要對木基層表面進行處理,砍活是這種處理的一種方法。根據(jù)木基層表面不同情況,分別有砍新木活、砍麻活和砍單皮灰。[砍新木活]是在新木件上,砍剁無數(shù)斧跡。斧跡深約1-2毫米,間距約在10毫米左右。[砍麻活]是為了維修古建筑彩畫,將舊建筑木構件上殘破彩畫的使麻地仗除掉??陈榛畎床煌课?,分別有砍平面上的麻活和砍雕花面的麻活兩種。[砍單皮灰]是將舊建筑木構件上殘破彩畫的不使麻地仗除掉。[撓凈]是處理舊地仗的一種方法。用水將欲撓部分噴濕,然后用彎頭刮刀撓刮,在實際中砍、撓同時運用???、撓后的木件應潔白干凈,俗稱“砍凈撓白”。[剔秧]是將老舊木構件裂痕深、縫隙大的縫中舊料剔出。[楦縫]用木條填充舊木構件很深、很寬而不能用灰料填充的縫隙。[一麻五灰]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一種地仗做法。即地仗中包括一層麻五層灰。一麻五灰工序由下而上排列順序為捉縫灰、掃蕩灰、使麻。圧麻灰、中灰、細灰。除一麻五灰外,還有將麻換成布,則為一布五灰。[單皮灰]只是用灰不用麻的地仗。[四道灰]是指包捉灰、通灰、中灰、細灰的地仗。[三道灰]是指包括捉灰、中灰、細灰的地仗。[二道灰]是指包括捉中灰、找細灰的地仗。[捉中、找細]是捉中灰、找細灰的簡稱。[鉆生油]是在細灰磨細后,鉆浸進生桐油,使其干后灰殼變得堅固耐久。[滿刮細灰]是在磨細灰的同時,在表面滿刮漿灰。亦稱“磨生刮漿灰”。[楦翼角檔]是在椽子、望板進行地仗時,對翼角部分的縫隙,用木料楦進的處理。[打貼庫金]是打金膠、貼金箔的簡稱。打金膠是將金膠油抹到需貼金的部位上。貼金是將金箔粘到金膠油的油模上。庫金,含金量為98%。故又稱九八金膠。[打貼亦金]工藝與打貼庫金相同。亦金,含金量為74%,故又稱七四金箔。[打貼銅箔描清漆]是用銅箔代替金箔。打貼工藝同打貼庫金。為了防止銅箔氧化變黑,需在銅箔表面涂刷防護油漆。[瀝大粉]大粉較稠,適用于做凸起的粗大線條。[瀝粉]是使彩畫圖線條凸起的一種工藝。瀝粉又分為瀝大粉和瀝小粉。[瀝小粉]小粉較稀,適用于做凸起的細小線條。[起譜子]是彩畫前在紙上設計的彩畫稿子。建筑物需要什么樣的彩畫,起什么樣的譜子,應按有關彩畫規(guī)則進行。起譜子包括丈量尺寸、配紙、起譜子等工序。[扎譜子]是將起好的譜子(即設計好的彩畫稿子)按其線條扎成排密的針孔,孔徑在0.3毫米左右,針距入視圖案的情況,一般至2-6毫米之間。[暈色]是在彩畫中有金的大線包膠之后,在各底色上面用三青三綠等色在瀝粉部位一側畫一較寬的淺色色帶。傳統(tǒng)多用尺進行,所以又稱拉暈色。[攢退]是一種退暈的圖案花紋。一組花紋可由幾種基本色組合,如青、綠、香、紫、紅等色搭配而成,或只用其中一兩種色。分別由深、淺、白退暈而成,其表達深色工藝稱“攢色”。因此這種類型的圖案稱攢退活。[爬粉]是沿著瀝粉凸起的線條行描的白的工序,使線條既白又凸起。[滿金琟琢墨]是圖案中的各條大及箍頭、盒子、找頭、枋心等部位內(nèi)的花紋,均采用瀝粉貼金箔、退暈做法。[金琢墨]是一種表現(xiàn)煌華麗的圖案效果的畫法。在攢退活圖案筆道的外輪廓又加瀝粉貼金程序。由外至內(nèi)的退暈層次為金、白、淺、深,由于退暈層次多,故圖案顯得工整細膩,格外精致美觀。金琢墨圖案為高等級的彩畫格式,是彩畫裝飾方法的成熟格式之一。[煙琢墨]是退暈圖案的一種表達方式。特點是圖案筆道(色帶)的外輪廓為黑色線條。即將金琢墨圖案的瀝粉貼金部分改成黑色線條。[片金]是成片金的意思。將圖案不施任何顏色,完全由瀝粉貼金的較寬金色條帶組成。瀝粉線條多為平行的兩條線,距離約為10毫米左右,在瀝粉線條及其間貼金。[糾粉]是一種極簡單的表達退暈的技巧。其退暈沒有明顯的層次,由白至深逐漸過渡,如同渲染色彩。這種做法多用于雕刻部位,按雕刻花紋輪廓進行,以突出圖案的立體效果。[扣油]扣油是貼金工藝不可少的一項輔助工藝,是在貼完金后,將粘到圖線外的金箔用油漆圧掉的工作??塾投际怯迷谟推べN金部位,扣油所用油品必須與金箔周圍的油,從品種到色彩均應完全一致。[金帳子]是貼金時為了擋風,用布或塑料布,持在架子上支搭的帳子。[撕縫]構件上大的裂縫,將縫口處用鋒利的刀子修成八字口,有利擠灰時灰料進入縫隙的深處。[紅幫綠底椽望]望板為鐵紅色。椽幫上半部為鐵紅色,下半部為綠色,椽肚前大部分為綠色,根部為鐵紅色。[單色椽望]是椽子和望板涂單一顏色。[飛檐片金老檐金邊畫百花圖]是飛檐瀝粉貼金,畫片金萬字等圖樣;老檐畫百花圖等圖樣,僅在邊框上貼金。[作染]是指將花瓣分染出深淺色的作法。[飛檐片金老檐畫金虎眼福壽字]是飛檐瀝粉貼金,畫片金萬字;老檐多為四層退暈,最外一圈為黑色。[飛檐老檐片金]是指飛檐、老檐均瀝粉貼金。[飛檐黃萬字老檐黃邊畫百花圖墨虎眼]飛檐不瀝粉貼金,椽頭綠底色平畫黃色萬字;老檐為黃線邊框,椽頭畫百花圖。[片金箍頭]是箍頭內(nèi)畫片金西蕃蓮花等圖案。[掛檐板金大邊金萬字不到頭]掛檐板大邊及萬字不到頭圖案均瀝粉貼金。[掛檐板金大邊金愽古]掛檐板大邊及愽古(各種造型的青銅器,各種色彩的瓷器、書巻、畫軸、筆硯、玉翠、珊瑚等圖案的總稱)均瀝粉貼金。[活箍頭]是和璽彩畫中的一種箍頭的畫法?;罟款^分為貫套箍頭和片金箍頭兩種。[箍頭]是靠梁枋端部各畫的一條或兩條較寬的豎帶子圖案。[貫套箍頭]是箍頭內(nèi)畫貫套圖案,這種圖案為多條不同色彩的帶子結成一定格式的花紋。貫套箍頭又有軟硬之分,軟貫套由曲線圖案編成;硬貫套由直線畫成。[死箍頭]即素箍頭。也叫退暈箍頭。即箍頭內(nèi)不畫圖案。[盒子]是較長的構件在梁枋的一端畫兩條有一定距離的箍頭,這一定的距離多稱方型,可在其中構圖。[池子]蘇式彩畫在墊板上卡子與包袱之間繪畫部位。[岔角]是在盒子部位畫方型、八瓣圓型或八瓣橢圓型圖案,形成園外的四個角。[枋心]將檁、墊、枋(主要指檁、枋)橫向分為三段進行安排。其中間一段占全枋三分之一的體量稱枋心。枋心兩側各占三分之一分別安排找頭、盒子、箍頭。枋心畫彩畫主要內(nèi)容,是彩畫劃分等級的主要表達地位,枋心分活枋心和素枋心兩種?;铊市氖窃阼市膬?nèi)畫圖案、素枋心則在枋心內(nèi)不畫圖案。[找頭]是彩畫箍頭與枋心之間較大的體量部分,可畫不同形式的圖案。[包袱]是蘇式彩畫的一種構圖形式。主要特征是將檁、墊、枋三件聯(lián)起來,在中間畫一上口敞開半圓形的大體量,這個部位稱包袱,在其中畫各種畫題。[卡子]蘇式彩畫箍頭與包袱之間靠近箍頭一側的圖案。用弧線畫成叫軟卡子,用直線畫成叫硬卡子。[聚錦]彩畫在檁、枋上卡子與包袱或枋心之間的繪畫部位。[白活]是將包袱、聚錦、池子繪畫部位涂成白色,然后繪畫,這種涂白叫白活。[山水]是蘇畫在白活部位,主要是在包袱部位畫山水。山水分為落墨山水、線法山水和洋山水。[人物]是蘇式彩畫在白活部位畫人物。[動物及翎毛花卉]是蘇式彩畫在白畫部位畫動物和花鳥。[線法山水]是介于中國傳統(tǒng)界畫和西洋風景之間的畫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