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教案_第1頁
預防傳染病教案_第2頁
預防傳染病教案_第3頁
預防傳染病教案_第4頁
預防傳染病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止傳染病教案一、教案設計(一)教學目的:1、認知目的:(1)理解傳染病及其特點、認識病原體。(2)以某種傳染病為例,闡明傳染病的病因、傳輸途徑及防止方法。2、能力目的: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和收集解決資料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的:(1)對學生進行無私奉獻的教育。(2)通過讓學生認識防止傳染病的方法,從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二)教學內容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本節(jié)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三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與這本書的其它章節(jié)沒有太親密的聯系,但是通過它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懂得該如何防止傳染病的流行,使學生能更加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為第三節(jié)人體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礎。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本節(jié)重要講述三個方面的內容傳染病概述、傳染病的流行與防止、認識幾個傳染病。教參規(guī)定用兩個學時講完,但考慮到初中生物的學時不夠,因此我選擇一種學時完畢。本節(jié)的重點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和防止傳染病的普通方法。但這個目的的達成必須掃除幾個概念障礙――傳染源、傳輸途徑、易動人群。而三個概念又和病原體這個概念緊密有關。由于時間所限,我用某些病原體的圖片替代觀察蛔蟲卵的活動,使學生更加好地認識什么是病原體。本節(jié)的難點是病原體的認識。(三)教學對象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本身曾經經歷過或懂得身邊的人曾經患過某些常見的傳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結膜炎等,理解這些疾病可傳染,并對其傳輸途徑有某些感性認識。另外,在經歷了“非典”后,學生對傳染病已經相稱重視,也積累了某些有關知識,如病毒、傳染源、傳輸途徑、防止方法等。2、學生學習辦法和技巧學生對直觀的東西比較容易掌握,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比較感愛好,通過感性認識來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識.3、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群體提高九十年代的學生都比較有個性,喜歡體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師,而對社會上出現的現象很關心.這就規(guī)定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讓他們參加進來,把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帶入課堂,在課堂中解決,從中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不能僅僅是照本宣科地授課本的知識.(四)教學方略1、教學設計思路本教學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觀看并分析視頻、小品表演,分組討論,小組間質疑、交流等多個學生活動,給學生充足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只以點撥者的身份出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本教學設計的另一特點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將課堂知識帶入生活,將生活中問題交給學生去分析解決。如本學時引入“艾滋病”的有關內容,即是這個目的。2、教學辦法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相結合,來達成教學目的.3、多媒體的選擇與運用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我不想說我是雞》引入傳染病的概念,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了,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愛好.用《愛的奉獻》這首歌結束這節(jié)課,使氛圍溫馨愉快.4、教學流程[1]、引入師:相信在座的各位同窗都得過流行性感冒,那么當我們患流行性感冒的時候,會有什么感受呢?生:難受.師:如果動物得傳染病,它又會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們來看個視頻,看看動物得了流行性感冒會怎么樣?(播放《我不想說我是雞》的視頻)生:(開懷大笑).恐懼、怕、無奈……師: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呢/生:由于它會傳染.師:會傳染的病,我們稱它為傳染病.它為什么會傳染?生:有病原體.[2]、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師:好,下面我們給傳染病下個精確的定義.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發(fā)的,病原體涉及微生物和寄生蟲,現在讓我們看看某些病原體在電鏡下的樣子。(多媒體展示細菌、HIV病毒、香港腳真菌、蛔蟲卵)這些小小的肉眼難以辯認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就是讓我們膽怯的因素。師:這些傳染病有什么特點?生:傳染性和流行性[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師:近來我們班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危機四伏,為什么這樣說呢?請看我們的小品《病毒來了》.有請我們的演員上臺表演.生:(鼓掌)師:看完這個小品,你懂得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樣從一種人身上跑到另一種人身上去嗎?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含有哪幾個環(huán)節(jié)?生: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輸途徑、易動人群.師:什么是傳染源?常見的傳染源有哪些?生: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常見的傳染源有傳染病病人、病原體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師:較好.要注意傳染源是人或動物,而蛔蟲是不是傳染源呢?生:不是.師:非常好.蛔蟲的受精卵是病原體,而蛔蟲病的傳染源是糞便內含有蛔蟲受精卵的人.常見的傳染源除了傳染病病人,尚有病原體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病原體攜帶者說的是體內有病原體的存在,但是該攜帶者并沒體現出對應的患病癥狀.而普通狀況下動物是不會傳染疾病給我們的,但是有些特別厲害的病原體會從動物身上傳到人類身上,如甲型H5N1流感病毒.剛剛哪個小品表演誰是傳染源?生:剛開始就感冒咳嗽的同窗是傳染源.師:較好.那么什么叫傳輸途徑呢?重要的傳輸途徑有哪些?生:傳輸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達成健康人所通過的途徑.重要的傳輸途徑有空氣傳輸、水和食物傳輸、生物媒介傳輸、接觸傳輸等.師:剛剛流行性感冒的傳輸途徑是哪個?生:空氣傳輸.師:非常好.那么什么是易動人群?哪類人最易成為易動人群?生:易動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老人和小孩最易成為易動人群.師:十分好.小品里誰是易動人群?生:后來患咳嗽的同窗是易動人群.師:非常好.那么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的示意圖.想想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不是缺一不可.生:是.師:較好.如果我們把患病的同窗隔離起來,沒有了傳染源,那么就不會使易動人群患上疾病了;又如果我們把易動人群留在家里,不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那么易動人群也不會患傳染病了;又如果我們在傳染源與易動人群之間起一堵密不透風的玻璃墻,那么傳染源也不能把病原體傳給易動人群,易動人群也不會患病.因此說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缺一不可的.師:接下來讓我們閱讀課本110-111頁的內容認識幾個傳染病,分組討論幾個問題:蛔蟲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傳輸途徑、易動人群分別是什么?第一組的同窗請討論蛔蟲病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第二組同窗討論肺結核,第三組同窗討論病毒性肝炎,第四組同窗給他們三組挑錯.生:(分組討論有關問題)師:好了嗎?生;好了.師:好,現在有請第一組的同窗代表講話.生:蛔蟲病傳染源是糞便內含蛔蟲受精卵的人,傳輸途徑是食物傳輸,易動人群是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人.師:好,請第四組的同窗代表講話,你與否同意他的說法.生:完全同意.師:好.現在讓我們看第二組同窗的成果,請學生代表講話.生:肺結核的傳染源是肺結核病人,傳輸途徑是飛沫和塵埃傳輸,易動人群是抵抗力低下的人.師:好.第四組的同窗代表請講話.生:我同意他的說法.師:第四組同窗有無其它的不同見解呢?生:我有.易動人群是青少年.師:好.現在有請第三組的同窗講話.生: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是病毒性肝炎病人,傳輸途徑是飲食傳輸和血液傳輸,易動人群是健康人.師:第四組的同窗代表請講話.生:同意他的說法.師:好,這些同窗回答得都較好.現在讓我們看看對的答案.[4]、防止傳染病流行的普通方法.師:既然我們懂得了傳染病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那么我們該如何防止傳染病的流行呢?生:切斷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的任何一種即可.師:好.具體做法請看屏幕.師:記得中國出了件大事.生:非典流行.師:在非典流行期間,我們國家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來防止非典.由于當時誰也不懂得非典的成因.因此大家對它是束手無策.于是國家只得在源頭上抓,先控制傳染源.具體的做法就是對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體溫檢查.甚至去坐車回家都要接受體溫檢查.只要是體溫偏高的人都送醫(yī)院檢查治療,當疑似病例解決,當時隔離了不少人,諸多在隔離區(qū)的醫(yī)生和護士都患上了非典,死在了抗戰(zhàn)非典的路上.而學校諸多都停課.全體人民只要懂得哪里出現疑似病例都很緊張,不敢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一定帶口罩,家里用醋消毒,買板藍根沖劑喝.那時候醋和板藍根沖劑漲價得特別厲害,并且還經常沒貨.幸好后來發(fā)展了非典的成因,對癥下藥治好了非典.當時,國家也投入資金研究非典的疫苗,可惜的是,到現在市面上也難見到非典疫苗的身影,由于疫苗從研制到使用,最起碼要八到十年的時間.[5]、回想與思考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生: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防止傳染病的普通方法。師:非常好.下面讓我們做點練習鞏固有關的內容.[6]、鞏固練習(1)、下列疾病屬于傳染病的是(B)A近視B肝炎C貧血D齲齒(2)、水災過后要避免瘟疫暴發(fā),注意飲食衛(wèi)生顯得格外重要,這是為了(B)A控制傳染源B切斷傳輸途徑C保護易動人群D獲得免疫(3)、傳染病的特性是()A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較高B有傳染性,但無關緊要C有的由病原體引發(fā),有的是體虛引發(fā)的D都是由病原體引發(fā),有傳染性和流行性(4)、要及時終止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切斷傳染病流行的()A全部三個環(huán)節(jié)B任何兩個環(huán)節(jié)C最少兩個環(huán)節(jié)D任何一種環(huán)節(jié)(5)、進行防止接種屬于防止傳染病方法中的(C)A控制傳染源B控制傳輸媒介C保護易動人群D切斷傳輸途徑[7]、拓展延伸艾滋病,又稱愛滋病,是英文全稱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字頭AIDS縮寫的譯音,中文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點綜合癥.本病重要通過性接觸和體液傳輸.這是由一種逆轉錄病毒引發(fā)的傳染病,臨床上以淋巴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fā)熱、乏力等全身癥狀起病,逐步發(fā)展至多個機會性感染、繼發(fā)性腫瘤、精神神經障礙而死亡。師:相信大家都很想理解艾滋病的有關知識,現在請看資料,思考問題:艾滋病的傳染源、傳輸途徑、易動人群各是什么?生:艾滋病的傳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傳輸途徑是性接觸和體液傳輸,易動人群是男同性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